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赐死和珅,那和珅的后人境遇如何?
和珅带着自己的小弟福长安一起,贪污了大清朝20年国库收入总和的财产。其中和珅一个人贪污了15年的国库收入,而福长安也不遑多让,贪污了5年的国库收入。
结果嘉庆在乾隆挂了以后,立刻把这俩货的家给抄了。所有财产都充公。和珅跌倒,嘉庆差点撑死,一眨眼,世界首富就从和珅变成了嘉庆。
和珅被抄了家也就算了,连脑袋都没保住。没多久一道白绫就把和珅给送走了。那么和珅被杀以后,他的子孙后代是什么结局呢?
和珅有两子两女,下场都挺惨。和珅这辈子跟自己的原配老婆冯霁雯非常恩爱,两人共生了俩儿子,分别是长子丰绅殷德,还有一个次子。由于次子生下来没多久就去世了,因此和珅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
此外和珅还有两个女儿,那是他和二夫人长氏所生。其中大女儿钮钴禄氏嫁给了爱新觉罗永鋆,还有一个小女儿钮钴禄氏嫁给了富察贵庆。
- 1、长子丰绅殷德,那是固伦和孝公主的驸马。
和珅虽然比乾隆小了40岁,但是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和乾隆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年纪却差不多大。
因此当和珅生下了丰绅殷德以后,乾隆不仅给他赐名,而且承诺将来就把自己的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丰绅殷德。
果然,9年以后,10岁大的丰绅殷德,将15岁的固伦和孝公主给娶进了家门。从此丰绅殷德就是乾隆的女婿了。
等到丰绅殷德岁数再大一点的时候,因为有和珅和乾隆罩着,他很快成为了御前大臣、护军统领兼任内务府总管大臣,俨然是要接替自己父亲的班了。
那么丰绅殷德有没有受到和珅的牵连呢?嘉庆四年,和珅被杀以后,丰绅殷德还真的没有受到牵连,因为他是驸马爷,所以不仅没有杀头,也没有坐牢,还继续享有伯爵的爵位。
后来伯爵爵位虽然被革了,但是官位还能保住,可见嘉庆还没有急着对他动手。丰绅殷德在家里老老实实地过了4年小日子。
- 嘉庆终于等不及了,在嘉庆八年,以某犯罪将丰绅殷德的所有职位和官衔都给革去,将他圈禁在家中。
- 如果就这么弄死丰绅殷德,那未免有些太小儿科了,再说了人家会说他小气。因此嘉庆又赏他三等轻车都尉的俸禄。就这么着他在家里又度过了4年小日子的时光。
- 嘉庆十二年,丰绅殷德再次获得了伯爵头衔,但是你以为他就能安然度日了?其实错了,嘉庆居然把丰绅殷德调往乌里雅苏台的军中去了,相当于是发配边疆了。
那么固伦和孝公主作为他媳妇儿,是不是应该跟随呢?嘉庆不允许!你是公主,况且钮钴禄家还有这么多家业需要你维持着,你怎么能离京呢?因此他们夫妻自此离别。
一直到嘉庆十五年,丰绅殷德的身体终于垮了。这个时候他就被运回了京城,没几天功夫他就病死了,当时只有36岁。
- 2、次子早逝,连带着和珅的原配夫人也一起带走了。
和珅之所以能够发达,其实跟他老婆的爷爷也有很大关系。他老婆的爷爷冯英廉当年好歹是直隶总督、太子太保。所以说和珅能够得到提拔,多亏了冯英廉。
因此和珅对自己的老婆冯霁雯十分恩爱。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和珅跟冯霁雯还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不过这个儿子生下来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就去世了,和珅跟他老婆都很伤心啊。和珅甚至为了这个儿子写了一篇《忆悼亡儿绝句十首以当挽词》。
没多久他老婆冯霁雯也因为伤心过度而去世了,和珅一下子失去了老婆孩子,可谓是相当凄凉。
- 3、和珅的女儿钮钴禄氏,抑郁而终。
和珅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钮钴禄氏长大成人后,也是嫁给了皇亲国戚。不过不是乾隆的儿子,而是康熙的重孙永鋆。
永鋆是康熙第七个儿子淳亲王胤祐的孙子,算起来和嘉庆是平辈的堂兄弟。他承袭了贝勒爵位后,便娶了和珅的大女儿钮钴禄氏。
