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吕后对戚夫人心狠手辣,却对薄姬手下留情?
一、吕雉和戚夫人的恩怨情仇。 1、可怜的吕雉。
吕雉其实是个苦命的女人,你想啊,吕雉是大家闺秀,家里老有钱了,而且还比刘邦小15岁。刘邦在外面吃喝玩乐,吕雉在家里任劳任怨。
刘邦到外面创业的时候,也不打个招呼,差点害得家里人全部完犊子。好在吕雉一手操持着,总算保住了一家人的性命。
后来吕雉和刘太公被项羽抓了威胁刘邦,刘邦对他们不管不顾,这期间一直是吕雉从中斡旋,才保住了刘太公的老命。
2、想要摘桃子的戚夫人。等到吕雉回到刘邦身边,以为苦尽甘来的时候,忽然发现,刘邦身边多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姑娘叫戚夫人。这哪里是戚夫人?这分明是在欺负人嘛!
吕雉辛辛苦苦几十年,好不容易熬到快解放了,你这个小妮子一来就要摘桃子?戚夫人不仅要摘吕雉的桃子,她儿子刘如意还要摘吕雉儿子刘盈的桃子。
就问你,如果你是吕雉,你能忍戚夫人吗?这家伙实在是不地道,活生生把吕雉往死里整,所以后来吕雉就把她往死里整。
3、两个女人的生死之争。吕雉岁数大,也是有一定优势的。她虽然得不到刘邦的爱了,但是却能够得到元老们的支持。而且他妹夫还是樊哙,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所以吕雉在张良的帮助下,请来了商山四皓,保住了刘盈的地位。吕雉知道,母以子贵,刘邦这儿她是没什么盼头了,只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刘盈身上。
刘邦这家伙也是自私啊,他就顾着生前自己享乐。却没有给戚夫人和刘如意安排一个牢靠的后盾。他把刘如意封为赵王就结束了,这算什么善后?
等到刘盈上台以后,吕雉立刻就把刘如意给害死了。紧接着戚夫人也没有好下场,被吕雉做成了人彘,在痛苦中死去。
小结:没有对错之分,戚夫人上台,吕雉也没好下场。吕雉的手段的确残忍了一些,但是如果是刘如意做了皇帝,戚夫人成为了太后,那么吕雉的下场会比戚夫人好吗?我看不见得吧?
只能说戚夫人还是太年轻,根本就不是吕雉的对手,却非要跟吕雉斗一斗法。结果弄了个遍体鳞伤,她自己却浑然不知。
满以为刘邦是自己最大的依靠,到头来才发现,这个男人纯粹就是为了生前自己的舒服。至于戚夫人和刘如意的未来,刘邦只是交给了命运。
刘邦有很多老婆,也有8个儿子,他才不会费尽心思去管戚夫人和刘如意。况且不管哪个儿子上台,都要尊称他一声老爹,每年都要拜祭刘邦,这是没跑的。
二、吕雉和薄姬,属于同病相怜。1、薄姬也是被刘邦抛弃的女人。薄姬原来是魏王豹的女人,魏王豹听算命的说,薄姬将来会生下天子,所以非常高兴,玩命似的宠爱薄姬。但是薄姬就是没给魏王豹生下一个孩子来。
等到刘邦来了,宰掉了魏王豹,也收编了魏王豹的后宫以后,薄姬就这么成为了刘邦的小老婆。由于一次性收编的女人过多,以至于刘邦居然把薄姬给忽略了,真的是忙不过来,刘邦那时候毕竟岁数不小了。
多亏了薄姬有两个好闺蜜,在得到刘邦的宠幸后,把薄姬也介绍给了刘邦。刘邦只宠幸了薄姬一回,从此以后又把这姑娘给忘了,你说这算什么事儿啊!
