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结局有多窝囊?
周赧王是周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累计在位时间长达59年。不过这哥们的小日子并不好过,可以说他是从继位一直窝囊到去世,窝囊了一辈子。
那么谁总是欺负他呢?还不是他的老邻居秦国嘛!周赧王好歹也是周天子,咋会害怕秦国呢?因为周赧王时期,已经到了战国中后期了,这个时候的秦国已经强大起来,不再是当年那个给周天子养马的诸侯国了。
一、周赧王被秦昭襄王摁在地上欺负了一辈子。周赧王刚登基那会儿,其实日子还算凑合,毕竟秦国没有过分的举动。此前举大鼎的秦武王嬴荡一不小心被大鼎给砸死了,这说明秦国德不配位,周赧王还沾沾自喜。
可是嬴荡下台了,换来了一个秦昭襄王嬴稷。从此周赧王的小日子可不好过了,这哥们整天欺负周赧王,挑战周天子的权威。
为啥?因为秦昭襄王时代的秦国,把周围几个诸侯国都给打服气了。白起作为主帅,先后击败过赵魏韩楚四国,还差点把赵国给灭了。
从此以后,大家对待秦国,比对待周天子还要懂礼貌。可以说秦昭襄王已经完全取代了周赧王在诸侯国心目中的地位。
更有甚者,秦昭襄王甚至打算称帝,和齐国一起并称为东西二帝,这完全是不把夹在中间的周赧王放在眼里嘛!
周赧王很生气,可是他没有能力跟秦昭襄王较量。人家兵强马壮,又有足够的后援力量作为支撑,这些都是周赧王所无法企及的,所以他也只好吃哑巴亏。
为了生存,周赧王一直在拍秦昭襄王的马屁,这才换来了短暂的安宁。可是对周赧王来说,恢复周天子地位的愿望,始终都没有在心头淡去。
所以周赧王曾经组织过一次联军对付秦国的军事活动,结果联军被秦国打得一败涂地。周赧王还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几乎要灭国。
此后周赧王因为受到了极大的羞辱,一命呜呼。而秦昭襄王索性就把代表周天子的九鼎给运回了咸阳,800年周朝,就此灭亡。
二、周赧王窝囊到,只能发国债来支持战争。周赧王应该是全世界第一个发行国债的君主,这哥们打仗治国没什么本事,经济头脑一级棒。他想要对外作战,可是手里没钱没粮没人,咋整?只好发行国债。
也就是说,让有钱人们纷纷出钱来支援自己打仗,等到打赢了战争以后,会有丰厚的回报给这帮有钱人。
老百姓觉得周天子说话,应该会靠点谱吧?就是老百姓彼此之间,时常也会借点钱周转,也不需要什么过多的担保。这回周赧王可是以周天子的名义向大家借钱,说不定是一波肥的投资活动呢?
你想着那点利息,人家惦记着你的本金。周赧王这么个德行,你觉得他能打胜仗吗?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杀掉了白起,围困赵国邯郸的秦军也被信陵君魏无忌给击败了。
这个时候是秦国比较衰弱的时候,周赧王立刻来了兴致,被秦昭襄王欺负了这么多年,总算可以反击了。于是周赧王开始积极组织联军,他让西周公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用自己发行国债借来的钱作为粮饷。
此外还联合上了赵国、韩国、楚国、魏国等诸侯国,想要一举收拾了秦国,自己也好分一杯羹。计划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几个国家都是被秦昭襄王胖揍过的,他们轻易是不敢得罪秦昭襄王的,所以大家都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结果再次被秦军给各个击破。
这回周赧王可遇到大麻烦了,秦昭襄王直接让秦军来收拾这个老小子。过去看你比较乖,才留着你这个周天子,既然你不听话了,那就只好把你给收拾了。
三、周赧王活活气死,东周宣布灭亡。秦军一路直奔周赧王的都城而来,吓得周赧王立刻让西周公去给人家赔礼道歉。西周公赶过去泪眼汪汪、连哭带爬,给秦昭襄王磕了好几个响头,甚至把自己的36邑封地全部送给了秦国,这才打消了秦昭襄王灭掉东周的念头。
经此一役,周赧王颜面扫地,在诸侯中再也抬不起头了。不光在诸侯跟前抬不起头,在自己国内的老百姓跟前,周赧王也是抬不起头。
第一个发行国债的是这哥们,第一个做老赖的,估计也是这哥们。而且还是巨无霸老赖,比下周回国那哥们还要过分,因为他亏欠了全国购买国债的百姓。
本来打算击败了秦国以后,用战利品来偿还国债,现在看来,这是周赧王想多了。不仅没能打下秦国,反而差点把自己给搭进去。
老百姓们血本无归,当然要去讨个说法,结果周赧王居然玩起了赖账这一招。他在宫中搭建了一个高台,你可以脑补一下,一百多岁的老爷子,拼了命爬上了这座高台,只是因为还不起老百姓们的债。
总结:周赧王带着羞愧离开了人世。据推断,周赧王活了120岁左右。这哥们寿命长,在位时间也长,可惜一直都在受气。一百多岁的时候,还要遭受百姓们的羞辱。
因此周赧王压根就没有脸面再活下去了,在秦国撤军以后不久,周赧王就病逝了。他去世以后,东周也宣布灭亡了。
因为东周的老百姓们都被周赧王掏空了,可能他们也是借了不少债务才有钱购买国债的。这帮人四处逃窜,奔向了各路诸侯国,等于是战国七雄瓜分了东周。
参考资料:《史记》
作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结局有多窝囊?
