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虑朝代的名称,东汉王朝是一个全新的王朝,还是西汉的延续?
东汉王朝显然和西汉不一样,它是一个全新的王朝。要看一个王朝是否是前朝的延续,其实很简单,主要看两点。
第一点,本朝帝王是否是前朝末尾一二帝的子孙延续。比如说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就是北宋倒数第二个皇帝宋徽宗的亲儿子。
第二点,本朝的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是否和前朝几乎一致。比如说南明王朝,所有的核心朝臣,基本都是明朝的旧臣,沿用的机构也一模一样。
排除这两点以外,那你所建立的新王朝,就跟前朝没有什么任何关系了。因此我们看看东汉就能明白,为什么它是一个全新的王朝了。
刘秀和汉朝后面几个皇帝,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刘秀的祖先是谁?他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六世孙,也就是从汉景帝这一代来论,刘秀老兄已经跟汉朝皇室出了五服关系。
如果当初没有推恩令,像刘秀的祖先刘发的儿子刘买,就是嫡长子家的仆人,压根就不可能裂土封侯。
当然了,推恩令实行以后,舂陵侯刘买再往下分,就没什么地盘和职位了。到了刘秀这一代,只能在家里种田为生了。
如果王莽篡汉后,没有实行改革政策,把贵族的田地都给没收的话,或许刘秀还真的不会出来造反。
所以说,刘秀跟西汉的皇帝们,其实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要是这也算亲戚的话,那全天下得有数十万人都是汉朝皇帝的亲戚。
刘秀身份的正统性很低,基本已经跟刘备属于一个档次的了。很多人不承认刘备的身份其实是有道理的,毕竟就算承认了又能怎么样?大汉400年下来,天下上百万人姓刘,难道就你一个姓刘的背景比较强大吗?
因此刘秀也是一样,要不是他大哥刘演比较能打,哪里轮得到他们兄弟俩在诸侯面前崭露头角呢?
所以说当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以后,其实只需要拜祭老祖宗汉高帝刘邦就行了,至于后来的汉成帝、汉哀帝、孺子婴这些完全是没有必要去管的。
刘秀的领导班子,都是自己新提拔上来的人。王莽篡汉的时候,其实没多少表示反对。为什么?因为外戚当权的局面,在汉朝实在是太正常了,况且王莽这个人的人品其实很出色,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许。
虽然大家比较诧异,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出来反对。因此西汉的这套领导班子,算是彻底废了,他们要么被王莽赶下台,要么就屈服于王莽了,大部分属于后者。
刘秀创业的时候,可没有得到西汉领导班子们的相助,他靠的是他拉起来的少年天团。这帮人岁数非常小,建立东汉时期,这些开国功臣的平均年龄28岁。
刘秀本人也只不过才31岁而已,可见这些人不可能是西汉朝廷的中坚力量。因此刘秀建立东汉以后,贵族体系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过去那些西汉的贵族,由于没有参加刘秀的起义军,所以他们分不到一杯羹。因此只能衰落下去了。
而刘秀所带领的这帮新的开国功臣,诸如邓禹、吴汉、贾复等等云台二十八将,也就成为了新的贵族体系。他们的家族取代了过去的西汉贵族,世代传承了下来。
由此可见刘秀所建立的东汉政权,和西汉政权,是完全不沾边的一个全新政权。从整体的领导班子就能看得出来。
为什么刘秀还要沿用汉这个王朝称号呢?人心思汉其实这不是一句空话,当然了,不是说所有人都思汉。毕竟老百姓没什么太明确的政治观念,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贵族们,其实他们是怀念汉朝的。
