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为何会登上帝位?
汉武帝虽然有一大帮媳妇儿,有记载的就有8个,可是儿子只有6个,这跟他男女通吃的习惯,其实是有关系的。汉朝的皇帝,偏好男宠,因此跟媳妇儿呆在一起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
这6个儿子里,最后居然让年仅8岁的刘弗陵成为了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这未免有些令人诧异,难道汉武帝真的是老糊涂了吗?他那些成年的儿子里就没有其他可靠的了?
长子也就是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被灭了。汉武帝早就看自己的大儿子刘据不爽了,因为这个儿子一点也不像自己,实在是过分文雅,没有一点雷霆手段。
但是刘据背后有强大的卫氏家族作为支撑,所以汉武帝一时半会儿也不好废了他,再说了废了他其他几个儿子就能撑得起大业吗?看着也未必。
带着不满的情绪,那么汉武帝就有些针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了。尤其是江充到了汉武帝身边以后,刘据的情况就更加危险了。
江充是个美男子,汉武帝最喜欢的就是美男子,因此江充得宠,成为了汉武帝比较信任的人。但是江充和太子刘据的关系却很差。
枕边人说话是很管用的,在江充的诋毁之下,汉武帝渐渐疏远了刘据,这让刘据恨得咬牙切齿。伴随着汉武帝的身体每况愈下,江充心里也着急啊,毕竟他不能受宠一辈子。等到汉武帝嗝儿屁了,那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氂等战。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附。太子兵败,亡,不得。---《汉书》
于是江充便设计了巫蛊之祸,来陷害太子刘据。太子刘据百口莫辩,索性发动兵变诛杀了江充,从而被汉武帝怀疑有造反的嫌疑。
因此刘据就这么被汉武帝给逼死了,他的儿子也被杀了,只留下了一个小孙子刘询。刘据是汉武帝辛苦栽培了多年的太子,他的死直接导致其他几个儿子开始争夺储君之位。
二到五子,都不成气候。按道理,汉武帝还剩下五个儿子,分别是次子齐怀王刘闳、三子燕剌王刘旦、四子广陵厉王刘胥、五子昌邑王刘髆以及六子刘弗陵。
这五个儿子里面,齐怀王刘闳英年早逝,他比刘据死的还要早,轮不到他来争夺储君之位。那么就剩下了四个儿子了。
这四个儿子里面,除了刘弗陵,其他三个都不成气候。三儿子燕剌王刘旦是汉武帝活着的几个儿子里,岁数最大的一个。
刘据一死,他立刻就想到了自己可能要做太子。于是他便不断地上书给汉武帝,希望自己能够陪伴在汉武帝身边,保护年迈的汉武帝安全。
结果汉武帝不仅没有答应刘旦的这一请求,反而削减了他封地中的三个县,以示惩罚。因为刘旦想着带兵包围长安,也就是要夺取太子之位了。
刘旦没了希望,那么四儿子广陵厉王刘胥是不是有希望呢?那就更没有希望了。刘胥这家伙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他虽然力能扛鼎,空手与猛兽争斗,可是他的行为举止实在是荒唐,且没什么脑子,所以汉武帝不可能看上他。
这里面最有希望的,其实还是昌邑王刘髆。刘髆是个十分规矩的人。在刘弗陵还没出生的时候,刘髆是汉武帝最疼爱的小儿子。
他的母亲李夫人,也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人。此外他的舅舅李广利被汉武帝封为贰师将军,不断给他机会让他建功立业,显然是要将他培养成第二个卫青。
按道理这么发展下去,刘髆成为继承人是有可能的。但是李广利这个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连同宰相刘屈氂一起为刘髆谋图太子之位的事情被汉武帝给发现了。
