为何马超最后去蜀国会郁郁寡欢?

去蜀国前马超的战绩也是很辉煌,可是入蜀后为何会郁郁寡欢呢?

马腾老爷子被曹操骗到朝廷做官以后,马超就接管了马腾的所有兵马,成为了西凉军的领袖人物之一。

由于马超作战勇猛,几乎没有败绩,而且相貌形象相当出众,因此马超成为了西凉地区羌族等少数民族心目中的神。

可就是这样的神,到了刘备的蜀汉,却变得郁郁寡欢。这是为啥呢?难道说刘备对马超不够好吗?我认为有这么三点原因。

一、马超家被团灭了两次,心里当然不舒服。

马超做了西凉军领袖以后,果断和韩遂结成联盟关系,共同镇守西凉。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将马腾骗到了身边,所以有了收复西凉的想法。

可问题是马超并没有让曹操得逞,他和韩遂共同起兵对抗曹操。曹操还多次吃了败仗,于是曹操一怒之下,就把马超的父亲马腾,和马超的几个兄弟全部给宰了,这是第一次团灭。

此后马超被曹操用反间计打败,不得不离开西凉,远赴汉中,投奔了五斗米道的张鲁。张鲁素来知道马超英勇,所以很高兴,对马超也不错,甚至打算把女儿嫁给马超。

当刘备入川帮助刘璋对抗张鲁的时候,马超便多次跟刘备的军队在前线交战。马超在前线发现刘备是个做大事的,而张鲁不可靠,于是打算投奔刘备。

但是马超全家一百多口人,全都还在张鲁那儿。张鲁这个时候已经投降了曹操,所以马超的家里人再次落在了曹操手里。

结果曹操一口气,又把马超全家一百多口人给杀了。你说马超心里能高兴吗?心灰意冷的马超果断投奔了刘备。

马超全家连续两次被曹操团灭,可是他却找不到任何机会为自己的家人报仇雪恨,你说他能不郁郁寡欢吗?

二、马超好歹一方诸侯,刘备哪能不防着点呢?

马超是西凉军的领袖,手里有一票忠心不二的马仔,这是马超立足于世的资本。而这帮人,只听从马超的调遣,不听从刘备的调遣。

这对刘备来说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刘备的其他将领,诸如关羽、张飞、黄忠等,那对刘备都是忠心不二的,而且他们手下的兵马也都听从刘备的调遣,因为没有很特别的将领色彩。

可是马超的西凉军就不一样了,他们只听从马超的调遣,刘备当然要防着点马超。万一这家伙把自己给取代了,那不是白忙乎了嘛!

况且,马超和刘备的角色形象,那是相当类似的。刘备虽然也投奔了不少主公,但是他一直都有创业的雄心。

马超也是一样,虽然投奔了张鲁和刘备,但是他心里也想着自己做大。当过老板的人,是绝对不甘心继续打工的。

所以马超在刘备这儿,既受到重用,又要被防着。这种感觉是很不好受的,因此时间长了,马超也会产生抑郁的感觉。

三、马超本身也不合群。

马超和刘备的其他所有将领都不同,刘备的手下人,大致分成这么两派:

1、以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在荆州帮他起家的一群人。

2、以法正、李严等刘璋的昔日手下。

这两群人数量众多,而且充斥在刘备集团之中的各种重要职务。可是马超这个西凉军的主帅,跟着两拨人,完全不搭。

刘备希望打造第三股势力,那是刘备自己一厢情愿。可马超自己在这两股势力当中,这小日子却没那么好过了。

因此马超来了以后,一度相当不合群。既然不合群,这日子自然是过不好的。因此马超必须要一直提醒自己,千万不能犯错误。因为犯了错误,也没有人会给你求情。

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辞,於是收羕付有司。---《三国志》

你说在这种大环境之下,马超能过得开心吗?当初彭羕找到马超发牢骚,并且相约内外勾结的时候,把马超给吓得半死。立刻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这才为自己解除了麻烦。可见马超在刘备这儿有多么谨小慎微。