周赧王作为最后一位周天子,其即位之时周王室已经衰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周天子早已彻底丧失了对天下诸侯王的控制,就连周王畿分割出来的西周国和东周国都不将这位名义上的周天子放在眼中,而周赧王最终的结局,也的确算得上是窝囊至极。
周赧王即位之时,周王畿已经分裂为了三部分,即周王室、西周国和东周国。秦武王时期,秦国攻占宜阳之后,秦武王于前307年欲入东周试举周鼎,右丞相樗里疾于是率领兵车百乘先至东周国,试探东周反应。
“九鼎”乃是周天子王权的象征,又岂肯让他人轻易接触,周赧王因此对秦武王的无礼要求予以了严词拒绝,樗里疾大怒,遂将周赧王逐出王宫,强迁至西周国。虽然秦武王最终因举鼎绝膑而亡,但经此事周天子仅存的权威也就此丧失已尽。
到了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前后,秦国已经极为强大,且秦国的东扩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周王室的存亡,为了求取生存空间,周赧王只好对秦国溜须拍马,从而换取短暂的和平,也正是由于周赧王的态度,昭襄王始终未曾攻打周王室。
在“长平之战”后,山东六国之中唯一能够对抗秦国的赵国被彻底打残,这彻底引起了山东诸国的警觉,进而导致秦国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战败。虽然此战秦军损失不大,但却让山东诸国看到了击败秦国的希望。
于是,“邯郸之战”后,楚国派使者请以周赧王的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这令忧心忡忡的周赧王大喜过望,于是命令西周公凑出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又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结果,这次合力攻秦,只有燕国和楚国派出了军队,而其他四国压根没有出兵,结果最终非但没有成功讨伐秦国,反而让周天子欠了一屁股债。
西周君率军返回后,境内的富户们便纷纷上门讨债,周赧王本打算以战后所获来抵债,如今哪里还得起钱。面对富户们的讨债,周赧王无奈之下只得躲在了宫后一个高台上,结果此台被周人戏称为“逃债台”。虽然此次攻秦不成,但秦军却不肯善罢甘休,攻占韩国阳城、负黍后,更是直扑周王城。
眼看周王室要被攻灭,西周君无奈之下只得跑到秦国叩头认罪,并将全部的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秦国则将西周君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贬为平民,这才放其归国。此事的发生,可谓让周王室颜面扫地,周赧王和西周君的心情可想而知。
同年,在位长达59年的周赧王就此郁愤而终,此后不久,西周文公姬咎也就此一命呜呼,西周一地的民众纷纷向东方逃亡,秦国于是轻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宝。由于周赧王并未立有继承人,八百年的周王朝,也就至此彻底走向了终点。
作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结局有多窝囊?
