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喜爱曹植而不喜欢曹丕,二人的父子关系是怎样的?

无论是史书记载或《三国演义》中的戏说,均可以看出曹操喜欢曹植而不喜曹丕,你觉得其父子二人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曹丕和曹操的关系,还真的比不上曹植和曹操的关系。为什么?因为曹植有才,有才到什么程度呢?东汉末年写诗歌都是照着曹植的版本来写的。

也就是说曹植写个模板出来,其他文人照着填词就行了。就连曹操都感叹,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一个有才华的儿子。

相比较而言,曹丕的才华就显得很平庸了。很多人说曹丕也很有才,编写的《典论》至今流传,不过他跟曹植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天壤之别。《典论》里的句子你能说一两句吗?可曹植的诗词文章,我们张口就能说出来,这就是两者的差距。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曹操最后并没有将大位传给喜欢的儿子曹植,而是传给了资质平庸的儿子曹丕,这又是为什么呢?

曹植喝酒误事,和大位失之交臂。

最早曹操是把曹植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的,因为长子曹昂被杀,所以曹操的其他儿子的继承权是均等的,曹操当然要择优录取。

可问题是好像有才华的人,都比较喜欢喝酒,李白喜欢喝酒,所以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不再录用。曹植也是因为喝酒的问题,与大位失之交臂。

  • 第一次喝酒误事:

曹操在带兵攻打孙权的时候,曾经让曹植留守邺城。可是23岁的曹植却在这个时候恃宠而骄,带着一帮文人开始喝酒助兴,写诗为乐。

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可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曹植就养成了喝酒的习惯。似乎每次喝完酒,才能有灵感一样,所以常常喝醉。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万户。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三国志》

结果在建安22年的时候,26岁的曹植喝醉酒以后,驾着王室的马车,擅自从司马门出去。司马门是帝王才能走的门,而且只有办大事的时候才能打开。

可是曹植是曹操的儿子,谁也不敢阻拦。曹操知道这件事以后,不仅将掌管马车的公车令给宰了,而且痛斥了曹植一番。

从这个时候开始曹操就有点讨厌曹植了,毕竟曹植喝醉酒以后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胆大,这不是为君之道。

  • 第二次喝酒误事:

自打那次擅闯司马门的事情出现后,曹操对曹植就冷淡了很多,从此曹植就有点心灰意冷了,越是不受重用,曹植就越心灰意冷,时间长了以后,他再次借酒浇愁。

喝酒喝多了,什么时候不该喝酒他都已经忘了。曹操对他是越来越不满意,但是还是想给他一次机会,毕竟这个儿子很聪明。

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三国志》

建安24年,关羽发动了北伐战争,曹仁在樊城被关羽围困。这个时候曹操想起了曹植,希望曹植能够带兵前去救援曹仁,这也算是打算重新启用曹植了。

没想到曹植却没有来领命,为什么呢?因为曹植当时喝得不省人事,完全失去了知觉。曹操后悔不已,从此将曹植踢出了继承人的名单。

曹丕靠着自己的中庸之道,成为了守成之君。

曹操其实很不看好曹丕,因为他的聪明儿子实在是太多,曹丕是资质平平的那种。最早长子曹昂是曹操的继承人,可惜因为曹操贪恋张绣婶娘的美色,使得曹昂被张绣所杀。

此后曹操又盯上了年幼的曹冲,因为他发现曹冲无比聪明,是个千古奇才。可惜的是曹冲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因此也被排除在外。

剩下的儿子里,最聪明的是曹植,最勇猛的是曹彰,剩下的就是一些资质平平之辈了。曹丕当然就是剩下的那帮人中的出类拔萃者。

但是曹丕有一个特点是曹植比不了的,他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了以后,曹丕自动成为了曹操的长子。

