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是怎样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的?

最近这个清平乐似乎没怎么火起来,理由很简单,十来集就能搞定的故事剧情,非要搞个几十集的剧本出来。不过这也不能怪人家制作组,毕竟多挤出来一集,就可以多卖很多钱,钱毕竟不是什么坏东西。所以官家官家一直叫个不停,就是这么个原因。

跟随清平乐的脚步,我们逐渐认识到了北宋时期的权后刘娥。这个女人其实一点都不简单,有人说她有武则天的能力,却没有武则天的野心。

这样的评价其实不够中肯,但是也足以说明刘娥是个厉害的角色。那么她是如何一点点爬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的呢?

刘娥改嫁宋真宗,独得宠爱。

刘娥那会儿还是银匠龚美的媳妇儿,龚美不远千里,将媳妇儿从蜀地带到了东京汴梁,就是想要在这里过上好日子。

不过天不遂人愿,龚美在汴梁一没有背景二没有资本,根本就养不活刘娥。所以龚美果断出手,把刘娥送到了韩王赵恒的府上,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摧之入京师。后年十五入襄邸,王乳母秦国夫人性严整,因为太宗言之,令王斥去。王不得已,置之王宫指使张耆家。太宗崩,真宗即位,入为美人。以其无宗族,乃更以美为兄弟,改姓刘。大中祥符中,为修仪,进德妃。---《宋史》

刘娥长相甜美,赵恒只看了一眼,就相中了这个美女。从此两个人就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小日子。可是宋真宗他老爸宋太宗表示:我反对这门亲事!

为什么呢?因为赵恒天天跟刘娥混在一起,导致他面容憔悴,身体越来越差。所以刘娥就被赶了出去,不过宋真宗当然舍不得美娇娘,偷偷将她藏了起来。

真正改变刘娥命运的,是赵恒登基以后。宋真宗为了弥补刘娥,将她带入宫中,一路升迁提拔成了德妃。刘娥得宠以后,甚至将前夫认作兄长,成为了她的外戚力量。

郭皇后死了以后,宋真宗不顾众人的反对,将刘娥立为皇后。这个皇后可不一般,她不仅能妥善处理后宫的事情,就连朝中的奏章,宋真宗懒得看以后,刘娥都会批阅到深夜。

刘娥生不出儿子,所以就有了狸猫换太子的戏码。

宋真宗对刘娥真的是越来越上心,可以说根本就离不开刘娥。可问题是,刘娥一直不能给宋真宗生下个一儿半女。

可是没想到的是,宋真宗却让另外一个女人怀孕了,那就是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李宸妃原来是刘娥的婢女,地位低下,所以这夫妻俩就想了一个损招,那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戏码。

自章穆崩,真宗欲立为皇后,大臣多以为不可,帝卒立之。李宸妃生仁宗,后以为己子,与杨淑妃抚礼甚至。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围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宋史》

他们等到李宸妃生下了赵祯以后,就谎称这个孩子是刘娥所生。这么一来刘娥,岂不就坐稳了皇后的大位了吗?

等到宋真宗去世以后,宋仁宗赵祯登基称帝,不过他手里没有一点实权,因为权力都在刘娥的手里。

刘娥把持朝政期间,一直没有让宋仁宗和自己的生母李宸妃相认。李宸妃到死都没能跟自己的亲生儿子再见上一面。

一直到刘娥死了以后,才有人敢把这件事告诉宋仁宗,可见宋仁宗是有多窝囊了。此后宋仁宗不仅不怪罪刘娥,甚至觉得刘娥对李宸妃还不错,至少下葬的规格是符合皇后礼仪的。这简直就是毁三观的做法,等等,我的三观去哪儿了?

