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七岁,是如何拒绝魏武帝的?
曹操喜欢美女,更喜欢别人的老婆。可是别人的老婆在那个年代往往早就生了孩子了,如果曹操娶了这些少妇以后,该怎么处理她们的孩子呢?
其实曹操不仅喜欢少妇,也爱屋及乌地喜欢这些少妇所生的孩子。即使孩子不是曹操亲生的,但是曹操丝毫不嫌弃,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抚养。
其中比较典型的两个人,一个是何进的孙子何晏,还有一个则是秦宜禄的儿子秦朗。他们的母亲都跟了曹操,他们长大以后,也都很有出息。
01何晏画地为家,拒绝了曹操的笼络。- 成为义子:
何晏是大户人家的孩子,他的爷爷是大名鼎鼎的东汉大将军何进,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尹氏改嫁给了曹操。
- 曹操估计早就看上了何晏的母亲,只是过去地位低下,哪里敢高攀大将军的媳妇儿。可是后来地位提高了,成为了东汉王朝的中流砥柱,这些事情他也就不再推辞了。
- 从此何晏也跟着进入了曹家的门,不过何晏这个人做事大大咧咧,从来不藏着掖着,所以很多不得体的地方,使得曹丕十分恼怒。
- 在何晏7岁的时候,曹操打算收何晏给自己做义子,可是何晏却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自己跑到圈子里,表示这个圈子就是他的地盘。
曹操立刻明白了何晏的意思,赶紧派人把他送出了宫。不过曹操对何晏还是很关照的,毕竟尹夫人为曹操生了个儿子曹矩,何晏自然也跟着沾光。
- 不受重用:
长大以后的何晏,得到了曹操的青睐,娶了曹操和杜夫人的女儿金乡公主。其实这个关系就非常复杂了。何晏的母亲尹夫人生了何晏和曹矩两兄弟,而曹操的另外一个夫人杜夫人,生了金乡公主。
何晏是曹操的义子,而金乡公主是曹操的女儿,所以何晏等于是娶了自己异父异母的亲妹妹,当时也不会在乎这些事情,毕竟没有血缘关系。
太祖为司空时,纳晏母并收养晏,其时秦宜禄儿阿苏亦随母在公家,并见宠如公子。苏即朗也。苏性谨慎,而晏无所顾惮,服饰拟於太子,故文帝特憎之,每不呼其姓字,尝谓之为“假子”。晏尚主,又好色,故黄初时无所事任。---《三国志》
何晏浪荡的行为,使得曹操和曹丕都比较反感,加上他又那么好色,所以曹操和曹丕都没有重用何晏。一直等到魏明帝曹叡上台以后,觉得何晏饱读诗书,这才给了一个小官做做,也没有大用场。
何晏真正得到重用,其实是在魏明帝曹叡去世以后,曹爽执政的期间。可惜好景不长,曹爽鼠目寸光,被司马懿铲除,何晏也未能幸免。
02曹操另外一个义子秦朗,要比何晏乖得多。曹操的杜夫人生了金乡公主,其实杜夫人在嫁给曹操之前,还有一个儿子,那就是秦朗。秦朗的父亲是秦宜禄,秦宜禄是吕布手下将领。
当年曹操在打徐州的时候,关羽一直强调,打下徐州一定要把秦宜禄的老婆杜夫人赏赐给他。曹操这就比较纳闷了,关羽从来都是一个不好女色之人,为何偏偏看中杜夫人呢?
