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之才比起姜维如何?

导语:

  • 周瑜,东吴集团大都督,典型的官二代,父亲是洛阳令,族中叔叔和爷爷位列三公。在孙策创业期间,辅佐孙策问鼎江东。其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战败曹仁,可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 姜维,蜀汉集团大将军,本是曹魏天水郡守将,奈何遭到猜忌无奈之下投降诸葛亮,成为诸葛亮亲传弟子。诸葛亮去世以后,姜维一直投身军旅却无作为。直到费祎死后,姜维执掌蜀汉军权,开始了他传奇的九伐中原。

这两个人都是三国时期,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因为两个人所处的时代,还是有时间差的,周瑜在三国前半段,姜维在三国后半段,所以他们俩之间没有交集。由此,我们是很难断定谁的能力更强一些。

01从名气上来说,周瑜的名气比姜维大。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羽扇纶巾的可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周瑜可不是一般的带兵将领,可以说他是一位儒将。

也就是说周瑜是饱读诗书文武双全的将领,这是他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周瑜一生中最大的功绩,那就是击败了曹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三国志》

当时曹操战败了袁绍,夺取了北方大部分的地盘,正是意气风发,所向披靡的时候。南下荆州之前,刘表病死了,他儿子刘琮居然不战而降。

  1. 曹操的声威几乎达到了巅峰,似乎世上再也没有人敢跟他争锋。可是这个时候他却遇到了一个刺儿头,那就是周瑜。
  2. 作为东吴的大都督,周瑜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孙策临终之前,曾经告诉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由此可见,孙策对周瑜的信任程度是非常深的。
  3. 孙氏家族生死存亡之际,周瑜挑起大梁,主动迎战曹操,并且最终将强大的曹操击败,阻止了曹操一统天下的可能。

天下能够击败曹操的,除了刘备,就只有周瑜了,所以说周瑜的名声当然比姜维要大得多。姜维这辈子虽然也在努力奋斗,也在跟曹魏作斗争,可是他毕竟没有打赢过一场可以改变三国局面的战争,自然就比不上周瑜了。

02周瑜的政治才华比姜维强得多。

周瑜是儒将,所以他不仅仅懂得带兵打仗,在政治上,周瑜也有自己的一套方针。尤其是在处理自己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时,表现出来的智慧是很少人能比得上的。

孙策活着的时候,周瑜的才华就已经体现了出来。当时孙策还在袁术帐下效力,而袁术是比较看重周瑜的才能的,打算收周瑜为自己的心腹。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三国志》

可是周瑜知道,他此刻已经投靠了孙策,而孙策只是名义上作为袁术的手下而已,早晚会成就大业,所以周瑜拒绝了袁术的招揽,而是直奔江东,去寻找孙策去了。

由此可见周瑜这个人不仅看人准,而且在政治方面十分有谋略。忠臣不事二主的道理,绝对是周瑜成为江东领袖的主要原因。

孙策去世以后,周瑜成为了江东军队的领袖。当时孙权刚刚上台,地位不稳,这个时候周瑜跑来告诉众人,他第一个支持孙权上位。

因为周瑜的支持,所以孙权才慢慢在江东有了威信。这种处事风格,足以让孙权对周瑜十分放心。所以周瑜统领江东兵马的时候,并没有半点受到阻挠。

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三国志》

反观姜维的政治才能,则显得有点低下了。他不懂得如何跟自己的君主相处,他虽然有一颗报国之心,可是在面对黄皓乱政的时候,他居然当着刘禅的面斥责黄皓。

结果要不是人家为他支招,让他出去避祸,他可能就要被黄皓的人给害死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姜维的政治才能是不足的。

03周瑜和姜维,两人都没能开疆拓土。

周瑜虽然是神勇的儒将,是江东的表率。可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周瑜并没有独立开疆拓土的能力。

