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身居国家高官,却为何被一小县令活活逼死?

陈子昂年轻的时候,那就是个乡村古惑仔,从来不读书,就喜欢舞刀弄剑。由于他武功高强,所以总是在外面跟同乡的古惑仔们打架斗殴。

这一不小心,就把人家给打残了。估摸着是被对方家长给讹上了,告到官府以后老陈家为此赔了一大笔钱。

陈子昂第一次意识到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在那个和平年代,练武除了惹事儿,没什么太大用处。第二,读书当官,那才是头等大事。

估摸着回家被老父亲用拐杖胖揍了一顿,从此以后,陈子昂谢绝跟乡里的所有街溜子、古惑仔朋友们往来,一心躲在家里读书。你别说,陈子昂在诗书文学方面,还真的是有一定的天赋,因此很快就学有所成。

公元679年,陈子昂赴京学习并且参加科考,落第。归乡后刻苦读书两年有余,再次回来京师参加科考,还是落第。毕竟18岁以前都在舞枪弄棒,没心思读书,底子肯定没人家牢靠,这要给他一下子就考上了,那孟郊、张继这些人还不分分钟撞墙去?

一、陈子昂靠野路子走上了官场。

两次落榜以后,让陈子昂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读书好未必就一定能中进士,自己这么厉害,没理由不高中,也许是科举考试的规则存在很大缺陷呢?

于是陈子昂不回四川老家了,他决定在长安潜伏了下来,好好研究研究,该怎么通过科举考试。毕竟这玩意儿才正式施行了几十年,没什么经验。

结果倒好,陈子昂没研究出科举考试的门路,倒是研究出了如何做官的门路。原来除了科举考试以外,走后门也是做官的一条重要捷径。

不愧是古惑仔出身,看问题的角度都那么刁钻,一眼就挑出了事情的关键所在。于是陈子昂开始想办法走后门。都是为了做官,谁还不知道谁啊!

想要走后门,那必须要有后门可以走才行,陈子昂这种从四川来的,你觉得他能有啥后门呢?除了自我营销以外,还真的没有门路可以走。

为此陈子昂精心策划了一场自我营销,这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卧龙凤雏后的,又一场影响力巨大的自我营销案件,现代商业公司们,完全可以参照学习。

路上有个卖胡琴的哥们,手里的胡琴居然叫价百万之巨。就算是达官显贵们,也只是看看热闹,谁会傻到真出手花钱呢!结果阔绰的陈子昂,看聚集的人差不多了,果断掏钱买断了胡琴的所有权。

大家都不解,认为这货是个人傻钱多的家伙,没想到陈子昂却在这个时候不失时机地发出了帖子,表示自己非常善于弹琴,让诸位达官显贵们去听一听。

有免费的演唱会,谁不愿意去看看呢?更何况这家伙阔绰的要死,看样子也是浪漫的要死。于是大家欣然前往。

陈子昂看人来的差不多了,果断把胡琴给摔了。这下子所有人都懵了,以为陈子昂要耍古惑仔的脾气了。没想到陈子昂来了一句: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

说完就把自己的作品发了一通,结果大家读了以后,连连点头。并且有人表示,陈子昂这位看似像古惑仔的小兄弟,将来必然能成为大唐文宗啊!

就这样,陈子昂的名声传遍四海,自然也就得到了高层们赏识。下次科考的时候,考官们一看是陈大才子的作品,立刻就放行了,就这样,陈子昂进入了大唐官场。

二、陈子昂得罪的可不是县令,而是武则天。

满心欢喜的陈子昂,终于成为了新科进士。从此以后,他将会彻底洗刷古惑仔的身份,成为了著名的唐朝文人。

当时唐高宗已经驾鹤西游了,他媳妇儿武则天独揽朝政,唐睿宗虽说是皇帝,却丝毫没有权力可言。陈子昂知道个啥?总是直言不讳,以为唐睿宗可以成为第二个唐太宗,结果唐睿宗居然是个傀儡。

