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如果十三爷登基,四爷会像十三爷那样帮助他么?
康熙有35个儿子,正常活下来的就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夺嫡。但不是说这9个都为了争夺皇位。
比如说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䄉就是为了支持八阿哥胤禩的,而十三阿哥胤祥则是支持四阿哥胤禛的。十四阿哥胤禵最初支持的是八阿哥胤禩,后来自己想着独当一面了。
这一票人里面,十三阿哥胤祥,相对来说是比较单纯善良的一个。小说里给他的设定,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不光知书达理,而且能文能武,这样的人不夺嫡,实在是太可惜了。
从历史角度来说,文武双全的,其实是三阿哥胤祉。这位老兄可不是小说里光知道编书的书生,他是康熙皇帝的诸位儿子中,为数不多文武双全的人杰。胤祥去世的时候,因为胤祉没有表现得比较悲伤,所以被雍正一撸到底,囚禁在了景山永安亭,一直到死。
那么胤祥既然如此优秀,为什么没有夺嫡呢?他一心辅佐四阿哥胤禛,跟他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如果十三阿哥胤祥夺嫡成功,四阿哥胤禛会一心辅佐他吗?
胤禛的城府太深,不是胤祥能斗得过的。如果康熙看中了胤祥的仁义孝顺,将皇位传给了胤祥。那么胤祥大概率能够成为唐高宗那样的皇帝,不可能再有更大的成就了,因为这个人的心眼太实在。
那么夺嫡失败的胤禛呢?他根本不可能真心实意辅佐胤祥,这是可以肯定的。别看夺嫡之前两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这世上的事情,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一个变字。
再好的关系,如果触碰到了利益的关键点,那么也会分崩离析。胤祥本不打算做皇帝,而胤禛一心想着做皇帝,这两个人都是知根知底的。
- 如果胤祥做了皇帝,那么胤禛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造反。因为胤祥早晚会忌惮胤禛,而胤禛也知道,自己早晚会被怀疑。
- 胤祥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对胤禛发难,毕竟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可是胤禛却不一样,他的城府足够深,做事相当干练,他绝对会在第一时间向胤祥发起进攻。
- 胤禛这么做无可厚非,这不仅是为了皇位,也是为了自保。毕竟胤祥知道胤禛想做皇帝,换别人早就把胤禛大卸八块了。
当年汉宣帝刘询那么一个仁义之君,在处理汉废帝刘贺的时候,依旧小心翼翼,没事儿就叫人盯着刘贺,防止刘贺有动静,这就是帝王之道,谁都担心自己的皇位被人家给抢了。
李世民和李建成这两个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在皇位面前,依旧能够做到手足相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胤祥和胤禛换个位置,那么他们的兄弟情义也就算走到头了。
胤祥对胤禛是真的掏心窝子了。胤祥是个善良的人,是个相对单纯的人。他为了兄弟情义,甚至可以牺牲自己十年的光阴,而且他丝毫不怨恨任何人。
早在他们知道太子胤礽不是明主以后,胤祥就已经向胤禛提出请求,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出来夺嫡?其实这正是胤禛想要做的事情,辅佐太子是假,找个避风港是真的。
此后但凡是带有危机性的事情,胤禛都让胤祥出头,因为胤祥出头出了事,至少能够保全胤禛。只要胤禛能够成为皇帝,那胤祥什么事儿都不会有。
这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吗?让你平白无故去背锅,你愿意吗?当然不会愿意,可是胤祥偏偏就是愿意这么干。
原本胤祥就没有帮助太子谋反,康熙也当然知道这一点,可是康熙还是把胤祥给囚禁了。其实道理很简单,康熙要保住胤祥。