小女儿钮钴禄氏,嫁给了富察贵庆。富察氏在乾隆年间,那是非常富贵的一个姓氏。皇后是富察氏,大学士傅恒是富察氏,大将军福康安也是富察氏。
这位富察贵庆,也是他们的同族,在嘉庆四年高中进士。此后担任过礼部尚书、临时位内大臣等职务。由于他是在嘉庆四年才考中进士,所以并没有被和珅的案子所波及。所以小钮钴禄氏也就没有受到和珅的牵连。
和珅的第三代,情况也不怎么样。和珅的俩儿子去世了,那么有没有孙子呢?其实原本是有孙子的,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曾经生了一个男孩儿,是和珅的长孙。
可是这个长孙却英年早逝了,这让和珅和丰绅殷德心里都很不痛快。此外丰绅殷德就没有再生过儿子,只有两个女儿。
所以说和珅家族的第三代就这么断绝了。为了延续和珅家族的未来,只好让丰绅殷德的养子福恩,继承了和珅老爹常保遗留下来的爵位,也就是三等轻车都尉。
这就是说和珅折腾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不光把自己的弄得断子绝孙。这爵位还被打回了原型。
当年和珅就是承袭了父亲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这才平步青云,成为大清国炙手可热的人物,现在他的养孙,又要重走这条路了。
总结:和珅的唯一血脉,可能就是外孙瑞琇了。和珅儿子这一脉算是断了,女儿这一脉却有人延续了下去。小钮钴禄氏嫁给了富察贵庆,他们俩生了个儿子瑞琇,那就是和珅的外孙。
参考资料:《清史稿》
嘉庆赐死和珅,那和珅的后人境遇如何?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郭小凤
1799年,89岁的乾隆皇帝逝世,嘉庆皇帝从此亲政掌权。他亲政后处理的首件事情就是办理一件贪污案,下令严惩“史上头号巨贪”和珅,堪称是清朝反贪第一案。
(和珅)
乾隆帝去世四天之后,嘉庆帝以和珅触犯清廷戒律二十条之罪名,将其逮捕入狱。起初要将他凌迟处死,但由于皇妹固伦和孝公主再三涕泣求情,加之大臣董诰、刘墉的劝阻,最后和和珅狱中自尽。千古第一大老虎和珅的落马绝不是一时失误,他在乾隆时期曾因事得罪还是皇子的嘉庆帝。加之和珅在位之际仗着自己职权和地位,大肆巧取豪夺聚敛财富。同时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克扣贡物,中饱私囊。和珅贪污案结案之后,民间谚语一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死后,他的府第人财两空,好似食尽鸟飞林,落得个白茫茫真干净。正像当时有诗所云:“十年壮丽宰相府,化作荒庄野鸽飞。”
(丰绅殷德剧照)
据悉,和珅的后人有两子一女。其长子名为丰绅殷德,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由乾隆帝赐名。与乾隆帝素为喜爱养在身边的十公主(即固伦和孝公主)有婚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成婚。历官御前大臣、护军统领兼内务府总管大臣,总理行营事务等。和珅事发后,和孝公主曾进宫向嘉庆帝为丰绅殷德求情,故“诏以公主故,留袭伯爵。……授散秩大臣。”丰绅殷德从和家籍没后,心灰意懒,大有看破红尘之意,对政治不大关心,“中年慕道,与方士辈讲养生术”,甚至自号“天爵道人”。后被诬告遭圈禁,十一年解禁被封,后曾出京至乌里雅苏台任职,嘉庆十五年病重,解任回家,五月病疫,终年三十六岁。丰绅殷德无子,只有两女,后和孝公主曾过继一子。和孝公主在丰绅殷德死后,独自寡居主持家政,道光三年逝世,终年四十九岁。
(固伦和孝公主剧照)
和珅次子是他在40多岁才出生的,然而不幸早夭,所以也没有名字。因为悲痛万分,他还提笔写了一首诗悼念次子——《忆悼亡儿绝句十首以当挽词》。他的女儿钮祜禄氏,后嫁与康熙皇帝七子淳亲王允佑之孙贝勒永鋆。和珅事发后被影响,抑郁不得志。
因此可以得出和珅是没有直系后代的,而他的儿女在他死后或多或少均受影响,郁郁寡欢不得志。
嘉庆赐死和珅,那和珅的后人境遇如何?