武则天把陈子昂供在那里,完全是为了表达自己尊重文人的想法,因此陈子昂虽然跟武则天不怎么对付,却依旧得到高升,甚至成了右拾遗。

虽说升官发财了,可陈子昂的一些建议总是得不到采纳,你说气不气人?气得陈子昂很恨不得一言不合就要出剑。

但是他得忍着啊,连皇帝都在忍着,陈子昂这点苦算什么呢?可是他偏偏总是找武则天的麻烦,结果就被武则天给抓了弄进了大牢。

被放出来以后,陈子昂长期跟着军队混了,在公元686年,陈子昂跟着左补阙乔知之的人马巡视过西北居延海、张掖河地区。

武则天称帝以后,陈子昂又跟着建安王武攸宜前去征讨契丹人。也就是这次征讨的过程中,陈子昂写下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其实稍微联想一下,我们就能知道,当时什么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还不就是武则天老大姐嘛!这位老大姐在大一统王朝中,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还不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嘛!

当然了,你可以有其他的理解。不过当时的陈子昂,所担忧的,的确是唐王朝的未来。毕竟当时已经成了武周王朝了。

得罪武则天以后,你陈子昂还想全身而退?当陈子昂的父亲去世后,陈子昂也回家守孝了。这个时候武三思开始撺掇当地的射洪县令段简给陈子昂罗列罪名,最终将41岁左右的陈子昂给害死了。

总结:陈子昂的死,是武周王朝的不自信。

陈子昂是文人一枚,他虽说官居右拾遗,可能由于年少的时候挨打多了,使得年纪大了以后,身体总是出故障。再加上射洪县令段简的迫害,使得陈子昂迅速殒命。

其实陈子昂的死,也代表了武周王朝对自己的不自信。武则天担心自己的王朝遭人非议,诸如骆宾王这样的人,她可不愿意再看到第二个。

因此陈子昂被害,也有这方面原因。如果武则天对自己的王朝足够自信,又岂会对陈子昂这样无足轻重的文人下手呢?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陈子昂身居国家高官,却为何被一小县令活活逼死?

简单来说,是因为陈子昂是个没势的高官,县令也并不“小”。

陈子昂是著名的唐朝诗人,他最著名的诗就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陈子昂出生于富裕家庭,其父陈元敬也举过明经,调文林郎,多少做过官,后来经商致富。

所谓穷文富武,殷实的家底给了陈子昂更多选择,年少聪颖的他自由练习武术,长到十七八岁都不怎么看书。

少年意气,又是血气方刚,打架斗殴难免发生,陈子昂的武术还算练到家的,经常是他打人,少有人打他,谁知一天失了手,伤得过重了,虽然家人出钱摆平,但这件事对陈子昂的影响很大。

伤人事件后,陈子昂弃武学文,断绝一切旧友,埋头深钻经史,短短几年便已学涉百家,才学不让乃父(天赋好是真的没办法)。

学业有成后,陈子昂前往长安,到最高学府国子监继续深造,以备来年科举,结果却落榜了。

次年,二十一岁的陈子昂回家避居金华山,潜心研读,继续钻研,史载其“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这几年的积累,无疑为陈子昂后来在文学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二十四岁那年,准备充分的陈子昂再次进京参考,很遗憾,他又落榜了。

两次落榜的陈子昂没有立即回家,而是在长安住了下来,开始研究大唐高考。因为他始终觉得,以自己的水平,不应该两次落榜啊。

事实的确如此,唐朝虽然发展完善科举制这一选官制度,但并没有进行全方位规定,想要做官还有很多路可走,后门就是一个。

酒香还怕巷子深呐,陈子昂朝中无人,才名又不动于京师,落榜也是情理之中。

为了考中,陈子昂开始营销自己,第一点,就是让长安的权贵们注意到自己,怎么注意呢?用钱!

