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会在康熙灵前,当众侮辱康熙最宠爱的宜妃?

在康熙众多后宫女人当中,宜妃绝对是出镜率最高的一个。我们看《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宜妃就是常常跟着康熙一起下江南的那个妃子。

每次康熙从外面捡个女人回来,其他妃子都气得跳脚,唯独宜妃就跟个拉皮条的似的,好生安慰新来的姑娘,让她们心悦诚服地成为康熙的女人。

这种妃子谁不喜欢?康熙自然也很宠爱宜妃。宜妃个人也很争气,先后给康熙生了3个儿子,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

这三个孩子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皇九子胤禟,问题其实也就出在了这个人身上。康熙晚年有四妃在后宫最有地位,而宜妃仅次于惠妃,在后宫排名第二,可见她深受康熙宠爱。

但是父亲喜欢的,儿子未必喜欢,可以说雍正不仅不喜欢宜妃,甚至非常讨厌宜妃,为啥?谁让她生了那么一个儿子呢?所以在康熙的灵柩前,雍正稍微抓住了一点把柄便开始发作,指责宜妃有失国体,并且在册封太妃时也把宜妃排除在外。

一、宜妃的好儿子九阿哥胤禟,是雍正夺嫡的死对头。

雍正能够当上这个皇帝,非常不容易。他不是嫡长子,也不是最有才最能干的阿哥,他那帮兄弟一个比一个猴精,非常难对付。

因此雍正花费在夺嫡上的精力非常多,所以在他登基以后,开始各种找那些参与夺嫡的兄弟们的麻烦,为啥?你们让老子吃了这么多苦,现在收拾你们不行吗?

这些夺嫡对象当中,八爷党是最可恶也是最难纠缠的一个。因为八爷党足够庞大,九阿哥胤禟就是辅佐八阿哥的重要人物。

九阿哥胤禟不仅给八阿哥出谋划策,而且在朝中为他拉拢人脉关系,是八爷党中的中坚力量。这样的人,在当年雍正可是对他深恶痛绝的,自然是要收拾这个人。

既然儿子得罪了雍正,那作为他的老妈,雍正自然也是越看越不顺眼。所以不管宜妃做什么事情,只要被雍正看到,那都能挑出毛病来。

二、宜妃处处都要位居乌雅氏之上,这让雍正很不高兴。

过去宜妃是四妃中的老二,地位比乌雅氏要高一些,而且她也更加受康熙的宠爱,所以宜妃处处都位于乌雅氏前面。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康熙活着的时候,轮不到雍正在这儿发号施令。而宜妃的确比乌雅氏更加受宠,自然也就可以处处都位于乌雅氏跟前。

但是康熙去世以后,雍正当时已经继位了,乌雅氏作为雍正的生母,将来是要成为皇太后的女人,你宜妃再挤在乌雅氏前面,这就有点不合适了吧?

当时所有妃子都把位置让了出来,乌雅氏是在康熙灵柩最前面的女人,可是宜妃坐着轿子来了以后,二话不说,就习惯性地跑到了乌雅氏的前面,这可把雍正给气坏了。

在雍正看来,表面上这宜妃是站在了乌雅氏前面,实际上宜妃这是不承认他这个皇帝,既然这样了,你觉得雍正还能好好对待你吗?

三、雍正和乾隆,都没有给宜妃太妃的位置。

做不了皇太后,至少也能成为皇太妃吧?宜妃好歹是康熙比较受宠的女人,又是三个阿哥的母亲,不管是谁的面子,似乎都要给一点吧?

雍正就是这么一个比较耿直的男人,我讨厌你,那么就要表现在明面上!因此雍正册封了一堆太妃,那些不如宜妃地位的妃子也被册封为太妃,唯独宜妃没有被册封。

就算是瞎子,也能猜得出,雍正是怎么个心思。明摆着雍正就是要收拾宜妃了,毕竟她不把乌雅氏放在眼里,她儿子也不把雍正放在眼里。

一直到雍正十一年,宜妃去世的时候,依旧没有得到太妃的封号。雍正没有允许宜妃葬在景陵,一直到4年以后,乾隆上台后,才把宜妃安葬入景陵。但是乾隆也没有给宜妃任何追封。

四、宜妃的三个儿子都是什么下场?