  1. 至少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孙策死的时候江东有多大地盘,周瑜死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改变。除了夺取了部分江夏地盘以外,东吴的地盘没有什么增加的地方。
  2. 当时周瑜击败了曹操,本该是收割荆州的时候,可是荆州大部分地盘都被刘备给抢走了。刘备攻城略地的能力当时达到了巅峰,而且他深得荆州士族的支持,所以才能如此顺利。
  3. 反观周瑜,带着人马攻打南郡的曹仁,甚至还跟刘备把飞借走了一起攻打,打了一年多时间,都没能打下南郡。还是刘备自己过来打才一起把南郡打下来。

在这之后刘备和周瑜谈判,南郡还是落在了刘备手里,而刘备是拿江夏作为代价跟周瑜置换了南郡。很多人说荆州是孙权如芒在刺的地方,其实我们看地图就能明白,其实真正让孙权辱如芒在刺的地盘是江夏郡。

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三国志》

因为江夏郡有一部分是在江这边的,那就是直接跟东吴地盘接壤的地方。所以周瑜觉得这件事不亏本。除此之外,我们没有看到周瑜再拿下过什么地盘。

同样的是,姜维九伐中原,事实上不止出兵九次,却没有夺取曹魏寸土。姜维这么多年北伐简直就是一个死局,他永远都找不到突破口。

总结:周瑜各方面都要强于姜维,就是寿命上比不上。

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政治谋略,周瑜都要比姜维强一些。而且周瑜在历史上的名声,也要比姜维大得多。

因为周瑜生活在前三国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所以大家更加愿意去关注那个年代的人物。相比较而言,就很少有人愿意去关注后三国时代的英雄们了。

  • 其实姜维那个时代的英雄也很多,比如说邓艾,那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也是优秀的军事将领。钟会,手握二十万大军进攻蜀汉,打算在成都自立为王的人。
  • 还有羊祜,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坐镇荆州,抵抗吴国,为灭亡东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包括东吴的陆抗,他是陆逊的儿子,也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

但是你拿他们去跟关羽张飞夏侯渊司马懿比的话,那名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所以说姜维在年代上也是吃了点亏的。早生个三十年,或许也能跟周瑜并驾齐驱了。

最让人可惜的是,周瑜死的时候才不过36岁,实在是英年早逝。而姜维要比他寿命长得多,活了63岁。如果不是谋划钟会造反的计划败露的话,可能他活的时间还要长。

参考资料:《三国志》

周瑜之才比起姜维如何?

周瑜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易中天先生概括周瑜是:帅哥,良友,名将,忠臣。《三国志》说周瑜是“性度恢廓”。“长状有姿貌”。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孙刘联合军的总指挥,曹操大军在长江列阵,战舰相连,旌旗猎猎,江东人见了魂飞魄散,胆战心惊。周瑜却泰然自若,运筹帷幄最终以多胜少,打败了曹操。取得了决定历史上胜利。

《江表传》里记载,公元209年,刘备到京(江苏镇江)迎娶孙权之妹,告别时曾对孙权说,周公瑾文韬武略实在是“万人之英”,不过我看他“器量广大”,只怕不肯“久为人臣”。曹操也在赤壁之战后写信给孙权,说是自己烧的船走的,横是周瑜浪得虚名。

《江表传》说的很清楚:“瑜威声远箸,故曹公-刘备咸欲疑僭之”。周瑜被曹操和刘备同时诋毁,并提挑拨离间,足以说明周瑜的才能是怎样的了。

姜维,是自视清高的诸葛亮,在四十八岁北伐魏国时收降的。诸葛亮赞到:“姜伯约甚敏于军事,即有胆义,深解兵意,而才兼于人”。

诸葛亮谨慎入微,很少夸奖别人。很快提拔姜维这位降将为当阳亭侯。不到三十岁封侯,这时多少战场上的武将梦寐以求的。诸葛亮又尽授平生之学,让姜维领上将之职。

姜维清廉自守,家无余财,其才德也无可挑剔,他对蜀汉的忠诚也无可非议,刘禅投降后,他依然图谋起兵复国。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大约十年间,八次北伐,功绩也不在诸葛亮之下。但却又背费袆制约,被黄皓进谗言。说明姜维自己也有不足之处,比如他的用人方面,他身边只有同是降将的夏侯霸,不免让人生疑。

姜维作为蜀汉的守业者,固然对蜀汉立有功勋,但与诸葛亮这样的蜀汉创业者是无法相比的。

而周瑜也正是东吴的主要创业者,他的才能是曹操与刘备同时赞叹与嫉妒的。尽管姜维是蜀汉后期的人才,但是与周瑜还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周瑜之才比起姜维如何?

