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隆科多要在佟国维推荐自己当九门提督后,揭发他六叔暗中勾结八爷党?
佟国维和隆科多这两个人,可以说都成了人精了。佟国维是康熙的亲舅舅,他姐姐生了康熙。而他的俩女儿都嫁给了康熙,一个是皇后,一个是贵妃。
可以说佟国维在康熙时代的地位,那是相当高的。隆科多本是他的儿子,在剧中是他的侄儿,是佟佳氏下一代的继承人,因此佟国维必须要给自己的后人铺好路才行。
康熙和佟国维的一顿晚饭,其实已经为后来的事情铺路了。这天康熙把佟国维喊过来吃晚饭,正常人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毕竟外甥请舅舅吃饭,女婿请老丈人吃饭,这是很正常的。
可是康熙是皇帝,在皇帝面前,就算是亲舅舅,那也是奴才。所以说康熙能请佟国维吃饭,那可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为此佟国维十分高兴地前去赴宴,在宴会上,康熙告诉佟国维,咱们都老了,身子骨都不行了,应该为后人让让位置了。
皇帝能死吗?当然是能的,但是在臣子的嘴里,这种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为此佟国维连连表示康熙还能再活一万年。
谁都知道这是客套话,乌龟才能活一万年,不过可见佟国维对康熙是忠心耿耿的。此后康熙又直奔主题,表示你我都要为后人想想,并且询问佟国维佟佳氏还有谁可以出来干活的。
这件事意思就很明显了,康熙想要保住佟佳氏在清朝的地位。佟国维明白,自己也已经老了,等他死了以后,佟佳氏还能否荣耀,那就得看后人的了。
为此佟国维知道了康熙的心思,这是在为佟佳氏铺路了。佟国维立刻义正词严地推荐了自己的侄儿隆科多。康熙欣然接受了佟国维的这个建议,把佟国维感动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毕竟佟佳氏的未来,依旧一片光明。
佟国维让隆科多支持四爷,自己支持八爷。佟国维回来以后,立刻把这件事跟隆科多讲了一遍,并且表示,自己在明处支持八阿哥胤禩,而让隆科多在暗处支持四阿哥胤禛。
这样一来,不管谁能够登基称帝,他们佟佳氏一族,都能够得以保全。可是隆科多这里就犯了难了。
因为佟国维烧的是八爷的热灶,而自己点的是四爷的冷灶。不管热灶还是冷灶,其实都是康熙一个人说了算的事情。
为此隆科多觉得,这个灶不能这么个烧法,只有百分之百支持康熙的决定,这才是最靠谱的一件事。但是听康熙的,就要把这件事出卖给康熙,等于是背叛了自己的叔叔。因此隆科多长长叹了口气,大晚上爬起来喝酒,表示做人难。
其实隆科多在思考这件事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决定,那就是投靠到康熙这一边。跟着自己的六叔肯定是不靠谱的,万一冷灶热灶都烧熄火了,那佟佳氏可就完了。
因此第二天大早上,隆科多就跑到康熙那儿,把佟国维的所有事情都给抖了出来。这样一来隆科多算是彻底赢得了康熙的信任。
其实这也是佟国维所设想的结果,康熙和佟国维毕竟是一家人,但是他们需要看看隆科多是不是真的堪当大任。
我猜测佟国维把那么多事情告诉隆科多,目的就是为了让隆科多去找康熙,如果隆科多不去找康熙,反倒是可以肯定,隆科多无法堪当大任了。
上书房一出好戏,佟国维功成身退。总归是要看看,康熙到底支持谁来做这个太子的。这件事隆科多心里没底,佟国维心里也没底。虽说他们跟康熙是一家人,但是在这种敏锐的问题上,康熙是不可能告诉他们的。
因此佟国维依旧我行我素地支持八阿哥胤禩,毕竟这么做,代表了当时朝廷上大多数人的想法。
在上书房推举新太子的活动中,以佟国维为首的一干大臣们,几乎全都支持八阿哥胤禩作为太子的继承人。
可是也有例外,比如说张廷玉,还有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等人,他们几个是支持废太子胤礽的。
这个时候,就轮到康熙表态了,康熙的态度也很明显,他也是支持废太子胤礽的。这下子一切就明朗了,康熙还在打迷踪拳,而接下来的好戏已经不容许佟国维再掺和了。
康熙选废太子胤礽,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继承人,那是需要保护起来的。但是这个继承人可以肯定,已经不是八阿哥胤禩了。
