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南北对峙下的刘宋与北魏两大政权为何不能吞并对方,从而一统华夏?
南北朝时期,刘宋和北魏是死对头。刘宋是东晋权臣刘裕在南方建立的王朝,而北魏是拓跋珪在北方建立的王朝。
这俩国家没事儿就死磕,谁都不让着谁。恰好建立的时间也只间隔了二十来年,所以彼此都犹如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势均力敌且互不相让。
不过要论年限的话,北魏要比刘宋强得多了。北魏从建立到灭亡,一共度过了148个春秋,而刘宋只有勉强60年的国祚。
01宋武帝刘裕折返建康,道武帝拓跋珪兴建大魏。宋武帝刘裕,最初只是个卖草鞋的。本身在家创业也没什么不好,可就是挣不到钱常常饿肚子。刘裕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参军,所以就参加了当时东晋最强大的北府兵。
刘裕本人很给力,凭借战功,逐渐成为老上司刘牢之的心腹。帮助东晋平定了孙恩叛乱,而且带兵严明,使得他的军队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公元402年,桓玄叛变自立后,刘裕更是为东晋王朝出力讨伐,毫不留情地把桓楚政权给端了,桓玄这位东晋时期的大土豪,也被刘裕逼入绝境。
此后刘裕手握东晋朝政大权,为了巩固地位,只有靠北伐才行。过去很多前辈北伐都失败了,只要刘裕能够带领东晋王朝恢复昔日西晋时期的繁盛,那么他的位置可就稳了。
- 刘裕自此开启了南征北战的历程,他带兵北上灭亡南燕,西进灭亡谯蜀、仇池。此后又带着人马北上,灭亡后秦。
- 占领长安的时候,刘裕手下重要的军事刘穆之不幸去世,后方不稳的情况下,刘裕只能折返建康。可惜北伐之路止步于此,而当时北魏在河南地区的所有力量都被刘裕消灭,整个河南都成了东晋的地盘。
- 刘裕回到建康以后,赶忙登基称帝,建立了刘宋王朝。这一年是公元420,刘裕取代东晋,成为了刘宋王朝的创始人。
此前北魏的到屋滴拓跋珪,早在公元386年,趁着前秦淝水之战战败后大乱,便建立了北魏王朝。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刘宋王朝的时候,北魏试图南下,均被善于守城的刘宋大军击退。
02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意,太武帝拓跋焘饮马长江。公元422年,刘裕不幸病逝,北魏明元帝打算趁着刘裕去世的机会南下夺取刘宋的地盘,结果双方在黄河流域展开大战,互有伤亡,付出了惨痛代价。
这个时候接替刘裕的,是玩世不恭的刘义符。可是刘义符太不像话,所以被权臣徐羡之等人给废了。此后刘义隆登基,也就是以宋文帝。
遣刘康祖救悬瓠,焘亦遣任城公拒康祖,与战破之,斩任城。焘攻城四十二日不拔,死者甚多,任城又死,康祖救军渐进,乃委罪大将,多所斩戮,倍道奔走。---《宋书》
宋文帝刘义隆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皇帝,我们在辛弃疾的词里,曾经听说过他,讲述的是他北伐的故事。
刘义隆上台以后,前期休养生息,努力发展经济。实力强大以后,他的北伐梦想再次被点燃,他希望能够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当年刘裕北伐,已经打到了长安,结果却因为刘穆之的死,不得不选择中断。这是天意,是刘宋王朝不可逆转的,刘义隆强行希望完成这次逆转。
北魏明元帝时期南下,夺取了部分刘宋在河南地区的土地,所以刘义隆一直打算收复这些地方,于是开启了北伐。
- 第一次北伐,在公元430年,刘义隆以到彦之作为主帅,夺取了河南地区的洛阳、虎牢等地。可惜北魏到了10月份的时候,又发起了反攻,结果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
- 第二次北伐,在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自带领10万大军南下,宋文帝刘义隆命人北上救援,再次想到了北伐的计划。他吩咐刘义恭为主帅,分兵四路进军北魏,其中西路军大胜,可东路军被太武帝击败,此后刘义隆调度失策,导致拓跋焘饮马长江。
- 第三次北伐,在公元452年,北魏宫廷内乱,刘义隆再次命人北伐。臧质率军打潼关,鲁爽带人攻长社、虎牢关,可惜张永一直打不下碻磝。结果让北魏挖地道偷袭。这次北伐虽然收复了部分河南地区,可是没有什么大的收获。
而与此同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大军,却能够屡次击败刘义隆的大军,保住了北魏的江山,甚至饮马长江,扬言要渡江灭宋。
03孝文帝拓跋宏锐意改革,齐高帝萧道成篡宋自立。公元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给杀了,所以刘义隆才会发动第三次北伐。此后北魏一直处于内乱不断的状态。
