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黎丘战役为什么被称之为一场豪赌?
刘秀带着自己的少年天团,以平均年龄不足28岁的成绩,成为了最年轻的开国团队。开国之初,必须要打胜仗立威,岑彭所指挥的这场黎丘之战,就是光武帝刘秀开国的一场大胜仗。
熟悉三国的朋友,一定知道南郡在哪里,南郡是魏蜀吴三家必争之地,黎丘之战就发生在南郡地区。当时刘秀占领河北,势力范围扩张到了荆襄地区。为什么说黎丘之战,是一场豪赌呢?原因就在这里。
一、南郡三分天下,岑彭孤军深入。南郡这里其实有三股强大的力量,秦丰、田戎各自有自己的地盘,而延岑逃窜到南郡以后,表面上依附秦丰,实际上也有自己的打算。
当岑彭的人马南下以后,他们便拧成了一股绳,决定誓死抵抗汉军的进攻。岑彭抵达宛城以后,立刻发现这前面的战况并不简单。
秦丰的整体布置非常得当,以黎丘作为根据地,东边由延岑和张成镇守东阳,西边由秦丰和蔡宏镇守邓县,他们与黎丘三者互成掎角之势。
不管岑彭向哪一个方向发起进攻,其他两路都会有支援的办法。为此岑彭也曾经做出过尝试,兵分两路直接深入对方的阵地。一部分人攻打东阳,而岑彭带着主力直奔邓县。
车驾引还,令彭率傅俊、臧宫、刘宏等三万馀人南击秦丰,拔黄邮,丰与其大将蔡宏拒彭等于邓,数月不得进。---《后汉书》
东阳是很快被打下来了,可是邓县是一块硬骨头,主力部队根本就打不下来。为此岑彭在这里逗留了好几个月。
二、刘秀的指责,让岑彭心急如焚。一晃小半年过去了,岑彭在前线一点动作都没有。打仗这种事情,那是千钧一发的。刘秀心里也非常不爽,所以就派人去问责岑彭。
岑彭恨不得两手一摊,表示这仗太难打了,要不你光武帝自己来看看?刘秀当然不看这些过程,他只想要得到结果。
如果你岑彭不能胜任,那么你就滚回来,刘秀再派其他人过去就行了。岑彭这是骑虎难下,必须要对邓县发起猛攻了。
三、岑彭声东击西直奔黎丘,秦丰果然上套了。在光武帝刘秀的逼迫下,岑彭必须要想个好办法才行。他在军中传令,表示第二天要带兵攻打山都,这里也是秦丰地盘。与此同时,岑彭还故意让手下人放走几个俘虏。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让这几个俘虏,将岑彭的军令,偷偷带回去给秦丰。秦丰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立刻带兵前往支援山都。
帝怪以让彭,彭惧,于是夜勒兵马,申令军中,使明旦西击山都。乃缓所获虏,令得逃亡,归以告丰,丰即采其军西邀彭。彭乃潜兵度沔水,击其将张杨于阿头山,大破之。从川谷间伐木开道,直袭黎丘,击破诸屯兵。---《后汉书》
可是岑彭多鸡贼啊,他第二天不仅没有攻打山都,而且绕道汉水,直奔阿头山而来。阿头山是黎丘和邓县之间的一座山。
从邓县外围出发,绕过阿头山,可以直接进攻黎丘。黎丘是秦丰的老巢,眼看着老巢就要被人家打下来了,秦丰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于是立刻回援黎丘。
就算是这样,岑彭还是没办法完全战胜秦丰。对方的速度也很快,而且战斗力强悍。他们不仅在夜里偷袭了汉军,而且顺利撤入了黎丘城。
四、黎丘是块硬骨头。秦丰带着人马前来支援黎丘,大晚上的跟岑彭打了一仗,结果手下大将蔡宏被岑彭给杀了。秦丰战败后,只好退入黎丘城。
丰闻大惊,驰归救之。彭与诸将依东山为营,丰与蔡宏夜攻鼓,彭豫为之备,出兵逆击之,丰败走,追斩蔡宏。更封彭为舞阴侯。---《后汉书》
此后黎丘城便被岑彭的汉军给包围了起来。秦丰手里有10万大军,可是在这场大战中,陆陆续续,被岑彭灭了9万多人。
打到这种地步,秦丰依旧不肯投降,岑彭也是很无力,当时秦丰手里只有1000多人马了,城中的粮草也都用光了,却还能坚守半年多时间。
虽然最终秦丰因为断粮而投降,可是这场战争实在是太惨烈了,从建武3年开始,一直打到了建武5年,黎丘这块硬骨头,才算是被岑彭啃下来。