四、给人打工,就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了。

按照马超和曹操的血海深仇,他应该无时无刻都在寻找跟曹操决一死战的机会。可是马超成为刘备的手下以后,情况就不同了。

他被刘备封了高官,所以从此以后就必须要听从刘备的调遣了。不能够像过去那样恣意妄为,因此马超心里当然很不爽。

可以看看马超在投奔刘备以后,都做了什么工作。

汉中之战中,马超跟张飞、吴兰等人配合,一起对付曹操。这是马超希望的事情,可是在这之后,马超再也无缘找曹操报仇了。

因为刘备将马超封为骠骑将军以后,再也没有让马超动过兵。没多久马超也就病重了,压根就带不动兵了。这就是马超的悲剧,从老板成为员工后,自然要听新老板的话了。而这并不是马超所愿意做的事情。

总结:马超只能留在西凉。

同时期还有一位西凉的诸侯,叫韩遂。他就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跑出去到别人的地盘上,那就只能跟别人打工。

这是韩遂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韩遂即使斗不过曹操,也一直在凉州地盘上跟曹操的力量斡旋。因此韩遂就算败了,也是死得其所。

相反看看马超后来寄人篱下的日子,那是相当可怜的。因此马超最初就不应该离开西凉,那才是他的归宿。哪怕败得遍体鳞伤,也比寄人篱下好得多。

参考资料:《三国志》

为何马超最后去蜀国会郁郁寡欢?

马超威震天下,为何去了蜀汉后变得郁郁寡欢?你看他临死前说的话!

在大家的印象中,马超是一个超级厉害的角色,曾打得曹操弃袍割髯,威震天下。但是当他兵败投靠刘备后,却显得非常低调了,似乎没啥值得一提的战绩了,以至于郁郁寡欢。于是很多人便猜测,是不是刘备对马超不好?事实上,刘备是个比较仁义的人,对待马超也还是不错的马超之所以到了蜀汉后郁郁寡欢,其实是因为下面这两个原因!

马超

马超是西凉军阀马腾的儿子,年少成名,极具军事才华。随着马超的岁数增长,他的名声俨然已经超过了他的父亲马腾,成为了众人心中的首领,当时荀彧曾对西凉军阀做过分析,说西凉军阀虽多,但其中实力最强的只有两个,一个是韩遂,一个则是马超!

曹操击败袁绍,一统北方后,实力愈发强大,再加上有天子在手,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凉州军阀都认为不宜和曹操正面对抗,都转为了暂时的臣服,而曹操这边,想的也是先南下搞定孙权势力,对西凉势力也没有过多逼迫,双方进入了一种微妙的和平阶段。在此阶段,马超的父亲马腾估计是老了,过了一辈子刀口上舔血的日子,累了,选择带领马氏宗族之人去了许昌,投靠了曹操。这件事情其实是有点令人不解的,正常情况下都是让儿子做人质,父亲掌权的,可到了马家,却成了马腾这个当爹的去做人质,儿子马超掌权,令人不得不怀疑这父子俩,是不是有什么矛盾?

马腾走后不久,曹操想要进攻汉中张鲁,打算借道马超的地盘,马超一听,顿时觉得事实不对,猜测曹操是不是想假道灭了他们这些军阀,于是联合韩遂等人,准备反抗曹操。在此期间,马超干了两件令人不齿之事,一是不顾父亲宗族的安危,反对曹操,当时马超的大多数家人都在曹操的控制之下,这个时候动兵,简直就是置他们于死地。

有的人会说了,马超也是为了自保,为了自己的地盘不被侵略,那么我们就来看马超做的第二件事情,认韩遂为义父。马超为了拉拢韩遂,直接说了这么一段话。

《三国志》: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这可是典型的认贼作父啊!很多人受演义的影响,认为韩遂和马腾的关系比较好,马超认韩遂为义父算不上多大的事。可根据正史来看,韩遂和马腾只是早期关系不错,后期他俩关系可是很差的,互相攻杀,马超的亲人还死在了韩遂的手上,这个时候去认韩遂为父,岂不就是认贼作父吗?从马超做的这两件事情来看,他基本已经被打上坑父亲的标签了。

马超韩遂联手,逼得曹操只能亲自率军来战,曹操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没办法,只能硬抗了。上天是站在曹操这边的,虽然在局部战场上失利,但后来曹操用离间计成功的挑拨了马超和韩遂的关系,最终成功的击败了马超韩遂联军。曹操本想乘胜追击,无奈内部出现了叛乱,只能率军返回,留下夏侯渊防守。也许曹操认为这一战本不该发生,也许是他认为马超还有拉拢的机会,所以即便之前马超联合韩遂反叛,曹操也没有诛杀马腾一家。不过没过多久,马超坑父亲的行动再次发生,而这一次后,马超的名声彻底臭了。

