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听着很扯,但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
历史上最扯的君主,估计都扎堆生在了北齐。北齐高家,除了创业始祖高欢稍微正常了一点以外,其他君主做的事情,简直扯出了天际。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一、高澄在登基前夕,被厨子给宰了。高澄是高欢的长子,高欢担任北魏丞相期间,高澄就已经开始积极地接手父亲的事业。他在军中积累了大量人脉,等到高欢咽了气,这哥们就直接顺理成章地接管了父亲的所有产业,包括大魏丞相的职位。
除了接管了父亲的产业和职位,高澄还曾经接管过父亲的小妾郑大车。没错,这位美女真的叫郑大车,可见她的父母心很大,一点也不担心名字会影响女儿的相貌。
郑大车本来是广平王元悌的媳妇儿,元悌挂了以后,就被高欢给收了。那一年高澄14岁,月落黄昏之际,他看到了郑大车婀娜的倩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索性就趁着高欢不在家,与郑大车夜夜偷欢。
结果事情败露,被老爹高欢得知了,高欢居然没有把高澄给宰了,还顺利让高澄接替了大位。而郑大车后来给高欢生了个儿子叫高润,也不知道是谁的儿子。
高澄做了大丞相、齐王以后,一门心思想要效法曹丕登基。于是他把所有事情都给安排妥当了,啥禅让仪式都给搞好了,就等着登基。
可是在高澄和小伙伴们商量篡位事宜的时候,给他做饭的厨子兰京忽然冲入,将高澄给剁了。没错,即将成为天子的高澄,才不过29岁,就被自己的厨子给剁了,你说扯不扯?有时候小人物就是可以改变历史走向。
高澄的弟弟高洋赶来诛杀了兰京,随后继承了高澄的所有产业和职位,还创立了北齐,你说这事儿是不是高洋干的呢?值得一提的是,高澄有一个很著名的儿子,就是大帅哥兰陵王高长恭。
二、高洋做的事情,超乎了你我的想象。高洋接管了父兄的所有产业和职位以后,果断建立了北齐。他可不想像老哥那样,犹豫不决,最后在临门一脚的时候,永远失去了机会。
- 1、胡乱杀人,没有道理。
高洋做了皇帝以后,北齐的噩梦也就到来了。这哥们嗜杀成性,而且一喝醉了酒,就喜欢杀人。问题是高洋从早到晚一直在喝酒,所以为了杀人方便,他索性在金銮殿上支起了一口锅,和一把锯。
高澄的女儿乐安公主回来向叔叔高洋抱怨,说自己的婆婆不太喜欢自己。结果高洋跑到驸马家里,直接把公主的婆婆脑壳砍了扔出去了。
高洋很宠幸的薛贵嫔,有一个很妖娆的姐姐。高洋没事儿就把她姐姐喊到宫里聊天,一聊就是一整夜。薛贵嫔的姐姐仗着自己受宠,所以希望让她的父亲做司徒。高洋嘿嘿一笑,二话不说就拿锯子把她给锯了。
所幸薛嫔,其被宠爱,忽意其经与高岳私通,无故斩首,藏之于怀。于东山宴,劝酬始合,忽探出头,投于柈上。支解其尸,弄其骨毕为琵琶。一座惊怖,莫不丧胆。帝方收取,对之流泪云:“佳人难再得,甚可惜也。”---《北齐书》
更变态的在后面,他始终认为薛贵嫔跟高岳有染,高岳算起来还是高洋的叔叔。他可不管这些,二话不说就把高岳给毒死了。此后更是将薛氏的脑袋砍下来揣怀里去参加宴会,当着众人的面把这脑袋给掏出来!此后高洋更是用薛氏的腿骨做了一个琵琶,一边哭一边弹唱:佳人难再得。简直是毁三观的存在。
- 2、抽打岳母,凌辱大姨子。
高洋的皇后李氏,身份比较特别,也是高洋唯一不怎么伤害的女人。可是有一天高洋似乎脑子错乱了,喝醉了酒就跑李氏老妈那儿去了。
他看到岳母以后,二话不说就弯弓搭箭,一箭射在了岳母的脸上。岳母一脸懵逼:我做错了什么?
不等岳母反应过来,高洋又抽了岳母一百鞭子。理由很简单,高洋觉得自己曾经打过自己的老妈,却没有打过岳母,这好像不太公平。真的是造了什么孽,把女儿嫁给这么个货色。
除了岳母受罪,高洋对大姨子也不放过。皇后李氏的姐姐,也是长得美艳出众,高洋对她早就是垂涎欲滴了。
不过人家已经嫁人了,而且嫁的是北魏宗室元昂,也算是大人物了。高洋可不管这些,他跑到元昂家喝了一顿酒以后,就借着耍酒疯的名义,打算调戏李皇后的姐姐。结果人家不吃他这一套。
高洋觉得不过瘾,随后就把元昂骗进宫给射死了。等到李氏给丈夫元昂设置灵堂的时候,高洋这家伙又假借祭祀的名义,在元昂的灵堂上,跟李氏强行发生了关系。好在他只做了10年皇帝,34岁的时候就挂了,要不遭罪的人还要多。
三、北齐后主高纬,也是个不简单人。北齐后主高纬,是高澄和高洋的侄子,也是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儿子。高纬上台以后,那叫一个奢侈他曾经给皇宫中的500名宫女每人赏赐了一条价值万金的裙子。
此外他很喜欢大兴土木,年纪不大,可是对建筑行业的野心却不小。除了在晋阳建造了12座宫殿外,高纬还在山上凿了两座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所以工匠们晚上也要加班,夜里数万盏灯在山上照亮,使得几十里内都跟大白天一样。难道高纬想要造一个人造太阳吗?
