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并无多少兵马,为何能轻而易举拿下荆州?

东汉末年的荆州,可以分成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这七个地方。

在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到底夺取了荆州哪些地盘呢?这要分成两步走:

  1. 第一步:刘备夺取了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
  2. 第二步:刘备用江夏郡,和孙权交换了部分南郡的控制权。
一、当时刘备实力并不强,咋能轻易得到荆南四郡的呢?

说老实话,当时的刘备实力的确不强,零零散散的兵马加起来也就三万人左右。而且还是刘琦和关羽主要统帅的兵马。对他来说,要纯粹靠武力夺取荆南四郡,难于登天。

那么刘备是通过什么手段夺取了荆南四郡的呢?我总结下来,刘备夺取荆南四郡,有这么两个手段。

  • 第一个手段:武力压迫!

不动武就想让人家乖乖交出地盘,我想是个人都不会轻易答应。荆南四郡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是人口并不少,所以也不会乖乖投降。

因此在击败曹操以后,刘备迅速派遣了自己手下的大将前去荆南四郡挑战。这四个郡本来是刘表的地盘,后来投靠了曹操。

现在曹操被赶跑了,他们四郡孤立无援,又不能互相扶持统一管理,无法形成割据局面。老大都跑了,你让小弟们怎么生存?因此刘备大军逼近以后,他们自然是选择了投降。

连曹操都不是刘备的对手,他们四郡哪里敢跟刘备叫板呢?况且刘备后面还有周瑜作为盟友,谁敢得罪?

  • 第二个手段:名正言顺!

刘备是个非常讲究名正言顺的人,当初刘表还在世的时候,其实刘备就想着夺取荆州,但是师出无名,因此选择等待时机。

这回夺取荆南四郡,刘备终于出师有名了。他将刘琦扶植为荆州刺史,并且向天下公布。以此证明,自己是在帮助刘表的长子刘琦,夺回属于他们家的基业!

荆南四郡本就长期在刘表的统治之下,只不过是迫于曹操的武力压迫,才会选择投降曹操。因此当刘琦重夺荆州刺史宝座的时候,他们没有理由不投降刘琦。投降了刘琦,就是投降了刘备,谁都知道掌握实权的,其实就是刘备。

在刘备双管齐下的逼迫之下,荆南四郡眨眼之间,就落入了他的手中。也正因为如此,刘备才有了发展的根基。那么当时的刘备,该何去何从?

二、一个江夏郡换半个南郡,这买卖刘备亏吗?

第二步里,刘备夺取南郡控制权的事情。为啥说只有部分控制权呢?因为曹操撤出南方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撤走,襄阳、樊城这边还有重兵把守。

而刘备向孙权索要的,只是南郡治所江陵城,因此孙刘两家,只拿到了半个南郡,而刘备用江夏的控制权和孙权换取了半个南郡的控制权。

不少人为刘备叫屈,这啥玩意儿啊?不是亏本的买卖吗?半个南郡和一个江夏哪个轻哪个重呢?其实我们都误会了。

南郡是非常重要的地盘,向北可以攻取襄樊,继而夺取中原地区,向西则可以夺取西川。因此是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地。

那么孙权既然也知道南郡的重要性,为啥要把江陵城的控制权交给刘备呢?因为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周瑜挂了!

周瑜的去世,无疑是东吴巨大的损失。当时周瑜正打算用假途伐虢的计策灭了刘备,没想到从江陵城出发以后就病死了!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三国志》

周瑜病死以后,孙权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和刘备的关系。与其和刘备正面较量,倒不如让刘备挡在东吴前面,在南郡对抗曹操,成为东吴的屏障,难道不好吗?

况且江夏郡是荆州防备东吴的重镇,此前孙权已经拿下了江夏郡的一小部分控制权,如果刘备借江夏作为攻打东吴的跳板,那也是东吴的巨大威胁。

因此孙权便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用江陵城换取江夏郡,这笔买卖,在当时的孙权看来,完全不亏,至少战略上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对刘备这位野心勃勃的枭雄来说,这买卖也实在是划算。毕竟江夏哪有南郡的影响力大呢?得了江陵城,就有机会夺取西川或者中原,何乐而不为?可以说这是双赢的局面。

三、不夺取江陵,刘备手里的荆南四郡一点用都没有。

再回来说说荆州七郡的势力分布问题,这七个郡在东汉末年的人口分布大致是这样的:

