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听宣即位第一件事是用令箭放了胤祥,为什么?
邬思道曾经对胤禛说过:十三阿哥胤祥如果不出狱,就算康熙传位给你,你也坐不住。这句话深深烙印在了胤禛心中。
当时十三阿哥胤祥已经被康熙圈禁了足足10年,为了保护胤禛,康熙对自己的这个儿子的确非常残忍,但是康熙心里所想的不是家中小事,而是天下大事。
传位的当天晚上,胤禛一得到康熙的传位命令,立刻就派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前去释放十三阿哥胤祥,时局可谓是一发千钧。
决定雍正能否坐稳皇位的,有至少三种力量。雍正虽然得到了康熙的传位指令,但是他想要坐稳皇位,还必须要问问他的那些兄弟们。这里面想要鱼死网破的有八爷党,还有可能带兵回朝的十四阿哥胤禵。
因此雍正要想坐稳皇位,必须要依靠三股力量的支持,分别是陕甘总督年羹尧、九门提督隆科多、十三阿哥胤祥。
- 首先就是对付十四阿哥胤禵,他手里有10万大军,这是大清朝的精锐部队。如果他带着10万人马造反,那雍正吃不了兜着走。年羹尧的作用,就是在陕甘地区,掐住十四阿哥胤禵的咽喉,断了他的粮草,防止他带兵回朝。
- 其次就是对付八爷党了。八爷党的骨干成员,当时都在紫禁城里。这个时候九门提督隆科多封锁九门,将八爷党成员和外面的人切断联系,等于是控制住了他们。这样一来就算他们打算鱼死网破,也无法调动手下人了。
- 再者就是稳住京城周边的军事力量。这就需要十三阿哥胤祥出马了,当时京城周边有两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分别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此前八爷党已经把心腹安排到了这里,但是十三阿哥是带兵打仗的阿哥,他的旧部有很多在这里任职。他出马自然事半功倍。
把这三股力量都用上以后,雍正的皇位才算是真正坐稳了。这个时候雍正就可以解决自己宅子里的事情了。
十三阿哥是雍正的死党,而且很有能力。康熙当年把十三阿哥胤祥给圈禁了,这可把胤禛给吓坏了。为什么?因为胤祥跟胤禛的关系最好,圈禁了胤祥,等于就是折断了胤禛的一条胳膊。
这个时候的胤禛火候明显还不到家,在他看来,康熙这么做就是为了给十四阿哥胤禵铺路,防止自己和十三阿哥胤祥挡路。
其实康熙这么做有两层含义,他希望胤祥能够学会收敛,把自己的脾性好好磨一磨。此外他希望胤禛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哪个皇帝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呢?要想成为真正的帝王,就必须要先从孤家寡人做起。康熙就是要看看胤禛,没有了胤祥,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情况。
当时康熙还没有决定立哪个皇子,不过心目中其实已经瞧准了两位,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
胤禵是个很有灵性的人,他早年是跟随八爷党后面混的,因为是小字辈的,所以不敢明目张胆地夺嫡。可是等到他揣测到康熙的意图以后,他果断脱离了八爷党自立门户。
这也正是康熙希望看到的,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接班人,是一个结党营私的人。如果十四阿哥跟八爷党依旧沾亲带故,那么对不起,这种人就不适合成为接班人。
胤禛失去了得力干将胤祥,却也不是永远就失去了。康熙留着胤祥,就是希望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帮助到胤禛。而在此之前,胤祥决不能露面,这是在保护胤禛。
夺嫡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兄弟之间勾心斗角,表面上一派和气,实际上一盘散沙。明面上立的太子胤礽,遭到了所有皇子们的攻击。
康熙实在是害怕了,他怕自己公开了下一个继承人后,这个继承人也会遭到同样的攻击。帝王之术也就是如此,只有把这潭水搅浑了,谁也不知道真正的继承人是谁的时候,那么继承人才是最安全的。
胤祥出狱,成了决定雍正能否登基的关键。当时康熙说完继承人以后,八爷党们立刻就闹开了,因为他听到了康熙把位置传给了雍正。可是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所以便吵吵着说没听到。