高纬最宠爱的妃子叫冯小怜,有一次高纬去晋州抵挡北周大军。他还是有点头脑,让手下人挖地道,把城墙给挖塌了,出现了一个口子。
这个时候高纬突然让大军停止进攻,为啥?因为他要让自己的爱妾好好看看自己的英勇行为。可是冯小怜却要求,自己一定要梳妆打扮好了才能出来。
结果等冯小怜梳妆打扮好了,人家北周已经把城墙的缺口给堵上了。高纬只好灰头土脸地带着士兵们撤退了。他做亡国之君,一点也不亏。
总结:北齐多奇葩君主,这么扯,还真的写进了史书。仔细去读北齐的历史,大家就会发现,我写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北齐老高家的这些皇帝,在史书当中,简直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但凡人类范畴所能想到的任何可怕的事情,他们这帮人都敢做。因此可以送北齐一个最扯王朝的封号。
参考资料:《北齐书》、《资治通鉴》
有哪些听着很扯,但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
上甘岭战役中的“神炮手”唐章洪,不可思议的战斗经历。
(唐章洪)
唐章洪1935年2月出生,1951年2月参军,4月份就入朝作战了,当时他只有16岁。唐章洪直接被补充进了炮兵部队,成了一名迫击炮手。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中,唐章洪因为“冷炮”打得好,于是被分配到上甘岭前沿阵地,配合步兵阻击敌人。
战斗开始后,唐章洪就不断的瞄准敌人发射炮弹,两个小时就打出了200多发炮弹。此时炮筒已经特别烫,必须降温。但是身边又没有水,唐章洪直接用小便给炮筒降温,之后抓紧时间继续开炮。
经过8个小时的战斗后,唐章洪已经打出了近千发炮弹,自己也浑身是伤。就在这时,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了他的旁边。结果唐章洪的掩体被完全摧毁,他被埋在了里面。旁边的战友赶紧挖土,幸好有迫击炮架的阻挡,唐章洪才没被石头砸死……
被挖出来的唐章洪七窍流血,昏迷了20多分钟才醒过来。(右侧为唐章洪)
此时战斗依然在继续,唐章洪不顾劝阻,爬出了防空洞,爬回自己被摧毁的掩体,用双手把自己的迫击炮挖了出来。
但是伤势太重的他呕吐不止,又一次晕了过去。战友为了保住他的性命,给他灌了吗啡,唐章洪才苏醒过来。
上级命令他们再坚持5分钟时间,就转入坑道当中。
此时身边的炮弹还剩下26发,唐章洪让6名战友每人拿走一发当手雷,剩下的全给自己。之后,他单手抱着迫击炮筒(炮架已损坏),用身体做支撑,把剩下的炮弹全部砸到了敌人的头上。
5分钟之后,打完所有炮弹的唐章洪才回到主坑道之中。
唐章洪先后参战上百次,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是志愿军中个人歼敌数和立功次数最多者之一。
有哪些听着很扯,但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
答:我来说一个吧。
很有传奇色彩,却又是千真万确的事。
话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事变,向共产党人挥起了屠刀,中华大地,一下子就陷入到白色恐怖中去。
共产党人经过深刻的反思,在党的八七会议中,统一了认识,在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光辉思想指导下,开始拿起了武器,拉起了武装。
这年的4月,共产党先在河南举行了商南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9月又在湖北发动了黄、麻起义,起义队伍后来在黄梅县考田镇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不久,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河南商城南部地区合并为红四军,鄂豫皖苏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有一座六台山,该山方圆一百五十多里,山上奇峰突兀,林木茂盛。山下有涧,涧旁有独峰,名叫尖石岩。离尖石岩不足两里,有一名为青石板的村落,依山傍水,住着二十来户猎户。
这二十来户猎户中,打猎技术最为高明的是黎昌兴一家。
黎昌兴年轻时在家中碾制火药不慎爆炸,左眼被炸瞎,人称黎老腊,枪法了得,声名远扬。