南阳郡:240万人。

南郡:75万人。

长沙郡:105万人。

武陵郡:25万人。

桂阳郡:55万人。

零陵郡:100万人。

江夏郡:25万人。

光从人口上来说,刘备的买卖就比较占便宜了。当时南郡曹操拿走了一半,孙权手里有一半,所以姑且算孙权手握38万人左右。而江夏郡才25万人,等于说刘备拿25万人换来了38万人。这买卖实在是划算。

这七郡中,最骄傲的一个郡就是南阳郡,居然有240万人。不光居于荆州地区第一名,放眼当时的全国,那也是榜首的位置。所以南阳郡是兵家必争之地,袁术、张绣、刘表、曹操都觊觎此地,最终落入曹操口袋之中。

当然了光从人口看是不对的,那么我们看战略位置。从位置上来说,南郡和南阳郡,是最重要的两个郡。

南阳郡深入中原腹地,夺取南阳郡,就等于直面北方中原地区。而南郡更是四战之地,谁占据南郡,就等于占据了一个突破口。曹操可以靠南郡南下夺取荆州、西川和江东,而刘备也可以靠南郡北上夺取中原、西进夺取西川。

而手握荆南四郡,可以说一点战略作用都没有。因为这地方没有天堑可以作为屏障,光靠人力去防守太费力了!

所以说刘备下一步,必然是要拿下南郡的控制权。打开自己北上或者西进的突破口。毕竟,偏安一隅也得有天堑做保障才行。

总结:荆南四郡只能做粮仓,比不上江陵城重要。

后期刘备攻占了西川,孙权前来索要南郡。实际上这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当初是做买卖的,现在你反悔了那哪成?

但是没办法,刘备主力都在西川,荆州只剩下了关羽,压根扛不住孙权的打击。这个时候孙权甚至打算动武,陈兵江夏。刘备也立刻带兵前来支援关羽。

就在剑拔弩张的时候,曹操攻取了汉中。为了给夺取汉中争取时间,刘备做了一个决定,将东边靠近东吴的长沙郡和桂阳郡,割让给孙权,以此再次换取江陵的控制权。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三国志》

这笔买卖表面看实在是亏大发了,毕竟光人口就有160万之多。换取一个小小的江陵城,未免太划不来。但是没办法啊,失去了江陵,那刘备留着荆南四郡也没有任何用处。

这四郡作为粮仓的确不错,毕竟人口众多,而且相对安稳。可是没了江陵,也就失去了运粮的通道,我还要你们四郡有啥用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并无多少兵马,为何能轻而易举拿下荆州?

赤壁之战后,刘备并没有拿下整个荆州,他只是拿下了荆州的南部四郡。这四个郡分别叫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湖南省,也包括贵州、广东和广西的一部分县市。在拿下荆南四郡的过程中,刘备并没有遇到什么强有力的抵抗,几乎是兵不血刃便尽得四郡之地。

至于兵不血刃夺四郡的原因,这个留到后面再说。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先介绍一下东汉末期荆州的基本情况。

荆州是汉朝设置在南方的四个州之一。光武帝刘秀就是在荆州长大的,准确的说,他是在荆州南阳郡蔡阳县(湖北省枣阳市)长大的。算是半个荆州人。值得一提的是,养育了光武帝刘秀的荆州和南阳郡,分别是东汉中后期的人口第一大州和人口第一大郡。

根据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 年)的人口统计,荆州的人口高达628 万,占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而南阳郡的人口数量也高达243 万人。不仅是占了荆州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同时也是当时全国的第一人口大郡。这个数字比交州、并州、凉州等州的人口数都还要多。

荆州南阳郡——243万口(排名第一)

豫州汝南郡——210万口(排名第二)

扬州豫章郡——166万口(排名第三)

在古代,人口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南阳郡人口众多,再加之该郡紧邻京城洛阳。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南阳郡的地位都要远远高于荆州的其它郡。

但是这么重要的一个郡,却在汉末军阀混战开始之后,脱离了荆州的控制。

汉灵帝中平六年,后将军袁术(相当于现在的战区司令)为了躲避董卓对他的迫害,带着由他统领的虎贲军逃出了京城洛阳。他选择了南阳郡的鲁阳县作为自己反攻洛阳的基地,于是便在南阳郡的辖区内驻下了。

后来长沙太守孙坚为了讨伐董卓,也到了南阳郡。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组成了讨伐董卓的军事联盟。由四世三公出身的袁术出面子,一身虎胆的孙坚出力气,两人先是杀了南阳郡的郡守张咨(董卓的人),霸占了南阳地区。后来又讨伐董卓,收复洛阳。一时间袁、孙二人兵强马壮,声势浩大,谁都不敢惹这二位。