这个时候没想到张廷玉让隆科多去正大光明匾后面拿传位诏书了,但是隆科多迟迟没有赶回来,这是为什么?其实他早就拿到了诏书,可他必须要观望局势。
如果八爷党控制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那么对不起,这份诏书就等于不存在了。光靠九门的兵马很难抵挡这两个军营的大军。那这份诏书就不能公之于众。
如果是四阿哥胤禛夺取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马,那么这份传位诏书就能够公之于众,他隆科多就是保驾之臣。
这个时候所有事情的关键,都系于十三阿哥胤祥一身。胤禛用金牌令箭将胤祥救出来以后,胤祥立刻夺取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马。
隆科多在得知十三阿哥入宫的消息以后,总算是松了口气,立刻推门进来,表示自己要宣读遗诏了。由此可见真正决定雍正能够登基的人,就是十三阿哥胤祥。
总结:康熙布局上的漏洞也在胤祥这里。历史上胤祥只被囚禁了一年左右,其实编剧在这里让康熙布局的时候,留下了一个大漏洞。对隆科多的安排,的确比较尴尬。
因为隆科多这个人掌握九门兵马,其实有很大的风险。他是个见风使舵的人,如果胤祥得不到兵权,那么隆科多很有可能倒向八爷党。
所以说康熙此前对隆科多恩威并用的各种手段,其实作用不大。反倒是一个被他囚禁了10年的十三阿哥胤祥,起到了关键作用。
既然胤祥如此有用,为什么康熙临死前不将胤祥释放出来呢?这个时候还有必要隐藏什么吗?万一胤禛一时半会儿找不到金牌令箭,又或者八爷党早就安排好了人手,只要张五哥去救人,他们就截杀,岂不是完了?这就是整个布局的漏洞所在。所以编剧也不是什么神人,这部剧的确不错,却也不能像研究红楼那帮人那样来研究这部剧。
参考资料:《雍正皇帝》
《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听宣即位第一件事是用令箭放了胤祥,为什么?
“哼,只要我在外面,老八就是有再多的兵马也不敢作乱”!这是被圈禁在高墙内十年的十三爷对四爷说的最掷地有声的话,这话无形中为四爷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是因为这句话,四爷无论如何也得想法子放出“笼中猛虎”十三爷!
老虎被关在笼子里再久,他还是会咬人的,何况十三爷这只老虎呢,但放出来的时间点却很关键,早不得也晚不得,太早会惊动猎物,太晚却会被当做猎物捕获。
所以当康熙召所有成年的阿哥们进宫的时候,四爷和邬思道经过一番谋划放心的进宫去了,当康熙当着在场所有的阿哥面说出传位于四阿哥后,康熙便一命呜呼了。
之后八爷党开始捣乱,硬说是传位于十四阿哥,然后有其他阿哥为胤禛仗义执言,正在两方吵得不可开交之计,四爷让张五哥拿出金牌令箭去找邬思道并“依计行事”,而后,邬思道又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释放了十三爷并“依计行事”。这个时候才是释放十三爷的最佳时机。
各方势力明里暗里的较量实际上“九子夺嫡”的后期是四爷、八爷和十四爷之间的竞争,十四爷远在西北带兵,京里的情形他不了解也插不上手,他最大的资本就是手上的数十万大军,但这数十万大军却被四爷的门人年羹尧牵制着,即便他想有所动作,先得过了年羹尧这一关,年羹尧只需断了粮草供应,就够他喝一壶的,所以,十四爷没什么机会。
四爷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八爷,而八爷的实力无疑是最雄厚的,首先大多数朝臣都被八爷收买了,这一点从那次公开推举新太子就可以看的出。而康熙驾崩前夕八爷府内外更是车水马龙。
八爷在宫里有眼线,从太医的口中得知康熙怕是命不久矣了,十四爷他不用操心,因为在十四爷的军中也有他的眼线,况且十四爷远在西北。他主要要对付和防着的是四爷,所以按他的计划当务之急是抓住京里的兵权,一是丰台大营,二是步军统领衙门。而丰台大营的提督成文运是八爷的死党,一家子的性命都攥在八爷手里,所以他以为成文运那里不需要担心。
最要紧的是隆科多,隆科多的态度很暧昧,所以,八爷派九爷去拉拢隆科多,事成之后许以兵部尚书,隆科多假意答应,内心却差点笑死,隆科多心说老爷子都亲自找我谈话了,让我当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加封太子太保,你特么就给我个兵部尚书,真是太可笑了,事实上八爷被隆科多的态度给迷惑了,开开心心的进宫里,就等着老爷子咽气呢!
