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秦桧都是无字碑,有什么不同?

武则天有无字碑,我们都很了解。可是秦桧也有无字碑,大家清楚吗?这两个人的无字碑其实情况完全不同。

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她本人也曾经做过皇帝,甚至改唐国号为周,建立了武周王朝。

秦桧则是宋高宗赵构时期的宰相,也是构陷岳飞的奸臣。他晚年曾经迫害过很多忠臣义士,独揽朝纲,所以死后名声太差。

那么这两个人的无字碑,又是怎么来的呢?如果说武则天的无字碑,是对她一生的褒奖,那么秦桧的无字碑,就是对他的痛斥。

一、武则天的无字碑,至少有四种无字的原因。

武则天的一生,简直可以用奇迹两个字来形容。她最初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在唐高宗上台以后,居然能够成为李治的皇后。

上密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所云,信有之乎?”对曰:“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上曰:“疑似者尽杀之,何如?”对曰:“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上乃止。---《新唐书》

此后武则天为李治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有两个儿子先后两次成为唐王朝的皇帝。而她本人也因为权倾朝野,从而登基称帝。

这样的人生履历,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在她去世以后,被唐中宗李显,葬在了唐高宗李治的身边,也就是现在的乾陵。那么无字碑的原因是什么呢?至少有四种原因。

  1. 第一,武则天觉得自己以一介女流的身份,建立了如此浩大的功勋,实在是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她的伟大,所以她选择了无字碑。
  2. 第二,武则天觉得自己是一个女人,却窃取了唐王朝的皇位,并且改朝换代,罪孽深重,所以她没有脸面在墓碑上刻字。
  3. 第三,武则天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是非功过,其实在她这一生中都是有的,至于是好是坏,那就留给后人评价好了。
  4. 第四,唐中宗李显,对自己的母亲武则天有一种难言之隐。他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自己的母亲,甚至因为被废掉过,对自己的母亲心生怨恨。

这么四个原因,就是武则天的墓碑上是无字的重要原因。那么到底哪一个是比较贴近事实的呢?我觉得第四个原因更加准确。

武则天死后,其实她的身后事,完全都是由唐中宗李显来操控,根本就不是武则天自己能够决定的。

李显对母亲武则天有着很复杂的感情,所以干脆不写一个字,以此表示自己的态度。至于是什么态度,那就看你怎么猜了。

二、秦桧的无字碑,痛斥了他一生的卑鄙。

秦桧这个人身上的污点太多,他活着的时候嚣张跋扈,凭借宋高宗赵构对他的宠幸,肆意妄为,滥用私权。

他将忠臣岳飞打入大牢,并且秘密处决,又曾经迫害过一系列的忠臣义士。一生都是以卑躬屈膝的态度面对北方的金国。

桧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同列论事上前,未尝力辨,但以一二语倾挤之。李光尝与桧争论,言颇侵桧,桧不答。及光言毕,桧徐曰:"李光无人臣礼。"帝始怒之。凡陷忠良,率用此术。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然桧死熺废,其党祖述余说,力持和议,以窃据相位者尚数人,至孝宗始荡涤无余。开禧二年四月,追夺王爵,改谥谬丑。---《宋史》

当年南宋科举考试,因为秦桧是宰相,所以他居然让自己尚在襁褓之中的孙子,成为了金科状元,这种事情不知道寒了多少读书人的心。

由此可见读书人的前程,其实都捏在了秦桧手里。跟他有点关系的,就能够成为榜眼探花,跟他没关系的,那就只能名落孙山。

  1. 所以秦桧的名声,早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非常臭了。等到他死了以后,他的家人们曾经四处找人为秦桧撰写碑文,很可惜的是没有人愿意为秦桧写碑文。
  2. 因为大家都知道,秦桧的名声铁定是臭了,而且将会遗臭万年。如果你为他写了碑文,那么好了,你的名声也将会跟随秦桧一起遗臭万年。
  3. 尤其是秦桧死的时候,南宋北伐的呼声正隆,秦桧这种主和派的日子当然不好过。所以过去跟秦桧关系好的人,也立刻要与秦桧划清界限。

