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勾践对吴国不利,为什么吴国依然被勾践所灭?
导语:
勾践是越国比较有种的王子,他的父亲还在位的时候,勾践就已经开始监国。并且勾践带领越国大军,击败了吴国。越国大将灵姑浮更是斩断吴王阖闾脚趾,最终导致阖闾因感染去世。
吴国经历了一场夺位动荡以后,在伍子胥的支持下,夫差夺取王位。夫差继承父亲遗志,一举荡平整个越国,将勾践给抓了回来。
勾践被抓回吴国以后,这才是这段历史最精彩的地方。勾践忍辱负重,在吴国做了3年奴隶,以近乎卑贱的孝敬,赢得了夫差的信任。夫差将其放回国以后,勾践带兵灭了吴国。
01勾践的卑躬屈膝,已经超脱了人类良知范畴。夫差厉兵秣马,打算进攻越国。提前得到消息的勾践,决定打夫差一个措手不及,所以勾践带兵主动出击吴国,结果被夫差彻底击败。
句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於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句践曰:“善。”---《史记》
战败回来的勾践,派大夫文种前去求和,表示勾践愿意携妻带子前往吴国为臣。夫差倒是好说话,可是吴国相国伍子胥却表示坚决反对。
因为伍子胥认为,此刻灭亡越国简直易如反掌,根本没有必要再给越国任何机会。好在吴国的太宰伯嚭是一个贪财之人,他收了勾践的钱,帮勾践说了一堆好话。
- 最终勾践以奴隶的身份被押解到了吴国,以此保住了越国的宗室。不过接下来勾践的遭遇简直不能用一个惨字就可以解释的。
- 勾践夫妇俩被安排在了阖闾墓室旁居住,每天给夫差喂马。夫差想要骑马的时候,勾践都要跪在地上,把自己当成夫差上马的垫子。
- 不管遭受怎样的屈辱,勾践都欣然接受,并且没有任何抱怨。最让人感到可怕的就是品尝夫差粪便的事情。
当时夫差身体很不好,医者一时间也找不出原因,恰好勾践在旁边,他表示要查看一下夫差的粪便。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勾践拿到粪便以后,不仅仔细观察,而且用指头沾了点粪便品尝了起来。
勾践告诉夫差,他尝过夫差的粪便是甜的,这表明夫差的病即将就要好了。如果粪便是苦的则说明病情会加重。
夫差非常感动,果不其然,夫差的病没几天就好了。他觉得勾践能够卑微到这种地步,这表明勾践是真的忠于自己。所以他这才将勾践给放了。
02黄池会盟中夫差急功近利,把后方留给了勾践。夫差丝毫没有怀疑勾践的忠诚,不顾众人反对,将勾践给放了回去。回到越国以后的勾践,卧薪尝胆时刻记着在吴国的耻辱。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於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於王,王方会诸侯於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祕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史记》
好机会总算还是来临了,当时吴王夫差实力雄厚,想要成为中原霸主,所以前去参加黄池会盟。不过他带兵去会盟,对勾践还是有点不放心的。
毕竟吴国境内空虚,而越国的兵马却比较充足。所以夫差强行要求勾践带着越国的人马一起前去参与黄池会盟,给他助威。
- 所谓会盟其实就是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谁家的实力强大,谁就能成为天下霸主。不过勾践的准备工作稍微有点长了,夫差无奈之下只好先行出发。
- 到了黄池争夺盟主的过程中,夫差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勾践的大军虽然从吴国路过,但是并没有前来黄池,而是直奔吴国都城去了。
- 等夫差杀回来的时候,勾践已经将吴国都城洗劫一空,夫差的监国太子也被杀了。之后吴王夫差跟越王勾践之间的战争,就再也没有获胜过。
最终勾践战败夫差,将夫差逼死,而吴国也被勾践给灭了。勾践绝对不会给吴国一个可以复国的机会,他将吴国的宗庙彻底捣毁,王室子孙全部诛杀,一个不留。
从此吴国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上,而越国则成为了东方大国。勾践作为东方大国的诸侯王,并没有在诸侯国中表现得过于高调,所以勾践时期的越国实力相当强大,被成为某个版本中的春秋五霸之一。
03勾践冷酷无情,曾扬言杀妻灭子与吴决战。勾践的冷酷,是天下出了名的。可能在第一次战败之前,他并不是一个冷酷的人。可是在战败以后,勾践表现出来的冷酷,是前所未见的。
句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於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於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句践。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句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於是句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於吴王。---《史记》
当时勾践刚刚战败,他立刻做出预判,提前让文种前去吴国和谈。勾践的意思很清楚,要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做人质。
可是吴国的伍子胥一口拒绝,文种失望归来。这个时候勾践表示,他要杀掉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再跟吴国决一死战。
- 很难想象,勾践要决一死战之前,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老婆孩子呢?战败的事情是勾践一手造成的,为什么要让家人来承担后果?
- 文种一直忠心耿耿陪在勾践身边,没有文种,根本不可能有勾践。可是在平定吴国以后,勾践打算入主中原,而文种却不答应,他认为来之不易的和平必须要珍惜,为此勾践残忍地将文种赐死。
- 回到越国以后的勾践,发誓要灭亡吴国,所以努力发展民生。他跟老百姓一起吃一起住,而且在卧室里放上柴草作为席子,又挂着一颗苦胆,每天颓废的时候,勾践就尝一口苦胆。
所以勾践的意志力,是在这种极端苦难中锻炼出来的。他能够灭亡吴国,跟他冷酷的性格绝对有关系,足够冷酷才能了无牵挂,因为了无牵挂,所以才能战无不胜。
总结:超越人性的忍受,绝不可取。我不太赞同勾践的这种作风,虽然忍辱负重的确是值得提倡的一种传统美德,可是忍到了吃人家粪便的地步,就有点太过分了。
勾践以这种极端屈辱的方式,换取了夫差的信任,这是一种极端欺骗的手段。后来勾践的背叛显然也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欺骗的手段可以忽视人性,那么这种欺骗难道不应该被嗤之以鼻吗?欺骗本身就是信任危机的产生原因,极端欺骗手段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我认为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当然适当吃点苦忍受点屈辱,那是无可厚非的,不过泯灭人性的事情不能做。
参考资料:《史记》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勾践对吴国不利,为什么吴国依然被勾践所灭?
