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为什么会对慈禧无比“忠诚”?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末掌舵人慈禧。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一句话,那么慈禧作为清朝末年的掌舵人,她为什么要说这么无耻的话呢?其实这跟疯狂的义和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义和团最初是要反清复明的。

义和团刚开始活动的地方主要在山东一带,后来因为影响力逐渐扩大,这才慢慢渗透到了北京周边地区。关于它的由来至少有5种说法。

  1. 第一,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清末学者劳乃宣曾经对义和团做出过详细的考察,认为他们就是白莲教演变来的,甚至出了本书《义和拳教门源流考》。
  2. 第二,义和团起源于大刀会。这个大刀会是华北劳苦大众组建起来的团体,他们最大的特色就是金钟罩,号称刀枪不入,这跟义和团有异曲同工之妙。
  3. 第三,义和团起源于普通乡团组织,也就是所谓的民兵组织。老百姓们在清末都活不下去了,民兵们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起来反清复明无非就是找口吃的。
  4. 第四,义和团起源于拳会,所谓拳会就像叶问教授咏春拳所开设的武馆一样。清朝武馆林立,到处都有教拳法的武关,自然也有义和拳。
  5. 第五,义和团与斧头帮的关系千丝万缕。这说法就比较厉害了,因为斧头帮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帮派,他们的成员中有很多是义和团成员演变过来的。

不管起源于哪里,在当时来说义和团的确给慈禧太后带来了不少困扰。为此慈禧太后曾经大肆镇压过义和团。

义和团打起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慈禧的支持。

义和团成员不是傻瓜,他们必须要求生存。多次起义以后发现,自己的队伍损失惨重。而与此同时,洋人不断在欺负清朝政府。

义和团发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他们不再反清复明了,一眨眼功夫,就把口号改成了扶清灭洋,咋地?这是在过家家吗?

义和团起山东,屠戮外国教士。昶与许景澄相善,廷询时,陈奏皆忼慨,上执景澄手而泣。昶连上二疏,力言奸民不可纵,使臣不宜杀,皆不报。复与景澄合上第三疏,严劾酿乱大臣,未及奏,已被祸,疏稿为世称诵。---《清史稿》

还真不是,他们是经过了认真思考以后,这才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所以义和团开始不跟清朝对着干了,他们开始欺负洋人。

从山东一路到北京,只要是洋人的商队、教派等各种组织,都遭到了义和团毁灭性的打击。慈禧太后也是大喜过望,完全没想到这帮反贼,居然突然就开窍了。

既然代表了清朝的利益,那慈禧太后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还偷摸着给他们一点鼓励和支持,可见慈禧太后把这伙人已经当成了自己可以利用的工具。

慈禧利用义和团和洋人们公开宣战。

慈禧太后牛了,她知道官军没什么太大本事,就算是有,她也想保存实力。既然义和团如此卖力,那就让义和团为她卖命好了。

这个时候慈禧就着手宣布公开支持义和团,并且向洋人们宣战。大家都觉得慈禧太后疯了,过去被人家摁在地上胖揍的事情难道忘了吗?

慈禧太后比谁都精明,只不过她似乎高估了义和团的战斗力。八国联军一看,人家都这么直白了,要是不表示一下,似乎说不过去。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入京师,载勋与端郡王载漪相结,设坛於其邸,纵令侵使馆。俄,授步军统领。上奉太后幸太原,载勋从,为行在查营大臣。既,与各国议和,罪祸首,夺爵,赐自尽。弟载功,袭。---《清史稿》

所以八国联军便合伙带兵攻打北京城,义和团在这场战役中殊死抵抗。可惜他们的金钟罩显然失去了效果,压根就挡不住洋人的枪炮。

慈禧太后发现义和团的人马土崩瓦解以后,立刻带着光绪皇帝跑路了。心里想着果然还是靠不住,还把自己藏在圆明园的老本给折了。

把锅都甩给义和团,联合洋人一起镇压了义和团。

慈禧太后心里明镜着呢,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后,立刻向洋人表态,这帮义和团的匪徒,那都是叛军。