胤祥这孩子实在是太单纯了,再跟这帮人这么搅合下去,早晚是政治的牺牲品。既然康熙早就是操盘手了,那么他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囚禁胤祥则是为了保护胤祥。等到胤禛上台以后,胤祥自然就没事了。
在夺嫡的当天晚上,胤祥被胤禛派人放了出来,在胤祥的努力下,他们这一派很快掌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马,这是雍正夺嫡的关键。
因为隆科多是个墙头草,不管传位诏书上写了是谁,都是他说了算。他当然要支持实力强大的,在听说胤祥夺取了兵权以后,隆科多立刻前来宣召了。
胤祥临死前,都在为胤禛做努力。胤禛如愿登基称帝以后,也给了胤祥丰厚的回报,将他封为铁帽子王,世代可以世袭下去。这可是天大的赏赐了,毕竟之前的铁帽子王都是开国功臣,像胤祥这样的是独一份。
为此胤祥就更加努力了,为胤禛的事业不遗余力。当胤禩带着一帮关外的王爷们前来搞什么八王议政的时候,眼看着就要把朝局给搅乱了。
雍正这个时候一个劲儿地在擦汗,他心里也捏着一股劲儿,多亏了胤祥在关键时刻,解除了隆科多的兵权,这才让事情化险为夷。
这个时候的胤祥已经是瘫坐在轿子上的人了,可是他还是想着为雍正办事。他对雍正的感情,真的是比山高比海深了。
也正因为如此,雍正在剪除那些夺嫡功臣的时候,逼走了邬思道,杀掉了年羹尧,幽禁了隆科多,毒死了府中那些知情人等,唯独放过了胤祥。或许在帝王之道以外,雍正还存有一点点兄弟情义吧。
总结:胤祥的性格,不适合做一把手。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做一把手的。胤祥的性格就是个辅佐人,不适合被人辅佐。尤其是跟胤祥比起来,胤禛实在是一只老狐狸了。
胤祥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纵然他也是皇子,可他只能辅佐胤禛,不能自己去抢夺皇位。十四阿哥胤禵跟他就不一样,他原先也是觉得自己不能做一把手,所以一直在辅佐八阿哥胤禩。
可是后来他发现自己有做一把手的潜质,于是他也参与到了夺嫡的行列之中。胤禵和胤禛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还搞得不可开交,更别说胤禛和胤祥了。如果胤祥也参与夺嫡,那么对不起,胤禛也不会手下留情的。
参考资料:《雍正皇帝》
雍正王朝里,如果十三爷登基,四爷会像十三爷那样帮助他么?
我认为不会的,十三爷要是有做皇帝的心思,早就玩完了,不但八爷党放不过他,就是四爷也不会放过他,为什么这么说呢?要说明这个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十三爷适合做皇帝吗?康熙为什么要圈禁十三爷数十年?以胤禛的政治手腕来说,他会让老十三顺利当上皇帝吗?十三爷为什么要跟着胤禛?其他阿哥会让十三爷上位吗?带着这些问题,且听小崔细细道来!
一、十三爷适合做皇帝吗?
其实看过《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十三爷是有名的“侠王”,他古道热肠,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眼里不容沙子,看不惯不平事儿,没什么心眼,手腕也不足,这就让他失去了做皇帝的条件,政治家需要很强的手腕和谋略,这些十三爷都不具备。
十三爷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小说原著里有说,他的母亲在没有入宫前和一个喜欢治河的书呆子陈潢有染,后来这书呆子被康熙下入大狱,不疾而终,他的母亲也因此出了家。作为没有母亲的孩子,他受尽欺负,哥哥们欺负他,甚至稍微有点身份的太监都能欺负他,甚至十阿哥说他是“淫贱材儿生的”,其他阿哥每月的月例银子和其他物品都比他多一倍。
从小受尽欺负的胤祥,稍微长大些就拼命的练武学习兵法,为了就是不让人再欺负他,所以他成了“拼命十三郎”,其他阿哥们都有母亲的家族势力帮助,大家都知道后宫的斗法很残酷,每个妃子都想让自己的儿子登上那个至尊之位,母凭子贵。十三爷就没有这些先决条件。
十三爷做事全凭本心,所以少了谋略,这很容易在斗争中被打压下去。综上所述,十三爷一没有靠山没有自立之本,二没有谋略,所以,他就失去了做帝王的条件!