这个不需要理由,春秋战国时期,诸国纷争,逐鹿天下,今天灭一国,明天吞一城,即便你想要当个小清新,周围的人也会把你逼成猛虎。
纵观吴国从蛮荒边缘地区的一个有名无实的诸侯封国到春秋战国时期能与强楚打得有来有往甚至一度攻占了楚国国都,逼得楚昭王出逃。
《左传》中有载: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楚囊瓦出奔郑。庚辰,吴入郢。
这一路也是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随便列举吴国灭掉的东夷小国,比如钟吾。
《路史》有载:一作钟吴春秋钟吴子国【昭二十七】吴灭之预云泗之宿迁西北十里司吾故城是【寰宇峒峿俗】为钟吾氏【汉尉氏今钟吾苍】。
又比如州来。
《水经注疏》有载,守敬按:《汉志》下蔡,故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
(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计划中有重要地位的西施)
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主要记载了吴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对于这些小国,尤其是东夷小国的存亡,大多记载于《左传》等书籍中。吴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牵扯了吴国大部分的精力,但是也没忘了防备南边的强敌越国。
《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越国首次登场就是公元前505年,越王允常趁着吴国内部空虚,攻打吴国。
十年春,越闻吴王之在郢,国空,乃伐吴。
从这场战争看,越国一直在对吴国虎视眈眈,显然两国间也是经常发生战争的。吴国也没忘了越国攻打的仇,几年之后,公元前496年,就报复了回去,这就是姑苏之战。
十九年夏,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之槜李。
这场复仇战中,因为吴王和其部下在战场上心不在焉,光顾着围观越国的奇葩战法,导致脚趾受伤,最终伤处感染而病亡,太子夫差记住了这个“杀父之仇”。
使死士挑战,三行造吴师,呼,自刭。吴师观之,越因伐吴,败之姑苏,伤吴王阖庐指,军卻七里。吴王病伤而死。阖庐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三年,乃报越。
公元前494年,努力了三年的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中打败了越国。
越国以给吴国当仆国,越王给吴王当仆人作条件,以极其谦卑的姿态向吴国求和,吴王不顾大臣伍子胥的坚决反对,同意了。
越王勾践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卧薪尝胆”的生活。
在三年为仆期间,越王勾践吃足了苦头,做足了姿态,以能为病中的吴王尝粪的坚忍等来了吴王的松懈,最终得以回到了越国。
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显然有越王自己这个例子在,他不可能不吸取教训,能灭肯定会灭,不会再给吴国任何卷土重来的机会。
所以,不管是吴国差一点灭了越国,还是越国果断地灭掉吴国都是春秋战国这个大时代下的寻常事。
蒲松龄为越王勾践的事迹写下了一对千古绝对: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勾践对吴国不利,为什么吴国依然被勾践所灭?
公元前前496年,吴王阖闾听到允常去世的消息之后,于是派兵攻打了越国。越王勾践被迫迎战,两军对战时,越军冲入吴军的阵营,大呼着自刎身亡。当时吴军都被吓蒙了,此时越军趁机偷袭了吴军军营,随后吴军大败,吴王阖闾受伤,而吴王阖闾临终前,告诉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向越国报仇。"
公元前前494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准备报复越国,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在吴国没有出兵之前准备灭掉吴国。而范蠡不同意勾践这么做。而吴王听说之后,立即派遣发兵进攻越国,越军大败。越王勾践率领残军退守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此时越王勾践非常后悔,没有听从范蠡的意见,而此时范蠡建议勾践向吴王夫差求和,并入吴国为臣,于是,勾践派遣使者文种钱去吴国求和,表示越王勾践愿意入吴为臣。而吴王夫差同意了勾践的求和意见,然而伍子胥却反对此事,他认为勾践必有阴谋。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无奈说道:" 我难道此生就会如此吗?"文种却说:"商汤曾经被桀囚禁于夏台,周文王也曾被纣王囚禁在羑里,晋文公重耳逃亡翟,齐桓公小白逃亡莒,最后他们都能称王称霸。由此来看,我们今日的处境和他们相识,日后也可以东山再起?"
勾践回国后,经过深思熟虑,苦心经营,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挂了一只苦胆,每天都要尝尝苦胆。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能忘了耻辱之恨,他亲自带领夫人发展生产,并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越国人民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准备报耻辱之仇。后来越国联络齐国、楚国、晋国,让三国一起进攻吴国,使吴国处于疲惫状态,并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伍子胥被吴王冤杀。
公元前478年,越国再度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吴国大败。公元前475年,越兵将吴国围的水泄不通。公元前473年,越王带兵攻入吴国国都,吴国灭亡。越王勾践本来要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让他住在那里。吴王却说:"现在我老了,不能侍奉越王了。当初如果听了伍子胥之言,也不至于落得这种下场。"随后提剑自杀而死。勾践谋划灭吴忍受了二十多年的耻辱,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而勾践也成了中华民族的英雄。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勾践对吴国不利,为什么吴国依然被勾践所灭?
没有证据证明勾践对吴国不利!
为什么吴国被勾践所灭?
这二者是个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