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太白为什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仙李白为了成为卿相级别的人物,可谓是吃尽了苦头,拍尽了马屁,找尽了关系,写尽了好诗,可是到最后,依旧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
他这么努力的一个人,为什么终究没有被唐玄宗看中呢?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像杜甫写的那样: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为了上位,找了各种关系,想了太多办法。李白家里没什么背景,他这个李姓跟唐王朝的老李家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李白的老爹是做生意的,导致李白又没有考进士的资格。这么一来李白只能想办法拉关系去做官。
- 办法一:牺牲色相,入赘相府。
李白是个小白脸吗?很显然不是,没有明确记载李白长得多么帅,那么就可以证明他是一个普通人的长相。
那么李白究竟是怎么成为相府女婿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李白的妻子,是前任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圉师是唐高宗李治那个时候的宰相,跟唐玄宗隔着好几代皇帝了。
李白的媳妇儿又是他的孙女,所以说这个时候的许家,已经是家道中落了。李白在孟浩然的推荐下,自然有资格娶这位相府千金做媳妇儿了。
- 办法二:四处写诗拍马屁。
李白是真的会写诗,有些诗张口一来就能把人给逗笑了。要是现在单身狗们有李白的本事,搞定丈母娘那就妥妥的了。
李白在遇到孟浩然的时候,写了一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夫子既是美男子又是博学多才的意思,把孟浩然听得差点没笑岔气儿了。
李白在离去的时候,汪伦前来送他,他写了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下子把汪伦给感动得,应该要哭得稀里哗啦了。
李白写给忘年交贺知章的诗: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既拍了贺知章的马屁,也把自己捧得高高的,这水平没谁了。
- 办法三:写诗赞美杨贵妃,博得了唐玄宗的喜爱。
有了相府女婿的身份,又靠写诗拉拢了不少关系。李白在众人的推荐之下,终于博得了唐玄宗的喜爱。
不过唐玄宗喜爱李白,那是爱李白的诗词,可不是看中他治国的才能。李白觉得这是唐玄宗在考验自己,所以他更加卖力写诗。
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新唐书》
李白知道,唐玄宗毕生最爱的女人,就是杨贵妃。所以把杨贵妃给伺候好了,那自己的前途肯定是没跑了。
李白在描绘杨贵妃漂亮的时候,那真是用尽了毕生的洪荒之力: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这三句诗真的是把杨贵妃的美貌给描绘的栩栩如生,杨贵妃拿在手里不知道读了多少遍,这也让唐玄宗感到有些吃醋了。
唐玄宗只欣赏李白的艺术才华。唐玄宗这个人非常复杂,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荒淫无度。他不光是一个复杂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复杂的人。
他喜欢艺术,近乎疯狂的热爱。因为喜欢唱戏,所以特地在后宫组建了梨园,把一帮唱戏的拉到宫里来排练戏曲。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新唐书》
所以他对李白的喜爱,纯粹就是对李白艺术才华的喜爱。他极有可能是希望,李白将他的诗词才能,运用在写戏本上。
堂堂诗仙,你却让他去写戏本,李白心里当然不好受。说好的宰相呢?宝宝心里苦,宝宝不干了。
正是因为唐玄宗的这种态度,使得李白压根就没心思在皇宫之中再待下去。每次唐玄宗召见他,就会说:小白,来写首诗赞美一下朕今天的穿着。李白:。。。
李白爱喝酒,知道的又太多了。唐玄宗当然也有英明之处,他治国这么多年,什么政治手段都见过。所以他非常担心李白这个人。
为什么呢?因为李白喜欢喝酒,他喝完酒以后,就喜欢写诗。这哥们喝完酒写的诗还那么优秀,你说气人不气人?
