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貂蝉,吕布还会背叛董卓吗?
吕布号称三国飞将军,他诛杀董卓,是有几个先决条件的,所谓的貂蝉,只是这几个条件中的一个。
- 首先董卓对吕布严苛,吕布犯一点小错董卓就恨不得拿手戟把他给划拉了。由此可见董卓和吕布早就有了嫌隙。
- 其次董卓常常让吕布在他家里保护他,时间长了吕布就跟董卓的一个侍妾搞上了,也就是《三国演义》里的貂蝉,他心里十分害怕这件事会被揭发。
- 再者司徒王允向吕布抛来了橄榄枝,杀董卓这事儿,吕布自己可不敢做主。王允一边离间他和董卓的关系,一边怂恿吕布杀贼报国,这才促成了这件事。
由此可见,吕布和貂蝉的事情,是导火索。董卓对吕布苛刻,是长期埋下的祸根,而王允怂恿吕布,则是杀董卓的关键所在。如果去掉貂蝉的事情,或许吕布依旧会杀董卓。
一、董卓的性格,成为了他必死无疑的原因。董卓是什么性格?这家伙跟吕布的关系本来不错,还打算把吕布收养成为自己的义子,可是他对待人的态度相当霸道,所以惹下了不少怨恨。
为了防止有人谋害他,董卓就常常把吕布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可是他这种严苛的性格,跟吕布在一起呆久了,也会产生矛盾。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三国志》
但凡吕布犯下了一点小错误,董卓就骂骂咧咧的,有时候脾气上来了,甚至拔出手戟砸向吕布,要不是吕布身手好,可能早就被董卓给砸死了。
一两次这样也就算了,可是人家吕布天天在家里保护你,你却没事儿就要用手戟砸他,这是人干的事情么?显然不是。
为此吕布对董卓的态度在《三国志》里用了三个字就写得很明白了:阴怨卓。什么是阴怨卓呢?就是背地里偷偷地怨恨董卓。
这事儿可就不简单了,两个关系不错的人,如果彼此心生怨怼,那么敞开心扉好好谈一场就能化解了。如果每个人都是心里藏着掖着,就算是好朋友,将来也会闹掰的。
为此,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其实在这个时候就已经闹掰了。这就相当于你雇了个保镖来保护自己,可是你对保镖天天又打又骂的,导致保镖表面上不敢对你咋地,其实暗地里早就恨透了你。等到你有危难的时候,这个保镖铁定不会上去救你。
二、王允的挑唆,绝对是一把利剑。吕布和董卓的关系本身就比较微妙,这个时候司徒王允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本来就十分厚待吕布,因为吕布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武艺高强,有胆有识。
这回听说董卓似乎有杀吕布的可能,他的小心思立刻就转悠起来了。王允铁定是给了几个吕布无法拒绝的理由。
- 第一,王允将董卓和吕布的关系说清楚。吕布姓吕,而董卓姓董,两个人都不是一个姓氏,怎么能称之为父子呢?况且哪有父亲要杀儿子的呢?
- 第二,王允将董卓说成了大汉的逆贼,吕布杀贼是为了给汉朝建功立业,将来可以加官进爵,用官位和功劳来诱惑吕布。
- 第三,王允甚至会以貂蝉作为筹码,其实这一点不用王允提出来,吕布自己也清楚,只要杀掉董卓,那他的侍妾,岂不就成了自己的了么?
这三个理由实在是没办法拒绝,太诱惑人了。吕布一旦杀了董卓,不仅可以获得官位、名声,还能得到绝世美女,甚至可以摆脱董卓的威胁,简直太有好处了。
王允是个政治老手,他明白吕布这种愣头青,一眨眼的功夫就会上当。所以我觉得貂蝉其实并不是关键,王允才是整件事的关键所在。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三国志》
吕布之所以有胆量杀董卓,其实也要依靠王允在朝中的地位,当时以王允为首的汉朝重臣其实不在少数,这也是吕布有恃无恐的重要原因,在吕布看来,大不了换个码头而已。
三、貂蝉的作用,其实被无限放大了。貂蝉真的有那么重要么?其实貂蝉这个人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在这里她是董卓的小妾,到了后来她又变成了吕布的手下秦宜禄的媳妇儿杜夫人。
作者罗贯中描绘出貂蝉这个人物,是为了加强这件事的戏剧感。元朝的诗词作者们都不敢议论政治,所以他们只能在作品里各种描写爱情,比如关汉卿、马思远等等。
卓常使布守中閤,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三国志》
到了元末明初,其实这种风气已经形成了一种写作风格,那就是写什么都要带点爱情因素在里面,往往敢讽刺统治者的作者是越来越少了。
所以说罗贯中也不例外,他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也不忘在里面加入一些爱情因素,况且还能够打造出一个为国为民的伟大女性形象,足以和西施媲美。
其实貂蝉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试想一下,当时董卓对吕布早就不满意了,王允又用官爵和功劳诱惑吕布,吕布还是会杀掉董卓。
总结:杀了董卓却不能善后,这是王允和吕布的败笔。吕布兴冲冲地把所谓的汉贼董卓给除掉了,这件事本该是可以流芳千古的。可是为什么吕布的名声还是那么差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件事没有妥善善后。
董卓死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本打算投降王允和吕布,以此效忠大汉朝廷。可是王允这帮老头子觉得凉州人作恶多端实在是太坏了,就没有答应这件事。
李傕郭汜奔出去老远,这才被贾诩劝住反攻长安。本以为有恃无恐的王允,却发现吕布根本就不是凉州人马的对手。
结果是吕布跑路了,王允被杀了,汉献帝一下子落到了李傕和郭祀手里,他们成了号令天下之人,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可以说天下大乱的局面,从董卓被杀的那一刻开始,就正式拉开了序幕。而整件事的罪魁祸首就是王允,吕布是他手里的那把刀。至于貂蝉,顶多算一把装饰华丽的刀鞘,有没有刀鞘,吕布这把刀都可以杀了董卓。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演义》
如果没有貂蝉,吕布还会背叛董卓吗?