为什么?因为王莽这家伙到处乱改革,尤其是把土地收归国有以后,大量拥有土地的地主们,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他们心里当然不服气。
因此他们宁可参加起义,也绝不屈服。他们比老百姓有钱有势,因此更加有话语权。所以说他们说人心思汉,那就是人心思汉。
至少在汉朝,保障了这帮地主阶级的利益。刘秀当时实力弱小啊,要想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就必须要看清楚天下大势。
天下地主都在声讨王莽,表示要恢复西汉原样,所以刘秀自然也就加入这种声讨浪潮之中。从时代进步的角度来说,其实这帮人包括刘秀在内,都在开历史倒车。
实行改革都会伤及不少人的利益,因此历代改革者都没什么好下场。诸如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人,其实都受到了改革后的反噬。王莽其实也是一样。
但是改革这条路其实是不错的,如果当初王莽改革成功了,那么历史书又是另外一种写法了,这就是为什么汉光武帝在历史上很没有存在感的原因。
刘秀为啥堪称完人?因为大家都不怎么熟悉他的故事。除了昆阳之战你还知道什么呢?为什么不熟悉他的故事?因为他在开历史倒车,他在向旧地主阶级妥协,仅此而已。
但是要想赢得天下,很多卑劣的手段不得不使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帝王和我们普通人有区别的原因。向旧地主阶级妥协最好的办法,那就是恢复大汉朝的江山。
总结:刘秀好歹也是老刘家的子孙,也算名正言顺。如果那时候的人,真的是人心思汉的话,至少要找个汉朝皇帝的直系后代继位吧?比如说霍光拼了命也要找汉武帝的子孙后代继位,绝不从汉景帝这一脉开始算。
由此可见,其实大家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罢了,刘秀也是一样,他为了迅速平息战乱,赢得人心,重新启用汉这个王朝称号,是最方便的。
再说了,他本来也是老刘家的子孙,沿用汉这个称号无可厚非。两百年后,汉景帝的另外一个子孙后代刘备,也打算重走刘秀这条老路,可惜有人比他还要会玩。
参考资料:《后汉书》
不考虑朝代的名称,东汉王朝是一个全新的王朝,还是西汉的延续?
东汉王朝是一个全新的王朝,它不是西汉的延续。
东汉王朝的创立者—刘秀,他只是一介布衣但是恰好拥有汉朝的血统罢了。如果不是因为王莽篡汉导致的绿林、赤眉起义造成天下大乱,让刘秀的才能得以发挥,刘秀是永远也当不了皇帝的。刘秀的祖宗,长沙定王刘发是汉景帝的儿子,在那时候刘发都没有当上皇帝。如果在和平时代,皇帝是怎么轮也轮不到他的,多少姓刘的宗亲与当时的皇室关系更近,就凭刘秀一介布衣封号都没有了不要说天下百姓了,估计连他所谓的亲戚都不一定认他。所以说从继承上来说,刘秀当皇帝是自己打来的,东汉的江山是靠他争取过来的,而不是从上一辈那里继承过来的,所以东汉不是西汉的延续,东汉是一个新的王朝。
至于为什么许多人觉得东汉是西汉的延续?那就要从两点说起:
一、刘秀打江山的时候天下百姓还是人心思汉的,可以说汉朝这个招牌还是很好用的,就像吴三桂,郑成功一直都说“反清复明”反清是真,复明是假,都只是觉得复明这一口号好用。至于刘秀那时候肯定是兴汉复汉这一口号好用,正好自己又是姓刘的,和皇室还沾点亲,能更好的利用这一关系,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所以他的王朝成立的时候也叫汉,至于史书上为啥叫东汉,那是为了和西汉区分开来。
二、刘秀标榜为了自己当皇帝的合理性,在祭祀的时候,还是奉祭西汉的皇帝(我敢保证他要还是一介布艺,不要说祭祀西汉皇帝了可能混球一点亲爹都忘了)。还有他的国号、官制、法度、施政都还是和西汉一样,这样老百姓容易接受,改朝换代也容易平和一点(有可能老百姓都不知道改朝换代了)。
所以综上所述,东汉是一个新的王朝,它不是西汉的延续,只是东汉的君主刻意把它说成是延续,造成大家误解而已。
不考虑朝代的名称,东汉王朝是一个全新的王朝,还是西汉的延续?