四爷被撤差之后心灰意冷,他从准准迹象判断康熙要传位于十四阿哥,准备赐金让邬思道归山。被邬思道好好嘲笑了一番,邬思道心说:你个瘪犊子,连你爹为你准备后事都看不出来,枉费了你爹的一番苦心,还不如我这个外人懂你爹的心思呢。
邬思道哈哈大笑之后干咳两声道:皇上心中的继位人不是别人正是四爷你,当务之急,不在皇上那儿,而在八爷一伙,我最担心的是隆科多,他佟氏一门和八爷交往最深。他现在是九门提督,掌握着满北京的兵权,此人如果倒向八爷,皇上就算传位给你,你也坐不住!
四爷一听又激动又急,四爷表示能力我有啊,但是我手上没兵呀,这可咋办呢,邬思道微微一笑道:你忘了你那苦命的十三弟了吗?十三爷有很多部下现在掌握着兵权呢,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不用,你要赶紧想办法见见十三爷。邬思道心说:你口口声声说和十三爷关系好,人家关了十来年了也没见你丫去看看,还不赶紧屁颠屁颠的去呀,等着我请你吃饭呢!
四爷一拍脑门子道:哎呀,对呀,我怎么忘了这茬了,那啥,先不说了,我赶紧去见老十三。为了见十三爷,四爷着实做了一番准备,拿出十三爷十年前喝剩下的半坛子泸州老窖,但到了圈禁十三爷的地方,四爷遇到了一个不长眼的二货太监。不但不认识四爷不说,而且四爷每说一句话,这二货的回答里面总是带着一句“怎么着。
四爷端起了架子,冷不丁给这个二货一个大耳贴子,顺便踹了几脚骂道:老子是皇上的儿子,你们内务府的头还是我的奴才呢,你特么算个什么玩意,敢挡我的大驾。这太监被四爷又打又骂的搞懵逼了,赶紧表示,四爷您想干啥就干啥吧,别再打我就成了。四爷说这还差不多,顺手扔了五百两银票给这二货,四爷这一手恩威并用把小太监给搓弄懵了。
四爷见到十三爷,两人抱头痛哭一番,十三爷说:四爷你咋这么久才来看我呀,我在里面快憋死了,那啥,你赶紧想办法把我从这个鬼地方弄出去呗。
四爷赶紧说:我也是身不由己呀,老爷子把你关起来,我也没办法呀,那啥,我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个事,我迟早要把你弄出去,但暂时还不行,那啥,我这有份名单你先瞅瞅,都是你之前都部下,看看哪些老实可用,哪些是墙头草,哪些是叛徒,到时候我好辨别。
十三爷一番圈圈点点,为四爷弄了个详细名单,四爷表示:那啥,我先溜了,还有一堆事等着安排呢,到时候我肯定把你弄出去。十三爷说道:你把我弄出去,老八有多少人都不顶事,那啥,四哥有空再来啊,一定想着把我弄出去。
四爷见了十三爷之后,心里踏实了很多,当康熙召所有阿哥进宫的时候,邬思道又把四爷的钦差关防大印留了下来,准备到时候用这个大印释放十三爷出来,然后大动干戈,做完一切安排,四爷放心的进宫去了。果然被邬思道料中,康熙传位给了四爷,四爷趁着其他兄弟吵架的空隙,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邬思道放了十三爷,金牌令箭可比钦差关防大印管用多了。
隆科多的态度和选择
隆科多的位置很关键,他是九门提督,他选择倒向谁,那么无疑谁的胜算更大,隆科多内心很纠结,于是他去找了已经隐退闭门读书的他六叔佟国维商量。佟国维可谓老谋深算,隆科多就是他一手推上去的,为的就是保住他佟氏家族的地位。
隆科多找到佟国维后,表示他现在很迷茫,求六叔指点迷津。佟国维说:现在你躲着也不是个事呀,无论是八爷还是四爷,他们找的不是你,是在找手里握着两万兵权的九门提督,你如果不是处在这个位置,谁还搭理你,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除非你现在辞了这个官,你能吗?
隆科多表示不行,我好不容易才熬出来来的,咋能说辞就辞呢,六叔你别绕来绕去的了,你就说我该咋办吧,现在的局势就像一团迷雾,闯了进去侄儿一个人身败名裂都是小事,可咱们佟氏一族从此就可能一蹶不振呐!这个当口,您得给侄儿指一条明路呀!