先看看最著名的九阿哥胤禟,这大兄弟因为得罪了雍正,在雍正上台以后,他就被打发到了西宁参军去了,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宜妃,郭络罗氏。当圣祖崩时,妃方病,以四人舁软榻诣丧所,出太后前,世宗见之,又傲,世宗为诘责宫监。子三:允祺、允禟、允禌,允禌十二岁殇。---《清史稿》

你想啊,当时西宁管事儿的是雍正的人年羹尧,他能对你好吗?再回来以后胤禟便连同八阿哥一同被雍正给一锅端了。

胤禟结局凄凉,他不仅被抄了家,而且被剥夺了爵位,赶出了宗祠,雍正更是给八阿哥和他各取了一个名字叫阿其那和塞思黑,也就是猪和狗的意思。雍正四年,43岁的胤禟被雍正圈禁而死。

五阿哥胤祺,是个老实巴交的孩子,他没有参与到夺嫡当中去,所以也就幸免于难,没有被雍正为难。他被康熙册封为恒亲王,54岁去世,算是善终了。

宜妃晚年的时候,就是长期住在了恒亲王府,胤祺死后,他儿子弘晊承袭王位,因此宜妃依旧得到了孙子的赡养,也算是老有所依了。

十一阿哥胤禌早在康熙三十五年的时候,就早逝了,年仅12岁。所以他并没有看到母亲晚景凄凉的样子。

总结:论站队的重要性。

可以说胤禟就是没能站好队,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下场。如果胤禟在雍正登基以后,改过自新,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可惜胤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永远都跟雍正不对付。既然是这么不对付的话,那一切就免谈了。雍正不收拾你收拾谁?宜妃只是这场斗争下的牺牲品而已,她自己却浑然不知。

参考资料:《清史稿》

为什么雍正会在康熙灵前,当众侮辱康熙最宠爱的宜妃?

宜妃是康熙心尖上的人,但康熙死后,她的苦日子就来了。雍正不仅在葬礼上当众侮辱她,而且还不封她为太妃,死后也不许她下葬,停尸就停了4年。

事情还要从康熙骤然去世说起。

康熙去世后,宜妃悲痛万分,一下子就病倒了。

她一向体弱多病,康熙宠爱她,赏赐了她一顶软轿,于是,葬礼时,她就坐在软轿上,被抬了过来。

也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抬轿子的人故意使坏。

他们抬着轿子,直接就走到了雍正生母德妃的前面。

康熙在世时,宜妃比德妃受宠,在后宫里的位分也比德妃高,走在前面很正常,可如今康熙驾崩,雍正去世,这个做法就有些不得体了。

一般有点心机的,都会主动走在德妃后面,这既是对德妃的尊重,也是对雍正的尊重。

好死不死的,雍正恰好就看见了。

他不好对宜妃破口大骂,于是,狠狠责备了抬轿子的太监。

宜妃也不傻,自然知道雍正是在说自己。

她是一路被康熙宠着上位的,从未受过这种羞辱,憋得满脸通红。

当然了,她也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她丝毫不敢吭声。

但是,她没想到,小心眼的雍正,直接颁布一道圣旨,斥责宜妃:见皇太后不行礼,不遵礼法;举哀还要坐软轿,不遵国法;气势高傲,不尊新皇帝。

如果说,之前骂太监,只是指桑骂槐,这圣旨,就是明面上的羞辱了。

而且,圣旨一下,等于广而告之的责难,全天下人都知道了。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毕竟德妃还没有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后,但偏偏雍正就是很在意。

下圣旨以后,他还是没消气。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逮捕了宜妃的贴身太监张起用等12人,称这群太监利用买卖牟利,主使直指宜妃。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宜妃久居深宫,要搞这些买卖做什么?

光是康熙的赏赐,就足够她几辈子生活。

可能这就是欲加之罪吧。

按照规矩,新皇帝的生母被封为皇太后,其他先皇的妃嫔会被封为太妃。

可雍正给所有妃嫔封了太妃,唯独把宜妃晾在了一边,不册封也不处置,还限制了她的自由。

一向对康熙后妃很宽容、淡泊名利、恩怨分明的雍正,为何偏偏要抓着宜妃不放,要和一个弱女子过不去呢?

从史料上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种:

第一,宜妃太受宠了,被雍正抓着杀鸡儆猴。

《康熙微服私访记》中里的宜妃得体大方,善解人意,和康熙默契十足,经常跟着康熙一起连微服私访,或者给微服私访的康熙打掩护。

影视剧虽有虚构成分,但历史上,康熙真的对宜妃宠爱到了极致。

宜妃郭络罗氏,是满洲镶黄旗包衣佐领兼侍郎三官保的女儿,母家背景极弱。

说白了,她的父亲就是皇家的奴才。

刚进宫时,宜妃还只是一个小宫女。但是,她运气真的很好,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康熙看上,临幸后,直接被册封为嫔。

要知道,康熙的一生中,妃嫔50多个,但他对妃嫔的晋封非常吝啬,答应和贵人以下的就有一大把。

宜妃宫女出身,一被临幸,直接就被册封为嫔,这可比《甄嬛传》里甄嬛未侍寝封常在,还要出格。

康熙对宜妃的偏爱,也得到了正史的承认。

《清史稿》和《永宪录》中明确记载了康熙对宜妃的宠爱“圣祖甚爱之”,“眷顾最深”!

康熙对宜妃有多么喜爱呢?