嘉庆四年(1799年),曾经不可一世,权倾朝野的和珅在乾隆死后的第十五天,被新君嘉庆下令赐死。嘉庆本想将和珅斩首示众,但念在他是前朝老臣,又是自己最宠爱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的公公,于是赐他白绫自尽。
在自尽的那刻,和珅或许是想起往昔的那般荣耀,又或许是悔恨往昔那般贪举,提笔写下“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绝命诗。赋诗完毕,和珅拿起白绫,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这充满着争议却又传奇的一生,终年49岁。
和珅死后,留下一子一女,长子丰绅殷德、长女钮祜禄氏(不知是史书未记载,还是和珅的子嗣本来就这么少,妻妾众多的和珅,一生就只生下二子一女,次子早夭,除此再无所出)。这一子一女,因嘉庆在清算和珅时,秉持着不株连他人的态度,且ta们二人,一人是皇族的女婿,另一人是皇族的王妃,所以皆安然无恙。
丰绅殷德,乾隆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的丈夫。和珅被清算时,因固伦和孝公主的拼死求情,再加上嘉庆本无意因和珅牵连太多的人,所以身为和家长子的丰绅殷德侥幸逃过一劫。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丰绅殷德此前依靠自己父亲所获得的爵位和官职,皆被嘉庆下旨剥夺。
嘉庆四年(1799年)二月,嘉庆以和珅“有谋为不轨之意”,丰绅殷德虽不知情,但因是其父,故也要负上些许责任为由,下旨“革去伯爵。停其世袭”,将他可以世袭罔替的伯爵爵位剥夺,并革去他所有官职。但是,嘉庆念其是固伦和孝公主的丈夫,不忍自己的妹妹跟着他受苦,所以还是赏给他一个散秩大臣衔,让他不至于落魄街头,失了皇家的脸面。
嘉庆七年(1802年)十二月,因清廷成功镇压白莲教起义,嘉庆龙心大悦,大赏天下。此时的嘉庆也没有忘记自己最为疼爱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为以示对妹妹的恩宠之心,嘉庆下诏:“著将丰绅殷德,赏给民公品级,仍在教秩大臣上行走”,赐妹婿丰绅殷德超品品级。
对于丰绅殷德,对于和家来说,固伦和孝公主就是救命恩人啊!可以这么说,丰绅殷德能在和珅倒台后,不但能侥幸活着,甚至还能继续在朝为官,享受着人上人的生活,这一切都得感谢固伦和孝公主。若不是固伦和孝公主向嘉庆以命相求,若不是固伦和孝公主深受嘉庆的恩宠,就算丰绅殷德当时不死,最后也会潦倒至死。
但是,对于丰绅殷德来说,苟延残喘的活着或许还不如死了痛快。固然,当时因固伦和孝公主的存在,他可以继续锦衣玉食的活着,可是他的身份实在是太尴尬,他是和珅的儿子,这点谁也改变不了。
和珅是谁?他可是自顺治朝以来,清朝最大一个贪官,被天下人所唾弃,除了贪官,就没有一个人喜欢他,嘉庆皇帝更是视他为仇人。可以这么说,在嘉庆朝,只要跟和珅有关的人、物或事,就会被人万分厌恶,天下人都想除之而后快。试想,就是这么一个大环境,作为和珅留在这世间的唯一子嗣,丰绅殷德他又怎能独善其身呢?可以说,在当时他是被人百般讨厌和排挤,皇帝讨厌他,百官排挤他,百姓更是厌恶他。
为了能够活着,除非必要,不然丰绅殷德是半步门都不敢出,只敢在府邸唯唯诺诺的活着。为了不让人找到借口去害他,他只能是整天纵情声色犬马,希望靠这样的无所作为来逃避朝廷对自己的陷害。
可就算是这样,他依旧还是没躲过别人对他的陷害,毕竟他的父亲和珅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树倒猢狲散,以前和珅在,没人敢报复和家,但是现在和珅不在了,自然就有了跳出来行报复之事。嘉庆八年(1803年)固伦和孝公主府长史奎福向内务大臣温布控告丰绅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并欲害公主,将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各款",后嘉庆派人详查发现除国服内生女确有其事,其余全为诬告。
而对于国服内生女一事,嘉庆本欲借此事严惩于他,但是还是在固伦和孝公主声泪俱下的请求下,不予严惩,只是下旨让去闭门思过,也就是变相的将其圈禁。对丰绅殷德来说,这就是祸从天上来!为了不惹麻烦,已经是闭门不出,在府中苟延残喘的活着,可是依旧还是逃不过别人的陷害。哎!只能说谁叫他是和珅的儿子呢!