一天陈子昂上街,看到一个人在卖胡琴,开价百万,那价格吓死人,就连官商们也是围观者多,敢议价者少。

陈子昂一问,直接掏钱买了,旁人见其如此豪爽,纷纷询问他为何出此高价,陈子昂趁机宣传自己善于弹琴,明日诸位可到他家欣赏。

于是第二天,长安豪贵集会陈子昂家中,陈子昂看人来得差不多了,抱着琴就上去了,就在大家都以为他要弹奏出什么天籁之音的时候,陈子昂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

然后直接把琴摔了,再把自己的诗文发给与会者。众人读了陈子昂的诗文,大惊其诗作工巧,陈子昂的大名迅速传遍京城,京兆司功王适更是惊叹:”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

有次营销助力,下一次科举陈子昂很正常地进士及第了,接着顺利通过明经科的考试,进入了武则天的视野,被授予麟台正字。

陈子昂进入官场的前几年还算是官运亨通的,据《新唐书·陈子昂传》记载,武则天垂拱初年,曾下诏书咨询朝臣:“用什么办法可以调养国家元气?”陈子昂抓住时机,给出的建议被武则天采纳,进而步步升迁至右拾遗,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早年学武的血气犹存,他的志向远大,更盼望着驻边杀敌、为国建功。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除了最初几年得用,之后几年陈子昂的建议多不被采纳,他几乎成了武则天表示自己爱才的工具。

再加上陈子昂个性激昂,曾写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与同僚的关系也不咋样,使得陈子昂郁郁寡欢。

仕途的不得志最终让三十八岁的陈子昂辞官归乡,但在朝中饱受打压的他回乡后更惨,因为无法上奏,就只能被人整。

在陈子昂四十二岁那年,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把陈子昂抓进监狱,陈子昂最终冤死狱中。

陈子昂虽曾在中央当官,最得罪了当朝权贵,后来归乡,无官一身轻,却也没了势力,不过一个县令就敢整他,要么是这个县令胆大包天,要么就是后者背后有人,反正这个县令是不”小“的,在他的辖区,他可是百里侯!

陈子昂身居国家高官,却为何被一小县令活活逼死?

陈子昂,字伯玉,他是唐朝时期的诗人,他幼时就很聪明,不过他开始的时候并太不喜欢读书,而是偏于好武。然而后来因为他用剑把人伤到,从此他才开始认真读书、弃武从文。经过他数年的刻苦努力,他的学业得以有成。

后来陈子昂进士及第,在武则天掌权时,受到武则天的器重和重视,任命为麟台正字,后又为右拾遗。因为陈子昂做过右拾遗,所以陈子昂又被陈为陈拾遗。

然而陈子昂最后却被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而打入大牢,最后陈子昂在狱中去世。

那陈子昂曾被武则天重视,亦为官员,为何却被县令逼死呢?

陈子昂虽然曾受武则天重视,但是陈子昂性格刚直,又直言敢谏,曾经就这个原因而遭到打压。后虽受武则天重视,但是他的性格却还是如以前一样。

在后来陈子昂从军时,他又多次直言劝谏,但却不被采纳,同时还把他降职处置。因为他的直言敢谏得罪了权贵,所以受到打压的陈子昂只能回乡。

但是陈子昂虽然回到家乡,当朝权贵却还是没放过他,权贵就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陈子昂的罪名,从而把陈子昂打入大牢,陈子昂最后也冤死于狱中。

由此可见,射洪县令段简虽然是一个县令,但是他是被权臣指使,所以要杀陈子昂的不单单是这个县令,主要的还是这个权臣,这个权臣就是武三思。武三思在武则天掌权时的地位那是很尊贵的。

射洪县令段简是受武三思指使,所以陈子昂会被一个县令逼死于狱中。

陈子昂虽然冤死狱中,不过他的文学成就却是很高。他的诗风骨峥嵘,苍劲有力,因此陈子昂又有诗骨之称。同时在初唐诗风到盛唐诗风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在当然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陈子昂的代表作其中有一首是《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身居国家高官,却为何被一小县令活活逼死?