康熙出巡或征战时,一定会定期派人给宜妃报平安,回京前他还会搜罗特产带给宜妃,活脱脱就是一个出远门的好丈夫。

康熙6岁登基,尤其警惕外戚和太监,严防他们干涉朝政。但是,他对宜妃的母家,却赐予了极大的恩惠。

宜妃的父亲是三官保、内务府佐领,说白了就是服侍皇家的奴才。

但因为宜妃受宠,他在康熙王朝和一品将军同行同坐、受尽尊崇。

都察院有人上奏,说他僭越,康熙连搭理都懒得搭理。

而且,康熙几次出巡,有两次直接住在了三官保家里。

康熙晚年修建了香岩寺,并亲笔题目,所有文臣武将过路都要下马、下轿以示尊重。

而在香岩寺,每年会开道场三次,康熙生日、佛祖诞辰和宜妃生日

可见,康熙对宜妃真的是盛宠了。

这种盛宠,康熙在世时,是福气,而一旦康熙去世,便让她处境艰难,成为众矢之的。

或许,恰恰因为她受宠,雍正才挑了她来做例子,杀鸡儆猴,树立自己权威。

第二,宜妃的儿子和雍正不对付。

宜妃一生有3个儿子,只可惜,她的儿子,和雍正都不对付。

五阿哥胤祺,先后被两位皇后养育,远离世俗,不曾参加皇位争夺;

九阿哥胤禟,自己不想当皇帝,却是八爷的坚定拥护者,有“毒蛇老九”之称;

十一阿哥胤禌,幼年早夭。

或许,因为九阿哥参与了夺嫡之争,被雍正怀恨在心,于是借故对付他的母亲。

雍正元年,雍正为了削弱八爷党派的势力,派九阿哥胤禟去西宁监军,名义上是肥差,实际上根本凶多吉少。

九阿哥胤禟跟随八爷争夺皇位,也早就想到有成王败寇的这一天,只是他心里愧疚连累了母亲。

临行前,胤禟请求面见母亲宜妃。雍正表面上同意了,却出了一个损招。

雍正以“宜妃感染风寒”为理由,不适合见人,只让胤禟隔着门板和母亲告别。

男儿有泪不轻弹,门板里外,母子俩都痛哭流涕。

听见儿子的哭声,宜妃忍不住,从里面打开了门板,两人终于相见。

后来,雍正知道此事,称宜妃抗旨,对她彻底禁足,不允许任何人探视。

如果继续照着这个态势发展,宜妃恐怕不久就会在宫里莫名其妙地消失。

但是,这么宠爱宜妃的康熙,怎么可能没算到这一点呢?

为了安顿宜妃,他特地留下一道圣旨:自己驾崩后,宜妃跟随儿子居住。

如果没有这道圣旨,恐怕宜妃真的没有出头之日。

九阿哥胤禟离京后,宜妃的大儿子恒亲王胤祺(改名为“允祺”)请求,按照康熙的旨意,接母亲回王府生活。

雍正虽然不情愿,但也不能明目张胆抗旨。

幸好有康熙的旨意,受尽委屈的宜妃,才到了儿子身边,过上正常的晚年生活。

只可惜,舒坦生活没过多久,九阿哥胤禟就被废玉蝶,改名为“塞斯黑”,圈禁而死。

雍正十年,恒亲王去世,宜妃又送走了一个儿子。

第二年,宜妃接着病逝(另有说法是被雍正逼死的),本该马上葬进妃陵,可雍正出手干预了一下,导致她停尸四年没下葬,直到乾隆二年才葬入景陵妃园寝。

正所谓树大招风,雍正拿她开刀,无非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更是想要搓一搓八爷党的锐气。

但是将父亲的宠妃,折腾成如此模样,还是过于小气了。

依稀还记得,《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喊道:“小桃红,三德子,宜妃呢?”

没想到,如此盛宠的宠妃,一换朝代,接连遭羞辱,两个儿子都没能保住她的安然晚年,令人唏嘘。

如果,宜妃是个平平无奇的小妃子,儿子也不去参与皇位争夺,她的晚年应该也能幸福地儿孙绕膝吧。

只是,这么宠爱宜妃,却没把皇位给她的儿子,可见,在帝王心中,爱情还是比不过江山的。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确实是个好皇帝,在位13年,兢兢业业,没休息过一天,把国库从负干到正。

乾隆自诩康乾盛世,实际上,都是雍正的功劳,如果没有雍正,估计国库早就负载累累,哪里还敢称什么盛世?

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为什么雍正会在康熙灵前,当众侮辱康熙最宠爱的宜妃?