佟国维意味深长地说道:摆在你面前的唯一的明路,就是等,八爷拉你也好,四爷拉你也好,难道皇上就不会找你?现在无论谁来找你,你都不要得罪他,也不要答应他。等到万岁爷找你,你就把宝全押上去。因为,只有按照万岁爷的旨意拥立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隆科多心说姜还是老的辣呀,六叔就是厉害,于是隆科多拍了一番佟国维的马屁后溜了,回家等着康熙来找他。
果然,佟国维的推测非常准确,康熙真的派人来找隆科多了,张廷玉带着隆科多七绕八绕的来到了畅春园里一个叫做“穷庐”的地方,光是这地方就把隆科多绕懵逼了,然后,康熙采取了恩威并用的手段,给了隆科多一生一死两道诏书,把个隆科多搓弄的更加懵逼了。
康熙看火候差不多了,又打起了感情牌,一个“小多子”叫的隆科多陷入了往事的回忆,康熙顺势说道:记得你随我打准噶尔那时,还只有二十出头吧?你那时是好样的……皇亲中朕也就最喜欢你呀……记得朕当时曾赐你一把宝刀……那刀呢?
隆科多又羞愧又慌乱地道:奴才日子过不下去,把刀给卖了。康熙微微一下道:你看看那是啥?隆科多一瞧,哟,这刀怎么在这呀。康熙道:唉!那些年是苦了你了……听人说,你总怪你叔叔佟国维压着你,不让你抬头……其实,你是冤屈他了……真正压着你的,不是他,是朕呀……你这把宝刀,朕就是想留到要紧的时候用呀,小多子你明白朕的苦心吗?你可要按我安排的好好干呀。
隆科多被康熙的感情牌感动的呜哩哇啦的,表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康熙说没那么严重,你只需要拥护我选定的继承人就好了。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康熙的安排,康熙的安排可谓用心良苦,高深莫测,让所有人都看不懂局势,把能员干吏全部罢黜了,所有皇子也都免了职,这样谁也弄不懂,不敢轻举妄动,对隆科多的的恩威并用尤为关键,而且十三爷也是康熙早就步好的一颗暗棋。
四爷为何要第一时间放出十三爷主要是因为十三爷在军中的影响力,其次是在所有兄弟里面,十三爷是他最信任的人,也是他唯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
在《雍正王朝》中,十三爷和十四爷都是知兵好兵的人,十三爷为人仗义,外号“拼命十三郎”,由于从小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处处受欺负,四爷从小就保护着他,所以他们二人知心换命。
十三爷带过兵,打过仗,隆科多和图里琛都曾是他的部下,而且在十三爷第一次受到太子胤礽牵连被囚禁期间,隆科多和图里琛都私底下非常照顾十三爷,因为十三爷他们都是十三爷当年使出来的,而且十三爷对他们很照顾,十三爷为人仗义,热心肠,以心换心,所以大家都对他很信服,十三爷的人心是用真心换来的,所以比较牢靠,不像八爷用金钱收买来的人心那样不稳固。
四爷和邬思道以及十三爷提前都计划好了,一到关键时刻就放十三爷出来稳定局面,这一点从他们所说的“依计行事”就可以推测出来。所以,当四爷第一时间确定自己是继位人之后,就立马让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去找十三爷,因为十三爷是张五哥的救命恩人。
来看看十三爷放出来以后的作用吧!
十三爷被释放出来以后,立马就赶到了丰台大营。十三爷也采用的是先打感情牌恩威并用的策略。十三爷首先对着将士们说道:好!好,你们这一群兔崽子们,如今都升了官儿了,比当年跟着我的时候可威风多喽。先来个叙旧,说明在场的很多人和十三爷有交情。
让后就是施加恩惠,选了几个他最信任和最了解的人,给这几个升了官,让他们心存感激,进而使他们更加拼命效力,弟兄们一看,跟着十三爷有肉吃啊,还有啥可说的。这其中毕力塔、张雨、殷富贵显然是十三爷心目中最可靠的人选,于是十三爷道:你们当年都是跟着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怎么现在还是游击参将哪?现在,爷提升你们为副将!三人激动的满脸通红地道:愿为十三爷效命。
然后就是施展威力,而施展威力的对象正是八爷的死党成文运,显然成文运成了第一个垫背的倒霉蛋。当十三爷点将准备去畅春园勤王护驾的时候,成文运急了,成文运心说:合着你当我是空气啊,我可是朝廷任命的丰台大营最高军事长官啊,你连问都不问就用我的人不合适吧,再说了我是八爷的人,我一家老小都在八爷手里攥着呢,就是死也要拼一下。于是成文运道:十三爷您不是在宗人府关着吗?到我丰台大营有啥事,这还发号施令了。谁也不许动!我是朝廷委任、万岁爷钦封的丰台大营主帅,没我的命令,这里的一兵一卒也不许动!