既然支持八阿哥胤禩,失去了原有的价值,那么佟国维自然是可以功成身退了。而隆科多此时被康熙任命为九门提督,其实就预示着新老班子交替的第一步已经完成了。
今后不管谁来做这个太子,隆科多都是忠于康熙的。而康熙支持的那个人,自然也要感激康熙,进而依旧还是会重用隆科多。
总结:隆科多这一波赌赢了,可惜自己不争气。隆科多这一波算是彻底赢了,康熙在临终前,将大事嘱托给隆科多,因为隆科多手里有兵权,是可以左右朝局的重要人物。
虽然他的官不大,可是手里权力够大。这么一来隆科多就成了雍正登基的保驾之臣,因此雍正也没有亏待隆科多,基本是让他取代了佟国维往昔的日子。
最关键的是,隆科多不仅成了军机大臣,而且依旧掌握着九门的兵权,等于是地位和权势达到了巅峰的人物。这一切都是那次出卖他六叔换来的。
可惜的时候,后来隆科多不争气,非要结党做大,这是清朝皇帝最讨厌的一件事。因此也断送了佟佳氏的未来。
参考资料:《雍正皇帝》
为何隆科多要在佟国维推荐自己当九门提督后,揭发他六叔暗中勾结八爷党?
杨角风来给大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他后来举报六叔佟国维的举动,到底是双方预谋好的,还是自己决定的?
举荐新太子一事其实大家都上当了!
一、
其实之前写过两篇类似的文章,但是观点出现了矛盾,所以这次整理了一下,再次谈谈这件事。
这件事发生在热河狩猎之后,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同时康熙帝要众臣最终举荐新太子之前。
就在这一段时间里,发生了好几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康熙帝到了上书房看众臣在干嘛,不理会关于举荐太子的事,反而更关心张廷玉汇报的黄河大堤,免除赋税,嘉奖孝子几件事。
第二件事,康熙帝把老十三胤祥给放出来了,导致很多原本举荐老八胤禩的官员开始观望,很多人找老九胤禟商量办法。
第三件事就是康熙帝请佟国维吃饭,席间有一番对话,并给了佟国维一副老花镜回去。
第四件事就是佟国维夜晚找来隆科多对话,最后给他写了一张纸,说是让他升任九门提督,回去后隆科多久久难以入睡,最后跑康熙帝面前告了自己的六叔一状。
再加上康熙帝对老八胤禩报上来的神秘道士张德明,讲什么八大王,八王大的事,最后康熙帝说了一句:
“江湖术士的话不能一概视为妖言,有时候也能代表一些民意。”
结合这些疑点,我们来分析,隆科多为什么会告自己的六叔?
二、
解释这件事,还得从佟国维跟隆科多夜晚的对话讲起:
佟国维这一次是专门托人找到的隆科多,而在这之前,都是隆科多屁颠屁颠过来求助,这是唯一一次佟国维专门找来隆科多。
他们的对话没有一句是废话,这里简单的分析几句: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佟国维要辞官了,隆科多要赶科场了,隆科多不知道什么叫愁,佟国维知道未来的路很难。
其实等于已经透露了自己要退出职业生涯了,该换年轻力壮的隆科多继续发扬佟家!
“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你知道靠的是什么吗?靠的就是一条祖训,那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这里的一条路走到黑,并不仅仅指盲目地支持一个人,比如老八胤禩。而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老了就要退下,换新人上,佟家如此,爱新觉罗家也是同样的。而佟家要借助这次康熙帝换太子之际,顺利的完成自己的权力交接。
以上,则是表露出佟国维要下位,隆科多要上位的意思,而且他也确实给了隆科多一个九门提督的位置,那么,隆科多又为什么突然举报六叔佟国维呢?
要知道,他的此举,就代表着跟老八胤禩一伙对立,而老八胤禩当时可是人气最旺!
三、
其实佟国维早就知道老八胤禩,根本就不是康熙帝心中的太子人选:
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图里琛从热河回来见他的那一次,他们两个人支开所有人,秘密地在房间内会谈,谈了什么,剧中没表。
但是,从后面的剧情推断,图里琛很可能告诉了他康熙帝已经知道了肖国兴的情况,并说出了老八胤禩“其心可诛”的话。要知道,听到康熙帝说这四个字的人,只有图里琛。
那么既然佟国维明明知道康熙帝不会封老八胤禩为太子,他为什么还要举荐呢?