刘娥镇压寇准一党,掌握了朝中大权。

刘娥的政治手腕,的确不输武则天,宋真宗身体不好以后,担心刘娥会祸害老赵家的江山,毕竟刘娥跟武则天有的一比。

为此宋真宗就和寇准私底下商量,打算提前让太子监国,也就是说让太子赵祯掌握政权。这件事被刘娥知道以后,宋真宗居然连连摇头说不知道这件事,一定都是寇准瞎掰的。

真宗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谓等请太后御别殿,太后遣张景宗、雷允恭谕曰:"皇帝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于是请帝与太后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垂帘决事。议已定,太后忽出手书,第欲禁中阅章奏,遇大事即召对辅臣。---《宋史》

寇准背上了这么大一口锅,果然是遭到了刘娥的打击,被刘娥罢免了宰相的职位。此后周怀正等人打算发动兵变,逼刘娥交权,让太子提前登基,结果又被刘娥提前识破,将这帮人全部诛杀。

寇准昔日的下属朱能,再次起兵反抗刘娥的镇压,结果兵败自杀。寇准彻底失去了和刘娥斗法的所有资本,连遭三贬,最终病逝在了雷州。

刘娥通过镇压兵变,彻底夺取了皇城内外的军权,再加上她任用了大量自己的心腹,所以她的权势在朝中是无人可及的。

总结:宋仁宗窝囊的一生,都是拜刘娥所赐。

宋朝最窝囊的皇帝,绝不是靖康之耻中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两位好歹还是有点脾气的。宋仁宗才是这一奖项的头筹,他实在是太窝囊了。

宋仁宗想要给自己的老丈人升个官,都能够被朝中大臣驳回,甚至包拯喷了他一脸口水,宋仁宗也不敢回嘴。

那么宋仁宗如此窝囊是谁造成的呢?其实就是刘娥造成的。刘娥是个十分强势的女人,从小对这个不是自己儿子的儿子,就比较严苛。

等到宋仁宗长大以后,成为了皇帝。却依旧要受到刘娥的各种为难,因为刘娥不愿意将权力交给宋仁宗。就这样,宋仁宗从13岁即位,到刘娥去世,一直做了12年的傀儡皇帝。

因为这种窝囊的性格,所以他在任用范仲淹搞庆历新政的时候,一看到阻力就宣布不搞了。在遇到大辽威胁的时候,立刻增加了岁币。美其名曰,这是个愿意听取意见的好皇帝,其实真的是挺窝囊的。

参考资料:《宋史》

刘娥是怎样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的?

历史上刘娥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算是一代贤后,她在历史上权力非常大,她是北宋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后,她在历史上的权势堪比唐朝武则天和西汉吕后,但是她为人性格和品行更好于武则天和吕后,所以历史评价她为“有吕武之才,而无吕武之恶。”这算是一份很高的评价了。

因为刘娥在当时确实已经具备向武则天一样取代宋仁宗而称女皇的实力,但是刘娥没有这么做,这说明了刘娥内心是忠于宋室忠于丈夫宋真宗,所以历史上才会对刘娥评价要比吕武更高。那么接下来就看看历史上的二婚女刘娥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权力巅峰。

出身低微,但天生丽质姿色过人

历史上虽然没有对刘娥长相有过多描述,但是从她能深深吸引宋真宗赵恒来看,她绝对是天生丽质,姿色过人。

但是刘娥的出身不是很好,据史书记载刘娥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和后汉担任过大将军,父亲刘通在宋太祖时期出任过指挥使,由于父母早亡,所以刘娥从小就孤苦无依。

但是历史上所记载的刘娥出身可信度有多少那就不知道了,因为刘娥早年出身并不像这种官宦世家的出身,有可能是刘娥发迹之后,是为了抬高自己家族出身而编造。

刘娥大约在十二三岁时嫁给了银匠龚美,而龚美的生活也并不富裕,所以龚美在刘娥十五岁时把她贡献给了当时还是王爷的赵恒。

所以据传刘娥嫁给赵恒是二婚,但是此传闻也未必为真,因为龚美在史书上记载是为刘美,是刘娥之兄长。但是很多传闻都认为刘娥在发迹之后认前夫龚美为兄长,所以龚美为了荣华富贵才改名刘美。

因此刘娥与刘美的关系比较扑朔迷离,但是很多传闻未必为真。因为刘娥掌权是经历了腥风血雨,她虽然没有在后宫勾心斗角,但是她主要在于与不服从她的群臣之间争斗,所以关于她和龚美的问题极有可能是人为编造。