由于荆州的刺史被杀(也是孙坚杀的),荆州的头号战略要地南阳郡被袁术霸占。因此新任的荆州刺史刘表便只能另选地方作为自己的刺史驻节地,而这个地方就是荆州的南郡。注意了,南阳郡和南郡,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这是两个郡。

在《三国演义》中经常提到的荆州,指的就是南郡。

在荆州,长沙郡的人口仅次于南阳郡,大约有105 万口。是荆州南部四郡中,地位最重要的一个郡。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曾经就担任过长沙太守。

但是长沙郡的位置偏南方,距离中原核心区比较远。所以,在荆州人口排第四,扼住了荆州通往益州方向的南郡,便成为了南阳郡被割离出荆州后,荆州地区的第一号战略要地。

初平二年(191 年),在南郡站稳了脚跟的刘表与袁绍、曹操联合,大败了袁术、孙坚和公孙瓒联军。此战不仅要了孙坚的命,还将袁术从南阳郡给赶了出去。

袁术势力退出南阳郡后,这个地方被西凉军出身的张绣霸占。刘表与张绣结盟,两个便分据了荆州的南北,共同抵抗曹操。

在解决了南阳郡的问题后,刘表开始着手解决荆州的其它五郡。

首先是南郡东面的江夏郡,因为这里是荆州防御东吴进攻的战略要地,所以刘表派出了大将黄祖驻守。后来孙权起兵攻江夏,黄祖兵败被杀,江夏郡有几个县城落入了东吴手里。刘表为了稳定东线,便又派自己的儿子刘琦镇守江夏郡。而刘琦与刘备的关系比较好,于是江夏郡就成了后来刘备成就帝王霸业的龙兴之地。

江夏郡往南,是长沙郡。长沙郡的人口和经济都还可以。但是地理位置不行,战略价值也不是很重要;

长沙郡往南,是桂阳郡。桂阳郡的人口和经济不如长沙郡。所以桂阳郡的战略价值比长沙还要逊一点;

桂阳郡往西,是零陵郡。该郡是东汉后期的人口大郡之一,但是位置更靠南,而且交通不便利,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战略价值。

零陵郡往北,是武陵郡。该郡除了位置靠近南郡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人口是荆州七郡中最少的。并且武陵郡中还有大量不服中央统治的武陵蛮夷。

以上列举出的七个郡,便是东汉时期的荆州七郡。后来刘表设立了章陵郡, 曹操又设立了襄阳郡,于是荆州就变成了九郡,这就是后世称作“荆襄九郡”的来历。但是,这九个郡是没有同时存在过的。曹操设立襄阳郡时,章陵郡被撤销,刘表设立章陵郡时,当时还没有襄阳郡。所以荆襄九郡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荆州从来没有在同一时期存在过九个郡。大多数时间都是七个郡,最多也只是八个郡。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

在荆州七郡中,南阳郡在战略价值和人口数量等几个方面,都是远远高出州内其它六郡几个档次的存在;

仅次于南阳的是长沙郡和南郡,长沙郡的人口虽然比南郡要多,但地理位置太靠南,战略价值不如南郡;

至于另外四郡,江夏、桂阳、零陵、武陵的战略价值更小,只是上三郡的陪衬而已。江夏稍微重要一点,但是人口太少。

曹操发动官渡之战前,南阳郡就归了他。后来南下荆州,又拿下了除了江夏郡之外的其它五个郡。刘备与刘琦,战战兢兢的窝在江夏郡不知该如何是好。刘备当时还打算,若江夏保不住,他就南下去交州,总之就是誓死不屈于曹操。

幸好当时东吴派鲁肃出使荆州,他原本要去的南郡。但走到半路上时,听说南郡已经投降了曹操,便留在了江夏郡(东吴去南郡要经过江夏),与刘备讨论结盟一事。

后来,孙刘联军结盟,共同对付曹操。这便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曹操率主力退回北方,留下几万人交由曹仁指挥,驻守南郡。

为了收复南郡,并将曹操的势力驱逐出长江以南,周瑜与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负责围攻江陵城,关羽负责阻击襄阳的曹军南下增援。孙刘联军在围攻江陵一年后,曹仁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放弃了江陵,退回襄阳。于是半个南郡便归了东吴。注意!周瑜只是攻占了江陵,收取了半个南郡,南郡还有一半在曹操手上。

在周瑜攻江陵城,关羽打阻击的同时。刘备表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刘琦的名义对荆南四郡进行安抚。于是原本投降了曹操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太守便直接投降了刘备。至于没抵抗的原因,很简单:四郡本身的实力不强,难以搞割据。而周瑜取了江陵,刘备占江夏,荆南四郡与曹操的陆上联络被孙刘联军给隔断了。打又打不赢,不投降还能怎么办?

