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你评选一个后三国的“蜀汉五虎将”,你会怎么选?

你可以从两个角度,第一,历史。第二个演义。但是一定要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

导语:

前三国时期,刘备集团有许多著名的将领,后世从其中选拔出了五个非常优秀的将领,称之为五虎将。五虎将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

这五个人中关羽张飞是最早跟随刘备一起创业的,在刘备一穷二白的时候,赵云也加入了这个团队。一直到刘备拿下荆州部分地区以后,黄忠也投降了刘备。

等刘备进入益州以后,马超主动归降,并且帮助刘备夺取了成都城。五虎将各自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如果在后三国时期,也给季汉王朝评五虎将,哪五个人可以入选呢?

第一,汉中太守魏延,刘备最欣赏的后起之秀。

刘备非常看重魏延,早在荆州的时候,刘备就有心提拔魏延。但是魏延并未建立功勋,所以刘备带着魏延一起进入益州。

  1. 在占领益州的战役当中,魏延立下了不小的功劳,逐渐从诸多将领中突出重围。此后的汉中之战,魏延的表现也很出众。所以在任命汉中太守的时候,刘备力排众议,将这个职位给了魏延。
  2. 要知道汉中太守是封疆大吏,一方诸侯,几乎跟荆州的关羽类似。刘备能够把这个职位给魏延,而不是张飞,可见刘备对魏延的忠诚和能力,都十分信任。
  3. 此后魏延镇守汉中多年,从未出现差池,使得汉中成为了季汉帝国重要的屏障。此后诸葛亮率军北伐,魏延甘愿充当诸葛亮的先锋大将。

在诸葛亮军中,魏延的威望非常高。而且诸葛亮也十分乐于跟魏延搭档一起北伐,只是在偷袭长安的事情上,两个人发生了分歧。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三国志》

魏延主张自己带领一万人马,从子午谷小道出川进攻长安,而诸葛亮却以保守派的姿态表示拒绝。最终魏延因为与诸葛亮的秘书杨仪之间发生多次争吵,被杨仪设计杀害。

第二,大将军姜维,诸葛亮的亲传弟子。

姜维原本是曹魏将领,可是诸葛亮看姜维天资聪慧,觉得有培养前途,所以就收为自己的关门弟子。

姜维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已经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只是当时姜维刚刚投降,地位和功业都不足以让他主持大局。

  1. 一直到了费祎掌权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姜维力主北伐,而费祎总是表示拒绝。此刻的姜维已经成为了季汉最重要的大将。
  2. 在费祎死后,姜维如愿开始了自己多次北伐中原的事业,而这个时候的姜维也成为了季汉王朝的大将军,手握季汉王朝全部有生力量。
  3. 在九伐中原的过程中,姜维与曹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邓艾之间斗智斗勇,虽然他不是邓艾的对手,可是他这种执着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

钟会20万大军前来剑阁以后,姜维只好把自己屯在沓中的8万人马全都排到了剑阁。结果邓艾偷偷带着3万人马从阴平小道冲进了益州,逼迫刘禅投降。

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三国志》

刘禅投降以后,姜维依旧不认命,他表面上投降了钟会,实际上想利用钟会达到复国的目的。结果计划败露,钟会和姜维都被司马昭的手下给杀死。

第三,汉中太守王平,无当飞军的主帅。

王平的名声其实没有那么大,主要是因为他出现的时间点不对。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以后,王平从曹操那儿投降了刘备。

  • 因为加入刘备集团的时间太短,算不上刘备的嫡系,他也不是诸葛亮亲自提拔的所以又不能算是诸葛亮的嫡系,所以王平在季汉的位置十分尴尬。
  • 不过诸葛亮是比较公平的,在北伐的时候王平得到了机会,只不过出师就成了马谡守街亭的副手。王平多次劝阻马谡不要上山驻扎,可是马谡不听,结果兵败如山倒。
  • 王平手里的几千人倒是活了下来,平安回到了诸葛亮大营,有功就赏有过就罚,所以马谡被斩首,而王平被提升为讨寇将军,成为了无当飞军的领袖。

诸葛亮围攻祁山的时候,王平驻守在南围,抵挡住了张郃的进攻。此后诸葛亮去世,魏延被杨仪设计诛杀,王平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三国志》

此后王平取代吴懿成为了汉中太守,多年镇守汉中,确保了益州门户的安全,对季汉来说,是功德无量了。

第四,左车骑将军张翼,顾全大局之人。

张翼是官宦子弟,家里世代都是做官的。早在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张翼就跟随在刘备身边,与赵云合作击败曹军。

