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和和珅哪个权利大?

胤祥是雍正皇帝的十三弟,也是雍正最信任的一个弟弟。雍正登基以后,让所有兄弟避讳他的名字,将胤改成允,可是唯独胤祥在去世的时候,雍正又将他的名字改了回来。这在整个清朝是独一份的。

和珅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大臣,没有之一。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最宠爱的十公主,因此他也就和乾隆成了亲家。这哥们同时担任了大清王朝五十几个顶级官职,可谓是位极人臣,在清朝也是独一份的存在。

所以说非要比一比胤祥和和珅两个人,究竟谁的权力更大一些?这还真不能轻易下结论,我们可以从他们生平所担任的职位和拥有的爵位来看这件事。

一、两个人都担任了众多职位,也都拥有爵位。

胤祥在雍正朝被封为和硕怡亲王,而且出任议政大臣、总理户部、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其亲王爵位世袭罔替,也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

和珅在乾隆朝得了个一等忠襄公的爵位,先后担任了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几十个清朝顶级职务。

乍一看,和珅的官职有这么多,而胤祥的官职却并不多,因此很多人会武断地认为,和珅的权力一定比胤祥大,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二、从爵位上来比较。

胤祥那是碾压和珅的。胤祥说到底是皇家的孩子,生下来只要没什么毛病,都能封个郡王。要是优秀一点,便可以封个亲王。再优秀的话,就是铁帽子王了。

这是和珅完全比不了的,和珅努力了一辈子,还只是个一等忠襄公。可胤祥躺着不努力就到了臣子们企及不到的天花板了。更别说他还特别努力,获得了雍正的格外恩赐。

因为在清朝三藩之乱以后,异姓是不可能封王的。曾国藩给清朝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最后也只是个一等毅勇侯,甚至连和珅都没超过。

和珅这个一等忠襄公,也算是臣子中的极品了。古代臣子们的爵位一般是公侯伯子男,公爵是最有地位的一个级别,韦小宝的鹿鼎公也算是公爵。

可是公爵和普通的郡王还差了一截,更别说跟亲王比了。而胤祥是世袭的亲王,正儿八经的铁帽子王,整个清朝就12个人有此殊荣,前八个还都是开国元勋,胤祥是第九个获得这一资格的人,你说和珅拿什么跟他比?

清朝的爵位,一般都采用降级世袭制度。一般郡王或者亲王的后人,在袭爵的时候,是要降低一个档次的。比如说郡王的继承者袭爵时,只是贝勒。而亲王的继承者袭爵时,只能是郡王。

八年五月,疾笃,上亲临视,及至,王已薨,上悲恸,辍朝三日。翌日,上亲临奠,谕:“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越日,复谕举怡亲王功德,命复其名上一字为“胤”,配享太庙,谥曰贤,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於谥上。---《清史稿》

唯独铁帽子王是可以将亲王爵位世袭罔替的,这就是胤祥特别的地方。也就是说就算和珅的后人一直都袭公爵,可胤祥的后人却也能一直都袭亲王爵,你觉得谁的地位高呢?

三、从官职上来比较。

和珅一连串几十个官职,几乎是六部尚书都给做了个遍,乾隆能给他的高官,基本上也都给了他,可见乾隆对和珅的宠爱,是超过了其他所有大臣的。

什么纪晓岚、刘墉,虽然岁数比和珅大,但是在和珅面前,那就是个弟弟。能保住官职就不错了,还想跟和珅斗?简直痴心妄想。那么胤祥呢?我们逐一来比较一下。

  1. 胤祥的官职中,有办理西北两路军机,而和珅的官职中有领班军机大臣。这么一比较的话,和珅还真有可能超过胤祥。毕竟办理西北两路军机,未必就是领班的军机大臣。姑且先打个平手。
  2. 胤祥的职位里,有总理户部、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这两个职位。而和珅的职位里户部尚书,虽然地位上差了一些,不过管理职权基本相当,也能打个平手。
  3. 胤祥的职位里,有议政大臣这个职位。而和珅的职位里有内阁首席大学士、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就算加起来打个平手吧。

