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佟国维举荐八阿哥是真心的吗?他的目的是什么?

佟国维的如意算盘打得超级溜,他想着自己去支持八阿哥胤禩夺位,而自己的侄儿隆科多跑去支持四阿哥胤禛夺位。因此佟国维为了家族利益,只是表面上支持八阿哥胤禩而已。

在他心目中的这两大夺位热门,随便中一个,他们佟佳氏一门依旧可以延续数十年的荣华富贵。想法很美妙,可是康熙前一天请佟国维吃饭,却打乱了佟国维的思路。

一顿饭,让佟国维有了功成身退的想法。

康熙在饭桌上,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问佟国维家里还有哪个年轻一辈的人可以出来当差的,佟国维就举荐了自己侄儿隆科多。

隆科多当年是跟康熙一起在战场上历练过的,虽然后来做了逃兵,可是当初的印象还在。再加上他是佟佳氏的后人,康熙自然多留了几个心眼。

紧接着康熙拿自己打比方,说他们大家都要把前程留给下一代人了。意思就是说,你佟国维岁数太大了,应该退位让贤,把家里的小字辈的人扶上来。

康熙用心良苦啊,佟国维是自己的舅舅,也是自己的老丈人,这一层关系摆在这里,康熙也希望佟国维家族,依旧能够和皇族保持如此亲密的关系,而且希望佟佳氏继续繁荣下去。

可是光靠佟国维这个老家伙,显然是不行的了,他未必就能活得过康熙。因此康熙希望佟国维能够早点下决断,将自家的前程传承下去。

只有传承,才能经久不衰,这是历史的必然。佟国维一顿饭吃出了一身冷汗。他必须要为自己家族的前程做个决断了。

于是当天晚上,他就找到了隆科多,将自己的想法全盘告诉了隆科多。他让隆科多去支持四阿哥,而自己去支持八阿哥。并且他已经举荐隆科多为九门提督。

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八阿哥胤禩是个大热门,人人都会支持。可四阿哥胤禛是个大冷门,赔率虽然高,却没几个人表示支持。

为此隆科多心里就犯起了嘀咕,六叔?你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如果隆科多这么想了,那么佟国维的计划就算实现了一半。

隆科多举报佟国维,这才是佟国维将隆科多推上岸的最好一步棋。

下棋的人,最高境界就是能够引导对方怎么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而且还不能让对方发觉这一点。显然佟国维这一次,就是用了这么一招,让隆科多有了逆反心理。

隆科多如果单纯支持四阿哥胤禛,那么如果赌输了,可能他的功名前程,也就不存在了。这种几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是占大头的。

可是他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去支持八阿哥胤禩,毕竟他六叔佟国维已经表示支持了。他再去贴金也没什么意思。

可以说隆科多但凡有点出息,就应该去康熙那儿举报佟国维,把整件事都和盘托出。只有得到了康熙真正的信任,他这个九门提督才能坐稳。

为什么?因为九门提督实在是太重要了,往大了说,整个大清朝的命脉都掌握在九门提督手里,往小了说,紫禁城里皇族们的安危,也都捏在九门提督手里。

你佟国维一句话,我康熙就要把你侄子安排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这也太没谱了。隆科多可不是没智商的人,他早就能猜到这一点。

因此第二天隆科多果断去康熙那儿举报了佟国维,康熙松了口气,因为隆科多如果不来,这个九门提督就不可能给他,为什么?因为隆科多在皇子里已经选边站了,那么将来大位继承人的决定权,很可能就不在康熙手里,而在隆科多手里。

这是康熙不愿看到的,只要隆科多不来,九门提督就没他的份。因此当隆科多来了以后,康熙终于放心地把九门提督交给了隆科多。至少从这件事里,大家可以看得出,隆科多只忠于康熙,不投靠任何一个皇子。

既然九门提督的权力依旧握在康熙手里,那么康熙选择哪位皇子继承大位,那就都是他说了算了,这也是佟国维所愿意看到的。

佟国维功成身退,隆科多成了擎天之柱。

在历史上,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亲儿子,所以不可能出现两个人分别支持不同皇子的情况。因为他们俩是分不开的,编剧为了让他们分开,刻意将他们变成叔侄关系。

这一点处理相当巧妙,因为儿子举报父亲,带有不孝的成分在里面,侄儿举报叔叔,这就无可厚非了,佟国维这么设计,也就合情合理了,总不能把儿子推向不孝的地步吧?

隆科多坐稳了九门提督之位,那么佟国维可就不敢继续在上书房呆着了。为什么?一家人不能军政大权都握在手里,不管你多忠心,也会被人家看成是司马师和司马昭。

为此佟国维在上书房选新太子的时候,故意卖了个破绽,他强行询问康熙,为什么不能选八阿哥?还有就是指责张廷玉是奸臣,这一系列作死的操作,就是要告诉康熙,差不多得了,我不能再得罪人了,再装下去就露馅啦!让咱回家养老吧!

康熙也很给面子,当场驳斥了佟国维行为,并且将佟国维给弄回家养老去了。这么一来他们家暂时失去了政权,但是保住了在紫禁城内部的地位。

总结:新皇登基,隆科多怎么都是功勋之臣。

后来佟国维给隆科多都算计好了,不管支持哪个阿哥,这个时候都是不保险的,因为存在赌的成分,可是如果你隆科多手握兵权,只支持康熙皇帝的决定,那么你的前程可就保住了。

为什么?因为康熙皇帝选择任何一个阿哥继位,你手握紫禁城兵权,全力支持他上位,既能够向康熙效忠,又能够表示自己对新皇帝忠心。

这是每个继位者都想看到的事情,显然佟国维的计划很成功,隆科多后来荣华富贵了很长时间。至于支持八阿哥胤禩这件事,不过是一场戏罢了。

参考资料:《雍正皇帝》

《雍正王朝》中,佟国维举荐八阿哥是真心的吗?他的目的是什么?