而更加了不得的是他的四儿一女也都个个枪法如神。
黎老腊的老婆早死,他就带领五个儿女攀悬崖,钻山洞,射飞禽、打猛兽。黎家的第二子黎清财枪法出神入化,可以双枪并举,左右开枪,弹无虚发。
小女儿黎九香不但枪法好,人也长得乖巧俊俏。
河南光山县仁和集一代武学大师邱固元曾带十几个徒弟入六台山打猎,在青石板黄老腊家中吃午饭。正吃饭间,突地听“砰”的一声枪响,在场的人都惊得跳了起来。等定晴细看,原来是有耗子从锅台上跑过,黎清财顺手摘下墙上的枪,一枪便将耗子击毙,而锅台毫无损伤。
邱固元师徒惊为神人,当即聘请黎清财到自己的武馆做射击教练。
黎清财离家后大约三个月,一场大祸不期然地降生到了黎家。
且说,国民党二十五师开进了六台山围剿红军,当地土豪、斑竹园镇镇长许厚斋为虎作伥,替国民党军队征粮派款,对老百姓敲骨吸髓,从中获取厚利。
和很多旧小说里的狗血情节一样,黎老腊带幺姑娘黎九香到镇上出售獐子、山羊、兔子皮,遇上了许厚斋和团总吴邦福。
这个许厚斋是一方恶霸,见黎九香生得俊俏,便当街调戏。
黎老腊知道自己惹不起,兽皮也不卖了,带领女儿躲闪着回了家。
狗腿子吴邦福认得黎老腊,为了讨好许厚斋,就拍着胸脯保证把黎九香弄到手。
改日,吴邦福带了几名团丁到了黎老腊家,他表面上是要拉壮丁,实际上是冲黎九香来的。
他嬉皮笑脸地对黎老腊说:“按上头要求,二丁抽一,你家四个儿子,至少抽一个。不过,许镇长对你家幺姑娘有意思,如果你同意让她过门去做小,不仅你家可以免抽丁,还有富贵可享。”
黎老腊如何肯将女儿送给许厚斋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糟蹋?!说:“吴团总,许厚斋是个大人物,我这穷猎户高攀不起,别人家可以拿钱顶壮丁,那我也拿钱顶好了。”
吴邦福看黎老腊软硬不吃,只好约定,三天之内在镇公所交大洋两百块。
三天后,黎家老四黎清远带着全家打猎多年所积、加上向邻里东借西挪凑集的两百块银元,前往镇公所交壮丁款。
许存斋和吴邦福却把价钱提升到四百块。
黎清远不服,和他们争质起来。
结果,钱被他们拿了,黎清远也被团丁们捉了起来,押解去充当了壮丁。
黎老腊以为钱也送出了、人也抓去当壮丁了,家里应该没事了。
可是,半个月后,黎清远在壮丁营中不堪团丁折磨,要逃回家,却被团丁用乱棒打死。
然后,吴邦福带着师管区的一个连长和十多个士兵气势汹汹地找到黎老腊,蛮横无理地说:“黎清远当逃兵处死,属罪有应得,不能抵壮丁数,黎家必须再补抽一名壮丁。”
闻此噩耗,黎家上上下下都哭号起来,大家哀求镇长团总和兵爷们看在老腊眼瞎,老婆早亡,四子刚死的惨境,高抬贵手,免抽壮丁。
吴邦福于是又露出了狐狸尾巴,装出一副同情样子说:“老腊呀,上次我就跟你说过了,不抽丁也是可以的,只要让你家幺姑娘今天随我下山……”
黎家老大黎清相再也忍不住了,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你们存心不让老子活,老子今天就和你们拼了!”
一听此言,那连长嗖地拔出手枪,指着黎清相的脑袋吼道:“试试看,看老子不一枪崩了你!”
吴邦福也指挥随来的虾兵蟹将用枪将黎家老幼赶出门外,翻箱倒柜,把黎家的豹皮褥子、獐子肉、麝香、野鸡、腊肉洗劫一空。
临走,他们还放起一把大火,将黎老腊家的十几间茅草屋烧成白地。
杀人不过头点地。既然被逼到了这一步,黎老腊决心拿起枪和许厚斋干到底了。
待这一帮恶徒走后,他带着阖家老幼十一口人收拾起残锅烂碗,搬进了尖石岩上的一个溶洞。
这个溶洞在尖石岩的半山腰上,前窄后宽,内空有一百多平方米,洞内有一条常年不断的阴河。洞口离地面有十多丈高,四周全是悬崖绝壁,无路上下,只能用一根粗绳滑上滑下,进洞收绳,出洞放绳,一夫当关,万夫莫上。
黎老腊一家搬进洞子后不久,又在洞外挖穿了一条通往洞顶的秘密通道,一是用于上后山开荒种地,二是在紧急情况下作为退路。
安置好一家老小和藏身之所,某天深夜,黎老腊带着两儿一女持枪挂刀,悄悄出山,来到吴邦福的老家大庙乡镇的土门杠。
四人越墙跳进吴家大院,一条硕大的恶狗狂吠着扑了上来,黎老腊将一颗土炸弹丢过去,“噼啪”的一声响,恶狗登时毙命。
吴邦福的长子吴承义听到响声,起床开门察看,黎老腊杀人如杀鸡,左手揪着他的脑袋,右手拿刀在他的颈脖一拉,吴承义哼都没哼一声,就一命呜呼了。吴承义的婆娘陆花容也点了灯出来,来得好!黎老腊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毫不容情,一枪托敲下,陆花容脑袋便被砸开了花,红的白的一齐溅了出来,油灯也滚落在地。
黎清相、黎清美与黎九香三兄妹一拥而入,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见人便砍,逢人便射,将吴邦福的老婆和另外两个儿子杀了个干干净净。
