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败于刘邦之手,后人为什么吹韩信?

导语:

项羽这辈子只有一个对手,那就是后来出道的韩信。我甚至认为项羽这辈子是没有对手的,因为韩信在项羽公司实习了一段时间,了解了项羽的作战方式以后,这才想出了对付项羽的办法。

否则这天下还真的找不到一个可以跟项羽相抗衡的对手,刘邦那就不要提了,他虽然也是猛将,带兵打仗水平很高,可是他跟项羽不是一个档次的。

项羽属于战无不胜的战神,韩信勉强可以跟他相抗衡,而刘邦绝对不是项羽的对手。所以我们提到项羽的对手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当然是韩信,而不是刘邦。

01彭城之战中,刘邦败了个彻彻底底。

项羽分封诸侯以后,天下并没有平静。各路诸侯为了争夺地盘依旧你争我夺。当项羽忙于平定齐国和赵国战乱的时候,刘邦已经偷摸着夺取了关中地区。

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史记》

这个时候对项羽非常不利,因为刘邦夺取关中后,联络上了各路诸侯打算跟项羽过不去。终于他集结了5路人马56万大军,朝着楚国扑面而来。

如此大的阵仗,很显然是要一举灭亡楚国了。可是项羽这个时候并不在彭城,他得到消息的时候,刘邦已经打下了彭城,在楚国的都城里分赃呢。

  1.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的项羽,自己带着三万骑兵,快马直奔彭城而来。结果刘邦的56万大军压根就不堪一击,被项羽杀掉十多万之多。剩下的兵马也望风而逃,落水淹死的也有十多万之多。
  2. 56万大军顷刻间,被项羽3万人马击败,可见项羽军队的战斗力,是非常惊人的。这一战的直接后果是,之前投靠刘邦的诸侯,几乎全部倒戈,重新投靠了项羽。
  3. 刘邦几乎是到了生死边缘,要不是项羽念及旧日的感情,重新跟刘邦和谈的话,可能刘邦的小命就这么终结了。刘邦把儿女踹下马车也是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接近20倍的兵马,都无法战胜项羽,可见刘邦压根就不是项羽的对手。彭城之战,差点就改写了历史。刘邦最幸运的地方是,他此前已经将一部分兵马交给了韩信,所以他并不是全军覆没。

有韩信作为坚强的后盾,刘邦在后来这才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所以说单靠刘邦的话,项羽早就一统天下了。

02垓下之战中,刘邦差点被打回原形。

签订了协议以后,刘邦和项羽本该和平相处。但是不死心的刘邦,再次撕毁盟约,开始讨伐没有防备的项羽。

想要背弃盟约,你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才行,很显然刘邦并没有这方面的资本。因为刘邦这边最重要的两位将领没有出现,那就是韩信和彭越。

是时,汉还定三秦。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令萧公角等击彭越。彭越败萧公角等。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史记》

结果当然就比较残酷了,项羽反身就给了刘邦一个打耳光,将刘邦逼到了死角之中。这一回项羽再也不可能原谅刘邦这个不讲信义的人。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外力相助的话,刘邦还是会死翘翘。不过他运气到底还是不错,当时正在平定齐国的韩信还算有点良心。

  • 韩信以出兵为筹码,希望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刘邦非常生气,可是不答应就被逼死了,所以刘邦索性就封韩信为真的齐王。
  • 得到齐王的封赏以后,韩信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带兵直奔项羽的老巢彭城而去。韩信相继占领了楚国大部分土地以后,从项羽的背后发动了进攻。
  • 与此同时梁王彭越也没闲着,他也开始出兵支持刘邦,三路大军合力将项羽逼退。与此同时萧何又发动十万关中兵马支援刘邦,这么多人一起出发,接近60万大军的实力,这才将项羽逼到了垓下。

而项羽当时是什么状况呢?他的军队一直在外作战,后方被韩信占领后,供给链已经中断了,所以项羽所带领的是一支非常疲惫且没有粮草的军队。

刘邦以如此庞大的军队,获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其实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至少在战术上没有任何骄傲的地方。