二、康熙为什么要圈禁十三爷数十年?
其实呀,这不是为了惩罚十三爷,而是出于对十三爷的保护,为何这样说呢?且听小崔细细解说。
原著里康熙曾和张廷玉、方苞谈起青海战事以及各位皇子们的特点时说到了十三阿哥,对话如下:
康熙说:“雍亲王劝朕,让大阿哥、二阿哥、十三阿哥都松动一下,朕原也有此意。只你们看看这情势,朕敢轻易放他们!胤禛、胤禩、胤禵,只怕还有胤(礻我)、胤禟,都想带兵出征。放在二十年前,朕欢喜还来不及呢!如今你就看不透他们的心!告诉你们,朕一点也不怕陈桥兵变。怕的是他们糟蹋祖上传下的基业。十个阿拉布坦朕也不怕,只要有土谢图台吉策应一下,他就要完蛋。怕的是季孙之祸在萧墙之内呀!”
张廷玉道:“皇上将阿拉布坦富八城地域分给土谢图台吉一半,庙算高明啊!”“也没什么高明。”康熙把琴放在一旁,活动了一下身子,“当时朕就说了,这是空头人情,要看他自己的本事。土谢图台吉还是有忠心的,说起来,他还是胤祥的嫡亲表弟呢!”
“既然如此,”方苞低头想了想,说道,“皇上何不赦了胤祥,索性人情做得大一点?反正胤祥也没有大过错!”“你哪里知道胤祥!”康熙说道,“他不同别人。要是五阿哥,朕早就撂开手了!胤祥有点像胤禵,倔强胆大,争胜好强,既然没福承位,就得好好磨磨性子:防着他日后捅马蜂窝。那时没了朕,谁能护得他周全?”
方苞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盯着康熙,半晌才道:“臣愚昧,万岁囚禁十三阿哥,原来并非惩罚,竟是护他?既说十四阿哥也是这样,皇上何不一例处置!”“你问得好。”康熙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笑容,“不过朕说的是‘有点像’,并没说一样。也正为喀尔喀蒙古是胤祥外婆家,所以不宜用十三阿哥。倒是十四阿哥出去,只怕还稳当些!”
方苞一直纳闷,为什么不放胤祥,原来竟是怕他争这个兵权!方苞心有灵犀,顿时如醍醐灌顶:阿哥争位如此激烈,设如让胤祥前往青海,与喀尔喀外婆家联兵,万一京中有变动,那可真是……想着,方苞的脸色变得苍白了:帝王心术真令人可畏呀!
综上所述:十三阿哥仿佛无自立之力,主一方,治一事,是个好臣子,再大的担子,恐难以胜任。康熙圈禁他是怕他陷于党争,怕别人害他,囚禁是为了保护他!
三、胤禛和其他阿哥对十三爷的态度是怎么样呢?
十三爷府上人员构成非常乱,很多下人们都是各位阿哥送给他的,这不是为了他好,而是为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甚至关键时刻要他的命!
首先,八爷党的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不待见胤祥,甚至常常欺辱十三爷。原著里八阿哥虽然表面上对十三爷和和气气,但暗地里非常狠,十三爷人抄了任伯安建立的《百官形述》之后,八阿哥就安排潜伏在十三爷府的奸细半夜里去杀了胤祥,但没有得逞,可见其心之狠!