总结:拿下黎丘,等于拿下了荆州。和三国时期相同的是,当时荆州最重要的地盘也是南郡。岑彭这一战不光打败了秦丰,也帮助光武帝刘秀,拿下了整个荆州的地盘。
这对刘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当时刘秀只有河北的地盘,而河北地区主要依靠真定王刘杨这帮本地土豪,所以处处掣肘。拿下荆州以后,刘秀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了。
其实在围困黎丘的同时,岑彭也没有闲着,他陆续攻占了夷陵、江州、津乡等地,扼守荆州冲要之地。
在打下了黎丘之后,荆州全局震动,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苍梧等地的太守,全部选择投降光武帝刘秀。
由此可见,黎丘之战对光武帝刘秀到底有多重要。得到了荆州之地以后,他便能够甩开膀子跟关中、蜀地的诸侯争雄天下了。
参考资料:《后汉书》
东汉时期,黎丘战役为什么被称之为一场豪赌?
题主好!黎丘战役发生在东汉光武帝刘秀建国之初,当时王莽政权瓦解,各地群雄并起,问鼎中原。权臣放纵,矫诏跌出,更始皇帝刘玄自顾不暇。赤眉军入关。而刘秀刚平定河北,急于开疆拓土,占据荆襄富饶之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建武二年秋七月,由征南大将军岑彭率三位将军讨伐秦丰,在黎丘交战,历时三年,最终秦丰败走,部下蔡宏被杀,取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黎丘大捷來之不易,被人称作一次“豪赌“,有其一定道理:
岑彭画像
品字之势,互为犄角岑彭率军自宛城南下,欲取南郡。当时南郡有三股大的割据势力,延岑,秦丰和田荣各自占据一些地盘。其中秦丰势力最强,以黎丘为大本营,辐射邓县,山都和阿头山三地。而黎丘、邓县和阿头山三地呈"品“字形,互为犄角。汉水穿境而过,将黎丘和邓县、阿头山分为东西两道屏障。
邓县易守难攻,武帝传诏问责战争凭天时地利人和,邓县由秦丰部下蔡宏把手。前横汉水,背倚大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岑彭三万兵马一时无法拿下,两军相持数月,粮秣损耗巨大。长期耗下去肯定对汉军不利,打仗最忌劳师远袭,不能速战速决将会被拖死。岑彭急,汉武帝刘秀更急,于是派人传旨问责岑彭,督促速决。
黎丘之战形势图(历史总探长绘)
声东击西钓鱼,巧渡汉水破敌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作为征南大将军的岑彭,自然懂得"兵者,诡道也"的道理。不想办法是不行了,于是他假传军令对将土们说"明日西击山都“。又故意放走俘虏,说要攻打山都,诱秦丰出兵驰援。秦丰当驻!扎在邓县,当接到俘虏的报告后,果然被调虎离山,带兵马增援山都。岑彭见鱼上钩,马上下令部队向邓县南翼的阿头山进发,并迅速占领这块制高点,俘获秦丰部将张扬,打了一场声东击西的漂亮仗。
光武帝刘秀
直取黎丘,秦丰败逃阿头山大捷后,岑彭率部马不停蹄,兵锋直奔秦丰的大本营黎丘。一鼓作气击败留守部队。秦丰行军半道,兵报黎丘失守,急忙回师救护。岑彭指挥士兵依山扎营,秦丰和蔡宏趁夜来袭,被早有准备的岑彭出兵迎击。经过一番交战,最终秦丰败走,蔡宏被杀。岑彭因功劳巨大被改为舞阴侯。
黎丘战役,几经周折,巧施按排。最终以汉军胜利而告终。为以后光武帝进军巴蜀、征讨陇右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黎丘战役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不便当删除
东汉时期,黎丘战役为什么被称之为一场豪赌?