十三爷轻蔑地瞅了成文运一眼,然后拿出金牌令箭道:你是朝廷委任的丰台提督?永定河里的王八也比你这号人多一些,走开吧,别招我烦,就算我没拿着金牌令箭,我也可以发号施令,何况我还带着金牌令箭呢,滚一边去。
成文运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呀,他是八爷的死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怎么着也得做最后的挣扎,横竖是个死,还不如死的壮烈些,家里人还有人照顾呢。于是成文运做了最后的抵抗,我们可以看到,成文运质疑十三爷的时候,丰台大营的大多数军官都用仇恨的眼光看着成文运,准备随时为十三效劳,果然,成文运想拔剑的时候,十三爷一个眼神,成文运就被干掉了。这就是放十三爷出来的作用!
再看看十三爷到了畅春园之后的作用,十三爷没到之前,八爷、九爷、十爷很嚣张叫嚣着搅乱局面,并且把四爷不放在眼里,还出口辱骂张廷玉,大殿里乱做一团。但十三爷来了以后,情况立马就变了,十三爷喊了一句“把这里团团围住,不要放走一人”之后,局面就稳了。
四爷一听十三爷的声音,紧张的神经放松了,张廷玉听到十三爷来了,长出了一口气,心说:哎呀妈呀,可算是来了,要不然我这把老骨头得被八爷拆了。八爷党一听十三爷来了,立马就蔫了,因为十三爷的到了也就意味着,成文运失手了,他最大的底牌没了。最搞笑的是隆科多,张廷玉让他去拿遗诏,等了半天不来,十三爷从丰台大营那么远的地方都来了,他看到十三爷来了之后,才适时的捧出了遗诏。
由此可见放十三爷出来的作用有多大,当局面稳定之后,隆科多宣读了遗诏,墙头草三阿哥胤祉立马第一个跪下来磕头称臣,跪的恰到好处。
写在最后综上所述,雍正第一时间放出十三爷的作用很明显,因为十三爷带过兵,练过兵,有一帮跟着他出生入死的部旧,十三爷为人心地光明,重情重义,这些人愿意为他卖命,十三爷是四爷最信任的人,也是他唯一能倚靠的人。
《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听宣即位第一件事是用令箭放了胤祥,为什么?
在《雍正王朝》里,决定京城大局的有两支军队力量,这是四爷雍正皇位能否坐稳的关键!
一是负责京城防务的步军统领衙门,守卫北京皇城九门。这支力量的军事长官叫九门提督,品级虽不高,但却是关键性的实权人物,掌握着北京城的兵权。
二是京城近郊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负责在北京外围拱卫京畿。这支军事力量,以备调动,而随时驰援京城。若率兵勤王,可以压倒九门提督掌管的北京兵力。
康熙帝驾崩了!四阿哥胤禛受命继位,八爷党岂会甘心?最后关键时刻,狗急了也会跳墙,兄弟已争红了眼,一着不慎,便会酿成血染宫门,控制不住局面就是一场腥风血雨.....
康熙帝撒手人寰,各方鬼怪浮出水面,朝局风云变幻。老爷子这一死,没人镇得住皇子们了,暗潮纷纷涌到了明面上。
在康熙帝驾崩的那个惊风密雨的夜晚,所有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激烈的皇位争斗达到了白热化。
一夜之隔,命运就是天壤之别。决定谁是天子,谁是阶下囚,就在今夜。
当时争夺皇位的两派:一派是“八爷党”,首领是八阿哥胤禩,拥有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以及朝臣支持,八爷党在朝内朝外党羽遍布,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八爷党先支持八阿哥未果,后集体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
另一派则是冷面王爷四阿哥胤禛,他这方有十三阿哥胤祥、隆科多、年羹尧的支持,可惜十三阿哥被康熙帝一直囚禁在宗人府,手握重兵的年羹尧远在西北,可谓势单力薄,处境凶险莫测!把希望全压在九门提督隆科多身上?万一隆科多倒戈,如何是好?
就像邬思道所言,如果没有军事力量支撑,就算皇上(康熙帝)将大位传给四爷,四爷恐怕也坐不住啊!