这乍一看,赤壁之战后,东吴取江陵,刘备取荆南四郡。是0.5比4的结局,刘备赚了大便宜。但是本文的前面已经反复说过了,荆州的第一战略要地是南阳郡,第二战略要地是南郡。其余的五个郡,在战略价值方面都不如这两个郡。

而这两个郡,一个半握在曹操手上,还有半个捏在周瑜手里,这无疑就是掐住了荆州命门,也卡住了刘备发展壮大的脖子。

于是刘备向孙权提出请求,能不能把江陵的治理权交给他,作为交换,他可以拿江夏郡作为交换。

一开始时,孙权很犹豫,周瑜也不想借。因为孙权、周瑜心里都明白,江陵是北上襄阳,西进益州的战略要地,若是把江陵交给刘备这种人,东吴亏大发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要借不想借的关键当口,有两件事情帮助了刘备。

第一件事是周瑜突然病死了,他是东吴的鹰派领袖。一直有吞并刘备势力,吞并益州的雄心壮志。只可惜,他突然病死了。

第二件事是曹操自赤壁大败后,在淮河操练水军,打算直攻江东,收拾孙权。因此东吴也就需要收缩兵力,全力保卫江东。

于是在最后由鲁肃出面,将半个南郡(还有一半在曹操手里)借给了刘备。当然了,作为回报,刘备也把江夏郡送给了孙权。并且承担了曹操对东吴西面的军事压力。孙刘两家的这一借一送,便是历史上的“刘备借荆州”。

从结果上来看,刘备赚了点便宜。因为他获得了西联巴蜀,北上中原的战略要地。孙权虽然亏了点,但也无可奈何。曹操发誓要灭了江东六郡,孙权的军事压力很大。他没有能力在防守江东的同时,还要兼顾南郡。所以说,孙权借荆州(借江陵),这本来就只是一场利益交换,谈不上孙权善心大发。他也是为了自己着想。

最后做个总结:荆州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包括了七郡在内的大荆州概念,一个是以荆州刺史驻节所在地的小荆州概念。在东汉中后期,南阳郡是刺史驻节地,所以南阳便代指荆州;后来军阀混战,南阳脱离荆州,南郡便接替南阳郡,成为新的刺史驻节地。而南郡又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城市:北面的襄阳和南面的江陵。赤壁之战后,南郡也被一分为二,北面的襄阳归了曹操,南面的江陵归了孙权。我们熟知的借荆州,其实就是指得借江陵城。

至于说刘备取荆州,这是没有的事。赤壁之战后,刘备确实降服了荆州南部的四郡。但是荆南四郡的战略价值不高,所以刘备后来便又从孙权手上借到了江陵,最终实现了自己西联巴蜀,吞并益州的战略规划。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并无多少兵马,为何能轻而易举拿下荆州?

赤壁之战后,东汉的荆州七郡,刘备独得五郡,成为最大赢家。

赤壁之战前,刘备加上刘琦,总共不过2万人,实力远弱于曹孙;赤壁之战过程中,孙权是抗曹主力。

为何最后,刘备反而成了最大赢家呢?

刘备的资本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告诉孙权:刘备虽然在长坂失败,但战士还者(打散后归队)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当时诸葛亮正试图争取孙权抗曹,即使不夸大自己的军力,也绝没有理由“隐藏实力”。

所以,刘备加上刘琦,约2万左右,这很可能是当时刘备的的全部有形资产。而且,刘琦严格意义上还算是刘备领导。

不过,刘备还是有相当的无形资产。

在寄寓刘表之下时,刘备极力拉拢荆州有影响力的人物,争取到了公子刘琦及大批荆州士人的支持。

刘琮投降时,刘备曾想转移到江陵,发挥自己与刘琦的影响力,领导江陵、江夏及南四郡,继续抗击曹操。

可惜,曹操派出的虎豹骑在长坂大败刘备,刘备被迫放弃了前往江陵的计划,曹操因此夺取江陵并降服南四郡。

当时,曹操在荆州的实力居于压倒性优势,刘备的无形资产自然无法发挥。

可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在荆州的实力大幅削弱,刘备的无形资产也就有了兑现的可能。