真正历史上的佟国维不可能举荐八阿哥胤禩,而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表面上在烧八阿哥热灶,其实是在捧杀他。

首先我们来考证,真正历史上,佟国维有两个原因不可能支持胤禩。

第一个原因,时间上对不上号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胤禩开始努力活动,争取夺嫡,人称“八贤王”。然而康熙四十三年,也就是四年前,佟国维就已经退休了。退休老大爷拿什么来煽动满朝文武去支持胤禩?就算他老人家想支持,人不在其位,说了恐怕也不算了。

第二个原因,关系上有亲疏

雍正生母乌雅氏,也就是后来的德妃出生低微,没有抚养雍正的权力,所以雍正是由皇贵妃佟佳氏,也就是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的,这个佟佳氏,是佟国维的女儿,而隆科多是佟国维的儿子。

请问佟老爷子好不容易有了雍正这个孙子辈的皇储的关系,他为什么要作死去拥戴八竿子打不着的八皇子胤禩?

我们可以说后来雍正登基以后的改革可能会得罪保守派皇亲国戚佟家的切身利益,导致隆科多叛到八爷那边去,但是在九子夺嫡期间,还看不清楚各位皇子的志向,佟国维肯定只能选一个和自己关系近,同时也是皇帝最器重的。

其次,我们来看电视剧《雍正王朝》,其实已经给了足够的证据在告诉我们,佟国维并不是在真心拉拢八阿哥,而是在忽悠他,让他玩火自焚。剧中佟大爷坑了八爷两次,第一次让他上赶着去查刑部冤案,最后惹得康熙表面表扬,背后诅咒他该死。而第二次是煽动满朝文武拥戴八爷当太子,把他彻底捧杀出局。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佟国维这个角色表面上看是个昏聩老头,但是你想一想,上书房第一把手,康熙带领所有皇子去木兰围场,可以把京中全部的事情就交给他一个人打理,这样的人,能是等闲之辈么?

在选皇子这件事上,对于他的立场,至少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结论。

第一次看,肯定很多观众都觉得佟国维是一个倚老卖老,大权在握,自作聪明,没事乱买马的政治赌徒,他在九子夺嫡期间上蹿下跳,东奔西忙,组织联络,推举八爷,烧八爷的热灶,同时还想让隆科多作为自己的保险,去烧四爷的冷灶,无奈最后被隆科多出卖,在上书房议举新太子的一幕中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玩死。

这是最表面上最肤浅的意思,如果只看《雍正王朝》第11集,从演员表情,动作,以及剪辑上来看,确实看不出什么破绽。

但是,如果根据20集,康熙逝世之前,隆科多去请示佟国维,以及第7集,八爷夜访佟府等剧情连续起来看,就有了第二层意思。

第7集,追讨国库欠款刚刚不了了之,刑部冤狱又让康熙震怒,这个时候,需要有阿哥出来带头去办事。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事情牵扯到太子,谁去谁就捅了马蜂窝。邬先生让四爷一定不能去,甚至还差点气出走,而八爷夜访佟府,佟国维却是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撺掇八爷一定要去查得个水落石出。他撺掇八爷的表情,特别是穿着打扮,和忽悠隆科多时候的一模一样。

第七集,忽悠八爷场景——

第十一集——

请注意全剧只有这两幕佟老爷子穿着一个红马甲。马甲在戏剧中的含义是外套,装扮,掩护,乌龟壳,假。可不可以令你想起那句小品台词——

小样,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哪——

而红色,象征着危险。

两个深夜密谋的场景,佟国维的里面穿的黄褂子和外面套的红马甲一模一样,这是有符号意义的,即这两个场景中佟国维都在干同样的事——撺掇,忽悠。

注意哈,忽悠少年儿童的场景里,老大爷是顶着马甲的,而到了20集,真正要给隆科多传授绝技的时候,老乌龟就把马甲脱啦——

还记得那句小品台词么——

“小样儿,你以为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啦!”

这个马甲,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他是在装,是在作秀,是在演,是假的。

而更需要注意的是,隆科多的帽子和佟国维的衣服实际上是同样的料子,也就是说,是一套。

隆科多的帽子和佟国维的衣服是同样的色调,这绝对不是服装胡乱搭配故意弄错,而是有寓意,佟国维里面的衣服,代表的是真实的他,而衣服上的纹路是金黄色,代表正统,皇权。而同样的配色的帽子,戴在了隆科多头上,寓意正统的继承。

有人说,服装这一块我的分析是牵强附会,那是因为他确实没有经过专业的戏剧知识培养,而恰恰本剧导演是非常专业的。有人指出,雍正王朝的服饰不符合史实,导演根本就不是用服装来表现史实,而是由于权斗剧情过于复杂,他使用服装为剧情服务,每个人的服装都经过了精心安排,具有符号意义。

第一集,发大水,议事。

康熙的龙袍是深蓝近黑。

诸位皇子中,只有十三阿哥是深蓝,其它都是浅蓝。照理说都是贝子和郡王,十三阿哥并不比其它人爵位更高,用这套衣服不合适,而且胸前的补子是明黄龙补也不合适,所以说这套衣服根本就不是为了重现历史,而是为了标明十三阿哥的角色,是向着康熙的。

接下来,四爷进来了,四爷的衣服也是深蓝近黑——

这是在告诉我们,这个场景里,康熙、四爷、十三爷是正面人物,而其它的都是反面人物。或者说,这几个角色和康熙具有一样的政治目标。

这个不但体现在皇子上,还体现在重要的臣子和皇孙身上,第12集——

上书房三大臣,只有张廷玉是深蓝近黑的服装,而且全剧里他始终穿这一套。

这一集中,康熙又穿着他第一集中深蓝近黑的皇袍。可以推断这几幕可能是统筹到一起拍摄的,所以演员用的服装一致,但是之所以统筹到一起拍摄,也是因为具有相同的意义。可以注意拍摄的角度和穿着的颜色,绝对不是偶然——