马超兵败后,并没有想着和曹操和好,反而四处出击扩充势力,等到他实力强大起来后,他又出兵击败了夏侯渊,攻占了冀城,并以冀城为根据地,割据陇上,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这在曹操看来,马超这是和他彻底地断了和谈的念想,要分庭抗礼了,于是曹操心一狠,直接下令诛杀了马超的父亲马腾,并夷灭三族。

后来在众人的联手围攻下,马超再次败北,被迫逃向汉中张鲁处。马超虽已兵败,但他仍然是雄心不死,向张鲁借兵准备卷土重来,可惜又一次被击败。曾经不可一世的马超,数次败于曹操手中,被现实狠狠地打脸,心生郁闷。这个时候,张鲁的手下又向他进谗言,说马超这个人的各种不好,于是转变了对马超的态度。对于张鲁的态度转变,马超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于是他只能另谋出路,并最终投靠了刘备。

要说刘备对马超也算是不错了,马超刚刚加入刘备,刘备就给了马超一次立功的机会,让他在刘备阵营站稳了脚跟。刘备将进攻成都的任务交给了马超,而且他知道马超经历数次大败,士兵比较少,还偷偷地给了马超一支军队,可见刘备是真的仗义啊。马超威名赫赫,他率军前来,直接逼降了刘璋,最终立下大功。刘备升马超为平西将军,并命他督临沮,看起来刘备是想让马超去辅助关羽,不过关羽对马超的态度可是非常抵触的,最终打消了刘备的这个念头。

两年后,汉中之战爆发,刘备命马超和张飞兵出下辩,同时马超策动氐族万余人响应刘备,情况看起来非常好,不过他们遇到了曹魏的新星名将曹休,最终被击败。虽然马超张飞这一路被击败,不过最终刘备在法正等人的辅助下,还是成功的夺取了汉中。取得汉中后,马超率众联名上书,劝谏刘备进位汉中王。而刘备称王后,也升马超为左将军,假节,足见刘备对马超的器重。

事实上,从刘备对马超的待遇来看,他还是非常器重马超的,之所以大家认为马超跟随刘备后,很少参加大战,没啥战绩,这其实根本就不能怪刘备。

首先,马超跟随刘备,本来就只有短短七年,时间并不是很长。其次在这七年中,刘备平定西川,马超参与了攻打成都,之后出于稳定的需求,刘备是不愿意发动大战的。之后的汉中之战其实马超也参与了,只不过他被击败了。汉中之战,蜀汉达到了男战女运的地步,所以战争胜利后,蜀汉集团急需休整,根本不会对外发动大战,所以马超就是想打也没机会。之后的夷陵之战,刘备亲自领兵,但同时也需要防备着曹操,所以刘备也就没有带上马超,再说马超擅长骑兵作战,夷陵的山岭地带也不适合马超。

而夷陵大败之后不久,马超就病重去世了,所以整体看下来,马超根本就没机会一展身手。不过从马超临死前对刘备所说的话,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为何大家说马超到了蜀汉后郁郁寡欢。

马超郁郁寡欢的原因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马超突患重病,临死前他给刘备说了这么一段话。

《三国志》: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从马超临死前对刘备的上疏,我们可以看到,他唯一的关心就是自己家族的继承了。这里其实和当年马超不顾宗族安危,贸然起兵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当年的马超可是坑父亲的名人,丝毫不顾及宗族亲人,怎么临死前却表现得这么关心宗族继承了呢?实际上这就是马超这几年的转变,也是马超郁郁寡欢的原因。

一、经历大败后的马超开始反思

马超的前半生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作为一方统帅,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对他来说,权力是最重要的,什么亲情、父子都是虚的,不值一提!只要有权力,有兵马,有地盘,什么都可以得到。这也是马超不顾宗族亲人安危,贸然起兵的原因。不过随着马超数次被曹军击败,再难翻身之后,他的思想就渐渐地发生了转变。

当马超失去曾经的权力,或者说远离权力之后,马超就恢复成了一个正常人的模样了。一个人经历过大起大落后,往往需要找到一个心里寄托,而马超的心里寄托便是家人。妻子儿女、父亲族人去世,使得马超颇为不安,因为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再回首时,估计也发现了当年的错误,意识到了自己的冲动,由此郁郁寡欢。