周赧王是周王朝最后一个周天子,这个在位时间长达59年的周天子,实际上从继位开始就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一继位就只是一个没有土地只有王的头衔的憋屈周天子。
刚开始寄居在东周国,后来被赶到了西周国,打个仗还要借钱买粮饷和兵器,还不上钱就躲到宫中的一个高台上,产生了个债台高筑的成语故事,也真的是够窝囊的了,但即便如此,周赧王还是硬生生撑了59年,确实是超长待机了。
周赧王名为姬延,于公元前315年继位,刚继位的姬延就处于一个尴尬的处境,简单来说就是内忧外患。虽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但这天下共主也仅仅在西周时期管用,到了东周时期,这天下共主的身份已经大打折扣,诸侯国们已然势大,所以才有了“尊王攘夷”的争霸活动。
但至少,春秋时期,周天子还有点作用,等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就尴尬,已经没有诸侯国将他看在眼里了,之所以还允许周天子的存在,不过是还没有到让其灭亡的时机。但诸侯国们已然是对周王室虎视眈眈,让周天子消失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我们看姬延继位前后那几年的大环境就知道姬延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中。姬延继位不久,燕国发生子之之乱,齐宣王命匡章攻打燕国,差点将燕国给灭了,此后赵武灵王扶持燕昭王继位。燕昭王设黄金台招贤纳士强大燕国,而赵武灵王也已经在赵国开始了胡服骑射,让赵国成为当时的军事强国。
齐国能差点灭掉燕国也是因为齐国经过齐威王和齐宣王两代国君的努力,齐国已然再次强大起来,后期还迎来了剽悍的齐湣王。齐国和楚国结盟试图对抗强大的秦国,只不过张仪入楚,说动了楚怀王背齐亲秦,楚国为楚怀王的朝齐暮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楚国由此衰落,只能休养生息以自保,但毕竟是老牌强国,其实力还是很强大的,战国七雄的格局已经形成,他们不断发动兼并战争,争夺土地和资源。而周王室夹在中间瑟瑟发抖,时刻防备着诸侯国来找事。
这算是姬延面对的外患,外患很严重,内忧同样很严重,周平王当初东迁洛阳之后,周王室实际控制的土地本来就已经很少,周天子式微,而随着诸侯国间的争霸称雄,周王室实际控制的土地就更少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更是摇摇欲坠,根本无法号令诸侯,倒成了诸侯国间争霸称雄的工具。
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天子在东周时期还在往外分封土地,甚至到了战国时期,实际控制土地还不如一个中等诸侯国的周天子依旧往外分封土地。
战国初期,周考王将弟弟封在河南,是为西周桓公,西周公国自此诞生,这个时候周天子还是有自己的土地的,等到了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再一次出现分裂。
事件的起因是西周公国内的一次内乱,西周威公去世之后,其子姬代继位,即西周惠公,其弟弟公子根发动叛乱,在赵成侯和韩懿侯的有意干涉下,周显王将周王室最后的王畿之地封公子根于巩,东周公国正式建立。
东周公国建立之后,周王室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土地,不得不寄居在东周公国内。周赧王继位之后就面临这样一个局面。
《史记·周本纪》记载:“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索隐】:西周,河南也。东周,巩也。王赧微弱,西周与东分主政理,各居一都,故曰东西周。按:高诱曰西周王城,今河南。东周成周,故洛阳之地。
也就是说,周赧王刚一继位就是个没有土地只有王的头衔的周天子,不得不寄居在东周公国,根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周赧王后来又寄居于西周公国,他之所以从东周公国到了西周公国,并非是他的主动选择,而是被秦国赶出了东周公国。
秦武王继位之后,在樗里疾和甘茂的辅佐下伐宜阳,定三川,继而直面洛阳。秦武王存了和楚庄王一样的心思,当初楚庄王饮马黄河北上问鼎中原,被王孙满一句“在德不在鼎”顶了回去,而秦武王则野心更大,他想在洛阳举鼎。
所以他让樗里疾领百辆战车提前进入洛阳,周赧王派人列队欢迎,但当他得知秦武王要举鼎后断然拒绝了樗里疾。樗里疾一气之下强硬的逼着周赧王离开洛阳而迁往西周公国。
于是可怜的周赧王又寄居在西周公国内,当然秦武王进入洛阳举鼎后也绝膑而死,其弟秦昭襄王成为秦国的新任国君。
按理说,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是周天子最后的支持者,是周天子最亲近的诸侯国,理应和睦相处一致对外,但并没有,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本身也在相互攻打,根本不给周赧王面子,周赧王这个空有头衔没有土地的周天子也只能干瞪眼,阻止是不可能阻止得了的,没有实权的人不配干涉别人。
不过周赧王到底是周天子,纵然已经不能号令诸侯,做那真正的天下共主,但也没有一直缩在西周公国内不敢对诸侯国吱声。
长平之战后,秦国东进已经势不可挡,眼看着秦朝就要收拾东西周,在楚国的撺掇下,周赧王决定站出来号令诸侯攻秦,还真有好几个诸侯国都答应出兵。
既然是周天子发出号令,自己怎么也要出兵,但是周赧王自己都寄居在西周公国,压根就没有兵,于是让西周公凑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有了军队还没有兵器和粮饷,周赧王就向西周国内的富户发放借券来筹备军资。
当时周赧王信心满满,他以为可以打败秦军,从而获得战利品,来偿还债务,但到了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只有楚国和燕国象征性的出了点兵,大头居然就是西周公率领的那五六千人,这仗还怎么打?
以卵击石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做的,他们等了整整三个月,说好的出兵的那些诸侯国依旧没有出兵,然后大家就解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仗虽然没有打起来,但该花的财物一样也没有少,等到大军回到西周公国,那些富户就拿着借券来找周赧王兑换,开玩笑,周赧王哪来的财物?所以他只能躲起来,躲到了宫中一个高台上,就是不肯出面,这就是债台高筑的故事。
周赧王不出面,但秦昭襄王站出来了,《史记》记载:“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饹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於周。”
这一年是公元前256年,不久之后,周赧王就去世了,东周就此彻底结束。而西周公国内的百姓逃往东周公国,秦国把九鼎宝器占为己有,然后将西周公迁往狐,西周公国就此灭亡。
七年之后,秦庄襄王时期,吕不韦灭东周公国。东西周相继并入秦,周不复存在。纵观周赧王的一生,用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的话来说就是:
“﹝王赧﹞虽居天子之位号,为诸侯之所役逼,与家人无异。名负责於民,无以得归,乃上台避之,故周人名其台曰讨债台。”
短短数字,勾勒出周赧王这个周朝最后一位天子憋屈一生。
作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结局有多窝囊?
