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导语:

优秀的帝王,不是说他私德有多好,而是要看他是否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老百姓最怕的是什么?那就是战争,因为战争可以摧毁老百姓若干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幸福以及稳定。

毫不夸张的可以说,李世民就是这么一位优秀的帝王。他是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在位时间虽然只有23年,却能够创造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

我们现在所强调的伟大复兴之路,其实就是复兴盛唐在当时那个时代的世界地位。那是一个万国来朝的伟大时代,能够创造这个时代的皇帝,当然是非常了不起的帝王。

01李世民杀兄杀弟,逼父亲禅让,手段凶狠。

在李世民的人生中,最难忘的,肯定是玄武门之变。为了这场政变,李世民提前计划了很长时间。不仅将武将都召集在了一起,而且连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文臣,也都绑上了一条船上。

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甲子,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太宗乃纵禁苑所养鹰犬,并停诸方所进珍异,政尚简肃,天下大悦。---《旧唐书》

为什么要团结如此多的力量呢?因为这是杀头之罪,失败了甚至会抄家灭族。只有让尽可能多的人才都上船,才能保证这次政变的彻底成功。

  1. 玄武门之变的结果,其实是可以预料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是必死无疑的。因为就算李世民怜惜兄弟之间的感情,他那些手下人,也不可能留着他们的性命,等着将来他们找这些功臣报仇。
  2. 李建成和李元吉再怎么说都是皇室子孙,他们如果不死,或许会和李世民重归于好,这对那些功臣来说是致命的。不仅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们,也都要被杀掉,斩草除根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3. 当年陈平和周勃,在发动灭亡诸吕的政变时,也将汉惠帝的几个儿子一并诛杀,原因很简单,他们如果将来掌握了皇权,铁定要找陈平周勃的子孙报仇雪恨,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吕家的血液。

李世民在解决完兄弟们以后,又跑到金銮殿上把自己的老爸逼退位了。李渊可能是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最无奈的开国君主。

不过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这件事,兄弟能够杀掉,不排除父亲就不能被杀。随便一个意外,李渊就会去世。所以李渊乖乖交出权力,李世民从而提前登基。由此可见,李世民是一个手段非常残忍,思虑极为缜密的人。

02李世民击败窦建德、王世充,打下了半个李唐江山。

唐朝开国皇帝是李渊,这一点也没错。可是帮助李渊建立李唐王朝的最大功臣,到底是谁呢?其实就是李世民。

至少从目前的历史书籍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李世民的军事生涯实在是太丰富了。决定唐王朝生死攸关的几场大仗,基本都是李世民带人打下来的。

  • 当时洛阳在王世充的手里,这里是隋王朝的腹地,拥有数不清的财富。李渊打算拿下这里,李世民带兵前往平定。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窦建德,窦建德在河北的名声非常好,他爱惜百姓,又非常讲义气,赢得一片赞誉。
  • 王世充请求窦建德前来相助,结果窦建德在半路上就被李世民给灭了。随后李世民又带兵攻下了洛阳。彻底平定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从此唐王朝拥有了河南和河北的控制权。
  • 在北方李世民又击败了刘武周和宋金刚的大军,稳定住了唐王朝的北方。所以李世民对唐王朝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没有李世民,或许唐王朝也只能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

当然了,李世民是有篡改史书的嫌疑的,这些功劳到底是不是都是他一个人的呢?我们现在无从查证。

从这一点上来说,李世民的确有些不厚道。不过厚道人也做不了他这样的皇帝。立下了如此大功,可是李渊却没打算将皇位传给李世民,换成是你,你来气不?

俄而众军合战,嚣尘四起。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幡而入,直突出其阵后,张我旗帜。贼顾见之,大溃。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虏其众五万,生擒建德于阵。太宗数之曰:"我以干戈问罪,本在王世充,得失存亡,不预汝事,何故越境,犯我兵锋?"建德股栗而言曰:"今若不来,恐劳远取。"---《旧唐书》

李世民不是没有继承权,他是李渊的嫡子,虽然排行第二,却也是皇后所生,为什么就不能继承皇位呢?