左,张廷玉,中,康熙,右,雍正,三个黑衣服在透视的终点,而其他都是蓝色。本来和四爷统一的十三爷的衣服变得有些浅紫,因为他如果也是深黑,就打破了这个稳定的结构,所以做了让步。

后来的剧情中,雍正的儿子,弘时是蓝色,和八爷一致,弘昼是深蓝近黑,和父皇一致,但是没有父皇那么黑,因为这个小弟每天装神弄鬼,心理体贴父皇,表面装傻充愣——

而弘历没有特意用颜色区分,因为他其实很少和另外两位皇兄在朝堂上同时出现,不需要区分,后来他单独出现的时候,衣服袖子上多了两个补子,体现他和另外两个兄弟的不同——

所以,再看雍正王朝的时候,请不要再用历史考证的眼光去批判它的服饰,而是从专业剧作的角度去理解,就会发现导演的深意和特别的趣味。

从剧情上看,至于佟国维是撺掇,还是忽悠,我们也可以从后面得到明确结果。

首先,刑部冤案,邬先生让四爷千万不要沾手,后来四爷接下来,邬先生气得差点出走,要不是四爷装病,邬先生肯定不会在给四爷干。而相反,八爷按照佟大爷的意思出来查案,放心大胆地逼供肖国兴,要搞倒太子,并且一路直逼太子,审出了结果。然而康熙并不傻,对于八爷交上来直接要扳倒太子的这个结果,表面上是赞许,背地里派图里琛亲审肖国兴。如

果康熙真的很喜欢八爷,接机搞垮太子,让八爷上位不久行了嘛,为什么要自己再去问?说明康熙压根就不信任,不看好八爷。

而得到了图里琛的结果的康熙,得出的结论是——该死,其心可诛。

这个“该死,其心可诛”,不是骂肖国兴。因为后面图里琛说,奴才这就去杀了肖国兴,而康熙说,谁让你杀他。说明,康熙怪的不是肖国兴,而是八爷,康熙已经知道了八爷逼供,构陷太子。至此,八爷也中了邬先生的预言——谁去查太子,谁就玩完。

那么,对于这么清楚,这么危险的一个结果,连邬先生都知道,那么作为在朝为官一生,上书房说一不二的一把手,老油条佟国维,他能不清楚?他要是真的爱惜八爷,能上赶着让他去火中取栗?而不是像邬先生爱惜四爷一样劝他去明哲保身?

所以,可以得知,佟老头子是个忽悠年轻人的高手。

知道老头是个穿马甲的高手,事情就好办了。第7集,第11集,他都是分别在忽悠八爷和隆科多,只有20集,脱了马甲,他才是真的在对隆科多说实话,实话就是——听皇上的。

那么他对隆科多是什么态度呢?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第11集他忽悠隆科多的时候说的话,这里关于冷落,他大概传达了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我派你去关外,是历练你。

第二个意思是,更重要是要保护你。

这两个意思,其实都不假,然而,无奈隆科多吃不得苦,跑回来了,于是只有先晾着——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佟国维并没有把隆科多当成一个亲人,而是一个政治游戏中的棋子,他不会因为个人情感喜欢他,重用他,或者讨厌他,远离他,而是根据他的职务,位子这些政治资本,来决定他的使用价值。很显然,最开始派隆科多去关外,就是为了坐山观虎斗,等朝廷里乱了,隆科多在关外带兵,那么阿哥们都要求他。无奈隆科多自己跑回来了,暂时没有用,而这个时候,越是没有用的人,底子越干净的人,对康熙越有用。

更重要的是,压着隆科多的意思,也是康熙的意思——

但是两个老头压着隆科多,年轻人肯定是很难理解的,和老头自然也就有了感情上的间隙,所以,佟国维在和他的对话里,一半真,一半假,真话,是把自己对他的真心都和盘托出,假话就是让他去烧四爷冷灶。你见过谁为你好,让你去买大家都公认的渣渣股,自己去买大家都喜欢的绩优股的吗?

这样做唯一的目的,就是让逆反的隆科多觉得自己的点子不靠谱,向康熙举报自己。而实际上举报是唯一的生路,无论隆科多买四爷,还是买八爷,都是死路。

最精彩的一幕,在12集到来,上书房议新太子,这里其实是康熙和佟国维的双簧,佟国维负责把康熙不想说的话说出来,全面为康熙排忧解难,以及打掩护。

张廷玉是忠臣,是公开反对立八爷,公开保太子的,结果只有张廷玉一个人表态,假如说,这个时候他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那么事情就结束了,复立太子,回家过年。然而大家都不表态。这时候,佟跳出来说张是奸臣。他代表了八爷串联了那些群臣的意思,但是他说,比群臣说要好,因为群臣说,就是康熙跟无数人PK,他说,康熙只需要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康熙只要辩倒了佟国维,其他人就不敢开口了。

这个时候,康熙说,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和张廷玉是一样的,也保举了太子。这是康熙在加筹码,告诉大家,张廷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更关键的是,康熙说,他自己也保举了太子。

这也就是间接地告诉那些跟着八爷串联的满朝文武——你们是要和我作对么?

这个时候,一个特写,站在康熙左手边的皇子们,赶紧朝着康熙靠拢,皇子们处于孝道,是必须跟着父亲,康熙选择的。

那么满朝反对意见,瓦解了一半,剩下的是群臣,而群臣的代表是佟国维。

老头还要继续硬钢——奴才斗胆问一句,为什么满朝文武就不能保举八阿哥

一个正常的大臣,敢这样忤逆皇帝,已经是找死了。人家皇帝都说了,我想复立太子,你还问为什么,岂不是自杀么。所以佟爷爷要的并不是答案,只是要达到更重要的目的。

于是,康熙炸他——你真的要我把你老底都掀出来么?