03项羽输在了优柔寡断,刘邦赢在了不讲信用。

项羽在战术上,不会输给任何人,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就算是韩信,也不是项羽的对手。不过项羽的情商的确不是很高,这是他的致命伤。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史记》

项羽至少有三次机会可以一统天下,可是因为他的优柔寡断,全都给错过了,实在是非常可惜。

  1. 首先,在鸿门宴上,项羽一直都有机会把刘邦给斩杀了。当时能跟项羽夺取天下的,只有刘邦了。所以杀掉刘邦,等于就是消除了后顾之忧,可惜项羽没有这么做。
  2. 其次,在入主关中以后,项羽本可以在这里定都,建立自己的帝国。当时项羽击败了秦国主力章邯,声威达到了巅峰,谁也不敢与之争锋,所以他能够称帝一点也不奇怪。不过项羽选择定都彭城,而且只称霸王不做皇帝。
  3. 再者,在签订鸿沟协议之前,项羽击败了刘邦56万大军,已经取得了战场上的绝对优势。他如果肯一鼓作气消灭刘邦,依旧可以一统天下,但是他选择和谈,给后来的战败,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当项羽错过了这几次可以一统天下的机会后,刘邦再也没有给他任何机会。刘邦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他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项羽性格上的弱点求生。但是但凡他抓到一点机会,绝对不会放过项羽。

总结:刘邦懂得人性的弱点,而项羽韩信终究只是武夫。

项羽和韩信无疑是战场上非常优秀的将帅,他们攻必克战必果,的确是很出色的人才。只不过他们跟刘邦比起来,又不是一个档次的了。

刘邦在战术和战略上的确不是他们俩的对手,可是刘邦懂得人性,他懂得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不管是项羽还是韩信,都无法在最后战胜刘邦,最重要的一点也在于此。项羽的优柔寡断,韩信的顾念旧情,这都是他们性格中的弱点。

刘邦恰好就看到了这些弱点,所以针对不同的人,对症下药,最终将这两位战神全都给收入囊中。

参考资料:《史记》

项羽是败于刘邦之手,后人为什么吹韩信?

项羽的确是败于刘邦之手,但如果没有韩信的话,刘邦恐怕是打不过项羽的。

韩信的政治智慧是差了点,但论军事能力,可不是刘邦能够相提并论的。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韩信收复溃败之军与刘邦在荥阳会师,阻击项羽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之后,韩信向刘邦提出了“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建议。韩信以三万精兵,迅速击败了魏、赵、燕国,占据了其地盘,而且以俘获的精兵驰援刘邦。

但刘邦却在荥阳被项羽围困,随后逃跑到了宛、叶之间,又被楚军围攻于成皋。

汉三年(前204年),几乎全军覆灭的刘邦独自与夏侯婴跑到赵王张耳、韩信营中。二人还在睡梦中就被刘邦缴了兵权。刘邦命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而且把能带走的所有兵力全部带走。韩信只能重新收集赵地的兵力,去攻打齐国,并于汉四年(前203年),全部平定齐地。

汉五年(前202年),刘邦趁项羽无备,楚军饥饿疲劳,欲对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刘邦约定韩信、彭越一起合围楚军。但韩信、彭越没有按期抵达,刘邦被打得大败。

刘邦无奈之下,采纳张良的建议,大封韩信、彭越,并把全部军队的指挥权交给韩信。

当年十二月,韩信指挥刘邦四十万汉军,与项羽十万楚军在垓下展开决战。韩信以十面埋伏大败楚军,并用四面楚歌,彻底瓦解了项羽的军队,逼迫项羽自刎乌江。

从刘邦与项羽整个对战过程来看,尽管是刘邦在正面牵制了项羽的主要军事力量,给韩信提供了巨大的战略空间,但刘邦的军事指挥能力,的确不敢恭维。刘邦独自指挥作战,鲜有胜绩。反观韩信,几乎是百战百胜。最厉害之处还在于,韩信随便收集的兵力都可以打胜仗,这不仅是刘邦所不能相比的,就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几乎少有人能与之抗衡。