可惜的是,吴邦福并不在家。
黎老腊遂将金银细软洗劫一空,烧了吴家,出了口恶气,匆匆返回了山洞。
正在和许厚斋厮混的吴邦福得知全家被斩尽杀绝,气得三尸神暴跳,一怒之下,拔刀剁下自己的左手小指,声称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俗话说,十指痛连心。吴邦福却眉头皱也不皱一下地把手指剁掉,足见凶悍。
而黎老腊杀死了吴团总阖家老幼,烧毁了吴家大院,也吓坏了四周的土豪劣绅,他们纷纷联合起来,要求除掉“土匪”黎老腊。
许厚斋和吴邦福多次率斑竹园保民团到尖石岩围剿,都因地势险恶,未能得逞。他们反倒在行动中遭到黎老腊父子兵的袭击,死了两个保丁,丢了几支快枪。
国民党商城县长汤子玉大为恼怒,给许厚斋派人派枪,又加封许厚斋为剿匪大队大队长,责令他务必尽快将黎老腊一家剿灭。
许厚斋和吴邦福通过精心策划,又联合上湖北松子关保民团团总陈竹勋,制订出“上下夹击”的计划,带领一百二十余人分两路夹击黎老腊,一路由吴邦福带领从正面攻击,一路由陈竹勋率领团丁从山背面翻上山洞顶部,从上往下打。
黎家经过几次实战,人人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战士,甚至两个媳妇和一个十来岁的孙子都可以持枪与团丁对攻。
吴邦福的团丁还在路上,同情黎老腊一家遭遇的乡亲已将消息送到了黎老腊耳中。
黎老腊一家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他们携马刀、猎枪和快枪,由秘密通道上了山顶,躲藏在密林中窥视着周围的动静。
薄暮时分,陈竹勋带着三十多个团丁翻过冰雪覆盖的六台山顶,向尖石岩方向而来。
他们到了洞顶,便忙活开了,刨雪的刨雪,打炮眼的打炮眼,砍树木的砍树木。
黎老腊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他和儿子黎清相同时开枪,只听“砰、砰”两声,两个站岗的团丁惨呼着翻身倒地,其余团丁大惊失色,有的丢下钢钎二锤就跑,有的吓得趴在地上瑟瑟颤抖,有的拿着枪乱放,替自己壮胆。
洞口下面的吴邦福在等候山顶上的动静,忽然听见上面枪响,以为是陈竹勋得手了,快快快,下令团丁们搭云梯爬岩。可是,山顶上锣声已响——这是陈竹勋发出的撤退的信号。吴邦福这才明白是陈竹勋遭到了黎老腊的袭击,巳经撤退了,他只好命令团丁收兵,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这一仗,“黎家军”只放了两枪,便缴获了汉阳造两支,手榴弹四枚,钢钎、二锤共二十多件。
改年开春,黎家兄妹在山顶上春播,忽然有人自称是区公所派来送信的,送上了一封信,另外附带有两百块银元,便匆匆走了。
信的内容主要是:政府要同黎家父子和解息事。条件是:一,肯定黎家属良民百姓,不是土匪;二,黎老腊所交壮丁款银元两百块如数奉还;三,所烧茅草屋在青石板新建十四间瓦房赔偿;烧毁的家具什物,一律折价赔偿。
黎家人收了信和银元,却是将信将疑。
几天后,乡亲送来消息,说是许厚斋派来的人在青石板动工修建新房了。几十个民工,挖的挖,夯的夯。
又过了大约一个月,乡亲又来报,在黎家原来的屋基上已经盖起了十四间土墙瓦房。
改日,区公所又派人通知黎老腊,择吉日古历三月二十五日乔迁新居。
既然是政府愿意出面解决这件事,这是老腊一家最希望看到的,而解决的又是这样的结果,那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黎老腊一家欢欢喜喜地在洞内忙着捆扎家什,为搬家作准备。
善良的黎老腊一家并不知道,这其实是许厚斋、吴邦福耍的奸计。
早在上年年底,许厚斋、吴邦福就呈文上报国民党商城县府和信阳专署,列举黎老腊犯下的“滔天大罪”,要求派兵剿灭。信阳专署随即成立了“商城县联防指挥部斑竹园指挥所”,由许厚斋负责指挥全区各集镇的保民团,协同剿灭黎老腊。许厚斋通过和斑竹园国民党区分部、乡保人员、土豪劣绅密议,他们认为,之所以剿灭不了黎家,是因为黎家占据了地利优势,于是定下了“剿黎方略”,引诱黎家上下出山。
三月二十四日这天深夜,许厚斋、吴邦福早早就布置了几百名团丁埋伏在黎家新屋周围,单等黎家老幼回来了,就来个瓮中捉鳖。
二十五日这天早上,许厚斋、吴邦福生怕黎老腊一家不肯下山,又派了十多个民工敲锣打鼓地前往尖石岩迎接。
大约中午时分,这伙民工敲着锣、打着鼓地回来了。
听到这锣鼓声,许厚斋和吴邦福相视一笑,心想,计划成功了。
然而,还没等他们脸上的笑容隐退,屋外就响起了“砰、砰、砰”三声枪响,跟着是团丁们鬼哭狼嚎的惨叫。
怎么回事?!