那就涉及到八大王事件,当康熙帝说出代表民意的话时,佟国维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他跟在康熙帝身边这么多年。已经听出了康熙帝说这句话的意思,俗话说,要想人灭亡,先让其疯狂,佟国维显然是助攻一次。
后来康熙帝放出老十三胤祥后,很多一开始举荐老八胤禩的官员开始动摇了,如果佟国维也动摇,那么这次康熙帝就无法完成对老八胤禩一党的重击。此时的佟国维也就下定了决心,要帮康熙帝完成最后一击。
所以在跟康熙帝的二人会餐中,俩人说了:
“有些事可以让小辈们去做……真活那么长,挡住了后人的上进之路,人家也不答应,俗话说得撒手时且撒手!”
也就是在这次会谈中,两个人确定了行动方针,当然这种事不能明着说,高人对话,只玩内涵。
显然,佟国维是听懂了康熙帝的话中话。
四、
佟国维写给了隆科多一张纸,这张纸上到底写了什么,不得而知。
但是从后面的剧情中,可以看到隆科多望着这张纸,很痛苦地做决定,最终发出“做人难啊”的感慨。
由此可见,这张纸的威力很大,让隆科多很难下决定,倒不是说无法决定支持哪个皇子,而是无法尽到忠孝两全。
但是随着隆科多的举报,康熙帝对他说:
“这个九门提督非你不可!”
也就表明,隆科多在忠孝两全上,选择的是忠,至于他的这个举动是否在康熙帝的预料之中,不得而知。看情况康熙帝是不知情的,但是隆科多的这一举动,还是让康熙帝有点喜出望外,超出了预期。
后来朝堂上佟国维的表现更是一绝,据理力争,也让老八胤禩的处境陷入了绝境。但是后来的老十四胤禵在大殿前那一闹,反而是救了老八胤禩,不仅救了他,也成全了自己,事后生母乌雅氏升皇贵妃,老十四胤禵主管兵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有分析,这里不提。
由此,我们把整个事件就梳理好了:
在热河,康熙帝就已经知道太子胤礽是冤枉的,老十三胤祥是冤枉的,但是不得不关押他们,以便麻痹伪造太子手谕的幕后凶手。
为了麻痹那些官员,张廷玉给康熙帝出了一个举荐新太子的主意,目的是引蛇出洞。康熙帝又派图里琛通知当时留守北京的佟国维,让他带头举荐老八胤禩。
要想其灭亡,先让其疯狂,老八胤禩就这样,因为一个“其心可诛”的罪名,最终被康熙帝连同上书房大臣设计,远离了皇位。最终目的实现,太子胤礽这颗棋子也得以在张廷玉的举荐下,再次复立,天衣无缝
而隆科多的举报更是让剧情进入高潮,隆科多的接位,也是康熙帝给予佟国维的条件,显然,他们达成了一致!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为何隆科多要在佟国维推荐自己当九门提督后,揭发他六叔暗中勾结八爷党?
我见过宇宙,我来回答!
这一出是贵族权臣之间为了家族势力得以维持和继续而采取的比较隐蔽的一种权利交接措施。
隆科多受佟国维举荐才受重用,第二天立马举报佟国维,这一出,完全是他们叔侄二人设计的苦肉计。以换取得到皇帝和即将靠近皇位的四爷的青睐。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用佟国维年老无用的身躯来换取家族势力的延续!这一招可谓“一石三鸟”能让隆科多获取康熙皇帝的信任而担任重要角色,另外将隆科多站队拥戴新帝,并受到新帝的信任,最后以勾结八爷党揭发他,实则是抹黑八爷党。
那这一出戏,怎么解释呢?