“东汉”到底是一个全新的王朝,还是“西汉”的延续?毫无疑问,两者就是同一个朝代的两个阶段而已。
除了名字相同之外,在很多事情上也有相似之处,中间的王莽新朝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插曲而已。
王莽新朝的性质是什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次宫廷政变的产物王莽篡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话说,西汉从武帝开始就出现了外戚掌权的现象,这也和当时很多宗室都对王位有觊觎之心有关,汉武帝一方面用儒家来解决王位正统的问题,另一方面开始大力扶持外戚,用以抗衡宗室。
王莽就是西汉末年的宗室,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就是王莽的姑母。
王莽二十四岁就进入朝廷中枢,做事勤勉周到,既有宫中外戚扶持,又有朝中极好的人缘,所以升迁的速度非常快,三十八岁就做到了大司马的位置。
但在中途成帝去世,哀帝即位,外戚势力发生了变化,王莽失势,不得不退隐。但他非常聪明,没有挣扎,立刻隐退,旁观一旦得势的新外戚膨胀,自取灭亡。
与此同时,王莽还不忘赚取名声,其子杀了家奴,在当时达官显贵之家其实不算什么大事,但王莽逼死其子偿命,在民间赢得了极好的声名。
新外戚一朝得势,做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这时候朝堂上的大臣等就想起了之前的外戚势力王莽来了,两者对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于是,联名请求朝廷为王莽平反,召回京师,不久之后哀帝去世,王政君作为太皇太后立刻收回玉玺,重新启用王莽为大司马,总理朝政,并且有了专门的称谓“予”,和皇帝的“朕”相对。
有趣的是,王莽以外戚身份做了这么敏感的官位,但朝堂上下几乎无人反对,都认为理应如此,可以想见其在当时的形象是何等正面。
至此,王莽的声势达到了顶点。
因为汉代盛行谶纬之学,对很多大事都会编造出一点征兆来,王莽就暗中令很多人鼓吹造势,为自己代汉自立的目的铺垫。
但万万没想到,王莽还没有准备充分,一个拍他马屁的太学生一场投机的行为打乱了他的部署,这位太学生叫做哀章。
他干了一件大事儿,打造了两个盒子,伪造了两份文件,偷偷地放在了汉高祖刘邦的祭祀处,这就是所谓的“金匮策书”。
这两份文件的内容很荒诞,是说刘邦遗诏,汉德将尽,要传位给王莽。
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两者差了150年,刘邦怎么可能有这样的遗诏?但正是因为离奇,所以被谶纬盛行的汉代认为是高祖皇帝的天意。
王莽事先不知道这件事,也不认识哀章这个人,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也只能仓促行动,代汉称帝。
这时候宫中出现了分歧,王太后对其破口大骂,将传国玉玺砸向乱臣贼子,摔破了一个角,后来王莽用金将其补全,这就是传国玉玺“金镶玉”的由来。
那么,通过这件事情的始末就能知道,王莽本身就是皇亲国戚,他所取得天下的手段也不是起义,而是发动了宫廷政变,迫使皇位交接。
这样一来,这个朝代的正统地位就不存在了,因为当时的皇帝才六岁,即使有禅让的举措,但也不可能被承认。
事实上,王莽也就当了15年的皇帝,所谓的“新朝”也就出现了这么短暂的时间就被推翻了,而推翻者正是宗室刘秀。
这样的情况在后世同样也出现过,那就是武则天掌权时期曾经改国号为“周”,但后来同样被李唐皇室起兵推翻,又改回了国号“唐”。
既然唐朝是一个大一统的时期,那么无论是东汉还是西汉,在当时都是“汉”,只不过是其间有了15年的混乱期而已。
东汉是西汉的后续,二者在深层次上具有传承关系“东汉”和“西汉”只是后来人的称呼,也被称为“前汉”与“后汉”,但在当时的历史上,都被称为“汉”。
东汉之所以是西汉的延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秀是汉室宗亲,所以他的正统地位要比王莽更实在。
有皇室血脉的刘氏子弟在汉代非常多,血缘关系也不近,刘秀是汉高祖九世孙,在汉武帝那一代开始就是旁庶,按照正常发展,他是不能代表正统的。
我们可以将他和刘备做一个对比。
两者家族同样都是从汉武帝开始沦为旁庶,为什么刘备没有正统地位,而刘秀就能代表正统呢?