本来说的是隆科多,但是炸出来一个大鱼——

八爷慌了,八爷说,儿臣自愿退出,父皇不要再为难佟国维了。

大家都知道舍车保帅的道理,八爷怎可能为佟而舍弃自己的前途,他只不过是觉得要是佟老头再争下去,没准把自己夜访佟府,和老头一起商量审太子,弄太子的底全部都掀出来,甚至可能担心康熙已经知道,要把这个底子掀出来,牵连自己,所以为了保全自己而退出。

康熙说,你果然贤得是时候,佟国维死心塌地的保举你,你就在这个时候出来保全他。

这很明显不是表扬,是挖苦。

把八爷炸出来,是两个老头最大的目标——你们满朝文武不是串联要推举他么?现在他自己都放弃了,还有谁不服?专治不服!

果然,接下来康熙就补刀——

专治不服。

然后就宣了隆二爷上场。

隆科多说了康熙想说的话——处处请示皇上。

此处省略一万多字,其实康熙想说的是——我还没死呢!你们就折腾,你们也太不把我放眼里了,八阿哥就知道搞关系,还收买人心,互相串联,满朝大臣都是傻冒,乱买马,我想把太子扶起来暂时让你们消停两天,让我慢慢观察选谁,结果你们班都不好好上了每天开party,人家隆科多都知道我是天下第一,你们都白活了!

为什么说康熙和佟是双簧,我们看处理结果——

对佟国维

这么大的罪,结果是回家养老——

养老就是顺利退休,国家发钱养着。家里已经有了接班人,自己又顺利退休,不依然还是佟半朝么,这哪里是惩罚,分明是奖励。

为了突出这奖励,马奇同学跑出来陪衬,说自己也有罪,于是康熙对他的处罚是——

本来佟垮了,马奇就应该是上书房老大,结果排在了张廷玉之后了,而且降两级还发俸一年,这才是真处罚。

一真一假一对比,就知道康熙和佟大爷是在演戏。

还有一件更有意思的事,第12集,隆科多跑到康熙面前去举报佟国维,但是隆科多分明是在诬陷佟国维,佟国维明明告诉他,让他去烧四爷的冷灶,而自己去烧八爷的热灶,并且说热灶烧不好,还容易引火烧身。也就是说,隆科多即便是要正常举报,也应该告诉康熙,六叔让自己去选择四爷,他为什么会告诉康熙,六叔让自己选八爷呢?

隆科多这个时候很显然是不信任自己六叔的说法的,觉得六叔自己去烧的热灶八爷希望更大,自己只是一个保险,说明佟国维对隆科多的忽悠见效了。而隆科多上套了,要把大家喜欢的热灶八爷捧杀致死,让冷灶四爷上位。

佟国维故意告诉隆科多,你去买渣渣股四爷,我要买绩优股八爷,并且我希望大,你只是一个垫背的小保险而已。换做任何人,听到这个,绝对都不高兴,毕竟大家都不傻。

所以,佟国维这样一逼隆科多,隆科多必然要选择出卖他,取代他,因为大家都觉得八爷好,要选择八爷,自己去选择四爷,如果八爷上位了,自己岂不是死路一条?而现在所有人都围着八爷,六叔也不让自己跟着一起追随八爷,要想活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强势举报,让八爷党通通完蛋,然而只要隆科多为求谋生这么一做,佟国维的目的就达到了——捧杀死了八爷,八爷还对自己感恩戴德,抬举起了自己的家人,还是用苦肉计抬举起来的,满朝文武还没有意见。

雍正王朝,每一秒都是权谋,值得你认真品味和学习。

《雍正王朝》中,佟国维举荐八阿哥是真心的吗?他的目的是什么?

第92期总680期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康熙帝的一句“一唯公意是从”掀起了举荐新太子的车轮大战,佟国维大张旗鼓串联举荐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人选,让八阿哥感激涕零,让康熙帝愤怒。

职场上有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比如“董事长”不喜欢一个人,“总经理”极力举荐,最终“董事长与总经理”一定会达成某种交易,以一方妥协或者激怒对方使两败俱伤。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康熙皇帝与佟国维身上仔细分析表现的淋漓尽致,佟国维不惜丢掉上书房首辅的职务极力去举荐八阿哥为“新太子”人选,有其目的所在! 【佟国维的算盘啪啪响】

佟国维的身份不但是上书房首辅,他的真实身份是康熙皇帝的“舅舅”外加康熙皇帝的“岳父”头衔,只“国舅”指一头衔,康熙不能不买账。

历朝历代没有皇帝选继承人由朝廷上下大臣“举荐”的说法,选择储君那是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也是皇帝自己家里的事,哪有外人掺和的道理。

这次的康熙皇帝说的“一唯公举”是从,是把众皇子及部院官员耍了一把,特别老八一党没看透。【康熙帝说这话是试探】

知道谁看透了吗,第一位就是佟国维,次之为:张廷玉和雍亲王府的参赞神人邬思道,张廷玉就自己写奏折保举原太子胤礽。

雍亲王府的邬思道早已经把保举原太子胤礽的奏折写好,交给了老四和老十三照办看着。 就连上书房大臣“马齐”都蒙在鼓里。所以康熙皇帝最后没有往深里处分马齐,就因为马齐是无辜的。

八阿哥胤禩果然跳出来了,八阿哥胤禩的遥相呼应是在康熙帝的预料之中,可“佟国维”是八阿哥胤禩的后台让康熙皇帝犯难了。

佟国维明明知道康熙帝不喜欢“八阿哥胤禩”,他就要举荐他,还是公开的。 佟国维的举动只有康熙皇帝明白,佟国维有要求了,动静挺大! 【康熙暗示佟国维瞎操心】

我个人分析佟国维的目的:

一、佟国维举荐八阿哥胤禩,必然得到所谓的八爷党的好感,毕竟八爷党是一股不小的势力集团。

二、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大臣岂能不了解康熙帝的心思,明明知道康熙帝反感八阿哥胤禩,佟国维就要公开串联举荐,这就是逼着康熙帝找他谈交易,由此可以退出佟氏家族后辈的隆科多担任要职。

三、康熙帝既然反感八阿哥胤禩,我佟国维就有举荐他,刺激康熙帝增加对八阿哥胤禩的愤怒,把八阿哥胤禩彻底清除夺嫡视线。

果然康熙帝找他这位国舅爷了。这时佟国维又与隆科多上演了一条苦肉计,那就是隆科多的告发自己的六叔(实则亲爹)佟国维。【隆科多似乎明白了他六叔】

八阿哥胤禩对佟国维的举荐是感激涕零,实则佟国维是往死里整了八爷党一次,这次佟国维的行动为了不让其他人看出了还拉上了另一位上书房大臣“马齐”,马齐上船了。

康熙帝即使不开除佟国维,佟国维以他的年龄也应该退出上书房首辅大臣这个中枢位置,为什么不借此发难,即利用八爷党的八阿哥胤禩好出风头打击八爷党,又与康熙皇帝达成了交易,使隆科多出山。 【康熙帝在国舅面前让步了】

日尧居k古史:针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去分析:康熙皇帝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举荐新太子中的考验落下了帷幕,康熙帝与佟国维平手。

康熙帝利用佟国维的举荐八阿哥胤禩又一次打压了气焰嚣张的八爷党的威胁,又借此让这位碍手碍脚又是“国舅爷,又是老丈人”的佟国维退出了历史舞台,闹个耳根清净。

在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是最阴险的老家伙,他是杀人不见血,最终八阿哥胤禩也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因为在最后的夺嫡紧要关头隆科多没帮他,而是帮“四阿哥”上位。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带你继续解剖分析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雍正王朝》中,佟国维举荐八阿哥是真心的吗?他的目的是什么?

《雍正王朝》里佟国维举荐八阿哥胤禩是真心的吗?那还用问,当然是真心的了,佟中堂力荐八阿哥,其意之诚,其志之坚,可鉴天日。事实上,自从佟国维经过冷静的分析,缜密的观察,确信康熙心目中的继承人就是胤禩后,他就开始一门心思的帮助胤禩上位了,真心实意,如假包换。

这事要从太子胤礽被废开始说起,说的是胤礽在太子储位上一呆就是三十多年,在这期间他不仅干出了私换死囚,卖官鬻爵的勾当,而且还私通帝妃,其倒行逆施,种种恶行,令人发指,康熙忍无可忍,遂于康熙四十七年做出废黜太子储位,将其圈禁羁押的决定。太子既被废,太子储位空悬,这总不是个事,于是康熙下令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二品以上官员皆可酌情推举一位皇子为太子,于是一场推荐太子的大戏徐徐拉开了帷幕。当时的形势是,太子胤礽被废,大阿哥胤褆,十三阿哥胤祥都遭到圈禁,而康熙的众皇子中,胤禛羽翼未丰,长期躲在胤礽庇护下,被视作太子一党,不敢稍露夺嫡之意,真正人才济济,声势浩大的是八爷党,八爷党以八阿哥胤禩为首,辅以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及十四阿哥胤禵,再加上外围的阿灵阿,鄂伦岱等众多官员,可谓是要人有人,要权有权,追随者众,声势浩大。此时康熙推举新太子的旨意一下来,八爷党立刻闻风而动,四处联络官员一起推举胤禩,当然,在此紧要关头怎可没有宰相佟国维的襄助,要知道那佟国维可不是一般人,他不仅是皇亲国戚,更是上书房首辅大臣,朝廷的各级官员许多都是他的门生故吏,有着佟半朝的称号,如果能取得佟国维的支持,则胤禩的太子之位可期矣。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九阿哥胤禟偷偷拜会了佟大人,当面请教并由佟中堂面授机宜,佟国维热情的接待了胤禟,并给胤禟讲了何为圣心,何为民意,以及它们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胤禟如获至宝,满意而归。而老谋深算的佟国维表面上与八爷党热情而又客气,暗地里却告诫自己的亲信嫡系们消停稳住,一切等看看再说。

过了不久,为壮大八哥胤禩的声势,胤俄请来了一位据说能预见未来的异人张真人来为他八哥预测前程,按张德明所说八阿哥胤禩命中富贵非常,是白下加王,将来必能克成大统,成功上位,就在这边厢张真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时候,哪成想八阿哥胤禩他八贤王的贤劲又上来了,他认为张德明妄议朝政,妖言惑众,实在是罪大恶极,命人将张德明锁拿进宫交给康熙处置,哪知道康熙得知此事后并未生气,也并没有将张德明怎么样,在夸奖胤禩能识大体,胸怀坦荡之余反而对胤禩说了一些高深莫测的话,什么江湖术士的话也不能一概视为异端邪说,最少有时候他们的话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就是这句话引起了化学反应,使得佟国维相信他已经摸清了康熙的脉络,看穿了康熙的心思,他认定胤禩就是康熙心目中的继承人选,到了此时他佟半朝应该有所行动了,于是佟国维把宝全部押到了胤禩的身上,命令自己手下开始全力推举胤禩为太子,一时间推举胤禩为太子的声音甚嚣尘上,沸反盈天,八阿哥胤禩似乎马上就要成为太子了。