丁夫人和曹操离婚以后,卞夫人就成了这家的女主人,此后更是被扶正成为了曹操的正妻。这么一来卞夫人的几个儿子就成了曹操的嫡子,而曹丕是嫡子中的长子,也就是嫡长子。

自古以来嫡长子继承制,是很多王朝所奉行的一种制度。因为长幼有序这样就不会乱,也能避免很多夺嫡的麻烦。确立了嫡长子继承皇位,那其他儿子就不要想了,没什么机会了。

曹丕知道自己有这方面优势,可是他从来不拿这件事来说事儿,这就是曹丕的高明之处。而且曹丕虽然各方面比不上弟弟们,但是他的综合实力不错。

也就是说曹丕是那种每一门都能考80多分的孩子,你说他成绩好吧,也就中上游水平,你说他成绩不好吧,可人家还能得个良好。

以时之多故,每征,余常从。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典论》

曹丕的各方面实力都很均衡,这就是他夺嫡的必杀技。因为作为一名君主,在某个方面有专长,作用不大,毕竟也不需要你自己亲自去出谋划策或者写文章或者带兵打仗。

可是每一个行业你都能懂一些,在谋略上能分辨是非,在文章上能判断优劣,在战场上能指挥若定,这就足够了,毕竟有很多人会为你做一些具体的事情。

曹操跟曹丕的关系,从来没有什么过于亲昵的时候,但是曹操常常带着曹丕去军营打仗。也许是在战场上,他们俩培养出了战友之间的友谊,所以曹操才会看中曹丕。

总结:司马懿跟曹丕那儿学了不少东西。

忍耐和低调,这是司马懿最终能夺取曹魏江山的必杀技。很多人说他的师傅是曹操,跟曹操学了很多东西。其实我们仔细看,忍耐这件事他绝对不是跟曹操学的,而是跟曹丕学的。

曹操是人主,他不需要忍耐什么。可曹丕不一样,他必须要在父亲面前藏拙,必须要在君王跟前低调。只有忍耐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以后,曹丕才能真正夺取他想要的东西。

显然这一招,十分奏效,曹丕靠着忍耐和低调,最终夺取了魏王的继承权。而司马懿也是靠着忍耐和低调,躲过了曹爽的逼迫,从而夺取了曹魏军政大权。

参考资料:《三国志》

曹操为何喜爱曹植而不喜欢曹丕,二人的父子关系是怎样的?

谢谢邀请!曹操喜爱曹植而不喜欢曹丕,是因为曹植有才华,博得曹操的喜爱。在选择继承人上,曹操也考虑过曹植,按正常情况,长子曹昂死后,次子曹丕理所当然是继承人,而曹操却要在曹丕和曹植两人中选一个,足见曹操是喜欢曹植的。在历次考核中,曹植都占上风,曹操很满意,这使曹丕和他的支持者很害怕。一次在回答曹操提出的治国之道时,曹丕的回答滔滔不绝,有理有据,比曹植的回答显得略胜一筹,曹操听后很高兴。这让曹植的支持者杨修很吃惊,因为曹丕的水平不能达到这个层次。杨修通过观察发现,每天都有车辆拉着个大箱子从曹丕的府门出入,杨修怀疑这箱子里一定有秘密。杨修的怀疑是对的,知情人每天都是在箱子里出进曹丕府第,转告秘密,准备好答案。曹植就把这事告诉了曹操,一日曹操派人拦住车辆,问里面装的什么,赶车的说是布,当场检查,果然是布。曹操本来就不喜欢杨修,因为杨修多次让曹操过意不去,心里早就想杀他了,这一次使曹操非常气恼,因此曹操从此不喜欢曹植,决定由曹丕做继承人。对于曹操来说,由于不喜欢杨修而不喜欢曹植,不让曹植做继承人,这只是一个方面,曹丕玩弄伎俩,曹操心里是明镜的,他知道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继承人,曹植老实,他做了继承人,他的位子说不定被人抢去。

曹操为何喜爱曹植而不喜欢曹丕,二人的父子关系是怎样的?