首先,佟国维已感知自己年老,并且他得知自己支持的势力并不受皇帝青睐,而且自己影响力和话语分量明显减轻,此事他对康熙的重要性几乎荡然无存了。与此同时康熙皇帝念及旧情,已经对他有所暗示,让他不要插手皇位继承的事情。而他已经感觉到康熙内心真正的皇位人选。于是与隆科多上演了“周瑜打黄盖”的好戏,只不过这出戏有点狠罢了。
其次,佟国维想让自己的后代平步青云,位极人臣必须要选对靠山,佟国维正是看清楚了一点。因此他授意隆科多揭发自己,用苦肉计换取隆科多的上位。这样一来又可以给八爷党巨大的打击,另外也向康熙皇帝表达了忠心。
与此同时,又将隆科多与四爷雍正绑在一起,这一招一石三鸟之计,足以让佟国维和隆科多他们的家族以至于后代获得更多的权利与势力。
这样的选择结果也证明了佟国维与隆科多的选择是无比的正确,至少在隆科多背叛雍正以前都是这样让人信服。
@我见过宇宙 和我一起学文史,每天带你领略不一样的精彩,感谢您的关注!
为何隆科多要在佟国维推荐自己当九门提督后,揭发他六叔暗中勾结八爷党?
政治家族从来都是“两头下注”,佟国维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他让隆科多去烧四爷党的“冷灶”;结果隆科多比佟国维做的还绝,眼看着风头不对,转手就把他六叔卖得干干净净!
这一切都发生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后。康熙自从得知八阿哥为了扳倒太子曾“诱审肖国兴”,心中已经彻底将八阿哥移出继承人序列,同时也决定给其沉重打击,让他熄了继位美梦,这就需要师出有名。直接找八阿哥的小毛病行不通,打击力度不够;说他构陷废太子又暴露了皇室丑闻……老谋深算的康熙最终抛出 “议举新太子”的大杀器,既能达到趁机打击让八阿哥的目的,又能看清大臣们究竟“姓蒋还是姓汪”,一箭双雕。
阿哥们和大臣们果然都坐不住了,纷纷行动起来向皇位发起冲刺,这个时候佟国维还是比较慎重的,决定摸清康熙的态度再做终极选择。可就在这时,八阿哥好死不死地区试探康熙老爷子的态度,先推出个老道张德明到处放风说“八王大”,暗示八阿哥是天命所归,接着又绑了张德明送官,然后自己面见康熙询问如何处理造谣生事的老道!
康熙在阴谋诡计中打了一辈子滚,岂能不明白八阿哥的雕虫小技,为了让他和党羽们暴露得更彻底,老爷子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有时候民间术士的话,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这句话一出,佟国维马上判断康熙已经属意八阿哥做新太子,马上召集党羽开始上奏章保举八阿哥,彻底将康熙抛出的鱼钩吞进了肚子!
这时候康熙还是想挽救佟国维的,所以单独召见他共同进膳,话里话外提点他,让他“多为后人想想”,佟国维此时已经昏了头,虽然推荐了隆科多做步军统领衙门的都统,但依旧打着保举八阿哥的主意。
隆科多一直被佟国维派去烧四爷党的“冷灶”,这时候突然被任命为京城内最重要军事力量的掌管着,心中岂能不对佟国维这位六叔生疑?而他所投靠的雍亲王胤禛,已经在邬思道的提点下对康熙的意图洞如观火,又岂能不暗示隆科多?步军统领衙门都统只能由皇帝任命,隆科多又岂能不按康熙的意图行事?
一面是即将败亡的六叔佟国维,一面是决定政治前途的康熙皇帝,隆科多即便是再难,也要选择后者,毕竟这不仅事关他个人的荣辱,更涉及到家族的兴衰。如果牺牲了佟国维而保持家族继续长盛不衰,那么这种牺牲就是必须付出的。
所以隆科多把佟国维卖了个干干净净!
喜欢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为何隆科多要在佟国维推荐自己当九门提督后,揭发他六叔暗中勾结八爷党?