当然,丰绅殷德这般让人心惊胆战的生活并没有因被幽禁,就彻底终结,因为那个天底下最厌恶和珅的嘉庆依旧还在做着大清的皇帝。嘉庆对和珅,那绝对是从内心深处由内而发的那般厌恶,他讨厌于和珅有关的一切东西,除了自己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他恨不得让所有跟和珅有关的一切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作为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更是被嘉庆所厌恶,虽然当时嘉庆为不让自己的妹妹和孝公主伤心,并没有将丰绅殷德贬为庶人,赶出京城,但对他的厌恶却始终不减。
最终这个厌恶在嘉庆十一年(1806年)爆发,此时的嘉庆再也受不了丰绅殷德继续待在京城,只要一想到这京城中还有自己仇人的儿子在,他的心里就堵得慌。于是乎在这一年,嘉庆就以让他做官为由,将他发配至乌里雅苏台任职,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前往边疆任职,这岂是从小娇生惯养的丰绅殷德能够忍受的呢!再者常年的纵情声色和郁郁寡欢,丰绅殷德的身体早已是百病缠身。可以这么说,这次前往蛮荒之地任职 ,对于丰绅殷德来说,就是在慢性自杀。
当然,丰绅殷德或许早就看透了这一切,他自知无论怎么做,天下人都不放过他,只要自己活着一日,皇帝,乃至天下人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折磨他。于是,丰绅殷德想痛了,他平静的接受嘉庆的任命,安安静静的前往边疆任职,然后静静的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可是,丰绅殷德虽不再计较生死问题,但他的妻子和孝公主却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丈夫奔赴黄泉。在丰绅殷德前往边疆时,她多次声泪俱下的向嘉庆求情,希望放自己的丈夫回来养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二月,嘉庆再也不忍自己的妹妹整天以泪洗面,他答应了她的求情,准许丰绅殷德回京疗伤。但是,此时的丰绅殷德早已病入药膏,回天乏术矣!过了没几月,饱受肉体和精神折磨的丰绅殷德还是走了,年仅36岁。
丰绅殷德死后,与固伦和孝公主生有二女,他死时长女11岁,幼女5岁。之后,和孝公主为了给和家留个后,在嘉庆皇帝的同意下,过继了一个儿子,取名福恩。对于丰绅殷德一子二女,因固伦和孝公主的原因,嘉庆对他们还是比较善待的,比如就让丰绅殷德的继子福恩世袭了轻车都尉一职。
钮祜禄氏,史书对她的记载很少,只知她嫁给了康熙皇七子淳亲王允佑之孙贝勒永鋆。此后,其境遇同丰绅殷德一般无二,不受夫家的待见,最后郁郁而终。
总得说,和珅倒台后,他所留下的子嗣结局都不怎样,皆不受他人的待见,最后也都郁郁而终。只得说,或许这就是命,谁叫和珅生前贪赃枉法,作恶多端,让天下人所厌恶呢!他虽侥幸留下一个全尸,一走了之,可是他生前的行径,却需要他自己的儿女为他偿还,让他们为天下人所唾弃,所针对,直至郁郁而终,这就是命!
嘉庆赐死和珅,那和珅的后人境遇如何?