很快,机会来了。

周瑜的难题

赤壁之战取胜后,孙权迅速发起了三路反击。

孙权自率军攻合肥,张昭率军攻当涂,周瑜率军攻江陵。

孙权的兵力本就不多,兵分三路后,各路兵力更是捉膝见肘。

孙权攻合肥,张昭攻当涂,都以失败告终。

如果周瑜仍不能攻下江陵,曹操依然与孙权“共长江之险”,随时可以卷土重来,孙权依然没有立国之本。

可是,周瑜同样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

周瑜军水战没得说,但攻坚能力有限,无法直接击败曹仁,夺取江陵。

因此,周瑜采取了“绝道”战术,断绝江陵与各面的联系,使江陵成为孤城,迫使曹仁退军。

周瑜与甘宁等人夺取夷陵,绝了江陵曹军的西面。

由于兵力不足,周瑜先是以甘宁率数百人袭取,后又亲率半数兵力“以十日为限”打击曹仁援军,才勉强取胜。

可是,对江南的荆南四郡,周瑜就不可能以为“数百人为先”、“十日为限”攻取了。

要夺取荆南四军,单纯靠军事力量十分困难。

刘表当年就吃过亏。

官渡之战前后,张羡率领南四郡叛变刘表,刘表率军征伐,连年不克,直到张羡去世后,才彻底平定。

显然,如果要靠单纯的军事手段,周瑜没有能力攻取南四郡。

此时,刘备出来,以切断江陵粮食来源为由,提出“巡行江南”。

荆南四郡,当时已经投降曹操,并继续给江陵提供粮食。周瑜虽拥有制江权,但兵力不足,不可能完全封锁漫长的江面。

刘备提出“巡行江南”,是符合孙刘联军共同利益的。

而要夺取南四郡,刘备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刘备夺取南四郡及获取公安

曹操是在降服荆州后,迅速发起赤壁之战的。

因此,对于望风而降的荆南四郡,曹操基本上没有怎么动,地方官员仍然是刘表留下的原班人马。

因此,刘备打出了刘琦的旗号。

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巡行江南”。

因此,刘备率兵到来后,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都投降了刘备。

南四郡,是刘备依靠自己的影响力获取的。

可是,由于当时刘备是以孙刘联军作战名义夺取,并得到周瑜等人默许,因此,后来孙刘撕逼时,孙权方认为南四郡也是他们“借”给刘备的,这是后话了。

不久,割据庐江的雷绪被夏侯渊所败,率五万部曲(含家属)归顺刘备,刘备实力再次膨胀。

夺取南四郡后,刘备回到联军,参与围攻江陵的作战。

战后,为了酬谢刘备,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将南郡南岸的油江口给了刘备,刘备改名公安。

值得注意的是:刘琦去世后,刘备上表以孙权为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孙权也上表以刘备为荆州牧。

这说明:或许由于刘表时期刘表与孙策(权)的连年征战,荆州人士不欢迎孙权,正如鲁肃所说“初临荆州,恩信未至,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孙权暂需借刘琦、刘备等刘表系人物的名义笼络荆州士族,这是彼此配合,有利于双方的。

幸运“借”南郡

随后,形势变得尴尬起来。

周瑜、程普、吕范、吕蒙等人在沿江,处于抗曹一线,而刘备在江南,处于抗曹二线。

等于东吴义务为刘备防御曹操。

刘备遂找到孙权,提出“借南郡”。

东吴内部意见不一。

如果从“守”的角度看,借南郡给刘备,确实可以缓解防御压力。

但如果从“攻”的角度看,南郡是西取益州的通道,如果放弃南郡,孙权向西发展之路将被刘备所掌握。(赤壁之战后,各方都无法直接奈何对方,三方都以向“中间地带”发展为主要方向。)