一废太子之后,康熙皇帝其实很后悔,因为他知道有老大老八诛魔太子的事,还有自己多年的调教之功,如此就废掉自己多年的心血,实在难以对得起死去的赫舍里氏。但是说出的话,“君无戏言”,怎么好又反口出尔反尔呢。
废太子的事当然引起了朝野的响动,国本事大,人人窥测。连赋闲多年的隆科多都嗅到了机会,于是加紧往自己的六叔佟国维府上跑,要佟国维拉自己一把。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为什么废太子之后,这些政客们都嗅到了机会呢?作为在皇帝身边的重臣,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打工仔,他们是先帝的重臣,也可能是后继之君的重臣,在新老交替的时期内,谁能在后继之君的道路上抬一把,就是擎天保驾之臣,必得新君的大宠从而荣华富贵不绝。
太子既然被废了,那么皇帝就要选择新的储君,以前跟随太子的太子党们失势,如果在康熙选择的新君面前站住立场,将来就大有作为。这就是隆科多,佟国维等看到的机会。以前有太子在,太子党在,势力范围固化,就像一个加密的圈子,水泼不进,刀插不进,现在这个圈子破了,谁能先踏一步,谁就获得了荣华富贵的入场券。
回到话题,康熙废太子后,想要复立太子,这是他的真实想法,所以他搞出个公推太子的新法,希望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将胤礽推选复立。曾经有史书说,康熙曾经让李光地出面游说议政王大臣会议,让他们公推太子胤礽复立,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李光地并没有明确传达康熙的意思,所以最后让八阿哥胤禩得以脱颖而出。
在《雍正王朝》里,公推太子的事基本还原了历史,只是将戏份更加精彩化了。当康熙皇帝步入上书房,看见推举一边倒的局势,心里大为不快,于是在还没有最终出结果前,邀请佟国维吃了一顿饭,看起来是比较坦诚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立场,并与佟国维做了一个交易,捧杀他并不看好的八阿哥胤禩。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康熙皇帝并不是傻瓜,佟国维也是人中油条。按道理说,康熙皇帝要因为佟国维串联推举老八胤禩而罢免佟国维也无不可,但是为什么康熙皇帝非要和佟国维来个“双簧戏”,捧杀老八胤禩呢?
一是因为佟国维的家族背景实力雄厚。佟国维的亲姐姐是康熙的生母,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佟国维的亲侄女,这样的家族背景使得康熙皇帝不得不首先考虑他们的利益。因为满清王朝的政权基础是贵族,如果就此损害了佟氏家族的利益,那么康熙皇帝要做的事情必然会受到重重阻碍。
二是信任。对于满清皇帝而言,可以信任的也只有这些皇亲国戚了,在于佟国维的交易中,隆科多上位是最重要的条件。也是确保佟氏家族荣誉的基本条件,赋闲多年的隆科多之所以一直没有上位,是因为康熙皇帝有意压着他,这在康熙皇帝驾崩的时候已经说明,为什么要压着他?皇帝的帝王心术罢了,让隆科多对于康熙皇帝提拔麻雀一下飞上枝头感恩戴德,从而誓死相随。
不管怎么样,隆科多提拔为九门提督都是康熙皇帝和佟国维的政治交易。只是隆科多并不知情,他不知道康熙皇帝不喜欢老八胤禩,也不知道康熙皇帝要捧杀胤禩。从经济学角度讲,隆科多举报佟国维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在隆科多看来,佟国维的一席话才是他心中最难理解的事。“不一条道走到黑是佟氏家族的祖训”、“烧四爷的冷灶,烧八爷的热灶”。废太子之后,谁为新太子才是最为关键的,从隆科多可以掌握的信息来看,八爷胤禩当然就是那口“热灶”。隆科多不知道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是热灶还是冷灶,都得巴结他这个九门提督,真正的热灶恰恰是自己。这在后来康熙驾崩前夕,隆科多再次请教佟国维的时候,佟国维就点出来了“谁都要巴结你,只有皇帝认定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
佟国维前后矛盾的信条在当时看来,恰恰刺激了隆科多的心理:烧冷热灶必然被皇帝忌惮,出卖佟国维是不孝,不道出原委又是不忠,所以才半夜大醉高呼“做人难”。那么,为什么隆科多最终选择了举报佟国维而大义灭亲呢?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隆科多当然知道九门提督的重要性,如果连这点都看不到,那他也就真是个简单的打工仔了。他深知,在佟国维“冷热灶”的思维之下,其实操作起来并不简单。隆科多心里会想,既然六叔烧热灶去了,我若是烧冷灶,那么九门提督的位置必不可保。如果六叔烧冷灶,我烧热灶,那么六叔的位置也不保,不管是哪种结果出现,总会有人牺牲。这就是“冷热灶”的缺陷之处,当然,万事不可能尽善尽美,月总有阴晴阳缺。
既然总会有牺牲,为什么不再赌一把呢?