和珅共有两子一女,次子生下没多久便夭折了。长子丰绅殷德和女儿钮钴禄氏受和珅牵累过的都不好,特别是长子丰绅殷德,三十六岁便抑郁而终。
罪不及子女
(清朝第一巨贪和珅画像)
乾隆朝最炙手可热的宠臣非和珅莫属,他以门荫入仕,精明强干,在李侍尧案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能力,得到乾隆的重视和宠信,担任和兼任了众多关键职务,乾隆还将最宠爱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使得和珅一跃成为皇亲国戚。但和珅随着权力地位的成长,私欲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大肆敛财,成为清朝,乃至于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巨贪。嘉庆四年(1799年),清仁宗嘉庆帝下旨和珅革职下狱,高宗死后十五天,令和珅在家中自尽。
和珅死后,虽然没有殃及他的子女,但他的子女却受他之累,过的并不幸福。
和珅有两子一女,长子丰绅殷德,次子出生没多久便夭折,唯一的女儿钮钴禄氏嫁给了圣祖康熙皇帝第七子淳亲王允佑之孙贝勒永鋆。
嘉庆在对待和珅一案还算是仁慈了,没有罪及他的子女,但是和珅案影响真的太大了,整个大清都在声讨这个贪污了天文数字,财富数目几乎等于清朝几十年财税的巨贪。作为和珅的子女不仅要承受着精神上的压力,还要面对现实中巨大的落差。和珅的女儿钮钴禄氏受自己父亲所累,在夫家抬不起头,受到了很大冲击,抑郁寡欢没几年便去世了。而和珅长子丰绅殷德,结局同样不好。
(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大婚剧照)
丰绅殷德命是真的好,他的父亲和珅是乾隆朝第一大宠臣,在君臣关系无比和谐的时候,乾隆将自己最疼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丰绅殷德,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皇室与和珅的良好关系。丰绅殷德被授予固伦额驸,成为乾隆的乘龙快婿,和珅也一跃成为皇亲国戚。
父亲是当朝第一权臣,自己又是当朝皇帝的女婿,这样的高起点对于丰绅殷德来说,该让无数人羡煞了吧。在和珅还未出事前,丰绅殷德同样深得乾隆器重,所担官职皆是重职,先后担任过散秩大臣行走、正黄旗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即便在嘉庆初期,还兼銮仪位銮仪和正白旗汉军都统。
和珅伏法,嘉庆没有祸及丰绅殷德,还是看在固伦和孝公主面子上。
(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剧照)
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最疼爱的女儿,只有皇后之女才可称固伦公主,偏妃所生的十公主能被乾隆破格封为固伦和孝公主,足见他对这个女儿的疼爱。身为皇兄的嘉庆,在和珅论罪伏诛后没有牵累妹夫丰绅殷德,实际上都是看在固伦和孝公主的面子上。当年年仅13岁的固伦和孝公主风光下嫁给12岁的丰绅殷德,也算是一段完美姻缘,丰绅殷德"持重老成,不苟言笑",而公主生性外向,能干练达,在两人的日常相处,公主始终凭借着其高贵的身份在家族中占有绝对的地位。虽然地位不均,但丰绅殷德依然保持克制对公主非常尊重,这一段政治婚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多的是年轻男女之间该有的你恩我爱。
和珅伏法后,嘉庆帝并没有株连他的子女,但因和珅“有谋为不轨之意”,其虽不知情,“加恩免其追问。但不应仍叨世袭伯爵”,遂“革去伯爵。停其世袭。赏给散秩大臣衔。当差行走。”这算是给了丰绅殷德一个不大不小的警示,父之过,子受累,丰绅殷德不可再重蹈覆辙,再步乃父后尘。
但,即便一个不大不小的警示,也给丰绅殷德带来了无穷的心理压力,失去了父亲庇护的他,此时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稍有差池便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嘉庆八年(1803年),固伦和孝公主府长史史奎福告“丰绅殷德演习武艺、与父报仇,并欲毒害公主及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等罪,谋反虽然纯属子虚乌有,但国服一年内侍妾生一女之事却查有其事,事实上,公主自与丰绅殷德诞下一子又早夭后便不再生育,丰绅殷德纳妾是得到公主首肯的,和家要延续香火,纳妾无可厚非,如今却成为了一个颇为严重的罪名,结果是丰绅殷德被革去公衔及所管职任,在家圈禁闭门思过。
抑郁而终
随着和珅案影响的慢慢退去,嘉庆对这个妹夫也不再过于严苛,嘉庆十一年(1806年),丰绅殷德以头等侍卫为正白旗蒙古副都统,次年,调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同年十二月,赏给伯爵衔,但奇怪的是,在这表面恩封的背后,嘉庆却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决定,将丰绅殷德调往天寒地冻的乌里雅苏台任职。
这件事,在外人看来是嘉庆为了给年轻的丰绅殷德一次锻炼的机会,让他在军营多多磨练。可是在笔者看来,嘉庆在这个时候强行把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分开,却是一种变相的惩罚。对于长期在京城生活养尊处优惯了的丰绅殷德来说,北上到冷风彻彻,大雪纷飞的乌里雅苏台,无论身体心理上都是一种煎熬,果然,在那里仅仅待了三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已经被塞外严酷的天气击垮的丰绅殷德病倒了,二月回京养病,五月即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很难想象丰绅殷德与公主告别前往乌里雅苏台任职的时候他当时是什么心情,失去了父亲庇护的他,在嘉庆朝谨小慎微,背负着巨贪之子的骂名,又承受着皇帝的各种不信任,年轻的丰绅殷德过早的面对了人生不能承受之痛,他的早逝令人惋惜,这个佛系贵公子,一生少恶,充满善良,却偏偏因为父亲犯事而内心备受煎熬,最终抑郁而终。
嘉庆赐死和珅,那和珅的后人境遇如何?
