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才华横溢,为什么最终没有被朝廷封官进爵?

在唐玄宗看来,李白有三个缺点,第一朋友多,第二才华高,第二爱喝酒。这三个所谓的缺点,单独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那都不是缺点。

即使是喝酒,有时候也是一种优势。可是这三个特点,同时放在一个人身上,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李白恰好就是那个朋友遍布天下且爱喝酒的大才子。

李白喝完酒就喜欢写诗,写完诗就会被天下朋友们传唱。而李白恰好一直都呆在皇宫之中,深知唐玄宗宫闱秘事,要想封住这个大嘴巴,唐玄宗实在是无能为力,只好赐金放还了。

01李白朋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李白是一个特别喜欢交朋友的人,因为他父亲是商人,所以他无法参加进士考试,要想做官,就只能靠关系。

可是他家又没有什么强硬的背景,所以李白要想做官,就必须要自己去创造条件。为此他不断给自己创造条件,最好的条件,当然就是广交好友。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適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新唐书》

俗话说得好,亲戚是你没法选的,但是朋友你可以自己选。于是李白选择了一票非常牛掰的朋友,可以说他走到哪里都有朋友的照应。

比如说著名的孟浩然,他是宰相张九龄的幕僚,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还有贺知章,武则天时期的状元,唐玄宗时期的皇太子老师、工部侍郎,是个不折不扣的大人物。

这些人成为李白的朋友以后,当然可以帮助李白在仕途上,做出一定的成绩。比如说李白就是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才逐渐走入了唐玄宗的视线之中。

02李白的才华和喝酒搭配起来,有点可怕。

李白拥有风华绝代的才华,他醒着的时候写诗,喝醉了也写诗,写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名垂青史的。

但是李白不清楚的是,他喝醉了所写的东西,到底能不能发表出去。就算诗词写得好,如果不适合发表,那么也会给很多人带来不便。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新唐书》

比如说他写杨贵妃的那些诗词,虽然十分美艳动人,可是在让杨贵妃陶醉的同时,其实也深深刺痛了唐玄宗嫉妒的心。自己心爱的女人,怎么能被其他男人这么夸赞呢?而他在李白跟前,简直就是个文盲了。

还有就是李白长期在唐玄宗和杨贵妃身边晃悠着,是不是会知道很多他们的秘密呢?这些秘密是不能被带出宫外的。

唐玄宗爱惜李白的才华,不会对他做什么,可是他也不能把这么多秘密都写成诗词传扬出去吧?尤其是他喝醉酒以后,谁能保证他不乱写呢?

03李白喝酒、才华,再加上朋友多,成了绝配。

李白在喝完酒以后,如果把唐玄宗的秘密,都写成了千古名句传扬出去的话,那唐玄宗的面子岂不是丢大发了?

不要担心李白的宣传能力不够,因为他有一个强大的后援团队。他的那些朋友们,可能更加欣赏李白的才华,从而忽略了唐玄宗的秘密,将这些诗词帮忙传扬出去。

有了这帮名人朋友的宣传,那李白一定是非常火的,可是给唐玄宗带来的伤害,那是非常高的了。

为此唐玄宗觉得,这个爷实在是不好伺候。这么大的嘴巴,还喜欢喝酒,喝醉了胡说八道可就真的完蛋了。

与其让李白知道更多秘密,还不如把他打发走好了。所以唐玄宗就给了李白一笔钱,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好了,这么大的才华,唐玄宗受用不起。

04李白在仕途上不顺,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没有政治头脑。

李白是没有政治头脑的,这是很多人所不清楚的。因为李白压根就没怎么做过官,怎么能说他没有政治头脑呢?

当时安史之乱爆发,永王李璘屁颠屁颠跑去找李白,表示要让李白做他的军师。李白心里一想,这不是好机会来了嘛!立刻给永王李璘写了一票拍马屁的诗句,表示支持永王李璘起兵平叛。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新唐书》

其实他完全忘记了一点,当时唐肃宗李亨已经起兵平叛,而且已经提前登基称帝。就算没有登基,至少人家也是皇太子。

永王李璘是想要和唐肃宗李亨争夺天下,这一点李白怎么就没看出来呢?如果说李白看出来了,还支持永王李璘,那说明他真的够白痴的,因为永王李璘几斤几两他看不出来吗?他能跟唐肃宗相抗衡吗?