要么是薄姬长得泯然众人,要么就是薄姬生性淡薄,不懂得迎合刘邦,反正刘邦是把这个女人给抛弃在了后宫。
这样的遭遇,和吕雉岂不是很相似吗?都是被刘邦所抛弃的女人,吕雉对薄姬自然是有几分同病相怜的感情。
2、薄姬和她儿子刘恒不争不抢,对吕雉没有威胁。其实吕雉收拾的只有戚夫人一个人而已,说吕雉残暴,也没见他对刘邦的其他女人下手。这我们就能理解了,吕雉是在收拾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那么薄姬对吕雉有威胁吗?很显然,这是不存在的。首先薄姬这个人生性淡薄,她只被刘邦宠幸了一回,所以不存在威胁到吕雉的情况。
其次薄姬的儿子刘恒,并不受刘邦的宠爱,而且被分封到了偏远的代地。这地方紧靠着匈奴,属于非常危险的地区,可见刘邦压根就正眼看过刘恒。
既然薄姬对吕雉没有威胁,刘恒对刘盈也没有威胁,那么吕雉为什么还要费心思对付他们母子俩呢?吕雉不是失心疯,她做任何事,必然是有原因的。
3、薄姬和刘恒,应该是顺从于吕雉的。在正史记录当中,其实我们看不到刘恒的正妻到底是谁,也看不到刘恒的正妻所生的儿子是谁,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知道他们肯定是存在的,就是不知道他们是谁?你们觉得是为什么呢?理由只有一个,刘恒不希望世人知道他们。
当年陈平和周勃在诛灭诸吕以后,对老吕家的人赶尽杀绝,就连汉惠帝刘盈的那几个儿子,都被他们给杀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身上流着老吕家的血,他们担心将来这帮人会给老吕家的人报仇。
而刘邦的几个儿子,其实都娶了吕家的女儿做老婆,基本都是被吕后给逼迫的。刘恒没有理由不娶吕家的女儿。
所以刘恒的正妻应该就是吕家的女儿,而且这个正妻还给刘恒生了儿子。但是刘恒想要成为皇帝,就必须要除掉吕家的这些人,否则陈平、周勃他们也不会答应。
为了免除后患,刘恒的老婆孩子就这么从历史上消失了,结果才让窦漪房捡了个漏。由此可见,薄姬和刘恒早就顺从了吕雉,刘恒娶了吕家的女儿,而且应该是主动的那种,所以吕后才会对薄姬那么好,还把薄姬送到代国去安享晚年。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的话,我实在是想不出,为什么吕雉对待薄姬,要比其他人更加特殊一些。
总结:上位者从来都是心狠手辣之人。弱肉强食本就是如此,别看汉文帝在历史上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文弱的形象,其实这个人还是很有手段的。
他上台以后,打压了汉朝元老集团,让自己的力量成为王朝的主宰,这是陈平、周勃所没有想到的。
其实从他们处理和吕雉的关系上,就应该能够看得出来。那叫一个快刀斩乱麻,估摸着吕雉一死,刘恒就除掉了老吕家的女人和她的孩子。
要不他这么一个小小的诸侯王,受到牵连被汉朝元老集团给灭了,几乎是易如反掌的事情。由此可见,吕后势力其实还在延续,只是没有血缘关系罢了。吕后不曾输,谁也没有赢。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为何吕后对戚夫人心狠手辣,却对薄姬手下留情?
讲到吕后我们印象中可能会马上想到“狠毒的女人”。吕后这个女人确实非常狠毒,尤其对待自己的敌人绝对不会手软。吕后的政敌如韩信、彭越之流都被剁成了肉酱,吕后的情敌如戚夫人则被做成了人彘。吕后也没有放过刘邦的儿子们,吕后几乎把刘邦的儿子们一网打尽。在吕后的高压政策下,相关人员人人自危,任何人都有可能朝不保夕。但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却躲过了一劫,而且还得以前往儿子的封国,成为王太后。为什么薄姬能躲过一劫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薄姬此人。
薄姬是吴郡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姑娘,薄姬也具有南方女子的特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皮肤也非常好,估计说话也是嗲声嗲气。秦朝时,薄姬的老爸和魏国宗室的一个女子私通生下了薄姬。薄老爹死了以后,薄姬就跟着魏媪一直生活在魏国。秦末起义爆发以后,魏豹自立为魏王。这时候魏媪把薄姬献给了魏王,薄姬成了魏王豹最宠爱的妃子之一。
当时有一个叫做许负的女子非常善于相面,此人还被称为中国第一相面女人。许负见了薄姬以后,发现薄姬这个人的面相贵不可言。而且她看出来这个薄姬将来会生出一位天子。薄姬嫁给魏豹以后就成了魏豹的人,薄姬难免会把许负的话告诉魏豹。
当时楚汉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不光刘邦和项羽,任何一位诸侯都可能成为下一位天子。当时魏王豹投靠了刘邦,和刘邦一起攻打项羽。但是魏王豹对刘邦无理的态度非常不满,加上他听说许负这个有名的相面师断定自己的老婆会生下天子,所以他决定背叛刘邦,自己创业。跟着刘邦混自己以后最多混个诸侯王,只有自己创业自成一支独立的力量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天子。
不过魏王豹太单纯,还是太年轻,他只知道自己的老婆会生天子,他单纯的认为自己的老婆只会给自己生儿子。他忘了问许负,薄姬和谁生天子。
于是魏王豹怀着做皇帝的美梦,和项羽联合起来成为反刘的一员大将。刘邦对魏豹的背叛非常恼怒。他恼怒不光因为魏豹背叛了自己,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魏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这是他东出的重要通道。所以刘邦派了最精锐的韩信军团攻打魏王豹。这个魏王豹岂是韩信和曹参的对手,上阵没有几个回合就被韩信挑落马下。魏王豹被俘虏了,他的生天子的老婆薄姬也成了刘邦俘虏。
薄姬被俘以后,被送到宫中的织衣房当织工。有一次刘邦闲来无事、心血来潮,到织衣房里晃了晃。没有想到这一晃,却发现了相貌出众的薄姬。色心大起的刘邦把薄姬召入后宫,供自己享乐。可能由于刘邦太忙,也可能由于刘邦见过的美女太多。总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刘邦从来没有召幸过薄姬。薄姬成为宫中的一个寂寞的失落者。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薄姬可能会一辈子默默无闻,然后默默地死去。