虽然在名义上是刘邦战胜了项羽,但没有韩信的参与和指挥,刘邦几乎不太可能战胜项羽。后人给与韩信很高的评价,也是名副其实,并不是有意在吹捧韩信。

项羽是败于刘邦之手,后人为什么吹韩信?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和项羽经过了四年的战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刘邦战胜了项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辉煌的汉朝。而项羽则自刎乌江,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这场战争,双方的统帅分别是刘邦和项羽。可是,在后世的人们口中,传颂的战神却是韩信。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是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造成了刘邦的优势,也是韩信的卓越指挥,使得项羽的常胜之军落得个失败的下场。没有韩信,刘邦是根本打不过项羽的。在军事上取得不了胜利,其他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就刘邦的个人军事能力来看,他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不过,按照当时的军事指挥排位,他应该是在一流战将的中游水平。用韩信的评价来说,刘邦的带兵能力也就是十万人。当然,这句话有着调侃的意味。不过刘邦的军事能力确实不能够算太高。

从刘邦的军事生涯来看,刘邦一生指挥的战役,胜多败少。他率领军队西入关中,一路上打败了无数阻挡的秦军。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直打破武关,占领咸阳。在与项羽的战争中,他要面对项羽的主力。虽然屡次被项羽打得十分狼狈,但是还是坚守住了正面防线,使得项羽不能越成皋一步,为韩信的大迂回作战创造了条件。

只要不面对项羽,刘邦对抗项羽的手下一般都能够占上风。在项羽击梁的时候,刘邦大破成皋正面的楚军,使得楚军遭受了严重的失败。在后来英布造反的时候,他也预计刘邦不会亲自带兵前来,所以才有恃无恐。结果刘邦亲自带兵平叛,打败并歼灭了英布这个原来项羽手下最强悍的将领。

从上面刘邦的军事生涯,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也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但是,《孙子兵法》云,“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就是说,能够打胜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那是因为打败的是比他弱的人。

刘邦就是如此。至少有两个人是刘邦打不过的。一个是项羽,另一个是章邯。在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为了免除刘邦这个后患,借口巴蜀也是关中之地,把刘邦封到当时秦朝流放囚犯的巴蜀之地。虽然刘邦心中不满,可是在项羽的高压下,也只得从命。

到了封地后,刘邦就想北攻关中。可是,项羽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他封了当年投降他,跟他一起入关的三员秦将为王,堵住刘邦的北进通道。这三个人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三个人中,尤其是章邯是刘邦无法对付的。

刘邦只得老老实实的呆在巴蜀,眼睁睁看着手下人日益逃亡而徒唤奈何。在后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韩信说秦人对这三个王恨之入骨,可是,为了拿下章邯的废丘还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以至于韩信因为亲自指挥围攻废丘,使得刘邦只得自己亲自指挥五十六万大军攻打彭城。在彭城之战,刘邦的大军被项羽的三万铁骑打得大败,遭到了空前的损失。

可见,章邯并非是韩信为了宽刘邦的心所说的那么好对付的敌人。只要有章邯在,刘邦是无法北进关中的。

再说项羽。项羽比刘邦的军事能力强是众所周知的。刘邦所打的败仗,基本都是败在项羽的手下。彭城之战,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败在项羽的三万骑兵手下,损失几十万,连父亲和妻子都被项羽抓走,自己也险遭不测。在成皋前线,刘邦多次被项羽逼入绝境,只是依靠计谋才得以脱身。

就是到了最后的关头,项羽率领楚军撤退,刘邦率领汉军追击。在固陵之战中,项羽率领楚军以少击众,大败刘邦。即便是处于困境,刘邦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而韩信的加入,正好弥补了刘邦阵营的缺陷。用刘邦的话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里,刘邦很中肯的说出了自己与韩信的差距。