这下子事情惨了,我可以给你,但是你不能要,这是所有皇帝的心思。既然刘屈氂他们主动要了,那汉武帝又要动手杀人了。于是刘屈氂就被宰了。
这个时候李广利正在攻打匈奴,他心里很慌啊,撒丫子就投降了匈奴。汉武帝一怒之下,把老李家给灭了。自此刘髆也就失去了宠爱,3年后刘髆病逝。
昌邑王者,贰师将军女弟李夫人子也。贰师女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是时,治巫蛊狱急,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奏请案验,罪至大逆不道。有诏载屈氂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贰师将军妻子亦收。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汉书》
汉武帝的这几个儿子里,刘旦和刘胥在汉昭帝时期,都曾经爆发过谋反。而刘髆虽然英年早逝了,可是他留下了个儿子叫刘贺,继承了昌邑王爵,后来被霍光举荐为大汉天子。
不过刘贺只做了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给赶下台了。为什么?可不是他有多荒唐,主要是因为他带了一整套管理班子来长安,不利于霍光控制。
只有刘弗陵最让汉武帝省心。汉武帝也是要求太高,刘据这种仁慈忠厚的皇子,他嫌人家太懦弱。刘旦那种有野心的皇子,他又嫌人家野心大。这么一来是真的难选了。
武帝末,戾太子败,燕王旦、广陵王胥行骄嫚,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汉书》
所以说汉武帝最后选择刘弗陵,其实是在做排除法。一个六个选项,其中两个已经用排除求助法排除掉了,剩下四个当中,前三个都被逐一排除,那么就只能挑最后一个。
不是说汉昭帝刘弗陵身上就没有汉武帝不满意的地方,是刘弗陵当时还没有长大,很多毛病汉武帝压根就看不到,因此汉武帝选择刘弗陵,是非常草率的举动。
总结:要不是有霍光,那汉武帝就是汉朝的罪人了。汉武帝临终前,把江山交给了年仅8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小孩儿怎么管理江山?这不是闹着玩吗?为此汉武帝还特地给刘弗陵选择了几位辅政大臣,分别是霍光、上官桀、金日磾以及桑弘羊。
看样子准备十分充分,但是汉武帝还是低估了霍光的能力。金日磾早逝以后,霍光先后除掉了桑弘羊和上官桀,从此大权独揽。
好在霍光没有篡位夺权的想法,他只想做个权臣,不想改朝换代。否则以霍光的能力和威信,要夺取老刘家的皇位,简直太容易了。即使夺取不了,也能够把汉室江山给搞乱了。
因此汉武帝这样的安排,实在是过分草率了。这纯粹就是拿江山社稷在赌,赌霍光不是那样的人。后来还有好几个人去赌了,基本都输了。比如说曹叡赌司马懿不是那样的人,周世宗柴荣赌赵匡胤不是那样的人。
参考资料:《汉书》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为何会登上帝位?
太始三年,神奇美少女钩弋夫人,替62岁的汉武帝生下了幼子刘弗陵。刘弗陵在胎中就表现出惊人的“谋略”,足足在他妈肚子里呆了十四个月才出生,因为他“算过账”,当年尧帝就是十四个月才出生。
所以汉武帝惊喜万分,改钩弋夫人的宫殿为“尧母门”。
古代人认为,这是圣人降生的吉兆,现代人则忍不住问汉武帝:你确信是你亲自播的种?汉武帝一脸尴尬:别人唬我玩,我蒙天下人玩,却被你们现代人搞庸俗了。
后元二年,汉武帝病重,宣布正式册立七岁的刘弗陵为太子,一个月后驾崩。到这时候人们才明白,什么尧母门,老头分明早就想传位给幼子了,故弄玄虚造舆论而已。
把皇位传给七岁的娃娃,无异于给狼群里扔进一块肉,难道汉武帝就没有成年的儿子吗?
当然有,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长子都让汉武帝升级为曾祖了。那么前五个儿子,为何不入汉武帝的法眼呢?