导语:陈子昂,唐朝诗人、文学家,然而这样的身份却并非他的理想,他更希望自己能够仕途通达,为国效力,可惜这位直言敢谏的仁兄却没能达成理想,反而在短暂的得意之后屡屡受挫,最终竟然死于一位七品县令之手,令人惋惜。陈子昂的人生不得志,他也只能寄情于诗,表达其内心的抑郁之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武人出身,半路进士

陈子昂出身并不显贵,但是却家境殷实,是一位有名的阔少爷。正所谓“穷读书,富习武”,陈子昂正如所言,少年时不喜读书,崇尚练武,年少力强,血气方刚的十六七岁,陈子昂闯下了祸事,在与人比武之时,不慎以剑伤人,尽管最终用钱摆平了事,但此事却给了陈子昂极大的打击,他毅然决定弃武从文。

十六七年一直习武之人,突然要从文,这样的想法太过任性,家人规劝不住也就随了他的愿,毕竟家里不差钱,就随他开心好了。哪知道,几年光景,陈子昂的天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习武之人从文,竟然短短数年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堪称千古奇才。陈子昂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但是他却并不气馁,反而更有动力,他认为下一次科举他一定能一举取仕。又经潜心学习,陈子昂再次参加科举,这一次他信心满满,以自己此时的学识,绝对不会输给任何人,此次科举他志在必得。然而,再一次的落榜让陈子昂有点茫然,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学识再渊博,没有深厚的背景也很难考取进士,如果想寒门出贵子,唯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让自己在京城名声大噪,以此来引起唐朝高层的注意,增加印象分。

一日,长安城有人卖琴要价百万,四周围观者多为京城显贵之人,却也觉得这琴要价太高,没人肯出钱购买。陈子昂却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他一掷千金买下了这张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陈子昂随后约请所有在场之人,明日到他住所一聚,一展琴艺。

次日,陈子昂住所处挤满了达官显贵,都想看看这陈子昂究竟有何等音乐造诣,竟然花如此重金购琴。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陈子昂当众将重金购得的琴狠狠摔在了地上。并发出了“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的感慨。陈子昂因为此事名扬长安,他的文采也得到了京兆司功王适的高度肯定,一时间陈子昂在长安之才名,无人能比。陈子昂也因为此次的刻意营销,完成了鲤鱼跃龙门的自我救赎,在下一场科举中,顺利考取了进士。

宦海浮沉,含冤而终

陈子昂的名声传到了武则天耳中,得到了武则天的信赖,特别是陈子昂写得《谏灵驾人京书》,反映民间疾苦,以社稷安危为己任,洋洋洒洒,尽显豪情。武则天大喜,先令陈子昂为麟台字。随后又升为右拾遗,在武则天身边多次进谏,常常得到武则天的召唤商讨国事。然而好景不长,陈子昂的直言敢谏得罪了许多朝中权贵,在两次戍边远征之时,又得罪了主将多次被贬。他的谏言也很少再得到武则天的采纳,时至38岁的陈子昂,那还有半分当年的英雄气概,早被现实折磨得体无完肤,最终在忧愤之中请辞归乡。

陈子昂回到射洪县,他的父亲此时已经老迈,不久于人世。陈子昂尽孝送走老父,在乡里守孝。期间,射洪县令段简突然发难,罗织了不少的罪名将陈子昂下狱。陈子昂以为段简乃是看上了他家财富,于是命令家人以巨款20万贯,以求满足县令段简的贪婪,暂时保住性命。却不想,一向贪婪的段简这一次竟然没收这巨额贿赂,而是将陈子昂坚持入狱,最终,曾经在皇帝武则天身边的谏臣陈子昂,此刻却在狱中叫天天不应,郁郁而终,被一个七品县令无辜冤死。不寒而栗的隐情

七品县令段简,与陈子昂并无深仇大恨,为何置巨额贿赂不顾,一定要逼死一位曾经在京城为官的同乡?如果段简不是突然得了失心疯,那就一定有不为人知的隐情。

一个七品县令当然没有胆子弄死一位“京官”,毕竟这样的人在朝廷是挂了号的,一旦朝中有朋友追究起来,岂不是祸事一桩?原来,在县令段简的背后,有一只“黑手”在暗中操控,而这只“黑手”的主人,足以让这位七品县令有恃无恐的害死陈子昂,他就是当朝宰相武三思!

