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复位后,为何不杀武则天帮凶武三思,反鼓励皇后与他私通?

唐朝的历史,编剧都不敢这么编!武则天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早逝,被追封为皇帝,次子李贤因为能力太强,被武则天逼杀。剩下俩儿子李显和李旦,属于软弱无能之辈,所以武则天让他们轮番做了皇帝。

李显登基以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被老妈武则天给拿下了。为什么?因为这哥们扬言,自己的皇位传给老丈人韦玄贞也可以!

此话一出,武则天就找到机会把他给拿下了。回头又把老四李旦给扶上了皇位,李旦乖得跟武则天养的宠物一样,什么都不敢忤逆武则天,最后甚至长跪不起地劝自己老妈登基称帝,这可把武则天给感动坏了,于是李旦就被武则天给拿下了。

武则天登基以后,这俩儿子都靠边站了。她开始重用武家的人,尤其是武三思,更是一路高升到了王爵,和李显、李旦处于同一作战序列,随时有登基的可能。

张柬之一顿操作猛如虎,发现扶持了个二百五。

武则天在位期间,没人敢瞎逼逼,她手握大权,心腹都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而那些支持李唐江山的宗室,也被武则天先后镇压下去了。

所以她安安稳稳地做了多年皇帝,一直等到晚年老得不中用了,张柬之带着一票人冲入宫中,逼迫武则天将大位还给唐中宗李显。

这就是著名的神龙政变,武则天的俩小情人张易之、张宗昌都被张柬之给做掉了,因此武则天压根就没有可以依靠之人,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

唐中宗复位以后,张柬之满心以为,自己是辅佐李唐的大功臣,他们几个也都因此被封为王爵,可是不久都被打发到了地方上去。

为什么?因为唐中宗李显认为,就算张柬之这帮人不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还是会把皇位传给自己,张柬之这帮人这么做了,不仅会让李显背负不孝的名声,而且只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扶持功劳罢了。

李显再次登基以后,比上次似乎更加二了,他开始纵容自己的老婆干政,甚至包庇武三思和上官婉儿等人,让他们一边瞎搞,一边执政。

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甲辰,皇太子监国,大赦,改元。丙午,复于位,大赦,赐文武官阶、爵,民酺五日,免今岁租赋,给复房州三年,放宫女三千人。---《新唐书》

弄到最后,李显的媳妇儿韦皇后也想做第二个武则天,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想做第三个武则天,她求着李显封她为皇太女,这样她就有继承权了。

李显这个时候稍微有点清醒了,一直没有答应女儿的这个无理要求。最终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伙把李显给毒死了。

李显为何纵容武三思和韦皇后?

第一次被废了以后,李显这心里特别焦虑,他担心自己会跟二哥李贤一样,最终被自己的母亲武则天给毒死,所以常常想着要自杀。

这段时间,凭良心说,是韦皇后一路跟随在李显身边,她不断地给李显鼓劲儿打气,希望李显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李显深受韦皇后的感动,因此他曾经向韦皇后许诺过,将来如果他有复出的机会,那你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那么好了,李显后来真的复出做了皇帝,韦皇后也真的开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了。在上官婉儿的怂恿之下,韦皇后开始插手政务,想要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这个时候上官婉儿又跑去把武三思给拉了过来,表示只要韦皇后跟武三思好上了,那么就等于是缔结了联盟关系。

武家在朝中还是很有地位的,所以韦皇后毫不犹豫地跟武三思好上了。李显眼睁睁看着这些事情陆续发生了,头顶上的青青草原已经可以放牧了,可他是什么都做不了。

他是个生性懦弱之人,从小就被武则天这种母亲看管着,他心里别提有多害怕了。长大以后,也见识到了政治的可怕,所以李显对韦皇后的所作所为基本上处于无动于衷的地步。

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旧唐书》

武家的力量还在,对韦皇后的誓言还犹言在耳,因此李显丝毫不知道该怎么阻止武三思和韦皇后之间的事情。

编剧都不敢这么乱编,这样的唐朝让人三观稀碎。

早在武则天还活着的时候,上官婉儿作为她十分信任的人,一边负责处理政务,一边跟武三思之间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等到李显上台以后,立刻把上官婉儿提拔到了女宰相的位置上,并且册封他为昭容,李显顺理成章地把上官婉儿收入后宫了。