许厚斋、吴邦福同时跳了起来,率领一群团丁从新屋里跑出。
又听“砰、砰”三声枪响,一个班长被打死,一个保丁被打掉了一只耳朵。
许厚斋和吴邦福猛吃一惊,知道事巳败露,便放出信号弹,几路伏兵且走且战,纷纷撤去。
精心策划的“瓮中捉鳖”的计划遂告失败。
原来,许厚斋和吴邦福在黎家新屋设伏的夜里,已有青石板的乡亲连夜上山给黎老腊报信了。黎老腊于是将计就计,携枪跟前来迎接的民工后面,下了山,对藏身在新屋周围的团丁痛下杀手。
经过多番较量,许厚斋、吴邦福自知单凭自己手下的团丁难以剿灭黎老腊父子,便与驻扎在中和镇、李市坝的国民党二十五师相勾结,把师长胡炳璋请到镇公所密谋消灭“黎匪”之事,谎称黎老腊祖辈均在在六台山中为匪,抢了不少金银珠宝,洞穴中还有不少鸦片、枪弹,并奉上大洋五百元,并许诺事成后另当重谢。
胡炳璋见有利可图,便让三营长王善祥带了轻重机枪、平射炮和数架云梯浩浩荡荡地往尖石岩而来。
那天,王善祥指挥炮兵将四十八发平射炮弹射向了洞口,将洞口处炸塌,然后又动用了十多挺轻重机枪一齐狂射,打得洞口处碎石飞溅。士兵利用云梯爬上洞口,一颗连接一颗地往里扔手榴弹。
这还不算,王善祥还让士兵将事先准备好的硫磺、辣椒、稻草、树枝堆起来,点燃后,掩上泥土,用簸箕向里面煽风送烟,从早到晚整整熏了一天。
等洞里没有了半点声息,王善祥才下令士兵进洞清场。
洞内四壁和家什等巳成一片漆黑,洞底躺着黎老腊、黎清相、黎清美、黎九香,以及两妯娌和他们的后代三女一男共十二口人的尸体。
一家子全是被硫磺和辣椒燃起的浓烟熏死的。
等这伙白匪兵走后,青石板的乡亲们在洞脚下挖了一个大坑,沉痛地安葬了这一家老小,同时把消息报告给了在仁和集当射击教练的黎家老二黎清财。
黎清财犹如五雷轰顶,向六台山方向叩头跪拜,发誓如不杀死许厚斋和吴邦福,誓不为人。
商南沙窝镇的顾敬之是有名的反共分子,恰巧要操办五十大寿。国民党信阳专署在报上登出了祝寿电,对顾敬之的反共业绩大加表彰。商南、光山、潢川、固始、淮宾、息县,甚至连湖北、安徽一侧的商贾大户都纷纷到沙窝送礼祝寿。
义薄云天的武学大师邱固元决定在顾敬之的寿日除掉许厚斋与吴邦福。他带领徒弟们在斑竹园与沙窝集之间一个叫毛界岭的地方埋伏下来。
那天晚上,许厚斋与吴邦福等人祝寿归来,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
邱固元等人突然杀出,团丁们死的死、伤的伤,一下子逃了个干干净净。
许厚斋腿脚不利索,跳到白露河中不肯起来,黎清财当即一枪将他击毙。
吴邦福则被众人捉了个正着,象绑棕子一样绑了个结结实实。
当天夜里,黎清财在武馆置下香案,焚香叩头,将吴邦福活活烧死,祭告一家老幼。
不日,武馆里的师兄弟在师父邱固元的带领下投入了红军队伍,成为了鄂豫皖“老三十团”的特务连。
有哪些听着很扯,但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
淮海战役,我军1个班将国民党军1个团1500人全部缴械。天亮后,国民党团长得知俘虏他们的只有8个人,居然羞愧难当投河自尽。
神剧?非也,这是二级战斗英雄王道恩在淮海战役中的首秀。这不算什么,王道恩随后还有更惊人炫酷的战绩,使人感觉很扯,却又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别人听了只有目瞪口呆啧啧称奇的份。
1928年,王道恩出生于山东沂南县一贫苦农家,因家道艰难,4岁就开始给地主喂猪。直到9岁,爷爷用卖皮袄的钱才将其送进私塾,希望他能读书识字改变命运。
1937年,日本人侵入沂蒙山区,王道恩失学了,可这并未能阻挡王道恩前进步伐。13岁时,王道恩成为村里首任儿童团长,站岗放哨查路条,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
后因出色表现,王道恩15岁就成为本村青救会长与民兵指导员,组织互助组、担架队,尽力为抗战做贡献。
抗战胜利后,王道恩如愿以偿参加八路军,成为八路军路中军区特务营二连通讯员,后又入党,并担任华东野战军八纵22师64团侦察营二连一班班长(后改编为第三野战军26军76师226团)。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拉开序幕。11月7日,敌军精锐黄百韬兵团奉命收缩,八纵作为华野6个攻坚力量最强的主力纵队之一,负责追击黄百韬兵团。