康熙帝驾崩咽气那一刻,康熙帝明明说的是传位于四阿哥胤禛,可为什么九阿哥十阿哥非要故意狡辩说康熙帝说的是十四阿哥?一旁的八阿哥,见势也在推波助澜,试图混淆视听,搅乱局势。总之,就是不承认四阿哥是继承人。
康熙帝尸骨未寒,一个个皇子在老爹床前,剑拔弩张,步步紧逼。说白了,八爷党就是要耍赖耍横了!什么传位不传位?老子可以不认?都这个时候了,就要看谁的拳头大了!
此时,四爷雍正帝皇位不稳,他的几个兄弟也都不服,蠢蠢欲动。
从当时形势看,八爷党的十四阿哥在西北手握几十万大军,在外握有兵权,在内还有八阿哥的势力,且京郊外的丰台大营主帅也是八爷党的心腹,京郊两营兵力不在四爷控制之内。
雍正帝在京的胜算筹码,只有一个九门提督隆科多,而且在当时谁也不敢打包票说隆科多毫无二心,毕竟在巨大诱惑面前,人往往最是人心难测。
一旦京郊丰台大营进京助八爷党夺位,怎么办?一旦西北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提兵夺位,怎么办?一旦八爷党内外呼应,来个鼓动朝臣势力,怎么办?
怎们办?这一点四爷和邬思道早就想到了,也是整个计划最关键的一部分。
此时的四爷雍正帝,必须要找一个帮手,而且是必须完全靠得住的,因为四爷不能冒险,这样才能打破自己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十三爷胤祥,正好是带过多年兵的阿哥,在军中素有威望,戍卫京城的丰台大营又多是十三爷的旧部,让十三阿哥胤祥出来,可以顺利接管丰台大营。
再加上九门提督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力量,四爷雍正帝就掌握了内外兵权,稳操胜券。一旦发生冲突和叛乱,手中兵权就能迅速控制住乱局。
按照四爷和邬思道商议的运筹谋划,有这么十分关键的几步:
1、放虎出笼,十三夺帅。四爷获得传位消息后,立即速命人手执金牌令箭,放出被圈禁的十三阿哥,并由十三阿哥这只“卧虎”亲往丰台大营夺取兵权,随后率兵进驻京师勤王,以保证四爷顺利登基。
2、密令心腹,制衡十四。四爷提前密令在西北的心腹大将、手握重兵的年羹尧,密切监视也在西北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兵力动向,制衡十四阿哥,以防其率兵夺位。
3、封锁京城,困死八爷。九门提督隆科多,封锁京城九门,任何不得出入,全城戒严,进入一级戒备状态,防止八爷党和城外势力内外勾结,保证大清帝国最高权力平安顺利交接。
在内大臣张廷玉命令下,九门提督隆科多顺利取来正大光明牌匾后的传位遗旨,当众宣读: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着传位于四阿哥胤禛,钦此!”
八爷党个个被困皇城,连城门都出不去,搬不来救兵,也串联不了朝臣,寄予厚望的救兵丰台大营又被十三爷夺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四爷坐上九五大位!
在内外皆失利的情况下,八爷党基本上输掉了一切,雍正的兄弟们纵有万般不服,也不得不一个个跪下参拜新皇帝!
【原创:峰子哥;点关注更多趣事历史!】
《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听宣即位第一件事是用令箭放了胤祥,为什么?
康熙帝驾崩了!《雍正王朝》中的畅春园紧锣密鼓,大变就在眼前,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九门提督隆科多及众位皇阿哥齐聚在畅春园。
张廷玉作为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太子太保在按照康熙帝生前的安排镇定自若的布置着:
这是一场极具恐怖惊险的夜晚,大变就在眼前,即使是张廷玉这样的老臣也不免有些手忙脚乱,只听张廷玉喊到,隆科多;带几个人去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先帝爷的遗诏,隆科多应声而去。这时候八阿哥胤禩看势头不对,对张廷玉哄了起来,你想谋反吗?九阿哥胤塘也在推波助澜!此刻,稍有不慎即有灰飞烟灭的可能,四阿哥胤禛镇定自若,叫到:张五哥,,,你知道皇上的金牌令箭在哪里?这时候的四阿哥胤禛已经知道皇阿玛把皇位传给了自己,是否能坐的住就看这千钧一发的金牌令箭了!