尽管刘娥出身不是很好,但是她绝对是姿色过人,因为赵恒非常喜爱刘娥,甚至为了她违背了父亲的命令,赵恒宠爱刘娥遭到了他的父亲宋太宗赵光义的反对,赵光义认为刘娥出身不好,所以拒绝赵恒纳刘娥为妃,并且勒令赵恒将刘娥送出府去。

赵恒迫于无奈但是又舍不得刘娥,只得把刘娥养在外宅,时不时地赵恒偷偷去找刘娥幽会一番,这一养可就是十多年,这十多年里刘娥充分利用闲余时间读书学习,让自己得以充实。

团结后宫,宽容大度

熬到赵光义去世后,赵恒继位,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将刘娥接进宫中,但是迫于刘娥的出身,赵恒依旧不能给她太高名分。

这也是刘娥和武则天不一样的地方,虽然她们很多地方都很相似,但是在性格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刘娥的性格比武则天更加温和宽容。

武则天对于唐高宗的后宫向来是压制再压制,而刘娥则不一样,她在后宫之中处处低调做人,宽容为怀,拉拢受宠的妃子作为盟友。

宋仁宗时期的另一位太后杨太后就是刘娥在后宫中最好的盟友,杨太后最早是宋真宗的婉仪,后来深受宋真宗宠爱,晋封为杨淑妃,她和刘娥都是宋真宗最为宠爱的女人,虽然最初她俩身份地位并不高,但是都非常受到宋真宗宠爱。

因此由于刘娥把杨淑妃拉拢好了,外加刘娥为人低调谦恭且宽容大度,所以刘娥可以在后宫之中步步高升为贵妃,在宋真宗的后宫之中是非常吃得开。

借肚生子登上后位

宋真宗的原配郭皇后去世后,宋真宗就想立刘娥为皇后,但是遭到以宰相寇准为首的群臣反对,他们都认为刘娥有武则天之才能和野心,担心未来宋室皇权衰微。

宋真宗与大臣们因为立后之事扯皮很久,刘娥当然也非常想当皇后,所以她和宋真宗商量了一处好戏,那就是借由宋真宗宠幸刘娥的宫女李氏生下了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因为当时宋真宗生的几个儿子都夭折了,宋真宗膝下无子,如果刘娥生下儿子,母凭子贵被立为皇后也是非常合乎情理。

所以李氏生下孩子就把抚养权给了刘娥,这也是为什么后世能编排出了狸猫换太子的桥段,其实历史上李氏和戏曲传说中不一样,她是主动心甘情愿把儿子交给刘娥抚养,因为刘娥当时是最有机会被立为皇后的妃子,只要有个儿子就可以堵住朝臣之口。

而李氏则不一样,她出身更加低微,且当时没有太高名分,即使生了儿子也不能母凭子贵成为皇后,甚至还有可能惹得刘娥嫉恨,所以她主动把儿子的抚养权交给了刘娥,也换来了她需要的身份和地位,李氏生完儿子后即被宋真宗封为宸妃,而刘娥则顺利成了皇后。

刘娥成为皇后时已经四十余岁,这种年龄状态下还能栓得住宋真宗的心,肯定一是本身天生丽质,姿色过人,二则是刘娥本身非常有才能,刚下说过刘娥在宋太宗时期隐忍的那十多年里不是白待着,而是不断地在读书学习,刘娥可以帮助宋真宗分担朝政压力,这也是宋真宗非常欣赏刘娥的地方。

由此可见,女人在年轻时可靠外貌吸引男人,但是一旦过了青春年华,想在留住男人的心就需要依靠内涵和才华了,只有真正内外兼修的女人才能永远拴住男人的心。很明显刘娥就是这样的女人。

扫清政敌掌握大权

宋真宗晚年由于遗传了家族的精神疾病,所以很多朝政事物都由刘娥处理,也因此刘娥的权力越来越大。其实宋真宗在后来也产生了对刘娥的恐惧,他害怕刘娥真成为下一个武则天,因此宋真宗与宰相寇准密谋架空刘娥,宋真宗打算让十几岁的太子赵祯提前监国,从而架空刘娥的权力。

这段故事看看多么像当年的武则天,当年唐高宗晚年也对武则天产生了恐惧,害怕武则天过度干政,所以他和宰相上官仪商量密谋废除武则天的后位,结果唐高宗遭到了武则天的质问,唐高宗无奈之下甩锅给了宰相上官仪,于是武则天后来诬陷诛杀了上官仪满门。