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於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宜禄归降,以为铚长。及刘备走小沛,张飞随之,过谓宜禄曰:"人取汝妻,而为之长,乃蚩蚩若是邪!随我去乎?"宜禄从之数里,悔欲还,飞杀之。朗随母氏畜于公宫,太祖甚爱之,每坐席,谓宾客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 ---《三国志,裴松之注》
带着好奇心,在打下吕布以后,曹操就见了杜夫人一面。不见也就算了,见了一面以后,曹操哪里还把持得住?当天就把杜夫人给收了。
而秦宜禄心里很不高兴,可是也没有任何办法,毕竟自己只是吕布帐下的一员将领,哪里抢得过曹操呢?结果在关羽张飞的撺掇下,刚刚投降曹操的秦宜禄立刻打算反叛。
刚走到半道上,秦宜禄就后悔了,感觉还是呆在曹操身边安全。张飞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把秦宜禄给宰了。
- 秦宜禄死后,杜夫人就死心塌地地跟着曹操过日子了。不过杜夫人可不是一个人来的,她也带了一个孩子,那就是秦朗。曹操爱屋及乌,将秦朗收为义子。
- 秦朗和何晏的生活态度完全不一样,何晏是放荡不羁的那种人,而秦朗则活得小心翼翼,所以非常受曹操喜爱。
- 曹操喜爱秦朗,但是并没有给予他什么官职,同样在曹丕那里,秦朗也没有受到重用。一直到曹叡上台以后,才给予了秦朗骁骑将军、给侍中的职位。
魏明帝曹叡知道秦朗的才能一般,推荐人才的能力也一般,但是他就是看中秦朗做事规矩,小心翼翼的态度,所以一直重用秦朗。
03何晏与秦朗的人生差距,可能从家世上就已经区分了出来。何晏行事非常松散,他没有什么既定的目标,放浪形骸,永远不懂得拘束。而且他对曹操也是敬而远之的态度,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喜欢他。
帝好亵近群小,游宴后园。秋,七月,尚书何晏上言:“自今御幸式乾殿及游豫后园,宜皆从大臣,询谋政事,讲论经义,为万世法。”冬,十二月,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孔乂上言:“今天下已平,陛下可绝后园习骑乘马,出必御辇乘车,天下之福,臣子之愿也。”帝皆不听。---《资治通鉴》
秦朗做事小心谨慎,从来没有张扬过自己的个性。虽然活得有些累,但是秦朗却得到了众人的赏识。
这两个人都是曹操的义子,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差距呢?我认为这跟他们的出身是有很大关系的。
- 何晏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那是豪族的代表人物。何进的妹妹嫁给了汉灵帝,生下了汉少帝刘辩。可以说何晏和汉少帝之间,还是有血缘关系的。
- 身为皇亲国戚,何晏的处事态度,自然是大大咧咧的那种。他一直觉得自己生不逢时,自己的爷爷早年被宦官所杀,汉少帝刘辩又被董卓废掉且杀害,何晏作为落魄的贵族,心里很不服气,他始终认为自己与众不同。
- 秦朗的家族就简单太多了,秦宜禄是吕布的手下,连大将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一般将领。母亲杜夫人也没有强大的依靠,所以秦朗出身低微,他要想混下去,必须要谨慎小心。
出身不同的两个人,也直接决定了他们未来的不同命运。贵族集团即使再落魄,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是贵族,而平民只能靠自己的处事方式获得别人的赏识。
总结:何晏拒绝魏武帝,体现了东汉贵族集团的一种态度。东汉贵族集团和曹操集团一直不对付,因为曹操主张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做官,严重伤害了东汉贵族集团的利益。
过去东汉集团的官场,始终都被贵族集团所垄断,大家互相推荐彼此的子孙到朝中做官,逐渐形成世家体系,袁绍、杨修家族四世三公就这么形成的。
曹操打破了这一常规,使得东汉贵族对曹操深恶痛绝。何晏作为何进的孙子,自然也是东汉贵族的一份子,他自然也是极度讨厌自己的这个后爸。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志,裴松之注》
《资治通鉴》
何晏七岁,是如何拒绝魏武帝的?