赌什么?赌皇帝认定的新君到底是谁?因为皇帝认定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
隆科多不知道佟国维于康熙皇帝的临时交易,更不知道康熙心中复立胤礽的想法,他对于这个九门提督的位置实际上也心存芥蒂,尽管九门提督看起来高大上,但是灶要是烧得不好,同样没有好下场。
所以,如果九门提督要坐得稳,只有让康熙对自己产生更大的信任,或者搞清楚康熙认定的新君是谁,要不然,他怎么去烧灶?隆科多痛定思痛后,决定以告发佟国维来实现他的目的。
隆科多告发佟国维的目的不在于大义灭亲,而是赌一把,试探一下康熙皇帝心里认定的新君到底是谁。
他的思路是怎样的呢?因为之前佟国维已经告诉隆科多热灶是老八胤禩,冷灶是老四胤禛,那么新的储君之位就必然在这两人之中产生,当然他们不会想到会是废太子胤礽。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隆科多告发佟国维,是说他六叔猜度康熙圣意,从而犯下了串联共推八阿哥的错事,这是主要原因,所以,自己这个九门提督做得很不踏实(说法不一样,但是实质是一样)。本来康熙皇帝就要打击八阿哥胤禩,一直苦于没有充分的理由,这下好了,隆科多主动制造了一个理由,而且还很充分,为打击八爷党添砖加瓦啊。
这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隆科多通过举报告发佟国维,明确知道了康熙认定的新君不是老八胤禩,那么,既然不是“热灶”老八,就一定是“冷灶”老四了。这下,不仅佟国维心里有了底,隆科多心里也有了底,而且他这个九门提督,在康熙皇帝的肯定之下,也坐得踏踏实实了。
这,才是真正的“冷热灶”思维,咱们是不是小看了隆科多?
为何隆科多要在佟国维推荐自己当九门提督后,揭发他六叔暗中勾结八爷党?
一废太子之后,康熙皇帝其实很后悔,因为他知道有老大老八诛魔太子的事,还有自己多年的调教之功,如此就废掉自己多年的心血,实在难以对得起死去的赫舍里氏。但是说出的话,“君无戏言”,怎么好又反口出尔反尔呢。
废太子的事当然引起了朝野的响动,国本事大,人人窥测。连赋闲多年的隆科多都嗅到了机会,于是加紧往自己的六叔佟国维府上跑,要佟国维拉自己一把。
为什么废太子之后,这些政客们都嗅到了机会呢?作为在皇帝身边的重臣,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打工仔,他们是先帝的重臣,也可能是后继之君的重臣,在新老交替的时期内,谁能在后继之君的道路上抬一把,就是擎天保驾之臣,必得新君的大宠从而荣华富贵不绝。
太子既然被废了,那么皇帝就要选择新的储君,以前跟随太子的太子党们失势,如果在康熙选择的新君面前站住立场,将来就大有作为。这就是隆科多,佟国维等看到的机会。以前有太子在,太子党在,势力范围固化,就像一个加密的圈子,水泼不进,刀插不进,现在这个圈子破了,谁能先踏一步,谁就获得了荣华富贵的入场券。
回到话题,康熙废太子后,想要复立太子,这是他的真实想法,所以他搞出个公推太子的新法,希望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将胤礽推选复立。曾经有史书说,康熙曾经让李光地出面游说议政王大臣会议,让他们公推太子胤礽复立,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李光地并没有明确传达康熙的意思,所以最后让八阿哥胤禩得以脱颖而出。
在《雍正王朝》里,公推太子的事基本还原了历史,只是将戏份更加精彩化了。当康熙皇帝步入上书房,看见推举一边倒的局势,心里大为不快,于是在还没有最终出结果前,邀请佟国维吃了一顿饭,看起来是比较坦诚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立场,并与佟国维做了一个交易,捧杀他并不看好的八阿哥胤禩。
康熙皇帝并不是傻瓜,佟国维也是人中油条。按道理说,康熙皇帝要因为佟国维串联推举老八胤禩而罢免佟国维也无不可,但是为什么康熙皇帝非要和佟国维来个“双簧戏”,捧杀老八胤禩呢?