因为刘备割据的时候,汉献帝还在,只有汉献帝能代表正统,具有唯一性,所以正统是曹魏势力;而后来曹丕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了汉室,汉献帝并不是一个幼儿,威胁肯定是有,但并不存在蒙骗等等。
而刘秀的情况则不同,王莽通过不正当的“禅让”取代了汉室,自立为帝,皇帝才六岁,没有成熟的心智,而宫中的王太后等具有决策能力的主脑人物表示反对,所以王莽的“正统”并不被当时的人所认可。
刘秀身负皇室血脉,在汉室没有其他皇帝在位的时候,他就可以代表正统,当然其他有皇室血脉的成员同样可以,只不过刘秀成功了,所以就是唯一的正统。
那么,从古代极其重要的“正统”传承的角度来说,刘秀是继承西汉的正统地位,而不是通过起义等形式夺取西汉的正统地位,那么东汉自然也就是西汉的延续。
这个逻辑很顺畅。
事实上,东汉的初期以及中后期发展形式与西汉初期、中后期的发展都非常相近,东汉设立的一些官职很多都是恢复了西汉的建制,而都是在中后期再次出现了外戚掌权的现象。
这就说明两者在治国方略上是一致的。
那么,既然刘秀是宗室血脉,又能代表正统掀翻篡位的王莽,所建立的朝代和之前那个同名的王朝又非常相似,东汉和西汉的关系自然就比较明晰了。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不考虑朝代的名称,东汉王朝是一个全新的王朝,还是西汉的延续?
东汉是一个全新的王朝。
西汉与东汉,一个建都长安,一个建都于洛阳。
汉光武帝的祖先长沙定王刘发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自汉武帝刘彻始,长沙定王刘发这一支便已经沦为了小宗,经历了几代甚至更多代的繁衍之后,汉光武帝的与西汉大宗早已出了五服!
王莽废孺子婴自立为帝之后,实际上新王朝已经取代了汉王朝。虽然王莽是篡位,但是他走完了“禅让”的一整套法定程序。换言之,王莽的新王朝才是正统!而汉光武帝建立的东汉,实际上是在新王朝之后又重新建立的一个王朝,与西汉没有传承关系。
东汉与西汉唯一的联系就是皇帝仍然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国号仍然为汉!仅此而已。
西汉建立在秦朝的废墟之上。汉高祖刘邦在跟旧贵族、新军阀的斗争之中崛起,破除了项羽为首的旧贵族封建复辟势力,建立起了西汉的中央政权。
西初并不甚强,为安抚群雄,不得不行郡国制,又受北方匈奴压迫,不得已行和亲。隐忍数十年,才渐次翦除异姓王,拆分同姓王,北击匈奴,南收南越,降服西南夷、东南夷。
但是到了西汉末,地方豪强与儒家官僚阶级相结合,对皇权形成了威胁。而且在儒家“禅让”思想的影响下,甚至推出了王莽来和平地改朝换代。本来,王莽出身外戚,又是“当世大儒”,是皇权和儒家都能接受的人物。但是他上台后全力推进“改制”,又太过着急,招致了豪强阶层对他的怨恨,终于酿成天下大乱。
豪强阶层要想掌握政权,一定要寻找到合适的代言人。由于汉朝声望尚在,这个人选一个必备的条件是刘姓宗亲后裔,可是这个人要想坐稳天下,就不得不获得豪强阶层的支持。
经过一番角逐,刘秀胜出。这就是东汉。
东汉的格局,整个就比西汉来得小,虽然仍然可称“强汉”,但是比起西汉鼎盛时期要弱。西汉的皇帝,多数都比较强势,只是到了末期,才由外戚把持朝政;而东汉只有前面几个皇帝像样,后面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小,外戚跟宦官轮流执政,政治也比西汉黑暗得多。如果不是两汉的皇帝都姓刘,这就是彻头彻尾的两个朝代啊!
不考虑朝代的名称,东汉王朝是一个全新的王朝,还是西汉的延续?
