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GDP排名、人均GDP排名怎样排?你怎么评价?
说实话,我们现代用GDP总量或者人均GDP评价经济,十有八九就是一个笑话,千百年以后,后人们回顾这个时代的时候,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好比我们看明清时期的女人裹脚一样,毫无道理可言。
所以我们现代要用GDP来评价战国时期各国的经济水平,其实也证明不了什么。首先那个时代不看GDP,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字。
那么很多人会说,看人口多少决定GDP的多少。这只是一个很片面的做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商业活动是否比农业生产更容易创造GDP?
至少从现代经济角度来看,商业所产生的GDP要远胜于农业生产。而商业所需要的人,显然是比农业生产所需要的人少的多,因此光看人口无法比较出真实的GDP。这就好比拿沙特和阿三作比较,你能说阿三比沙特富有吗?
一、战国七雄比较农业,可以从地盘和人口着手。战国时期天下有七大诸侯国,分别是韩赵魏秦楚燕齐。这七个国家的GDP现在显然是无法做一个具体的统计了,毕竟我们现代都无法统计完善自己的GDP,更何况是两千多年前呢?
所以要看经济发展程度,也是一个困难的话题,只能从某一个重要的侧面来看。比如说农业,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所以通过农业来比较GDP,是相对比较合理的。
而农业所依靠的除了自然环境以外,主要起到作用的,就是土地和人口。这两样越多的诸侯国,这农业自然越发达。
- 1、战国七雄人口数量比较。
因为不同时间,这个答案不同,所以我们姑且以长平之战作为临界点,看看这个时期战国七雄大致的人口数量。
首先是秦国,人口在600万人左右,这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数量了。其次就是赵国,人口在300万左右,楚国人口最多,达到了800万人左右。
韩国则有200万人左右,齐国有400万人左右,魏国有300万人左右,而燕国看似弱小,其实也有300万人左右。
这么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好像楚国在人口方面是最占据优势的。而秦国只能排第二梯队。至于大家比较看好的赵国,其实也只有300万人口罢了。
- 2、战国七雄土地面积比较。
土地面积或许才是衡量当时农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因为你人口再多,这土地稀少的话,很多人就要待在家里吃闲饭,甚至吃不上饭。
首先看秦国,占地面积100万平方公里,这算是相当大了,抵得上七分之一个我现代的版图面积了。其次赵国,占地约60万平方公里。
楚国地盘最多,占据了大概150万平方公里面积。韩国占地面积最小,只有15万平方公里,所以韩国整天害怕秦国来兼并了他们。
齐国占地面积在30万平方公里左右,魏国占地面积在30万平方公里左右。燕国也有30万平方公里左右。
从这个数据来看,秦国依旧排名在楚国后面,楚国的地盘还是战国七雄中最大的。至于赵国只有秦国一半多的面积。
- 3、战国七雄人均占地面积作比较。
既然提到了人均GDP,我们算不出来这玩意儿,只好先算算人均占地面积了(无法统计良田和荒地的占比)。
先来看秦国,人均占地0.167平方公里,其次是赵国,人均占地0.20平方公里。再看楚国人均占地0.188平方公里。
韩国人均占地0.075平方公里,齐国人均占地也是0.075平方公里。魏国人均占地0.1平方公里,燕国人均占地则也有0.1平方公里。
从这个排名来看,战国七雄的农业经济水平排名应该是这样的,赵国、楚国、秦国第一梯队,魏国和燕国是第二梯队,至于韩国和齐国则是第三梯队。
那么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对不起还真的不是这样。你比如说燕国地处大北方,每年只有一季可以产粮食,人均占地面积再大也只能减半。
而楚国虽然人均占地面积大,但是当时的广东广西等一年两到三季产粮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开发,所以算不进去。这也要折损一半产量进去。因此秦国和赵国排名第一梯队没什么问题,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在战国七雄中比较强大的原因之一。
二、从商业活动角度来看战国七雄的经济水平。弱燕我们可以理解了,不光人均占地面积少,而且产粮食的时间也少,所以称之为弱燕没毛病。可是战国时代还有一个强齐的说法,这又是咋回事呢?