宜妃在康熙心中的份量可不小,但宜妃早年的风光和晚年的遭遇,真的让人嗟叹。

早之前就有看《康熙微服私访记》,剧中宜妃给人的印象是善解人意,得体大方。尽管康熙后宫妻妾成群,康熙对宜妃喜爱眷顾,康熙去哪宜妃就在哪,可谓感情深厚,默契十足。

但电视剧情节一般都是有虚构成份。而历史上,康熙也是非常喜欢和宠爱宜妃的。

历史上,宜妃在康熙心中的份量可不小

康熙有五十多位嫔妃,而宜妃郭络罗氏在康熙心中也是有不小的份量,除了佟佳氏,宜妃位份就是排老二。而宜妃子嗣方面,宜妃为康熙生三个儿子,胤祺,胤禟和胤禌, 不过胤禌十二岁时就早夭,而宜妃多子就可以看出康熙很宠幸她了。

康熙在塞外征战时,康熙每一段时间都要以书信方式给宜妃报平安,而且回京都要给宜妃整点小特产之类的,可见二人之间的感情很深厚,康熙对宜妃宠爱可见一斑。

在史书上也明确记载着康熙对宜妃的宠爱,《清史稿》和《永宪录》上更表明了对宜妃的荣宠:“圣祖甚爱之”,“眷顾最深”!

在康熙朝,宜妃风光和荣宠是无可比拟的,她的父亲也随之而升官,亲戚们也都跟着沾光。而康熙每次出巡时,都会到宜妃的父亲家里逗留几日,足见后妃之中,宜妃有多受荣宠了。

康熙对宜妃家人的待遇也是无人能比的,宜妃的父亲死后,还受皇帝立碑褒奖,可以说,康熙对宜妃的荣宠可谓独一无二。

康熙的灵柩尚未下葬,宜妃的“噩梦”已然开启

不过随着康熙驾崩,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皇帝继位,宜妃的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荣宠不二的宜妃,一下被新皇帝进行了多次的羞辱后,昔日风光已不复存在。

宜妃在康熙皇帝的葬礼上,第一次受雍正羞辱。都知道,康熙驾崩之前,宜妃就是个“病秧子”,康熙还特意赐她一台软轿,让她出入便利,面对康熙的驾崩对宜妃打击极大,因此过度悲伤而病倒了。

去参加康熙皇帝葬礼时,只能坐软榻让太监们抬着轿辇来,结果抬到德妃(雍正生母)那里的时候,不知道是太监们故意还是无意,抬宜妃的软轿走到雍正生母德妃的前面。

如果平时可能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宜妃在康熙晚期的地位还是比德妃高一等级,但康熙的驾崩后,让后宫乱成一团,宜妃还没从被荣宠的当中清醒过来,连雍正母亲德妃自己也都丝毫没有察觉。

但宜妃的一切举动都被雍正看在眼里,让雍正就很不舒服了,你宜妃这样的行为就是僭越,对大清未来的皇太后都如此放肆,不知行礼,还走在皇太后的前头,你宜妃是打心底不承认我这个皇帝了!

但宜妃是先皇的爱妃,还算是雍正的母妃,雍正不能直接对他责骂,于是雍正把宜妃贴身的宫女和太监痛骂一顿,对宜妃极为羞辱,让其难堪。

“宜妃,郭络罗氏。当圣祖崩时,妃方病,以四人舁软榻诣丧所,出太后前,世宗见之,又傲,世宗为诘责宫监”。——《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宜妃自知雍正这是指桑骂槐,当后宫众人给她的难堪,一向被康熙荣宠的宜妃,一下子被未来的皇帝如此羞辱,没有了先帝的保护,也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忍受。

雍正颁布圣旨对宜妃定三条罪状

事情还没完,雍正对这件事儿还不死心,在康熙葬礼上当众羞辱宜妃还不够,康熙葬后,雍正似乎对此事还不解气,又想尽办法给宜妃羞辱,颁布圣旨给宜妃定三条罪状:

第一条:宜妃肆意妄为,见皇太后不行礼,没有遵礼法。如果能行走,理应跟众母妃一同行礼,如行走难,那就不要来此行礼,随便一处举哀即可。

第二条:宜妃来举哀还坐软榻,非常的不敬,应与母妃们同行,竟然还走在皇太后前面,没有意识到身份之分,“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

第三条:宜妃对新皇帝不尊重,气势高傲,完全没有君臣之礼,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对皇帝可谓极力不敬。

最后雍正非常严厉地说,不要依仗是父皇宠妃,就不知好歹,肆意妄为,我颁布这条“上谕”是让你好好反省,改掉你坏习惯,如果不改,不要怪不留情面,定按国法治你之罪。

可以说,上次只是在后宫众人面前羞辱,那倒是还没什么,雍正还发颁布诏书,就等于雍正当天下的人斥责宜妃的失礼,不给宜妃留一点情面。

雍正是一个个性很强硬的皇帝,但对康熙皇帝的其他妃子都没有冷漠无情,而且还颇多容忍,为什么会对先皇的爱妃宜妃,要如此刻薄去挖苦呢,雍正这样做岂不是大失皇帝风度?原因还是在宜妃的宝贝儿子身上。