不过她年轻时候的闺蜜改变了她悲惨的命运。薄姬年轻的时候,有两个非常要好的闺蜜,一个叫管夫人、一个叫赵子儿。她们当年曾经立下过一个誓言:先富贵的那个人,千万别忘了其他两个。这句话其实和当年陈胜那句“苟富贵勿相忘”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人家三个小姑娘做到了,陈胜那个大老爷们没有做到。
没过多久,管夫人和赵子儿就得到刘邦的宠幸。汉王四年的时候,刘邦召幸管夫人和赵子儿。这两位美女得到刘邦的宠幸之后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她们在服侍刘邦时候,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把当年的誓言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到他们的故事之后非常感动,他没有想到几个女孩子竟然如此讲义气。这两个美女又把薄姬的悲惨往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后对这个可怜的薄姬充满了同情之心,于是刘邦决定召幸这个不幸的女人。
薄姬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有可能也是她唯一的机会,她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实现这华丽的逆转。于是薄姬告诉刘邦,昨天梦到有条龙趴在自己身上。不得不说,薄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首先他懂得包装自己,善于抓住一切机会表现最好的自己。其次他懂得抓住帝王的心理。她有没有梦到龙趴在她身上,没有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薄姬有意识的利用这个梦实现自己的目的。很明显刘邦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
可能由于刘邦身边的美女太多了,薄姬太不出众了。刘邦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临幸过薄姬。不知道是大汉王朝幸运,还是薄姬幸运,那天晚上薄姬竟然怀孕了。
十个月之后薄姬生下了属于自己的孩子,更幸运的是这个孩子是个儿子。这便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取名为刘恒。有了儿子将来会被封王,就算以后皇帝不再临幸自己,有了这个儿子,以后也就有了保证。刘恒也在八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这个代王地处偏远而且国家非常贫穷,在众多皇子中刘恒所封的代国综合起来应该是最差的。正是这种差反而成为刘恒的后福,在吕后疯狂屠杀皇子的时候,也没有对这个同样受冷落的皇子痛下杀手。
和戚夫人与刘如意不同,薄姬和刘恒非常低调。他们低调的连刘邦都快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和老婆。当然吕后更不会注意到这个同样不受待见的薄姬,也不会注意到这个不受待见的刘恒。当戚夫人和吕后进入战争阶段的时候,薄姬始终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观察一切。由于薄姬明哲保身的策略,吕后自始至终都没有把薄姬当成敌人。刘邦去世以后,所有刘邦宠爱的妃子,所有和戚夫人关系不错的妃子,都被吕后关在了宫中,成为吕后残害的对象。这时候吕后突然想到还有一个低调到尘埃中薄姬和自己有着相同的命运。于是吕后放过了薄姬,让薄姬跟着自己的儿子到了代国,成为代国的王太后。薄姬离开了长安,也就离开了权力争斗的核心。
薄姬能够躲过吕后的迫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薄姬非常聪明。如果论权谋和手段,薄姬比不过吕后。如果论聪明的话,薄姬一点都不比吕后差。薄姬更是比戚夫人聪明得多。薄姬第一个聪明之处在于她非常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薄姬先是拉拢了管夫人和赵子儿,就等于给自己买了三保险。结果正是由于薄姬为自己买了三保险所以她才能得到刘邦的召幸,否则薄姬有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其次薄姬善于抓住男人的心理,尤其是帝王的心理。薄姬先是魏豹的妻子,按道理说在刘邦的众多夫人中没有任何优势。但是她利用难得的机会,成功引起了刘邦的注意。薄姬一句梦到龙趴在自己身上,成功吸引了刘邦。正是因为这个梦,所以刘邦决定圆薄姬的梦。第三薄姬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薄姬知道自己论恩情比不上吕后,论感情比不上戚夫人,自己只有一夜情。和她们争斗自己会死得非常难看,所以薄姬刻意远离所有争端。无论在戚夫人眼中,还是在吕后眼中,薄姬都是一个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的人,都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
薄姬非常不受宠,对吕后没有任何威胁,吕后同情薄姬。刘邦临幸薄姬一次之后,再也没有临幸过她。如果不是薄姬生下了刘恒,估计刘邦都不会记得自己曾经临幸过这个女人。相比较于吕后,薄姬更加受到冷落,薄姬的处境比吕后还要凄惨。吕后知道刘邦是个好色之徒,她也知道备受冷落的痛苦。在这方面,她完全能够理解薄姬。正是由于,他们都受到刘邦的冷落,所以吕后对薄姬有种同命相连的感觉。正是由于薄姬备受冷落,所以吕后才会同情这个不幸的女人。正是由于薄姬备受冷落,所以她才不会威胁到吕后和刘盈。正是由于薄姬备受冷落,所以在吕后看来,这个不幸的女人既不是自己的政敌,也不是自己的情敌。吕后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残暴,吕后只对自己的政敌和情敌残暴。既然薄姬什么都不是,她放过薄姬也在情理之中。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如果刘邦不冷落薄姬,薄姬有可能会引起吕后的记恨,那么薄姬和刘恒的命运将会非常堪忧。刘邦冷略薄姬,她和刘恒最终却因此躲过了一劫。
为何吕后对戚夫人心狠手辣,却对薄姬手下留情?