二、复仇无望

家族亲人惨遭曹操诛杀,马超郁郁寡欢,不过跟随着刘备,似乎也还是有复仇的希望的。虽然自己身份特殊,不可能完全受到刘备的信任,但刘备终究是一个仁义之人,该给的待遇都还是给了马超,而且刘备这人雄心壮志,远比张鲁厉害。从天下局势来看,刘备拥有荆州、益州,再和孙权联手,击败曹操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随着荆州的丢失、关羽的战死、夷陵大败的陆续发生,马超已经看明了局势,蜀汉不行了,再也没有了击败曹魏问鼎中原的机会了,这也就意味着自己再也没有了复仇的希望,所以他才会郁郁寡欢,最终于夷陵大败之后病重离世。

结语

马超的前半生,意气风发,什么东西都不放在眼中,心中只有权力。而当他进入人生下半轨,随着权力的失去,他才真正地开始了反思,深觉对不起自己的族人,自己的鲁莽带来了如此结局,悲伤之余他只能寄希望于复仇,只要蜀汉发现强大,击败曹魏,马超就有复仇的希望。可是随着夷陵大败,蜀汉精锐尽失,再难夺回荆州,刘备最终只能被困死于蜀地,再难问鼎中原了,这就意味着马超注定复仇无望,于是心生悲凉,最终病重而亡。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为何马超最后去蜀国会郁郁寡欢?

谁是马超,谁都会郁闷!

马超原是一方诸侯,比刘备牛的多。

他们家世代将门,马超之父马腾是东汉的征西将军,威震西凉。后来马腾入朝,马超作了偏将军,封都亭侯,统领马腾的军队。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独霸关中、凉州,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国志记载: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

马超最终还是被曹操打败,狼狈逃往汉中,投奔张鲁,然后又投靠刘备。一个世家子弟、关西名将,一方诸侯,最后却成了丧家之犬,只得寄人篱下。这时候的马超,还不如寄居新野的刘备。刘备身边还有关张赵云诸葛亮,马超孑然一身,只有从弟马岱一个人在身边,真是无限凄凉。

马超的家人全部被杀。

因为马超在关中起兵反曹,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五月,曹操抓捕在邺城的马超族人(包括父亲马腾,二弟马休,马铁等),计三族200余人,全部斩杀。 这些人是曹操所杀,也可以说是因马超而死。马超对此痛心不已。在病重的时候,马超给刘备的信中写道:

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意思是说,家族200余人,全部被曹擦杀害,只有从弟马岱,是家族唯一的血脉,恳切地把他托付给陛下,其他没什么要说的。可见满门被杀这件事情对马超心理造成多么大的打击。

他肯定深深地自责过,也后悔过,但是一切都没有用了。

为何马超最后去蜀国会郁郁寡欢?

马超并非去蜀汉之后才郁郁寡欢的,回顾马超的一生,想不郁郁寡欢都难。

马超一生虽战绩辉煌,但其内心一直颇为凄凉,这从马超的平时表现都能看现来。

马超曾联合关西军阀与曹操对抗,在潼关打得曹操差点丧命,被曹操以离间计击败。之后马超联合张鲁部将卷土重来,乘曹操无暇西顾之机,发动冀城之战,在战场上马超一人独战杨阜与其宗祖昆弟七人,全被马超杀了,后因夏侯渊的援兵赶到,马超被击败,逃回汉中。

在汉中,张鲁对马超非常客气,马超还曾向张鲁借兵反攻祁山,但被击败,之后由于张鲁部将的劝谏及威胁,马超逃到益州投靠刘备。

215年正月初一,马超之妾董氏的弟弟董种来向马超恭贺新年,马超捶胸吐血而说:家门百口余人,全部被杀害,如今我们两个还有什么好相庆祝的?

马超因为自已的任性,认韩遂作父,起兵与曹操对抗,导致身在洛阳当人质的父亲马腾、弟弟马休和马铁及家族几百余口人全部被曹操杀害。

冀城之战中,马超的长子被杀,妻子杨氏被杀。

马超南下投靠刘备时,将自已的庶子马秋和妾董氏留在汉中张鲁处,曹操南征张鲁,张鲁投降,曹操将马超之妾董氏赐给阎圃,而马超的庶子马秋被张鲁新自杀害。

马超投靠刘备时,已经40岁了,整个家族中除了堂弟马岱外,其它的所有亲人全部被杀的干干净净,都是非正常死亡,则这些亲人的死,全部与马超有关。所以当董种来恭贺新年时,马超才会一时翡情交加,尤其是在新年这样喜庆的日子。

马超少年英雄,戎马一生,到头来图个什么,年近40岁,一无所有,家破人亡,寄人篱下,能不郁郁寡欢吗?