刘娥与贤相寇准的恩怨也是如出一辙,刘娥质问宋真宗,而宋真宗果断第一时间甩锅给寇准,加上此前寇准极力阻止刘娥立后,因此刘娥与寇准仇怨越深。

刘娥与寇准恩怨结局区别于武则天和上官仪之处就在于,武则天杀了上官仪满门,而刘娥只是借故将寇准贬官雷州,这也看出刘娥与武则天区别之处,武则天心狠手辣,刘娥则比较温和宽容。

刘娥剪除政敌寇准是因为她结交了朝臣丁谓、曹利用等人作为政治盟友,寇准被清除出中央后,在刘娥的支持下,丁谓顺利接替寇准成为宰相,至此,刘娥权力达到巅峰。

但是真正让刘娥权力达到顶峰还得说是在宋真宗去世以后,宋真宗临终前发现无法制衡刘娥,只能遗诏刘娥临朝称制辅佐幼子赵祯处理朝政,但是宋真宗也给刘娥留了后手,那就是他的弟弟民间传说的八贤王赵元俨。

当时宋真宗企图希望弟弟赵元俨与刘娥共同辅政互相制衡,结果又被刘娥抢先一步,她设计吓跑了赵元俨,使得赵元俨没有敢入宫见到宋真宗最后一面,所以托孤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赵元俨并非没有也野心,他当初也是想斗倒刘娥,以皇叔身份掌控年幼的赵祯,可惜宋真宗去世之时,他就被刘娥所唬住,因此赵元俨在刘娥垂帘听政期间备受刘娥打压,所以赵元俨在刘娥在世时只能闭门自居,从不见外人,成为了富贵闲散王爷。

而赵元俨后来为了报复刘娥,在刘娥去世后,他作为叔叔向宋仁宗赵祯公布了他的身世,至此赵祯才知道生母为已经去世的李宸妃,赵元俨希望赵祯能记恨刘娥,从而牵连刘娥的娘家族人,结果赵祯宽厚仁义,非但没有记恨刘娥,反而更加厚待刘娥的娘家族人,同时也对生母李宸妃的娘家族人厚待有加。

宋真宗去世后,由刘娥一手扶持上来的宰相丁谓看赵祯年幼,又认为刘娥时女流之辈,想欺负孤儿寡母,妄图架空刘娥,操控年幼的赵祯,结果丁谓的想法再度被刘娥识破,刘娥再次施展出像整赵元俨的手段,修整了丁谓,迫使丁谓宰相之位被罢免,并且被贬官到海南岛崖州。

同样曹利用等昔日与刘娥政治联盟整倒寇准的这些人,也都遭到刘娥清算,或被贬官或被赐死。丁谓与曹利用之辈其实都算是奸臣,刘娥利用他们斗倒贤相寇准之后,反而对这些奸臣也进行了政治清算。

寇准客死雷州,赵元俨闭门谢客,丁谓被贬到崖州,后来也客死崖州,这三位政治老手相继败于刘娥一介女流之手,至此刘娥的权力才是真正达到了顶峰,她也顺利地从孤女变成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权势最强的女性之一,完成这一华丽逆转。

写在最后

整体来说刘娥对宋仁宗前期执政影响还是比较大,刘娥执政时期发明了交子,也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纸币,让金钱交易更加便捷,对北宋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可以说刘娥执政期间为宋仁宗后来的“仁宗盛治”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刘娥一生缺点在于过于揽权,权力欲比较强,不过刘娥还可以克制自身,最终没有做出像武则天和吕后那些行为,所以历史对刘娥的评价还是比较高。

刘娥斗倒寇准是为了自身利益,斗倒赵元俨和丁谓则完全是为了保障宋仁宗的利益,可以说她是为了完成宋真宗对她的托付,以此来说,刘娥虽然过于揽权,权力欲极强,但是她仍旧是忠于丈夫宋真宗赵恒,没有辜负赵恒的托付,她为宋仁宗亲政留下了非常深厚的家底,也为“仁宗盛治”奠定了强力基础。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刘娥是怎样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的?

