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孟获呢,复叛?蜀亡以后呢?
孟获本来就是南中地区的山大王,刘备大军击败刘璋夺取益州以后,孟获表面上归降了蜀汉,实际上一直暗藏祸心。
等到刘备夷陵之战战败后,孟获跟随蜀地豪强雍闿,索性就反叛了刘备。料理完刘备的后事,诸葛亮便带兵亲自南征,打算灭了孟获。
这个时候马谡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他认为孟获在南方颇有威望,杀了他难以稳定民心,只有赦免他才行。所以南中被平定以后,孟获就跟着诸葛亮一起到了成都。
孟获在成都接受了刘禅的册封,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得到了官爵,又能够长期镇守自己的地盘,孟获对诸葛亮可谓是心服口服,所以一直到诸葛亮死之前,孟获都没有再反叛。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死后,孟获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呢?
从蜀汉的军事行动上看,孟获很安稳。在《三国志》中,我们找不到孟获的影子,只有在裴松之的注解当中,才能看到七进七出的历史故事,已经孟获本人。
但是有一个很遗憾的问题,自从诸葛亮征服了南中地区以后,孟获这个人就好像凭空从历史上消失了一样,完全没了声息。
所以我们要想推测孟获有没有在诸葛亮死后谋反,就看看蜀汉在诸葛亮死后的军事行动就可以了解一切了。
次日,孔明引大军俱到泸水南岸,但见云收雾散,风静浪平。蜀兵安然尽渡泸水,果然“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行到永昌,孔明留王伉、吕凯守四郡;发付孟获领众自回,嘱其勤政驭下,善抚居民,勿失农务。孟获涕泣拜别而去。---《三国演义》
诸葛亮死后,先是蒋琬执掌朝政,后来是费祎执掌军政大权,这两位在位期间,基本没有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就算是有,那也是针对曹魏的军事活动。对于南中地区,一直是由李恢镇守,蜀汉中央十分放心,即使诸葛亮死后,这里也没有发生什么战乱。
由此可见,孟获并没有因为诸葛亮去世,就反叛了蜀汉帝国。南中地区,在李恢的治理下,其实已经逐渐安宁,老百姓们也逐渐开始拥戴蜀汉帝国。
孟获的安稳,也是姜维带兵北伐的重要条件。如果孟获还能活着,或者他已经传位给接班人,那么在姜维九伐中原的时候,孟获一族也没有造反,这是可以预见到的。
蜀汉灭亡时,孟获一族也不愿相救,因为被压榨惨了。诸葛亮打仗要不要钱?当然需要,而且要很多。打仗不仅要钱要粮,还要不少兵马,这些兵马物资,都是从哪儿来的呢?都是从蜀汉各地找来的。
- 其中南中地区,是被压迫比较严重的地方。当时一旦诸葛亮缺钱了,那么李恢就挑一个南中大户杀一杀,随后把他们家的家产都给夺取了送到前线。
- 这么做李恢在蜀汉的确有了一个好名声,那就是要啥有啥,百分之百地完成任务。但是李恢这么做,同时也彻底得罪了南中的豪族。
- 南中的豪族们,对李恢包括对蜀汉政权,都抱有一种怨恨的态度,至少是担惊受怕的那种,因为他们担心,说不定哪天,这帮人又要来杀大户了。
所以等到李恢死后,南中这帮豪族们,算是先松了口气。后来蒋琬、费祎时期,南中地区的豪族们总算过了一段安宁日子。
一直到姜维重新北伐中原以后,这帮豪族们的家族记忆再次被唤醒。他们意识到只要蜀汉北伐,那么南中地区的他们就有可能被剥削。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呢?当然是希望姜维停止北伐,停止北伐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打败了曹魏,要么被曹魏打败。
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鉏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三国志》
相比较而言,被曹魏打败似乎更加现实一点,所以南中这帮豪族,包括孟获一族在内,都希望姜维被曹魏彻底打败,这样他们就不用过苦日子了。
由此可见,在蜀汉灭亡的时候,就算孟获活着,他也不可能出兵帮助蜀汉对抗曹魏,因为他也不希望再次被剥削了。
孟获对诸葛亮还是比较敬重的。不管怎么说,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孟获是什么都不敢干,而且积极配合诸葛亮的工作,这是可以肯定的。
在孟获的帮助下,李恢在南中地区的业务开展,也顺利了很多。可以说被诸葛亮打了一顿以后,凶神恶煞的孟获,忽然就变得载歌载舞了。
平定南中,是诸葛亮北伐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南方不平定的话,诸葛亮是不敢随便北伐的。而孟获是平定南方的关键所在。
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亮于是悉收其俊杰孟获等以为官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资治通鉴》
有了孟获的帮助,诸葛亮不仅可以高枕无忧,而且还能够在南中获得大量的资源相助,这种事情何乐不为呢?