上官婉儿为了活命,把自己的情郎介绍给了韦皇后,从此后宫就热闹了。等于是李显、武三思和韦皇后、上官婉儿这四个人在一起幸福地生活着。

本来他们还想拉上相王李旦一起玩,吓得李旦立刻装病,这才躲过一劫。李显被毒死以后,韦皇后立李显的小儿子李重茂继位,自己学习武则天临朝称制。

结果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大侄子李隆基和小姑子太平公主就发动了唐隆政变,将韦皇后、上官婉儿都给诛杀了。

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婉儿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旧唐书》

此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将李旦扶持上了皇位,这才平息了唐中宗时代的乱象。那么唐朝的乱象结束了吗?这才刚开始罢了。

总结:唐中宗不堪其用,武则天才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其实武则天头两个儿子还是非常出色的,但是正因为他们太出色了,所以武则天才会忌惮他们。

反倒是后面俩儿子没什么大本事,所以武则天才会放心大胆地将他们立为皇帝,毕竟他们俩谁来做皇帝,都不影响自己执掌朝政的事实。

唐中宗李显但凡有点用,那也不可能让武则天称帝了。因此武三思、韦皇后乱政的局面,都是因为唐中宗的懦弱造成的。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唐中宗复位后,为何不杀武则天帮凶武三思,反鼓励皇后与他私通?

唐中宗复位后,为何不杀武则天帮凶武三思,反鼓励皇后与他私通?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来说说中宗这个人。

中宗是武则天和李治的第三子,在强势能干的母亲武则天照护下,完全是温室中的花朵,性格懦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妈宝型孩子,立不起来。

本来作为武则天第三子,李治的第七子,在皇子中又不出色,太子之位怎么也轮不到他。

但是奈何人家有个能耐的妈,为了当皇帝,废了能干的哥哥,改立了好控制,没政治头脑的他。

李显当了皇帝,还真没让他妈失望,一个月不到就让武则天抓着了小辫子。竟然要把皇位让给你岳父,那你还是下台吧。

李显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政治经验,糊涂,懦弱的人。

李显:

“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

其次,韦皇后和武三思私通还得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人上官婉儿。

武三思本就是个好色之徒,上官婉儿也是一个祸乱宫闱之人,俩人早在武则天当皇帝时就有私情。

武则天退位后,中宗李显继位,韦氏韦皇后,上官婉儿为了巴结韦皇后,把武三思介绍给了她,俩个人就这么开始了。

而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李显对武则天以及武三思和韦皇后三个方面说。

李显——武则天

敬——惧——愧,这大概是李显对武则天的态度转变。小时候在母亲的强势保护下,对母亲可谓是敬。

害怕大概要从皇位被废后,就开始了。被幽禁在均州之时,武则天为了登基称帝,对李姓皇族大肆屠杀,再加上之前哥哥和他接连被废,李显每天都恍恍惚惚,担心不已,吓得不敢睡觉,生怕武则天连他也杀了。

后来回宫重新被立为太子,每天还是小心谨慎,生怕再惹武则天不开心。神龙政变之时,担心事情失败被武则天降罪,众人迎他出门,他要打退堂鼓。

好不容易出了门,连马都不敢上,愣是被人抱上了马。李显对武则天的害怕,已经到了惧的地步,提到她就浑身哆嗦

神龙政变时李显和众人对话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癸卯,柬之、玄暐、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帅左右羽林兵五百馀人至玄武门,遣多祚、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王同皎诣东宫迎太子。太子疑,不出,同皎曰:"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二十三年矣!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今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愿殿下暂至玄武门,以副众望。"太子曰:"凶竖诚当夷灭,然上体不安,得无惊怛!诸公更为后图。"李湛曰:"诸将相不顾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纳之鼎镬乎!请殿下自出止之。"太子乃出。同皎扶抱太子上马,从至玄武门,斩关而入。