而那些跟秦桧关系不好的读书人,自然是更加不可能帮秦桧这种人。所以秦桧的无字碑,也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秦桧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结果到老了,却落得如此下场,也算是一场报应。如今秦桧的无字碑位于南京牧牛亭中,可以说是荒草丛中,无人问津了。

三、在古代,碑文是对一个人一生,最好的总结。

在古代,中国人对自己的一生,往往都会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总结。如果你是一位名人,尤其是文化人,那么别人也会对你做一个总结。

  1. 可是有些热门的人,想要给他做总结的太多了,那么哪一种总结,才是相对来说,最稳妥正确的呢?那就是撰写在石碑上的文字。
  2. 在古代人眼里,文字被撰写在了石碑上,那就是千古流传,永生永世都无法 磨灭的了。即使石碑会被腐蚀掉,可是历朝历代那么多书法爱好者,他们会前去将这些碑文拓印下来临摹,久而久之也能够流传后世。
  3. 由此可见,石碑上写了什么,对你来说非常重要。武则天是很聪明的一个女人,她知道不管写多么褒奖自己的话,都会有人咒骂她。如果写一些贬低的话,那她心里也不舒服。

所以她索性不在上面写任何碑文,她不愿意自己的一生有盖棺定论的评价,也不愿意有人的文字可以和她的石碑一起,青史留名。

治乱,时也,存亡,势也。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使尧、舜在上,虽十桀不能乱;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旧唐书》

当然秦桧这种就比较无奈了,他是名声太臭,上点档次的书法家,都不会愿意为秦桧题字。人家担心一旦给秦桧题字了,那自己的字可就跟着一文不值了。

总结:碑文哪里写的尽你的一生?

我们去乾陵观看,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武则天的石碑上刻满了字,而唐高宗李治的石碑上,此刻却已经没有字了。这是为什么呢?

唐高宗李治的石碑,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雪雨,上面的字早就被腐蚀掉了。而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原本是没有一个字的,可惜千百年来的后人们,都想要给武则天做一个评价,所以爬上去刻满了字。

久而久之,无字碑上便写满了字。这种讽刺的现象,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石碑上的字真的可以写完武则天的一生吗?当然是不行的。

乾陵的无字碑实在是太高大了,就算刻满了字,都无法写完武则天这创奇跌宕的人生。反倒是一字不提,这才是对她一生最好的诠释。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宋史》

武则天和秦桧都是无字碑,有什么不同?

古时候,人们对身后事看得很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很在意。

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所有的功过是非都镌刻在墓主人的碑文上。

然而,我国历史上却出现了两块著名的无字碑,一块是唐朝武则天乾陵中的无字碑;一块是宋朝宰相秦桧墓前的无字碑。

为什么会出现没有字的碑文呢?这里面藏着怎样不可言说的秘密呢?

武则天是唐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在李治去世后,她先后废除了4个儿子的皇位,最后自己“篡唐立周”做了女皇。

武则天66岁时(690~705)称帝,她是历史上当皇帝时年龄最大的一位,在位15年,81岁时去世。

武则天死后葬在了李治乾陵内,乾陵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后合葬墓”,其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50公里处的梁山上,“无字碑”矗立于乾陵司马道东侧。

(无字碑)

对于武则天为什么立“无字碑”,人们有如下几种猜测:

1.武则天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一方面她治理国家确实不错,比如推行科举选拔人才,唯才是举不重出身。

另一方面她在统治初期,为了打击反对她的人,重用酷吏,网织罪名,打击异己。

比如有名的酷吏来俊臣、周兴等人,以至于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武则天去世前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如果刻的碑文都是歌颂功绩的话,势必会遭到世人的讽刺和挖苦。

武则天政绩确实突出,但是她的劣迹同样突出,比如她晚年包养“小白脸”,大兴土木建造寺庙,还宣称自己是弥勒佛转世,这些都是劳民伤财,愚弄百姓的败绩和污点。

如果也把这些劣迹刻上去,实非武则天的意思。武则天有自知之明,既然没法定性,干脆不镌刻一字,无字碑的含义就是:功过是非由后人评定吧!