陈子昂,一个小小的左拾遗,为何会惹怒宰相武三思出手相逼?这就要从陈子昂为官时候说起了。

陈子昂为官期间,利用左拾遗的职位之便,多次向武则天进言,曾经他劝武则天搞文学革新,而他陈子昂革新的首要目标,正是上官仪的“上官体”,这本是推动文学发展的好事,但是陈子昂的运气不好,上官仪的女儿上官婉儿后来参政,一心要复兴自己父亲上官仪的“上官体”,做这件事情之前,首先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极力反对“上官体”的陈子昂。

上官婉儿自然不会亲自对陈子昂动手,因为那样的话就太过明显,恐遭牵连,于是上官婉儿利用自己于武三思的私情关系,希望由武三思出面搞定这件事情。武三思虽然贪图上官婉儿的美色,但是他可不是一个傻子,这种替别人出头的事情,尤其是陈子昂这种曾经在武则天身边的人,他自然不会轻易为上官婉儿卖命,那么他为什么还是答应了上官婉儿呢?

因为武三思身为宰相,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归他管辖,那就是监修国史。而陈子昂却私撰《后史记》,他这样的做法,既违背了唐朝禁止私撰史书的律法,又深深的得罪了武三思。因为史书在唐朝归宰相监修,陈子昂私撰之举,明摆着是认为武三思的国史监修不利,否则他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由此看来,武三思本来就对陈子昂不满,恰巧又能顺水推舟送上官婉儿一个人情,最终就暗中指使了射洪县令段简,将陈子昂稀里糊涂地给逼死了。好在多年以后,段简被杀,陈子昂之冤得雪。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

陈子昂身居国家高官,却为何被一小县令活活逼死?

一说到陈子昂,人们总能想到他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这位和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的大诗人,其诗作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风靡一时。

不过,也许是天妒英才,这位出类拔萃,有着鲜明个性的传奇诗人,仅仅活过42年,就匆忙间悄然陨落了。

关于他的死因,至今仍争论不休,没有定论,主要有两种说法。

(陈子昂)

第一种观点认为,陈子昂死于卑鄙贪婪的小小县令段简之手。

关于这个死因,史籍中有多处记载。《旧唐书》中记载:“子昂父在乡,为县令段简所辱,逮还乡里。简乃因事收系狱中,忧愤而卒,时年四十余。”

《新唐书》中记载稍微详细些:“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另外还有一处对陈子昂的死因记载十分详细,那就是他生前挚友卢藏用所撰的《陈氏别传》。

结合这三处记载,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武则天圣历元年,陈子昂以父亲年迈体弱为由,请求退职归隐,回到老家四川射洪。武则天下诏允许他带职返乡,仍领右拾遗薪俸。

回到故乡的陈子昂,在西山盖起了数十间茅屋,一边种树采药为生,一边准备编撰《后史记》。

第二年7月,陈子昂的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停止手中的编写工作,着手操办父亲丧事。10月,陈子昂将父亲埋在老家,为之撰碑守丧。此后,悲痛欲绝的陈子昂整日哀哭不止,气息欲绝。以致于到了身瘦如柴,羸弱不堪的程度。

就在此时,当地县令段简觊觎陈家的财产,于是罗织罪名,加害陈子昂。

陈子昂慑于段简的淫威,不得不让家人凑齐了20 万缗钱送给段简。但贪婪的段简,仍然不放过陈子昂,还是将他逮捕下狱。

陈子昂在狱中受尽酷刑,“杖不能起”,自知性命难保。于是自己占卜算命,卦象显示他命不久也,乃仰天长叹说:“天命不祐,吾其死矣!”

(酷吏来俊臣)

不过,上述说法遭到另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提出两个疑问。

一是陈子昂一生刚直不阿,名垂朝廷。连周兴、来俊臣等酷吏都不怕,凭什么害怕一个小小的县令段简?二是即便陈子昂已退隐家乡,但仍然是京城命官,而且在地方上很有名望,足以和段简抗衡。为什么在受到段简的敲诈后,就急急忙忙地双手奉上钱财,最终导致人财两蚀?