神龙政变的最后,武则天看到大势已去,转身而去,李显看着母亲孤单寂寥,步履缓慢的背影,竟觉得不该这么对她,从此以后时常过来给武则天请安,陪着她。

用政变的形式让武则天交出权力,在李显看来是他伤害了母亲,所以他对武则天有了份愧疚之情。

摘自《资治通鉴》

二月,辛亥,帝帅百官诣上阳宫问太后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

李显——武三思

武三思虽然是武则天的侄子,但是因为武则天起初跟娘家同父异母的哥哥关系并不好,甚至还很讨厌他们,因为他们,武则天和她的母亲在武家受了不少委屈,又怎么会待见这个侄子。

而武则天登基称帝,需要娘家人的助力,就提拔了武三思,武则天还差点把皇位传给他。

而李显就是把对母亲的愧疚转嫁到了武氏族人身上,他重用武三思,大封武家人,对武三思的行为也不做约束,随便出入宫门,还把他最爱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以至于武家人的荣宠比武则天在世时更甚。

摘自《资治通鉴》

为五王所逐者复之,大权尽归三思矣。

李显——韦皇后

李显应该是很庆幸自己娶了个贤内助,被贬幽禁时,他每天担心害怕杀身之祸,是这个温柔贤惠的妻子每天安慰他,陪着他度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所以他跟韦氏承诺,以后若是富贵了,谁也不管谁。

这段同甘共苦的日子让李显对韦氏十分感激。李显也兑现了对韦氏的承诺,确实没有管她。另一方面,性格懦弱的李显,对韦氏的强势,跋扈有点害怕,毕竟这又是个跟母亲性格相似的女人。

所以,对于韦氏的所作所为,他是不会管,也不敢管。

小结:

李显对武则天,武三思,韦氏错综复杂的态度,让他对韦氏和武三思的私通视而不见。

唐中宗复位后,为何不杀武则天帮凶武三思,反鼓励皇后与他私通?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段捂脸的事件:“上使韦后与三思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筹;三思遂与后通,由是武氏之势复振。”

武三思和堂兄武承嗣,当年竭力讨好姑妈武则天,一心想获得皇太子身份。他们勾结党羽,把显哥和旦哥搞得七晕八素,多次面临险情。好在有狄仁杰、张柬之等一帮力挺李唐的忠臣,才让皇位又回到了李家手中。

从这个背景,我们确实很难理解,显哥即位后,为何不一脚踩扁武三思,反而把他拉到身边当亲信?武三思这个亲信太“尽责”了,他先私通李显的婕妤上官婉儿,又私通皇后韦氏,接连给显哥带了两顶绿油油。

不知道显哥是色盲,还是喜好春天的颜色,韦后与武三思玩(双陆)游戏,他还乐滋滋地帮他俩整理筹码。可惜我与司马光不是同一时代人物,否则我会对他说:君实兄,以你的妙笔,怎么写出这么干巴巴的文章?他俩总得有,双目偷瞄万言传,案下裙动情愫开嘛,显哥也该有个猥琐的造型嘛。

司马光一定瞪我一眼:你当我是兰陵笑笑生?

司马光肯定不是小说家,可他也不是司马迁。重申一万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是正史,它只是个人历史笔记,其内容是司马光个人对历史的解读,掺杂了大量野史和个人的主观理解,甚至情节编排!

这是一本给帝王阅读的治国参考,希望帝王以史为鉴,所以叫《通鉴》。你要是把它当正史,那是你的错,不是司马光的错!