周赧王是周朝最后的倔强,这个在位五十九年的周朝末代君主,为了生存而筹建军队去跟秦国对抗,因此借了老百姓许多钱,结果仗没打赢,还成为负债累累之人,自此只能苟延残喘,等着秦国的刀砍过来了。
周朝发展到战国后期,基本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不但各诸侯国不听周王号令,周王室能够管辖的土地也不但减少,而且还因为内乱而遭受分裂。
前440年,东周发生内乱,逐渐分裂成东周公国和西周公国两个公爵诸侯国。
我们都知道,东周都城洛邑以瀍水为界,分为王城和成周两座城。因为周王室内乱,王城被西周公国给占据了,而成周则被东周公国给占据了,所以周天子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土地,只能寄居在西周公国或者东周公国。
周赧王名叫姬延,前315年继位,他是周显王的孙子,周慎靓王的儿子,周朝第三十七代国君,也是末代国君。
因为周王室分裂,所以周赧王继位的时候,只能寄居在东周公国的成周,生活原本也十分安详,只要他不惹事,也没人在乎他。可不幸的是,周赧王继位没几年,秦国出现了一位喜欢逞强好胜的君主,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武王嬴荡。
嬴荡是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昭襄王嬴稷的哥哥。嬴荡从小就力大无穷,而且十分喜欢与人比试武功和力气,他也因此十分信任大力士任鄙、乌获和孟说这三人。
嬴荡继位之后,好大喜功,多次出兵袭击各国,而且在张仪的劝说下,嬴荡还准备进兵周朝都城,挟持天子,成就王业。
为了寻找出兵的借口,嬴荡让右丞相樗里疾率兵到东周国询问周赧王,看他是否允许嬴荡到成周比赛举九鼎之一的龙文赤鼎,遭到了周赧王的严词拒绝。
我想大家对九鼎并不陌生,这是周天子享有天下九州的象征,是周天子御用之物,也难怪周赧王反应这么激烈。不过那时候周赧王手下可没兵,他一点面子也不给秦国,樗里疾自然就十分生气,于是把周赧王给赶出成周,让他到王城去居住。
嬴荡虽然欺负了周赧王,但是他本人也没什么好下场。前307年,嬴荡与孟说在成周比试举龙文赤鼎,结果嬴荡在举鼎的过程中脱手,龙文赤鼎砸断他的肋骨,还致使他气绝身亡,嬴稷因此继位为秦王。
嬴荡对周赧王的所作所为,让周赧王看清了秦国的真面目,他知道秦国迟早有一天会消灭周朝,所以他不打算坐以待毙,他决定招兵买马,然后以天子的名义号令那些被秦国欺负的诸侯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
不过周赧王只是个光杆司令,没钱也没兵。好在西周公对周赧王很忠诚,在周赧王的要求下,西周公开始在国境内征兵,不久就征集到了五六千人。六国听说周天子伐秦,所以也纷纷参与进来。
不过有个问题,西周公虽然征集到了士兵,但是没有武器和粮食,怎么办呢?周赧王又想了个高招,他把西周公国的富户都召集起来,向他们借了很多钱和粮食,还给他们打了借条,表示只要打了胜仗,就拿缴获来的战利品来偿还。
富户们见是周天子亲率六国与秦国打仗,这事靠谱,所以纷纷借钱借粮食给周赧王。
一切准备妥当,周赧王就命令西周公作为自己的代表,与六国一起伐秦。可让人意料不到的是,秦国在听说周天子联合六国伐秦之后,便开始实施派人到各国活动,对各国软硬兼施,最后成功说服了魏国,齐国,韩国和赵国不出兵。
西周公在伊阙驻扎,等了三个多月,结果只有楚国和燕国派了少量士兵前去会盟。西周公一看情况不对,这仗没法打,所以就撤军了。
西周公带着军队出去兜一圈回来,虽然没什么损失,但是粮食粮食可是吃了不少,而且没打仗就没有战利品,周赧王一下子就为难了,因为他没钱还富户的债了。
不过富户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包围了王城,大喊着要天子还钱。周赧王羞愧难当,只得跑到一个高台上躲避,这个台子后来也被叫做逃债台。
虽然攻打秦国的计划没有成功,但是梁子算是结下了。秦国气不过,于是派兵攻打东周公国,直逼西周公国。眼看就要灭国了,周赧王十分着急,于是派遣西周公去向秦国谢罪,秦国后来也意识到灭周的时机未到,所以就借坡下驴,把军队给撤回去了。
经过了这件事,周赧王开始变得十分老实了,不再说什么伐秦了,只是窝在西周国过自己的小日子。
在随后的日子里发生了很多事,楚国灭掉了越国,并在秦国的离间下与齐国绝交。秦国则趁此机会攻打楚国,攻占了楚国都城郢都,楚国自此再也没有实力与秦国对抗。秦国还不但攻击三晋,夺取了韩魏赵大量土地,秦国国力日益强盛。
随着秦国的不断壮大,秦昭襄王嬴稷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他开始不满足于王爵,于是与齐愍王一起称帝,秦昭襄王称西帝,而齐愍王称东帝。