2.另一说法是,武则天死后,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了神龙政变,拥立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复位。

由于武则天之前废了李显的皇位,李显怨恨母亲无情无义,所以为她立了一块无字碑。

意思是当儿子的无法评定,你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但是这些话又不能刻上去,而这却是事实,李显干脆不置一字,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3.第三种说法是,碑文早在武则天去世之前已经拟好,后来李显即位后,看到碑文都是一些歌功颂词,于是心生不满,毕竟母亲曾把他的皇位废掉。

李显干脆把碑文丢在了棺材里埋到了地下,也许有一天开掘乾陵人们会找到这份文字。

最后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死后,本来是要刻碑文的,由于李显称帝后,国家处于一种混乱局面,忙得李显焦头烂额,一时腾不下手来,所以把镌刻碑文这事就搁置了下来,时间一长也就成了无字碑。

综上可以看出来,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我认为“功过各半”,武则天可能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功盖三皇,李显则有口难言,五味杂陈。

历史上的皇帝都有功有过,所有的碑文都是以褒扬为主,由此推论,之所以立无字碑,有可能是唐中宗李显确实很忙,也就是没时间为母亲写碑文。

秦桧是宋朝宰相,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心腹重臣。

秦桧德不配位,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小人,他是政和五年的状元,满腹经纶,满口仁义道德,却做出了陷害岳飞,迫害忠良的卑鄙之事,以至于留下了千古骂名。

相传秦桧在66岁时去世,据宋史记载,秦桧死后,葬在了离牛首山不远的长江边。有种说法葬在了南京西南郊和牧龙镇牧牛亭,还说墓前立了一块无字碑。

秦桧生前做了许多恶事,迫害许多文人,成了千夫所指,人人唾弃的奸臣 ,当秦桧死后,相传当年没有一个文人为他撰写碑文,也没有一个工匠为他篆刻碑文,他的儿子秦僖无奈之下立了这块无字碑。

我觉得无字碑不是秦桧的儿子秦僖立的,要知道秦僖也是状元出身,他自己就可以写碑文,还用到别的文人?

所以说是后人立上去的,要知道当时朝廷对去世的秦桧评价相当高。

为岳飞翻案,唾骂秦桧是在50年以后的事,换言之,秦桧的无字碑是在秦桧死后多年才立的。

我告诉大家,真正的秦桧墓至今没有找到,所谓的无字碑就是无稽之谈。也许是后人为了表达对秦桧的愤怒虚构的传说。

抛开这些不说,我认为武则天的无字碑和秦桧的无字碑有根本上的区别。

武则天的无字碑表达了功过留给后人评说的意思,秦桧的无字碑虽然也有这种意思,毕竟秦桧并非一无是处,也有过一些政绩。

但是,秦桧的人品淹没了这些政绩,势必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历史可以原谅武则天,但永远不可能原谅秦桧,所以他们的无字碑具有不同的意义。

文/秉烛读春秋

武则天和秦桧都是无字碑,有什么不同?

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生母,并且做过皇帝,后改唐国号为武周王朝。武则天没有在墓碑上刻字,考虑是作为一个女人,建立五次浩大的功勋,是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她的伟大,并且窃取过唐王朝的皇位,又改朝换代。她的一生非常复杂,做为女人所没做过的事情,是非功过,只能留给后人来评价。

秦桧这个人老少皆知,有名的大奸臣,误害忠良、专权跋扈,凭借宋高祖赵沟对他的宠幸,肆意妄为,滥用私权,处处压迫忠良有识之人。一个遗臭万年的人,谁愿意给他撰写刻碑,就会把自己的名声跟随他一起遗臭万年。他落势了以后,很多跟他好过的人都划清界限,读书人更没人帮他,后世的人,更没有人给他再继续撰刻。

武则天的一生,可以用奇迹两个字来形容,最初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在唐高宗上台以后,成为了李治的皇后,又帮助李治收复朝权,逐渐掌握朝政政务,正时培养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以后专权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给李治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先后有两个儿子作为唐王朝的皇帝,她本人因为权倾朝野,从而登基称帝,改为武周王朝。为什么他没有给自己的墓碑刻字呢?