和珅3岁丧母,9岁亡父,是个苦孩子。这样一个出身贫寒,没有背景的人,按说是没有远大前途的 。
可是18岁那年,和珅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冯氏为妻,开始时来运转,几年后成为乾隆身边的侍卫。
从此,和珅投机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获得了乾隆的青睐,从此走上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短短4年的时间,荣升户部侍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5年),和珅再升一级,被任命为军机大臣。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和珅的人生再次迎来转机,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的第十个女儿和孝公主,跟乾隆成为亲家,从此更加风光无限、权倾朝野。
从此之后,和珅野心膨胀,有恃无恐,开始以权谋私,索贿受贿,排斥异己,贪赃枉法,把大清官场搞得乌烟瘴气。
对和珅的所作所为,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嘉庆皇帝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但碍于太上皇乾隆的面子,隐忍不发。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迫不及待、立刻出手,于当年正月十三,宣布和珅二十条罪状,“内外诸臣疏言和珅罪当以大逆论,上犹以和珅尝任首辅,不忍令肆市,赐自尽。”
和珅被抄家后,一共抄出白银八亿两,相当于乾隆10年达财政收入,(“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堪称大清第一巨贪了。
和珅索贿受贿、徇私枉法、排斥异己、大搞权钱交易,如果是昏君到还能蒙蔽;但是乾隆是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十全老人,对和珅的累累罪行不可能一无所知。
其实,和珅劣迹斑斑、乾隆洞若观火。乾隆看着和珅作恶无动于衷,一是因为和珅“善伺高宗意”,会溜须拍马、投其所好,乾隆愿意让他贪污;二来和珅贪污那么多的钱,自然也花不完,只当是为大清当现金保管;到时候乾隆撒手人寰之后,让嘉庆收拾他,等于送大清一头肥猪;还能彰显嘉庆的英明和反贪决心。所以和珅案犯后,民间流行一句顺口溜“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可笑和珅贪污几十年,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两手空空,还丢了性命。
那么和珅死后,他的后人如何?和珅一共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和珅长子是在和珅30岁那年出生的、次子是40岁那年出生。可惜次子生下来没有多久就夭折,让和珅非常悲痛,还专门写了10首诗以表达哀思。
和珅唯一的掌上明珠钮祜禄氏,嫁给了康熙皇帝七子淳亲王允佑之孙贝勒永鋆,可谓是攀上高枝。
但是和珅死后,作为家属不可能不受到歧视,整天忍气吞声,也没有留下后代。
前几年,黑龙江有个农民自称是和珅女儿的后代,此事真伪不得而知。
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生于乾隆四十年。因为和珅跟乾隆关系很好,经常把儿子带到宫里玩,次子聪明伶俐,深受乾隆待见,就赐名“丰绅殷德”。
由于丰绅殷德跟乾隆的十公主年龄相当,又常在一起玩,可谓两小无猜,所以乾隆就把十公主嫁给了和珅儿子。和珅倒台后,因为皇亲的关系,嘉庆对丰绅殷德网开一面,从轻发落,不但没有连坐,而且还保留了其爵位。
嘉庆是个反复无常的皇帝,不久后又将丰绅殷德“革去伯爵。停其世袭。赏给散秩大臣衔。当差行走。”
但是丰绅殷德不自暴自弃,努力工作,将功折罪,表现良好,在嘉庆七年,得到重用,“赏给民公品级”。
可是一年之后,就有人检举揭发他在乾隆国丧期间,违规跟自己的侍女有了有孕,生下一个女儿。
于是丰绅殷德再次蒙难,被免职后圈禁在家里,进行思想改造。
由于丰绅殷德诚心悔过,后来又恢复自由,重新启用,先后担任过正白旗蒙古副都统、镶蓝旗满洲副都统等职。
去世之前被皇帝封为公爵,死后朝廷“赏银五千两治丧。照公爵头衔赐恤。”
丰绅殷德35岁去世,一生没有儿子,只生了两个女儿,和珅等于没有了后人。
嘉庆赐死和珅,那和珅的后人境遇如何?