九阿哥为人阴冷,经常暗地里给老十三使绊子,十阿哥因为胤祥在户部清理库银欠款一事,在在八月十五的宫廷宴会上当场辱骂胤祥是淫贱财儿生的,并且还动起手来。十四阿哥因为推举新太子之事,康熙处罚了八阿哥十三阿哥说了几句话,而当场对十三爷动气手来,大阿哥在别人欺负老十三的时候经常拉偏架,胤祥占上风,他就拉住胤祥。三阿哥对谁都不温不火,自然对十三爷也不怎么待见。
太子胤礽倒是对十三爷表面上挺好,但并不交心,他只是指派胤祥去为他办事,把胤祥视为他的棋子。跟十三爷关系最好的就是四爷胤禛了,从胤祥很小受欺负的时候,四爷就经常保护他,关爱他,所以他什么都听胤禛的,什么事都愿意为胤禛去做,这点可以从胤禛即位当夜,胤祥刚放出来便去丰台大营控制局面,然后带着兵到畅春园外护卫,从而使八爷党的人没有得逞。还有就是老八带人搞“八王议政”的时候,也是病怏怏的老十三迅速控制了局面。
但老十三如果要争皇位,胤禛的态度就会不一样了,邬思道在临走前层对十三爷说过:“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这告诉了胤祥,胤禛是个极为有手腕而且很腹黑的人,从胤禛对他的几位参与过夺嫡的兄弟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什么人了,凡是跟他争过的兄弟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包括他一母同胞的弟弟十四阿哥。
所以说,十三阿哥如果要争皇位的话,别说其他阿哥会对付他,胤禛也不会让他好过,以十三爷的背景来说,如果他要争皇位那就是找死呢,这些阿哥们分分钟让他死翘翘,所以,康熙早都看透了,把他圈禁保护了起来!
结语:十三爷既没有自立之本,有没有强硬的政治手腕和谋略,所以他做不了皇帝,如果他敢争皇位,所有参与夺嫡的阿哥们都不会放过他,包括腹黑的胤禛,所以他的父亲康熙才把他圈禁数十年,这是保护他的措施,不然他早死翘翘了!
需要说明的是,小崔以上所写的是电视剧和小说里的事,题主所问的也是电视剧里的事,以上所写与真实历史事件无关,请看清楚评论!小崔拙见,欢迎关注点评!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雍正王朝里,如果十三爷登基,四爷会像十三爷那样帮助他么?
这个问题要从《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性格分析,然后假设他俩换位,老四会像老十三那样帮助他吗?
在书中和电视剧中老十三是仁义正直的侠王小说中老十三胤祥非常全能,文武双全,能读书能统兵,很厉害,而且还是康熙诸皇子中最为重情重义、侠义心肠的人。
但是书中老十三的性格不适合当皇帝,他没有像老四胤禛那么有城府,更不像老八胤禩那么阴毒,他在书中是非常仗义直爽的人,这样的人不适合当皇帝。
而康熙也很明显非常欣赏老十三身上这种性格,所以康熙为了保护老十三,才故意将他圈禁起来,避免他在九子夺嫡之中陷得太深。
康熙即使欣赏老十三的性格,但是他也绝不会考虑把位置传给老十三,虽然如果选老十三的话,以老十三的性格很可能就像当初唐太宗李世民选唐高宗李治一样,选了老十三其他皇子就都可以平安无事。
但是康熙为了从未来稳定考虑,他不能把皇位传给老十三,因为老十三太过于仁义,手段不够强硬,这样的人是个好人,但不会是好皇帝。
书中和电视剧中雍正胤禛是非常复杂多面其实小说和电视剧中雍正是最复杂的人物,毕竟人家是男一号嘛,雍正城府极深,处心积虑,手段也是比较强硬,而雍正既有着阴暗的一面,也有着像老十三一般古道热肠得侠义一面。
所以说当雍正即位后,即位前的雍正和即位后的雍正就完全变了个人,连老十三对雍正都再也不似以前般随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老十三连下棋都不敢再赢雍正了。
而昔日和雍正不在一条线的兄弟,老三、老八、老九、老十等等都受到雍正收拾。
这都说明了雍正的手段有多么强硬,而雍正也很明显可以翻脸不认人,这是帝王必备的素质。
所以如果康熙把皇位传给老十三,雍正和老八等人也许表面上会臣服,但是雍正绝不会像老十三一样尽心竭力的辅佐他那样去辅佐老十三。
写在最后其实在历史上康熙的儿子中文武双全的是老三胤祉,最为重情重义的是老九胤禟,老十三也算是重情义,而且还知进退明得失。
史书上记载老十三触怒康熙被软禁的记载很模糊,在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祥受到波及,遭到了康熙圈禁,但是从后来实际来看,胤祥和雍正关系才是最密切的,这其中肯定涉及到了胤祥为雍正出力,在废太子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
也可以说明早在第一次废太子时,历史上的雍正就在背地里有所行动,但是他没有直接出头,而是派了老十三,事发后,老十三为了保护四哥雍正,主动替雍正承担了康熙的愤怒,所以这也是雍正继位后为何对胤祥信任有加特别重用的原因。
这是历史上的人物分析,上面从小说和电视剧中人物分析来说,老十三如果当皇帝,雍正绝对不会尽心尽力去辅佐他。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雍正王朝里,如果十三爷登基,四爷会像十三爷那样帮助他么?