悲情太子刘据长子刘据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是28岁的“高龄”,因此他得到了父亲特别的爱。刘据从6岁开始,做了31年太子,却没等来皇位。
征和二年,西汉历史上最严重、最血腥的政治事件,巫蛊之祸爆发。刘据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在这次事件中被迫自杀,全族只留下一个刚出生的皇曾孙刘病已。
刘据的惨死,不光让晚年的汉武帝经历了丧子之痛,更让汉帝国的皇嗣问题蒙上一层阴影。
有一种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就对太子刘据不满,“尧母门”事件就是易储的暗示。其实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刘据去世时,刘弗陵才3岁,除非汉武帝精神错乱,才会做出以三岁娃娃顶替三十多年的太子。
短命齐王刘闳老大遇难,老二替补,这是常规操作,可惜汉武帝的次子刘闳做不到,因为他早在十九年前就去世了。
刘闳的母亲王夫人,是汉武帝的第二位宠妃。汉武帝怜惜王夫人早逝,将最富庶的齐国封给了刘闳。可惜刘闳命薄,连个子嗣都没留下就走了,所以他“缺席”了皇储之争。
绝情燕王刘旦大哥二哥都没了,老三刘旦腰杆子直了:啥叫命?这就是命,不争不抢就被皇冠砸中!苦命的大哥啊,你守了三十多年,原来是替我守的,谢谢啊!
于是刘旦给老爹写了封信:爹啊,让我回京吧,我要亲自捉刀,为您当保安,把我的一片孝心献给您!
潜台词就是:大哥二哥都没了,按顺序我应该是太子了,您老这么大岁数了,随时可能崩了,为了咱家业,你得快点宣布我是继承人。
没想到刘旦收到的不是夸奖,而是绝情的谩骂:生儿子应该放在齐鲁礼仪之乡养大,放到燕赵这种地方,就养出这么个坏良心的家伙!斩了他的使者,削夺三个县,以示处罚!
刘旦燃烧的火焰,顿时被冷冻进冰箱,熄了!当然,刘旦一直不死心,刘弗陵登基后,他宣称:这小子不是我爹亲骨肉,大伙儿跟我一起推翻他吧。
为了皇位,愣给尸骨未寒的老爹抹上一团绿,难怪汉武帝看不上他。
孔武广陵王刘胥刘胥跟刘旦是同母兄弟,他从来就不在汉武帝的考察范围内,原因有两个:
其一,有同母哥哥刘旦在,从法理上讲,刘胥的顺位低于刘旦;
其二,刘胥是个孔武有力的粗人、庸俗的人、混账的人。
这家伙平时最喜欢跟野兽打架,还喜欢搞点巫蛊诅咒,闲出屁来的时候再玩点乱L。总之除了一张人皮,哪儿都像兽。
倒霉昌邑王刘髆其实刘据去世后,刘髆才是汉武帝最理想的储君人选。
刘髆大约比刘弗陵大17岁,巫蛊之祸时,他已经20岁,成年了。除了年龄,刘髆还有一个别的皇子无法比拟的优势——政治拥护势力强。
刘髆的母亲,就是那位到死都蒙着头,不让汉武帝见到她病容的李夫人,既卫子夫之后,汉武帝最宠爱的女人。
爱屋及乌,汉武帝破格擢拔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大将军。当时的丞相刘屈氂,又是李广利的亲家,二人早早地达成同盟——共同扶保刘髆上位。
有军政一把手扶持,假如刘髆上位,他的皇位无疑是最稳固的。可问题就出在李广利和刘屈氂身上,皇储这种大事,做臣子的怎么能私相订立?更奇葩的是,这么隐私的事还泄露了。
汉武帝当然不能容忍,刘屈氂和李广利都因此被灭族,彻底葬送了刘髆上位的路!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被舅舅乱插一杠,坏了大事而郁闷,在汉武帝去世前两个月,年轻的刘髆居然抢先去吃祭祀了。
顺便说一嘴,那位做了27天皇帝的海昏侯刘贺,就是刘髆的儿子。
就这样,五位哥哥都出局了,年幼的刘弗陵竟然以“最不坏”的选择,成功登顶。汉武帝为何直到临驾崩前夕,才宣布刘弗陵为太子?原因很简单,老人家也很痛苦,也很煎熬。这么小的孩子其实并不是理想人选,他只能边走边视自己的身体状况临机决断。
所以,别把“尧母门”事件过度解读,它只是汉武帝晚年得子高兴过头的表现,跟继承人问题无关。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为何会登上帝位?