马超入蜀后,刘备对待马超的态度,可以说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马超一入蜀地,刘备马上偷偷配给马超一支军队,马超领兵前来围攻成都,刘璋立马投降,马超因功被刘备任命为平西将军,并且都督临沮(现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217年,刘备开始发动汉中之战,马超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牵制曹军先锋主力,但马超在此战中并未建功,反而被曹军击败。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马超作为《汉中王劝进表》中排名最高的官职,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刘备给足了马超地位与面子。

221年,刘备称帝,马超被土封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是蜀汉名义上的最高军职。

刘备自已也曾多次寄人篱下,明白那种感受。马超也是一方诸候,这已经刘备对马超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大仁义了,毕竟是一方诸侯,刘备不可能全权重用,这道理刘备懂,马超也明白。

马超在蜀汉,虽居高位,但内心颇为惶恐,从马超举报彭羕背地里骂刘备就能看出,刘备虽对马超仁义至尽,但马超始终觉得自已是外人,除了这些,我想马超再也不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也是他郁郁寡欢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马超为什么会郁郁寡欢呢?

1、家破人亡。

前面已经讲过,马超的家人全部被杀,并且都是非正常死亡,而且家人的死都与马超有关,马超再铁石心肠,也难免痛彻心扉。

2、寄人篱下。

马超前半生何其英雄,纵横杀场,贵为一方诸侯,而如今呢?寄人篱人,能不郁郁寡欢。刘备前半生虽然也多次寄人篱下,但刘备前半生寸土没有、寸功未建,寄人篱人也不算失败,马超不同,从贵到贱,从有到无,由奢入简难啊!

3、壮志难酬。

有没有想过马超为什么宁愿放弃自已父亲兄弟的生命也要反抗曹操,只有一个解释,建立功名利䘵,结果是功名没有,亲人死亡,何其悲壮,在马超在失败后,多次借兵反攻曹魏,为了什么?一是报仇,二是建功,即使投降刘备也不例外。

而蜀汉的现实情况是:无法帮马超完成心愿。自关羽失荆州的,蜀汉开始走下坡路,到刘备夷陵兵败,蜀汉的情况就更加不如人意,而在刘备大败的同年,马超也因病去世,年仅47年,此生再难壮志,恐怕是马超郁郁寡欢最重要的原因。

而马超临死前的唯一心愿是:愿刘备善待自已唯一的亲人堂弟马岱!

为何马超最后去蜀国会郁郁寡欢?

马超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在潼关之战中,打得曹操走投无路。为了逃命,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面对骁勇的马超,曹操赞叹他不减吕布之勇,并且感叹道,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但是马超虽然军事能力出众,可由于年轻不通世故,中了曹操的离间之计。在战败后,他辗转投入刘备的麾下。从此马超在刘备手下变得默默无闻,直到死去也再没有显现出昔日的辉煌。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曾经威震关陇的马超。

马超,字孟起,汉朝右扶风茂陵人,他的祖上是赫赫有名的伏波将军马援。马超其人年少时就以骁勇善战闻名,深得关陇一带的百姓的民心。在他的父亲马腾去许昌后,他独自留在西凉,统帅父亲留下的部属。马超还被汉朝封为偏将军,都亭侯。

在他的父亲因为反对曹操被屠戮后,马超联合韩遂起兵反抗曹操。他们组成的联军多达十万人,与曹操亲自率领的军队在潼关展开了激战。在《三国演义》中对这场战役有着精彩的描写。在书中,马超连续和曹操交手四次,都取得了胜利。曹操几次都险些丧命,多亏许褚拼死相救,才转危为安。

在潼关之战中,马超与曹操手下多员将领进行了单挑。包括曹操最骁勇的将领许褚在内,都被马超打得死的死,逃的逃。其中马超和许褚交手两百多合,让许褚裸身交手的章节,也成为书中对勇将单挑描写的精彩篇章。

对于马超的胜利,当时的人们也是脍炙人口。在诸葛亮写的《后出师表》中,就专门写道曹操虽然“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但是也“殆死潼关”。从此可见,马超的潼关之战对当时的影响。马超也因为这一战的表现,威名远播。