所以,关于韦后、武三思和李显的这段撩人记载,根本不可信。

事实上,所有跟武则天有关的历史,都很难找到真相。因为史学家出于政治目标,掩盖了很多事实,甚至还编造了大量所谓的“事实”。

比如韦后与武三思的私通,《旧唐书》和《新唐书》只是借传闻的方式,模棱两可地暗示,根本没有明说。我个人认为,这种事非常可疑,基本不可信。

神龙政变那一年,李显49岁,韦后约47岁,武三思56岁。同时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并生有一子。

无论从身份、年龄和关系上讲,他们都不存在私通的可能性。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他们也不可能冒这么大风险。

很显然,这是谣传,是故意编排。为什么这么编排他们?很简单,是政治对手所为,为了打倒对手,从道德层面污化对手。这种手段是政敌之间,惯用的伎俩,一点不稀奇。

也就是说,李显、韦后和武三思,是一个政治联盟。他们之间关系亲密是真的,原因不能从《金瓶梅》里找,而要从《三国演义》里寻。

神龙政变后,李显的复位并未让天下安定,又一股新的政治斗争,随之拉开帷幕。朝中大致分成了三股势力:

  • 第一派,皇权党:以李显为核心,包括韦后、武三思、李裹儿;
  • 第二派,太子党:以太子李重俊为核心,包括李多祚、李思冲、独孤祎之等;
  • 第三派,相王党:以相王李旦为核心,包括太平公主、李隆基、张柬之、桓彦范等;

有一个人存疑——上官婉儿,这是个谜一样的女人,有人说她是皇权党,跟武三思、韦后打得火热。我个人认为,她很可能是太平公主在韦后身边埋下的钉子。

这三派各有利益诉求和矛盾。

皇权党的整体利益诉求,就是干掉太子党和相王党,建立以他们为核心的权力中枢。李显自从被老妈赶下金銮殿后,长期生活在房陵,京城势力薄弱,他能复位,依靠的是相王党的支持。

可是李显登基后,肯定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班子,不可能容许李旦、太平公主及政变五王势力的存在。

另一方面,他们内部也存在矛盾。比如韦后和李裹儿,都有效仿武则天的野心,这一点显然不符合李显的利益。

太子李重俊并非韦后亲生,加上李裹儿的野心,所以李重俊与韦后、李裹儿形成不可调和的冲突。在双方冲突中,李重俊和李显父子俩都犯下了大错,导致形势恶化。

首先李重俊急于确立自己的地位,甚至抢班夺权,无视韦后和李裹儿的势力强大,悍然发动政变。其次李重俊不具备培养政治势力的眼光和才能,不能联手相王党,孤军奋战,这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源。

另外李显也犯了大错,在确立李重俊的太子之位后,他没有注意对太子的保护,而是过于依赖韦后、武三思对他的帮助,无视他们对太子的压制所带来的形势恶化。这个结果,事实上便宜了相王党。

相王党是李显要对付的唯一目标。李旦虽然无心角逐皇权,可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中心,他被迫成了政治利益的代表。以太平公主势力为代表,他们不可能将“革命成果”,拱手让给韦后、武三思,也不甘心让位于李显提拔的新贵。

史书一直把显哥描绘成低能的傻子,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李显之所以不清算武三思,目的只有一个——利用武氏旧势力,对付相王党!

武则天生前刻意让武李两家结亲,以化解两个家族的宿怨。应该说她的努力起到了效果,也让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复杂化了。武则天死后,武三思无非是想抱住李显的大腿,维持武家的显贵,他只能以旧势力供李显、韦后驱使。

所以,李显对武三思示好,绝不是心慈手软,也不是糊涂,更不是请他来搞绿化事业,而是把他牵过来看大门咬人。

当然,最后的胜利者是相王党,历史由他们书写,要宣扬旦哥上位的合法性,就势必描黑皇权党,如此而已。

唐中宗复位后,为何不杀武则天帮凶武三思,反鼓励皇后与他私通?

一瞬间,沉缅于男色的“风华绝代”的武周大帝;在小儿科式的“神龙政变”面前,竟然无还手之力,究其原因,实在是她的年龄大了,没有实力和精力再与政变集团周旋;真的是:“强弩之末,矢不能入穿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一如大唐王朝的辉煌历史,大唐王室的男女关系也十分混乱不堪,直令后人对此诟病不止!就表现在“神龙政变”后的皇后韦氏和武三思毫无节制的奸情上!