因此,周瑜坚决反对“借南郡”给刘备,甚至表示要扣留刘备,自率军去取益州,然后向西北“连结马超”,与曹操争雄。

孙权否决了扣留刘备的建议,但也没有答应刘备“借南郡”的要求,而是对周瑜取益州的建议“许之”。

刘备“借”南郡的企图暂时失败了。

可是,当周瑜回到江陵,“为行装”,准备西取益州的关键时刻,却病逝了。

周瑜的突然去世,打乱了孙权的计划。

接任的鲁肃是坚决的联刘派,力主借南郡给刘备。

孙权采纳鲁肃建议,从长沙郡中分出汉昌郡,由于鲁肃为汉昌太守,又保留了江夏郡,而将南郡“借”给了刘备。

如此,原东汉的荆州七郡,北面的南阳郡为曹操所据,孙权保留江夏郡(及从长沙分出的汉昌),其余五郡(除从长沙分出汉昌)皆为刘备所有。

后续

曹操得知孙权借地给刘备时,正在作书,惊得落笔于地。

看来,“借南郡”给刘备,确实有利于抗曹。

不过,对东吴的弊端也很快显现出来。

由于刘备占据江陵,控制了向西的通道,因此,当孙权派孙瑜进取益州时,为刘备作阻,不能成行。

孙权“先取益州,次取张鲁,首尾相连”的计划也就破产了。

而对刘备来说,他不但获得了立足之地,重新崛起,而且还获得了进取益州、次取汉中的近水楼台,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后来南郡等地归属问题始终是孙刘之间的定时炸弹,并在后来终于爆发。

刘备夺取荆州五郡的过程,显示出其枭雄之能。

原本依《隆中对》,刘备是计划采取团结荆州朝野各派,利用“其主不能守”,加强在荆州影响力,通过扶植刘琦等方式实现对荆州的接管。

然而,刘表的去世,刘琮迅速降曹,打乱了刘备的计划。

刘备拒绝诸葛亮进攻襄阳的建议,哭祭刘表,继续维护政治声望,使刘表吏士及军民琮之者络绎不绝,虽在长坂之战大败,但维系了“仁德爱民”的形象,获取了不愿降曹人士的拥戴。

正如刘备自己后来总结的“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保留无形资产,为以后经营荆州部分地区打下基础。

随即,在赤壁之战后,他利用自己与刘琦的政治资本,和平接收了南四郡,获得了立足之本。

随后,又利用权谋,利用孙权与曹操的斗争,多方努力,“借”得南郡,实现其企图。

该表演“仁德”时表演“仁德”,该以诈谋时以诈谋,刘备确实是一代枭雄。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并无多少兵马,为何能轻而易举拿下荆州?

赤壁之战时,刘备有两万人,很强大!

三国演义上,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这是文学作品,不符合历史实际。其实古代打仗,三五千人出征是很常见的。一万人以上就号称大军了。五万人就敢号称五十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人口急剧下降。有一种说法是到赤壁之战时,全国人口只有140万左右。这个数字可能不准确,但人口极端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诸葛亮北伐时,带走了魏国6000多户人口,都算是巨大的成就!

人口急剧减少,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军队数量直线下降。

官渡之战,无比强大的袁绍,只有10万人。而统治中原地区的曹操,在官渡只有1万人!震惊了吗?

赤壁之战,孙权出兵三万。刘备有兵两万。这是诸葛亮说的“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2万人的军队,在三国时代,已经是非常强大的存在了。

零陵、桂阳、长沙这些郡当地的防御力量,能有个千八百人了不得了。怎么可能挡的住刘备嘛。

而且,刘备在荆州经营多年,深得人心。荆州文人集团又最擅长随风倒。一看刘备势大,不投降等什么呢?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并无多少兵马,为何能轻而易举拿下荆州?

刘备从来没有拿下全部荆州,在赤壁之战后,他攻取了荆州南部四郡,又从东吴那里“借”来了南郡。荆州一共七郡,除了这五郡外,尚有北面的南阳郡在曹操手上,东面的江夏郡被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家瓜分。刘备借来的南郡,其北部也在曹操手中。

赤壁之战前,刘备其实是刘表的打工仔,领少量人马驻守新野,替刘表看北大门。赤壁之战后,刘备居然占据了荆州五郡,外加半个江夏郡,成为最大的赢家,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刘备借荆州”又是怎么回事呢?