显然,这些疑问不无道理。

陈子昂为官期间素来直言敢谏,刚直不阿。曾因“逆党”反对武则天,而受株连下狱。

其后,在随武攸宜征讨契丹,担任军事参谋一职时,又屡次批评武攸宜用兵不当,并提出了很多破敌良策。但刚愎自用的武攸宜,不但不采纳他的建议,认为他“素是书生,谢而不纳”,而且一怒之下,把陈子昂贬为军曹。

而且,陈氏家族在射洪是名门望族,声名显赫。从陈子昂的祖父开始,“邦人驯致,如众鸟之从凤也。”到了其父陈元敬时,其声望更是与日俱增,众相邻有官司纠纷,都不听郡守县令的判决,反而去找陈元敬决断。

也就是说,陈子昂连武氏集团都不惧怕,而且在地方上威望极高,断没有理由害怕一个小小的县令。

因此,有人提出陈子昂的第二个死因,那就是死于当权者武氏的陷害。是武氏借贪官段简之手,害死了他。

(武则天)

那么,上述两种观点哪种是正确的呢?陈子昂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陈子昂应该是被贪婪的县令段简害死的。

确实,陈子昂和武氏当权者有矛盾。例如,和武攸宜在战争期间的争执,又或者上书反对武则天的政见等等。

但这种矛盾,只是政见上的不同和军事策略上的争论,并没有触及到武氏政权的底线,不至于让武氏动杀机。

更何况陈子昂已退隐归乡。一个已经归隐山林的八品右拾遗,能翻起什么大浪呢?即便陈子昂在射洪期间,有一些反对武周朝的文字或言语,对于如日中天的武氏集团来说,无异于螳臂当车,不自量力,武氏自可以视而不见。而且在所有的史籍中,都没有查到有关陈子昂反抗武则天的任何记载。

而作为地头蛇的段简,已在当地横行霸道多年,早已见不惯在射洪深孚众望的陈氏家族。正是因为陈氏家族威望太高,难免和地方政权产生矛盾,甚至凌驾于他这个县令之上。这对段简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而且,段简确实是一个无耻小人,他为了巴结来俊臣,居然公开将自己的妻妾奉送给这位当朝酷吏。这样的一个无耻之徒,有什么事是干不出来的呢?

虽然陈子昂也是京官,也曾深受武则天器重。但一来他已经隐退了,俗话说“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强龙不压地头蛇”,没有权力的陈子昂,在段简眼里就是一个平头百姓,不值得他惧怕。二来陈子昂最高官衔也不过就是八品,还不如他这个七品芝麻官呢。

所以,在钱财的巨大诱惑下,段简精心设计了一场图财害命的冤案,把年仅42岁的诗坛巨星逼上了绝路。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等)

陈子昂身居国家高官,却为何被一小县令活活逼死?

实际上,陈子昂的官职并不高,只不过何县令相比,确实是高的,而且还是京官。世人熟知,多是因为那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96年,郁郁不得志的陈子昂登上蓟北楼,看着悠悠天地,心中苦闷烦躁,遂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登幽州台歌》。

在写这首诗之前,陈子昂刚刚经历了人生中的又一次失意,他被指派为武攸宜的记室参军跟随武攸宜奉武则天之命出兵北讨南下攻占营州的契丹大军,在这次战役中,武攸宜指挥不力,导致兵败,陈子昂数次进言都得不到重视,反而被降为军曹。

怀才不遇的陈子昂才留下了这慨然悲歌,当然或许陈子昂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一生都如这首诗一样,郁郁不得志,最后被一个小县令折腾死了。

后世之人对陈子昂的认识基本大部分都源于他的诗,尤其是这首《登幽州台歌》,他一生所写的诗并不是很多,但他却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唐诗的影响更是甚远,只不过抛去诗歌不谈,大部分人对陈子昂的人生并不怎么了解,而他的一生实际上算是很悲剧的。

陈子昂出生于唐高宗显庆年间(656年—661年),具体是哪一年,有至少四种不同的说法,所以也很难判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陈子昂出生的时候,武则天已经成为李治的皇后,她的政治野心已经开始显露,并最终攀到了权力的最高峰,而陈子昂的很多悲剧,说来说去也和武则天有关系。

少年时代的陈子昂实际上是不喜欢读书的,至少不怎么读书,他的性格比较好豪爽,想要做的也是一代大侠,所以喜欢钻研剑术,但因为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在击剑的时候伤了人,这件事给陈子昂的打击很大,自此他与过去的那些旧友断绝往来,一心一意发奋读书,想要考取功名将来有一番建树。