而且李世民的功绩比李建成高太多了,他能够继承皇位,其实是很多功臣们众望所归的事情。

03李世民听从教诲,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皇帝。

皇帝好不好,不是看这个人的人品怎么样,而是看他是不是真的为天下考虑。李世民在历史上之所有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就是因为他跟其他皇帝不一样。

  1. 其他皇帝听到有人骂他,那肯定是拖出去宰了。天下必须要是一片赞颂之声,皇帝才会感到开心。可是李世民不同,他喜欢有人骂他,骂得越痛快,李世民越高兴。
  2. 为什么会这样呢?培养出这么一个习惯,要多亏一个人,那就是魏征。魏征是个人才,过去给李建成干活,曾经策划过刺杀李世民的行动,结果李建成妇人之仁,错过了这个机会。
  3. 在李建成倒台以后,魏征加入了李世民集团。可他从来都不给李世民任何面子,只要看到李世民不对的地方,他就会严厉斥责,就跟训儿子没什么区别。

这谁受得了呢?天下都是李世民一个人的,根本就没有人可以管他,为什么李世民可以忍受魏征的管理呢?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徵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辩,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其遗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旧唐书》

因为李世民心怀天下,他希望成为一个好皇帝,希望为天下百姓打造一个太平盛世。有这种想法的皇帝,本身就不多。能够切实实行二十多年的,那就更少了。

总结:李世民挨骂的本事,成就了他千古一帝的美誉。

不是谁都愿意挨骂的,就算是换成普通人,其实也不愿意让另外一个人一再指责。现在的年轻人,领导随便骂两句,可能就要甩辞职信走人了,更别说皇帝了。

作为一个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李世民居然能够接受魏征的谩骂,而且心甘情愿。对魏征提出的各种问题,知错就改。

这样有自律性的皇帝,天下哪里还能找到第二个呢?规矩是对普通人定的,皇帝当然可以不守规矩。可皇帝如果带头守规矩的话,那天下人岂不是更加不敢违反规定了吗?

这就是李世民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能够成为千古传唱的好皇帝,不是没有理由的。不管人家私德如何,他对天下黎民百姓是有功劳的。

参考资料:《旧唐书》

李世民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最贤明的一代君王,开创了贞观之治,礼贤下士任人以才,善纳良言,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治国理政如煮小鲜。年青时风华绝代气吞山河,大唐天下十之有七唯他为帅,每大战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智勇双全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因此他雄才大略怀柔四方,伟称天可汗,逆时可以隐忍自强,威时可以翻江倒海开疆拓土,他在位时灭了南北突厥,疆土伟达黑海,是千古一帝为万世师表敬仰,他劝导太子,,,民以食为天,治天下唯以为仁孝治国理政需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近贤臣远小人,是千古一帝的伟丈夫。

李世民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李世民是一个优秀的帝王,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为问题问的是李世民是怎样的帝王,那么小沐觉得玄武门之变不用提及,因为这是李世民登上帝位的手段,至于李世民的私生活,比如纳弟媳齐王妃做自己的女人,这一点也不用说,因为李世民并没有昏庸到让一个女人左右自己。如果题目问的皇帝是商纣王,那小沐不得不提一提妲己,因为妲己对纣王的为君之路影响很深。

李世民,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后面盛唐的繁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古以来都有“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一说法,有多少能一统天下的君王,却不能很好的管理江山呢?想想开创帝制的秦始皇,秦朝二世而亡。想想版图最大的元朝,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而唐朝,繁华富庶,万国来朝。

李世民能用人,善用人。一个帝王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而他的政治理念,政治措施都需要下边人去执行。一个优秀的帝王,他能做到言出法随,令不需行,很大程度上要看看他底下的执行者。

文臣方面:

魏征,一代有名的谏臣,最为出名的就是《谏太宗十思疏》。他本来是旧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最后却能为唐太宗所用,这难道不能表现出唐太宗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任人为能的原则嘛!

“房谋杜断”指的是房玄龄与杜如晦,他们身为唐太宗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李世民登基后,出任左右宰相,一起制度法度,选拔人才,为唐朝选举了许多有识之士。

武将方面:

尉迟敬德,在李世民登基初期,突厥大举来犯,他临危受命,在兵力弱于突厥的情况下,大破突厥,虽然没有使突厥主力受损,但在气势上压住了突厥,为后面计退突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靖李勣,贞观四年,他们二人一起出兵突厥,李靖带领三千骑兵深入突厥,奇兵出击,李勣与突厥兵正面相逢,奋勇杀敌。他们二人使得突厥可汗一败再败,无力反击。

刚刚小沐提及的这几个人,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然而唐太宗的能臣又怎么可能只有这寥寥几人。

李世民以他自己的人格魅力,以他自己的才能,让众人叹服,为他卖命,共同创造出大唐盛世,这样的李世民,这样的唐太宗,担的上千古一帝的盛名。

李世民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帝王。

我是小沐,大家可以关注我@沐一个沐 ,与我一起探讨历史问题。

李世民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李世民不算一个好人,但他是一个好皇帝。对于国人来讲,好皇帝的作用,远远胜于好人。