何郎犹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做《题丁家公主旧宅》,诗中的“何郎”指的就是何晏,他皮肤白皙,容貌俊美,喜爱打扮,典型的一个美男子,曹操将自己的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了他。(影视剧中何晏形象)
这一典故出自《世说新语》,魏明帝曹睿知道自己的姑父何晏容貌俊美白皙,一直怀疑这个姑父是不是经常涂脂抹粉。为了搞清楚自己的这个姑父是不是脸上经常涂粉,魏明帝在夏天时有意请自己的姑父到宫中赐给饭食,赐给的是热面、热饼,并要求当面吃下。可想而知,在炎热的夏天吃热面食,何晏肯定是出一身汗了,不得不用衣袖擦拭面部的汗。如果脸上涂了化妆粉,自然就会脱落,露出何晏的真面目。实验的结果是何晏根本就没有擦粉,面部白皙是本色。记载如下:
魏明帝疑其(何晏)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世说新语》)
曹操是否贪图何晏的母亲尹氏的美貌?何晏这个人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但是提起他的祖父就可能了然于胸了。根据史书的记载,何晏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另有一说是何进表弟何苗的孙子。何进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外戚,曾经掌握东汉末年的朝政;表弟何苗却与何进政见不同,反对诛杀宦官。何进被宦官杀害之后,何苗也被何进的部将吴匡斩杀,董卓也痛恨何苗,曾经开启何苗的棺椁,并戮尸。(何进剧照,曹操、袁绍都曾经是何进手下西园八校尉之一,何晏的祖父)
不管是何晏的祖父是谁,应当都是当时的外戚重臣,何进为大将军,何苗为车骑将军,权倾朝野。对于这样的外戚重臣,他们的儿子肯定娶当时最漂亮的官宦女子为妻,一定要门当户对和美貌并举,才可以匹配何氏家族的后代子孙。此外何晏长的也白皙俊美,活脱脱一个小鲜肉,也可以逆推他的母亲也应该是一个美人。
何进、何苗几乎同时丧命,外戚何氏家族迅速衰落。何进的儿子去世的早,曹操作为何进曾经的部下,有时也派人慰问何进的后人。年轻貌美的寡妇尹氏被曹操看中,于是将尹氏和她的儿子一起接到曹操自己的府邸,收何晏为自己的养子,算是对自己老上级照顾的一种方式吧!
毕竟何进家族已经完全衰落,经过几番的朝政变化,家族没有多少收益,曹操接受美貌的尹氏算是一举两得了。
因此,曹操不能单纯是好色,还有照顾老上级后人的考量在其中,要不然曹操就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了!
何晏是拒绝曹操吗?7岁的何晏被当时的人称为“神童”,他7岁时的记载被称为“拒绝曹操”,这事我看未必。只有7岁的孩子懂得拒绝曹操有点异想天开了,如果真的聪明就不敢拒绝曹操。何晏不愿意待在曹操的府邸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适应不了曹操家的环境。
小孩子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还是较差的,何晏7岁就由何府搬到曹操府邸,这一环境的变化小孩子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管是饮食、居住等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的了,需要一个过程。(何晏应该被曹操的亲儿子们排挤了)
第二,曹操儿子的排挤行动。
小孩子换环境以后,曾经的小时候的玩伴都消失了,代之新的玩伴。何晏是曹操准备当养子来养的,他来到曹操府中之后,主要的玩伴就是曹操的儿子、女儿们了。曹操的儿子、女儿们对这个养子估计就不待见,看不起他,并且不和他一起玩,导致何晏非常孤独,于是想念自己原来的家和玩伴。历史记载证明了这一点: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
就是因为这一记载,被后人误读为小小的何晏拒绝了曹操。为何这样理解不对呐?从以后何晏的成长过程就可以看出来。
曹丕非常厌恶何晏,因为他根本不是曹操的儿子,而是养子。养子在曹操的府邸中就应该夹起尾巴做人,可何晏却不这样做,而是按照曹操太子的规格穿戴服饰,曹丕是曹操现存的老大,对他极度看不起。
晏无所顾惮,服饰拟於太子,故文帝特憎之,每不呼其姓字,尝谓之为“假子”。(《三国志》)
从这一记载来看,何晏的表现比曹丕还牛掰。长大之后,曹操将金乡公主嫁给了他,他却依仗自己的美貌到处拈花惹草,典型的一个色鬼形象。
何晏这些“出轨”行为的形成和他成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他先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自然是家中的宝贝,典型的高官三代。何进死后不久,他又成了曹操的养子,靠着美貌智慧,获得曹操的特别喜爱,他直接又成了高官的“官二代”,身上的痞性表露无疑。
何晏的结局如何?曹操死后,曹丕代汉立魏。小时候曹丕就不喜欢何晏的做派,做了皇帝自然也不搭理他。曹睿即位之后,大概是娶了自己的姑姑还到处沾花惹草,对他也不待见。因此,何晏虽然有曹操养子、女婿的双重身份也没有获得重用,只是担任一些闲散的不重要职务。(魏明帝曹睿剧照,他也看不起何晏)
何晏是趋炎附势之徒,希望通过和曹操的养子、女婿双重关系获得提拔。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何晏还是有些才学的,曹芳即位,曹爽和司马懿辅佐政务,大草包曹爽和何晏交好,于是何晏自然升迁的非常快。何晏建议曹爽架空司马懿,这一计策使得司马懿很快被架空,他也因此高升为吏部尚书、侍中这样的关键职位。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家族被诛杀,何晏为了脱罪,他审查和曹爽有密切关系的家族进行夷灭。