从刘琦手上“继承”江夏郡

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地盘,七郡中,南阳郡北部早就被张绣献给了曹操,江夏郡一直遭到东吴的觊觎。孙坚当年在樊城被刘表部下黄祖射杀,所以,孙权与刘表有杀父之仇,双方在江夏郡连年撕咬。建安十三年,孙权射杀黄祖,夺取了江夏郡东部一县。

后来,刘表的家里出了乱子,蔡瑁支持自己的亲外甥刘琮(刘表次子),跟刘琦(刘表长子)争夺继承权。刘表是外来户,想立足荆州,必须依靠蔡氏,所以,他的天平也倒向了刘琮。

刘琦的处境相当危险,就向刘备求救。刘备建议刘琦外放江夏郡,以避开蔡氏的谋害,于是刘琦被刘表任命为江夏太守,镇守夏口。

建安十三年,刘表去世,曹操南征,夺取了南阳、南郡和江夏北部。刘琮迫于形势压力,向曹操投降,刘备则与刘琦一起,跟孙权达成联盟,赤壁之战爆发。

在夺取南四郡后,刘备举荐刘琦出任荆州刺史,接管刘表的政治遗产。建始四年,刘琦病逝,部下共推刘备为荆州牧,又从刘琦手上接管了荆州。

不过,此时的荆州更加分裂,很多资料上说,江夏郡已经在孙权手上。其实这个说法不准确,江夏郡应该处于三家瓜分的情况,之所以出现孙权得到江夏的说法,应该是刘备借南郡时,作为交换,将手上的部分或全部江夏郡,给了孙权。

打着刘琦的旗号夺取南四郡

赤壁之战后期,曹军北退,东吴将目光盯上了西边的南郡,刘备则打着刘琦的旗号,南下征讨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

南四郡本就属于刘表的地盘,刘琦是刘表的儿子,他这杆大旗,替刘备做好了获取四郡的法律背书。四郡不像南阳、南郡、江夏,战火很少烧到这里,它们主要充当荆州的经济发动机,而军事力量并不强。

所以,当刘备大军到来,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太守们或降或逃,四郡顺利落袋。此后刘备调转枪口,协助周瑜一起打败曹军,夺取了南郡(除襄阳)。

孙权为何争夺南郡,不要南四郡?其实不难理解,南四郡地盘虽大,但是从军事战略上讲,它们的重要性远不如南郡。

长江从南郡流过,它的北面是军事重镇襄阳,沿长江顺流东下就是东吴腹地,逆长江西上,就进入益州,可以说南郡就是整个南中国的枢纽,远比南四郡重要得多。

周瑜争夺南郡,足可见他的目光已经瞄准了西边的益州。那么,孙权为何把这么重要的地方,借给了刘备呢?

政治谈判“借来”南郡

刘备被推举为荆州牧后,屯聚公安。《三国志》说,公安地处江南,是周瑜让给刘备的,但刘备不满意,于是亲赴建邺,提出借整个南郡。

周瑜大喜过望,向孙权提出:这家伙送上门来了,直接干掉他,吞并整个荆州,然后发兵益州,半壁天下可得!

可结果居然是,刘备不光借到了南郡,还顺便“拐跑了”孙小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周瑜恰好去世了,接替他的鲁肃,提出了跟周瑜相反的建议,他说我们应该借南郡给刘备,跟他缔结孙刘联盟。鲁肃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是“吴奸”吗?当然不是!

1.南郡不好治理,东吴需要刘备来安抚

周瑜攻克南郡后,南郡的士族集团并不甘心对孙权俯首帖耳,他们发动老百姓,多次发动叛乱。包括曹操占领的南郡北部在内,都进入一个混乱期。

东汉天下是豪族的天下,荆州也有自己的“天”,他们与曹操、孙权集团的利益不一致。把南郡借给刘备可谓一石二鸟,如果刘备能安抚住当地豪族,那就顺利过渡,如果安抚不了,被弄死了,孙权也乐见其成。

2.东吴需要刘备来缓解曹操对南郡的威胁

孙权与曹操,沿淮河流域形成漫长的对峙线,随着曹操占据南阳、半拉江夏和南郡,双方的边境线陡然增加了一半。鲁肃认为,以东吴目前的实力,根本无力对抗曹操,得了南郡的同时,事实上也给自己带来沉重的负担。

假如把南郡借给刘备,搞孙刘结盟,等于给曹操树了一个敌人,东吴压力顿减。

3.南郡不是白借,有相应回报

又借地又送人,孙权不是慈善家,当然会张口要彩礼,那么刘备送出的彩礼是什么呢?从史料分析看,大概有两种可能:

一个是把江夏郡馈赠给孙权。史书虽然没有这么说,但是事实上后来刘备退出了江夏,应该就是借南郡的交易。

二是将南四郡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割让给孙权。从后期孙权向这三个地方派出太守,被关羽打跑的情况来看,双方交易的真实版本,应该是用南三郡换南郡,而不是借南郡。