其中八纵76师正面之敌国民党临沂保安旅向徐州方向逃窜,王道恩奉命带领一个班7人跟踪侦察临沂保安旅动向。
王道恩率队跑了70里,直追到沂水河边也未见敌军踪影。王道恩等人轻装跟踪,由此断定携带辎重的敌军不可能这么快就已渡河,现在很可能隐藏在沿河村落中伺机渡河。
于是王道恩命战友在周围村庄分头寻找敌军踪迹,果不其然,他们在一个村头活捉两个正在做饭的敌军士兵,得知临沂保安旅二团正在附近隐蔽休息,准备天亮后渡河。
如果等待大部队可能敌军就跑了,机不可失,王道恩决定就带1个班对付敌军1个团。王道恩一行8人摸索到沂河边一道壕沟旁,看到二三百米长的沟道里密密麻麻黑压压地挤着一群人,遂分头占据有利地形将敌人包围起来。
“解放军3个纵队马上赶到,前有沂河后无退路,你们赶紧缴械投降吧!”,敌军听到王道恩的喊话有些懵圈,不知壕沟外到底有多少解放军战士,遂如惊弓之鸟大部分选择投降。
只有壕沟南端部分敌军试图逃脱,被王道恩安排的机枪手扫到一片,瞬间镇住了包括敌团长在内的所有敌军乖乖缴械。
敌军1500余人扔下各种长短枪1000多支,重机枪12挺,轻机枪24挺,迫击炮9门。最后,敌团长得知自己全副武装的1个团未做任何抵抗就被8名解放军俘虏,真是白瞎了一肚子军事理论,遂颇觉无地自容竟选择了自尽。
王道恩以少胜多创造了战场上的奇迹,但这才刚刚开始。1948年12月28日,华野八纵76师与敌邱清泉兵团1旅在蚌埠已北刘集发生激战。
战至凌晨两点,敌军大部分被我军歼灭,敌方阵地也大多落入我军手中,只有零散敌军依旧依托战壕工事负隅顽抗,但我军伤亡也相当巨大,遂决定暂时停止进攻。
当时王道恩已调任226团2营5连6班班长,其所在2营在战斗中几乎伤亡殆尽,只有王道恩所在班因是预备队,成为二营仅存的生力军,承担了肃清残敌的任务。
王道恩将全班分成两组搜索前进。突然一个狭窄胡同中窜出一只受到惊吓的狗,使王道恩警觉残余敌人很可能就藏在这条胡同中,遂命令战友分堵附近与胡同相通的出口,自己一人端着冲锋枪摸进胡同。
预料之中,胡同尽头一片空旷场地上的工事里放着几门大炮,而就在王道恩脚下壕沟里则挤满敌军1个炮兵连兵力。王道恩赶紧闪到一棵树后面隐匿踪迹,同时大喊道:“缴枪不杀”!
一个顽固的敌军士兵妄图再搏一把,居然向王道恩开了枪。王道恩随手一个点射,直接将其以及身边士兵一起撂倒,吓得其他敌军士兵麻溜儿听从王道恩命令放下武器,排队走出壕沟。
可当敌军看到只有王道恩一人时,一个敌军连长弯腰抓起地上一支卡宾枪就要朝王道恩开火。王道恩手疾眼快一梭子将敌连长撂倒,其他敌军士兵一下子老实了,被闻声赶来的解放军战士快速押解转移。
王道恩一行7人俘虏100余名敌军士兵,随之又有700余名敌人从壕沟两侧涌了过来。王道恩与战友未退却,反身占据了壕沟中间的一个环形工事,依靠工事优势扬长避短,用筐装着手榴弹,向敌军不间断投掷近百枚手榴弹,随后又端起机枪扫射,打退西边敌人,又开始追击东边敌人。
就在王道恩追到一个纵深工事前时,躲在避弹孔后面的一个敌人突然将枪口瞄准了王道恩。王道恩反应机敏,只见他一下虎步下蹲,敌军子弹嗖的一声穿其棉帽而过,王道恩并未惊慌顺势一个点射将敌人击毙。
由此一群敌军反倒乱了阵脚,蜂拥逃出战壕,慌不择路逃到一段围墙下,欲借机枪掩护翻墙逃命,却被王道恩一连串甩出的三枚手榴弹炸的直喊投降。王道恩与战友一拥而上,7人又活捉200余名敌军士兵。
天亮了,敌军还剩村子西北角最后一块阵地苟延残喘。这是一片子母碉堡群,中间母堡是敌军旅部指挥所,周围半径50米内分散着4个子堡,堡与堡之间都有战壕相连,当时还有500余名敌人蜷缩在子母堡与战壕中顽抗。
正当王道恩与战友欲向敌人最后一块阵地发起攻击时,一个战友突然喊了一声:“班长,他们都在那里。”
王道恩应声望去,只见子母堡群前的一片空地上,横七竖八躺着一片尸体,那时前一天晚上充当突击队的六连干部战士,从连长到士兵全部躺在那片空地上。
眼前情景告诉王道恩想攻下子母堡群绝非易事,他转身问身边战友有没有勇气反击子母堡。战友们纷纷表示:“这次死就死了,说不定还能夺回阵地。”
王道恩自知不能一味凭借大无畏的精神硬攻,必须智取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遂决定先夺取一条战壕,然后再沿战壕去炸母堡。王道恩向战友大喊:“敌人不知我们来了多少人,我们要打干脆就打大个的。”