这件事看似跟周赧王无碍,实则关系巨大。因为秦国和齐国这个举动暴露了他们吞并五国的狼子野心,所以五国先是攻打秦国,致使秦国服软,不得不转向与五国合作共同讨伐齐国,差点没让齐国灭国。
要不是因为嬴稷贸然称帝而遭受众怒,恐怕秦国的矛头早就指向周王畿了。所以周赧王的运气还是不错了,任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他一直是雷打不动的天子。
尽管周王畿暂时是安全的,但是秦国与六国之间不断打仗,偶尔会殃及到周王畿。就比如说有一次秦国攻打宜阳,楚国出兵救援,但是却怀疑西周公国是站在秦国一边的,所以就准备攻打西周。
周赧王听说楚国要来攻打,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派人去找楚王解释,好说歹说,楚国算是放弃了攻打西周的计划。
还有一次,秦国要借道西周国和东周国去攻打韩国,周赧王又开始担心了,因为借道会得罪韩国,不借道又得罪秦国,两个国家谁也惹不起,怎么办呢?周赧王苦思冥想之后找到了一个办法,他派人去劝说韩王给一些土地献给秦国,算是把这事给了了。
由此可见,周赧王不惹别人,但是别人也会找上门,好在他还算是有些才干,要不然周朝早就灭国了。
再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说东周国和西周国打仗,周赧王从中斡旋,借助韩国的势力结束了战事。
不久之后,韩国跟秦国打仗,找东周索要粮草,周赧王又派苏代去韩国,苏代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韩国不要借粮草,还想韩国要来了一块地,这也是周王室在战国时期唯一一次国土扩张了。
周赧王五十八年,周朝的形势开始日益严峻,因为秦国想要消灭周朝的心态开始变得越发急迫。
周赧王及时掌握了秦国的动向,于是派遣西周公去秦国拜见嬴稷,刚好那时候韩魏赵又开始与秦国对抗,嬴稷担心西周国倒向韩魏赵,所以就转而与西周国交好,周王畿又躲过了这一劫。
不过嬴稷志在统一六国,而消灭周朝可以震慑六国,所以这件事是势在必行之事。
周赧王五十九年,秦国发兵攻取韩国的阳城、负黍。因为这两个地方距离西周公国近在咫尺,所以西周公十分害怕,于是反叛秦国,并与六国联合攻打秦国,阻绝了阳城与秦国之间的联系。
嬴稷得知消息之后勃然大怒,于是采取围魏救赵之策,派遣大军攻打西周。西周公吓得魂飞魄散,跑到秦国求饶。嬴稷趁机勒索西周公,西周公服软,将西周公国大片国土和三万人口全部献给秦国。
因为西周公国的退出,再加上秦国使用的离间计,所以六国的合纵之策再次土崩瓦解。
周赧王得知西周国把封国都献出去了,气得一病不起,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而西周公回国之后也生病了,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西周公国国民纷纷逃往秦国,秦国趁机出兵夺取了九鼎,西周公国自此灭亡。又因为周王室没有立新王,还失去了居住地,所以周朝也随之灭亡。
前249年,秦庄襄王灭东周,将东周公国和西周公国的国土全部据为己有,周朝的祭祀也因此断绝,这也意味着周王室自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总结周赧王的一生,是苟延残喘,夹缝中求生存的一生。周赧王曾倔强地想要重新维护天子的威严,但是以失败而告终,之后就一直过着看别人眼色生活,甚至连小小的韩国都敢欺负周赧王,可见周赧王是多么窝囊。
公平而言,周赧王算得上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他让失去土地的周朝在他手上继续延续了五十九年时间,期间遭遇了多次危机,但是每一次都被他成功化解,足见周赧王绝不是一个昏聩之人。
当然了,周赧王之所以可以当五十九年天子,也有七国之间相互制衡导致周王室趁乱立足的因素在里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周王室的灭亡,其实早就注定了,这不是周赧王以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
以周朝的灭亡为标志,秦国开启了消灭六国的征程。嬴政继位之后,奋六世之余烈,终于成就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作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结局有多窝囊?