传奇太后刘娥,早年父母双亡,早早地嫁给了银匠龚美,后龚美将刘娥卖给了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 一 得到了赵恒的真爱。当时还襄王的赵恒,是宋朝第二代皇帝赵光义的第三个孩子,也是是赵光义心目中的继承人,皇家会严格审查未来储君身边的人,这个刘娥身份低微,来历不明,还曾经嫁过人。作为父亲赵光义不能忍了,给赵恒下令必须送走。这可把赵恒为难坏了,两人现在正是情真意切只是怎么能忍心送走。后来赵恒居然抗旨,把刘娥藏了起来,可见对刘娥是多么的喜爱。

  • 二 懂事的刘娥。因为得知要被送走,刘娥并没有因此哭哭啼啼让赵恒为难,赵恒更加不舍,抗旨将她留了下来。刘娥也是懂事并没有给赵恒添麻烦,老老实实地待了十五年,硬是等到赵恒继位。继位后刘娥并没有上演宫斗戏,而是默默默地等待时机,最后想得到皇后之位并不轻松,聪明的刘娥懂得以退为进,再次让赵恒为其倾心,冲破层层阻力成功登顶。

  • 三 饱读诗书,提升自我价值。在赵恒的安排下刘娥在外面待了十五年,这十五年来刘娥并没有虚度光阴,而是提升自我修养,饱读诗书,读遍古今典籍。我认为这十五是刘娥最重要的十五年,读书是一个人是否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基础,这十五年使刘娥的眼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她的气质愈发的迷人,赵恒对她更是喜爱,她完成了从花瓶到女强人的蜕变。也为以后的可以辅助赵恒执政创下了基础,让她后宫走到了朝堂之上。

  • 四 借孩上位。这个相信大家从热播剧《清平乐》中了解到宋仁宗赵祯并不是刘娥亲生的,是宋真宗赵恒和刘娥的侍女生下的,后来由刘娥抱养,最后依靠这个孩子顺利成为皇后。赵恒之前的几个孩子大部分早夭,郭皇后死后,刘娥如果要想当皇后,有没有孩子至关重要。之后就是刘娥抱养赵祯这个戏码。

刘娥的成功和武则天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刘娥的性格比较武则天而言要温和。历史上武则天的名气要大,但刘娥的历史评价要比武则天好得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感谢阅读

刘娥是怎样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的?

谢邀!

刘娥的一生充满传奇。她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后人常把她和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但是从她的一生的作为来看,她并未做过什么让人不齿的恶事,后人说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评价是相当高的。那么她是怎样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的宝座,拥有如此荣耀的呢?

969年,一个女婴在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的家里呱呱坠地,她就是刘通的二女儿刘娥,在她出生前她的母亲庞氏曾梦月入怀。可是就在她出生不久,她的父亲和母亲便双双而亡。还在襁褓中的刘娥成了孤女,只好被寄养在外婆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婴儿在33年后成了宋朝的皇后,43年后临朝听政,50年后掌控宋朝的全部大权,左右着历史的走向。

寄人篱下的刘娥生活很不好,很小就成了一名歌女,她的歌声很优美,靠着自己的才艺挣点外快补贴家里的生活。后来15岁的刘娥就嫁给了蜀地的一个小银匠龚美,他们的生意不景气,生活很艰苦,只好背井离乡去东京汴梁谋生。但是生活依旧困苦,难以度日。无奈的龚美只好将老婆刘娥卖掉,让她嫁个好人家。当时经人介绍刘娥的老公就把刘娥卖给了宋太宗第三子韩王赵恒,赵恒对15岁的刘娥一见钟情。

赵恒的奶妈秦国夫人很不喜欢刘娥,恰好有一天宋太宗,看到无精打采的刘恒,大吃一惊,就问赵恒的奶妈道:“太子近日容貌癯瘠,左右有何人?”这个奶妈趁机说了刘娥的坏话,太宗一听太子身边竟然有个身份低微的二婚女魅惑赵恒,气得脸都绿了,立刻命令赵恒把她赶出王府。