黎丘之战是东汉开国战争中,最经典的战役之一,也是开国名将岑彭最漂亮的战役之一。岑彭为人善谋,善于打硬仗,性格沉稳,可是黎丘之战却一反常态,玩了一把心惊肉跳的豪赌。
刘秀亲征,平定邓奉叛乱,收复南阳后,将目光瞄向了南郡。南郡盘踞着一个大军阀——秦丰。秦丰是王莽新朝时期一名小官吏,乘天下大乱之际,他也跟着“赶时髦”起兵造反,割据南郡,并借由地缘优势逐步做大,建都黎丘,自称楚黎王。
刘秀曾经多次试图拉拢秦丰,结果被秦丰回信一顿羞辱。和平无望,只能靠武力,刘秀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岑彭。
岑彭原本是新朝时期一名文官,没想到时势造英雄,战乱年代,居然把他改造成了一名出色的军事家,黎丘之战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我们先看一下地图:由西向东绵延不绝的山脉,把一大片平原地区分割成南北两块,北面就是刘秀刚刚平定的南阳郡,南面就是南郡。
在南阳郡和南郡的分界线处,有一座城池叫“襄阳”,扼守着从南阳突入南郡的狭小山道。汉水从汉中一路蜿蜒而来,流经南阳,经由襄阳,进入南郡。
黎丘就在离襄阳不到四十公里的山口,毗邻今天的宜城市。
很显然,岑彭要想攻克南郡,襄阳是他绕不过去的钉子。襄阳扼守水陆两路交汇点,是古代战争的咽喉要道。这就是从古至今,襄阳这个地方总是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原因。
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冲,秦丰当然视之如命,他在襄阳北面的邓城,布置了重兵,与襄阳形成掎角之势。两条恶犬,把守着狭窄的山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岑彭围着襄阳和邓城,一连几个月毫无进展。就在岑彭一筹莫展之时,刘秀的圣旨到了,他把岑彭一顿臭骂:这就么屁大点事都搞不定?
刘秀是战神级的皇帝,论武力值,他要比所有的将军们都高出一截,通常将军们搞不定的时候,刘秀就亲自出马。这种状况让刘秀这个皇帝当得很累,发点脾气也很正常。
不过刘秀有点低估了岑彭,岑彭此人善谋,他每次打大仗之前的准备期非常长,比如攻打公孙述之前,足足准备两三年。硬碰硬从来不是岑彭的风格,此刻他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很可能为了减少风险,他在思考预案。
既然皇帝等不及了,岑彭也不做解释,立刻投入行动,黎丘之战拉开帷幕。
01声东击西岑彭发布了第一道命令:全军准备,三天后夜半行动,目标山都城!
命令发布后,全军上下一片忙碌,突然有人来报告:大事不好,有俘虏逃跑了,可能要泄露我们的行动计划。岑彭一听狡黠地笑了,原来这是他故意放松看管,让俘虏帮他把消息带出去,因为进攻山都只是一个幌子。
秦丰得到消息大吃一惊。山都位于汉水上游,顺汉水一路向下直达襄阳,一路支流通往邓城。假如汉军攻取山都,顺流而下,与正面的汉军,对邓城形成夹击,邓城很难守住。当年白起伐楚,用的就是这一招。
秦丰立刻抽掉襄阳和邓城大军,星夜开拔,增援山都。大军抵达山都,秦丰等到花都谢了,也没等到岑彭,却传来一条让他摸不着头脑的消息:汉军攻克了阿头山。
原来岑彭虚晃一枪,大军悄悄渡过汉水,拔掉了襄阳西边的一个小据点阿头山。
阿头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森林茂密。这地方相对于襄阳,太不值一提了,因为是山路,大军无法通过,打下来也没用,所以秦丰在那里仅仅留了百十人的守军。
阿头山毗邻襄阳,只要秦丰一个反扑,岑彭根本守不住,所以秦丰一点不慌张。
02黑虎掏心就在秦丰回军的途中,又一条让他惊魂的消息传来:汉军居然通过了阿头山,直奔黎丘而去!