匪夷所思:汉武帝以太子刘据参与巫蛊之事废了太子进而逼死卫子夫,昔日一代雄主为何如此昏聩立八岁小儿为太子?
背景:要说古代有个老规矩立嫡立长,汉武帝并非没有选择,要知道汉武帝晚年可是还有三个成年的儿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规矩!那么汉武帝为什么在自己明明还有三个成年儿子的这种情况下,又偏偏要立8岁的刘弗陵做接班人呢?(1)昭帝早慧:是汉武帝中意的接班人自古幼子得宠是非常常见的情况,而且要说昭帝刘弗陵的聪慧自小就显现出来了,汉武帝也曾当众表达自己对这个儿子褒奖过,若非刘弗陵早逝,其实也是有成为一代明君的可能性的,时人评价他“高祖、文景俱不如”。
Ps:老龙认为刘弗陵不成汉武没有武功,不成文景没有文治,也不是高祖和始皇没有开国之功,不过老龙认为他始终只是时运不济,没有时间来一展宏图。。(2)钩戈得宠:汉武帝未必没有受宠妾影响老龙讲的阴暗一些,刘弗陵有机会做太子有汉武帝对废太子的忌惮作用,也有汉武帝移禽别恋宠幸钩弋夫人有关,若汉武帝心思不改,江充不敢炮制巫蛊案,而汉武帝对刘弗陵的喜爱未必没有因为喜爱钩戈夫人爱屋及乌的可能性,毕竟这种事情在很多朝代都发生过,例如隋文帝废长立幼就是差不多的原因!
ps:林林种种的因素之下这才给了刘弗陵机会,当然这一切年幼的刘弗陵肯定完全不知道!(3)猪对手的神助攻汉武帝废太子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太子母氏卫氏一族权利过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为之,不管怎样太子废后刘弗陵还是老幺应该机会不大,不过还得感谢刘弗陵的两位哥哥的助攻好!!
三哥:汉武帝刚刚废了太子,诛杀了卫氏一族,老三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心和孝心,马上上表说自己想要到京城来守卫皇宫,他殊不知汉武帝其实自己也没有想到巫蛊一事会逼死太子正在后悔中,老三此率也惹得汉武帝不快!四哥:此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喝嫖赌名声很差!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为何会登上帝位?
汉武帝早年无子,后来卫皇后生子刘据,被立为太子。刘据被立为太子后,深得武帝宠爱。但到武帝晚年卫皇后失宠,刘据的处境也大不如前。武帝太史三年(前94),赵婕妤怀胎14个月生子刘弗陵。汉武帝当时已64岁,老年得子,自然对其格外疼爱。他对大臣们说:“古代的帝尧是14个月生的,我这个儿子也是14个月生的,可见他的母亲跟帝尧的母亲也差不多。”于是,他把赵婕妤居住的钩戈宫之门改为“尧母门”。
汉武帝经常在群臣面前夸耀弗陵像自己,打算废了太子刘据,改立弗陵为太子。当时汉武帝的近臣江充,曾得罪过太子,惧怕将来太子登位,于己不利,就利用武帝喜爱刘弗陵之心,设计陷害太子。
武帝晚年多病,江充便奏称武帝患病,主要原因在于巫蛊作祟。他声称宫中有“蛊气”,若不彻底清除,皇上的病难以痊愈。武帝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居然命他入宫搜查。江充率人从汉武帝的御座下开始挖掘,一直掘到皇后、太子宫中,把皇宫搅得-塌糊涂,皇后、太子想找一处安床的平地都没有。之后,江充陷害太子,说在太子宫中掘得木人最多,并且木人上书写有大逆不道的话,准备将这一结果上奏武帝。太子得知此讯大为恐惧。
这时武帝并不在长安城,正住在城外甘泉宫养病,太子不能面见,是非难以争辩,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去找少傅石德商议对策。石德主张先假托皇帝诏命,收捕江充,追究他阴谋诬陷之罪。太子使人诈称天子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杀之。当夜,太子派人冒称天子使者,人未央宫禀报皇后,调用皇后御厩车马和射手,打开宫中武库,调集宫中卫士,以防不测。