薄姬也曾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与刘邦在一起时,已是梅开二度。
沧桑的经历,让她悟透了人性,不攀比,不争宠,待人和善。自始至终,秉持一个善良女人的底色,不光是吕后厚待她,连上天也垂怜她,把幸运的雨露洒在她身上。
一个薄姓男人与魏国宗室一个叫魏媪的女子私通,生下薄姬薄昭姐弟俩。
这个姓薄的男人后来也不知跑去哪里了,史无记载。
薄姬从小生活在外婆家,在母亲魏媪的抚育下慢慢长大,出落为一个心地善良,貌美如花的大姑娘。
魏媪是王室出身,便让薄姬嫁给魏王豹做姬妾。
魏豹刚开始是帮刘邦的,后来见项羽势大,又帮项羽打刘邦。结果被刘邦手下的将军打败被俘后又将他杀了。
薄姬成了刘邦军队的战利品,被关在织布坊织布。
一天,刘邦到织布坊视察工作,见薄姬容貌出众,动了怜香惜玉之心,把她安置在后宫。
刘邦实在忙不过来,时间过去一年了,也没有幸临薄姬。
薄姬之前曾结识的两个好姐妹管夫人,赵子儿。她们三人约誓,“苟富贵,勿相忘”。
这两个好姐妹正得刘邦宠爱,日子过得很滋润。
他们有意无意在刘邦面前谈起当初的约誓。
刘邦听后,心里不忍,对薄姬的苦很是怜悯,就召薄姬来侍寝。
薄姬对刘邦说:我昨天晚上梦见一条苍龙盘踞在我腹上。
刘邦是皇帝,自然把自己当成一条龙。听了薄姬的话后,兴奋异常:这是显贵的征兆,那我就成全你吧。
春风一度,薄姬就怀上了,生下了儿子刘恒。上天垂怜善良人哈。
看来簿姬还是很会交朋友的,如果没有管夫人和赵子儿俩人在刘邦面前提起簿姬,刘邦恐怕是早已把她忘了。
簿姬还挺会讲话,说梦见苍龙盘踞在自己腹上。刘邦既是皇帝又是男人,心中自然激动。
汉代为了保持皇室血统的纯粹,皇帝与嫔妃的一言一行都有史官记录存档的。
薄姬说什么,吕后自然会知道。簿姬说梦见苍龙,显然是指梦见刘邦,而不是指梦见自己生的儿子会成龙,否则有几个脑袋也不够吕后砍的。
薄姬生下儿子刘桓后,很少见到刘邦。即使见到了,也从来没有向刘邦提非份的要求。
因为她曾做过魏王的姬妾,深知一入王宫深似海,内宫争斗的惨烈和血腥。
自己是个战俘,又是嫁过人的,在皇宫中无权无势。自己母子能生存下去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岂敢生非份之心。
她能做的,就是希望别人把她母子俩忘记了。最好刘邦也把她全忘了,这就避免了吕后对她有嫉妒之意。
薄姬深知,贵为皇后的吕后此刻也被刘邦冷落,作为女人,吕后对刘邦宠爱的女人有着天然的敌意。
薄姬对刘邦不宠爱她,一句怨言都没有,一门心思放在抚育儿子身上。
而不像戚夫人那样恃宠而骄,行非份之想。
刘邦把薄姬忘了,但没有忘记她儿子。
刘邦铲除了异姓王,自然要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连私生子刘肥也封王了,薄姬的儿子当然也得封王。
在刘恒8岁那年,被封到北边苦寒的代地为代王。
代地不但是穷,关健是和匈奴接壤。匈奴骑兵不时侵扰边境,代地首当其冲。在代地当王,随时有丢掉性命的危险。
刘邦的嫔妃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当代王,暗中不知使出多少解数。
而薄姬和她们的想法不同,代地远离京城,也就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自己儿子反倒安全了。
儿子只有8岁,就要离开她,远赴苦寒之地,心中自是不舍。然而她不但没有反对,反而欣然接受。而且特别嘱咐儿子,不管朝廷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回京城。
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吕后,她的儿子决不会参与皇权的争斗,让吕后一百二十个放心。
所以在刘邦死后,吕后让簿姬到儿子的封地生活,并没有为难她。
吕后第一个清除的是她的政敌恃宠而骄戚夫人,连同戚夫人的儿子也被杀了。
其它受到刘邦宠爱过的姬妾结局也好不到那里去。
吕后还杀了刘邦的儿子刘友,逼死刘恢。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盈也被自己间接害死了。