除此之外,和珅还是理藩院尚书,这是干嘛的呢?专门管理外交关系的,相当于是清王朝外交部部长。和珅这哥们很有才,他懂汉满蒙藏四种语言,所以当之无愧。

和珅还兼任内务府总管,那是给乾隆皇帝管理小金库的工作,不是亲信可做不了这份差事。此外和珅还担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这相当于是教育部部长、出版发行部部长。

文官做了个遍,和珅还兼任着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领侍卫内大臣也就是皇帝的警备司令,专门保护皇帝安全的一把手。步军统领也就是俗称的九门提督,掌握整个紫禁城安危的重要人物。

和珅管理籓院,于蒙古重狱置未奏,镌级留任。又廷试武举发策,上命检实录。故事,实录不载武试策问,和?申率对不以实,诏斥护过饰非,革职留任。先是京察屡邀议叙,是年特停罢之。嘉庆二年,调管刑部。寻以军需报销,仍兼管户部。三年,教匪王三槐就擒,以襄赞功晋公爵。---《清史稿》

文武兼备的和珅,所担任的官职实在是太多,的确将胤祥给压倒了。所以说从综合权力上来看,和珅还真的是超过的胤祥,因为他超过了胤祥所涉猎的那些范围,他的涉及面更加广。

总结:总体来说,胤祥的权力还是比和珅大的。

虽然官职没有和珅担任的多,可是胤祥号称是雍正朝的副皇帝。这是啥意思呢?皇帝管理副皇帝,副皇帝管理百官。

因此你和珅涉猎了再多的官职,最后还得由副皇帝来管辖,这就是和珅比不上胤祥的原因。可能我胤祥管不了外交、管不了教育、管不了警备,但是你们这些分管领导,都需要到我这儿来做工作汇报。

说到底,和珅你当的官再多,你也是个打工的。而胤祥虽然就担任其中某几个官职,可人家是股东,这差距就很明显了。

当然了,胤祥是比较特别的一位。因为皇帝的兄弟掌权,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比较忌讳的一件事。为啥?因为皇帝的兄弟也有继承权,万一他们的权力过大的话,完全可以取代皇帝。

因此胤祥的权力地位也是相对的,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被雍正监视着。别说什么兄弟情深,在皇位面前可没有兄弟这种说法,不信你看李世民。

参考资料:《清史稿》

胤祥和和珅哪个权利大?

爱新觉罗胤祥也就是影视剧中大家所熟知的康熙朝九子夺嫡之中的十三爷。

其实清朝是承袭的明朝制度,对于皇室宗亲权力限制很强,确实就像一般人所认为那样,清朝的王爷大多是身份尊贵,空有王爷称号,其实就是富贵闲散王爷,表面空有尊号,很少有实际权力,除非对社稷国家立有大功。

而十三爷胤祥则是满清历史上为数不多拥有极大实权的亲王之一,这就是因为胤祥在九子夺嫡中为四爷雍正也就是胤禛出力最多,胤祥甚至为了雍正得罪了父皇康熙,这段记载在史书中记载很模糊,在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祥受到波及,遭到了康熙圈禁,但是从后来实际来看,胤祥和雍正关系才是最密切的,这其中肯定涉及到了胤祥为雍正出力,在废太子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而事发后,胤祥为了保护四哥雍正,主动替雍正担当了康熙的愤怒,所以这也是雍正继位后为何对胤祥信任有加特别重用的原因。

雍正继位后,胤祥就迎来了春天,雍正第一时间就把胤祥从圈禁中释放出来,加以重任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同时雍正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也就是在亲王的爵位上又赋予了胤祥相当于宰相的权力,让胤祥成为康熙朝以来第一位总理亲王。

胤祥的能力还是比较优秀的,在上任总理事务大臣之初,胤祥熟练老到精明干练,完全是政治小能手,对雍正帮助很大。而且胤祥和雍正手足情深,雍正对胤祥是最为信任,因此胤祥也是四位总理大臣之中权力最大的人,

胤祥深得雍正信任,甚至连雍正在选择皇陵时认为找到了吉地,雍正居然想把其中一块地赐给胤祥,想在死后与兄弟同墓,胤祥也是明得失,知进退的人,听完这个消息非但没有高兴,反而坚决推辞,最终雍正抵不过兄弟的推辞作罢,胤祥知道以后反而手舞足蹈,这种亲王的待遇在清代历史上算是最高规模了。