总体来说孟获对诸葛亮是相当敬重的,能够七擒七纵,可见两个人之间也形成了某种默契。或许真的如电视剧里所演的那样,诸葛亮的灵柩被运回来的时候,哭得最凶的就是刘禅和孟获了。
总结:孟获获得了相对的自治权,也算够本了。按照道理,诸葛亮要想灭了孟获,那也是弹指之间的事情。可是诸葛亮没有这么做,这就是给了孟获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后来诸葛亮虽然把李恢派遣到了南中地区,可是孟获在自己的部落里依旧享有绝对的领导地位。所以他在南中是有相对的自治权的。
既然没有被杀,反而拥有一定的权力,孟获干嘛还要自讨没趣呢?况且他们对北方的战事并不很了解,在没有蜀汉将领的带领下,也不会因为诸葛亮的去世,就随随便便敢造反的。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演义》
诸葛亮死后,孟获呢,复叛?蜀亡以后呢?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孟获最后一战就负荆请罪,表示彻底臣服了。
诸葛亮亲自为孟获解了绑,待之以国士之礼。孟获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即表示愿为丞相驰使,劝说西南诚意归顺。
孟获自告奋勇,一一前去游说,西南边境全部一呼百应,俯首称臣。
诸葛亮很好运用了"民族政策",以夷治夷,召集了边关众首领,宣布任命孟获为西南边关大都统,各个部落首领为小都统。在尊汉室下,保留各自的传统风俗。
孟获接任,发誓"愿率西南民众效忠汉室,永不变节"。
诸葛亮实现了民族团结、夷人自治的怀柔政策。既加强了民族团结、又减少了驻军,可以腾出兵力六伐中原了。
西南民众在诸葛亮开明的怀柔政策感召下,从此再无背叛中原王朝之事。
一直到近代,英国侵略者曾锋指西南部落,部落用大刀弓箭进行了顽强抵抗,在粮绝力尽的最后关头,部落首领仍发布"泣告同胞救援书",写道"世代谨遵阿德公(诸葛亮)之教诲,誓与入侵者血战到最后一息!"
可见,诸葛亮的优抚政策、"攻心为上"的战略战术,深入人心,给西南民众留下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一直传承到近代。这也是为什么蜀国民众为何会自发地为诸葛亮建祠供奉的原因,也是司马炎建立西晋后独独赞叹了诸葛亮的忠义仁相的原因。
诸葛亮死后,孟获呢,复叛?蜀亡以后呢?
诸葛亮和孟获心有灵犀,相互配合成全了一段佳话,两人声名远播,从而达到了共赢的效果。孔明死后,孟获再不复见,只因为世上再无孔明。再来一遍,新人不懂规矩,可能就回不来了。
诸葛亮死后,孟获呢,复叛?蜀亡以后呢?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生卒年不详,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率大军七擒七纵后降服,后迁居成都为官,任御史中丞。《三国演义》里被封为南王,永远掌管南中事务。
孟获其人,史学界争议不断,其疑有三,之一:史上有无孟获其人?之二:孟获到底是汉族人还是彝族人?之三:七擒七纵是不是史实?