周瑜之才,三国时期难有其匹敌。其军事才能、谋略、统帅才能,不仅吴国都敬服,就连魏、蜀方都不敢小觑。实为三国时期名满天下。

姜维军事才华出众,志向远大,在蜀后期独撑危局,立志于蜀的强大而征战魏方。怎奈蜀势己江河日下,靠一个姜维,甚至十个百个姜维也难以力挽狂澜,扶江山于既倾了!

成就方面周瑜可谓辉煌一生(生命虽短),姜维在征伐中有胜有负,成就逊色多了。当然姜所处时势也注定了其悲剧性!

总之,军事、谋略才能周瑜均胜姜维,一生成就方面周瑜更是远超姜维!

周瑜之才比起姜维如何?

周瑜与姜维分别是吴、蜀的顶梁柱,不过,无论从才华或功业上说,周瑜都要胜过姜维一筹。以下做一下分析:

第一,周瑜的才华,是对手也不能不佩服的

对于周瑜的才华,我们可以列举几个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

孙策曾这样评价他:“英隽异才”,孙权则称他“胆略兼人”,刘备赞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在赤壁之战中吃了大败仗的曹操,对周瑜的才能更是刮目相看,他曾派蒋干为密使,企图收买周瑜。后来,蒋干未能完成使命,回来后对曹操说:“周瑜有气量,有高远的理想,不是用言辞就能挑拨离间的。”

刘备与曹操都把周瑜当作可怕的对手,两人都曾经制造种种流言,诽谤、诬陷、贬低周瑜。

刘备去京口拜见孙权后,曾偷偷打小报告说:“周瑜文韬武略,实有万里挑一的英雄人物,我看他器量宽广,恐怕不会长久居于人臣的位置。”这是捧杀他,暗示周瑜乃帝王之材,岂肯甘心当孙权部下。貌似忠厚的刘备,其实背后搞阴谋也是有一套的。

曹操则相反,大肆散布贬低周瑜的言论,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时,我正好有病,就自动烧掉船只撤退,不想却被周瑜捞到虚名。”尽管曹操说法与刘备不同,却同样是诛心之论,用意歹毒之极。信里暗示周瑜非但浪得虚名,而且所谓的战功,完全是欺骗孙权。

从刘备与曹操的小动作里,都可以看出这两位旷世枭雄,都把周瑜视为最大的对手。这其实就是对周瑜才能的最高评价。

第二,周瑜的功业是姜维无法相比的

在孙策时代,周瑜便成为孙策的左膀右臂,为孙策略定江东立下赫赫之功。孙策死后,周瑜的地位愈加重要。他东征西讨,为孙吴政权的巩固立下卓越战功。公元206年,他率兵镇压麻、保二屯的变民武装集团,俘虏一万余人,毙其首领;次年,黄祖派部将邓龙率数千人入侵,被周瑜打得大败,邓龙自己成为阶下之囚。在公元208年消灭黄祖之战中,周瑜是东吴前部大都督,统领前军击破江夏水师。此时的周瑜已俨然是东吴军队胜利的旗帜。

周瑜最伟大的一役,便是指挥东吴军队大破曹操于赤壁。当时,曹操的总兵力约为二十三万,而周瑜只有三万人。当时东吴诸将皆认为曹军不可抵挡,而周瑜独力排众议,分析曹军的几个致命弱点,力主一战。在赤壁一战中,周瑜以寡击众,以火攻战术大破曹军水师,让不可一世的曹操吞下战败的苦果。此役曹军死亡人数过半,大约损失了12-13万人,是曹操生平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此役也成就周瑜千古名将的名美,如此伟大的胜利,是姜维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又攻克军事重镇江陵,并把东吴的势力拓展到夷陵。这一系列伟大的胜利,奠定了周瑜在中国军事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第三,姜维文武双全,是难得的人才