赵恒舍不得刘娥就把她偷偷安置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张耆自然对主子所爱的女人照顾得很周到,而赵恒也经常去看刘娥。就这样过了十几年,这些年中刘娥并没有无所事事,她在张耆的宅子里阅读各种书籍包括经书、古史等,刘娥酷爱读书,痴迷于读书,对书中所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赵恒遇到的难题她能迎刃而解。刘娥本来就美加上在知识的海洋里侵泡越发变得动人有气质,十几年来赵恒越发爱她。

赵恒继位后,封刘娥为美人接她入宫。赵恒的后宫中美女如云,有郭皇后还有众嫔妃,刘娥并没有仗着真宗的宠爱而和其他女人争风吃醋。赵恒最宠爱的两个女人一个是杨氏(即日后的杨淑妃),再一个就是刘娥,刘娥知进退,她把杨氏当自己最好的姐妹,二人姐妹情深从未红过脸,刘娥不争宠,识大体赵恒就更喜欢她了。

刘娥没有娘家人,就想到了自己的贫贱前夫龚美,就让他改姓为刘,做了自己娘家兄弟。

大中祥符年间,刘娥被封为修仪,后又进封德妃。“母以子贵”,可是刘娥一直没有为赵恒生下一男半女,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刘娥的受宠。郭皇后驾崩后,赵恒心意已定要立刘娥为后。可是一些大臣包括寇准、李迪、向敏中、王旦等不愿意了,他们嫌弃刘娥出身微贱,有损国母形象,反对强烈。

"二背"赵安仁乘机提出让高贵的前宰相沈伦的孙女沈才人当皇后。真宗一怒将他远斥,再没有人敢提立沈氏为后的事,立后暂搁置。

三年过去了,刘娥的女婢李氏受真宗宠幸,生下了赵恒当时唯一的儿子赵祯。刘娥就把这个孩子抱走,归在自己名下。刘娥很忙,她就让好姐妹杨淑妃替自己养育这孩子,这个男孩就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赵祯2岁时,刘娥成功登上皇后宝座。

真宗的工作繁重,他常常批阅奏章到深夜,因此,刘娥就帮他承担了一些。

真宗在皇位上仅仅工作了四年后便久卧病榻之上,政事逐渐由刘娥决断。宰相寇准提议让皇太子监国,刘娥则结丁谓、曹利用等外朝朋党,最终将反对她专权的寇党势力彻底击败,寇准被罢宰相,后来被贬。真宗不得不诏令皇太子开设资政堂,让大臣共同议事,但最终决定权在刘娥,可见真宗对刘娥事非常信任的。

真宗死后,下遗诏尊封刘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由太后处理,刘娥开始垂帘听政。晚年的刘娥还穿着天子衮服祭拜太庙,虽然衮服经过式样的削减,争议仍然没有平息,大臣们认为她这是冒天下之大不讳,想当武则天,最终注重孝道的仁宗出面,满足了太后的要求,她最终还是穿着天子衮服去祭拜了,其实刘娥如果想当第二个武则天的话,她不比武则天的手段差,她大可在宋仁宗年幼时篡权,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做了一位慈母该做的,对仁宗视如己出,呕心沥血把他培养成一个好皇帝。

总结:

刘娥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宋仁宗年幼时,以自己独有的能力垂帘听政,稳定了国家局势。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在中国历代后妃中,足可称为一个传奇。同时,刘娥也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兴修水利、发行交子、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娥是怎样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的?

我是文子心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娥以一个出身卑微的歌女,最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这里面与机遇,个人因素都分不开,个人认为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卑微的出身,让刘娥在为生活不停奔波劳碌,这种丰富的阅历,要比同龄和一般女子成熟许多。

刘娥是四川成都人,出身低贱,家境贫寒,父母双亡,幼时在母亲庞氏的娘家勉强度日,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刘娥唱歌很好,还擅长乐器,为了谋生,刘娥选择去青楼当舞女。

认识了第一个丈夫龚美,将她赎身,夫妻一起到宋朝京都汴梁去做银饰生意。

丈夫龚美破产后将刘娥卖了,看上她的是官员张耆。

不过这个张耆并不是为自己纳妾,是把刘娥当礼物,用来讨好当时还是韩王的赵恒。

这时的刘娥年纪尚小,却有着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无论是寄人篱下的凄惨,还是青楼歌女的悲凉,都让她阅人无数,接人待物颇有眼色,更知道如何用有限的能力去应对繁杂的生活。