晏穷治党与,冀以获宥。宣王曰:“凡有八族。”晏疏丁、邓等七姓。宣王曰:“未也。”晏穷急,乃曰:“岂谓晏乎!”宣王曰:“是也。”乃收晏。
何晏为司马懿查出了七个家族与曹爽关系密切,司马懿认为没有完,于是将何晏也列入诛灭三族的姓氏。
其实何晏并没有被灭族,当时他的母亲还在世,将何晏的小儿子藏到了曹林(曹操第十子)的宫殿之中。因金乡公主和曹林都是曹操的杜夫人(曹操和关羽争夺的原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所生,何晏儿子躲到了亲舅舅的宫殿之中了。何晏的母亲苦苦哀求司马懿,司马懿这才饶了何晏的小儿子,家族得以存续。
何晏七岁,是如何拒绝魏武帝的?
晏子如何拒绝魏武帝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查看全部5个回答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
答:“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
这句话也就是说何晏在七岁的时候,聪明伶俐就像是神童,魏武帝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住在宫里,就想收他做义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圈,把自己圈在里面。别人问他这是干什么,他回答说:“这是我的房子”。魏武帝知道这件事,就让人把他送到宫外去了 。(古时候皇宫一般都是方形的,何晏的回答虽是事实,但曹操多疑的性格似乎听出了“言外之意”,认为何晏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当今学术界认为其实此时的何晏未必是七岁,应该为十岁左右。一方面说此时的何晏有野心,实在太牵强。另一方面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怀疑一个十岁的小孩,未免太夸张了点。何况实际上曹操是很喜欢何晏的。历史上何晏是个美男子,还有点自恋,不过政治上不太顺利,老是站错队,最后算是飞黄腾达了一把,但结局却很悲惨,被司马家几乎灭了门。好了,,再说就跑题了,,呵呵。追问单个字的注释 回答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①。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②。”魏武知之,即遣还。
【注释】①“何晏”句:何晏的父亲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时,娶了何晏的母亲,并收养了何晏。②庐:简陋的房屋。按:这里指何晏不愿改姓做曹操的儿子。
【译文】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何晏七岁,是如何拒绝魏武帝的?
先说说何宴是谁吧!
何晏字平叔 。南阳郡宛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玄学家,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何晏之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他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年时以才秀知名,喜好老庄之学。后被太傅司马懿所杀,被夷灭三族。
再说一下他是如何拒绝曹操的,因为何晏聪慧讨人喜欢,曹操就想收他做义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圈,把自己圈在里面。别人问他这是干什么,他回答说:“这是我的房子”。曹操知道这件事,就让人把他送到宫外去了 。
何晏七岁,是如何拒绝魏武帝的?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
这句话也就是说何晏在七岁的时候,聪明伶俐就像是神童,魏武帝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住在宫里,就想收他做义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圈,把自己圈在里面。别人问他这是干什么,他回答说:“这是我的房子”。魏武帝知道这件事,就让人把他送到宫外去了 。(古时候皇宫一般都是方形的,何晏的回答虽是事实,但曹操多疑的性格似乎听出了“言外之意”,认为何晏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当今学术界认为其实此时的何晏未必是七岁,应该为十岁左右。一方面说此时的何晏有野心,实在太牵强。另一方面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怀疑一个十岁的小孩,未免太夸张了点。何况实际上曹操是很喜欢何晏的。
何晏七岁,是如何拒绝魏武帝的?
何晏7岁被曹操认做义子,把何晏安置在皇宫里。他不愿被拘禁于宫中又不敢直接对曹操说,于是在地上画出方形,自己坐在里面,有人问他这是做什么,他回答这是我的房子,曹操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把何晏放出宫去了。这是画地为牢的故事 可见何晏虽然7岁,但聪明智慧,借用典故委婉的拒绝了曹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