康熙眼看佟国维与八爷党沆瀣一气,深深地陷入了众皇子的夺嫡之争而无法自拔,已不可能全身而退,于是安排佟国维与自己一同晚宴,在宴席上康熙对佟国维讲述了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道理,告诉佟国维自己和他都已经年老了,应该退下来给年轻人让位置了,并询问佟氏一门还有谁可堪大用,佟国维适时的推荐了侄子隆科多并获得了康熙的认可,但对于康熙说的他们俩都老了该退了的话佟国维却不敢苟同,实际上他这么多年的宰相生涯官当的都上瘾了,如果现在让他下来不当宰相还真的会不适应,所以他向康熙表示自己还并不想休息,他还想继续为朝廷当差,继续伺候康熙一万年,眼看佟国维如此恋栈权位,执迷不悟,康熙也无可奈何,只能由得他去了。

佟大人回到家中,得意非凡,此次宫中夜宴他佟中堂所获甚丰,不仅皇上请吃饭,自己的侄子隆科多还得到了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九门提督的要职,而且自己还被赏赐了一付御制的眼镜,真是欢乐多多,喜事多多,自己感觉全身上下轻飘飘的,就像要飞了一般,如果现在有人递给佟中堂一柄折扇,我们的首辅大臣真的就会翩翩起舞,手舞足蹈起来,总算他老成谋国,定力深厚,强自按捺住自己,命人把侄子隆科多喊来,并做出让隆科多去烧四阿哥胤禛的冷灶,辅佐胤禛,他自己去烧八阿哥胤禩的热灶的双保险的安排。应该说,佟国维这样安排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佟国维看来,胤禩即将成为新太子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现在自己动用手中掌握的资源襄助与他,那么自己将来在胤禩新朝中也会取得一个很好的位置,就算他佟中堂看走了眼,将来是胤禛的天下,还有隆科多来兜底,他佟氏一门在新朝中也不会全军覆没。那么佟国维安排的如此周到为什么自己最后还会罢官去职,一败涂地呢?这是因为他看错了两个人,一个是康熙,一个是他的侄子隆科多。有人说康熙下旨推举新太子本身就是个大坑,是康熙的一个计谋,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康熙心目中的人选已经是胤禛,但胤禛在朝中没几个盟友,一直被称作冷面王,而八爷党的实力过于强大,不但一直压制胤禛,阻碍了胤禛的上位,而且八爷党如此强势,长此以往,尾大不掉,会危及朝局的稳定,那么借推举新太子的名义,使得支持八爷党的各方势力彻底暴露,然后自己再出手加以打击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既扫清了胤禛将来上位的阻碍,又解除了朝廷的隐忧,两全其美。可惜佟国维看不出这层门道,中了康熙的计策,会有如此下场也算是理所应当。另一个是他的侄子隆科多,在佟国维眼里,这个小多子不过是个既不能吃苦,也没什么大本事,整天就知道跟自己要钱要官的败家子,让他去守四爷胤禛的冷灶其实只是万一之想,佟国维其实并没有指望他侄子将来能够怎么样,哪里想到自己会受到这小子的暗算。而在隆科多这里,他不见得能猜中康熙所想,但他也不甘于当他六叔的保险,他知道自己要出人头地,不能指望他六叔,他需要比他六叔更大的靠山,既然他六叔支持胤禩已是公开的秘密,那么他只要以此为由向康熙举报,并不需要在八阿哥四阿哥之间做选择,只要跟定了康熙,他就会是最后的赢家,而最后的结果果如隆科多所料,可叹佟国维一直轻视隆科多,最后却栽在他的手里。

其实佟国维真的没必要非要在八阿哥四阿哥间选边站,他只要也像隆科多一样,处处与康熙保持一致,推举新太子也按程序走,那么他做满自己的宰相任期毫无问题,但只怪他贪图太多,不仅想着这朝,还惦记着下一朝,不知不觉就做了蠢事,所谓利令智昏,用在佟国维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综合来看佟国维在推举新太子中的表现,你会发现他所有的考虑都在维持他佟氏一门的无上荣光和长盛不衰上了,为此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他心中的理想真的是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在自认为掌握了康熙心中的想法后,他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胤禩造势,为胤禩的上位鼓与呼,佟中堂为八阿哥用心如此,谁还敢说他佟国维推举胤禩不是真心的?

《雍正王朝》中,佟国维举荐八阿哥是真心的吗?他的目的是什么?

《雍正王朝》中,佟国维配合康熙,在“百官举荐新太子”的时候上演了一出“双簧”大戏,狠狠的“坑”了此前他一直支持的八阿哥胤禩一把,这让整个“八爷党”的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的同时,更使得胤禩遭到了康熙深深的厌恶,从而就此失去了继位资格。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评价佟国维说他支持胤禩,仅仅是从他个人自身以及家族利益的角度出发,绝非发自真心和心甘情愿的。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佟国维支持八阿哥胤禩,并且串联百官扶保其成为新太子,虽然有着其对于整个佟佳氏家族利益的考量,但这确实是出自他的内心真心想法。而这样的设定不仅符合历史史实,更是佟国维超高政治手腕的展现。

正史中的佟国维,便是胤禩的坚定支持者。

康熙十四年(1675年),刚满周岁的胤礽便被康熙册封为了皇太子,并且受到了康熙的悉心培养与照顾,然而,胤礽的表现却是令人极度的失望。一方面,胤礽生活奢靡、贪婪无度,甚至还主动向朝臣进行索贿;而另一方面,则是他嚣张跋扈,仗着自己的皇太极身份欺压其他皇子与朝臣,甚至常有僭越之举,直接挑战了康熙的皇权威严。就这样,朝堂上对于胤礽的不满与抵触之声开始愈演愈烈,其中佟国维便是胤礽最为重要的反对者之一。

