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如果不为关羽报仇听计于诸葛亮联吴抗曹,蜀国能战胜曹魏吗?

导语:

关羽去世不久,曹操就跟着走了。当时曹丕登基称帝,篡夺大汉江山,刘备趁着这个机会也在成都登基继承汉统。

这个时候大汉王朝已经灭亡,刘备属于地方割据政权,不具备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宣布攻打东吴,夺回荆州,为关羽张飞报仇雪恨。

结果我们都知道,不仅伐吴失败了,刘备把自己的老命也丢了。那么如果这个时候刘备联合东吴,北伐曹魏的话,胜算是不是更大一些呢?

01北伐曹魏,的确比伐吴胜算大一些。

曹操刚刚去世,北方尚且处于一片动荡之中。当时曹丕又篡汉自立,他本身没有多少威慑力,所以曹操的旧部对曹丕是否非常忠诚,这存在一个问题。

此外,那些反对曹丕登基的力量,本身就处于摇摆不定当中。如果这个时候刘备能够出兵北上,那么他们一定会成为帮助刘备推翻曹丕的重要力量。

曹丕跟他老爸曹操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曹操带兵是一流水平,可是曹丕带兵却是三流水平。所以说刘备带兵北上的话,曹丕铁定不是对手。

在曹魏政局尚未稳定的时候,刘备能够选择北伐,我觉得是比较明智的一个选择。毕竟刘备此刻需要做一个选择,一方面是要报关羽的仇,这是自家兄弟的私仇。还有一方面是要报汉献帝被废的仇,这是大汉王朝的仇恨,这才是最重要的众仇。

所以说刘备如果选择为大汉王朝报仇,那么跟随者更多,诸葛亮和赵云这些人,一定会义无反顾地帮助刘备对抗曹魏政权。

蜀汉内部能够做到同仇敌忾,在曹魏尚且不稳定的情况下,蜀汉拿下关中地区,基本上不成问题。

毕竟当年在汉中,就连曹操都不是刘备的对手,更别说后来上台的曹丕了。若是刘备真的这么做了,或许历史会被改写,虽然刘备未必可以一统天下,可一定轮不到司马家族坐天下了。

02刘备伐吴存在的困难,要多一点。

刘备之所以要讨伐东吴,那是因为东吴背叛了刘备集团,偷袭了荆州,并且杀掉了关羽。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彻底触怒了刘备。

不过关羽被杀的时候,刘备还不足以跟孙权相抗衡,因为他刚刚在汉中击败了曹操,损失比较严重。所以关羽之仇暂时就放下了。

这一放,就放到了他登基以后。刘备登基做了皇帝,第一份诏书,那就是讨伐东吴的招数。这件事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东吴不是汉贼,曹魏才是汉贼。

所以刘备在当时要讨伐东吴,一定有这么几个困难需要克服才行。

  1. 首先那就是刘备集团内部支持伐魏的声音。不少人表示伐吴是不对的,比如说赵云就直接说明了伐吴的错误,他们应该讨伐曹魏,因为曹魏才是汉贼。

  2. 其次是东吴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只要刘备过来,其实就是瓮中捉鳖的事情。除非刘备强大到,连陷阱都不害怕。

  3. 再则那就是曹魏在一旁坐山观虎斗的情况,刘备伐吴,是曹魏最想看到的一件事。因为不仅可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还能够在最后渔翁得利。

由此可见,刘备铁了心要讨伐东吴,必须要给大家把这些问题都解释透彻了才行。刘备解决这件事的办法非常粗暴简单,那就是谁反对就不带谁去。

所以我们看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和赵云这样的人都没有被带上战场。这可以说是这次夷陵之战战败的主要原因。

03刘备伐吴,不仅仅是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

关羽是东吴杀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杀张飞的范疆张达二人,也都逃到了东吴去。所以刘备的左膀右臂之死,都跟东吴脱不了干系。

那么刘备当然要兴师动众地朝着东吴开炮,可刘备当真只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吗?一味重视感情的人,能够开创宏图大业吗?