一是因为佟国维的家族背景实力雄厚。佟国维的亲姐姐是康熙的生母,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佟国维的亲侄女,这样的家族背景使得康熙皇帝不得不首先考虑他们的利益。因为满清王朝的政权基础是贵族,如果就此损害了佟氏家族的利益,那么康熙皇帝要做的事情必然会受到重重阻碍。
二是信任。对于满清皇帝而言,可以信任的也只有这些皇亲国戚了,在于佟国维的交易中,隆科多上位是最重要的条件。也是确保佟氏家族荣誉的基本条件,赋闲多年的隆科多之所以一直没有上位,是因为康熙皇帝有意压着他,这在康熙皇帝驾崩的时候已经说明,为什么要压着他?皇帝的帝王心术罢了,让隆科多对于康熙皇帝提拔麻雀一下飞上枝头感恩戴德,从而誓死相随。
不管怎么样,隆科多提拔为九门提督都是康熙皇帝和佟国维的政治交易。只是隆科多并不知情,他不知道康熙皇帝不喜欢老八胤禩,也不知道康熙皇帝要捧杀胤禩。从经济学角度讲,隆科多举报佟国维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在隆科多看来,佟国维的一席话才是他心中最难理解的事。“不一条道走到黑是佟氏家族的祖训”、“烧四爷的冷灶,烧八爷的热灶”。废太子之后,谁为新太子才是最为关键的,从隆科多可以掌握的信息来看,八爷胤禩当然就是那口“热灶”。隆科多不知道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是热灶还是冷灶,都得巴结他这个九门提督,真正的热灶恰恰是自己。这在后来康熙驾崩前夕,隆科多再次请教佟国维的时候,佟国维就点出来了“谁都要巴结你,只有皇帝认定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
佟国维前后矛盾的信条在当时看来,恰恰刺激了隆科多的心理:烧冷热灶必然被皇帝忌惮,出卖佟国维是不孝,不道出原委又是不忠,所以才半夜大醉高呼“做人难”。那么,为什么隆科多最终选择了举报佟国维而大义灭亲呢?
隆科多当然知道九门提督的重要性,如果连这点都看不到,那他也就真是个简单的打工仔了。他深知,在佟国维“冷热灶”的思维之下,其实操作起来并不简单。隆科多心里会想,既然六叔烧热灶去了,我若是烧冷灶,那么九门提督的位置必不可保。如果六叔烧冷灶,我烧热灶,那么六叔的位置也不保,不管是哪种结果出现,总会有人牺牲。这就是“冷热灶”的缺陷之处,当然,万事不可能尽善尽美,月总有阴晴阳缺。
既然总会有牺牲,为什么不再赌一把呢?
赌什么?赌皇帝认定的新君到底是谁?因为皇帝认定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
隆科多不知道佟国维于康熙皇帝的临时交易,更不知道康熙心中复立胤礽的想法,他对于这个九门提督的位置实际上也心存芥蒂,尽管九门提督看起来高大上,但是灶要是烧得不好,同样没有好下场。
所以,如果九门提督要坐得稳,只有让康熙对自己产生更大的信任,或者搞清楚康熙认定的新君是谁,要不然,他怎么去烧灶?隆科多痛定思痛后,决定以告发佟国维来实现他的目的。
隆科多告发佟国维的目的不在于大义灭亲,而是赌一把,试探一下康熙皇帝心里认定的新君到底是谁。
他的思路是怎样的呢?因为之前佟国维已经告诉隆科多热灶是老八胤禩,冷灶是老四胤禛,那么新的储君之位就必然在这两人之中产生,当然他们不会想到会是废太子胤礽。
隆科多告发佟国维,是说他六叔猜度康熙圣意,从而犯下了串联共推八阿哥的错事,这是主要原因,所以,自己这个九门提督做得很不踏实(说法不一样,但是实质是一样)。本来康熙皇帝就要打击八阿哥胤禩,一直苦于没有充分的理由,这下好了,隆科多主动制造了一个理由,而且还很充分,为打击八爷党添砖加瓦啊。
这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隆科多通过举报告发佟国维,明确知道了康熙认定的新君不是老八胤禩,那么,既然不是“热灶”老八,就一定是“冷灶”老四了。这下,不仅佟国维心里有了底,隆科多心里也有了底,而且他这个九门提督,在康熙皇帝的肯定之下,也坐得踏踏实实了。
这,才是真正的“冷热灶”思维,咱们是不是小看了隆科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