在以女性“主内”为重的封建社会里,刘娥是女子中的边缘和另类人物,她的人生经历和阅历让她比同龄的普通女子更为成熟。

二,刘娥以美貌和才艺取悦了赵恒;赵恒对她不离不弃,将她扶上皇后之位。

刘娥遇到了赵恒,是她人生最大的福份。

a、赵恒对张耆献上的这个女人刘娥,可谓一见钟情,

两人好的如胶似漆;以至被父亲太宗发现三儿子日渐消瘦。

在赵恒乳母的告发下,刘娥被赶出王府。

赵恒的乳母一直就不待见刘娥,趁机就把刘娥之事告诉了宋太宗。

为了让赵恒死心,宋太宗把宋朝开国功臣潘美的女儿赐给了赵恒,这桩婚事可谓门当户对。

但赵恒并没因此而按照父亲的意思“走正道”。而是想办法在张耆府上“金屋藏娇”,而且一藏就是十五年。两人有机会就秘密私会。

可见赵恒的确喜欢刘娥,对她的感情很是专注。

b,刘娥也非常懂得取悦于男人。

对于赵桓这种身份,作为韩王,身边不缺乏女人,刘娥是怎么能把赵恒牢牢拴在自己的石榴裙下呢?

①、刘娥来自民间,在她的身上有大家闺秀所缺少的特质:在礼数上不过于讲究,但很富有人情味,比较接地气。让赵恒感觉到了刘娥与他身边女子的不同之处或者说异样的感觉。

②、刘娥人长得美貌,颇有姿色,认识赵恒时又正处在妙龄,风韵十足;很容易让赵恒为之倾倒。

这一点从龚美倾其家产为刘娥赎身、张耆为讨好赵恒而相中刘娥作为厚礼,就足以见刘娥是很讨喜的女人。

③、青楼出身的刘娥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能让赵恒在忙于事业之余彻底放松心情。

④、最重要的是刘娥懂得男人,她的低贱出身让她在赵恒面前多是小鸟依人而不会恃宠而骄;她的青楼、和二婚经历,足以让她能主动去掌握赵恒的喜恶,而投其所好,愉悦其人对她来说轻而易举。

三、刘娥在苦等赵恒的十五年中博览群书,为以后的华丽转身奠定了基础。

刘娥在张耆家住了十五年,这时的她不必为了生计而劳神费力。

除了等待着和赵恒的私会,刘娥有大把的时间需要消磨。

刘娥倒是个有心之人,也许是盼望着能和赵恒天长地久,尚很年轻的她,便经常去主人家的书房,把张耆家里的之所藏之书全部熟读一遍。

十五年的苦读,已相当于现今的大学文凭。刘娥由一个年轻的少妇,在书香的熏陶之下,华丽转身,蜕变成一个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的女才子。

也让刘娥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格局和境界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也正是这十五年的灯下苦读,会对自己的今后人生有着实实在在的帮助。并且成为日后能够被宋真宗委以重任的关键所在,能在她垂帘听政时派上用场。