当然,佟国维反感胤礽,除了胤礽糟糕的表现外,更在于他与支持胤礽的索额图之间,有着很深的积怨。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佟国维的大哥佟国纲壮烈殉国,佟国维认为,佟国纲的战死与索额图知情不报与救援不力密切相关,其目的便在于“借刀杀人”、排除异己,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佟国维对于索额图产生了极大的仇视态度,同时也就此“恨屋及乌”,对于胤礽极为不满。

再加上胤礽对于自己的父亲康熙的这位亲舅舅兼老丈人也十分不尊重,甚至多次直接当面顶撞,这更加引发了佟国维对其的厌恶,所以佟国维不管支持哪位皇子,都不会选择支持胤礽。

而佟国维在这个时候选择支持八阿哥胤禩,更多的还是“于公”的考量。

胤禩虽然出身卑贱,但其性格宽仁,待人和善,这一点与胤礽的飞扬跋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此同时,禩的能力也的确是非常的出众,他总能将康熙安排的各项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做出的成绩也令人信服,这一点就连日后坐上皇位的雍正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

事实上,不仅仅是佟国维,包括“满洲首席大学士”马齐、户部尚书王鸿绪等人,都是因为钦佩胤禩的学识与办事能力,才选择对其进行扶保和支持的。

当然,佟国维对于胤禩能力的认可,在《雍正王朝》中也是有着体现的。

上书房的大臣们接到雍正在江南筹款赈灾时,大肆弹劾地方官员的奏章时,佟国维就表示“要是八阿哥就不会这么做”,意在说明胤禩比雍正更懂得办事的方法,同时也更加会考虑各方面的复杂关系,因而在他看来,胤禩的能力还是强过雍正的。

所以,剧中佟国维支持胤禩,确实是出自于他的真心,并不是单纯的政治投机。

只有佟国维去烧“热灶”,才能使佟佳氏家族的利益最大化。

佟国维对隆科多制定的策略是,佟国维去烧八阿哥胤禩的“热灶”,隆科多则是烧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冷灶”,至于太子胤礽嘛,前文中也说了,佟国维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是永远不会选择支持他的。

对于这样的安排,隆科多起初十分不理解,然而佟国维却对他说“热灶烧不好更容易引火上身”。这并不是佟国维的危言耸听,而由他去“烧热灶”才能将风险变得最小,家族利益才能实现最大化。

此时的“八爷党”,势力太过于庞大了,除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等一众康熙皇子都是八阿哥胤禩的铁杆支持者外,还有许多在朝中权势地位极为显赫的朝臣,和这些人相比,以隆科多过往的经历和现在的地位,必然会显的微不足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让隆科多去烧“八爷党”的“热灶”,全力支持胤禩的话,结果也只能有两个。

其一,八阿哥胤禩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进而成为了新太子,但是隆科多却因为并非是“八爷党”的核心骨干,很难收获到丰厚的政治利益,这样一来便是空欢喜一场。

其二,胤禩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迁怒于康熙,那么隆科多因为他在“八爷党”内的边缘身份,很有可能会被“弃车保帅”,结果也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而如果让佟国维去烧这个“热灶”,结局则完全会不一样,毕竟佟国维是上书房的首辅大臣,地位太重要了,“八爷党”只会对他又拉又保,绝对不会有半点想要舍弃的意思。

这样一来,胤禩成功则佟国维继续飞黄腾达,而他也可以到时候再拉隆科多一把,胤禩失败佟国维也能全身而退,即便是康熙对他有所不满,但是烧“冷灶”的隆科多则完全可以填补他的空白,继续保全佟佳氏家族的利益。

当然,如果让佟国维去烧“冷灶”,也是极为不合适的,或者说是风险太大了。

佟国维作为上书房的首辅大臣,目标太过于明显了,而佟国维也很有可能因为自己的观点问题,站在其他皇子与朝臣的对立面上,这样的“树敌”行为,深通为官之道的佟国维是断然不会做的。

而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雍正这面是一直要做“孤臣”,即便是佟国维主动示好,选择对其进行扶保与支持,雍正也未必真的会买账。但是一旦雍正没有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将面对的是整个“八爷党”集团的疯狂的报复,这样整个佟佳氏家族必然将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由此可见,佟国维支持八阿哥胤禩,一方面是出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出于他对胤禩的欣赏与认同,另一方面,则是他站在整个佟佳氏家族利益角度上的综合考量,于是才会提出由他去烧“热灶”,而让隆科多去烧“冷灶”,而不管谁是新太子或者说谁是未来的新君,佟佳氏家族依然可以屹立于朝堂之上。

“反水”胤禩,可见佟国维是将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或许这个时候有人会问,既然佟国维是真心的支持八阿哥胤禩,并且也一直在烧着这个“热灶”,为何佟国维还会与康熙合演一出“双簧”,来坑胤禩呢?

答案就是,佟国维始终是将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在什么情况下,佟佳氏家族的长盛不衰才是最为重要的。

其实《雍正王朝》的电视剧较之刘和平老师的原著,省略了佟国维很重要的一段话:

“世事难明呐!咱们佟家今后的气运全压在新太子的身上了。看起来八爷的希望最大,但我又隐隐约约觉得四爷的希望更大,可是坐在我这个位置没有办法左右逢源,我必须倒在一边!错了,对我个人来说无关紧要,可对于咱们佟氏家族就可能一蹶不振!因此,这副担子只有我们叔侄俩共同来挑了。”

这便是佟国维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同时也是他所有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于是,当佟国维在康熙安排的“家宴”上,听到康熙主动提出要让他选择佟佳氏家族的后辈出来担任要职,特别是他听到康熙要让隆科多担任步军统领衙门都统的时候,他便明白了一切,更是知道了自己支持的八阿哥胤禩并不是康熙最终的选择。