而对薄姬的儿子刘恒没有任何伤害。
这与薄姬教子有方有关。
她教导自己儿子生活要俭朴,要勤政爱民。刘恒年纪虽小,簿姬并没有事事代劳,亲自参政,而是放手让儿子去磨练,去体验民之艰苦。
治理代国十五年,母子俩格守不会京城的诺言,同心协力,埋头苦干,治理代国,没有给吕后掌管的中央政府添一丝麻烦。
吕后派去代国考察的官员,都说刘恒恭谨笃厚,仁义爱民。
说明刘恒在母亲的教导下,与吕后倡导的休养生息中央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而且与匈奴关糸也处置得很好,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这让吕后对薄姬和刘恒非常满意,不得不另眼相看。
吕后毕竟在历史上是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熟轻熟重,她拎得清。
吕后死后,众大臣将刘恒迎回帝都,立为皇帝,就是汉文帝。薄姬成为皇太后。
汉景帝,汉武帝等刘氏子孙都对簿姬尊崇有加。
后来,薄姬的九世孙刘秀建立东汉,尊薄姬为高太后。
优秀的人必然会受到优秀的人厚待。
为何吕后对戚夫人心狠手辣,却对薄姬手下留情?
说一千道一万,因为薄姬和吕后一样,都是苦命的女人啊。
吕后残忍不可否认,但是对于吕后的真实观感,可以说她并不是一个滥杀无辜的人,她只有对她恨的人才会用极端的方法去虐杀,例如著名的人彘戚夫人。戚夫人虽说下场血腥,但是她若成功扶起刘如意,我相信吕后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大多数后宫都一样。
薄姬虽然没有吕后吃过那么多的苦,可在秦末乱世,出身卑微的薄姬本就是水中浮萍,后来也是二度嫁夫,才成为刘邦后宫,生下汉文帝刘恒,薄姬成为刘邦的后宫,其实大多数时候都被冷落,刘邦去世后,吕后封锁后宫,唯独怜悯这个与她相似的影子。
卑微的出身,坎坷的婚姻薄姬的出身并不显赫,薄姬与历来那些富贵爹,卑微娘的私生子不一样,她的娘亲是魏国的宗室之女,而她爹薄氏在历史中,没有身份、爵位的记载,极有可能与刘邦一样,祖上曾经是战国末期的士大夫,但贵族身份已尽,唯有一份姻缘。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薄姬之母嫁给了爱情。
后来薄氏去世,家庭支柱倒塌。所幸薄姬也到了适嫁的年纪,薄姬氏长得很漂亮的,可能因为母亲是贵族眼光,能把女儿培养得更令男人钟爱,虽说落魄,但还是嫁给了一个大人物,他就是后来的西魏王魏豹。
两人婚姻数年,无子。
恰好的是,在汉朝的历史中,总有那么一个算命人会跟历史中的人物来一句:“你面相不凡,将来必定惊天震地”。
薄姬也一样,但给她算命的其实是但是著名的“大师”许负,这个许负,是一个女人。
许负很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后来刘邦也找她算过命,还给她封了侯,毫不夸张地讲,许负算是我国历代女侯爵中的佼佼者。此时,薄姬的丈夫还是魏豹,刘邦也还没找许负算命,许负对薄姬说:
“你面相不凡,未来必定是天子之母”
言外之意,你是太后,你儿子以后是皇帝。魏豹在旁边一听到,开心得不得了。但魏豹只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女主角是薄姬不错,却不知道男主角不是他。
公元前204年,韩信灭魏,周昌之兄周苛杀了魏豹,薄姬成为寡妇,此时他俩并没有生育一儿半女,可见如果许负说的是真的,那么天子之父就不会是魏豹。
其实许负的预言可以说是导致魏豹造反,最后兵败的一个要素。当时还是汉王的刘邦对他很不好,他已有反骨,再听了许负的话,他几乎认为他就是“天子之父”了,于是背叛。
魏豹死后,薄姬入了长安皇宫的“工房”。本以为会如此悲哀一生,但漂亮的人,永远都会有市场,刘邦凑巧看到了一次薄姬,顿觉喜爱,便纳薄姬入后宫,可惜的是,刘邦过眼就忘,没过几天薄姬如同坐入冷宫。
一入帝宫深似海,冷落皆是同命人刘邦的妃子不少,加上薄姬的身份并不显赫,很快被忘了,这第二次婚姻,其实还不如第一次。