- 公元471年,孝文帝拓跋宏继位。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个懂得改革的皇帝,他最先在北魏实行了均田制,使得北魏的老百姓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 此后为了能够融入中原文化,孝文帝拓跋宏更是迁都洛阳,逐渐对鲜卑族进行改革。他命令用汉服取代鲜卑服,用汉语取代鲜卑语,甚至连姓氏都要用汉姓取代鲜卑姓氏。拓跋宏本人就改姓为元,也可以称他为元宏。
-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通婚,对于那些不愿意改革的守旧派,拓跋宏也是毫不留情,选择无情镇压,甚至连太子元恂都被拓跋宏给处死了。
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北魏逐渐汉化,适应了中原文明。可以说拓跋宏的改革手段是非常犀利的,一般皇帝真的做不到。
而当时的刘宋已经日薄西山,刘义隆在政变中被杀,此后刘宋王朝一直处于内乱状态,很难再恢复往西的团结。
趁着刘宋内乱的档口,萧道成逐渐掌握了刘宋的政权,成为了刘宋权臣。他废除了刘昱,将刘准立为宋顺帝,而自己则自封齐王。
到了公元479年,萧道成解决了忠于刘宋王朝的忠臣们后,建立了南齐,自此终结了刘宋王朝在南方的60年统治。
可惜刘宋王朝结束的时候,北魏正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改革运动。这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在战场上再也遇不到了。
总结:终结你的往往不是对手,而是你本身。不管是刘宋王朝,还是北魏王朝,彼此都没有把对方消灭的能力。南北对峙的局面也就这么长期形成了。
可是这两个王朝,都不是因为外敌入侵而灭亡的,而是因为内乱才会灭亡。刘宋王朝,是因为权臣萧道成,仿造刘裕篡夺东晋江山的形式,灭亡了刘宋,建立了齐朝。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北魏,不过北魏比较惨。北魏有两个势均力敌的权臣。一个是高欢,一个是宇文泰,他们将北魏分割成为了西魏和东魏,此后更是取而代之分别建立了北齐和北周。
所以说对手不一定是最可怕的,可怕的人往往会出现在内部。多少政权的失败,不是因为对手过去强悍,而是因为自己的队友坑了你一把呢?
参考资料:《南北朝史》
历史上,南北对峙下的刘宋与北魏两大政权为何不能吞并对方,从而一统华夏?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这个问题让我来!
自古以来,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道理大家都懂,不过在历史上,晋朝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一直是很多国家并存的,也就是南北朝。有人就问,当时起初的刘宋和北魏为什么不能一方吞并另一方,统一华夏呢?
南朝就是刘宋王朝,于420建国,而北魏在436年统一了北方。不过,在420年左右,北魏就已经成型了,只是花了几年时间把北方的一些大敌(柔然)镇压住之后,才算统一了北方。因此这一段历史就要从420年说起。
一、皇帝更换频繁且朝内矛盾很多两个王朝的领导者不知是何原因,除去少有的几个特例皇帝执政时间都不怎么长,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正想着怎么北伐却在422年就走了,而且因为皇位继承朝廷内部也开始了争斗,而北魏的拓跋嗣想趁机会进攻时,也在423年走了。两方的战争计划也就被放到了一边。
而他们俩的继承人掌管权利时间就比较长了。拓跋焘没有阻碍继承了皇位,刘义隆几经奋斗也登上了皇位,而这两位一个急着解决内部问题,一个和北边的柔然争斗,前期就没咋打仗。在后面,也只打了三次。互相都没什么进展。
而在此之后,刘宋王朝政变不断,北魏这边太监或大臣掌权,皇帝不断更换。再加上,朝廷内部纷争多,根本没时间去考虑打邻国的事,这期间彼此就打过寥寥几次,双方都没什么进展。
二、王朝持续时间不长刘宋王朝始于420,亡于479年。北魏比它长一些,始于420,亡于534年。可能给它们多点时间,多个几十年,哪边统一也可能说不准。但事实就是如此。而且两边皇帝一直换,很难去考虑打仗的计划。
北魏虽然比刘宋长五十几年,但在北魏后半期北方民族异军突起,不断骚扰边境甚至进行地盘的侵占。北魏是众多民族生活在一起的国家,朝里内部矛盾很多,想篡权的人不在少数,内斗不止,而且内斗非常激烈,皇帝跟着跑,因此一样没时间去想打仗。
除了上述的这两个原因,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统一,比如战斗力大小,民众意愿等等。北魏和刘宋都没能吞并对方,从而进行了更多的分裂。
仰望历史长河,寻觅一份纯净。喜欢就点个关注呗!
历史上,南北对峙下的刘宋与北魏两大政权为何不能吞并对方,从而一统华夏?
主要是力量不够,内耗严重!北魏其实在冯太后和孝文帝时期有过力量的积蓄,但是随着孝文帝去世,帝国国政即可变得混乱,六镇动乱,帝国分裂。南方更是政权更替频繁,权臣和皇帝斗法不断!所以,都不具备统一的条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