曹操长子曹昂死于战乱,打算传位于曹冲,曹冲有天斌6岁智力已达成年人智力,曹操非常宠爱,十六岁去逝,只得从新规划继位人选。曹植是操之四子与曹丕是一母所生兄弟,曹操喜欢曹植是因为植文采飞扬的才子,曾扶持过曹植曹丕的对抗势力,但曹植的妻族不支持他,反而支持曹丕。曹操一直都反感杨修,而曹植常与杨修喝酒惹事不注意场合,因此而链带讨厌植。古代,自古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曹丕是嫡长子,是传统合法继位人选,虽丕狡诈,水平也不差,十岁随父出征,并能听取建议,懂礼法,有心腹帮他处政务,曹操在众臣劝告建议下立曹丕为继位人。

曹操为何喜爱曹植而不喜欢曹丕,二人的父子关系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文学家、书法家。曹操爱好武艺,更爱好文学。曹操儿子众多,尽管都喜爱,不过肯定存在偏爱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可以看出曹操很喜爱聪明仁爱的曹冲,可惜未成年就病逝。曹操、曹丕、曹植都文学出众,以曹植文采最好。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曹操爱才,加上放荡不羁的性格,尽管中国有立长立嫡的传统,前期还是会偏爱曹植。

曹操喜爱曹植,除了曹植本身的文采原因,还跟当时辅助曹丕的司马懿和辅助曹植的杨修相关。司马懿胸怀谋略,却非常低调的。杨修也是聪明绝顶之人,可惜爱卖弄小聪明,最终丢了性命。辅助曹丕、曹植的谋士的行为也会对曹操产生影响。

由于曹植终日宴饮游乐、吟诗作赋,放荡不羁,常常饮酒误事。最终令曹操失望,不再重用他。

曹操为何喜爱曹植而不喜欢曹丕,二人的父子关系是怎样的?

曹操先喜欢曹植,后喜欢曹丕,将王位传于曹丕。这是有原因的。

一,曹操喜欢曹植的聪明,善文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与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为陈(今河南淮阳县)王,去世后谥号为“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的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是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转变的第一人。

曹植天赋极高,年满十一岁,就已经广泛涉猎诸子百家,熟读《诗经》《论语》和先秦两汉辞賦。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与曹操对谈时,常应时而对,语出机锋。

曹植15岁时,就跟随父亲曹操上疆场拼杀了。他去过新野南征刘表,也去过乌桓,幽州讨伐胡人 。曹操慷慨悲歌,挥洒诗情的都深深印刻在曹植年轻的心中。

征幽州返回,曹植写下名篇《白马篇》,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又有爱国精神的青年武侠形象,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情。

诗中名句:“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吧,“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千古流传。”

二,曹操喜欢曹植的歌颂

第一次出征回来,曹操命人修建了一座铜雀台(今邯郸临漳县西南18公里处),建成后,曹操邀请文人雅士来铜雀台饮酒赋诗。

曹植文思泉涌,挥毫泼墨间便写出《铜雀台賦》,歌颂了铜雀台的雄伟气魄,更歌颂了父亲曹操胸怀天下 功勋卓著。

曹植极其歌颂之能事,看诗中是这样描写的:

仰脸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

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

(于高台上)喜悦于众多才子争相荟萃,

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

直达天云的高台既然已经建立起来了,那么家父的愿望必定能实现。

就像家父这样管理已经很好!恩惠和恩泽已经远扬于天下。

这样成功地辅助了皇帝,安定四方了啊。

家父顺天地的规律而行,其辉煌的光芒如同日月一般。

现在看这首賦,极其吹捧家父曹操之能事,可是曹植是真心歌颂他爹的。

曹操极为满意,认定曹植日后可成为一番大业,同时,也考虑曹植即能文又能武,存了把王位传于曹植的念头。

曹操的孩子挺多,同曹植相比,曹操的长子曹丕也不落下风。

三,曹丕为得曹操欢心,潜心修炼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曹操与卞夫人的嫡长子,曹植的大哥。

九岁,曹丕从宛城惊变中策马奔腾活的潇潇洒洒。

17岁攻入邺城,抢走了当时中国北方第一美女—甄宓。

家父曹操喜欢曹植的心思,曹丕看得最清楚,如果家父废长立幼,长子的下场都非常凄凉。曹丕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怎么办?曹丕想起,家父就是个大诗人,我就从文采上让父王喜欢。

