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准相当于现在的哪个档次?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这三个人,分别代表了唐朝时期的三种不同的人生。这里面最富有的就是李白,其次是白居易,最可怜的则是诗圣杜甫了。

非要说什么层级的话,李白属于高富帅层级,白居易属于中产阶级,杜甫属于地主家庭出身的贫农阶级。

一、李白这一辈子真够潇洒的,一般人比不了。

李白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啥意思?就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当成白玉盘。一般人家有白玉盘吗?当然没有,只有富有的人家才有,可见李白从小就很有钱。

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家族产业相当庞大,因此李白从小就养成了不缺钱用的习惯。但是同时也因此没了参加高考的资格,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做官。

到了青年时期,浪荡了27年的李白,终于发现家里再有钱,也不够他这么挥霍的。因此他开始寻找新的靠山。

因此他先后娶了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和宰相宗楚客的孙女,有了两位宰相孙女撑腰,李白这小日子又可以滋润起来了。

家里还是有花不完的钱,因此李白没有啥正经工作,除了给唐玄宗打了两年工以外,压根就没什么经济收入。可是他从小就爱花钱的习惯,并没有改掉。

因此人到中年的时候,忽然这手头又有点紧了。不过没关系,我们的李大拿是个大才子,手里这一笔好诗词,也是金钱的敲门砖。

在喝酒写诗的日子里,李白结识了大量好朋友。这些朋友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钱。李白的朋友基本都是那个时期比较有名气的人,再加上李白的点缀,就更加有名气了。

比如说被李白称之为“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那就是个贼有钱的老头,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汪伦,家里的产业也不简单。

因此李白到了中年,靠着朋友们的接济,那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潇洒。完全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尊称李白一声有钱人!

当然了晚年的李白,还是比较凄凉的。由于年轻的时候太浪,也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因此晚年没钱的时候,只能跑自己的族叔李阳冰那里混饭吃。反正打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嘛,李白又不会,就只有靠这个了。

二、白居易一生没有温饱问题。

温饱能力有余,富裕程度不足。这或许就可以诠释白居易的一生了,白居易家里跟李白不一样,他们家没什么钱。

虽然爷爷和父亲都做过县令的官职,可是他出生没多久,大唐朝就乱了。因此他们家也是遭受了安史之乱的伤害,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别指望大富大贵的日子了。

长大以后,白居易得到了朝廷的赏识,曾经担任过翰林学士,后来更是做到了左拾遗的高位。不过由于他说话过于耿直,总是挑唐宪宗的小毛病,因此并不被皇帝所喜爱。

由于比较容易得罪人,白居易果然遭到了弹劾,被贬谪为江州司马。在贬谪的路上,白居易还不忘看歌女弹琵琶,声泪俱下地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

此后白居易又担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他一直都吃着朝廷的俸禄,所以小日子是过得去的。得了闲钱,还会跟自己的好友元稹约着一起去看歌女唱歌跳舞。

但是白居易毕竟没有做过什么一流高官,家里也没有直系亲属是经商的,所以他只能说生活不愁,但也没有多少积蓄。

毕竟白居易整天和元稹混在一起,那铁定也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大才子。既然提到了风流,那么对不起,兜里没有钞票,你可风流不起来。

白居易自然是比不了李白潇洒了,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情调。因此放在现代的话,白居易那就是公司高管级别的人。没有老板拿得多,但是比手底下员工要好很多。

三、先富后贫的杜甫。

一提到杜甫,那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就立刻冒出来了。不知道从何时起,杜甫这两个字,和穷这个字就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其实我们都误会杜甫老爷子了,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就是著名的诗人,而且深得武则天的喜爱。杜甫的父亲杜闲也做过一系列的小县令。

按理说,杜甫的童年生活,其实应该跟白居易有点类似,甚至比白居易还要富有一些。事实上也是如此,36岁以前的杜甫,也是不用为钱而发愁的。

19岁的妒妇,就带着不少钱出去玩了,20岁开始前往吴越游历,一直玩到了24岁才回来参加乡贡考试。25岁那年考进士没考上,杜甫也不在意,继续带着一麻袋钱上路。

这回他游玩的地方可就多了,在齐赵之地过了四五年的潇洒日子,跟李白一样,到处撒钱,似乎也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见年轻时期的杜甫,那也是个高富帅。

就算是李白,其实也吃了杜甫一阵子。那段时间李白工作丢了,整天到朋友家蹭吃蹭喝,今天去孟浩然家,明天去高适家。这哥们还真讲道理,不专吃某一家,所以朋友们对他态度都不错。

李白的专长就是朋友多,因为他要靠朋友糊口。当时年少轻狂且多金的杜甫,一眼就被李白看中,成为了他众多的朋友之一。而杜甫恰好又是李白的小迷弟,整天抱着李白的诗稿入梦的那种,因此非常大方,打开麻袋,和李白共同吃喝玩乐。

不过到了36岁的时候,杜甫的经济危机就出现了。他们家的钱估计被他败光了,反正家里没钱了。老婆孩子也需要养,没个正经工作可不行啊!

当时的杜甫又没有李白出名,靠朋友接济早晚得饿死。因此杜甫一直在找关系想在大唐王朝找份工作做做。

结果一直拖到了44岁的时候,杜甫才找到了一个河西尉的工作。由于是个芝麻绿豆的小官,因此杜甫选择拒绝,甚至写下: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由于杜甫的清高,结果44岁的他,成功地把自己家的小儿子给饿死了。此后杜甫勉强接受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官职,也就是个管理兵器库钥匙的差事。

可惜天不遂人愿,杜甫老兄马上又要失业了,在他44这一年,安史之乱爆发了。从此以后杜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由于杜甫官职比较小,而且总是丢官,因此杜甫压根就没攒什么钱。这44岁以后的日子,那叫一个凄凉。不是坐牢,就是四处混饭吃。虽然也短暂做一些小官,但是收入压根就不稳定。因此晚年的杜甫,59岁的杜甫极有可能是被活活饿死的。

总结:三个人,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生活。

李白名气大,性格开朗,因此一辈子不愁吃不愁喝。在晚年愁吃愁喝的情况下,他索性把自己给喝死了。白居易一生都比较平稳,没有大富大贵,却也不失享受人间烟火气。

唯独杜甫是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一个人。少年不识愁滋味,到处花钱,到处花钱,把家里花得一干二净。而今识得愁滋味,到处没钱,到处没钱,把小儿子还给饿死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准相当于现在的哪个档次?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