开门见山:如果《雍正王朝》中十三爷胤祥即位称帝,胤禛绝对不会帮他,反而会在其继位之前就下手。
题主这个问题绝对是符合毛主席所说的“大胆假设”原则,但是很难实现。因为在《雍正王朝》当中,胤禛的继位胤祥功不可没,如果没有胤祥临危受命,杀死程文运接管丰台大营兵权,皇位早就落到八爷胤禩手中去了。可以说,在《雍正王朝》当中,胤禛与胤祥是铁同盟,角色设定也是“以胤禛为中心,胤祥为跟班”。如果想要达成题主的假设,那就得换过来,形成“以胤祥为中心,胤禛为跟班”的局面,我们现在就来分析这个团体的内部稳定性。
首先,胤禛与胤祥是内外分工明确,不存在本领交集,二者互补性极强而并不能互相替代。正史上的胤禛骑射是很厉害的,但在《雍正王朝》之中,胤禛从来没有展示过自己的武功。在二月河的笔下,胤禛在军事方面鲜有作为。在西北战事,胤祥圈禁期间有这样一个片段:胤禛要保荐“大将军王”,但此时自己方面能拿的出手的军事人才并没有,最合适的人选自然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胤禵。但胤禵素来与胤禛是表面兄弟,而且与八爷党胤禩关系深厚。片段中,胤禛举弓射靶,箭筒都射光了,竟然没有一支箭射中靶心,气得他直跺脚。
这个片段描写的是胤禛的不甘心,他不愿意将“抚远大将军王”的职位让给与八爷亲近的胤禵,于是,一向以国家社稷为重的胤禛有了保荐自己的想法,虽然没有明说,但邬思道一眼就看穿了胤禛的心理动态。二月河描写这个片段的用意也在于此,那就是表现胤禛对夺嫡的谨慎与渴望,在皇位面前,任何事情都要让步,哪怕它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战事。
在《雍正王朝》中,胤祥从小便跟着皇阿玛东征西战,自己也是颇有军事天赋,在军中人气很高,这一点在《雍正王朝》中是贯穿始终的。比如他带着一队人马就能让丰台大营守将开门,并且成功杀了程文运夺权,以及以病态收缴控制京畿戍卫的八旗王爷的将领兵权,这都是胤祥军威的体现。
而且胤祥深谙治军之法,他与胤禛不同,胤禛认死理,不变通,胤祥则知道抓大放小。对于年羹尧搜刮江夏镇全部财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自己原来的部下也是十分了解,虽然被圈禁数年,仍旧能够判断出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才会有他在军中的绝对威望,图理琛都要屁颠屁颠的拿着酒去孝敬这个被圈禁的皇子。
所以胤禛与胤祥完全是致力于相反方向发展的皇子,一个主政,一个主军,互相依托。而他二人又没有本领的交集,这就使得他们相互替代的可能性变得十分渺茫。
其次,若是胤祥上位,他的皇位终究不能长远。在《雍正王朝》当中,康熙死前十年,胤祥便替胤禛揽下罪名被圈禁,直到康熙死后才被放出来,所以,在假设胤祥继位的前提之下,胤祥肯定会被提前释放。如果康熙要传位于胤祥,必定会首先委以军事重任,不出意外应该是出任“抚远大将军王”。胤禛与邬思道如果察觉到康熙有传位的意思,那么年羹尧就担当起了节制胤祥的任务。