不过,老奸巨猾的曹操在军事上无法获胜的情况下,采纳了贾祤的计谋。他用离间计让马超和韩遂互相猜疑,打败了马超和韩遂的联军。从此,马超的人生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他在潼关之战失败后,在陇上重新起兵,夺取了陇上郡县。但是这只是昙花一现,不久马超就因为部下反叛,在陇上无法立足,只得离开了故乡。

马超在关陇一带失败后,先是投奔了汉中的张鲁。在张鲁那里,马超没有得到张鲁的信任,还被张鲁的部下疑忌。因此,马超又趁着率军救援刘璋的机会,投奔了刘备。当时刘备正在攻打成都,刘备在得到马超后十分高兴,说自己一定得到益州了。果然,刘璋一见马超投降了刘备,也马上开城投降了。

在刘备的手下,马超得到了刘备的器重。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马超是推举的那些大臣中排名第一的。而且在封赏部下的时候,刘备对马超一视同仁,让他和关羽、张飞同列,并且将自己曾经担任过的左将军封给马超。

不过,与刘备尊重马超相对照的是,在历史上马超再也没有在战场上有过什么重要的表现。过去那位叱咤风云的名将,只是在汉中之战中露过几面,就无声无息了。让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闲置,对于刘备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呢?

二、让人难以放心的马超。

曹操在宛城之败后,总结张绣降而复叛的教训时说,自己的错误是因为没有扣押张绣的人质,从今以后,我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也不会再因此失败了。这说明,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对宗族的重视程度。可是,马超却是一个异类,他根本就不受这种约束。

在潼关之战前,马超的父母宗族都在许昌。可是马超不理会家族的安危,执意起兵反抗曹操。这使得马超的家族数百口都被曹操全部杀光。这让马超背负了沉重的舆论压力。当马超自己独立做主,依然是一个独立的诸侯时,这种舆论只是对他人品的质疑。可是,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这种舆论让他安身无地。

马超在投奔张鲁的时候,张鲁作为一个地方割据的势力,北有曹操,南有刘璋。因此张鲁想要拉拢马超,让他为自己效力。他封马超为都讲祭酒,这是张鲁的五斗米教的重要职位。而且张鲁还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马超,这引起了张鲁手下的嫉妒。于是有人就向张鲁进谗言,说马超这个人连自己的亲族都不爱惜,怎么可能去爱惜他人。张鲁听后,就放弃了这个打算。这说明,马超的这种特立独行的性格,让他遭到了主公的疑忌。

在马超投奔刘备后,当然也让刘备放心不下。刘备出身草莽,他的手下汇聚了各个层次的人员。对于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这样的有着相同经历、理想的人,他是十分信任的。可是,在他的手下,还有着一类人,让刘备不能不用,可又不能重用。这类人的代表就是马超和刘巴。

马超和刘巴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才能出众,又自高自傲,看不起刘备那些出身平民的手下。刘巴对于巴结他的张飞,根本爱答不理。诸葛亮劝说他的时候,刘巴还振振有词,说什么不跟兵卒交往。而马超则在回答张飞的质问时则说,我家世代公侯,怎识得村野匹夫。刘备对于刘巴是气得破口大骂,而他对于马超也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刘备为了利用刘巴和马超的才能、资历和声望,不能不用他们。但是除此之外,刘备对他们也十分忌惮,知道他们对自己的态度,不敢放手重用他们。再加上马超的性格,天性凉薄,没有可制约他的办法。刘备只得将他当作蜀汉政权的一块金字招牌供奉起来。

三、让人无处安置的马超。

让刘备感到棘手的另一件事,就是如何使用马超的问题。马超的能力出众,又出身高贵。以他的地位和资历,在刘备阵营中排名第一。这样,在马超眼中,能够指挥他的人唯有刘备一人而已。刘备心中当然也知道这个情况,因此如何使用、安置马超就成为了一个让刘备费尽思量的问题。

刘备对于马超有两个安排,一个就是跟随自己,听从自己的直接指挥。这是因为按照《隆中对》的规划,刘备在夺取益州后,要亲自率领益州的兵力,北出秦川。这样,在关陇一带有着强大号召力的马超,就成为刘备手中的一张王牌。