韩信在被刘邦拜为大将后,就首先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轻易的打败了章邯,夺取了关中。在彭城之战后,又是韩信赶到成皋前线,打破了楚国的追兵,稳定了战局。

在魏王豹叛变后,又是韩信采用木罂渡河,消灭了魏国。接下来,韩信和刘邦定下计划,以刘邦在正面吸引项羽主力,韩信进军北方,对项羽的侧翼采取大包围的战略。

韩信先打下代国,然后在井陉之战中,采取背水阵,一天之中就消灭了赵军的主力,灭了赵国。又通过恫吓,收服了燕国。通过袭击,打破了齐国。在潍水之战中,采取半渡而击的战术,消灭了项羽手下最强的将领龙且,消灭了他率领的楚齐二十万联军。至此,楚国的败相已露。

在楚汉战争最后的垓下决战时,被自知不是项羽对手的刘邦招来的韩信,亲自指挥了最后的决战。面对项羽率领的楚军,韩信针对项羽的中央突破的战术,采取了厚集中央,两翼包抄的战术,终于一举打败了项羽。

在项羽失败之后,韩信采取重重包围,并用四面楚歌的攻心战术,使得楚军失去信心。面对绝境,项羽被迫突出重围,自刎乌江,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

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中,刘邦无法对抗的敌人,在韩信的指挥下被轻而易举的打败了。由于有韩信在北方的奋战,使得刘邦能够依靠北方的资源壮大实力。也是韩信的奋战,使得项羽陷入了汉朝的战略包围,最后一蹶不振。

所以说,没有韩信,刘邦虽然也可能战胜项羽,可是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当时的人民,会遭受更多的苦难。而韩信出神入化的战役指挥,也开拓了军事艺术的先河。这也是韩信对中国军事上的贡献,他得到后人的赞誉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韩信的军事能力虽然很强,但是他的政治能力极差。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韩信一败涂地。他成为刘邦集团中第一个被吕后所杀的功臣,这也是后人同情他的一个原因。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项羽是败于刘邦之手,后人为什么吹韩信?

在群雄割据时代,实力决定一切。同样的,韩信的的名气也是靠自己的赫赫战功赢取的,我们不妨从下面这几个战役来看一看韩信有多牛:

1.入蜀之战。刘邦到巴蜀就国的时候,为打消项羽的防范,烧毁了入蜀的栈道。听从韩信的计策,大张声势的派周勃、樊哙修复栈道,吸引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汉军主力则翻越秦岭,攻击关中重镇陈仓。章邯仓促救援不及,被汉军以逸待劳,打的大败,最终自杀身亡,刘邦因此平定关中,这也成就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

2.一天破赵。攻打赵国时,太行山有条狭窄的通道叫井陉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狭窄处两辆马车都不能通过。而二十万赵军就把守着这个井陉口,赵国战场的形势可谓甩韩信十条街,拥有优势兵力还是防守雄关。但韩信用计谋,派一路人马带上汉军旗帜,等自己把赵军引出营后,进入把赵旗全部换成汉旗,造成后方已被占领的假象。又派一路人马背水而列,以逸待劳等待赵军。自己率领军队,与赵军作战,假装不敌,引兵而出,与背水而列的军队一起抗住赵军攻势。果然,赵军全军出动,乘胜追击,又被背水一战的汉军死死抵抗,打不下就想回营休整,结果发现营地都被占了,赵军大乱,将军控制不住,被韩信收割,陈余自杀,赵王被俘。在战场形势不利的条件下,韩信一天破赵,你说牛不牛。

项羽是败于刘邦之手,后人为什么吹韩信?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说实话,刘邦和项羽打仗,基本上都输了。刘邦最后能战胜项羽,韩信居功甚伟,但是不能忘记刘邦集团其他人的努力。因此我们可以说,项羽败在了刘邦集团的手中,说是败在刘邦手中似乎不妥。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刘邦和项羽