自己跟义和团一丁点关系都没有,之前所有的命令诏书,那都是假的。慈禧太后将所有的错都归罪于义和团。

不仅没有给他们支持,反而跑过来帮着洋人一起镇压义和团。义和团被洋人杀戮也就算了,毕竟是为国殉难,可被慈禧太后屠杀,他们心里当然是非常不甘心的。

揭示:“义和团既号义民,谓能避枪炮。令诣城外空营候试,以枪击果不入,编伍充兵。”奸民不得逞。联军入都,溃兵南下,楷创议守河。自汜水迄兰仪,严稽渡口,凡持械之士,悉阻之不令入城,属境安堵。论者谓微楷之坚定,中原祸未艾也。---《清史稿》

所有的道理都站在了政客那一边,义和团彻彻底底沦为了慈禧太后手里随意把玩的玩具,一旦势头不对,这玩具随时都可以丢弃。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就这么失败了,他们的失败其实并不可怕,毕竟这种运动失败是常事。可怕的是,慈禧太后这种政客的无情背叛,把人性的丑陋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义和团的爱国,却成为了政客手里的工具。

其实读历史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分辨自己是否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是非常容易被人给带偏的时代。

玩弄政治的政客们,有一百种办法,可以让你热泪盈眶,也有一百种办法可以让你抛头颅洒热血,可是你要扪心自问一下,这值得吗?为什么这些政客们的家里人自己不去呢?

义和团吃亏就吃亏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被慈禧太后带着走。等到稍微清醒过来的时候,慈禧已经利用完了他们,顺带着把他们都给剿灭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义和团为什么会对慈禧无比“忠诚”?

想做一群忠狗

最后被主杀

义和团为什么会对慈禧无比“忠诚”?

义和团起来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慈禧作为清王朝的代表,义和团自然对慈禧是无比“忠诚”的。至于“忠诚”来源,无非是受长期传统的“忠君”思想的影响,进而转化成了一场爱国的运动。

另外,义和团产生的背景,也注定了他是倒向慈禧一边的,也就是清王朝这一边。

义和团,最初为一个秘密民间团体,活跃于山东、直隶一带。后转换为一个极度排外的暴力组织,自有其社会背景。清末,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洋人这一群体也顺带着进入了中国。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渐渐的与中国人产生了矛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民族矛盾。在清王朝对外的不断失利,以及不断卖国求荣的情况之下,这种矛盾一触即发,遂而演变成了民间对洋人的深恶痛绝,继而爆发了暴力排外运动,对洋人以及有关的事物,进行了全面的驱逐和破坏。可以说,义和团的产生,是一个被压迫民族对压迫民族的反抗,正是应了那句话“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每一件事的发生,都会有其缘由,不会无的放矢的。

当然,其盲目排外,也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但义和团的历史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义和团的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其历史局限性,需要辩证的去看待。

义和团为什么会对慈禧无比“忠诚”?

首先这个问题立论就站不住脚,义和团并没有对慈禧绝对忠诚,义和团对于朝廷只是慈禧手中的棋子,帝后之争的筹码。朝廷之于义和团是可以将“灭洋”行动“合法化”为义和团群体“正名”的官方势力!以及义和团意识思想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何义和团会由前期的单纯“反清”到后来的“扶清灭洋”变化的原因!看清这一问题就必然要分析:洋人,朝廷,拳民,三方势力的博弈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义和团爆发的背景。

晚清时的中国已是大厦之将倾,内忧外患,犹如被虫蚁蛀空的柱子,倒塌只是一阵风或者多一只蚂蚁的问题。从大清立国(1616),至庚子拳乱之时已近三百年,王朝已腐朽不堪!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历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大清已经被掏空的差不多了。所以庚子拳乱之根本内因是满清王朝的统治崩溃!其次才是洋人对中国的倾略行径,认清这一点也就能看清日后义和团的政治动机和失败的必然结果!

其次,义和团成员组成。

义和团成员成分比较复杂,由底层贫苦百姓,江湖人士,小商贩,后期还混入了满清王公贵族,各种流氓无赖在内。义和团后期还产生三大团体,官团,私团,伪团。官团主要是由朝廷承认并派官兵领导的义和团,私团则有民间百姓自发组织设立“坛口”的义和团,“伪团”则是由被义和团迫害的“教民”冒充的义和团(是否存在有争议)。由于阶级成分复杂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遵从一个口号或者纲领,更不可能提出科学的真正的“主义”和“策略”!这一点由义和团拳乱盛时时人记载可以看出义和团成员成分之复杂“乡民适趋市集,七十余人悉絷以来;伪饰优伶冠服儿童戏物,指为白莲教;下刑部一夕,未讯供,骈斩西市。有妇人宁家,亦陷其中,杂诛之,儿犹在抱也”;也有被公报私仇而杀者,如扶持义和团的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的好友副都统神机营翼长庆恒一家大小十三口因被寻仇于七月初被全部杀害。而义和团民的不同派别也互相武斗残杀。义和团、京师禁军和甘军也肆意奸杀妇女,不计其数。除了屠杀奸淫外,义和团及清军也掳掠洗劫商户平民,并将赃物公开拍卖。当时的权贵之家也不能幸免,如吏部尚书孙家鼐、大学士徐桐的家都被抢掠!“