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朝代,刘秀被称为,为面天子。到了他这一代,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个农民了,谈不上什么皇亲国戚了。不过的他的运气是真的好到爆表。你且听我给你细细到来。他出去那会他爹还是个县令。但是没有过多久,他的爹就拜拜了,他与他哥哥刘伯升,去找他求求,刘良要饭当农民了,没关系,开局一把锄头一把镰刀,一头牛。我也能当皇帝。接下来,老天又给了他一个非常大的馅饼。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义军害怕刘演不听话,就让刘玄当了皇帝,建元“更始”。此举给了王莽巨大的震动,于是他发40万大军围攻昆阳。刘秀急率两万大军前去救援,王莽见刘秀只有两万军队,也就没怎么在意。但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战败,也是在冷兵器时代,人数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四十万对两万,这么悬殊的差距,刘秀竟然打赢了。刘秀一开始也没想到,毕竟人数差距实在太大,但是没想到啊,没想到。这场战役也被研究军事的人反复研究,成为典范。刘秀真是被上天眷顾的男人。
刘秀高兴没多久,就听到自己的哥哥刘演被更始帝刘玄杀了,刘秀受到刺激他决心完成哥哥的遗愿,统一天下,自己做皇帝。他身知自己功高震主,所以主动要求去收复叛军。明眼人看得出来刘秀是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但是刘玄犯傻了,他对于杀死刘演感到深深的愧疚,就同意了刘秀的要求。命运在一次倒向了刘秀那边。刘秀凭借上天对自己的眷顾,平定了叛军,还获得了十万铜马军,顺带获得了一个老婆,当然这个老婆没过多久又废了。并在洛阳建立了政权,史称东汉,他本人也被称为光武帝。
刘秀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得归功于他的好运气。从骑牛造反到昆阳之战再到建立东汉,每一步都走得如此的顺利,而这种顺利不得不感谢上天对自己的眷顾。开局一头牛,装备全靠捡,最终顺利当上皇帝。位面天子刘秀,真的是一位被老天眷顾的男人。
不考虑朝代的名称,东汉王朝是一个全新的王朝,还是西汉的延续?
名为中兴,实为开创。汉世祖刘秀的皇位是自己重新打了一遍天下来的,并不是从前代皇帝手中继承而来,尽管他认了汉元帝为父亲,实际上他和汉元帝基本没啥关系,都出了五服了,也就几百年前是一家。
东汉与西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朝代,宗庙里供奉的,主要还是从刘秀这儿新起的那一系(西汉只祭五帝);两汉都城不一样,国家制度也是重新再来,我国有“五行说”。西汉的“德运”是土德,汉武帝确立的,西汉末年大学者刘歆(也是西汉宗室)曾在王莽支持下鼓捣过一阵,宣称汉应为火德,但他的本意在为王莽篡汉服务,后来王莽建立新朝,就说是土德(土克火)。但汉朝真正改德运为火德,还是刘秀。你们别小看这德运,你是什么德,相应的就要有一套新的国家制度。东汉的火德政治,与西汉的土德政治,就有很大不同。
实行火德的东汉,与西汉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神学气氛异常的浓,刘秀宣称是受符(赤伏符)称帝,东汉流行的是谶纬那一套神秘哲学,经学家们也都是神学家。东汉的经济也以庄园经济为主,世家大族的势力非常大,在政治上是外戚、宦官轮流执政,宫廷斗争异常激烈,等等,这都是两汉的不同之处。
后唐庄宗也是自称继承了唐朝法统,是唐朝继承人呢?那他能算唐朝吗?南唐烈祖李昪也还说自己是唐朝后裔,认了一个唐朝王室做祖先,那南唐可以算是唐朝的延续吗?
而真正的继承者是有前后关联的,就像西晋东晋,后汉北汉,南宋北宋,元朝北元,明朝南明,这种才是真正的前后关联。
所以说,东汉西汉并不是同一个朝代,东汉是一个新的开创朝代,只不过建立者和西汉皇帝有远房关系,国号也一样而已。真正论法统的话,西汉是传承给了新朝的,就像东汉传给了魏国一样,新朝才是西汉法定继承人。就像曹魏才是东汉法定继承人一样,而不是蜀汉。刘秀等人是当时新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一员,推翻了西汉继承者新朝。
另外刘秀的皇位来的也不正,刘秀本来是有君主的,就是绿林军的领袖刘玄,刘玄消灭王莽后称帝,刘秀是刘玄的手下。也就是说,刘秀是承认过刘玄的正统性的,而且刘秀还受封为更始帝的萧王。
更始帝派刘秀去河北招抚铜马,刘秀趁机摆脱更始帝刘玄单干,并在河北称帝,公然反叛刘玄,并联合赤眉军一起夹击以前的天子刘玄,把刘玄逼上了绝路。
设想一下,假如是刘玄赢了,历史上会怎么评价刘秀,肯定是反贼之类的词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儒家所恪守的,古代皇帝以儒家治国,怎么容得下这种反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