胤祥也不负雍正信任,在政务上殚精竭虑,最终把自己的身体给熬垮了,本来比雍正还小八岁的胤祥却比雍正早死了五年,雍正八年年仅四十四岁的胤祥积劳成疾病逝。胤祥死后雍正非常悲伤,雍正钦封胤祥的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胤祥也就成为满清历史上第九位铁帽子王。

这回再来对比和珅,其实和珅也是非常受到乾隆宠爱,权力也非常大,军机大臣兼大学士,这在不设宰相的清代,他的地位实际与宰相同级,但是实际来说他的权力还未必有雍正时期的总理大臣权力大,雍正时期的四位总理大臣权力还是很大的。

而且以和皇帝的亲密关系以及信任来说,和珅之于乾隆不如胤祥之于雍正,总体来说和珅的权力和当初的胤祥差不多大,但是以爵位和与皇帝亲密度以及信任来说和珅不如胤祥。

胤祥和和珅哪个权利大?

怡贤亲王胤祥和与和珅根本不具备可比性,和珅虽然也曾经位极人臣,但他终究只是清高宗乾隆帝的一条狗、奴才而已,清高宗也从来没有真正拿他当“自己人”!但胤祥不同,他是清世宗雍正帝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而且是清世宗最信任的弟弟,没有之一!这就足矣,起码在清世宗眼里,胤祥是兄弟、是人,远不是和珅一个奴才、一条狗可比的……

爵位和职位

胤祥的最高爵位是怡亲王,属于入八分宗室王公中的最顶级!反观和珅,他的最高爵位一等忠襄公虽然也是最顶级,但却只是异姓功臣爵位的最顶级。清王朝有一样非常特殊的东西,那就是旗份。在入八分宗室王公(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爵位)被授予爵位的同时,会获得多少不等的牛录作为旗份。相对于旗籍隶属这些牛录的旗下官员、百姓而言,这些获得旗份的入八分王公就是主子!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称年羹尧为清世宗的“潜邸奴才”就是因为这个旗份,年氏家族隶属的镶白旗汉军某牛录在康熙四十八年被划拨给了刚刚由贝勒晋封雍亲王的清世宗作为旗份,潜邸时期的清世宗也因此成了年羹尧的主子。年羹尧何许人也?后来清王朝的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兼陕甘总督是也!

和珅出身正红旗满洲,他所隶属的牛录不是胤祥的旗份,因此胤祥及其后代并不能算作是和珅的主子。但是,相对于拥有和珅所隶属的正红旗满洲某牛录作为旗份的入八分宗室王公而言,他们仍然是和珅的主子!即便和珅后来爵封一等忠襄公,也依然是。记得早年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出现过一个叫“金大烟袋”的,他凭什么敢对和珅那么横?原因很简单,和珅所隶属的牛录正是“金大烟袋”祖上拥有的旗份,“金大烟袋”是和珅的主子!虽然实际权势不如和珅了,但主子依旧是主子,和珅必须认,这是清王朝的祖制。仅此一点,胤祥与和珅的地位高下立判。

再说职位,和珅虽然官居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但说到底也只是一名官员而已。胤祥则不同,早在雍正元年胤祥即被封为了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如果将中国古代皇帝的行政职能与现在的总理挂钩,那么总理事务大臣则大致类似于协助总理分管具体领域事务的副总理,而和珅的领班军机大臣充其量也就是国务院秘书长之类角色(清朝中期的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咨询、秘书机构,并不负责具体行政事务)。当然,制度根本不同,这种挂钩显然有些牵强附会了,但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再后来,胤祥几乎成了“二皇帝”一般的存在!在雍正八年胤祥去世之前,清世宗基本只负责上层建筑方面的事情和重大事务的决策,执行和普通事务的决策几乎都甩给了胤祥,甚至连帝陵选址这些琐事也都一并甩给了胤祥……别说是和珅,整个清王朝二百余年历史上,权力能够超过胤祥的臣,恐怕也就只有前后两位摄政王多尔衮和载沣了……