受儿子的牵连,宜妃的遭遇很凄惨

宜妃次子九阿哥胤禟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也就是雍正皇帝夺嫡当中的强大宿敌,九阿哥虽然对皇位并无野心,但他是八阿哥胤禩的忠实党羽,八爷也就是雍正的最强大对手。

八爷党胤禟作为八爷党的军师和金主,可是在八爷党中起到很关键作用,可是倾尽财力帮助八阿哥胤禩结交大臣,八爷集团,让胤禛吃了不少苦头。

对于胤禛来说,这三个弟弟早就是眼中钉肉中刺了,那自己当上皇帝了,自然会对这些威胁极大的政敌打压了,宜妃是胤禟的母亲,雍正自然也不待见她了,而宜妃则不可避免的受到胤禟的牵连,正是这次的举动落下了口实,于是乎,雍正为了让自己出一口气,通过各种羞辱教训了宜妃。

但宜妃的悲惨遭遇并没有就此结束,都说人要是倒霉起来,事事都不顺心,更要命的是,还有人向雍正皇帝告发宜妃,说八爷党那些人拥立八阿哥胤禩为皇帝后,要封宜妃为皇太后的计划,对此雍正对八爷党这些人恨之入骨,把所有的气都撒在宜妃身上,想尽办法打击和羞辱她。

雍正继位后,便开始对当年参与夺嫡的政敌进行打压,首先逐步削弱其党羽的势力,作为八爷党中的坚定力量者胤禟就是雍正重点打击对象。

雍正为了削弱八爷党羽,派养尊处优的九阿哥去西宁监军,而他的母亲宜妃呢,也被雍正下令限制了自由。九阿哥也预感到自己有可能会身遭不测,想在临走前见牵挂已久被自己牵连,遭到羞辱而一直生病的母亲,所以九阿哥胤禟低头恳求雍正,让他在出京之前与自己母亲见上一面。

而雍正断然是不答应胤禟这个请求,对于打击消磨政敌的坚定意志的好时机,雍正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呢。胤禟实在是想见他额娘,只好多次恳求,雍正才勉强同意。

但就算雍正同意让他们娘俩告别,但还是不允他们见面,雍正以宜妃感上风寒的借口,让他娘俩隔门告别,胤禟跪在自己额娘的门前默默流泪,母子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这次前往西宁焉知是不是难逃一劫,此去生死未卜。

宜妃在里面看着儿子肝肠寸断,宜妃无法抑制自己对儿子的思念,情急之下想见儿子就打开门,于是娘俩抱头痛哭。这下雍正又找机会,以宜妃抗旨为由,将她彻底禁足,不许与外界联系和探视,之前被康熙荣宠不二的宜妃彻底从宫廷中抹杀。

而她的儿子胤禟更悲惨,雍正四年,被折磨致死,这样雍正对他的恨还不解气,还把他的名字改为“塞思黑”再侮辱一番。宜妃则只能伤痛爱子惨死,连一句话也不敢说,宜妃很快也被雍正打发出宫去和五阿哥胤祺一起生活。

宜妃总算摆脱了折磨,恢复自由,但是经历几年的侮辱,得知爱子的惨死,这一切都被折磨不堪了。在雍正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时,直接把宜妃排除在外,没有她的什么事。

但上天对她的折磨还不够,随后,五阿哥胤祺也病死了,宜妃孤零零的一个人,很是凄惨,没有了宠她的康熙,没有了儿子的陪伴,没有了任何生的希望,这个时候的宜妃,一心只求死。

一年之后,宜妃重病而去世,雍正似乎也并没有想放过她,要说雍正对胤禟这伙人的仇恨,真的已经印在灵魂深处了,一直都不解恨,即使是宜妃死去了迟迟也不给下葬,她的灵柩就这样一直放了四年。直到乾隆皇帝登基后,才得以安葬在清东陵景陵妃园寝。

结语

宜妃早年康熙对她荣宠独一无二。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是怪她没有看清形势,落下口实,才让晚年的她遭遇不堪,昔日的荣宠不二的宜妃就这样被彻底从宫廷中抹杀。真的让人嗟叹,在这封建社会,丈夫死去,儿子流离,她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死去了,都迟迟不能得到“归属”,很是凄惨!

—END—


为什么雍正会在康熙灵前,当众侮辱康熙最宠爱的宜妃?