周赧王的窝囊,超乎你的想象。
封建历史上,末代天子的结局一般都好不到哪里去,要么是在绝望中被杀,要么是无比憋屈地自行了断,总之都是窝囊至极。
而在这些末代天子中,周王朝的周赧王,其一生的窝囊程度,堪称“榜一大哥”。
那么,周赧王具体窝囊到什么程度呢?他在位期间,又受到了诸侯国怎样的欺负呢?这一切,还得从周赧王刚登基时说起。
周朝在周赧王登基的时候,其实已经日暮西山了。
想当初,周武王起兵伐商,光是在“孟津观兵”时,就到场了一千多个诸侯,而到了牧野之战,前来助阵的诸侯更是只多不少。
那时候,人人都说大周好,个个皆是顶礼膜拜。
但随着武王病逝,以及成康之治后,周朝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在经历了周厉王、周幽王两个无道之君的折腾,终于把周武王一手建立的西周折腾没了。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幽王之子周平王东迁后,东周成立,但此时的周朝,天子对诸侯们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而到了周恒王时,堂堂天子居然被诸侯手下射伤,由此,“礼崩乐坏”正式开始。
等时间来到周赧王登基的时候,情况比之前更为严重,并且,当时他手里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土地,相当于是一个空壳子了,甚至连本人都不得不寄人篱下。
曾经坐拥天下的周天子,怎么会变成一个寄人篱下的空壳子呢?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还得追溯到东周的第19位君主周考王在位期间。
周考王有个弟弟,名字叫做“揭”,两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当初,在周考王刚登基的时候,因为担心弟弟“揭”会篡位,威胁自己的统治,因此周考王就将“揭”以及其家人,全部迁徙到了河南王城。
迁到这里后,可能周考王也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分,因此,他就允许弟弟在这里建立“周国”。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周国与周朝可不一样,周国相当于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性质和当时的齐国、楚国一样。
因此,“揭”便成了这个周国的首任国君,历史上称这个诸侯国为”西周公国“,称”揭“为”西周桓公“。
“揭”死后,其子威公继位,而威公有两个儿子,长子是后来继位的惠公,次子名为“根”。
“根”这个人,从小就对哥哥百般看不惯,尤其是在哥哥继位后更是如此,再加上当时赵国的赵成侯和韩国的韩懿侯对”根“挑唆,于是,“根”干脆心一横,就从西周公国中独立了出来。
独立出来后,“根”从周天子(此时的周天子已经是周威烈王)那里,要来了不少封地,加上他原本有的封地,也成立了一个诸侯国,而后世称他所成立的诸侯国为“东周公国”。
也就是说,东周公国和西周公国,其实是兄弟关系。
只不过,表面上是兄弟,但私底下却斗争不断,而周天子为了安抚双方,不得不一次次赏赐封地,等赏到最后,自己的封地全部都赏完了。
所以,等周赧王登基的时候,就不得不寄居在东周公国中。
堂堂大周天子,曾经号令诸侯,如今却寄人篱下,这本身就已经够悲催的了,但落魄至此的周赧王也没能住安稳,没多久,就被人从东周公国赶了出去。
谁敢驱赶周天子呢?这个人,就是秦国历史上武力值爆表的秦武王。
史料记载,秦武王力大无比,且喜好角力,他听说东周的“龙文赤鼎”极为沉重,因此就技痒难耐,只不过,这“龙文赤鼎”是周朝王权的象征,虽说如今周王室衰落,但也不是说举就可以举的。
所以,秦武王就先派右丞相樗里疾率领百乘战车去往东周公国,他的意思,是试探一下周赧王的反应,如果周赧王同意,那一切好说,如果不同意,那就只能动武了。
结果,周赧王严词拒绝了樗里疾,开什么玩笑?那周鼎要是被秦武王随便举了,让周天子的脸往哪搁?
不过,拒绝一时爽,结局就惨了,樗里疾当场大怒,派兵包围了周赧王的行宫,强令周赧王搬家至西周公国。
就这样,周赧王满怀屈辱的在一众秦国士兵的“注视”下,拖家带口被人赶了出来。
坦白来讲,做天子做到这种程度,也真是够窝囊的了,这要是周武王泉下有知,估计得气的再活过来一次。
但这还不是最窝囊的,周赧王接下来的遭遇,才更叫做悲催。
被迫搬家到西周公国后,周赧王是越想越气,同时,秦国在当时攻占了不少其他诸侯国的疆土,马上就打到西周公国,因此,周赧王不仅生气,还十分担忧。
他担忧如果不阻止秦国,估计自己将来就要睡在大街上了。
恰好在当时,楚国为对付秦国,联合了其他诸侯,又派人来请周赧王,让他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各诸侯协力攻秦。
说白了,就是拿周赧王当一个吉祥物和印戳儿用,不过,这也让周赧王十分高兴,毕竟自己还有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可以报仇雪恨了。
因此,周赧王在履行自己天子的义务同时,又下令给西周公国的国君,要他组织起一支五六千人的,用以联合诸侯共同抗秦。
西周公国的的国君倒也听话,很快就把人拉齐了,但光人齐也不行,没有装备,没有粮饷,这仗还怎么打?