信任程度

若论皇帝的信任程度,和珅就更加无法与胤祥相提并论了。就举三个例子:一、清初为了防止入八分宗室王公做大,清王朝人为剥离了大小旗主的统治权。作为旗主,只拥有所属旗份的统权,而治权则被交给了各旗的满洲、蒙古、汉军都统,八旗二十四位都统直接对皇帝负责而非大小旗主!但胤祥是一个特例,清世宗特别规定,胤祥可以自己管理所属旗份的任何事务。换言之,胤祥在所属旗份内的地位完全凌驾于了八旗都统之上!二、圆明园是清世宗经常居住的地方,但是圆明园守军、侍卫的调动权却全部被清世宗交给了胤祥!理论上,胤祥想要杀了清世宗易如反掌,这是何等的信任,不言而喻。三、清王朝有宗室严禁结交外臣的祖制,但清世宗不管这些,直接鼓励群臣多与胤祥亲近,有事可以直接先找胤祥请示、汇报!整个明清五百余年,获得胤祥这种待遇的,恐怕也只有明初的懿文太子朱标了。

反观和珅,他不过就是清高宗的利用工具罢了,清高宗从来就没有真正信任过和珅。就说一点,在清高宗晚年,和珅的地位正在青云直上之时,清高宗却意外地解除了和珅的最后一个军职——步军统领(九门提督)。为什么?原因不难理解,为的就是防止和珅染指军中事务、在军中培植党羽,将来掣肘甚至威胁到清仁宗嘉庆帝的权力。

乾隆六十年,清高宗正式禅位于清仁宗,为了牵制清仁宗,清高宗开始大肆提拔、重用和珅,和珅的一等忠襄公爵位就是在这期间获得的。但奇怪的是,无论清高宗如何重用和珅,却一直没有给他染指军队的机会。为什么?同样是因为不信任。原因不难理解,清高宗只需要和珅做一只张牙舞爪的恶犬,用以牵制清仁宗,但是他可不想放开“狗绳”,让这只恶犬真的咬到自己的宝贝儿子!除非自己放开“狗绳”,想要让这只恶犬去咬儿子……说白了,兵权就是这条束缚和珅的“狗绳”!后来清仁宗轻轻松松便拿下了和珅,也是因为清高宗临终前将这条“狗绳”交到了清仁宗手中。“狗绳”不仅可以束缚狗、而且可以勒死狗,很不幸,和珅就这么被“勒死”了……

结局

胤祥的结局可以说是整个清王朝“权臣”中最好的,没有之一!不仅生前位极人臣,死后还获得了一顶“铁帽子”和一个额外“赠送”的宁郡王爵位,怡亲王园寝的规制也被清世宗大规模升格……更重要的是,清世宗居然连胤祥为避帝讳改为“允祥”的名字也给改了回来,在清王朝二百余年里,臣下不避帝讳者仅此一例!即便是清德宗光绪帝的亲生父亲醇贤亲王奕譞也没有获得这样的待遇……

再看和珅,活脱脱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说到底,清高宗早就把和珅给算计了!活着,他是清高宗牵制清仁宗的一条恶犬;死了,他是清仁宗立威和“敛财”的工具;活着、死了都有大用,一点儿都不浪费……可见,在清高宗眼中,和珅不过就是一条“物尽其用”的狗罢了……不过,清高宗对这条“忠犬”也算是施舍了些许怜悯,将自己的女儿和孝固伦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为和珅家留住了最后一丝血脉。虽然丰绅殷德的儿子是过继的,但至少名义上他还是和珅的孙子、还是清王朝的世袭三等轻车都尉,不是吗?

综上所述,和珅与怡贤亲王胤祥根本不具备可比性,胤祥是清世宗的真兄弟,和珅只不过是清高宗的一条狗罢了……至于谁的权力更大,那就更加不用说了,整个清王朝二百余年里,权力超过胤祥的臣,只有两位摄政王多尔衮和载沣!和珅才哪到哪?差太远了……

胤祥和和珅哪个权利大?