此时的胤禛很是为难,在内部,胤禩的势力远胜过他,在外有事去了胤祥的帮助,夺嫡必然失败。以康熙之精明,必然会提前召回胤祥,胤禩他们想躁动也不行,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所以胤祥的继位有很大的保障。
但是话说回来,胤祥能够继位,不一定代表他能够做得稳江山。胤禛那么心狠手辣的人都差点让老八他们逼宫成功,更何况是以忠孝著称的“侠王”胤祥。不出意外,胤祥不是被胤禛搞死,就是被胤禩搞死,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有这样的结果,一个原因是胤祥个性使然,另一个原因是他不善治国。
涂舟说所以,胤祥的上位基本上是将自己扔到了众矢之的。胤禛不仅不会帮他,反而很有可能与胤禩他们同仇敌忾,一起推翻胤祥。这就是胤禛,一个为了皇位连自己亲弟弟都不能容忍的人,又怎么可能去容忍他人?胤禛的长处在于治国理政,而治国理政的人诚服相当之深。《雍正王朝》之中,能看透雍正的只有三个人:康熙、邬思道,还有一个就是他自己。
当然,以上推论都是以题主的命题为基础的,离开这个基础那将会是无的放矢。康熙不会蠢到把皇位传给胤祥,九位皇子中能够担起重任的只有胤禛。这也就是康熙明知道胤祥是代人受过,还要将他圈禁十年,目的就是为了磨练胤祥的性子,不要给胤禛惹麻烦,最后成为他的好帮手。有观察的朋友们会发现,胤禛继位之后,胤祥彻底变了,他不在时以前的“侠王”,而是雍正朝的大臣,做事谨慎小心。这就是康熙下的妙棋。
雍正王朝里,如果十三爷登基,四爷会像十三爷那样帮助他么?
电视《雍正王朝》四阿哥胤禛凭借强硬的政治手腕稳当的当上了皇帝,但是不排除这个皇位完全可能是十三阿哥谦让的,遥想夺嫡当夜,京城中隆科多手握京畿重兵,十三阿哥统领西山大营数万兵马,那么这二位联手的话,又有哪个阿哥敢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呢?何况隆科多原本对十三阿哥就是毕恭毕敬,毕竟两个人曾经一起出生入死过,对于十三阿哥的人品,隆科多是十分敬佩的,那么如果让十三阿哥当上了皇帝,四阿哥胤禛会不会像十三阿哥胤祥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雍亲王四阿哥胤禛是一个城府颇深的人,能够真正看透他内心想法的人基本上没有一个活口,包括邬思道在内,他也是知晓雍亲王七八分而已,最终也不过是沦落个半隐到全隐。那么如此城府深的一个王爷对于十三阿哥夺取皇位这件事又怎么会甘心呢?特别是得到了康熙的口谕传位四阿哥,明明是自己能够坐在龙椅之上,现如今换成了老十三,他还得对老十三刮目相看呢!两个人计划了这么多年的夺嫡大计,最终竟是老十三坐上了皇位!单从内心胤禛都久久难以平息,那么又怎么可能会尽心尽力去辅佐老十三呢!
那么朝局更会复杂,以八阿哥胤祀为首的八爷党,还会形成以四阿哥未收到 四爷党,十三阿哥自然也会有着自己的一股子力量,再加上后来形成的清流党!对于张廷玉马奇这样的肱股之臣自然是谁当家听谁的,他们必然也会忠心于十三阿哥!至于隆科多嘛,一样居功至伟,官也会进入宰相行列,不过十三阿哥太了解隆科多了,对于这个人应该不会重用!