原来阿头山根本不是岑彭的目标,拔下据点后,全军当起了伐木工,一夜之间开凿出了一条山路。大军弃了阿头山,直奔秦丰的老巢黎丘而去。
岑彭的这个决定,让秦丰目瞪口呆,估计除了岑彭,每个人的脑子里都蹦出俩字——找死!置身后的敌军不顾,反而直接跳到敌人的心脏地带翻跟头,你以为自己是孙悟空?
只要秦丰回军,岑彭立刻会陷入秦丰的包围圈,汉军不光没有增援,连粮草供应的路也被断绝。秦丰只要用最笨的办法,围而不攻,汉军基本上就完蛋了。
我们这么想有点瞎操心,因为这些问题早在岑彭的脑子里盘算了很久。
当秦丰急匆匆赶回黎丘时,才暗暗叫苦,岑彭算计得太精确了!原来汉军急行军抵达黎丘附近时,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占据了有利地形,全军扎营修整,静等秦丰援军的到来。当秦丰的大军一路急行军落入岑彭的包围圈时,精神饱满的汉军,对疲惫之师发起猛攻。
这一仗,秦丰输得太惨了,主力丧尽的他,率领残部逃进城中,岑彭乘势兵围黎丘。
这招黑虎掏心之术,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即便想到了也不敢去做,即便做了,也很难把时间节点等细节,安排得如此天衣无缝。
失去重兵的襄阳城,轻松落入汉军手中,战火烧到了南郡的政治中心地带。
03围点打援突破襄阳防线只是岑彭的第一步,汉军充其量撕开了口子,南郡地域广阔,南边的援军很快就来增援秦丰,岑彭能顶得住吗?
果不其然,秦丰的两个女婿赶来增援。大女婿叫延岑,是那个年代最出名的“搅屎棍”,他像打不死的小强,流窜作案半拉中国。二女婿叫田戎,长期盘踞夷陵一带,树大根深。
假如事态按沙盘推演,秦丰翻盘的可能性很大,然而让秦丰绝望的事不断发生。首先宜城守军主将,兼秦丰的丞相赵京,率先投降了岑彭。
紧接着,流窜犯延岑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放了老丈人的鸽子。
再后来“扫地大将军”田戎,又与大舅子辛臣反目,辛臣率军投降汉军,田戎被逼得独自流亡蜀地,投降了公孙述。
两年间,秦丰先后被岑彭斩首九万,最后仅剩下几千人,而汉军则越打人越多。面对“死驴”秦丰,岑彭干脆留朱祐负责收尾,自己率军继续向南推进,完成对南郡大扫除工作。
好玩的是,秦丰居然再次拒绝投降,还辱骂刘秀。半年后,脑子进了大粪的“鸭子嘴”秦丰终于怂了,带着全家肉袒请降。刘秀也不客气,下令将秦丰就地处决,并夷灭三族。
黎丘之战结束了,回望整个战斗过程,岑彭的黑虎掏心之术,实在太悬了!可以说连一成的把握都没有,赢得太心惊肉跳了。
如果我们仅仅把黎丘之战,看作是军事上的胜利,也太小看岑彭了。绕过襄阳,直奔黎丘,从军事上来说,不是难题,真正的难题是,汉军如何面对围攻,能轻而易举扭转局势。我认为,这才是岑彭长时间思考,几个月不采取行动的原因。
那么,岑彭到底在想什么呢?