679年,陈子昂到长安国子监读书,并在第二年参加科考,但陈子昂的科考之路并不是很顺畅,先后两次落第,直到684年才进士及第。

有意思的是,这一年是大唐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前一年的腊月,唐高宗李治去世,其子李显继位,即唐中宗,而军国大事由武则天把持,裴炎则是李治指定的辅政大臣。李显急于摆脱武则天的牵制而亲政,结果被武则天和裴炎联合起来将李显贬为庐陵王赶出了京城。

之后,唐睿宗李旦继位,实为傀儡皇帝,多数时间被软禁在宫中,而武则天临朝称制。陈子昂中进士之后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在这样的一个局面之下,心向李唐的正直官员多半没有什么好下场。

陈子昂中进士之后被授予麟台正字的官职,他忧国忧民,数次直谏,采纳不采纳就不是陈子昂所能控制的了,不过武则天最初对陈子昂也算是挺看重的,毕竟确实有才能,但陈子昂也是心向李唐而反对武则天的,所以他曾因此而被下狱,好在后来又放了出来,官拜从八品上的右拾遗。

696年跟随武攸宜征讨契丹,回到洛阳不久,他听说自己的父亲陈元敬在家乡射洪遭到了县令段简的折辱,考虑到陈元敬年龄已经很大,所以陈子昂上疏请求罢职归侍,武则天准了陈子昂的请求,让其回家侍奉父亲,这一年是698年,陈子昂回到了射洪县。

回乡不久,陈元敬去世,而在陈子昂居丧期间,县令段简又对陈子昂出手,关于这段经历,《旧唐书》记载得比较简略,只有一句话:“简乃因事收系狱中,忧愤而卒,时年四十余。”

并没有交代段简因何事将陈子昂下狱,不过同时期的卢藏用曾留下一篇《陈子昂别传》,其上交代段简贪婪残暴,听说了陈家家财万贯,动了心思,想占为己有,遂想办法罗织罪名要害陈子昂,陈子昂害怕,就让家人给段简送去20万,但段简还觉得不够,还是数次将陈子昂拉到县衙受审。

陈子昂本来身体就不好,而且其父去世,他哀伤过度,身体就更加羸弱,再加上段简这样折腾他,很快他就受不住,被段简给逼死了。

其实不管是《旧唐书》还是《陈子昂别传》的记载,陈子昂都是被段简给逼死的,但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按照《陈子昂别传》中的记载,陈子昂回乡的时候,武则天是保留了他的官职和俸禄的。

也就是说,即便陈子昂回乡了,但洛阳城还是有他的一席之地的,这样的一位京城官员,他的官职虽然不是很大,但也不至于被家乡的县令所欺负。而且陈子昂才四十来岁,很难说武则天会不会在将来重要他,段简怎么就敢逼死他呢?

就算是武则天没有保留他的官职和俸禄,那在将来也未必不会重用他,毕竟他还算是年轻啊,段简不可能不为自己的仕途着想,按照正常逻辑来说,陈子昂这样的人回乡,作为县令,段简即便不去巴结,也不可能加害啊。

所以,陈子昂表面看起来是被家乡的县令给逼死的,而真正导致陈子昂死亡的人,或许就在洛阳城。也因此,唐中晚期的沈亚之曾在《上九江郑使君书》中写道:

“然乔死于谗,陈死于枉,皆由武三思嫉怒于一时之情,致力克害。一则夺其伎妾以加害,一则疑其摈排以为累,阴令桑梓之宰拉辱之,皆死于不命。”

这里的乔就是乔知之,陈即陈子昂,两人是同一时期的人物,陈子昂还曾随左补阙乔知之的军队到达西北延海、张掖河一带。在沈亚之看来,陈子昂的死其实是和武三思有关系,这就说得通了,武则天摄政时期,大力提拔武氏子弟,武三思甚至还成为太子的热门人选,对反对他的人大家株连杀害。

素来心向李唐的陈子昂自然不为武三思所喜,利用陈子昂在老家侍奉父亲、居丧的时间来加害他,很说得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段简这样的一个小县令敢对陈子昂下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