延传两代,终致绝后,这也许就是报应吧!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是一代巨贪和珅倒台后兴起的一句民谚。公元1799年(嘉靖四年),嘉庆帝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罗列其二十余条重大罪状后,本欲将其凌迟处死,但由于皇妹固伦和孝公主痛哭求情,加之大臣董诰、刘墉等人的劝阻,最后赐和珅狱中自尽。
和珅死后,他的府第人财两空,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到头来,一场空,所以有时老天还是很公正的!当时民间有诗云:“十年壮丽宰相府,化作荒庄野鸽飞。”,那么在和珅死后,他的后人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和珅后人的境遇据记载,和珅一共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名为钮祜禄·丰绅殷德,被乾隆皇帝指为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的额驸,次子早夭,在历史并没留下姓名,唯有和珅为其所作的一篇悼词《忆悼亡儿绝句十首以当挽词》。有一女儿钮祜禄氏,当时嫁与了康熙皇帝七子淳亲王允佑之孙贝勒永鋆。
关于和珅一案,嘉庆帝在大臣刘墉的建议下,为了防止案件扩大化,在和珅死后第二天便宣告案件结束,并没对其他人进行牵连处罚。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因为固伦和孝公主的缘故,也免掉了连坐的罪罚,所以尽管当时和珅死了,他的后人并没有因此受到牵连。那么这些后人在和珅这个“大靠山”崩塌之后,又有着怎样的境遇呢?
- 长子丰绅殷德,和珅死后,丰绅殷德因公主之故,免遭连坐,仍给世袭伯爵,不过仅一个月后,就被革去伯爵,停其世袭,只给了他一个散秩大臣衔。嘉庆七年,嘉庆帝因平白莲教而大赦天下,丰绅殷德得以恢复伯爵,不过此时的丰绅殷德早已心灰意懒,看破红尘,对政治不再关心,中年慕道,与方士讲养生术,并自号“天爵道人”。后遭人诬陷谋反,以及在国服期间与侍妾生女等事被嘉庆帝圈禁,在家闭门思过。直到嘉庆十一年才解禁,任职正白旗蒙古副都统。嘉庆十五年病重,解任回家,五月病亡,享年三十六岁。
- 媳妇固伦和孝公主,在丰绅殷德死后,由于清朝公主是不能改嫁的,所以只能独自寡居主持家政,生活过得比较凄苦,和两个女儿相依为命,后来过继了一个儿子叫福恩,世袭了轻车都尉,和孝公主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去世,终年49岁。
- 女儿钮钴禄氏,据记载,钮钴禄氏在和珅死后,抑郁不得志,估计是失宠了,毕竟娘家倒了。之前丈夫那是买老丈人的面子,如今和珅死了,钮钴禄氏在夫家自然是没有什么地位了,估计没少受白眼。
- 孙子孙女,和珅的孙辈一共有三人,一子二女。孙子是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所生,不过早夭,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名字。由于和孝公主遭受了丧子之痛,所以此后再没生育,为了延续和家香火,丰绅殷德只得娶了几房小妾,不过最终也只留下了两个女儿。在固伦和孝公主死时,长女才11岁,而幼女年仅5岁,加之又不是固伦公主所生,可见这两个女孩也不会有多好的结局。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