那么四阿哥的四爷党还会有人听他的么?大家都知道,四阿哥最信任的奴才无非就是李卫和年羹尧,外加一个田文镜,那么一旦十三阿哥当上了皇帝,这三个人又有谁会跟随雍亲王呢?恐怕只有李卫这么一个贴心奴才会对他忠心耿耿,毕竟他对李卫有着知遇之恩!而年羹尧跟田文镜这样的人估计十有八九会选择以十三阿哥马首是瞻!那么四爷党跟八爷党以及十三阿哥之间又会形成强劲有力的争夺!不过邬思道很可能会被重用,并且他会选择支持十三阿哥而不是四阿哥!这个人满腹经纶,心怀天下,智慧堪比卧龙凤雏,有他在十三阿哥肯定会如鱼得水,换句话讲,四爷党也基本上没啥人可用!
所以雍亲王需要扶植自己的势力,借此好在朝廷之上站稳脚跟,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得学会对十三阿哥俯首帖耳,只有得到了十三阿哥的信任,他才能继续他的宏伟计划!这恐怕得花上数年的功夫,数年之后,雍亲王都多大岁数了,再去争取这个皇位还有什么意义了呢?对于他而言不过是一时的心有不甘罢了!最终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呢!
当然这是说如果,事实就是事实,十三阿哥也断然做不出这种下滥之事,若是十三阿哥当上皇帝,四阿哥肯定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是出家当和尚,平时一心向佛,如今功败垂成,对世间没有什么留恋的了,还是出家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吧!第二种就是摆出十分强横的架势,是我的我就得努力去夺回来,既然你老十三仗着兵强马壮夺了我的皇位,那么我也要颠覆你的政权,这辈子可能没有机会了,但是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是有的,势必要跟八爷党以及十三阿哥较量一番!
所以说无情最在帝王家,一个皇位就让亲兄弟之间拿命去搏,最终不过是化作黄土,当上了帝王又有什么可去值得炫耀的呢?
雍正王朝里,如果十三爷登基,四爷会像十三爷那样帮助他么?
如果《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胤祥真有机会登临帝位,那么以四阿哥胤禛与其的关系,老四也会像老十三之前对他那般,来帮助他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为何老四会愿意帮助老十三。
原因一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关系最铁,比亲兄弟还亲,如果老四真没有机会登临帝位,那么辅佐老十三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在康熙众多皇子中,以八阿哥支持者最多,有老九、老十以及老十四辅佐,而老四势单力薄,只有老十三与其关系最好。可以说雍正在后来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登上皇位,与十三阿哥的帮助有着巨大的关系。
因为老十三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而如果老十三登基,按照老四与老十三两人的关系,老四也会愿意辅佐老十三。因为作为老十三的兄弟,老四相信老十三不会亏待他的,而反观老八那边就不一定了,所以跟着老十三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原因二老十三最讲义气,不会亏待兄弟,尤其是对雍正更是如此。在康熙众多皇子中,老十三行侠仗义,做人最为光明磊落,而且非常孝顺,得到了康熙的称赞。而对于兄弟,老十三的人品也得到了一众兄弟的认可。如当初在太子谋反一案中,老十三牵扯了进去,被诬陷与太子谋反。
而当时与老十三素来不合的老十等人也仗义为老十三直言,声称“虽然我与老十三不合,但说其谋反我第一个不信!”可见老十三在一众兄弟中的人品。而如此行侠仗义的一个人,一旦当了皇帝,自然也不会亏待其一直以来都非常敬重的四哥。而老四自然也深知老十三的人品,所以辅佐老十三,也能够实现老四当初的理想。
原因三老十三为人正直,不腹黑,其登基必然也能够带领大清走向富强。在剧中的老十三为人正直无私,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这样的皇子一旦坐上皇位,必然也是一位正直的皇帝。而对于老四来说,老十三登临帝位也能够实现康熙时期所希望的整顿吏治,而如果是老八等人,那么康熙期待的吏治可能就无法实现。所以老十三如果有机会登临帝位,以老四的性格和追求,自然也会愿意辅佐其这位好兄弟,维护王朝的统治。
结语:假如老十三真有机会登临帝位,以老四与老十三的关系和老十三为人的正直、老四的理想和追求,自然也会愿意辅佐老十三,这是有很大可能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