他在算政治账,思考汉军围攻黎丘后,秦丰阵营的变化。岑彭的胆气来自于一点:秦丰内部其实不堪一击,只要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其内部势力瓦解的可能性很大。
- 其一,秦丰不是豪门士族,政治势力薄弱
东汉初年的战争,有实力左右天下形势的是豪门士族阶级,刘秀的政治基础就是这个集团,能与刘秀扳手腕的,也是这几大集团,比如刘玄、隗嚣、公孙述、刘永等。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族势力非常雄厚,与当地的各大豪族势力关系紧密,获得多数家族私家武装的支持。秦丰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从史书的描述看,秦丰也就是个寒门士族阶级,根本没有政治势力的拥护。
- 其二,秦丰核心势力不可靠,很容易破溃
豪门士族集团不拥护,秦丰独辟蹊径,依靠女婿,这一招叫作“依靠草鞋戳伤脚”。
延岑就是头养不熟的狼,他一心想着自己当老大,投靠秦丰实在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秦丰看走了眼。再说延岑也不是南郡人,同样没有根基。
田戎有实力,可惜范围在夷陵,对秦丰也不专心。如果不是辛臣捣鬼,田戎抢在辛臣前面就投降汉军了。
至于赵京等人,他所代表的当地士族集团,更不是秦丰依靠的力量,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就卖了秦丰。
- 其三,黎丘做都城,是秦丰永远的伤痛
搞不清楚秦丰占据南郡,为何却把都城设在边境,有人说这是秦丰企图北伐的雄心壮志。我认为很可能是,秦丰搞不定南边的士族集团,黎丘对他来说更可靠。
这个政治考量,让秦丰在防守时吃尽了苦头。岑彭不费力,一夜就从阿头山抵达黎丘,还有时间从容地给秦丰挖坑。另外,南边的人马支援,无形中也增加了难度。
以上三点政治账,恐怕是岑彭反复盘算的内容,只有吃准了这一点,他的黑虎掏心才有意义,否则不光掏不别人的心,反而容易被人包饺子。
由此可见,黎丘之战从军事上来说,确实是一场豪赌,岑彭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赢得了这场战争。可是从政治上看,岑彭已经手拿把掐,他算准了大军压境之下,秦丰内部必然崩溃的局面。从这个角度讲,黎丘之战不算堵,岑彭早就胜算在握。
有人认为,岑彭才是东汉开国第一名将,此言诚不虚!
东汉时期,黎丘战役为什么被称之为一场豪赌?
东汉的黎丘战役发生在南郡境内。
那个时候的南郡,铁襄阳虽尚未出现,可一些城池凭借汉水,依旧能够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荆州南部被刘秀拿下之后,荆南一带便成为了刘秀的口中肉。
但南郡这里有三股割据势力,延岑为关中败将,他进入南郡只是为了依附秦丰,秦丰、田荣相继占领着一部分地盘。
这三股势力相互响应,在荆南一点的防御不容小觑。
公元27年,六月。
东汉将领岑彭开始从宛城南下,进攻南郡一地的三股割据势力。
秦丰马上下令以黎丘为策源地,在汉水北部修筑防线,加强当地的兵力部署。
东翼据点:张成、延岑引兵拱卫东阳
西翼据点:秦丰、蔡宏引兵拱卫邓县
邓县这个据点很特殊,因为它紧邻汉水,城池险固,正面进攻很容易受阻。东汉军兵分两路,分别对秦丰的前沿据点发起了进攻。
东汉将领朱佑、祭遵两人率先攻克东阳,扫平东翼据点,保证岑彭主力军的侧翼安全。
岑彭大军迅速逼近邓县,没想到邓县着实难以攻破。而且岑彭受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刘秀的耳中,刘秀派遣使者斥责岑彭,向前方军队施加压力。
岑彭受阻于邓县,内心自然也着急。只是,再着急也要想办法破局。
而这个破局人正是岑彭。
因为岑彭看到此前急于进攻邓县这个据点,完全忘记了邓县后面的那条汉水,这条水域可谓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打不过,可以绕。
这种作战方式一般人很少人,尤其是对于那种稳扎稳打的将领而言,这种作战方式有很大的风险,完全就是送命的行为。
可对于岑彭而言,绕后突袭很可信,而且成功率也并不低!
为何?