四、赵恒为刘娥设计了一个“换太子”的计策,让她名正言顺成为皇后。

十五年后,赵恒成了可以自己当家做主的皇帝,

为了能让刘娥立后无障碍,宋真宗想出了“换太子”的奇策。

宋真宗很快就将36岁的刘娥接进皇宫,被封为四品美人,地位仅次于郭皇后。

皇后去世后,真宗执意要立刘娥为后,但因刘娥出身低微,遭到众臣一致表示反对。

固执的宋真宗先是空位不立后,后又想出绝妙的决策:对外宣布如果谁生下儿子,那就立儿子为皇太子。

刘娥身边的一个李氏侍女怀孕了,这无疑是宋真宗干的“好事”。

用侍女生下来的孩子来冒充刘娥的儿子。刘娥自然就是皇后。

这中间用了一次现代版的“代孕”,把李氏的儿子说成是刘娥生的。

儿子立成太子,“母亲门刘娥自然就是皇后。

而生孩子的侍女李氏被册封为李宸妃,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只可惜很早就去世了。

五、少有腹黑狠毒,铁腕心计;而是一种绵中带针的具有女性特色的理政方式。

宋真宗赵恒晚年身体不是很好,中风卧病在床,只能将部分政务交给刘娥帮忙处理。

“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

据说,当年宋真宗批阅奏折时便常参用刘氏的意见,这让她累积不少处理朝政的能力与经验。

刘娥果然没有辜负丈夫的信任,她垂帘听政11年,治国有方,政绩斐然,百姓安居乐业。

刘娥虽然掌控了绝对的权势,但口碑甚好。

在朝中,她不计前嫌,没有杀一个反对过自己的大臣。

刘娥也没什么亲属,所以没有人依仗她的权势到处为非作歹。

在后宫,她也善待为她生下儿子的李氏,李氏死后以皇后礼装殓。

看来,刘娥虽然垂帘听政十余年,但她和武则天,慈禧太后都不同,她少有甄嬛式的腹黑狠毒,铁腕心计;而是一种绵中带针的具有女性特色的理政方式。

史料上有记载,宋真宗死后,朝中宰相对妇人执政多有轻视。

有一天,刘娥召见众宰臣,流泪述说:“国家多难,幸亏诸位宰臣同心协力,不然我母子怎有今天。如今先帝丧事完毕,卿家可把家族子孙内外亲眷名单一一写来,当尽数推恩,以示表彰。”

听皇后如此一说,满心欢喜的众宰臣自然是尽可能多的呈报名单。

此后,每当宰臣上报提拔官员名单,刘娥必然对照这份名单,但凡是宰臣亲眷,一律不予晋升。

此时的众宰臣才方梦初醒连呼上当,又无可奈何无法补救了。

刘娥的人生堪称传奇,她是中国垂帘听政的开创者。她的出身比武则天的要低太多,却完成了一个中国灰姑娘版的逆袭与超越。

刘娥是怎样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的?

世人评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她才智过人、手段不凡,那么出身卑微的她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权倾天下的太后呢?

1.蜀地孤女,歌女出身

在刘娥小时候,父母先后双双撒手人寰,她寄养在外婆家。后来她成了一名歌女,生活过得很清苦、很抑郁。据说有一天,一算命先说她是以后会成为皇帝的妃嫔,从此她不轻言放弃自己。银匠龚美把刘娥娶进门,但他的妻子不能容下刘娥,于是带着刘去京城谋生。龚美生计艰难时,他想卖掉刘娥,刘娥只好重操旧业,继续当歌女。

2.幽居十数年,韬光养晦

经过引荐,刘娥认识了当时的三皇子赵恒。赵恒对刘娥真是一见倾心,甚至喜爱,不久就接她入府,两人恩爱得不得了。后来,宋太宗发现赵恒瘦了憔悴了,就问赵恒奶娘怎么回事。奶娘不喜欢刘娥,就把刘娥进府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皇帝。皇帝听到自己的皇子和歌女在一起,很是生气,命令把刘娥赶出府。赵恒自然舍不得刘娥,于是把她藏在王府指挥使的家里,两人经常偷偷约会。

刘娥这一藏,就藏了十几年。在她幽居的日子里,她不断提升自己,读书练技能,达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赵恒更加喜爱她了。后来赵恒一登基,就把她接入宫中,刘娥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幽居生活。

3.不断上位,独揽大权

刘娥进宫后,不争风吃醋,与其他妃嫔和睦相处。刘娥不能生育,她的侍女与皇帝生了一个孩子,她就对外说是自己的孩子,很快她就被封为德妃,不久又晋级为皇后。作为皇后,她把后宫处理得仅仅有条,还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皇帝对她越来越器重。

宋真宗病逝以后,刘娥成为皇太后,除掉权臣丁谓,开始临朝听政,登上权力的最高峰。这时候,刘娥在犹豫要不要当女皇帝。不久,有朝臣献上《武后临朝图》,又有朝臣劝谏她,于是她下定决心不做武后。虽然,刘娥没有称帝,但她曾“黄袍加身”,穿着帝王服饰去太庙参加祭祀,群臣反对,第二年祭祀她就把龙袍修改了一下。一个月后,刘娥染病过世,一代风云人物就这样退出了人生舞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