曹丕猛交建安七子,以至“行则连兴,止则接席”,王粲去世,曹丕带领剩余五位,在王粲墓前学起驴叫,纪念王粲。

曹丕俨然是建安文坛领袖,,他写出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燕歌行》,同时还写出了《典论.论文》,“文人相轻”就是曹丕提出的。

曹丕一系列努力,曹操记在心里。将曹丕和曹植反复比较。

四,曹丕深沉,曹植单纯

曹操举棋不定,这时候,贾诩帮曹丕出主意,告诉曹丕耐心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曹丕听从了贾诩的建议,不装了。

以后,每当曹操出征,曹植高声献诗,祝父王凯旋而归。曹丕拉着父王的马绳,默默流泪。用真情打动父亲。

这时,如日中天的曹植犯了两个错误。

曹植和其他文人一样,追求自我,不拘小节,喝起酒来更是不加克制误了大事。

第一件事:酒后醉闯司马门

按照当时的规定,司马门是禁道,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时才能行走。而曹植酒兴上来后,竟然擅自命人打开宫里的司马门,乘坐着王室的车马扬长而去,好不潇洒。

曹操回来后,十分震怒,处死了掌握王室车马的官员,自然也对曹植十分失望。

这件事情发生后不久,曹操便下令曹丕为世子。

曹丕成为世子后,曹操仍给了曹植机会,任命他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去樊城解救被关羽围困的曹仁。

临行前,曹操召见曹植,但曹植喝的伶仃大醉,连路都无法行走。曹操大怒,当场撤销了他的军职,从此再未给他重任。

而曹丕,却是事必躬亲,做事成熟稳重,虽无大功,但也不出错,严格按照曹操的命令做事。

五,曹操的遗言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经过反复比较,曹操吸取了袁绍,刘表立幼废长的教训,立曹丕为魏王太子,时年31岁。

公元220年,曹操的头疼宿疾又犯了,弥留之际,遗言要求诸子不要虐待婢妾和歌舞艺人,让她们住在铜雀台扼守灵帐。诸位夫人没事做,可以学着编织丝带子和漱鞋子卖。我的遗物可以存放起来 也可以由儿子们都分掉。

可以说,曹操的《遗令》完全没有谈国家大事,就是安排妻妾住房,遗物分割等家庭小事。

通过遗言,可以看到,曹操对曹丕完全信任。

曹操爱惜曹植胜过曹丕,但是曹植不自律,成为他成功的短板。

曹植对于父亲是敬爱,曹丕对父亲是敬畏,这是二者的区别。

曹操为何喜爱曹植而不喜欢曹丕,二人的父子关系是怎样的?

曹操是汉末的一个英雄,历史评价为“枭雄”,能在汉朝末年,群雄并起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为其子曹丕称帝建立基业,见识肯定非同一般。

曹植文采过人,才思敏捷,对同样喜欢文学并文才非凡的曹操来说,由于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所以平时比较喜欢曹植,不喜欢曹丕,但曹植除文才出众之外,生活细节不太注意,放荡形骸,酒肆歌场,戏姬吟诗!对一个治国者,这是最大的忌讳!

所以曹操在选的接班人时,天平倾向了同样文学才华不凡,与其父其弟合称“三曹”的曹丕,因为曹丕除文才非凡之外,处事稳重,收敛养晦,相比较曹植更适合做国君,这样的事情,绝不是由父子感情深浅决定,曹操的英明就是抛开了感情,从他多年经营的基业考虑,选择了曹丕,而曹丕也没让曹操的希望落空,最终逼汉帝禅位他,代汉为魏,自己为魏文帝,追曹操为魏武帝。对曹植也由其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获曹丕同情,放他一马,任其赋诗终生,所以,历史上,曹丕为一代君王,而曹植也就有“才如子建”名声的文人!以一篇《洛神赋》留名千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