当时与薄姬一同被冷落的还有赵子少、管夫人。她们在“冷宫”岁月中结成好友,这份感情是实实在在的真挚,与吕后和戚夫人的勾心斗角不同,至于为何这么说,在薄姬入宫一年后,两位好姐妹就帮了薄姬一把。
她们三人当年约好:苟富贵,勿相忘。
直到管夫人、赵子少都被刘邦宠幸,薄姬都还是在后宫等待,赵子少和管夫人就用办法告诉了刘邦这个故事,告诉刘邦她俩还有个小姐妹,也想得到刘邦的宠爱。这个约定让刘邦颇感兴趣,大致是没想到俩人真的没有忘记薄姬,于是刘邦宠幸了薄姬。
就一次宠幸,薄姬此前还对刘邦说,梦见一条龙盘踞在肚子上。
果然就怀上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刘恒。
刘邦说到做到,说只睡一次,就只睡一次,而薄姬是真的属于运气好。薄姬生出刘恒后,刘邦很少,可以说几句没有见过薄姬了,这看起来像是场交易,区别就在于,刘邦包的时间是一生。
刘恒八岁被立为代王,汉代母以子贵,薄姬总算熬出了头。但她的命运其实就是在复制当朝皇后吕雉当年的命运,不过她不争,戚夫人想着推刘如意上位,薄姬带着孩子安安静静地过着皇家生活。
公元前195年,堪堪平定英布叛乱,刘邦就因为受伤而卧床重病,此时,吕后的力量不仅仅是一个后宫那么简单了。她先后计杀韩信、彭越,汉初的创业团队几乎力量殆尽,刘邦临终前宁愿杀了自己的妹夫樊哙,不让吕后未来得里,都不敢动吕后。
因为,刘盈的确需要吕后才能镇得住场子。
刘邦死前愤怒地命令陈平、周勃逮捕樊哙回来,而另一边,刘邦也做好了保住刘如意的准备。此时的刘如意还很小,可是因为夺嫡一事,戚夫人和刘如意成为了吕后的眼中钉,即便刘邦把刘盈培养得重视手足情,但最致命的还是吕后,于是他托孤周昌,保住赵王刘如意。
不久,刘邦驾崩。
在驾崩后,对于吕后来说,第一时间不是清扫蠢蠢欲动的力量,一是没有,二是还有更重要的仇要报。
封锁后宫,薄姬因为不幸而被放过戚夫人,这个吕后的必杀名单。
当年戚夫人缠着刘邦封刘如意为太子,母子二人为刘邦吃苦了大半生,本来听到此话就怒了,但刘邦居然还同意了,真的准备废嫡子,立庶子。
周昌为此事口吃都要和刘邦据理力争,表态就是一百个不同意,要立刘如意,就干脆把他杀了,刘邦只好不了了之。
吕后为此事还以皇后的身份跪谢周昌,所以为什么后来周昌极力保刘如意,吕后都没有杀他,就是这个原因,但同样由此可见,为了保住刘盈太子,吕后付出了多大代价,刘邦一死,戚夫人无路可走。
不仅戚夫人,刘邦的后宫被封锁,所有妃子不得出门,言外之意就是囚禁。而戚夫人被单独照顾,做苦力,折磨,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吕后发明酷刑,把戚夫人做成“猪人”,也就是所谓的“人彘”。
还有很多受宠的妃子,大致都遭到吕后的杀手,不过吕后杀后宫有原则,被刘邦宠爱的就要杀,和她一样被冷落的就放过,只是这样的可怜人不多,例如代王刘恒之母,薄姬。
吕后让薄姬去和儿子刘恒团聚,让她前往了代地,远离了长安的风波。
其实吕后也算不上厚待薄姬,只能说是在对比之下,没杀也属于一种厚待了。薄姬离开长安之时,还带上了自家的弟弟薄昭,而薄昭,就是后来沟通周勃,让刘恒登基的重要人物。
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吕后开始长达十四年的专政,这个时期,汉室刘家人更是被不断流血屠戮,而刘恒和薄姬母子安然无恙。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陈平、周勃等功臣迅速反弹,灭了吕后势力。此时找皇帝即位,要的就是那种没啥势力,脾气好的人。
于是汉文帝刘恒才因此登基。
而薄姬也成为了皇太后,这也许是她没想到的吧。
魏豹听到了开头,但是没有猜到结局,也没有猜到主角可能不是自己。而薄姬却是在漫长的后宫岁月里几乎忘了许负当年的预言,因为后宫的风暴,吕后的高压。但谁知道,这个结尾还是如期而至。
后来刘秀追封薄姬为高皇后,在东汉一朝,薄姬的身份得以与另一位高皇后吕氏平行。
人生无常,大致便是如此吧。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为何吕后对戚夫人心狠手辣,却对薄姬手下留情?