(唐中宗李显)

一,睹咒发誓的李显

李显的家族实在太显赫:他的父亲高宗李治、弟弟唐睿宗、儿子唐少帝、侄子唐玄宗、母亲一一一代女皇武则天。

不过在武周一朝,李唐皇室的地位危如累卵,在武承嗣等人处心积虑的压迫陷害下,大批的李唐皇室子孙被杀,甚至武则天的两个亲生儿子也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可叹的是,李显被自己的母亲武则天从皇帝位子上吆下台,赶到湖北的均、房二州生活,堂堂皇帝、太子,竟然赶出京城,上山下乡!

在乡下的日子,只有韦氏与他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李显本来就是一个平庸无能的男人,自己二哥李弘的死,对他刺激太大,一听到京城来人了,立即惊慌失措,到处找绳子要吊颈。

关键时刻,韦氏对李显百般呵护、疏导、劝慰,鼓励他树立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正是由于韦氏的陪伴和安慰,李显化悲痛为力量,勇敢的渡过了十四年的流放生涯。

李显于是对韦氏赌咒发誓:“假如来日可以重登皇位,一定要满足韦氏的任何要求!

二,荒唐无能的李显

全国各地的大唐子民对李显重登皇位十分看好,盼望他能励精图治,重振朝纲,挽救大唐雄风再立新功!

令老百姓们失望了!看来十四年的山区经历使他渴望回到“原生态”的生活中去一一他回到长安后,特别喜欢逛“农贸市场”,喜欢当吃瓜群众,看小贩和市民脸红脖子粗的讨价还价场景。

大臣们认为有失体统,力谏皇帝自尊自爱,李显干脆在大明宫中自己开办了一个“农贸市场”,太监宫女充当群众演员角色,他则津津有味的参与其中,不亦乐乎!

李显喜欢体育运动,胡人传过来的马球运动使他十分着迷,他专门定制了套紧身窄䄂的运动服,在马上与宫中太监、宫女过招,以致这项运动传到雪域高原的吐番。

三,“心”“情”俱佳的韦氏

中宗皇后韦氏,京兆万年(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安市中区)人,一般的基层小吏家庭出身,但是,在中宗落难时,韦氏鼓励他:“祸福伏,何常之有,岂失一死,何遽如是也!”解释如下:祸与福相生相存,普遍得很,何必去死呢?李显终于扬起了生活的风帆,他泪眼婆娑的说:“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

韦氏有了“不相禁忌”的承诺后,重新复制自己婆妈武则天的故事。由于太子李重俊无法忍受肮脏卑鄙的皇家丑闻,发动政变失败后,遭到清洗的朝庭官位空缺很多,韦氏趁机塞进韦氏家族的人佔据位置。自己的堂兄弟韦温、韦安石、韦巨源都当了宰相。韦氏的“心”不可谓不大!

从韦氏的“情”来看,当时朝中的两个女人“招摇过市”;韦氏和上宫婉儿。说实话,武三思本事没有,但是生得“堂堂一貌”,虽然与韦氏是儿女亲家,但是,关系密切暧昧,武三思越过男女红线的第一人是上官婉儿,公开“三通”,通过上官婉儿,又把半推半就的韦氏拉下了水。

四,皇帝也有“𤆵耳朵”

唐中宗硬不起来,虽然目睹眼皮底下的秽乱和危机,他没有能力撑控。因为他惧怕韦后。民间称为“𤆵耳朵”,同时他对韦氏在湖北的承诺音犹在耳。

叧外就是忌惮武三思日益增长的势力。史载:“三思令百官复修则天之政,不附武氏者斥之,为五王(神龙政变的五位领头人)所逐者复之,大权尽归三思。”

后记

李显的儿子李重俊忍无可忍!雄起后残忍!他发动政变杀死了武三思父子,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为乃父报了夺妻之恨,却为乃母韦氏扫清了夺权的隐形障碍,原来的武氏势力,纷纷掉头投奔韦后,几个女人加上小人,天下无敌,终于,李显也在韦氏的淫威下去世,究竟是不是韦氏一党下的毒?且听下个问题解答。

唐中宗复位后,为何不杀武则天帮凶武三思,反鼓励皇后与他私通?