齐国人均占地面积并不沾光,人口和地盘单独拿出来看,也不沾光,凭啥他们能有一个强齐的称号呢?这就要从商业活动角度来看问题了。
齐国的商贸活动,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发达的。因此他们的经济也搞得很好,况且齐国占据海滨,拥有天然采盐场地,这是比较大的一个优势。
由于齐国的商贸活动发达,所以虽然他们的本土人口不多,可外来人口数量庞大,也就是现代讲的人口净流入地区。临淄城更是当时全天下最繁华的城市,约等于现在的北上广深。
因此齐国不光商贸发达,而且文化交流水平也比较高,堪称是东方文化发源地。这一点是其他六国无法比拟的。
除了齐国以外,楚国和燕国的商贸其实也很发达,因为他们也占据着海滨,也有采盐的场地,这是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燕国是没办法,他们农业搞不起来,总不能几百万人天天上山打猎吧?所以只有努力发展商贸,才能勉强维持国家的经营。楚国则是平庸的农业生产中增添了发达的商贸,所以楚国也很强大。相对来说秦国的商贸活动就很贫乏。
总结:以上都不是重点!秦国不管是人均占地面积,还是商业贸易,都不是第一流的水平,为什么最后还是他们一统天下呢?抛开战斗能力不提,主要原因就是能够找到六国的弱点。
楚国强大,但是楚国人心不齐,人口过于分散。齐国强大,但是齐国重视文化和贸易,忽略了战争成本问题。其他几个国家都没有秦国强大。
唯一和秦国比较相似的,就是赵国。这哥们紧随秦国的脚步,结果导致山东六国,唯一能跟秦国相抗衡的,就是这个名不经传的赵国。
参考资料:《史记》
战国七雄GDP排名、人均GDP排名怎样排?你怎么评价?
战国七雄GDP的排名应该是秦齐魏楚赵燕韩,人均GDP的排名是齐秦楚魏赵韩燕。
秦国本来是西部弱小国家,经常被魏国欺负,甚至割地求和,但通过商鞅变法以后迅速强大起来,人口增至500万,国家经济(GDP)也在战国七雄中独树一帜,因此也就有了吞并六国的基础。
韩国人口不足100万,国家经济也处在七国的末位,本想在夹缝中求生存,秦国当仁不让,柿子先捏弱的,公元前230年首先灭悼韩国,将韩国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
魏国是秦国的宿敌,他们有着世仇,秦国灭韩,就是要夹击魏国,尽管魏国当时也有300万人口,但经济发展因长年战争受到阻碍,且魏王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使秦韩魏的领土连成一片,成为一只真正的西部猛虎。
楚国本来是很强大的,拥有长江中下游的大片土地,人口也有500万,但面对强秦却束手无策,本想搞一个连横政策,却被秦国的合枞破局,公元前223年,楚哀王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被装上囚车送往咸阳。自此,楚虽被灭,但大仇己结,故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赵魏韩本来是一家,三家分晋以后赵国远比魏韩强,与秦国不接壤,魏韩可作为缓冲地带,魏韩被灭以后,赵国实际上向秦国打开了西边的大门,尽管赵国有精兵强将,人口也有300万,但还是抵制不了秦军的攻势,公元前222年只得举手投降。
由于荆轲刺秦王未果,秦王对燕国恨之入骨、灭赵以后,秦军马不停蹄北上,燕国本来就不强大,人口又少,秦军长驱直入,很快消亡。
齐国在齐桓公时代变法,家底比较雄厚,加上盐业、治铁业都比较发达,且人口也有400万,国家整体比秦国富有,假如当时秦齐单挑,秦国未必是齐国的对手,但秦始皇采用的是先喝汤再啃骨头最后吃肥肉的办法,就是先把弱国先消灭,然后集中力量消灭强国,公元前221年,强大的齐国终于阻挡不了秦军的攻击,齐国灭亡。
经过14年的战争,秦始皇终于统一中国,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八百年周朝到春秋战国,国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战国七雄GDP排名、人均GDP排名怎样排?你怎么评价?