1.李世民是个政治家

李世民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诗人,他风华绝代,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有着不凡的气魄。

他走南闯北,文武双全,旗下有着众多一流的谋士和武将。

早些年,李世民为秦王时,率领旗下军官,先后打败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还扫除了不可一世的王世充部队,可以说,大唐天下,李世民的存在,让这段历史充满了铁血柔情、饮马江湖的豪情壮志,也为李唐天下描绘了最浓妆艳抹的一笔。

2.皇家好男儿

李世民太出色了,出色到让人嫉妒,特别是身为他的哥哥,同时又是太子的李建成。

身为太子,他不能忍受有个人比他出色得多,在朝野中备受好评,那有点过分了。

终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抱团取暖,希望搞垮李世民,让李世民再无威胁。李世民也嗅到了这股权谋之风,他率先发难,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宣武门之变,让两位亲兄弟、生死大敌与这个世界说声再见。

李世民成了太子,不久后,李渊成了太上皇。

3.李世民的功劳

或许得到这个位置,算不得太光彩,但历史只讲结果,不看经过。

李世民的皇帝,做得的确出色。

他当皇帝后,会察纳雅言,对于大臣的谏言,他会认认真真的考虑,并且只要是对大局有利的,他大多会采纳。他知道农民生存不易,还以身作则,提倡俭省节约的社会风气,并且告诉大家好好学习,好好发展农事生产,让百姓安居乐意,让国家实现国泰民安。

他结束了多年战乱的社会局面,终于还天下了一段太平的岁月。

历史记住了这段岁月,称之为“贞观之治”,历史也记住了这位英主,他叫李世民。

4.李世民的家庭教育

李唐天下,原本太子李承乾算得上出色,但手下人给李世民提供了切实证据,告诉他,自己的儿子反了。

李世民英雄一世,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也有一天,被谋反。他又一次动用 了铁血手腕平反,最后改立第九个儿子李治伟太子。

他告诉李治,自己一生犯过很多错,算不得一个好榜样。希望他能像古代的圣贤一样,做好事,做好人,当好官,施好政。

欢迎朋友们关注@新语说古今 @旧人新说

看更多精彩历史小故事

李世民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

1、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2、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至于玄武门之变到底咋回事,历来众说纷纭。我的真实想法就是很同情太宗这么一个人不得不走这么一步。读史总感,我相信李世民是个好人。

李世民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李世民是一个具有雄韬伟略、文武双全、不拘小节、智慧无双的好皇帝。

放眼中华历史,在君王中,如李世民一样贤明、大度、睿智的皇帝只此一人,别无分号。

我这样说,一定有一些特别喜欢纠结历史瑕疵的人会感到不满。因为在他们眼里,只要中华史书赞颂的他们是一定要找点阴暗的东西出来的。比如李世民,在那一部分人眼里,就是杀兄弑弟,忤逆不孝的残暴之君。

首先,人无完人,没有人敢说自己生来便是无私无畏的佛菩萨,从来没有做过一件自私或者自保的事情。

李世民确实有杀兄弑弟、忤逆君父、强行夺位行为,但是,那是迫不得已事情。首先,他身为李家二子,为李家谋夺天下,推翻无道昏君隋炀帝是没有错的。在此过程中他出生入死、指挥若定、扫平天下狼烟更加没有错。但是由于其建立了不世功勋,深得人心,便招来了太子李建成和王弟李元吉的忌恨,必欲将其置之死地。

而李渊在处理这件事情上,一直态度模糊,加剧了兄弟相残之势,李建成已经和李元吉公然对李世民下毒和各种陷害,最后制定了昆明池兵变的绝户计,李世民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么生、要么死,他不得不当机立断,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那么李世民主动退让,迁居外地能不能保命?答案是不能。既然已经被太子疑忌,就算他主动退让,也是太子的心病,太子登基,他依然不得好死。一个不能容忍建立了奇功的兄弟的人,又怎么能够容得下天下人?

所以,李世民原本就是雄才伟略者,这种时候,就不应该学公子扶苏,顾及什么身后虚名,而应该舍我其谁,不纠结于手足相残之虑,担当历史大任。

事实也证明了,李世民治下的国家政治清明、礼遇下臣、不记私仇、用贤任能、扫平外患、建立了煌煌开元盛世。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民富物丰、文武皆盛、诗文流传、德化四方,威加海内。这样的皇帝,当然是好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