所以说李白压根就不适合做官,他只能做一个填词写诗的文人,这样也挺好的。如果李白做了官,或许就没有这么多天才的诗句流传后世了。

唐玄宗和李白相处了一段时间,深知李白的这种特点,所以压根也就没有给李白一些像样的官职,这是比较明智的。

总结:李白的宰相梦,差点把他弄进鬼门关。

李白一天到晚就想着做宰相,接近唐玄宗,那就是希望唐玄宗欣赏他的才华,从而给他个宰相做做。

可是这完全不现实,为此李白失意了好一阵子,直到永王李璘的出现,重新燃起了李白的信念,可惜这次李白遭受了更大的打击。

唐肃宗碾压永王李璘以后,也把李白打成了乱党。要不是朋友们多方相助的话,李白或许就死在了牢里了。从此以后他只喝酒作诗,不再问官场风云。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李白才华横溢,为什么最终没有被朝廷封官进爵?

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李白为什么最后没被朝廷封官进爵,我认为主要是李白在翰林院任职时,那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是那个谦虚谨慎,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了,而是意志骄满,沉迷酒色,纵情佚乐,朝政日非。在选才用人上听命于宦官权贵,李白又是生性耿直,不会阿谀奉承权贵,因此,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李白最终被排挤出官场,离开长安,从此也就永远离开了他一生追求的官场。

李白才华横溢,为什么最终没有被朝廷封官进爵?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存在两方面的问题。有才华不一定适合做官,李白算是典型的例子。

一,李白自身的问题

李白少年成名,他的性格形成注定了他不适合在官场中斡旋,洒脱随性的性格,和纪律严明,说话都要谨慎的官场是矛盾的。

李白自我感觉极好,好到觉得天下没有什么事是自己搞不定的,更搞笑的是,他认为自己的身上有仙气,为此他也遇到了自己的知音贺知章,就因为贺知章在看到他的《蜀道难》,说他是谪仙人,他的诗词中比喻常有诸葛亮、谢安表达自己的报复。

天宝初年,唐玄宗召他进京,李白一听皇帝召他进京,从他的诗中便可看出,当时的他极度的膨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所以在李白六十多年的生命里只有当了两三年的翰林学士,其他的时间一件正经事也没有干过。

二,唐玄宗不再关心朝事

李白任翰林学士的时候,唐玄宗已经不再关心朝事,整日就知道饮酒作乐,朝事日颓,朝堂之上宦官弄权,洒脱耿直的李白那会讨好这些权贵。

再写《清平调》时竟接着酒力,让宦官高力士为他脱去皂靴,让杨贵妃为他研墨,虽然写出了“云想衣裳花想容”如此佳句,也得到了唐玄宗宗的赞赏,但是无疑得罪了高力士。

其实更多的原因还是李白本身的性格,让他做官不一定能做个好官,性本爱自由,这也成就了一代诗仙!

李白才华横溢,为什么最终没有被朝廷封官进爵?

因为李白性情放荡,不守规距。

李白才华横溢,为什么最终没有被朝廷封官进爵?

李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相信我们许多人幼年的启蒙教育,多是从背诵李白的唐诗开始的。但李白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生仕途坎坷,最终穷困而死。

唐朝时,出仕为官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科举考取功名。但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商人之后不可参加科举。李白虽自幼聪慧、饱读诗书,却由此原因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性情豪放,青年时期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十余年的时间,遍游名山大川、广交天下文友,也一直寻找机会希望能入仕为官,已实现自己的心中的政治理想。

随着李白的诗名日盛,终于在长安结识了贺知章和玉真公主这样的文豪和权贵,在她们的举荐下,李隆基召见了李白,欣赏他的才学,令其供奉翰林。这一年,李白已四十三岁了。

天宝年间的李隆基已安于享乐,李白只是他与杨贵妃饮宴歌舞时,写诗作赋而已。李白日渐厌倦这种生活,终日饮酒,甚至玄宗召而不朝。众人向玄宗进言,玄宗将他逐出了宫庭。

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即位,为唐肃宗。此时,李白应召进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李璘东巡时,李白作《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歌颂李璘。实际上,李璘的军事行动有争位和叛乱的性质。后来,李璘被唐肃宗击败,李白以附逆之罪入狱。

后天下大旱,朝廷大赦天下,李白才得以重获自由,去到江夏投身老友良宰,途中写了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表达了他的欣喜的心情。以后的时光里,李白一直靠亲友的周济生活。

公元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镇江。在镇江,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综上,李白一生这样的境遇原因有三。一是,李白生不逢时,出身不能考科举、出仕后玄宗已安于享乐,使其不得重用。二是,李白政治能力与觉悟不高,文才不等同于素养,参加永王璘的幕府明显是站错了队。三是,李白恃才自傲、放浪形骸,得罪了一些宵小,也为帝王和权贵所不容。

李白才华横溢,为什么最终没有被朝廷封官进爵?

李白被朝廷封宫了,官还不小呢!大唐皇帝说:我朝文有李太白,武有郭子仪,大唐可安矣!由于李白为人豪爽,性格耿直,后来被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