我们可以看一下秦丰的大本营黎丘所在的位置,黎丘距离邓县很近,只要威胁这里,秦丰的后方自会以为大本营崩溃,人心思变。
擒贼先擒王,攻城先攻都。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
行军打仗中,一个主帅往往是军队的灵魂,主帅一失,部众很容易瞬间溃逃,这是千古不变的古训。
想好这个作战计划,岑彭大肆在军营中宣扬,自己要进入汉水上游攻打山都,同时故意放走了大营中的两个俘虏。
这两个俘虏自以为是守军看守不严,被他们侥幸逃脱,他们连夜逃回邓县,将这一军情告诉秦丰。
秦丰一听,马上引兵驰援山都。
岑彭知道秦丰上当,马上下令全军开拔,渡过汉水进攻邓县南翼的阿头山。
只要占据这块高地,岑彭便可以一边防御反应过来的秦丰,一边安心攻打黎丘。
果不其然,在阿头山的守将张杨毫无准备,岑彭统帅大军顺利拿下了阿头山。
秦丰听到消息,又从山都引兵顺汉水而下,想要守卫黎丘。
可是,岑彭还会给他机会吗?
岑彭早已经在黎丘一带等候秦丰,秦丰昼夜奔袭,这支疲惫之师很快就被岑彭大败,秦丰逃回黎丘。
逃到黎丘城中的秦丰,再也没有了还击的能力,只能长期固守黎丘城。
黎丘城被东汉军围攻一年多,秦丰终于选择投降,黎丘之战结束。
这场战役,直接让刘秀获得了荆州全境土地,势力更为的庞大。
细看这场战役,岑彭的突袭战术仍旧冒了极大的风险,一旦废丘城内的守军在汉水东岸拦截,岑彭的处境将会变得异常的艰难。
只是,上天似乎十分偏爱这种敢打敢拼的悍将。
黎丘城的守军并不会知道,岑彭的进攻速度如此之快,竟然直接扑杀到了都城下。
东汉时期,黎丘战役为什么被称之为一场豪赌?
黎丘之战,指挥官,岑彭,位列东汉光武大帝云台二十八将第六位。岑彭作为东汉中兴大将,作战风格颇有西汉兵仙韩信风格,此黎丘一战,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且聊一聊这黎丘之战,岑彭如何运筹帷幄!
公元25年,刘秀凭“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实力,于河北称帝,建号“汉”,史称东汉,即为东汉开国光武大帝。两年后,即建武三年公元27年,在击败梁王刘永后,命岑彭带、傅俊、臧宫、刘宏三将起兵三万,南下进攻割据在湖北襄樊一带、自立为楚黎王的秦丰势力集团,彼时秦丰兵力尚有九万余人,秦丰闻讯,率军拒岑彭于汉水北邓县。
如此兵力悬殊之下,双方战事胶着数月,岑彭大老板刘秀耐不住性情了,来信责备岑彭,岑彭也是着急万分,在烧死了无数脑细胞后,心生一“声西击东”计,扬言明日攻击襄樊西北山都据点,并假放俘虏报信于秦丰,秦丰果然上当,起营拔寨率主力向西增援山都,却不料岑彭趁此功夫已渡汉水,猛攻山都东部据点阿头山,大败其部将张杨,胜利后并不停歇,急袭其首城黎丘外围各要点,秦丰方知中计,连夜回救夜袭岑彭,不料岑彭已是剑拔弩张,等其入圈。秦丰大败,退守黎丘城,岑彭顺势合围,将黎丘城团团围住。此战直至建武五年六月,秦丰兵尽粮绝,肉袒出城而降,押至洛阳,问斩。
岑彭位居东汉开国五虎将之一,又有云台二十八将美誉,一路为刘秀荡平南荆与垅蜀,为刘秀立下汗马功劳。兵者,诡道也,若说此战豪赌,未免有些牵强。昔日西楚霸王项羽,曾临漳河,砸锅凿船烧房子,自绝后路,仅带粮三天,解赵国巨鹿之围,杀的秦国从此中落,那才是真豪赌也。
东汉时期,黎丘战役为什么被称之为一场豪赌?