热河狩猎时,康熙太子胤礽和郑春华厮混,结果郑春华突然恶心、呕吐,太子惊喜万分地对郑春华说“赶紧生下来,父皇会很高兴的”,结果郑春华泪流满面,告诉太子“皇上都快一年没翻我的牌子了”。

康熙是清朝中妃子最多的皇帝,乾隆只有29个妃子,而康熙则有40多个,康熙经常苦恼晚上应该翻谁的牌子,有一天,康熙想翻牌子,李德全劝说到,“皇上,你已经连续6天了,今晚您不能再发牌子”。

雍正嫉恨宜妃正是因为康熙的宠爱

康熙妃子很多,不过他有4个妃子排名靠前,分别为惠妃,宜妃,德妃和荣妃,在二月河的《康熙王朝》中曾出现过惠妃和荣妃,在《雍正王朝》中,又出现了宜妃和德妃,而在这4个妃子中,最得康熙宠爱的妃子当属宜妃。

宜妃原名郭络罗氏,满族镶黄旗人。父亲是工部侍郎、掌管盛京内务府印、兼佐领三官保(1701年,三官保在任上不幸去世)。

正是因为父亲的位置,1677年,郭络罗氏进宫为嫔,四年之后,宜嫔升为宜妃,并在不足六年时间内先后生下了皇五子胤祺, 皇九子胤禟, 皇十一子胤禌,胤禌2岁时因病早逝,而胤祺、胤禟都长大成人,不过他的两个儿子性格和遭遇却完全不同。

胤祺从小在康熙嫡母、孝惠皇太后身边长大,皇太后十分宠爱这个幼孙,不让他读汉书,只让他学习满语,以至于胤祺9岁时认识的汉字还很少,但在品行方面,胤祺却受到了祖母的影响,敦厚谨慎、平和安静。

母亲从小对胤禟管教十分严格,胤禟系统的学习了满汉文化和科学知识,对于外国文化和西学很感兴趣,还热衷于打仗,为人慷慨仗义,重情重义,与哥哥截然不同。

1689年,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去世后,康熙便不再立皇后,此时的宜妃母凭子贵,成为康熙最宠爱的一位妃子。在《永宪录》中康熙对她的评价记载为“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从中可以表明宜妃在康熙时的后宫地位很高,康熙与她的关系也很好。

康熙第二,第三次东巡时,就住在宜妃的父亲三官保家中,这对于宜妃全家都是一份莫大的荣誉,也有助于提高宜妃在后宫的地位。

在康熙第三次亲征途中,曾抵达陕西省神木县,当时噶尔丹已经马上要被消灭,康熙心情很好,特意传出谕旨“朕在神木得土物、点心二种,送到延禧宫,翊坤宫去,看看笑笑。恭进神木白曲一匣请安”。神木白曲是送给孝惠皇太后的礼物,而另外两个土特产则是送给宜妃和惠妃。

康熙去世后宜妃没有收敛,雍正敲山震虎

当时宜妃并没有随着康熙出征,但康熙有数位后宫妃子随行,康熙没有奖赏其他妃子,而特意从千里之外送给宜妃土特产,由此也看出对其重视程度非比常人,宜妃也叩谢隆恩,十分高兴。

不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1772年10月13日,康熙突然离世,皇四子胤禛出人意料地继承了皇位,是为雍正帝,一夜之间,康熙的众多嫔妃升为了前朝太后,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这种角色的巨大转变,其中就包括宜妃。

康熙去世后,宜妃也生了一场病,当时已经没法走路,重病之下的宜妃昏昏沉沉,命令4个太监抬着自己的软榻匆忙前行,由于奔丧人员众多,宜妃竟然走到了皇太后德妃(雍正母亲)之前,当她见到刚刚升为皇帝的雍正时,宜妃也没有露出恭敬之色,这显然让雍正十分恼火。

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宜妃在考虑问题时并不周全,也可能是她对自己康熙宠妃的身份恃宠而骄。总之,宜妃忽略了自己与德妃鲜明的地位区别,这在雍正看来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

雍正在康熙面前狠狠斥责了宜妃的行为,称其“甚属潜越, 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 仓碎之际, 宜妃母妃见联时, 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 全然不知国体”。

其实,宜妃深居宫中多年,但是性情顺达,未改习性,属于爽快不羁之人,她只是没有意识到康熙死后政局已经完全不同,给雍正留下了口实。而雍正刚刚登基,宜妃还是雍正的母妃,雍正如此点名道姓的批评母妃,这在清朝入关之后的10位皇帝中绝无仅有,听到雍正的批评后,宜妃也十分的难过。

可宜妃不知道的是,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十天之后,侍奉宜妃的太监张起用在外面做生意被人揭发,雍正就以“宜妃母居深宫之内, 断无在外置产之理”为由,令张起用和勇和宜妃外甥女 、四公主的太监王士凤、二公主的太监赵太平,胤禟的太监何玉柱等12个人一同逮捕,发配边疆,没收家产,并且传令“如不肯去,即令自尽,护送人员报明所在地方官员验看烧竣,仍将骨头送至遣发之处”。