在刘备称帝时,他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这中间就包含了刘备的这种意图。刘备在给马超的策书中说道,因为马超在北方信义卓著,威武盖世,因此让他率领包括羌、氐少数民族在内的民众,夺取雍凉。因此,马超在投降刘备之后,一直被刘备留在身边,准备在发动北伐时大显身手。

刘备对马超的另一个安排则是让他到荆州,去配合关羽作战。刘备在攻下成都后,让马超督临沮。这个临沮在荆州境内,离江陵二百里,是一个军事要地。它四面环山,中有盆地,河流穿过其中。这个地方易守难攻,交通发达,物产丰富,还沟通荆州和蜀中的联系。关羽和曹军曾经在此进行过多次争夺。

让马超镇守临沮,也是刘备的一个高明的安排。像马超这样一个让人难以放心的将领,即便是刘备亲自指挥也有疑虑。如果刘备不发动北伐,马超成天无所事事,他的才能就浪费了。如果刘备发动北伐,马超一旦回归故土,刘备也难以保证他会在实力壮大后,依然对自己还忠心耿耿。

因此,将马超安排在荆州的临沮,就成为刘备的一个高明的安排。马超来到荆州,远离故土。他面对的敌人是和他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曹军。这样,刘备就不会再防备马超会有什么异心。马超在荆州作战,也会帮关羽分担压力,实际上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但是,镇守荆州的关羽并不这样认为。他在得知马超投降后,马上给诸葛亮去了一封信,询问马超的情况。诸葛亮自然知道关羽的心思,他回信说马超只不过是英布、彭越一流的人物,只能和张飞一样并驾齐驱,远远比不上关羽超逸绝伦。关羽十分高兴地把这封信让宾客传阅。这样一来,马超要么去荆州心甘情愿地当关羽的手下,要么就不去荆州。从历史上看,马超是选择了后者。

这样,马超就只能留在蜀中,始终跟随着刘备,等待北伐的机会。可是由于荆州之战的失败,《隆中对》遭到了破坏。刘备在登基后,决定对东吴发动进攻。马超至死也没有得到北伐的机会,只能在蜀中郁郁而终。

四、英年早逝的马超。

马超在去世的时候只有四十七岁,这对于一员叱咤风云的勇将来说,有点去世的过早了。这与马超所处的环境有关,身世的沉浮和压抑的心情,让马超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使得他英年早逝。

马超对于自己宗族的死,其实是耿耿于怀的。他之所以不顾曹操的要挟,起兵反抗曹操,这个原因与战国时的伍子胥是一样的。如果听从曹操的要挟,他和家族乖乖地听从曹操的摆布,连报仇的机会都不会有。但是这也使得马超背上了天性凉薄,不顾亲情的骂名。

马超在很多地方,都显露了自己对家族毁灭的悲伤。在张鲁那里的时候,马超在过年时,他的亲戚向他贺岁,马超却捶胸吐血,说阖家上百人都一天全部毙命,让咱们两个人有什么祝贺的呢?

在马超去世时,他向刘备上表,没有谈到其他的事情,只说自己的亲族被曹操杀死殆尽,只有马岱能够继承家业,请刘备予以照顾。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到,马超对于自己的家族还是关心的,可是由于世事变化,他也无可奈何。

马超在刘备那里,虽然刘备对待他很优待,但是这种客气并不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当时的很多人都看出了其中的奥秘。彭羕在受到刘备处罚后,就去找马超鼓动他谋反。马超将彭羕的话报告给了刘备,使得彭羕死于非命。可是,马超的这一举动,并不能让他获得刘备的放心,反而连上门的人都没有了。史书上说马超“羁旅归国,常怀畏惧”,这应该是马超当时的真实写照。

马超还怀着一种愿望,那就是参加刘备发起的北伐,打回自己的故乡。可是由于各种变故,这种愿望遥遥无期。直到刘备发起夷陵之战,马超的愿望更是化成了泡影。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的环境中,再加上壮志难酬,使得马超体弱多病,最终英年早逝。

结语:

马超的一生有着辉煌,也有着悲哀。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有着他的性格原因,也有着客观的原因。由于他不甘忍受曹操的欺压,不顾宗族的安危,使得他遭受了舆论的攻击。不爱亲族,天性凉薄的帽子,跟随了他一生。

在他投奔张鲁和刘备的过程中,这种舆论的影响处处显露出来。刘备虽然收留了马超,可是对他始终不敢绝对信任。他利用马超的名望、资历,把他当作蜀汉政权的金字招牌。可是刘备却不敢用他的过人的才干,放手让马超征战沙场。马超在这种环境中过得十分压抑,最终英年早逝,郁郁而终。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为何马超最后去蜀国会郁郁寡欢?