而此时的康熙,也已经对于佟国维暗中串联官员的行为有所不满,但是又念及与佟国维的特殊关系,不好当面驳斥,更不希望自己的这个母家势力就此倒台。然而,佟国维陷在其中已经太深了,是彻底的无法抽身其中,所以康熙才会让佟国维退休,隆科多上位,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佟国维继续配合着自己把这场“双簧”大戏演下去,如此一来既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佟国维,同时也不被外人所察觉。

虽然自己要被迫离开朝堂,但是考虑到整个佟佳氏家族的权力中心和在朝堂上的利益代言人也就此实现了转移,佟国维也欣然接受的康熙的想法。

就这样,八阿哥胤禩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始终支持自己的佟国维给狠狠的“坑”了一把,甚至于在最后时刻还在为佟国维进行辩解。

其实,不管是佟国维支持胤禩,还是胤禩希望保全佟国维的名誉,他们都是真心的。只不过,佟国维只要继续按照他的真心想法来做,就是对于康熙最大的帮助,而胤禩则是因为继续相信佟国维的这份真心,全然忽视佟国维已经为他的家族利益做好的牺牲的准备,使得胤禩成为了最终的失败者。

《雍正王朝》中,佟国维举荐八阿哥是真心的吗?他的目的是什么?

佟国维一开始举荐八阿哥当然是真心的。

他的目的是逼迫康熙做出决断,确立新的太子,因为佟国维早已经烧着八爷党热灶,又让隆科多烧四爷党的冷灶,所以佟国维是两面都押了宝。如果康熙迟迟不复立太子,不但八爷党无法名正言顺地夺嫡,连他让隆科多烧冷灶的四爷党也没有出头之日!

但是,他后来发现,康熙帝并无意于八爷党,而且要打压八爷党,所以才有了他跟康熙演双簧,坑八爷党。

康熙废除太子,让佟国维认为,八爷党夺嫡的机会来了。

张五哥冤狱案有了一个了结,康熙帝一高兴,决定北上秋狩,可是这次北上秋狩,他的心情是高兴中夹杂着沉重,因为他发现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太子公然卖官鬻爵,道德沦丧,不识大体,不适合做储君,二是八阿哥诱使肖国兴反攻倒算太子,老八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这让康熙意识到,夺嫡的事恐怕要发生了。

所以,他走了一步险棋,故意表露太子地位不稳固给蒙古王爷和外国使节看,把本该属于太子的如意,亲自收了,并让八阿哥代替太子招待蒙古王爷和外国使节。一是考验太子,二是让八爷党的人翘尾巴。

接着就发生了太子跟郑春华通奸,被康熙逮个正着的皇家丑闻。而后老八和老十四伪造太子调兵的手谕,嫁祸太子要造反。导致这招险棋康熙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

而弘历得到康熙帝赐的玉如意,使老奸巨猾的佟国维看到了四爷党夺嫡的机会,有了留后手的可能性,所以他才让隆科多去烧四爷党的冷灶。

太子被废以后,康熙帝迟迟不册立新的太子,佟国维不得不逼康熙一把。

太子第一次被废,八爷党的势力浮出水面,九子夺嫡的局势愈加明显。越是这个时候,康熙越不能急着决定新的太子人选,因为他还没弄清楚自己这些儿子,有几股势力,每股势力有多大,跟朝廷的大臣有多深的联系!所以,他一直抻着新太子的事,让朝廷里百官们私下该酝酿的酝酿,该站队的站队,目的是看谁先翘出狐狸尾巴。

果然,八爷党翘尾巴了。

老九老十搞了一个什么江湖术士张德明,讲些什么八王大,大王八的事,先给八阿哥当太子造了点声势,意思是,老八当太子是民心所向。

然后,康熙抓住机会,就坡下驴,说江湖术士也能代表点民意,给八爷党灌迷魂汤,让八爷党屁股撅得更高。

接着,佟国维夜里组织自己的人马,给康熙上公折,保举八阿哥当太子。

在上书房,康熙一进来,先问了一句话,这句话暴露了康熙的最终目的:都推举了哪些阿哥啊?

康熙都没搭理保举太子的事,而是问张廷玉一些琐事,而且关心的都是什么忠孝节义的民间孝子,能臣干吏的年羹尧。

站在一旁的佟国维一直眉头紧锁,他发现,康熙这是一步棋啊!他猜测,康熙没有真心要选新的太子,只是试探夺嫡的都有哪些阿哥,背后支持这些阿哥的大臣都有谁,势力有多大,佟国维意识到,康熙真是老奸巨猾,而不是老糊涂,自己不能再支持八阿哥了,而是要站在康熙的一边。

佟国维从此时起,重新站队,不再是真心推荐八阿哥,而是跟康熙演双簧坑八爷党。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佟国维撺掇低下的官员联名上了一个公折,举荐八阿哥。果然,康熙看了这道公折,立马派李德全去上书房叫佟国维,跟他晚上一块用晚膳。

这道晚膳,康熙给佟国维交了底,让小辈们干,你老了,该歇歇了,还说什么人老了,挡住了后辈们的上进之路,什么得撒手时要撒手,佟国维立刻意识到,康熙察觉到八爷党的威胁,是要对八爷党动手了。

于是,他连夜找来了隆科多,让隆科多做了步军统领,给四爷党的冷灶加热,另一方面,他开始配合康熙演双簧整八爷党。

最终,八爷党被康熙和佟国维隆科多联合起来整倒了,而康熙给佟国维的好处就是,你退休,你们家的小辈继续在朝廷里高官厚禄,维持家族势力,这里说的当然是隆科多。

佟国维找隆科多的那天晚上对隆科多说,你六叔还没有老眼昏花,这句话什么意思?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佟国维没有老糊涂,而是认清形势,迅速转变,站到了康熙那一边,另一层意思是,康熙也想不到,他早已经安排好隆科多巴结十三阿哥和四阿哥了,后手早就留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