义和团的政治主张

单纯爱国思想和单纯排外思想,

“扶清灭洋”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远赴,索还让地并偿二万万之款”。“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如今又想来瓜分中国。”

义和团仇视一切跟“洋”有关的现代科学产物,诸如铁路,电灯等。这一点根据时人记载可以看出:“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罗稷臣星使之弟熙禄,自河南赴津,有洋书两箱,不忍割爱,途次被匪系于树下,过者辄斫,匪刀极钝,宛转不死,仰天大号,顾以为乐;一仆自言相从多年,主人并非二毛,亦为所杀,独一马夫幸免。其痛恨洋物如此。”甚至有“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

起因

义和团起事之初是因基督教在中国传教触及到中国传统的佛道及各种民间信仰的利益。教会要传教建教堂,必然要征用土地。很多教案都是因为土地转让纠纷引起,最后导致的反洋情绪扩大并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洋运动。而以慈禧为代表的朝廷在经历了天朝上国的一系列挫败之后,恰逢拳乱兴起朝廷正好利用拳民的力量去与洋人周旋。再者不至于将义和团运动的矛头转向清王朝,毕竟满清王朝吃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大亏!出于对洋人支持光绪皇帝的态度,利用义和团去对抗洋人也恰恰是慈禧巩固权利的一种手段!由此对拳民加以引导利用对于慈禧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反观义和团拳民由于成分的复杂化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导致了只能被朝堂之上的慈禧老佛爷玩弄于鼓掌之间!利用朝堂内的各种势力“挺拳派”“剿拳派”或剿或抚!最终失败!沦落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总言之

综言,义和团对于慈禧的“忠诚”一说并不符合史实!

义和团为什么会对慈禧无比“忠诚”?

首先义和团确实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不文明,不进步,他们搞迷信,挖铁路,断电线,喝纸灰,自以为神仙保佑、刀枪不入,他们打仗也不行,遇到洋人一触即溃,根本没有太多的贡献,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他们也曾不分好歹、滥杀无辜,无知的他们也曾被清政府利用,最后又被懦弱无能的清政府出卖。

但那又怎样?你还想要他们怎样?他们只是一群想着好好在家种地,好好在家做生意,好好养家糊口、传宗接代的普通中国农民,有些人连这点安宁都不给他们,请教一下,他们到底该怎么办?怎么办,才能又文明又礼貌地给自己争取利益、给自己求个公道?

如今,“历史发明家”和公知们污名义和团,抹黑中国农民所有反侵略反压迫的努力。但是,当年义和团的敌人,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德西却如此评价义和团:

“我们对中国的民众,不能看成是衰弱不堪或者失去道德品质的人。实际上,他们还有无限的生气。中国人素有英勇善战的精神,并没有完全丧失”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诸位,我们是21世纪的现代人,我们接受过科学、系统的现代教育,我们懂得数学、物理、化学,学过马列思想,唯物主义,我们知道什么是文明,什么是宽容,什么是人性,我们见识过先进、高效、如臂使指的社会组织,我们还有着发达的生产力,还有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保护着我们。

义和团为什么会对慈禧无比“忠诚”?

因为这是慈禧的拿手好戏呀,慈禧独掌清朝生杀大权十余年,最擅长的就是各股势力和权力间的相互制衡与约束,在慈禧的旨意之下,义和团开始忠心耿耿抗击外来侵略者,,并听从于慈禧的命令。

瓜生狂潮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在1900年春夏时期,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由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和天津顽强阻击抗击侵略者。

义和团运动的本质是抗击外来侵略者,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这正是慈禧所希望看到的,义和团运动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出师有名,得到了清朝的爱国官员支持,虽然后期没有挡住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天津,但其本质意义上,这是反对一次帝国主义入侵的爱国行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