姜维是继诸葛亮、蒋琬、费祎之后,蜀国第四任军政首脑。他能爬到如此高位,与其才能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曾评价姜维是“凉州上士”,“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姜维就是诸葛亮心目的儒将形象,不是单纯的武将,他有知识,有文化,有信义,有谋略,仁、义、礼、智、信一样不缺。

我们来看看时人对姜维的评价。郤正曾在蜀国为官,对姜维是比较了解的,他这样说:“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姜维位居上将军,地位比群臣要高,但是他从不敛财,既不贪财,也不好色,着实非常难得。那么他就没什么兴趣爱好吗?他爱好读书。郤正还有一句话:“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他好学不倦,生活上又很简单,所以他的口碑是相当好的,你想在品行上找他的缺点,还是不容易找到。

姜维文武双全兼品行端正,在蜀军将领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在各方面都无懈可击。所以后来姜维掌权,实在情理之中。

第四,姜维在建功立业上差强人意

尽管姜维是个才华全面、品行高尚的儒将,但是在军事能力上比不上周瑜,所建立的功业更是远逊于周瑜。

姜维一生伐魏十余次,其中在他掌权后对魏国发动过六七次战争。他曾在五年发动过五次北伐,都没能取得重大战果。惟一一次比较成功的战役是洮西之役,杀敌万余人,即便是这场战役,与周瑜的赤壁之战、江陵之战仍无法相比。姜维北伐如同诸葛亮北伐的翻版,每每劳师无功。

尽管当时魏强蜀弱,但是当时魏国频频陷入内乱,因而姜维北伐的时机是很好的。由于司马氏夺取,魏国先后三次爆发淮南之变,内战大大消耗魏国的力量,加上东吴对魏国的袭扰,都给姜维在西线发动进攻提供十分有利的时机。然而,姜维不仅没有因为魏国内乱而扩大战果,反而因穷兵黩武而削弱了蜀国。

姜维的北伐遭到蜀国将领的反对。征西大将军张翼就认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由于北伐屡屡失利,国内对姜维的不满情绪也与日俱增,“蜀人由是怨维”。

尽管姜维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尊敬,但是北伐着实乏善可陈。他几乎年年发动战争,但给我们的印象,战略意图十分不明确,没有一以贯之的长期计划。他一会儿攻击陇西,一会儿攻击关中,在战术上或有一二小胜利,在战略上着实乏善可陈。蜀军的战斗力不弱,但有短板,长于野战,短于攻坚。倘若遇到敌人坚守不出,几乎没辙,粮食一吃完,必定退兵。攻城战的短板问题没解决,北伐毫无意义可言,敌人只要玩乌龟战术,姜维就寸步难行。

有人把蜀国灭亡的原因,归于姜维的穷兵黩武。这个结论对不对,我们不好妄下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姜维的北伐,对魏国的伤害确实不大,对自己的伤害却不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姜维尽管是优秀的将领,但够不上“伟大”两字,而周瑜则是伟大的统帅。

周瑜之才比起姜维如何?

周瑜作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为开拓和巩固东吴江山立下不朽功绩,其雄才大略少有人可比,联刘抗曹,赤壁一战威名震天下。怎奈三国谋士良将众多,更有孔明神机妙算,掩盖了周瑜的光芒。如果没有天妒英才,如果不是肚量狭小,如果能与孔明长久合作,就不会有曹魏坐大,三分天下就是另一种情形。姜维是三国后期蜀国名将,智勇双全,是孔明最为倚重的将领,但天时地利人和不占优势,最终兵败。长期穷兵黩武,也使蜀汉国力渐衰,内部矛盾重重。看来姜维仅是坐镇一方的良将,远没有周瑜的魄力和眼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霸气是姜维之才永远赶不上的![翻白眼]

周瑜之才比起姜维如何?

姜维之才,岂能与周瑜相提并论;周瑜三国最突出的帅才,任何人无法与其相比,包括诸葛亮;只因疑心太重而英年早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