江充的党羽逃回甘泉宫奏知武帝,诬称太子兴兵作乱。武帝认为太子不致如此,一定是忿恨江充等人的所作所为,心中惧怕,召太子来当面询问,就可知道究竟。于是派使者召太子。不幸这个使者胆子小,不敢进人长安,竟回去谎报说太子反形已成,他要不是逃得快,连性命都不保。武帝听到这种情形,大为震怒,决定严办。
他从甘泉宫进入长安城西建章宫,直接发令指挥。双方在城中混战5天,死伤数万人。激战结果,太子兵败逃出长安城,一场大乱才算终止。少傅石德以及太子家属宾客都被诛死,卫皇后也自杀身亡。太子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县西),藏在一户农家。不久,被发觉,遭到围捕。太子见势无法逃脱,只好自缢而死,两个幼子也一同遇害。
上图汉平陵,汉昭帝刘弗陵葬于此
武帝后元二年(前87)二月,汉武帝病重,下诏立刘弗陵为太子,时年8岁。在立弗陵为太子之前,武帝恐日后主少母壮,女主独居淫逸乱政,造成国家危亡,因此下诏赐死弗陵母赵婕妤。武帝临死前,又任命了一批精忠正直的大臣为顾命大臣,受遗诏辅佐少主。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为何会登上帝位?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幼子,长寿的汉武帝一生子嗣并不多,一共只有六个儿子。刘弗陵在继位时只有八岁,而且生母虽然有宠但并非皇后,可以说无论立嫡还是立长都不是最佳的人选,但他却因为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等一系列事件幸运的得到了皇位。
巫蛊之祸,储位出缺汉武帝在继位之后的12年都没有生下儿子,直到公元前128年,卫子夫才为汉武帝生下了长子刘据,当时汉武帝已经29岁,这在古人的观念中已经是很晚才生下儿子了。因此汉武帝对这个儿子非常宠爱,卫子夫也得以正式册封为皇后,刘据七岁时就被册立为皇太子,加上太子的母系亲属卫氏、霍氏等功勋卓著,当时的人都确信刘据将继承汉武帝的皇位。然而历史往往不按常理出牌:
刘据的太子之位在前期非常稳固,直到汉武帝晚年,尤其是卫青去世之后,对刘据不满的人开始在汉武帝面前大肆诋毁和诬陷刘据。而且晚年的汉武帝猜疑心加重,尤其厌恶巫蛊之术,为此掀起了一场父子相疑的悲剧。
公元前92年,越来越感到不安的刘据终于爆发,他矫诏发兵抓捕试图用巫蛊之术诬陷他的江充。随后又因为父子相疑,导致汉武帝与刘据兵戎想见,最终刘据失败逃出长安,并最终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汉武帝刘彻培养了三十年的接班人就这样死了,大汉朝顿时失去了储君。
巫蛊之祸不仅直接导致了刘据和卫子夫的悲剧命运,同时也使当时还在世的汉武帝的其他皇子有了继承皇位的可能。因而对最终胜利者汉昭帝刘弗陵来说,如果没有巫蛊之祸,他根本没有可能登上皇帝宝座。
晚年汉武帝的选择不多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在渡过了两年多的悲伤期之后,他不得不面对自己需要重新选择皇位继承人的窘境。自己几乎花费了一生心血培养的接班人就这样走了,他自己也已经进入暮年,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剩下的几个儿子。
次子齐王刘闳:刘闳因为母亲受宠的缘故,非常受汉武帝宠爱,为此汉武帝不惜将早就收回国有并设置为郡县的齐地重新设置为封国。并在公元前117年,刘闳六七岁的时候将齐地封给他。但是刘闳与他母亲一样,很早就去世了。