最终,周赧王想到一个主意,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借钱。
当时,周赧王向境内的富户们一一打上借条,借来了不少钱粮,并且承诺他们,将来打胜仗之后,用战利品抵扣。
计划很美好,但现实却十分残酷,等到周赧王准备就绪,并带着几千人浩浩荡荡开往前线,与其他诸侯会和的时候,令他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原本,诸侯们商议的是,韩、魏、赵、楚、燕等国各出数万兵马,集合之后共同攻秦,但到了日子之后,除了楚国和燕国按时赴约外,其余诸侯均爽约未来。
并且,前后等了3个月,也没见他们一兵一卒。
这下玩笑就开大了,当时秦军可是有兵力数十万,而周赧王这边,加上楚、燕两国,才仅有数万人。
这种巨大的人数悬殊,让所有人都知道,要是真打起来,这点人还不够秦军一个冲锋。
所以,最终经过商议,大伙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就这样,原本雄赳赳气昂昂的周赧王,不得不垂头丧气地带着几千人踏上归途。
没能打成仗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周赧王回去之后,如何还账。
之前他承诺胜利后用战利品抵账,但如今根本就没打,所以也没有什么战利品,而这几千人一来一回,当初借来的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所以,周赧王就面临着无法还账的局面。
但富户们可不管这些,为了要债,这些人纷纷跑到周赧王的行宫前大吵大闹,让周赧王顿时无地自容,为了躲开这些债主子,周赧王不得不跑到一个宫殿后面的高台上。
当时,人们都称周赧王躲债的高台为”逃债台“,而这就是“债台高筑”的出处和来源。
而这边周赧王在躲债的同时,秦国却并没有善罢甘休,先是以极快的速度攻下韩国的阳城等地,之后大军直奔西周公国而来,最终,还是西周公国的国君带着礼物前去秦国赔罪,秦军这才撤走。
从联合诸侯攻秦一事中就能看出,周赧王这个天子,已经没有天子该有的威慑力,诸侯们对他的态度也是随意至极,甚至是普通的富户平民,都对他颇为轻视,可想而知当时的周赧王窝囊到什么程度。
而在此之后,周赧王的人生,用“在夹缝里求生存”来形容最为合适不过。
先是在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嬴稷和齐湣王田地二人,在周赧王的眼皮子底下公然称帝,以天子自居,全然不顾周赧王的感受。
对此,周赧王十分无奈,只能选择无视,装作不知道。
之后,秦国为攻打韩国,向东、西周公国提出借道,要通过两周之间的地区去攻打韩国,而周赧王既不敢答应,也不敢不答应,一时间陷入两难境地。
为什么呢?答应秦国,势必会得罪韩国,而不答应秦国,那就要承受秦国的怒火,这两样结果对于周赧王来说,哪个都承受不住。
不敢得罪秦国情有可原,毕竟当时秦国势大,而周赧王却连实力颇为一般的韩国都不敢得罪,足以可知当时他活得有多憋屈。
除了上述两个憋屈的事情外,周赧王还经历了被韩国强行索要粮草、为求自保奔波于各诸侯之间说尽好话等,总之,周赧王的下半生,就是在无尽的焦虑中和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中度过的。
甚至,在公元前270年,为了避免秦军攻打自己,周赧王不得不巴结秦国,极力称赞秦昭襄王,还把一块土地献给秦国,目的就是为了不被攻打。
但即使是这样,也没能让秦国对周赧王高看一眼,在公元前256年,由于西周公国参与了其他诸侯对秦的战争(其实就是到场表决了一下),导致秦昭襄王大怒,当即发兵要灭了西周公国。
而西周公国自然不是秦国的对手,还没等秦军铁骑使出全力,西周公国就全面溃败。
最终,西周公国的国君周文公亲自前往秦国叩头认罪,并将全部城邑和人口献上,又被秦昭襄王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一番后,此事方才作罢。
而这一切在发生时,身为天子的周赧王却无能为力,自己的直属宗族诸侯国被秦国这般羞辱,他都没敢吭声,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敢有所不满,那么被游街示众的就是他自己。
想想大周曾经的荣光,再看看如今周王室的憋屈,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周赧王感到极度郁闷和窝囊,而在这种郁闷中,周赧王再也坚持不住,就在西周公国国君向秦国叩头请罪后不久,他便怏怏而亡。
周赧王的死,标志着周王朝走到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在周赧王死后不久,西周公国被秦国彻底灭亡,此时周王室的势力仅剩东周公国。
而东周公国也没坚持多久,在公元前249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率兵来攻,仅一战,东周公国便全面溃败,就此灭亡。
至此,历时八百余年的周王朝,彻底画上了句号。
总体来说,作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他本身还是有一定抱负和理想的,也曾想办法恢复周王室的荣光,但可惜的是,在他登基时的周朝,已经是日暮西山,因此,纵然他有雄心壮志,但也不得不在窝囊和憋屈中,眼睁睁周朝日渐消亡。