  1. 此后张翼接替李恢,成为了庲降都督,镇守南中。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南夷各族。可是张翼本人执法比较严格,所以得罪了大量南夷。
  2. 最终爆发了南夷叛乱,可惜张翼带兵并未平定,就被刘禅给召回去了。这个时候张翼没有急着离开战场,而是继续组织后备力量,等待诸葛亮到来平定南夷。
  3. 诸葛亮觉得张翼的做法非常妥当,从此开始重用张翼。当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张翼是他的前部都督。诸葛亮去世以后,张翼被封为前领军,赐爵关内侯。

此后张翼主要驻守在季汉的北部边境地区,不过张翼跟其他将领不一样的是,他不是一个穷兵黩武之人,所以他并不支持将我多次北伐的策略,常常与之争辩。

建兴九年,为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翼性持法严,不得殊俗之欢心。耆率刘胄北叛作乱,翼举兵讨胄。胄未破,会被征当还,群下咸宜便驰骑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蛮夷蠢动,不称职故还耳,然代人未至,吾方临战场,当运粮积谷,为灭贼之资,岂可以黜退之故而废公家之务乎?”于是统摄不懈,代到乃发。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闻而善之。---《三国志》

可惜姜维没有听从张翼的建议,结果姜维被邓艾多次击败,不得不选择退兵。从此姜维跟张翼开始不和,好在两人都顾着大局,这才保证了季汉后期的稳定。

第五,右车骑将军廖化,名声没有能力大。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好像廖化就是个三流武将,没什么作用。因为那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使得廖化成了千古笑柄。

其实这句话并不能这么理解,这句话不是讽刺廖化没本事去做先锋,而是讽刺蜀中的确没有什么大将之材了。廖化那么大年纪,还是要跟随着大军出征,充当先锋,可见蜀中已经无人可以担当这一重任。

其实廖化在季汉国内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刘备去世以后,廖化升任了丞相参军,此后又被提拔为阴平郡太守。

月余,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三国志》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廖化多次跟随出征。并且立下不少功劳,此后凉州羌胡背叛了曹魏,前来投降季汉,廖化跟着姜维前去抵挡郭淮的进攻,帮助姜维接来了羌胡部落。

此后廖化更是升任了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赐爵中乡侯,基本上跟张翼的地位是相当的。可见廖化的地位在季汉是相当高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低微。

总结:后五虎将再厉害,也挡不住季汉的衰败。

季汉王朝始终都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财力物力人力都无法与司马家族掌控的曹魏政权相抗衡。

说是三分天下,其实如果天下有十分的话,曹魏一家就占了六分,而孙权占了三分,季汉只占据了一分罢了。

所以说有如此大的实力差距,就算是季汉王朝再出现一次五虎将的场面,又能怎样呢?天下趋于一统,偏安一隅必然要灭亡。

参考资料:《三国志》

如果要你评选一个后三国的“蜀汉五虎将”,你会怎么选?

魏延,姜维,王平,廖化,李严。

如果要你评选一个后三国的“蜀汉五虎将”,你会怎么选?

好!

先从《三国演义》方面来分析。

第一个自然是镇北将军,凉州刺史,南郑侯,魏延魏文长。

战绩:

  • 一伐斩魏国先锋曹遵。
  • 二伐斩魏国无双猛将王双——这是后三国时期价值最高的斩将记录了,王双之前曾经连斩蜀国二将,杀败张嶷。
第二个当然是镇东将军,永昌亭侯,一身是胆白马银枪赵云赵子龙。

战绩:

  • 伐吴杀大将朱然
  • 南征刺金环三结,
  • 一伐力斩韩家五将。

有诗云:

忆昔当阳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刺魏国先锋朱赞。

二伐时候老死。

第三个龙骧将军关兴

战绩:

  • 伐吴斩李异,谭雄,败孙恒,斩周平。
  • 斩西羌越吉元帅
  • 一伐斩杨陵

五伐结束病死

第四个虎翼将军张苞

战绩:

  • 伐吴连败谢旌,李异,擒崔禹,刺夏洵
  • 一伐斩崔谅

三伐病死。

第五个大将军姜维

战绩:

  • 和老年赵云不分胜负
  • 一枪刺死徐质,而徐质连败廖化,张翼,有万夫不当之勇。

麒麟儿

附带个: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

战绩:

  • 南征斩忙牙长
  • 一伐斩魏国先锋陈造。
  • 六伐斩魏延

如果是从正史方面选

第一个自然是镇北将军,凉州刺史,南郑侯,魏延魏文长。

战绩:

  • 建兴五年,在阳溪大破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郭淮者,曹魏宿将。
第二个大将军姜维姜伯约

战绩:

  • 延熙九年,击败郭淮,夏侯霸
  • 延熙十三年,攻西平,俘虏郭循
  • 延熙十七年,北伐擒杀徐质,破河间,河关,临洮。
  • 延熙十八年,洮水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斩首数万,天下震动,雍凉差点不复属于魏国。
第三个镇北大将军,安汉侯,王平王子均

战绩:

  • 一伐时街亭失利,面对张郃大军,得以保全手下军队。
  • 六伐大军返回时,魏延作乱,击败魏延。
  • 击退曹爽十万大军

余下的如廖化,张翼,马忠,张嶷,邓芝,罗宪等等,都是一时名将,镇守四方,护佑大汉,个人觉得不如以上三人。

综上,姜维,魏延是铁打不动的核心二位。

如果要你评选一个后三国的“蜀汉五虎将”,你会怎么选?

大家都知道,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之后,曾经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猛将为“五虎上将”。这五虎将个个都武艺高强,勇猛善战,为蜀汉立下大功。

岁月流转,世事变迁,蜀汉五虎上将有的战死,有的被刺,有的病故,有的老去,陆续谢世,只留下壮伟的事迹和不朽的功业。

先帝的遗志仍要继续下去,兴复汉室伟大理想的步伐不能停止,事业仍需进行,后辈中的佼佼者将扛起先辈的大旗。那么在蜀汉的将领中还有哪些人能侪身于后期“五虎”的行列呢?

老一辈五虎个个都战斗力强悍,武艺绝伦,如果评选新一代的五虎将,武力值就必须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那么,以老一辈五虎将全部离世(赵云死后)为界限,蜀汉的将领们按照武力值,哪些能排进前五的行列呢?咱们就检点一下:

一、李严

李严其实是个很优秀的将领,他的武艺相当厉害。在刘璋麾下效力的时候,他受命率兵去抵抗刘备的入侵。在绵竹之战中,李严与刘备帐下猛将黄忠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厮杀,两人“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诸葛亮鸣金收兵,黄忠不满,诸葛亮却说,“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说明在场面上李严不落下风。

刘备彝陵大败,白帝城归天,李严做为托孤重臣率领一支人马驻守白帝城防御东吴的进一步侵犯,他还具备相当的领兵才能。但由于蜀汉内部的政治原因和李严自己的一些原因,他始终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令人遗憾。

以李严的武艺,决不在魏延之下,完全可以进入“后五虎”的行列。

二、魏延

魏延是蜀汉阵营中除了五虎上将之外最被倚重的大将,壮年派的代表人物,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避免了蜀汉军方的将才发生明显的断层。

魏延的武艺也是相当高强的。阳平关与庞德的一场大战体现出他的强劲实力和超群的临阵应变能力,差点把曹操的性命结果掉。前五虎逝去后,魏延随诸葛亮六出祁山,是蜀汉军中唯一能与曹魏猛将张郃抗衡的战将。

魏延从能力和性格上都如同是减配版的关羽,他的缺点是政治头脑比较幼稚,对自我定位没有充分认识清楚,导致作乱被杀。论其武艺和能力,进入“后五虎”的行列毋庸置疑。

三、姜维

姜维是蜀汉年轻一辈中最优秀的将领,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思维敏捷,有着出色的战略思想,更难得的是,他还品行高洁,有着高超的政治头脑。

姜维年轻时候就得到认可,被称为“凉州上士”。天水关初次亮相就挫退了威名赫赫的常山赵子龙,一战成名。姜维的厮杀特点和他的用兵特点一样,敢于弄险玩心跳,所以发挥不是很稳定。魏延作乱,姜维尚且忌惮其勇猛,可见他的武艺应稍逊于魏延。

以姜维的武艺和才能,进入蜀汉“后五虎”之列理所当然。

四、王平

王平也是蜀汉壮年派的中坚力量。在汉中之战中,王平是以降将的身份归附于刘备阵营,很快就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赏识。

王平虽然没有什文化,但他对军事地理非常在行,擅长利用地形布署兵力。王平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在街亭之战中,他为了援救包围圈中的马谡,率兵与张郃交战,“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能与当时的曹魏第一猛将张郃大战数十合,王平的武艺不容小觑。

以王平的武艺和能力,也应当能够入选“后五虎”之列。

五、关兴

在蜀汉后辈年轻人中,关兴是个佼佼者,实力强劲,武艺高强。

在刘备征吴和诸葛亮北伐的历次战役中,关兴都是不可或缺的主力将领。他与张苞都属于将二代,而关兴的战绩要比张苞略好一些,所以将他排在张苞之前。如果“后五虎”只剩下一个名额的话,关兴要比张苞更有竞争优势。

除了以上五位,像张苞、马岱也具备相当的实力,他们的武艺与上述几位处于同一层次上,也是“后五虎”的有力竞争者。

但是从整体实力上看,这“后五虎”比起前辈们来,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要你评选一个后三国的“蜀汉五虎将”,你会怎么选?