侠王十三爷胤祥是雍正皇帝的心腹大臣,是皇帝的兄弟。

天下第一贪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心腹大臣,是皇帝的奴才。

这二人生前都是皇帝的军机大臣,参与重要事务,权力都极大。二人生前也都备受当朝皇帝的信任。一个被封为铁帽子王,一个被封为一等公。如果非要比较二人,谁的权力更大些,个人觉得:

侠王胤祥的权力更大,因为他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从雍正7年起,选拔全国三品以下武官的决定权不在兵部,而在怡亲王胤祥身上。而这个权力在和珅身上却没有。

1.自古以来,皇帝有三样权力,必定会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财政权,人事权和军权。而这三项权力十三爷胤祥都有。

如果说和珅当朝的时候,曾经抓住了清朝的财政权和部分人事权,这已经是位及人臣了的话;那么胤祥在当朝的时候,除了财政权人事权之外,他还涉及到了皇帝权力的核心——军权

我们先看一看十三爷推荐的人:

福建总督刘世明,陕西总督查郎阿,山西巡抚石麟,福建巡抚赵国麟,这些人在雍正朝年间,甚至在乾隆初年都是整个国家官僚系统的中坚力量。并没有随着十三爷胤祥的去世而下台。

再一个就是川陕总督岳钟琪,在这要重点说明一下:自康熙19年,川陕总督这个职位就只能是八旗子弟。只能是满人担任,岳钟琪是汉人,他能得到这个职位是十三爷胤祥力荐的结果。

我们再看看十三爷的管理的一些细节:

雍正5年正月初一,胤祥命造威远将军铁炮十尊;

雍正6年正月三十,胤祥命造子母炮一百尊;

雍正7年七月初三,胤祥命造炮车4000辆。

同年7月,胤祥又命造腰刀1万把,用于封赏出征军人。

从这些琐碎的细节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胤祥的权利有多么大。

而军权是和珅自始至终没有染指过的。

2.与天之骄子,皇带子阿哥胤祥的出身不同,和珅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八旗子弟家中。

他的父亲常保曾经是福建的副都统,但在和珅9岁的时候去世了。和珅的发迹,是在乾隆33年娶了直隶总督冯英莲孙女后,才逐渐踏上政治舞台的。

他从乾隆的仪仗队侍从开始做起,管理过布库,当过乾清门侍卫,做过御前侍卫,做过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担任过户部右侍郎,做过军机大臣,当过总管内务府大臣,调任过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又担任过户部左侍郎同时兼任吏部右侍郎,做过步军统领。

在和珅权力最大的时候:朝廷内有4大势力,势均力敌。

以阿桂为首的武官派;

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

以钱丰为首的反对派,

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派。

虽然在多年的政治斗争中,和珅将大部分反对势力打倒,但以阿贵为首的武官派却不能动一分一毫。而朝中其他派的残余力量依然与和珅进行了不懈的政治斗争。

这一点和珅与十三爷胤祥相比,高下立判。

十三爷胤祥,能管理户部,吏部,兵部,打造兵器,置办军需,三品以下武官直接任命。所以十三爷胤祥是雍正王朝的定海神针;他只需要一心为国做事。没有人敢反对他,也没有人去反对他。

和珅,虽然管理户部吏部刑部,但却要与御史争斗,与武将争斗,与清流争斗。他一直在斗争,虽然权力很大,但权力却被关在笼子里。

3.死后待遇,和珅比胤祥差太多了。

十三爷胤祥去世后,雍正皇帝恢复十三爷的本名胤祥(为了避讳,雍正皇帝的兄弟们要将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字),谥号:贤。并被赐予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他的子孙后代一直世袭怡亲王爵。

而和珅却被赐死,并被抄家。他的子孙后代全部没落。

4.如果胤祥与和珅二人同处于同一朝代,无论是在雍正朝还是乾隆朝,胤祥杀了和珅,最多会被责骂,是和珅杀了胤祥,最少也是斩首。这就是二人的区别。

胤祥和和珅哪个权利大?

打个比方,假如和大人活在雍正朝,见了胤祥磕头磕的不响就是大不敬之罪,胤祥要杀他,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甚至都不用找借口。在雍正皇帝的心中,这大清江山本就是他和胤祥共享的,这大清皇位本就是和胤祥共坐的。

雍正和胤祥二人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雍正对胤祥给予了无限信任,权利,待遇。而胤祥也恪守做弟弟的本分,尽职尽责辅佐皇帝并且低调行事。“常务副皇帝”不是戏称,而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天下生杀大权。

举几个例子

1.在雍正面前,胤祥可以坐着下达命令。所有的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雍正都会多问一句:“怡亲王知道吗?”,如果胤祥不满意,那么这项决策肯定会被打回;如果是胤祥已经做过决定了,那么无论对错雍正一概允许。