三子燕王刘旦:巫蛊之祸后,刘旦就是汉武帝剩下的最年长的儿子,而且早在公元前117年就受封燕王。当时刘旦得知兄长刘据的自杀身死之后,立马就想到了自己作为最年长的皇子可能要被立为储君。结果汉武帝却一直没有再宣布储君人选,左等右等的刘旦终于耐不住了,在公元前88年,他主动上书父亲汉武帝,要求入京宿卫,甚至还提到了“以备不虞”。如此赤裸裸的要求储君之位,当然导致汉武帝的大怒,他当场将刘旦的使者斩杀,并削减了刘旦的封地,由此也基本断绝了刘旦继承皇位的希望。
四子广陵王刘胥:他与老三刘旦是同母兄弟,但是他却一直不受汉武帝的宠爱,因为刘胥此人身材高大,体魄壮健,喜好游乐,力能扛鼎,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典型属于类似曹操的“黄须儿”曹彰一般,加上行事不守法度,因此从一开始就被汉武帝排除在继承人的选择范围之外。
五子昌邑王刘髆:他就是现在很火的海昏侯刘贺的父亲,他的母亲就是汉武帝的另一位宠妃李夫人,舅舅则是卫青去世后汉武帝重用的另一位外戚将领李广利。刘髆是在汉武帝晚年对太子刘据威胁最大的竞争者,母亲受宠,舅舅掌握兵权,活脱脱一个刘据本人的翻版。但是刘髆的舅舅李广利联合丞相刘屈氂试图拥立刘髆为太子而被人告发,罪名又是巫蛊之术,汉武帝盛怒之下在公元前90年,将丞相刘屈氂处死,李广利当时正领兵在外作战,本就能力一般的李广利在听到刘屈氂被杀,自己的妻儿被捕后更加慌乱,最后兵败投降匈奴。刘髆的支持力量倒台后,他本人也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希望。
综上,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除去在巫蛊之祸中自杀的长子刘据和早逝的次子刘闳,其他的儿子都相继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排除出了接班人的候选。而最小的刘弗陵此时就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皇位继承人。
刘弗陵的优势作为汉武帝最小的儿子,母亲虽然有宠但却还只是婕妤,连夫人都不是,足见还不能与汉武帝其他儿子的母亲相比。那么刘弗陵有什么优势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呢?
客观的原因是刘弗陵的哥哥们都相继退出竞争,除太子刘据之外,最有可能的刘髆在公元前90年就基本退出竞争。
年幼是其最大的优势:为什么说年幼是最大的优势呢?刘弗陵生于公元前94年,当时汉武帝刘彻已经62岁,可谓老来得子,到公元前92年的巫蛊之祸,刘弗陵才两岁,之后的储位争夺刘弗陵也才五六岁左右,可以说刘弗陵根本没有任何的争储行为,同理他的母亲钩弋夫人肯定也不会过份参加争斗,毕竟他的儿子太小,希望也最小,不如不参与争斗最有利。
不争之争:汉武帝在巫蛊之祸后,特别是发觉太子刘据是被陷害之后,曾经非常激烈的报复参与巫蛊之祸的人,而且还在宫中修建思子宫以寄哀思。这些行为足见汉武帝对巫蛊之祸的悔恨之意,而且这种情绪一直困扰汉武帝的晚年,所以他本能的对主动争夺储位非常反感。因此没有争储表现的刘弗陵恰好成为了汉武帝这种心理的受益者。
同样因为年幼,刘弗陵被留在汉武帝身边,而当时其他的哥哥都被封为诸侯王到了各地。当时只有五六岁的刘弗陵成为了安慰汉武帝晚年丧子之痛的最佳人选。而且年幼的刘弗陵显然非常受汉武帝宠爱,史称汉武帝认为他体格健壮、聪明伶俐,而且非常像自己小的时候。而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面对自己天真活泼的幼子,外加在丧子之痛中尚未抽离,汉武帝自然会对这个年幼天真的幼子青睐有加。
正因为刘弗陵的年幼,故而他幸运的留在了晚年汉武帝的身边,成为了他晚年的最大心理慰藉,同样因为年幼,他恰巧“迎合”了汉武帝厌恶用权术争夺储位的心理,依靠“不争而争”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为何会登上帝位?