作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结局有多窝囊?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夏桀商纣,汉献帝刘后主这些末代之君大家都很清楚。随着电视剧《大秦赋》的热播,中国历史最长寿王朝——周朝的末代之君周赧王也被大家所熟悉。
周赧王名姬延,周文王、周武王之后,绝对的根正苗红,东周的第 25 代国君,周朝的末代之君。周赧王名气不大,但其却创造了一个记录——周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长达 59 年,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
周赧王在位 59 年,刘后主在位 40 年,汉献帝在位 31 年,崇祯帝干了 17 年,隋炀帝也干了 14 年,亡国之君在位时间可不一定短哦。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进入东周时代以后,周王氏的实力和影响力江河日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周天子虽是一个摆设,诸侯多少还会给点面子。周天子就如同看门老大爷,大家伙进出都会微笑点头打个招呼。进入战国以后,诸侯国觉得周天子这个摆设似乎也有些多余,有些碍眼。毕竟现在都是扫码进出门的智能时代,看门老大爷也该退休了。
(战国形势图)周赧王正处于战国末期,诸侯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更要命的是,周赧王时,周王室已经彻底失去了所有土地,其境遇可想而知。当然这与周赧王无关,还得从他的先祖说起。
公元前 441 年,周考王继位,这一年发生了一连串大事,老周王去世时有四个儿子,老大继位,被老二杀死,老二继位,老三又把老二干掉,这个老三就是周考王。但他还有一个弟弟,为了避免前面的事情重演,他决定把这个小弟给分封出去。此时周王室早已不是家大业大,好比仅有的两间破茅草屋,分封给了兄弟一间,史称西周公国。此时周王氏好歹还剩一间茅草屋,赖以度日。
(周赧王 剧照)公元前 367 年,也就是周赧王的爷爷周显王时期,西周公国发生了内部斗争,在韩魏两位大哥的调停下,周显王不得不将自己仅有的一间破茅草屋分封给了公子根,史称东周公国。此时,周王室已然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周朝自开国实行大分封,到周显王时,总算将最后一寸土地也终于分封了出去,爷爷周显王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家底儿,周赧王自然也只能两袖清风。
周赧王于是寄居在东周国中,普天之下,没有一寸是王土。这时西边的秦国出现了一名优秀的举重运动员——秦武王嬴荡,此人力气太大,派人向周赧王要求试举九鼎。九鼎是镇国重器,周赧王虽然没实力,但是有骨气,严词拒绝。秦武王很生气,派军将周赧王从东周赶了出来,周赧王不得已只得搬家,灰溜溜的躲到西周公国去。秦武王没能举到周朝的九鼎,后来他在自己的地盘上举鼎,不幸砸伤自己,不治身亡。
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随着在位时间越来越长,周王室的影响力几乎为零,公元前 256 年,已然 80 岁的周赧王决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再搏一把,试图重现先祖文王武王时的风采。
这时南方的楚国为了限制秦国,向周赧王伸出了橄榄枝,于是周赧王联合山东六国,合兵伐秦。周赧王虽然已经迟暮,但想着这一战若能成功,不由得也十分激动。周赧王便招募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但问题是周王室没钱,没有军械和粮草。
(周赧王的逃债台)迫不得已,为了干成这一大事,周赧王向当地富户借高利贷并写下字据,承诺事成之后用战利品来偿还。筹集了这一批资金,置办了一些武器和粮草,没想到最后仅有楚国和燕国派了几万军队,其他四国慑于秦国威势,不敢出兵。周赧王看着手下的几万兵士,而对面的秦军却达数十万,于是联军不战而退。
仗没打赢,战利品自然没有,周赧王没钱还债。当地富户便拥堵到王室宫门前,大肆喧哗讨要债款,周赧王不得已躲到宫后的一座高台上,这也是成语“债台高筑”的由来。一国之君没钱还债,已然够凄惨的了,不过更惨的还在后面,秦国人岂能善罢甘休?趁势灭掉了西周公国,80 岁的周赧王也被俘往秦国!废掉王号,不久去世。
一般认为,公元前 256 年西周公国的灭亡,表明八百年周朝的结束,其实还有一个东周公国尚存。几年后,东周公国也想干一票大的,最终惹怒了秦国。公元前 249 年,中国第一风险投资家吕不韦率十万秦军攻灭东周公国,周朝彻底结束。国,周朝,彻底败亡。秦朝的强悍,不仅在于其吞并了山东六国,还彻底摧毁了八百年周朝,它是山东六国和周朝共同的终结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