黎丘之战是东汉统一中国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场战事,是光武帝刘秀与楚黎王秦丰的战争,卷入战争的还包括另外两名军阀:武安王延岑、周成王田戎。整个战役旷日持久,而且过程十分错综复杂。
下面,我便简单介绍一下这场大战。
第一,秦丰与延岑联手,对抗东汉政权王莽败亡后,天下大乱,军阀纷起,割据一方。秦丰是东汉初割剧军阀头目之一,他是在王莽倒台后,聚众起兵,攻占宜城、黎丘等十余县,自号“楚黎王”。此时东汉的刘秀政权占据洛阳、长安,在军事频频取得胜利,秦丰深感威胁,他也有意扩张自己的势力,遂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延岑,两大军阀携手对抗东汉的进攻。
延岑是东汉初另一著名军阀,自号武安王。延岑是一员非常优秀的将领,曾经击败十万赤眉军,名震天下,被时人认为是“用兵之良将”。后来在争取关中之役中,延岑被东汉名将冯异击败,后又连吃几场败仗,不得已之下,投靠楚黎王秦丰,欲共同抵抗东汉军队。
第二,岑彭包围黎丘光武帝刘秀派遣岑彭为征南大将军,率领三万人马南下,欲剿灭楚黎王秦丰。秦丰得悉消息后,派出一支军队在邓县阻击岑彭。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七月,岑彭的东汉南征兵团与朱祜追击延岑的军队会师,大破秦丰部队,紧接着一鼓作气,包围秦丰的老巢黎丘。但是要攻破黎丘并非易事,这座城池经秦丰多年苦心经营,兵多城固,粮食充足,岑彭多次强攻未能奏效,黎丘之围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包围战。
第三,延岑围魏救赵之计失败为了减轻秦丰的压力,延岑率军进攻顺阳县,企图迫使岑彭从黎丘前线回师。可是光武帝刘秀料知延岑在几番溃败后,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把收拾延岑的任务交给邓禹。邓禹一鼓作气,把延岑打得狼狈而逃。自从关中之役后,延岑屡战屡败,兵力几乎消失殆尽,差不多就是一个孤家寡人了。解黎丘之围已经不可能了,延岑左思右想,只能逃到西南,投奔在成都称帝的公孙述。
第四,田戎与秦丰联手,对抗岑彭的南征兵团说起田戎,也是东汉初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与秦丰都是在王莽覆灭后兴师起兵的,当时他占据夷陵,自称扫地大将军,有军队数万人。黎丘被围、延岑战败的消息传到夷陵(湖北宜昌东),周成王田戎惶恐不安。夷陵邻近黎丘,因此当秦丰在黎丘被东汉军队包围的消息传来时,田戎感到大事不妙了。
鉴于东汉实力强大,为了自保,田戎转而与秦丰联合,出兵对抗岑彭指挥的东汉南征兵团。由于秦丰与田戎联手,使得南征之战旷日持久。这场战事,从建武三年持续到建武五年,前后跨三年之久。田戎曾经试图解黎丘之围,可是被骁勇善战的岑彭击败了,只得回到自己的老巢夷陵。
第五,经历三年血战,黎丘最终沦陷延岑与田戎先后失败,秦丰势单力孤、独木难支。
建武四年底,长期被围困的黎丘城已是岌岌可危,岑彭的东汉军队在包围黎丘之战中,给秦丰武装集团予毁灭性的打击,前后歼敌九万余人。秦丰只剩下一千多名战士,城内的粮食也即将耗尽。在这种情况下,黎丘的沦陷已不可避免。光武帝刘秀把猛将岑彭调离黎丘,让他转而进攻田戎的老巢夷陵,收拾黎丘残局的任务交给了建义大将军朱祜。
征南大将军岑彭在建武五年(公元29年)三月,对夷陵发起总攻。此役令田戎全军覆没,他的妻儿子女包括族人,几乎全部被岑彭俘虏,手下的数万名战士最后也放下武器投降。田戎只身逃跑,步延岑的后尘,前往成都投奔公孙述。
三个月后,被困三年的黎丘城弹尽粮绝,楚黎王秦丰向朱祜的东汉军队投降。东汉大司马吴汉认为秦丰并非真心归顺,最终秦丰被处决。
黎丘之战是光武帝在统一中国战争中最为旷日持久的战事之一,为了对付东汉,三大军阀联手,但最终仍难逃失败的命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