说实话,刘邦和项羽作战的时候,真的基本上都是大败而归。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最多的时候,刘邦曾经联系各路诸侯,聚集了五十六万的大军,想要讨伐项羽。在刘邦看来,当时的项羽正在和齐国开战,必然无力顾及到自己。刘邦认为自己和齐国两面夹击,项羽首尾不能相顾,必然打败。结果呢?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确实如同刘邦估计的一样,因为项羽将大部队都放在了与齐国作战之内,因此无法派出大量军队与刘邦交战,项羽只能率领着三万精兵和刘邦交战。似乎战况很明显,刘邦五十六万,项羽三万,刘邦可能觉得一人吐一口唾沫就能淹死项羽。但是在这种几十万的战场之上,不是人数就能决定所有的。

项羽不愧是一代战神,在项羽的带领之下,三万楚军犹如野狼一般撕扯着西汉的军队。

“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

最终刘邦被项羽杀得大败,还是依靠割地求和才勉强阻止了项羽,不然刘邦恐怕早就死了。

二、刘邦是怎么赢的?

刘邦能赢,不仅仅是依靠韩信,其中还有彭越、英布等人的支持。例如说彭越就在战争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记载: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

可见彭越在骚扰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粮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项羽很多时候还是去征讨彭越,无力去对付刘邦,这也为刘邦提供了喘息之机。

说实话,这个时候的韩信的身份很模糊,他一方面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另一方面也是刘邦的臣子。在征讨项羽之中,彭越负责骚扰,而韩信则负责主攻。在韩信的进攻之下,项羽的军队节节败退,死伤惨重。例如说楚军之中的大将龙且就是败在了韩信之下。

一个事件可以说出刘邦统军的战斗力低下的情况,如一次刘邦让韩信、彭越来帮自己,结果两个人没有按时来。结果:

“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可见如果是让刘邦单独带兵的话,这个战斗力确实是有些惨不忍睹。

最终项羽在韩信的“十面埋伏”的计谋下失败,项羽也自刎乌江。

因此说实话,在对项羽的战斗之中,我认为应该说是整个刘邦集团的胜利,不仅仅是韩信,也不仅仅是刘邦。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项羽是败于刘邦之手,后人为什么吹韩信?

我认为无论是刘邦如何取胜于项羽的。韩信被百姓称颂,韩信肯定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而刘邦的所作所为也是有值得赞赏之处。韩信被后世吹捧和刘邦、项羽之间的霸主之争好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

韩信也是个文学爱好者,他著有《韩信》兵法三篇。并与张良曾整理兵书。

我觉得人们之所以吹捧韩信,是因为觉得他有非凡的军事才能。

大部分群众应该是认为如果没有刘邦作为君主的话,韩信的实力完全可以会自立门户,并且或许还会比刘邦更有所作为。因为韩信不仅仅只是一个军事家,他自己写过书籍,证明他的文学和他的武艺还是能相互映衬的。

韩信后期被告发谋反。

刘邦曾评价韩信:“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连刘邦都自认为自己的实力不如韩信,想必韩信肯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刘邦在建立王朝之后,就解除了韩信的兵权,但韩信却只是楚王他不甘心也是正常的。他后来被别人告发谋反,更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才能不输于刘邦,我认为韩信可能是觉得自己是开国功臣,觉得天下大部分都是自己替刘邦打拼回来,所以才会有想谋反的心理。

龙且战死后,韩信平定齐地,却以齐地未稳为借口,自请为代理齐王之位。

这时的韩信想必已经隐隐约约有了自力更生的念头。他已经远远不满足于听从刘邦的安排,才会选择自己请命为王。

韩信想自立和他手下的谋士蒯通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早在刘邦派人游说齐国和自己结盟时。蒯通就劝韩信不要把功劳让给他人,而是应该举兵灭掉齐国。

结语:

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我个人更认为将军不想当国王的话,也不是什么好将军。后期当人们吹捧韩信的时候,我觉得从个人主义来讲,我想大众更希望韩信也能成为一方霸主。

本篇由小编执笔所书,

原文盗搬者必究其责。

在下:“写红尘作梦语”,

感谢各位看官的赏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