可是李白一直在唐玄宗身边,逐渐了解了很多后宫中的秘密。这对唐玄宗来说是致命的,皇帝的私事你了解了也就算了,这万一你要是喝醉了,把这些事情写成了诗,那可就不得了了。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適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新唐书》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唐玄宗只能把李白给打发走了。李白一边喝酒一边想着,我也没犯什么错啊?随手就写了这么几句: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这分明就是在发牢骚了,他认为自己有东方朔的才华,就想着学习东方朔博得唐玄宗的宠爱,一切都是徒劳可笑的事情。李白就算再有才华,你要是跟皇帝发牢骚,那么你的职业生涯也就算是到头了。
总结:李白晚年拍马屁,差点把自己拍死。李白喜欢拍马屁的优秀品质,一辈子都没改掉。尤其是他喜欢用诗句来拍马屁,每一句还都流传千古了,你说气不气人。
李白晚年被永王李璘征为幕僚,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有了第二春,所以非常积极。在永王李璘准备出征平叛的时候,李白为了给他打气,就写了这么一首诗:
祖龙巡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这首诗就是把永王李璘比作了秦始皇、汉武帝,甚至认为永王李璘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高明,可见李白啥心思。
唐肃宗李亨也不管李白啥心思,他平定了永王李璘以后,顺手就把李白给打入了死牢。要不是以前拍马屁的功夫到家了,不少人前来搭救,李白的小命就算是丢在了牢里了。
从此以后李白发现,马屁既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打那个时候开始,李白基本就放弃艺术创作了,还是正经喝酒的好。
参考资料:《新唐书》
诗仙李太白为什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政治一般与诗人无缘。当然,如果你本身已经是政治人物,偶尔写写诗也不失为一件雅事。
说句公道话,象李白那样旷放无羁,显然是不适合从政的。他做了官,还依然"天子呼来不上船″,那怎么行?真正的政治家或从政者,大都俗务缠身,也不是天天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而且要受到很多约束,比如上级哪怕无知昏聩,你也得听他的,性子耿直的人谁受得了?所以做官其实也是很难的。只有贪官昏官除外。
诗仙李太白为什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谢谢邀请!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唐明皇看不惯李白的高傲,没有得到唐明皇的重用。二是李白看不惯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等人的为人,多次戏弄他们,知使他们在唐明皇面前说李白的坏话。三是李白好游山玩水,飘忽不定,给他个官,也不会安分。他只适合写诗,不适合做官!
诗仙李太白为什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可能是被酒醉晕๑_๑了吧
诗仙李太白为什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李白的政治抱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
文以言志,在李白的著述中很多都表露了他自己的政治理想。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之二、《梁甫吟》、《读诸葛芜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赠韦秘书子春》等。
《梁甫吟》据传为诸葛亮未获得刘备赏识之前所做的乐府组诗歌,李白也做了《梁甫吟》,其中主要表述的是李白渴望自己得遇明主,一展抱负,和诸葛亮当时的意境是一样一样的。而《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则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表述李白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更容易读懂: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飡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
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说的直白一点,李白想做姜子牙、管仲、晏婴、范蠡、张良、诸葛亮这样的名相,辅佐皇帝,
这是公元727年时所做的一篇著作。(诗仙李白存世的唯一书法,《上阳台帖》)
李白遥不可及的政治理想。李白的理想抱负很大,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在诗词歌赋方面就非常擅长,他还学习剑术、道经等,无一不适合大唐盛世那个时代的特色,他时刻为遇到明主而准备着。
其实李白的个人有很多“弊端”使得他在唐朝时期不可能进入唐朝的中枢管理系统,注定其理想不可能实现。
一、李白身世之秘。
李白在当时的时代就很少提及自己的祖父、曾祖父,只是提到远祖为西凉国主李暠。李暠也是李唐皇室的远祖,也即是说李白和李唐皇室有较为接近的共同祖先。
也有人论证李白是李建成的玄孙,西凉王李暠十二世孙。更有宋代人杜田传,明代人曹学全的著述《蜀中名胜记》称:
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