这才是悟空问的大事,四阿哥胤禛要干嘛?他要让张五哥去自己的雍亲王府找邬思道,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到宗人府放了十三阿哥胤祥。邬思道长出了一口气,他不愧为高手,马上做出了决定!如此这般安排一番,张五哥一听是去释放十三阿哥胤祥,不禁动容。只要十三阿哥胤祥出来,朝局就稳定了一半,因为他是一位带兵的阿哥,丰台大营的军官有大部分是十三阿哥调教出来的,听招呼。
张五哥很顺利的放出来了十三阿哥胤祥,胤祥快马加鞭的赶到了丰台大营,报名:我是皇十三子胤祥!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是八阿哥胤禩的人,想挡横。成文运不禁问道;十三爷不是在宗人府吗?十三阿哥胤祥回答,爷爷我是在宗人府,可是皇帝把我放出来了,并且让我接管丰台大营!《雍正王朝》的剧情是这样说的;这丰台大营是朝廷交给我带的兵马,岂能凭十三爷你的一句话就办了?这小子在孤注一掷。看看;成文运就是这么硬挺
十三阿哥胤祥不紧不慢的拿出来四阿哥胤禛让张五哥送来的金牌令箭对成文运说:这是什么,你看清楚了!成文运傻眼了!众将士见了皇帝的金牌令箭如同见了皇帝一样,齐刷刷的跪倒并愿意听命于十三阿哥。十三阿哥胤祥点着三个将军的名字:毕力塔、张雨、殷富贵你们三个怎么还是一个付将,跟我十三爷不会吃亏的!这位十三阿哥胤祥是真有一套,开始封官许愿了!直接把那几位升为副将,干大事不拘小节,这可是紧急关头不能马虎,生死攸关。要去畅春园保驾去,四阿哥胤禛已经听宣,是隆科多宣布的遗诏,“皇四阿哥胤禛,人品贵重,着继位于大统”。这就是四阿哥胤禛拿着金牌令箭放了十三阿哥胤祥的真正原因。不知您看了是怎么想的?(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批评、评论必回复!@圭海四记 @石头有话说 @史论纵横 @炒米视角 @论史 @车逻辑的逻辑 @历史茶坊 @剧作家会文 @颍州小史官 @杨角风发作 @看历史说古今
《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听宣即位第一件事是用令箭放了胤祥,为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咱就不用电视剧的情节去解释了,咱换一个角度,从雍正帝胤禛在畅春园康熙驾崩后成功登基坐稳后对十三爷允祥的所作所为说起吧,那晚宣读继位诏书后的胤禛赶忙释放了软禁在宗人府的允祥,自小这位十三弟与四哥的感情极深,在九龙夺嫡的时候,老十三也是坚定的站在了胤禛的一边,从未有过动摇,但是他俩的感情基础确是在幼时打下的,据记载,老十三和他的四哥相差了八岁,他四哥当年还负责过老十三的数学课,自小就给允祥的聪明劲儿点赞,而且老十三不但讨四哥的喜爱,就连其皇父康熙也非常得意他,每次出行打猎,南巡都把他带在身边,而且四哥还负责照顾指导他的武术练习,人在儿时的单纯的感情,是最容易记在心里刻在脑海的,正如允祥死后,雍正帝在亲笔给他写的祭文中如是说:“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
此为十三爷允祥的画像,真别说,这眉宇间确实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
故而于情于理,雍正对允祥的情感都是情真意切,不是政治伙伴那般脆弱的关系,而在允祥被放出后的所作所为的历史记载,也足以证实了这段情感的瓷实,故而放允祥才是成全了胤禛的另一半,雍正元年,允祥就全心的投入到了振兴雍正王朝的事业之中,他在户部勤奋理事不稍懈怠,把康熙末年的弊端都加以解决并且实行了改革,许多国之命脉的部门如税收,盐业,水利全都开始大有建树,在官场政治上配合四哥雍正的方针整治腐败,肃清官场,老十三用尽全力的竭力而为的态度,使四哥对他更加敬重和重用兵部武选司,军需房,管领汉侍卫,督领圆明园八旗守卫禁兵,养心殿监理制造等等全部都赋予他全权,以至于连后来的身后事-选陵址也让允祥帮忙,如今的清西陵这块风水宝地就是允祥给雍正选的。但天不假年,雍正八年,胤禛真倚重的老十三便因病去世了,雍正这个从不休息的工作强人用辍朝三日来悼之,并且亲自在河北涞水为允祥修建了豪华的王爷墓,其规制在大清一朝无出右者,并且亲手把对老十三的评价《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刻在了允祥墓的神道碑之上。。。
下面是我实拍的十三爷允祥墓的照片,各位上眼。
《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听宣即位第一件事是用令箭放了胤祥,为什么?