后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的确是没办法与前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相提并论,在混沌君看来,魏延、姜维、王平、廖化、张翼这五人能称得上后三国时期的“蜀汉五虎将”。

魏延

魏延自然不必多少,即使在前三国时期,依然是颇受刘备器重的大将,当时甚至有“文有法正,武有魏延”的说法。自魏延归顺刘备后就颇受刘备器重,先是跟随刘备入蜀作战,多次立下战功。刘备打下汉中后,众人都得觉刘备会让张飞把守汉中,没想到最后却是魏延做了汉中太守,并被拜镇北将军。诸葛亮主政期间,魏延又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虽与诸葛亮时有意见不和,但仍是诸葛亮颇为倚重的大将,因功被封南郑侯,并假节,是当时大将中地位最高的一位。

姜维

姜维是蜀汉后期名将,姜维本为魏将,因曹魏天水太守马遵猜忌于他,不得已投降了蜀汉,姜维颇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称其为凉州上士。姜维一直为蜀汉朝廷所倚重,后被拜大将军,掌管蜀汉政权的全部军事。担任大将军后的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多次北伐,后以身殉国。

王平

王平本为魏将,汉中之战后,王平投降刘备。当初,马谡和王平被诸葛亮委于重任,守卫街亭,马谡因不听从王平的正确意见,而失街亭,致使蜀汉的第一次北伐失败。而王平在此次行动中表现突出,被诸葛亮任命为蜀汉特种部队——无当飞军的首领。后王平又接替吴懿镇守汉中,防卫曹魏,被任命为镇北大将军。

廖化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历史上的廖化,并不是一个庸碌之辈,廖化本是关羽的主簿,荆州丢失后,廖化从孙吴逃归入蜀,恰逢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被刘备委以重任,跟随刘备伐吴。诸葛亮伐魏,廖化又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屡立战功,后被拜右车骑将军,假节。

张翼

张翼是益州本土人仕,张翼本为文官,后接替李恢担任庲降都督,镇守南中,正式转任武职,张翼算得上是蜀汉后期一位有见识的将领,他正确地认识到姜维多次北伐实际是在滥用武力,但姜维却并不听从他的意见,二人实际是“面和心不和”,即便如此,也是跟随姜维多次北伐,屡建功勋,后被任命为左车骑将军。

如果要你评选一个后三国的“蜀汉五虎将”,你会怎么选?

如果要你评选一个后三国的“蜀汉五虎将”,你会怎么选?

要我选,我会选下面这些人作为蜀汉的五虎将。

廖化

廖化官职升至右车骑将军,假节,兼并州刺史高级将领,比赵云赵子龙在世时的官职高得多,重号将军。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正好说明,在后期蜀汉,廖化简直就是关羽的存在,所以廖化,就是蜀汉五虎将之首。

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廖化还是非常牛的存在,并不像《三国演义》说的那么无能,廖化曾经与魏国名将郭淮对决,在遭受到南北夹攻的情况下,射杀了其手下一郡太守王赟;而且多次随大将军姜维出征,都保持住了汉军主力,实在是一员忠义无双的良将。

王平

王平,随曹操进攻汉中时来到汉中,后曹操战败,王平就从了刘备。成名于街亭,逐渐成长为蜀汉的高级将领。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司马懿大军进攻诸葛亮,命张郃战王平,不能胜;后魏延作乱,进攻汉军,王平直接解散了魏延的军队,说明王平当时在汉军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真率10万大军进攻蜀汉,王平率3万大军击败曹真,保汉中不失。做得并不比魏延差。

马忠

马忠镇守南中很多年,深受南中军民的爱戴,稳固南边边境,力保蜀汉南方不出叛乱。最后官至镇南大将军,高级官职,魏是二品大员。

邓芝

东汉开国功勋,军事家邓禹之后。刘备大败之后,邓芝受命出使东吴,修复了蜀吴关系,深受孙权赏识。后镇守蜀国东大门,抵御东吴。最后官至车骑将军,相当于大将军了,70岁的时候完成了算命先生的预言。

姜维

大将军,西魏追封为开明王,前五虎上将都没能达到的高位。姜维的事迹不用再说了。

陈寿《三国志》曰:“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说的就是,邓芝镇守蜀国东大门,马忠镇守蜀国南大门,王平镇守北境,事迹显著,名扬海内,故在五虎将之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