【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点评,全文约需3分钟】
战国七雄GDP排名,在不同时期有着变化,津城沐雨以战国中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乐毅伐齐之前来排名。GDP第一的诸侯国:齐国。齐国在成为姜太公封国后,就制定了以工商农为主的经济发展策略,齐国基本上遵循了这一策略。
齐国地处大海之滨,有利润可观的制盐业,为齐国带来丰厚的收入,齐国也有很多能工巧匠,为齐国创收。
齐国北接燕赵,西临魏韩,南近楚越,地理交通方便,很多商贾云集临淄,互通有无,临淄成为当时繁荣的大都市。
乐毅伐齐前的齐国(不包括齐国灭宋),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中最富的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中GDP排名第一的国家。
GDP排名第二的诸侯国:秦国。秦国原本是周朝西部边陲一个贫弱、偏僻的国家,在商鞅变法后,秦国制定了奖励耕战的法令,秦国开始迅速崛起。
这时候的秦国,正处于秦昭襄王时期,凭借着战神白起,四处鲸吞蚕食其他诸侯国,实力不容小觑。
此时的秦国,已经拥有巴蜀之地,关中平原也是一片沃野,对于农业经济占主导的春秋战国,秦国GDP排名第二。
GDP排名第三的诸侯国:楚国。楚国在春秋时期就是国土面积最大的诸侯国,进入战国时期,楚国又吞并吴越地区,国土更加广阔,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楚国拥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淮河平原等,适合农耕的广大平原,凭借着庞大的体量,楚国经济体量也相当庞大,GDP排名应位列第三。
GDP排名第四的诸侯国:赵国。赵国在战国初期并没有崭露头角,直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实力大增,迅速扩张,拓地千里,成为西据秦国、东制齐国的战国中后期强大的国家。
赵国迅速崛起,军事力量仅次于秦国,然而胡服骑射侧重于军事改革,经济改革相对涉及较少,所以GDP排名位列第四。
赵国经济上的薄弱,直接影响了赵国的综合国力,军事上并不比秦国若的赵国骑兵,却因经济不行受到拖累,以至于在长平之战中被迫临时换将企图速战速决,结果冒险的军事策略造成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损失45万,赵国元气大伤。
GDP排名第五的诸侯国:魏国。魏国是由三家分晋分出来的诸侯国,在魏国君主魏文侯的带领下,选贤任能,重用李悝率先变法,重用吴起等名将,打造横扫天下的魏武卒,魏国在夹缝中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
但是,魏文侯后,尤其是魏惠王时期,魏国国君的无能,魏国开始走下坡路,先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两次大败,再就是秦国的崛起让魏国一败再败,丢失河西地区,魏国从霸主地位跌落。
到秦昭襄王时期,魏国已经沦落为中等诸侯国,但地处中原的魏国,成为交通要冲,商业发达,而且中原地区人口稠密,已经萎缩的魏国,GDP排名仅次于一流强国之后,位列第五。
GDP排名第六的诸侯国:韩国。战国七雄中,韩国因地处夹缝中,先是遭到霸主魏国的压制,魏国衰落后又遭到崛起的秦国鲸吞蚕食,韩国几乎没有大的发展,在战国七雄中排名始终靠后。
经济上,韩国面积狭小,相对于其他大国,韩国GDP排名靠后,位列倒数第二,正数第六。
GDP排名第七的诸侯国:燕国。燕国虽然是从春秋时期就坚持下来的国家,但是燕国地理位置靠北,北面和东面是林胡和匈奴等部落,向外发展艰难。
对内,西面先是强大的晋国,晋国分裂后又是崛起的赵国,南面更是强大的齐国,四面皆是强邻,燕国始终没有大的发展,如果不是后来的乐毅伐齐,燕国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地处北寒之地,人口稀少,农业发展缓慢,经济实力在战国七雄中排名垫底。
所以,燕国的GDP排名位列第七。
结语战国中期,是各国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候,鹿死谁手犹未可知,GDP排名相对于各诸侯国来说,也算最为公平的时候,经济实力排名大概是齐秦楚赵魏韩燕。
战国早期排名的话,应该是魏齐楚赵韩秦燕,战国末期排名是秦齐楚赵魏燕韩。
大家认为呢?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战国七雄GDP排名、人均GDP排名怎样排?你怎么评价?