简单来说,是因为薄姬低调,而且吕雉也没有厚待薄姬。
汉高祖刘邦的为人,《史记》中记载是“好酒及色”,早年落魄的时候,他虽没娶妻,却也跟情妇曹氏你来我往,生下一子刘肥,后来娶了吕雉,生下一子一女,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长公主。
在刘邦人生的前四十八年中,史书只记载了他有两个女人,后来造反了,当上汉王乃至皇帝了,身边的莺莺燕燕也就多了起来,刘邦也是老当益壮,挨个宠信这些美人,陆续生下六个儿子。
刘邦的妃嫔很多,但留下记载的很少,尤其是为人熟知的,不外乎戚夫人和薄姬两位,相比于戚夫人的悲惨下场,薄姬的结局真可谓身在云端,不过这并不是吕雉厚待的结果,只能说吕雉没有把火力对准薄姬而已。
吕雉其实跟刘邦很像,都是刚毅凶残之辈,杀起人来毫不手软,可谓刘邦的县内助,韩信不就是吕雉替刘邦杀掉的?可从她后来执政时期“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来看,她并不是一个滥杀的统治者。
为什么吕雉残忍对待戚夫人而放过薄姬呢?答案很简单,虽然这两人都给刘邦生了一个儿子,但对吕雉的威胁程度截然不同。
戚夫人是刘邦的宠妃,刘邦还是汉王时她就进入后宫,得到刘邦宠幸,生下刘邦第三子刘如意 。汉朝建立后,戚夫人借着宠幸经常给刘邦吹枕头风,要他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枕头风吹得很有效果,刘邦还真就起了废立的心思,是吕雉一番运作使得大臣们全部反对才不得不放弃,就此一点,戚夫人跟吕雉结了死仇。
要知道刘盈可是吕雉的独子,要是他被废掉,吕雉日后的地位可想而知,辛辛苦苦跟了刘邦半生,到头来只当个王太后甚至更差?吕雉想想就恨得咬牙,一朝得势,必然要加倍奉还!
而且刘如意的封地是赵国,原来这片是吕雉女婿张敖的封地,虽然是张敖卷进了谋杀刘邦案,可这儿子女儿都想安排的架势,吕雉对戚夫人的态度可想而知。
薄姬却只是刘邦后宫中的普通妃子,得刘邦宠幸的次数屈指可数。她原来是西魏王魏豹的妃子,魏豹被刘邦击败身死后,她被收入后宫为奴婢。刘邦见她姿色不错,收入后宫为妃。虽然宠幸次数很少,但薄姬却为刘邦生下第四子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薄姬知道自己不得宠爱,没有横行后宫的资本,平日里都是夹起尾巴做人,哪敢像戚夫人那般高调,还想废立。
前195年,刘邦去世,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
汉惠帝即位后,吕雉被尊为皇太后 ,并临朝摄政,成为大汉王朝真正的主事人,这时候,报仇的机会到了。
戚夫人那么能闹腾,吕雉就把她囚禁于永巷,剃去头发,带上刑具,穿上土红色的囚服,让其每日舂米。就这一点来说,吕雉做的还不够绝,至少没有置戚夫人于死地,如果戚夫人识相点的话,未必没有活下去的可能。
不过这一丝可能被戚夫人自己搅没了,她还是对曾经在楚营中当过俘虏的吕雉缺乏足够认知,她想通过唱怨歌形式,让人告诉她远在赵国的儿子刘如意,好来解救自己。
皇宫高墙之下,刘如意远在数千里之外,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吕雉,她见戚夫人心有不甘,直接派人召刘如意进京,将之毒杀,然后派人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戚夫人和刘如意惨死,是因为戚夫人在刘邦生前的举动触动了吕雉的根本利益,处于报复所致,出于对儿子皇位的防范,吕雉对刘邦的儿子们也是痛下杀手,可后宫的那些没有戚夫人那么折腾的妃嫔,也没人惨死,最典型的就是薄姬。
薄姬不仅自己低调,也叫着儿子低调,刘邦八个儿子中,除了吕雉亲子刘盈和养子刘长,只有刘恒没被整过,因为这孩子太“有孝心”了,自愿为吕雉镇守代地守边,吕雉也不好下手。
吕雉只是没对薄姬下手而已,两人没有太多交集,也谈不上厚待,吕雉放薄姬跟刘恒一起去代国那是正常操作,有子嗣的妃子在皇帝死后一般都是去儿子封国的,像把戚夫人留在皇宫才是非正常操作,要报复的节奏。
至于刘邦的其他妃嫔,记载非常少,结局也不清楚,比如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只是为了交代薄姬被刘邦宠幸而出现,之后再无记载,想来也不会惨死,一来她们没惹吕雉,二来刘邦后宫莺莺燕燕太多,没仇的吕雉也没空管。
为何吕后对戚夫人心狠手辣,却对薄姬手下留情?