如果没有赤兔马吕布还会杀丁原吗?吕布薄情寡义,反复无常。董卓和吕布就好比虎狼为伴,根本不可能长久迟早反目。刘备好心收留吕布,结果吕布夺了徐州。白门楼上曹操也不敢放了吕布。因为敢和吕布这种人结交除非不想要命了。
如果没有貂蝉,吕布还会背叛董卓吗?
如果没有貂蝉,吕布能不能背叛董卓都不好下定论?因为吕布这个人是见利忘义的唯利是图的小人,虽然他武艺超群,但是他人品不好!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他是怎么背叛丁原、董卓的经过:
董卓要废皇帝,立陈留王。于是大摆酒席宴请文武大臣,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董卓就把废帝的事借着酒劲说了出来,由于事情太突然,文武百官面面相觑,都不说话。这时荆州刺史丁原把酒桌一推,说:“你有何德何能,妄议废立之事,你要夺权造反吗?”董卓大怒说:“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拔剑要杀丁原,这时丁原身后站着一个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手持方天画戟的人,是怒目而视董卓。董卓的嚣张气焰一下就下去了。
等回到府上,董卓问谋士李儒手拿方天画戟的人是谁?李儒说:“是吕布,有万人敌的称号,英勇无敌?”董卓说:“怎么能招降他?”李儒说:“吕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爱财如命,明天我让吕布的老乡李肃,带重金贿赂吕布,大事可成!”董卓同意了。
第二天,李肃先派人通知吕布约了个见面的地点。李肃把西凉的宝马赤兔马赠于吕布,又把万金送给吕布,说:只要你杀了丁原,丞相要封你高官厚禄。吕布这个贼子回去后把义父丁原真给杀了,投奔了董卓。
后来,司徒王允知道吕布好色,就用美人计,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吕布二人,貂蝉使用浑身的解数,在董卓吕布两个人之间调拨使坏,最后吕布把董卓给杀了。
吕布这个人既贪财又好色,做人没有原则和底线,人品极其恶劣。就是没有貂蝉,以后也不敢说他不会背叛董卓的。
如果没有貂蝉,吕布还会背叛董卓吗?
吕布立场摇摆,是墙头草随风倒,东风东倒,西风西倒。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仁义的书,而吕布,却是毫无主见,毫无立场的一介武夫。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有奶便是娘,有钱便是爹。
书中,吕布多次被骂为“三姓家奴”。在讲究忠孝仁义、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会,这是最为人不齿的事。
三英战吕布时,张飞挺着丈八蛇矛,飞马大战:“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
三姓家奴,意在讽刺吕布反复无常,不忠不义,以身侍贼,后常用来表示以身侍贼,不忠不义之人。这是对吕布人格最大的羞辱。
如果没有貂蝉,吕布会背叛董卓吗?肯定会,必须会,绝对会!
吕布本姓吕,父亲早逝。后拜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不薄,倚为股肱。
然而,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降董卓,拜为义父。
吕布一直走在拼爹与坑爹的路上,也一直走在背叛与被背叛的路上。
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何来忠诚二字?
吕布与董卓的关系就是互相利用,而非互相成就。吕布趁董卓的权与势,董卓趁吕布的力与武。
吕布贪财好色,董卓好色贪财,一丘之貉,狼狈为奸。
这二人彼此心怀鬼胎,又心知肚明。
决裂是早晚的事,只是貂蝉加速了决裂的速度。
如果没有貂蝉,吕布还会背叛董卓吗?
如果没有貂蝉吕布也会背叛董卓,已经背叛过丁原同样也会背叛董卓,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如果没有貂蝉,吕布还会背叛董卓吗?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虽武艺高强、战力一流、作战勇猛,可惜人品不良、反复无常、痴迷富贵权力,绝情心狠。虽是因绝世美女貂蝉,中了美人计才背叛董卓并第二次出手杀了其义父兼乱世奸雄、一朝权臣董卓,从此背上了“三姓家奴、两次杀父”的骂名。但即使没有貂蝉,吕布也会因为其它原因背叛董卓,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吕布背叛董卓,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他自己,决不是因貂蝉而起。可惜貂蝉终究还是成为历史上又一位背上红颜祸水千古骂名绝世红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