唐玄宗不会将不知根底的人放在自己身边,李白这个人当时就应该确定了身份,碍于某种原因,大家都非常避讳,都很少提及李白的真实身份。
一分为二分析问题,其一,唐玄宗知道李白为李建成之后会怎么办?绝对不会将李白安排到中枢机构担任宰相的高官;其二,唐玄宗没有调查清楚李白的身份,他也不会安排一个不知根底的人在身边。不管如何,李白是不可能做到宰相位置的!(许圉师像,李白第一任妻子的祖父,唐高宗时期宰相)
二、李白婚姻关系的短处。
李白一生肯定有很多女人,真正的妻子有两位,一位是许氏,一位是宗氏。李白也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这两任妻子来头都不小,许氏是唐朝原来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圉师在唐高宗时期担任过宰相;宗氏的来头也不小,宗氏的祖父是宗楚客,宗楚客的母亲是武则天同一家族的远房姐妹,他在武则天时期担任宰相,唐中宗复位时也是宰相,权倾一时。
710年,唐玄宗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了宗楚客等人,李白却娶了宗楚客的孙女做第二任妻子。
李白的前后两任妻子都是唐朝已故宰相的孙女,可以想见李白自己的政治抱负,至于娶宗楚客的孙女为妻子,这一婚姻也注定其不可能在唐玄宗时期进入高位。(宗楚客剧照,唐武则天、唐中宗时期宰相,李白第二任妻子的祖父,宗楚客被唐玄宗政变夺位之后所杀)
三、李白个人性格。
李白个人性格高傲,不太合群。我们一般称李白为浪漫主义诗人,这和实际的政治社会生活格格不入,不管是志向没有得到施展发牢骚,还是对理想的憧憬,都是政治生活不可取的。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李白也就是唐玄宗的御用文人,没事替唐玄宗写写诗助助兴而已,根本没有机会接近大唐的权力核心。
李白最有可能进入政治中心的一次机遇。安史之乱开始之后,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跟随逃亡四川。到达汉中地区之后,永王李璘被任命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
永王李璘占据江南之地,俨然可以和唐肃宗李亨相抗衡,此时李白进入永王的幕府,担任幕僚成员,算是接近了永王的政治核心了。李白作有《永王东巡歌》为永王打气,如果永王和唐肃宗直接的争斗中永王胜利了,李白极有可能得到宰相之位。(边塞诗人高适,讨伐李白支持的永王李璘成功)
唐肃宗召见了大臣高适想对策,没错这个高适就是那个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分析永王必败。于是唐肃宗任命高适为节度使,负责监控、进攻永王的部队。高适和配合的节度使于757年初就击败了永王李璘的部队。
李白也因为加入永王幕府被抓,有《永王东巡歌》为证!
诗仙李太白为什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李白被称为“诗仙”,才华横溢、鬼斧神工,在古代诗歌史上是响当当的人物,盛唐有了他才会更加的令人向往,但这么一个人才却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出在喝酒这个爱好上。
“斗酒诗百篇”天下闻名,爱喝酒、能喝酒是李白的特殊符号,有了这个“酒”字,李白才会成为“诗仙”,给他的个人气质和文采都增色不少。有道是李白成也是“酒”,败也在“酒”上:
酒后失态——酒中有酒精,饮多了,能加速血液的流动,活跃人的思维,激发荷尔蒙的分泌。所以喝多了酒,情绪和思维就会活跃到难以自控的地步。李白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非常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形骸放浪。后来,在酒后让杨国忠捧墨、高力士脱靴,狂到了极致,常常得罪了两个权宦,也就有了后来因一句“可伶新燕倚新妆”,被高力士挑拨离间,被杨贵妃所不容,连番让皇帝取消了对李白的任命。
酒后妄言——酒喝多了话就多,“言多必失”话多了就容易说出得罪人的话。由于自尊心很强,又不畏权贵,醉了酒常常大放厥词,“自觉不为亲近所容”,把宫里的人得罪个遍。李白是因才名被唐玄宗召进宫当“供奉翰林”的,本来做的很出色,得到了皇帝的夸赞,正要被提拔时,却犯了一个大错误。电视剧《大唐飞歌》里李白醉后放言“唐玄宗昏庸无道,治国无方,大唐繁荣何有、昌盛何在”并火烧楼揽月楼,差点丢掉小命,最后被开除出宫。
酒后发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皇帝来了仍躺那一动不动,皇帝是真龙,他自比神仙,平辈!到名士李邕那去自荐应该没喝酒,人家没看上他,就就着酒写了一首诗《上李邕》:“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我狂你比我还狂,看着吧早晚我会像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不能把生活、做官当成作诗,李白虽想象力丰富,但处事头脑简单。历史上,很多狂士别说做官了,能活命都算幸运,尤其是魏晋时期。比如,嵇康不满掌权的司马集团,骂完朋友山涛后被司马昭除掉;孔融恃才傲物得罪曹操被杀了;大毒舌祢衡被曹操借黄祖的刀给杀了;杨修自作聪明被曹操杀了(曹操爱名士、用名士,但似乎曹操也比较爱杀名士,死于他手下的达10个以上)。李白还算是幸运的,保住了性命。
酒后殒命——关于李白之死有三种说法,一是醉酒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他的好友杜甫是这么说的,还写了诗寄托哀思。二是醉酒猝死,《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三是他的叔叔李阳冰讲,李白死于“腐肋病”,即慢性胸肺脓,而引发此疾病的重要原因是酒精中毒。反正都是因为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