心狠手辣的吕雉为何会放过预言成为“天子之母”的薄姬?
吕后心狠手辣是不假的,她对付政敌和情敌,都没怎么手软,算得上一个人物。不过呢,吕后于国家而言,又是有功的,在她执政期间,大汉王朝休养生息,天下太平,很有政治家的风采。吕后为了儿子的天下,做尽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却放过“天子之母”预言的薄姬呢?
其实吕后未必知道“天子之母”的预言,就算知道,她也是把这个当笑话看。因为薄姬的人生,在周围人眼里,和她的姓简直就是绝配,哪里会和贵不可言的天子之母搭上关系。
咱们看看她小的时候,很早就失去了父亲,命不好,后来呢,魏豹复国,薄姬的娘亲心怀故国,把女儿送进了魏豹的后宫,薄姬成了魏豹的姬妾。为了看看薄姬将来能不能在魏王宫出人头地,魏媪请来著名相士许负给薄姬看相,许负一见她就说:“何止是在小小王宫出人头地那么平常?她日后还要生下天子,成为世间第一贵妇人!”
这话传到魏豹那里,魏豹简直不要太高兴,放手一搏,背弃和刘邦的攻楚盟约,在楚汉之间搞中立,准备坐山观虎斗,收渔人之利。结果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薄姬也许会生下天子,但他却不是天子的父亲。
刘邦大怒,灭了魏豹,薄姬转眼就到了刘邦的宫里,只不过不再是得宠的姬妾,而是成了“织室”一员。事情到了这一步,“当生天子”就彻底变成一个笑话了,到了织室,还想生天子?不要笑死人了。
这样的事情,吕后知道吗?未必知道,其实就算是知道,她也不会当真。相士们说的话,有多少人会真信呢?在吕后看来,薄姬就不可能生出天子,就算是她生了儿子,母亲不也是她吕后吗?何况,哪里来的那么多天子!天子又不是大白菜,皇太子就只有她儿子一人而已。
其次是薄姬在刘邦的后宫,根本没有什么存在感,接近于无,作为吕后的对手来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薄姬的人生是让她笑着流泪的。昔日魏王宫中,她有两个战友,一同被掳,她们曾发誓,要同享富贵,如果有机会的话。可是那两个战友,在成了刘邦的后宫后,把薄姬当成了一个笑料,闲谈之间,尽是鄙薄。刘邦听过一些话头,起了兴趣,也有了同情心,本着日行一善的原则,和薄姬度过一个夜晚。刘邦完事就忘,可是薄姬的肚子里却揣上了龙种,从此一飞冲天,真的应验了那句“当生天子”的预言。只是当时,没谁知道而已。
薄姬自叹薄命,守完了死寡守活寡,有了儿子后,她更加小心谨慎。任何时代的后宫都是一样的,有争斗,有陷害,但不争不抢,小心谨慎,活下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薄姬小心地过了头,身边所有的人,她都不得罪,和儿子过得安安静静。在诸王争相跳出来时,他们依然隐身一般地活着。
这样的一个女人,任是谁都起不了恶念。吕后对薄姬,想来也是会有同病相怜之感吧,想当年,她吃了多少苦呢?面前的这个女人,根本没有莺莺燕燕的聒噪,她自然而然地,就给了她最大的恩遇:吕后送薄姬前往刘恒的封地,不但让她母子团圆,还给她代王太后的称号,使她成为大汉王朝第二的贵妇(吕后第一!)。
刘邦没给的善待,吕后替他给了。刘邦给了过多宠爱的妃嫔,一个个弄死!凡事有因果,戚夫人不是无辜的羔羊,自然有报应,而薄姬能得厚待,何尝不是她自己攒下的福报。(文/宛如清扬图/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