在当时,官员在外做买卖、置产谋利并非个别现象,而雍正率先打击宜妃及其家人态度,十分明显,就是敲山震虎,让其他后宫妃子和家人们不要轻举妄动。

雍正当众侮辱宜妃是两个阵营的对垒

雍正刚刚继位,必然要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推动康乾盛世的进一步发展,而宜妃九子胤禟当初支持皇八子和皇十四子,属于自己的敌方阵地,必须要将对其进行坚决打击。

于是雍正下旨,令胤禟前往西宁驻扎,胤禟当时还想推迟晚点去,数次向雍正申请都被驳回,没有办法,胤禟临行前专门去看望了一下母亲宜妃,宜妃母子两人知道这一别即是永别,互相拥抱安慰彼此。

胤禟不久后抵达今甘肃永登县西南市,就被严格监控了起来,随后就被雍正开始严厉的打压。

康熙生前曾对身后诸多嫔妃的去向做了安排“有子之妃殡, 年老者各随其子, 归养府邸, 年少者暂留宫中”,面对这一安排,雍正不敢不从。于是他命人询问诸位母妃的意见,听取她们具体的意见,宜妃的答复是“此系天恩, 咸愿随子归邸”。

正是凭借着康熙的保护,宜妃终于离开了皇宫,移住位于朝阳门内烧酒胡同的恒亲王允棋府邸,在这里,宜妃心情变得好了起来,每天生活的十分惬意。

1725年,胤禟被革除爵位,削除宗籍,还被改名为“塞斯黑”,满语为“猪,讨厌的人”,没过多久,胤禟就因备受折磨不幸离世,年仅44岁。

胤禟去世给宜妃带来了巨大的打击,1732年,她仅存的儿子胤祺又因病不幸去世,这给予宜妃致命一击,1733年,已经年过7旬的宜妃撒手人寰。

1778年,乾隆将胤禟恢复了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此时距允搪之死已52年, 距宜妃郭络罗氏之死也已45年 。

宜妃寿命很长,心态不错,她晚年丧子,又被雍正各种打击,依然活了11年,在康熙的众多妃子中,无论是姿色还是个性,宜妃都出类拔萃。但宜妃也不是一个低调的人,晚年她曾拿出几千两银子给康熙修寺庙祈福,寺庙每年都会在她生日时给她设道场,这么一个高调的做法,最后被雍正收拾也在情理之中。

结语:

雍正对宜妃最大的怨恨就在于九阿哥站错了阵营,同时宜妃又得到康熙深深的眷爱,超过了自己的母亲,宜妃表面文章也没有做足,在关键时刻没有给足雍正面子,因此雍正对其进行打击便顺理成章,一家人的晚景都不乐观。

为什么雍正会在康熙灵前,当众侮辱康熙最宠爱的宜妃?

康熙一生嫔妃不少,有史可考的就多达42人,在这些妃子中,宜妃郭络罗氏“眷顾最深”。可是康熙去世后,她却被雍正当众羞辱,这是怎么回事呢?

(郭络罗氏剧照)

郭络罗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出身一般,是佐领三官保的女儿。

说起来,康熙在册封后宫的事情上,绝对不是个大方的皇帝,因此在他的后宫中,排不上名分的答应和贵人可不少。但郭络罗氏凭着姣好的容貌,入侍宫中不久,便得到了康熙的宠爱。

康熙十六年,御驾亲征的康熙凯旋归来,心情那是倍儿爽,于是第一次对后宫进行册封。

郭络罗氏入宫不久,尚未生育皇子,按理轮不到她,但因“圣主甚爱之”,便将她册封为宜嫔,位居七嫔之一,成为当时皇后、贵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嫔妃,可见恩宠何其优渥。

郭络罗氏运气还不坏,在康熙十八年便诞下了皇五子胤祺。由于有育嗣之功,她在康熙二十年时,再次被册封为宜妃,位份仅排在四妃之首的慧妃之下。

随后郭络罗氏在康熙二十二年和康熙二十四年又分别诞下了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由此可见,康熙对她确实“眷顾最深”,宠爱极厚。

郭络罗氏的娘家也深受康熙器重。她的父亲三官保本是个普通的佐领,在郭络罗氏得宠后,一跃成为掌管盛京内务府关防印的地方大员,官居正三品武职。

不光如此,康熙在出巡盛京时,有两次都驻跸在三官保的府邸中。这样的宠信和殊荣,在康熙一朝后宫嫔妃中,也就只有郭络罗氏享有过了。

另外,康熙一生多次出巡谒陵,都会写信回宫报平安。其中必须少不了给郭络罗氏的书信,同时还特意给她捎一份土特产。虽说这么贴心的事,并非对她一人所为,但在嫔妃中能享有这份殊荣的,也是极少的。

(康熙剧照)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在畅春园病逝。

当时,郭络罗氏身体有恙,得知消息后,愈发悲痛,于是坐着康熙赐的软轿,到康熙灵前哭灵。

没想到这大大地触怒了才扶柩继位的雍正。于是,他当着众人的面,狠狠训斥了郭络罗氏的随侍太监,使得郭络罗氏极为难堪。

好歹郭络罗氏也是雍正的母妃,他为何如此不留情面呢?

