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曹皇后结局是什么?

宋仁宗的人生总是不受自己的控制,就连娶老婆,他也不能自己做主。他的第一任皇后郭皇后,是太后刘娥给他强行安排的,他并不喜欢。

等到刘娥死了以后,宋仁宗就随便找了个借口把郭皇后给废掉了。他的第二任皇后曹皇后,是他的养母章惠杨太后给他安排的。

曹皇后是那种贤能淑德的女人,可是宋仁宗赵祯是个好色之徒。他不喜欢你有多高尚的品格,他只喜欢你的美色。

为此宋仁宗也不喜欢曹皇后,跟曹皇后比起来,他更喜欢张贵妃,因为张贵妃长得实在是很漂亮,总是跟张贵妃厮混在一起。

张贵妃死后,宋仁宗伤心过度,甚至在曹皇后还活着的时候,就把张贵妃追封为皇后。曹皇后也不生气,可怜曹皇后这辈子没有为宋仁宗生下过一个孩子。

强扭的瓜,肯定没那么甜。

曹皇后这辈子其实是比较悲剧的,她出身于贵族家庭,是真定曹氏的后人,她们家是当地的顶级豪门。

曹皇后的爷爷是北宋的开国元勋鲁国公曹彬,给老赵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谥号周武惠王。能被追封为王,可见曹彬对北宋开国的贡献有多大。

披着这种贵族光环,曹皇后嫁给宋仁宗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至少算得上是门当户对。可是宋仁宗就是看不上曹皇后的长相。

曹皇后虽说不是什么大美女,但是至少长得不丑。可宋仁宗是个见多识广的皇帝,他知道天下有很多美女,自然不会把心思放在曹皇后身上。

为此曹皇后一直像个傀儡一样生活在后宫,丝毫没有幸福可言。这件事都要怪杨太后,非要让曹皇后入宫。当然最应该怪的就是宋仁宗,一味地只看长相,不看人品。曹皇后这种贤良淑德的女人,世上也是少见的。

苏轼以诗得罪,下御史狱,人以为必死。后违预中闻之,谓帝曰:"尝忆仁宗以制科得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及崩,帝哀慕毁瘠,殆不胜丧。有司上谥,葬于永昭陵。---《宋史》

当然了爱情这回事,不应该怪来怪去,毕竟谁也不欠谁的。只能说曹皇后和宋仁宗之间有缘无分,两个人始终走不到一起。

曹皇后虽然贵为皇后,可是在后宫之中的地位,甚至连张贵妃都比不上。因为张贵妃深得宋仁宗的宠爱,她在后宫自然也是恃宠而骄了。

曹皇后如愿成为了宋英宗的太后。

宋仁宗阅女无数,后宫佳丽若干,可就是生不出儿子来。生出来的几个都病死了,剩下的就是女儿了。

如果女儿能继承皇位也就算了,可是在大宋朝是行不通的。为此宋仁宗只能去找义子来做接班人。这么一来曹皇后可就扬眉吐气了。

宋仁宗跟她没有儿子,跟其他女人也没有生儿子。等到宋仁宗的养子赵宗实继位以后,那曹皇后的太后之位是稳稳当当的。

如果宋仁宗跟别的女人有个亲儿子,那曹皇后的地位才叫尴尬。从礼法上来说,曹皇后是这个孩子的嫡母,可是从血缘关系上来说,他们俩没有半毛钱关系。

宋仁宗找了个义子赵宗实以后,曹皇后的地位算是保住了。此后宋仁宗去世,赵宗实登基也就是宋英宗。他将曹皇后奉为太后来照料,毕竟从辈分上是他的嫡母。

宋英宗赵宗实只在位4年就去世了,他儿子宋神宗赵顼继位后,将曹皇后奉为太皇太后。从辈分上来说,曹皇后是宋神宗赵顼的奶奶。

宋神宗对曹皇后非常孝顺,常常带着奶奶一起爬山游玩,每次都会在前面搀扶着奶奶,可见曹皇后的晚年生活是非常不错的。

曹皇后贤良淑德,堪称一代贤后。

曹皇后虽然没有得到宋仁宗的爱,却在后宫展现出了自己智慧勇敢的一面。有一次后宫有卫兵作乱,曹皇后正在服侍宋仁宗,得知这件事以后,果断地安排救驾的事情。一切都准备的非常妥当,成功摆平了卫兵谋反的事情。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赵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欧小女子始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禽灭。---《宋史》

可惜宋仁宗认为这是曹皇后刻意安排的,为此他将功劳都算在了张贵妃头上,甚至要把曹皇后给废了。

等到宋神宗上台以后,曹皇后曾经多次向宋神宗提出过建议,说祖宗的法令不能轻易改变。她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但是她也欣赏王安石的才华。

曹皇后对外戚力量的管制也十分严格,宋神宗多次请求曹皇后把她的弟弟召入宫中见一面,可是曹皇后未免外戚要官做,一直没答应这件事。

乌台诗案爆发以后,宋神宗将苏轼关入死牢。曹皇后便对宋神宗说,当年宋仁宗选拔出苏轼苏辙两兄弟时,曾经说过他这是给后世子孙选拔出了两位宰相,让宋神宗调查清楚,不要冤枉了苏轼,因此宋神宗放过了苏轼。