(1)武则天觉得自己一个女人能够建立伟大的周朝,曾经治理的武周天朝依然强盛,文字反而无法形容。

(2)武则天曾经杀唐子孙殆尽,把威胁她的忠良之才也一再清除,窃取李唐的皇位,改朝换代无脸而在碑上刻字。

(3)武则天是唐中宗李显的母亲,李显对生母有一种难言之隐,对她的是非功过,也无法撰刻流传。

秦桧的无字碑痛斥了他一生的卑鄙!这个人污点太多,嚣张跋扈滥用私权,曾经把忠良岳飞陷害入狱秘密处决。就这样殆消了一位抗金英雄,为金人消除防守边塞的阻力,给老百姓添增了无数的侵扰伤害,后世人是无法改变对他的厌恶,秦桧世代以屈膝双跪为世人谢罪。

秦桧作为宰相,居然把襁褓中的孙子选为金榜状元,寒了读书人的心,读书人前程的全部捏在他的手中,给有关系的人中榜,没关系的永远名落孙山。他的名声非常臭,铁定是遗臭万年,读书人和后世人都不会为他撰写刻碑。

南宋北伐的呼声日益强势,主战派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他作为主和派日子并不好过,跟他曾经关系好,求附以堪的人跟他划清界线,离他远去。坏事做决,遗臭万年,被后人唾骂,落得这样的报应,也是他的归宿,无字碑只以恶名留下去。

所以说:在古代,碑文是对一个人一生最好的总结,都想留下好的名声,流传百世。皇王贵族、名臣武将以及有钱人都是要以最好的碑文和隶书为自己留名。撰刻在石碑上就能千古流传,永生永世都无法磨灭。武则天非常聪明,创奇跌宕的一生,她不想为自己辩解什么,让后世对她评价。反而是李治有碑文随着时间浸蚀,字迹已看不清楚,武则天却被后人世代撰写,碑面满字。至于秦桧留世臭名,无人给他撰写刻碑。

武则天和秦桧都是无字碑,有什么不同?

说起武则天,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不管是从历史书还是电视剧,关于武则天的故事那更是众说纷纭。

为什么武则天碑文不写字?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认可的女帝,在男权当道的古代,这是极为少见的。可以说武则天创造了女性在中国古代执政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各朝各代的历史记载中,武则天被描述成一个女暴帝,对于武则天而言,这是不公平的。

就拿科举制来说,开始于隋朝,但是在唐朝被发扬光大。而武则天对于科举制而言,是一个极具贡献的传播者。在武则天执政期间,中国古代女性的女权与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由于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出现过女人称帝的情况,所以武则天饱受质疑,因而反抗者屡屡不绝。而武则天以强硬的手腕儿镇压了这些反对的声音,也因此残杀了很多人。所以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女暴帝”之称。她还自己造了一个字“曌”。

但我们不能因此诋毁她的功绩,有功有过,而武则天本人也非常明白史书不会给她留下好名声,于是留下了一个无字碑,让后人评价功过。

在《资治通鉴》中曾对武则天评价:“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至于秦桧也是现在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南宋时期,因为残害忠臣岳飞被记入历史,也因此留下了千古骂名,至今雕像跪在岳飞墓前,这一跪就是千年。

那为什么秦桧的碑文没有字?

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是没人敢给秦桧写碑文,除非他想跟秦桧一样留下千古骂名。

秦桧死后下葬于南京西南方的牧牛亭,具体是不是这个地方不敢十分确定。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人给秦桧写碑文。那估计也是骂他的碑文,为了一时的利益,前年受辱,实在不该。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但为人者,莫行诡事。”

活着坏事做尽,残害忠良。死后定被清算,鞭尸扬灰,万古骂名。

武则天和秦桧都是无字碑,有什么不同?

历史上的很多名人死后,都会有一块墓碑,用来记述他们这一生的所作所为,对他们进行一个评论,或褒或贬,都写在这块石碑上。然而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她死后虽然也有墓碑,但却是一块无字碑,上面一个字也没有,这又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是否还有其他人也像武则天一样,墓碑上没有写字呢?