武则天先后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给废掉,自己做了皇帝,这也终结了李唐王朝,可她毕竟是一个女人,自己死后,到底让谁来继承皇位,这一直都在困扰着她。

武则天早期是看不起自己的娘家人,她在娘家可没获得什么好待遇,因此她得势之后,立即就把这些娘家人给流放了,但要做皇帝,她还是需要这些娘家人的,她就提拔了不少武家人,其中武三思作为她的侄子,更是受到了她的信任,她还差点就把武三思作为储君。

可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让武三思当皇帝的梦想落空了,他之前当权的时候,可是迫害了不少李唐宗室,还与李显对立,可没想到,李显继位之后,不仅没有杀掉武三思,他的皇后韦氏还与武三思有私情,李显是清楚这些事情,只是他也当作没有发生,李显这是绿帽子戴到底了,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都不见得会像他这样做,为何李显不仅原谅了之前的政敌武三思,对皇后与武三思通奸还视而不见呢?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首先,李显与武三思是亲家,他最喜欢的女儿安乐公主,就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为了这个女儿,李显是什么都愿意做,甚至差点都让女儿继位了,因此他不忍心让女儿成为寡妇,也就原谅了武三思。

武三思也觉得自己继位是没希望了,他就全力讨好李显和韦后,李显这个人其实没什么主意,真正做主的就是他的老婆韦氏,韦后虽然有野心,但她在朝中的权力没有那么大,她需要慢慢培植权力,一开始张柬之等人成为她当政的阻碍,韦后就需要武三思的帮助,才能应对张柬之这些人。

韦后对于权势非常迷恋,她的丈夫又过于懦弱,什么事情都听她的,她就产生了要学习武则天的念头,自然在男女关系上也不是那么检点,她与武三思发生关系,也是为了能进一步拉拢武三思。

唐朝这些贵族女性,在这方面都不怎么注意,李显或许清楚老婆给自己戴了绿帽子,可他实在不忍心责怪老婆,而且自己要想稳住皇位,也需要老婆与武三思的帮助,他做出这样荒唐的举动,也就很正常了。

武三思这些大胆的举动,都是由于韦后给他撑腰,一开始韦后要面对张柬之这些敌人,后面她又想废掉不是自己亲生的李重俊,这些事情都必须要在外廷中有人协助,武三思在朝中的权势很大,得到他的帮助,自己在朝中当权就更方便了,为了权力,各类荒唐事都有可能发生。

唐朝当时处在政变频繁发生的阶段,韦后她们的权力也不是非常稳固,因此对她们来说,只要能帮助自己的人,都可以好好利用,她与武三思其实是政治合作,他们的合作对于李显的皇位也有好处。

因此李显也默许了这种行为,其实韦后自己玩得开,李显玩得一样很开,他就纳了上官婉儿这些人,甚至还公然与武三思一起分享韦后,或许长期的囚禁生活,已经让李显的心里有些不太正常了。

不过李唐皇族在这方面一直不注意,之前唐太宗,高宗各类荒唐事情都发生过,这些也让他们受到了后人的批评。

李唐皇族有着胡人的血统,古代的胡人对于这方面确实看得没有汉人那么重,出现这些事情也正常,而且皇族是特殊的阶层,由于权力的影响,是不能以正常思维来推测他们的行为,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皇族里面比这更没下限的事情还有更多。

唐中宗复位后,为何不杀武则天帮凶武三思,反鼓励皇后与他私通?

中宗复位,可以给武三思头上计一点儿功劳。换个角度理解,等于武三思事先为自己打了“预防针”,得到一块免死金牌,所以没有被杀,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李显懦弱。

什么功劳呢?