曹皇后一辈子克己复礼,从来没有做出过什么违背规矩的事情。而且能够分辨是非,不该管的事情她绝对不插手,可见曹皇后是一个睿智的人。

总结:曹皇后安享晚年,却一生遗憾。

曹皇后的地位是崇高的,晚年是幸福的,可是这辈子却充满了遗憾。她肯定遗憾自己没有得到过爱情,没有生下过属于自己的孩子。

那场婚姻本就不是她所能决定的,所以她没得选。可是后来的生活是她可以改变的,为此曹皇后努力活着,这才把自己的后半生给活好了。没有遗憾的人生,算不上完整的人生,曹皇后的人生或许就充满着这种遗憾吧。

参考资料:《宋史》

清平乐曹皇后结局是什么?

前不久,刚刚热播完的《清平乐》,不仅捧红了宋仁宗,捧红了范仲淹、韩琦、包拯、欧阳修等名臣,还捧红了曹皇后。

作为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任皇后,曹氏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贤后之一。虽然她相貌一般,但却心地善良,颇有政治头脑,在后宫久居四十五年,前后辅佐过三位帝王。

曹皇后出身名门,祖父是北宋的开国元老曹彬。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曹皇后自然是一个德行、学识和修养都非常出色的女子,因此被选入后宫,成为了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任皇后。

仁宗的第一任皇后郭氏是太后刘娥确立的,赵祯非常讨厌这位皇后。于是,在刘太后过世后,他很快就废掉了郭氏的后位。

本来,仁宗想要挑选一位自己中意的女子为妻。结果,却在杨太后和群臣的坚持下,他只得接受曹氏为继后。

对这段被强加的婚姻反感至极的宋仁宗,作为一个彻底的颜值控,他还听闻了曹氏的丑名,因此对她更加的排斥。在帝后大婚那天,不仅对曹氏非常冷淡,甚至拒绝同房,拒绝见面。

从此开始,帝后之间相处的一直磕磕绊绊,没有真正从内心亲近过。以至于,曹氏活得非常凄凉,非常委屈。

庆历八年的某一晚上,赵祯难得留宿于曹皇后宫中,竟然有叛军来行刺。危难之中,曹皇后丝毫没有慌张,甚至剪下了自己的头发誓言将会论功行赏,镇定自若地指挥宫女和太监进行平叛,很快平息了这场危机。

事后,宋仁宗不仅没有感激曹皇后,反而更加讨厌她。甚至于,他还怀疑这只是曹皇后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目的就是为了彰显她的卓越和他的无能。

曹皇后因为自己娘家显赫,为了不引起外戚干政,她一生都不单独和娘家人见面,甚至对自己的亲弟弟和亲侄子也不例外。

在《清平乐》中,帝后之间爱得太假太虐,倒是后宫的宦官张茂则对曹皇后默默守候,默默支持。这种陪伴,或许才是她屈指可数的一些慰藉。

在剧中,张茂则原是仁宗身边最信赖的宦官,在曹皇后出现后,张茂则越来越同情她的遭遇,甚至还被宋仁宗所猜疑。到了后期,宋仁宗更加对此怒不可恕,竟在驾崩前声称皇后曹氏与张茂则谋大逆。幸亏这是他最后的呻吟,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折。

宋仁宗过世后,养子宋英宗登基即位,曹氏以太后之尊摄政。但是,她从不越权,甚至在英宗生病期间也循规蹈矩,在由朝臣议论后才定夺,从不独自专权。

可惜,宋英宗也不长久,在他病逝后由宋神宗继位,曹氏继续摄政。

对于王安石变法,曹氏看得非常透彻,她提醒宋神宗谨慎一些,避免王安石变法因为太过急促而引起底层百姓和上层贵族的不满。不过,对于她的提点,宋神宗和王安石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元丰二年,北宋爆发了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诗中含有不满改革的诗句而获罪并入狱,所有人都认为他必死无疑。

弥留之际的曹氏闻讯后,把宋神宗叫到病榻前劝解。她说道,当年仁宗在科考中同时寻得了两位宰辅之才,一个是苏辙,一个是苏轼,而且还是亲兄弟俩,他当时高兴得像个孩子。现今,即便苏轼有错,也只是文人的牢骚罢了,千万不要重责于他,苏轼也由此才得以保全。

综上所述,充分说明曹氏是一位德才兼备之人,唯一的遗憾,或许就是没有子嗣诞育吧。基本上,宋仁宗开创的北宋盛世,其中有很大部分仰仗于曹氏的辅佐。

曹氏享年六十四岁,死后与宋仁宗合葬于永昭陵,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

回答完毕!

清平乐曹皇后结局是什么?

电视剧《清平乐》曹皇后的结局很简单,宋仁死后,她作为太后辅佐了宋英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