因为我不是史学家,无法去考究历史真实性。我们所熟知的七擒孟获故事是从小说《三国演义》里得知的。
孟获统领的南中地区在刘璋时代归属刘璋管理。刘备入主益州时,又归蜀汉统治。一直平安,末见叛乱。
公元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因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大败,白帝城托孤永安病逝期间。孟获跟随益州郡大姓雍闿号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汉,由于孟获深受当地士著和汉人信服,各部酋长纷纷响应,加入叛军,雍闿死后成为叛军首领。
公元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平定南中叛乱。接受参军马谡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兵分三路出兵平叛。在这次出兵中,五虎将里连年老的赵云也去世了,所以才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之说。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乃心服。当年秋,南中四郡悉平。诸葛丞相分派四郡官员,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孟获为御史中丞,定居成都。此后直直诸葛丞相死前,蜀国南方再无叛乱。
公元234年,孔明去世,哭得最伤心的就是刘禅和孟获。对孟获来说,丞相对他有再造之恩。南中地区降蜀后也提供财力和兵源支持北伐中原,但由于地区经济情况一般,支持力度不大。孟获作为文官,也沒有随丞相北伐征战。丞相去世后,蒋琬、费祎先后执掌政权,由于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无大的战事,孟获也应该是过的太平生活。
虽然孟获降蜀后一直掌管南中事务,但由于身在成都为官多年,疏于亲临南中事务,影响力虽大但实际掌控程度要大打折扣。
孟获之死应该是在蒋琬、费祎执政期间,早于公元263年蜀亡之时,巜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均无记述,应该是病死的。民间也有说法是姜维邀请他出山战死的,还有说是被人毒死的,说法各异,至今尚无定论。
公元263年,蜀汉生死存亡之际,南中地区大将霍弋本欲率军支援,刘禅不同意,后蜀亡。无论孟获是否死亡?南中远离中原,人口稀少经济技术发展落后,即便来救,实际上也很难影响大局。
诸葛丞相平定南蛮叛乱后,对该地区并无有效长远治理,反而一味地征兵纳粮,派驻地官员以威严苛政之策管理,也引起当地民众怨恨,天长日久对蜀汉早己生疏,毫无归属感,更未说再起叛乱。蜀亡后,自然更换成曹魏统治,反而是好事,希望新的统治者能带来新的变化。
孟获夫人祝融夫人恩怨分明,武艺超群,加上绝色容貌,被三国谜称为"刺美人",后随孟获降蜀。
孟获哥哥孟节,弟弟孟优。小说三国后传之复兴蜀汉写的孟赞是孟获的儿子。
历史上有关孟获墓地在哪无人知晓?但在四川却有一个孟获城风景区。
孟获城景区,位于石棉县栗子坪乡孟获新村境内,它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山生态草甸,海拔2000余米,年平均温度17℃,它亦是雅安的南大门,珍奇动植物繁多。
孟获城还是一个具有传奇故事的历史城池,这里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七擒七纵孟获之地。“打开孟获城,世上无穷人”,当地的村民们都知道孟获城城垣下埋着无尽的宝藏和令人遐思的历史遗迹,而这也是孟获城一个千年未解之谜。
诸葛亮死后,孟获呢,复叛?蜀亡以后呢?
诸葛亮于公元225年年收复孟获,蜀汉灭亡是公元263年,两人相处長达38年,他们有心有灵犀、相互配合,成全了一段佳话,声名远播达到了共赢的效果。诸葛亮死后,孟获去成都参加诸的葬礼后回到了南中继续留守自己的土地,与蜀囯继续保持友睦和好,年年上贡。蜀国灭亡后孟获投降了是随蜀汉、曹魏、孫吴一起纳入了西晋王朝的统治。
诸葛亮死后,孟获呢,复叛?蜀亡以后呢?
孟获在诸葛亮死了之后,有过反叛的经历,在蜀汉灭国的时候,有人提出逃到南中去,但是谯周提出,南人反复无常,再加上蜀汉一直都有防御南中的兵力,由此推断,还是有过反叛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