神龙政变后,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武则天自觉无力回天,于是答应还政于李唐,并派人去房州(今湖北房县)迎回被贬为庐陵王的中宗李显。而去接李显的任务恰好交给了武三思。

其实,武三思受命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武三思曾经为太子之位,同李显有过激烈的角逐,所以此去颇有献媚的意味。而武则天也想趁此机会修复李家与武家的关系,可谓是一石二鸟。

武则天剧照

武三思到达房州后,李显被吓得魂不附体,他误认为武三思是奉命来送他“上路”,所以瘫在地上哭作一团。曾经的皇后韦氏也扑在武三思脚下则不住的磕头,并且泪如雨下。武三思急忙去搀扶韦氏。而就在韦氏抬头的一瞬间,武三思被眼前这个梨花带雨的漂亮女人惊呆了。

片刻后,武三思才回过神,赶忙大声说:恭喜王爷王妃,武皇有旨,请王爷速速回京复位!韦氏听完破涕而笑。没想到,韦氏笑起来更妩媚。而武三思这个英气逼人的男人也让韦氏略生好感,因此也为日后二人的苟合埋下伏笔。

可能是出于对武三思千里迢迢的迎接所感动,李显心中那些不愉快的往事也就烟消云散,所以复位后并没有刻意去找武三思的麻烦。如此一来,武三思又开始活跃赶来,并且愈加有恃无恐。

武三思先是同上官婉儿媾合,而此时的上官婉儿尽管已经是李显的一名妃嫔,受封为昭容。而武三思不仅不去理会上官婉儿的特殊身份,而且还一直没有放下对韦皇后的觊觎之心。更何况,如今的韦皇后大权在握,于武三思更是一棵可依附乘凉的大树。

后来,武三思请上官婉儿牵线搭桥。于是,早就耐不住寂寞的韦皇后与武三思一拍即合。当然,韦武结合还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因为韦皇后并不满足于中宗对她的俯首贴耳、言听计从,她要的是坐在龙椅上君临天下,而野心勃勃的武三思正好可祝其一臂之力。

对于自己的两个女人被武三思‘一箭双雕’,中宗李显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因为他实在是惹不起那个曾经与他患难与共的韦氏,但是中宗也没有下作到鼓励他们的乱搞的地步。

不久,太子李重俊不忍韦后跋扈专权,于是改动政变,处死武三思,韦后则幸运逃脱。李重俊政变失败,后被处死。武三思死后,韦后很快又在朝臣中物色倜傥俊俏的男人,以供自己消遣。因此不难看出,韦后本就是一个饱暖思淫欲而又水性杨花的女人,没有中宗的鼓励,她也照出墙不误。

再后来,韦后伙同女儿安乐公主将中宗毒死,她就更为所欲为了。因此中宗虽是皇帝的身子,却是武大郎的命。而他之所以落个悲催的下场与他的懦弱性格、且智商不足是分不开的。

中宗的发妻并不是韦氏,而是一个赵姓女子。中宗还没有登基时,赵氏就被武则天处死。于是李显又娶了韦氏。第一次登基后,他就立韦氏为皇后。由于韦氏出生并不高贵,所以不久,中宗又开始为韦氏娘家人加官进爵,如此一来,便引起了朝臣们的担忧与阻挠,因为外戚势力过大势必制约皇权。但是李显非但没有意识到事件的负面性,反而赌气说:即使把江山让给岳父也无防!

而武则天本身就没打算放弃权力,于是她正好以‘中宗对李室江山不负责任’为由,将其贬为庐陵王,移居房州(今湖北房县),自己则着手称帝事宜。但是武则天还是对这个被“废了武功”的儿子不放心,于是经常派人监视其一举一动。所以中宗一直过的战战兢兢,生怕一夜之间丢了性命。而当时能陪中宗一起煎熬度日的只有韦氏。

因此,再次复位的中宗对这位曾经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妻子非常宠幸,以致于在这个女人面前没有一点威严。如此一来,韦氏的野心才急剧的膨胀,最终毫不犹豫地将最宠她的那个男人害死。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