王道恩等人将自己身边带的再有从战场上收集的手榴弹集中到一起,7人一起将手榴弹掷向子母堡群,又是近百枚手榴弹活生生把子母堡前的防线撕开一个大口子。
王道恩等人凭借占领的一条战壕,赶着敌人向母堡靠拢。几个碉堡内的机枪疯狂地扫射,却闹个大乌龙,他们自己人成片倒在他们的枪口下,而王道恩等人却凭借有利地形掩护毫发无伤。
王道恩等人一步步逼近母堡,将两排手榴弹扔出去,趁着烟雾爬到堡顶。随着一颗颗手榴弹塞进母堡,只听得堡内一声声惨叫,很快碉堡射击孔中伸出一支绑着白毛巾的枪支,随即100余支步枪、3挺重机枪、6挺轻机枪被扔出碉堡,100余敌军成了俘虏。
敌军旅指挥部垮了,王道恩等人又乘胜追击打下两个子堡,剩下最后一个子堡眼见大势已去,自动挂起了白旗。
这场刘集战斗,王道恩率领六班以小博大,创下了自己无伤亡却俘虏敌军600余人,击毙敌军270人的惊人记录。
同时王道恩等人还缴获重机枪12挺、轻机枪27挺、迫击炮9门以及其它武器700余件。如此骄人战绩令人咋舌,为此26军授予王道恩一等功,华北野战军则授予王道恩二级战斗模范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王道恩又参加了朝鲜战争,后转业到烟台工作,像普通人一样娶妻生子,居住在烟台一条普通街道过着平凡生活。
周围邻居没有人知道王道恩曾经的传奇经历,即便是其子孙也只是断断续续听其谈起点滴从军经历,几乎没有人能完整了解王道恩传奇历史。
王道恩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大小300多次战斗,曾被记三等功7次、二等功1次、一等功1次,可其从未将这些功劳当做炫耀资本。
只是当王道恩几近耄耋之年,有记者采访问他:“战场上随时都会面临着死亡,你就没有遇到过吗?”,王道恩聊起其戎马半生的军旅生涯,曾8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时,也不禁慨叹唏嘘,8次死里逃生,其中4次就在朝鲜战场上。
王道恩在朝鲜战场第一次遇险,是遭到美军4架战机轰炸,一枚炸弹就在其身边爆炸,致其一只耳朵震聋,一只眼睛视力受损几近失明。
王道恩第二次遇险时是在夜里,当时他正给一个班长交代工作,两人瞅着头上嗖嗖飞过子弹说着,突然那位班长不说话了,原来班长被流弹击中牺牲了,王道恩幸免于难。
王道恩第三次遇险是在战场上遇到了美军扔下的磷火弹,帽子起了火。王道恩不知道磷火弹着了不能用手去拍打灭火,他用手一摸,连带的脸上、手上全着了火。王道恩跑到山沟里把头浸在水中都不管用,无奈用泥巴糊在脸上可还是有火苗冒出。转天,王道恩脸上皮肤都卷了起来,住了40多天医院都没好利落。
王道恩第四次遇险时自己出现失误,枪榴弹没有打出去,刚出枪头就爆了,距离王道恩只有2米,所幸枪榴弹是向上爆炸才未伤到王道恩自己。
王道恩还有4次死里逃生的经历,都发生在淮海战役那场刘集战斗中。
除了我们上文提到的敌军连长寻机向他开火,还有躲在避弹孔后的敌军打黑枪射穿其棉帽,以及攻打子母堡等3次涉险经历外。
王道恩认为最危险的一次则是,敌军手榴弹突然落在王道恩的眼前,王道恩本想捡起在回掷过去,可当其暗暗计算手榴弹飞来的距离,惊觉捡起手榴弹再扔出去已经来不及了,只得赶紧趴下,结果手榴弹就在其原来站立的地方爆炸,而王道恩竟未伤一根汗毛,再次逃过死劫。
已近耄耋之年的王道恩,有时头脑已经有些迷糊了,可看到那些大大小小军功章,对往昔硝烟弥漫的岁月记忆却变得如此清晰。因为不仅那些令人惊叹的传奇战绩,已成王道恩心中永远的骄傲,更因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早已根植于王道恩内心,成其心中永远的责任。
王道恩在战场上历尽九死一生创造了无人能企及的奇迹,称其为“短兵天才”并不为过,当然不否认其中有运气成分,但更多的还是依靠其机动灵活的过人军事素养,以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强有力支撑。
今日岁月静好,皆因先辈为我们负重前行。铭记这段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振我中华,吾辈当自强,应是我们承担的责任!