马超在关中起事反抗曹操的时候,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败的那么惨,败的失去了骄傲,失去了家人,失去了未来,失去了所有。他潼关这边一战败,曹操就把邺城马腾全家给灭了,阖门两百余口,无一幸免。

马超悲愤,但他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从此立下男儿誓言,此生必报此仇,否则无以为人。

于是,马超逃回凉州,勾连汉中张鲁、羌胡部族,大举攻打陇右诸郡,各郡纷纷响应,只有天水冀城因为是凉州治所东汉王朝任命的刺史韦康仍在坚持固守。马超遂集中全部兵力,大约万余人攻打冀城。

这个时候天水名士杨阜、姜叙、赵昂、梁宽等人站了出来,他们率领宗族子弟,与郡兵协心同守,并在城上修筑偃月营,与马超苦战。

结果,韦康杨阜等人坚守了八个月,苦侯夏侯渊援兵不至,只得投降。马超入城后,张鲁部将杨昂将韦康处死,而除了韦康以外,马超并没有处罚杨阜、姜叙、赵昂、梁宽等人。

杨阜这个人在年轻时就和赵昂等人有比较好的名声,韦康准备投降时,杨阜声泪俱下劝其继续坚守但没能成功。

马超早年间便听过杨阜等人的名声,加上杨阜对韦康的言行来看,也是个忠义之士,也许是因为这些,马超并没有将杨阜、赵昂等人等处死,反而继续任用他们。

然而悲剧的是,杨阜等人并不感激马超的不杀之恩,反而一直想着要报仇雪恨,回归曹操所代表的朝廷。过了大约一年时间,杨阜找了个机会以妻子去世为由向马超请了丧假,然后借机跑到卤城,与姜叙等十几个人联合起来起兵反马。马超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带兵前去攻打,结果刚一出冀城,留在冀城梁宽等人就趁机关上城门,将马超的妻子儿女抓起来全部杀死。马超悲愤欲绝,于是疯了般跑去和杨阜决战,杨阜身上五处受伤,宗族兄弟死了七人,终于将马超彻底击溃。马超南逃汉中,投奔张鲁。

马超来到汉中后,张鲁见马超没了家人,便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被人吐槽说马超一家人都被他害死了张鲁你也想要送女入虎口吗?张鲁一看还是算了吧。此时正值春节,马超唯一剩下的亲人、之前被留在三辅的小妾董氏及其子马秋跑来一家团聚。年夜饭上,董氏的弟弟董种站起来向马超敬酒,马超哪里喝得下酒,他想起往日过节时阖家庆祝时的热闹景象,而反观如今之清冷酒桌,不由大恸,捶胸吐血道:“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转过年便屡次向张鲁借兵攻打凉州,欲报仇雪恨,却都功亏一篑。

后来,张鲁手下大将杨白等因为害怕马超的才能,想要加害于他,马超只得仓皇逃入益州,投奔刘备,而他的小妾董氏、儿子马秋来不及带走,只得暂时留在汉中。却没想到马超前脚刚走没多久,曹操便率兵攻入了汉中,张鲁投降。曹操乃将董氏发给张鲁手下阎圃为妻,又把马秋交给张鲁处理。张鲁二话没说,竟亲手将尚在垂髫之年的小马秋给砍了,以向曹操示忠。

如此马超便真的成了孤零零一个人了,刘备都为他心疼,于是为他找了一个益州当地的女子为妻,为他生下了唯一的小儿子马承。

经历了这么多,名震天下的锦马超再也不复当年之勇了,他在刘备手下几乎没立什么功劳,曹刘汉中之战,他和张飞带队,前往攻打武都,以保障刘备汉中战场的侧翼安全,却输给了初出茅庐的曹魏小将曹真、曹休,还损失了吴兰、雷铜两员蜀将。

四年后,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患了重病,上疏给刘备留下了最后遗言:“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堂弟马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马超的意思是,他儿子马承年纪尚幼,只得托付给堂弟马岱抚养,希望刘备多多照顾马岱,以为马超保住这最后的香火罢了,其他没有什么好说的。

同年十二月,马超病逝,年仅47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