原来,在康熙去世时,后宫中除了贵妃佟佳氏和慧妃外,郭络罗氏已经排在了第3位,地位相当显赫。

而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虽然也生了3个皇子,但无宠于康熙,在后宫中位份也不及郭络罗氏。所以,一直以来,郭络罗氏并不把她放在眼里。

这样一来,在给康熙哭灵的时候,郭络罗氏没有想到雍正继位,乌雅氏也随之母以子贵,将被尊封为皇太后。她还照旧和以前一样,不光要乘四人软轿走在乌雅氏前面。在给康熙跪灵时,也一样跪在了乌雅氏的前面。

雍正看在眼里,气在心里,认为郭络罗氏这是没有把乌雅氏放在眼里,也就是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所以才故意羞辱郭络罗氏。

(雍正剧照)

然而这只是个开端。随后在尊封太妃时,雍正唯独把郭络罗氏排除在外。

除了这个原因外,郭络罗氏受打击,还涉及到他所生的皇九子胤禟。

原来,自康熙废黜太子之后,便引发了九子夺嫡。胤禟自知自己没有夺嫡的实力,于是便将宝押在皇八子胤禩的身上。不光四处拉拢朝臣,还积极为他谋划,因此雍正视他为政敌,对他极为憎恨。

后来,胤禟先被命驻守偏远的西宁。不久后,又被问罪革职削爵,还给他改名“塞思黑”,最终被囚禁虐待致死。

郭络罗氏也被赶出宫,只能寄居在皇五子胤祺的府中。体弱多病的胤祺不久便病逝了,郭络罗氏再也没有依靠,在悲苦中又挣扎了半年,便也撒手人寰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

为什么雍正会在康熙灵前,当众侮辱康熙最宠爱的宜妃?

清世宗雍正被后世黑过无数次,或许这一次也是被黑的一次,这位四爷一生之中的故事太多了,因此四爷真的很忙!

话说,康熙驾崩畅春园之后,皇四子胤禛继皇帝位,这便是雍正皇帝。针对雍正上位问题,说法各一,许多人认为他的皇位来历不正,但这些真实性无从考证,不过也多是出于野史杜撰。

只说康熙驾崩之后,雍正帝将先帝棺椁安放于乾清宫,他要尽孝子之心,为先帝举办隆重丧礼。丧礼期间,不论是京官还是外省官员都悉数到场,后宫妃嫔,各皇子、格格、贝勒也依次到先帝棺椁前行大礼。殊不知,就在这期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雍正皇帝在灵堂之上,当众对康熙帝生前宠爱的宜妃进行责难羞辱。

纵观康熙皇帝一生,有妃嫔50多人,来自上镶黄旗的宜妃非常受到康熙宠爱,宜妃在五年时间内先后诞下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母凭子贵,更是受宠。史书也称赞她与康熙的关系“圣祖甚爱之,眷顾最深”。

康熙帝驾崩之时,宜妃在后宫之中的地位很高,完全可以排进前三,除了贵妃佟佳氏、惠妃那拉氏之外,没人再比她地位更高。不过她在康熙皇帝驾崩前就已经病魔缠体,康熙死后更是痛心,因为不能前行,只好让四人抬着软榻前往灵堂。但等抬着宜妃的四人软榻经过雍正帝生母德妃面前时。雍正帝恰好看到,因此当庭大怒,他声称宜妃“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并且当众大骂宜妃随行太监、宫女。明眼人都能看出,雍正帝这是“指桑骂槐”,表明骂太监宫女,实则是骂给宜妃听。

这一骂,让宜妃十分难堪,虽然自己不是雍正生母,但好歹也算是母妃,雍正这么一骂,分明是不给自己面子,故意让自己难堪。

哪知此事没有就此作罢,雍正帝于十一月二十九日颁布圣旨,公开指责宜妃之“罪”,罪名有三,其一,宜妃未曾向皇太后行大礼;其二:宜妃乘坐软榻入灵堂,有意冒犯皇太后;其三,宜妃不知礼数,对新任帝王大不敬。并且在诏书颁布之上,写清道明,若宜妃仍旧不改,就要治罪“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为何宜妃会受到雍正皇帝这样的对待,或许跟她的儿子有关,因为皇九子胤禟一直以来是雍正政敌,两人水火不容。雍正认为宜妃在背后教唆,因此他早就对宜妃有忌恨之心。如今自己当了皇帝,要树立威严,杀鸡儆猴,于是宜妃就遭到了上述对待。雍正十一年,宜妃病逝皇五子胤祺府中。

而野史传闻之中,则说宜妃是被雍正逼得上吊自缢而亡,孰真孰假,没法判断。总之生在帝王家,就要遭这份罪,无情最是帝王家说的一点都没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