可是刘备居然“耍赖”,非要说等得了凉州再归还南三郡,于是双方差点大打出手。就在此时,曹操从汉中入侵,刘备怕腹背受敌,只好与孙权和谈。结果双方以湘水为界,刘备将江夏、长沙、桂阳交给孙权,联盟暂时得到延续。

由“借荆州”引发的孙刘矛盾

由此可见,所谓的刘备“借荆州”根本不是事实,荆州太大了,一部分在曹操手上,借不来,一部分在自己手上,不用借,顶多是借南郡。最大的可能性,刘备不是借南郡,而是跟孙权换土地,各取所需。

那么,为何不久又发生吕蒙奇袭江陵,让关二爷败走麦城了呢?东吴为何一直念念不忘说刘备不讲武德,借了荆州不肯归还呢?

说到底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刘表死后,大家在瓜分荆州的时候,都拿出对各自有利的理由说事而已。

刘备说,荆州是刘表的,刘表死了就应该是刘琦的,而我是从刘琦手上正当继承的,你孙权虽然帮我打跑了曹操,可也不应该赖在这里不走,更何况我还给了江夏做酬谢。

孙权不理会,刘表死后刘琮继承荆州,他都把荆州给了曹操,我是从曹操手上夺回来,跟刘琦没一毛钱关系。你刘备说自己是荆州牧有用吗?这年头朝廷任命的都不算,何况自立的?再说了,打败曹操全靠我,你一旁偷摸捡果子,哪有这个道理?

最让孙权不能接受的是,他原计划从南郡出发,去攻打益州,刘备得了南郡后,横在江面上不让通过。很显然,刘备也把目标对准备了益州,孙权只好打破门牙肚里落,眼看刘备又摘了益州的果子,恨得牙根直痒。

所以,双方以湘水为界的协议,就是孙权的障眼法,用来迷惑刘备,他占领整个荆州的计划,从来就没停止过。当关羽在樊城与曹操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孙权终于逮着机会下手了。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并无多少兵马,为何能轻而易举拿下荆州?

首先要说一下,赤壁之战结束时刘备兵马并不算少,其次刘备久居荆州,素有威望,还有刘表的儿子刘琦做陪衬,挟赤壁之战之余威,收服荆南四郡还是没什么难度的。

刘备在樊城得知曹操大军南下以后,率部撤往江陵。结果在当阳刘备本部军马遭到曹操五千精锐骑兵的突袭,最后刘备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只带了数十骑兵逃走。但是刘备并非只剩下这点兵马,在离开樊城时,刘备派遣关羽率部分军马乘船数百艘从水路赶往江陵。刘备后来在汉津和恰好遇到关羽所部,随后又和刘琦所部一万余人汇合,一起赶往夏口。

诸葛亮后来去江东和孙权会面时,也提到刘备虽然战败,但是逃回来的士兵和关羽所部还有一万士兵,刘琦的江夏驻军也有万人。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诸葛亮所说可能为了壮大刘备声势有所夸大,但是江夏是荆州防御江东的前线,而孙权和刘表两家长期不和,经常互相攻击,所以江夏驻军数量一万应该还是有的,而且战斗力也是刘表军中比较强的。刘备和关羽所部应该大部分是水军,数量不详,数百艘船水手加士兵,几千应该也是有的。考虑到刘备在新野、樊城长期为刘表防御曹操的威胁,所部应该战斗力也是不错的,所以加上刘琦的部队,在赤壁之战前,刘备部队起码有一万多人,而且战斗力不错,在当时已经算很强一支军队了,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峙时,不过万把人,孙权让周瑜带兵抵御曹操,也不过2、3万人而已。

赤壁之战时曹军先是遭遇瘟疫,然后又被火攻,刘备损失不大,之后又协助周瑜参加了对江陵的围攻,夺取荆南四郡在江陵之战之前还是之后并无明确记载。但是此时曹操新败,即使刘备南征时南群还没失守,荆南四群和曹操的联系也已经被周瑜和刘备联军切断,变成了一块飞地。

而刘备久居荆州,和荆州人士交往密切,荆州豪杰很多归附仰慕刘备的。当初刘备经过襄阳时,在城外只是喊一句话,“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刘备驻扎公安,已经投降曹操的荆州人士也“多叛来投备”,刘备在荆州的人望可见一斑。所以面对刘备的攻击,荆南四群新附曹操,并无多少对曹操的效忠之心,仰慕刘备的人又不少,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刘备不缺带路党,自然就事半功倍,轻松拿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