2.雍正发怒,满朝文武只有胤祥敢顶他,并且没脾气。胤祥不高兴,雍正就害怕。“怡王色变,朕不得已就范”,感觉老十三才是皇帝。

3.有一次他传达圣旨,最后发现把意思搞错了,矫诏往大了说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但雍正坚持怡亲王是对的,错的是自己。

4.雍正觉得他弟弟太穷了,给了他二十三万两银子并且令支付他府里六年的开支,胤祥坚决不要,哥俩你推我让。最后雍正被逼的没办法,把王公大臣拉来给自己撑腰,非的让胤祥收下银子,最后胤祥也只要了13万两。再后来雍正的赏赐胤祥不要,雍正就只能变着法赏他的下人,还要趁胤祥不在家的时候。

5.胤祥之前兼管着一些旗营部队(只是替皇帝代管),雍正大笔一挥,这些部队以后就是怡亲王自己的部队了!胤祥是唯一可以在内宫坐轿子的外臣。

6.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忌讳大臣结交亲王,对此严加防范。惟独雍正,不仅不担心还要求大臣们讨好胤祥,凡事多找怡亲王商量,这个潜规则连朝鲜人都知道。回复安徽巡抚李成龙:你的功名身家不是朕的,是怡亲王赏你的,你要记他的好。

7.胤祥担任的职务:dmingzhidd总理事务大臣;总理户部;八旗禁军圆明园护卫兼管汉军侍卫,佐领旗兵;内务府皇帝饮食起居及造办处,雍亲王府邸及皇帝私房钱;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主司西北前线军务;其余的外交,水利,审判,祭祀等等。胤祥死后,他的权利由八个大臣才分完。

8.胤祥活着的时候,雍正打算在自己的皇陵附近找块地给他,胤祥坚持不受,吞土明志。雍正便把胤祥的生母连升几级,最后以皇贵妃的身份硬塞进康熙的陵寝,也是史上唯一妃子陪葬皇陵的。

9.胤祥死后,雍正哭的吐血,最后把擦血的手帕放进胤祥的棺材。名字专门改回原名,不必讳皇帝的名字,整个封建王朝仅此一例。雍正死的时候,要求带进棺材的三件东西:孝庄,康熙的两件数珠,胤祥用过的一个鼻烟壶。

10.皇后生病了,想在宫里做法事祈福,被雍正斥责劳民伤财。胤祥生病了,有人建议做法事祈福,雍正花钱搞了很大的排场,并且自己亲自主持,最后还给提建议的人升官。雍正有一次看到一个当官的叫刘允祥,犯了十三弟的名讳,大怒让他改名。

11. 老七死的时候,雍正觉得天气太热,又怕老十三中了晦气,都没让他露面。老十三出殡,专门派人盯着记录谁真哭假哭,哭的伤心的人升官。老三就因为伤心不够,被圈禁守陵去了。

12.胤祥生前用的一切东西,几乎都是逾制的。他是亲王的爵位,使用的仪仗是亲王的双倍,领的俸禄是亲王的双倍,府里的卫队是亲王的好几倍,甚至连朝服都是雍正为他专门定制的明黄颜色,乾清宫早朝一眼看去就只有这俩人穿黄颜色。

13.九龙夺嫡,老十七(也就是绿了雍正的果亲王)原本站队是老八的,雍正也打算收拾他,老十三出面讲情,还给了他一个亲王。所以可以不讨好雍正,但是一定要和老十三打好关系。

如此的还有很多,以上种种,和珅占据了那一样?一样不占!在雍正那里胤祥是兄弟,在乾隆那里和珅是奴才,就这么简单。

我是东岳巍巍汶水幽幽,欢迎评论关注!

胤祥和和珅哪个权利大?

论身份和富贵,胤祥大,若论实权当属和珅。

爱新觉罗 胤祥 康熙皇帝第十三字,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和雍正皇帝关系密切,被封为怡亲王,曾出任总理大臣,协助雍正帝稳定政局理想历下功劳

和珅 1759年至 1799年,乾隆时期人,政治家、商人,也是清朝著名贪官。 和珅初时为官清廉,1780年通过审结李侍尧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随着权力的成长,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积攒了大量钱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