因为胤祥能控制兵权,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放他出来接管兵权,皇位就算合法的传给四阿哥胤祯,他也坐不住。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解析:
(1)雍正为什么要放出十三阿哥,或者说老十三对雍正来说,有什么作用?
(2)雍正为什么不提前放出老十三?非得等到继位当天才释放?
逐条分析,先说第一条。
雍正为什么要释放老十三按照电视剧的说法,拱卫京城的兵马分为三支部队,分别是:丰台大营、西山健锐营、步军统领衙门。
其中,西山健锐营和丰台大营很多军官都是老十三的旧部。只要放出老十三,他就可以接管这两支部队。(原著中不是西山健锐营,而是西山绿营,接管西山绿营的是十七阿哥,不是老十三。)
但是,现在丰台大营的主官成文运是八阿哥的死党。如果让他继续统管丰台大营,就等于把丰台大营的兵权也交给了八阿哥,那么老八就有造反的实力了。
更为要命的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政治立场不明确,谁都不知道他想支持谁。这样一来,局面对雍正就非常不利了。三支部队,两支都掌控在老八手里,还有一支不表态。就算康熙想传位给雍正,老四手里没兵权,一样会被老八给捅下来。
所以,十三阿哥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只要他能出狱,就能保证兵权。哪怕皇位不是传给雍正,而是传给别的阿哥了,也没有关系。雍正可以学老八那样,先发制人出其不意,用武力翻转局面。
并且老十三多次替雍正挡枪。太子第一次被废时,本来太子找的是老四,结果老十三侠肝义胆,为了不让老四深陷泥潭,自己替老四背了大锅,圈禁一年。
第二次太子被废时,明明是老四授意年羹尧出兵剿灭江夏镇,结果却因为刑部的抓捕手谕是以老十三的名义下发的,老十三又替雍正背了锅,这次更惨,圈禁十年。
老十三两次主动背锅,让雍正欠了他很大的人情。雍正也希望能在第一时间放老十三出来。
雍正为什么没有提前释放老十三既然十三阿哥如此重要,雍正也急切需要老十三能出来帮他。为什么他却没有立即释放老十三呢?而是要等到最危急的时刻,才匆匆忙忙的释放?
因为,八爷党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如果现在就把老十三放出来,动静太大了,老八一伙人党羽遍地,立刻就会知道。鉴于老十三在军界的地位,老八有可能狗急跳墙,提前发动军事政变。那样的话,就对雍正很不利了。
提前释放老十三,就会把局面搅乱。而乱对老八有利,稳对雍正有利。
雍正在内务府经营多年,放老十三出来只要一句话就可以了,甚至都不需要向康熙请求下旨释放。雍正只需要安安稳稳的熬到康熙驾崩的那一天,再暗地里的把老十三放出来,大事可定了。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到一个原著中非常有意思的细节。
原著小说中,康熙宣雍正去畅春园时,雍正本打算叫上十七阿哥也一起去。此时邬思道哈哈一笑,说四爷你一个人去就可以了。叫上十七爷,是打算被人家一锅烩了吗?
邬思道的这个想法是很对的,因为只要十三阿哥或者十七阿哥有一个人在外面,起码就能保证雍正的人身自由不受限制。
反观八爷党,就没有邬思道这种谋士替他们想到这一层。康熙让他们都去听宣,结果老八老九老十还真的都去了,一点心机都没有。导致全部被扣在畅春园内,被雍正一锅烩了,毫无还手能力。
如果让老九或者老十,其中任何一个人留在丰台大营坐镇,老十三都不可能那么顺利的夺得兵权。毕竟老十三敢杀成文运,他未必敢杀老九或者老十。所有的阿哥都被堵在了畅春园里面,只有老十三一个人阴差阳错的没有去畅春园,留在了外边。
别的阿哥都不在,老十三的地位最高……
后来老九开窍了,打算闯出去搬救兵,岂料整个畅春园都是雍正的心腹。刚走到门口就被雍正下令,让侍卫把他给挡回去了。最后老十三兵马赶到,雍正成功继位。
总结:从这一整段情节中可以总结出三点。
其一、雍正一定要释放老十三,否则就算皇位传给他,也坐不住。
其二、雍正不能提前释放老十三,因为提前释放,会促使八阿哥提前兵变。
其三、康熙神助攻,将除了被圈禁的大阿哥、太子、老十三之外的所有阿哥都叫到了畅春园监视。雍正释放老十三,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只是时间闪上比较仓促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