战国后期,秦国人口六百多万,楚国人口五百多万,齐国人口四百万,赵国人口三百多万,燕国人口三百万,魏国人口两三百万,韩国人口两百多万。
齐国产盐,富甲一方,而且中间有三晋挡住秦国,不用打仗,所以人均GDp排第一。秦国商鞅变法以后鼓励农业和军事,排第二。楚国地处南方,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排第三。燕国坐镇北方,幽州之地也算比较富庶。至于三晋里的赵魏韩,都是四战之地,魏国和韩国被秦国揍得最恨,赵国胡服骑射也是军事改革,农业没什么建树,但地广人稀,人均资源相对多,赵国比魏国和韩国富。所以人均GDp从高到底的排名应该是:齐秦楚燕赵魏韩。
综上,战国七雄GDp总量排名,应该是秦楚齐赵燕魏韩。
战国七雄GDP排名、人均GDP排名怎样排?你怎么评价?
战国七雄GDP排行榜(来源于网络)
一、齐国:齐国有一个特产就是盐,所以齐国比较富裕,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中心,人才济济。但是相比经济实力,齐国的军事实力就差很多,士兵总体不够剽悍。
二、楚国:楚国本身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粮食充足,不用为温饱担心。所以楚国的子民都是比较争勇好斗,士兵总体来说比较凶悍,在和其他国家的交战中一般可以取得胜利。
三、赵国:赵国是华夏族,是在北方建立的诸侯国。
四、魏国:魏国为了增强国力,采用李悝和吴起两位重臣的变法,在魏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农业上进行兴修水利工程,而且唯才是用,对于在农业上和战绩上有所贡献的人进行奖励。
五、韩国:韩国是七国里面的弱国,只有在韩昭侯在位执政时期,国家兵力比起以前,有所增强,当时一段时间也没有侵略者。
六、燕国:燕昭王即位后招贤纳士、励精图治,燕国国力大增,占领了中山国北境一带。燕将秦开东向击胡,拓地千余里,直到黑龙江以南、韩国以北。
七、秦国:秦国是七国里面实力排序最后的一个国家,是因为当时嬴政的祖先只是因为养马养得好,所以得到了封赏,可是他的地位仅仅是一个大夫。后来因为祖先保护周平王获得了很大的功劳和奖赏,所以才被封为了诸侯。当时初期的秦国地理坏境比较偏僻,实力不高,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但是秦国后期的发展却十分惊人,实力大大上升。
战国七雄GDP排名、人均GDP排名怎样排?你怎么评价?
齐国最富庶,处东海之滨,坐拥产盐铁之利,经济发达,商贾云集,百业兴茂,魏国处天下之中,农业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拥有最肥沃的土地和最大的商业中心大梁,而且魏国是第一开始变法的诸侯国,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经济,军事最为强大,因此GDP应该排在第二。第三就是楚国,楚国土地最为广袤,土地资源丰富,并且拥有最发达的漆器技术,矿场,后来吞并了吴越之地,获得先进的兵器之地,因此也是比较富有的诸侯国。第四就是韩国,韩国虽然领土最小,但也是占据中原之地,农业最为发达,并吞并了春秋小霸郑国,还拥有宜阳铁矿,生活应该不错。第五就是秦国,秦国拥有关中平原后来还吞并了巴蜀之地,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开发,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推行耕战政策,重农抑商,将社会财富分配给有战功的将士,平民致富之路只有战功一条路,但因地处偏僻,商业并不发达,老百姓也不是特别富足。赵国实行胡服骑射,军事实力得到了增强,但因地处北疆偏僻之地,仅只有邯郸周围可以得到开发,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最后就是燕国,那就更不用提了也没改革,土地又贫瘠,老百姓也就那样,好不到哪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