有哪些听着很扯,但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
我们村有一个老英雄,抗美援朝时班长要大家隐蔽,不准爆露,结果躲了一天,看见美军飞机飞来飞去,手一欠开了一枪,用步枪打掉美军的飞机,回去后被关了一天说不听话要上军事法庭,后来证实了后立了大功,退役回来后军区还给他配了一步枪,天天带着去巡山。直到九几年禁枪后才被要回去。老英雄活到前年才过世
有哪些听着很扯,但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
下面我要讲的是一则真实的历史事件,这件事情记录在日本兵的日记本和中国老兵的回忆录里。
1938年2月,豫北战役期间,日军第14师团攻陷济源城。日军攻下济源,留下3000多人留守,由可西大佐指挥日军继续在此坚守。
4月7日,中国军队第91军第166师集中第991、992两个团加上地方武装七千余人夜袭济源和孟县,作战目标是将日寇驱逐出济源。
中国军队缺少重炮攻城,唯一的优势就是有不怕死的敢死队。第496旅旅长刘法舜挑选出了500名士兵组成敢死队,这些敢死队成员来自当地的西五会、大刀会等民间秘密武装。
日军攻占济源
激战一个小时,敢死队已经冲入城中。他们非常英勇,攻击也相当顺利。但可惜的是后续部队的工兵营炸不开城门,导致天亮后日军援军部队冲了上来。日军开始反攻,刘法舜下令撤退。但是已经冲入城中的500名大刀会战士却无法撤出了,他们与日军战况胶着,难解难分。
城中的大刀会,指挥官是邹福隆营长。邹营长指挥500名大刀队员继续战斗,他们与日军激战三昼夜,一度杀到日军指挥部附近。但大刀队毕竟人少,又没有后援。大刀队渐渐被日军包抄、压迫到洪福寺中,
战士们坚守在洪福寺,以寺庙墙体为掩体抗击日军,不少大刀队员抱着炸药包与日军同归于尽。洪福寺之前,双方厮杀10余次,来回拉锯。洪福寺阵地前的空地上,到处都是敌我双方的尸体。
战斗到第四天,邹福隆营长被子弹击中牺牲。邹营长牺牲后,队员们悲愤交加,挥舞起大刀与日军做最后的搏杀。他们没有一个人后退,大师兄朱金山最为英勇,他一刀斩断了日军小队长的右手,又一刀从肩膀处砍下劈死了这个鬼子。
日本兵
日军见朱金山如此英勇,纷纷举起刺刀向他扑来。朱金山与师弟张鸿岐二人一人守住一边与日军厮杀,朱金山一共砍杀了日军14人,他的大刀砍缺了口,胳膊被日军砍断一只。
朱金山与日军以伤换伤,以命换命,一直激战到最后时刻。日军不敢靠近朱金山和张鸿岐,只得拖来机枪两二人打死在墙下。那一天,500名敢死队员全军覆没,日军被他们的英勇精神所震撼,于是给他们二人立了一块碑,上面落款是“昭和13年井山部队森田队建”。
后来,国家反攻打下了济源城,城中的日军仓皇逃走。4月23日,第991团团副李文定进入城中,在洪福寺中看到了日军修的坟墓和立的碑,李文定让人把坟墓挖开,经过辨认确定杀敌14人的是朱金山,杀敌7人的是张鸿岐。
纪念碑
李文定被这两位英雄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向军长诉说了此事,军长郜子举在原来的坟墓边上修建了两块石碑,以纪念两位勇士。解放战争时期,洪福寺毁于战火,石碑也下落不明。两位勇士的事迹也不为人所知。
2011年2月,朱金山的石碑在济源济渎庙被文物工作者找到,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一块殉难战士纪念碑。经过专家的解读,这两块石碑就是当年郜子举军长让人树立的。
朱金山一人斩杀14人,张鸿岐斩杀7人,他们是有真实历史材料记录的两个徒手杀死日军最多的人。那两块石碑就是直接的证据,一个人斩杀14个精锐的日本兵。这似乎看起来不可能,但这确是真实的历史。
朱金山石碑
在战争年代,一个人能否杀死14个日本兵?在战争年代,频繁的激战之中,一个人能否用大刀杀死14个精锐的日本兵?虽然我们在很多书籍上看到过不少英雄,他们的事迹非常令人振奋,但是由于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很多人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用大刀杀死10多个人。因为人的体力毕竟有限,而且面对的还是精锐的日军。
但实际上,在抗战时期的确有一些体力和意志超过常人的人,他们或者从小练习功夫、或者体质异于常人。在用冷兵器交战之中,他们的长年累月进行的训练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与对手的战斗中占尽了优势。类似于朱金山这样的人还有不少,比如南阳的许子和、南京保卫战中的万式炯等等,他们都是以一敌多,万式炯甚至在日军的围攻下徒手突出重围。
朱金山和张鸿岐是不折不扣的英雄,朱金山可以说是济源第一高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似乎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但石碑和日本老兵的回忆录俱在,证明了这一事实的真实存在。
文物记录历史,石碑见证英雄事迹,这就是令人难以理解,却是真实震撼的历史事件。
参考文献:
1.李文定《豫北敌后抗战记》
2.中国文史出版社《正面战场·中原抗战》
3.《抗战三日刊》第19、12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