汉武帝除了幼子刘弗陵之外,还有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太子刘据死后不久,次子刘旦毛遂自荐欲为太子。史记载:"燕王旦上书,原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於北阙”,这赤裸裸的野心,搁谁都受不了,何况汉武帝。剩下的三个的儿子,经过一段时间精心考察,汉武帝很失望,认为他们皆非人君之器。
还好,幼子刘弗陵的聪明机灵让汉武帝感到宽慰。
在立刘弗陵之前,为防止母凭子贵,外戚干政,汉武帝残忍地杀死了钩弋夫人。
八岁未满的孩子,懂什么?让他接班掌控大汉的江山,应当说是汉武帝在没得选的情况下最痛苦的决定。因为社稷毕竟不能传给外人。
但是作为父亲,为了儿子的江山社稷,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做了,其实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立谁,只要一出圈都一样!
因此,汉武帝在死前精心配备了一套班子,来辅助儿子治理国政。
班子里的首位就是霍光,他是汉武帝眼里实在是找不出还要比他更优秀的人,他来辅佐刘弗陵,汉武帝是放得下心的。因为霍光当时各方面都非常优秀。
《汉书》记载: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大意是,霍光在担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的时候,出去就是担任这两个官(先后),回到宫中就是汉武帝的侍卫,服侍汉武帝。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霍光一直都非常小心谨慎,居然没有犯过错误。
汉武帝是个什么人?是本士多大脾气有多大的盛气凌人之君。胆大心细手狠,毫不客气地说,汉武帝是古代皇帝中最难伺候的人。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汉武帝给罢免。汉武帝的宰相中,少有做到善终的。就是因为汉武帝总是猜疑他们,因而难免受到打击。
图为霍光剧照
而霍光在汉武帝身边呆了二十多年,居然没有出过错,做事情没有让汉武帝不满意的地方。由此可见,霍光不仅能力强,而且还非常会揣摩汉武帝的心思。
更为重要的一条是霍光从来没有表现出擅权做大的样子。汉武帝要为刘弗陵选辅助大臣,最担心的就是这个辅政大臣怀有不忠,不把儿子放在眼里,另起炉灶。而霍光的本份,恰恰正是汉武帝最满意的一个原因,所以汉武帝才放心地把儿子托付给他。
汉武帝除了选霍光为辅政大臣外,还挑选了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进入班子辅政。他们虽有分工,但是实际上就是制衡霍光的权力。
这三个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汉武帝非常忠诚。金日磾虽为是匈奴人,但曾经不顾生死救过汉武帝的一命。服侍汉武帝那从多年,居然从来没抬头看过他,对汉武帝一个字,忠!上官桀管理汉武帝的马,没有用心,马饿瘦了。汉武帝非常生气地说,你以为我活不过来,不会再骑这些马了吗?上官桀说,我是因为担心陛下的身体,才无心照顾马,当时就哗啦哗啦流下泪来。桑弘羊学问很大,是一起和汉武帝研究学问的人,也算得上是汉武帝的半个老师,对汉武帝也是忠心耿耿。
所以说汉武帝立幼子刘弗陵为帝,就是在于他为儿子配备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子,这是保证皇权稳固的基础。因为班子里的人都对自己忠心耿耿,假使霍光一家独大想要造反,另外三家绝对不会坐视不管,肯定会出手,反制霍光。后来的历史证明,汉武帝为刘弗陵配备的辅政大臣没有一个起异心,取汉而代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