1.武则天的无字碑

武则天的一生,是极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单单是她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的身份,就已经让很多人望尘莫及。不过,武则天虽然是皇帝,但皇帝同样也有明君和昏君之分,然而很多皇帝并不是简单能够用这两个词来评价的,武则天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她为自己立了无字碑,其中原因,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写了实在

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第二点,武则天实际是在夸耀自己,功德太大,一个小小的石碑根本写不下;第三点,功过是非都留给后人去评说,自己不做讨论;第四点,维护道家的统治,安抚儒家。说法虽然很多,但是真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恐怕只有武则天自己本人才知道了。

2.其他的无字碑

除了武则天的无字碑,历史上是会否还有其他人有无字碑呢?答案是有的。

第一块无字碑,是东晋时期谢安的墓碑,因为谢安曾经八千之众胜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使东晋又偏安38年,此功劳不是一块墓碑能够装得下的,所以也就不写,空着。

第二块,就是臭名昭著的秦桧。秦桧的一生,尽管年轻时期还算是有骨气,但是越到后来,所作所为越让人看不下去,因此在秦桧死后,家里人请一些当时的名人来为秦桧撰写碑文,然而所有人都对秦桧恨之入骨,不屑一顾,没有一个人愿意写,所以,也就只有空着了。

不过,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明朝后期的皇帝一个一个都不正经,国家没有好好治理,很多皇帝都没什么出息,无字碑正好能掩盖他们的这些缺陷,于是就都成了无字碑了。

武则天和秦桧都是无字碑,有什么不同?

在中国古代社会,上到皇朝帝王,下到平民百姓,能在死后在陵墓中立一块墓碑,都是一项规格比较高的“荣誉”,尤其是把生平的丰功伟绩刻在墓碑上,以墓志铭的方式流传后世。

但是却出现了以“无字碑”的方式的武则天和秦桧,而武则天和秦桧,都是历史中极具争议的人物。“无字碑”好比“无字天书”,这里的“无”并不是没有,而是“无穷大”的内涵,也暗藏着有许多历史意义和悬疑在其中的。这里,我来对比一下他们无字碑有何不同。

一、武则天和秦桧都是深刻历史长河中的人物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建立武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以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武则天在位期间,做了许多惊天动地之事,不仅仅是平定边疆、安抚黎民百姓还是对李唐族亲的大开杀戒,有说不清的历史事件,有褒贬不一的历史政绩,而这一切,都无法用一两句话来总结概括在篇幅有限的墓志铭中。

而对于秦桧,作为南宋皇朝的宰相,可以说地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重臣,他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作为他在世的“丰功伟绩”也同样是难于在只言片语间讲清的,所以,至于墓志铭留白为“无字碑”也在情理之中。

二、武则天和秦桧对无字碑的主观想法

武则天在位期间,雷厉风行,杀人如麻,她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也有难以向后人表述的尴尬,她之所以下令为自己立无字碑,也有她的难言之隐,而武则天也对各种民间迷信深信不疑,也更加坚信“无字”胜“有字”的“道”的内涵,所以出于武则天的主观意愿,也是立无字碑的成因。

秦桧却与此有着不同的境地,秦桧本人是有为自己立“有字墓”意愿的,但是秦桧作为中国历史中名列榜首的奸臣,死后埋葬在南京西南郊和牧龙镇牧牛亭,而墓碑上“丰碑屹立,不镌一字”,也是对其生前所做的种种恶行的唾骂,所以在他死后,无人愿意给这种奸臣歌功颂德,至此形成了“无字碑”。

三、古代社会对于墓志铭的在意程度

在中国古代社会,也有很多民族英雄和功绩显赫之人,即便是死后无传人,也会有民间自发性为其刻碑立墓,此乃是对一个时代的“得道者”最大的崇仰和尊敬。所以“无字碑”的出现,才会给历史留下了种种悬疑和猜测。

所以,“无字碑”的产生,是有墓主人和后人对历史评价双方面因素决定的产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