我觉得未必,所以可以肯定一点,刘备伐吴,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姑且猜测一下刘备到底是怎么想的。

  1. 第一,刘备伐吴是师出有名,可以激起手下将士们的斗志。当时关羽被杀以后,荆州派系的将领们都跃跃欲试要为关羽报仇,如果不报仇,或许会酿成兵变。

  2. 第二,刘备伐吴可以夺回战略要地荆州。荆州对刘备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里不仅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可以生产源源不断的粮草。而且还是北伐曹魏的最佳出口,因为出了荆州北上,那就是一马平川的好时候。

  3. 第三,刘备伐吴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因为北伐曹魏需要翻山越岭前往关中。而伐吴只需要带兵顺江而下,就可以直奔荆州而来。不管是运送军粮,还是输送士兵,那都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由此可见,刘备之所以讨伐东吴,是有自己的一番见解的。我们不能因为他最后失败了,所以就认定他这次的军事行动是不对的。如果东吴没有陆逊的话,结果还真的没法预料。

总结:历史证明,孙权活着的时候,谁也别打东吴的主意。

很魔性的一件事就是,孙权简直堪称防守之神。他活着的时候,确保任何一支力量都没有入侵东吴的可能,这也是怪了。

因为孙权主动进攻的时候,表现实在是太烂,根本不能侮辱统帅这个词,那就是个垃圾。可是在防守上,孙权却做到了天下统帅都做不到的事情。

孙权活着的时候,至少顶住了三次强烈的进攻:

  1. 首先第一次那就是曹操席卷荆州以后,对东吴的讨伐,结果孙权任用周瑜,一场赤壁大战以后,曹操灰溜溜地逃回了北方。

  2. 其次就是刘备带领大军前来讨伐孙权的时候,孙权任用陆逊,将刘备几十万人马全部损毁。自此蜀汉政权一蹶不振,谁都知道铁定是要灭亡的。

  3. 再则紧接着就是曹丕大军40万分为三路南下,打算一口气吃了孙权。结果刚刚击退刘备大军的孙权集团再次抵挡住了曹魏大军的进攻,堪称奇迹。

所以说在历史上,只要孙权还活着,真的是谁都别想进攻东吴。不管是大都督人选的正确性,还是运气时机运用得当,孙权防守的确太厉害了。

所以说在伐吴这件事上,刘备其实应该要相信命运的安排,孙权作为东吴的领袖,真的不好惹。

参考资料:《三国志》

刘备如果不为关羽报仇听计于诸葛亮联吴抗曹,蜀国能战胜曹魏吗?

谢谢邀请。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败盟,袭取荆州,擒杀关羽。这使得刘备不但失去了荆州的地盘,还损失了关羽这支主力。这样,当年刘备和诸葛亮制订的《隆中对》战略决策,遭到了破坏。所谓的两路分兵,进攻曹魏的方案无法实施了。

这时刘备集团就只有一个战略选择方向,要不伐吴,要不伐曹。当时,孙权向曹操称臣纳贡,还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企图将祸水引向曹操。但是,曹操没有上孙权的当,他礼葬关羽,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态度,揭露孙权的嘴脸。

这样,刘备基本上已经选择了伐吴的决心。在曹操死时,他派了使者去吊唁,想要和曹丕修好。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虎父犬子,曹操生下了个无能的曹丕当继承人。曹丕在心里十分厌恶刘备,下命令,刘备的使者敢入境的话就地斩首。这使得刘备修好曹魏的外交策略没有成功。也就是这件事,和后来的夷陵之战中曹丕的表现,让刘备对诸葛亮说出了君才胜曹丕十倍的断语。

既然曹丕表明了态度,魏吴联盟的格局无法改变,那么刘备在伐吴和伐魏的两种方略中,选择哪种好呢?我们在下面分析一下:

一、伐魏。

如果伐魏的话,蜀汉只需要关注一个战略方向关中就行了。在长江峡口派一支兵马进行防守吴国,而将主力转向汉中,出关中以争天下。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摆脱了吴国的骚扰。只要在长江峡口加强守卫,吴国逆水入川,十分困难。这样,蜀汉可以集中主力与曹魏的军队作战。

二是军队不必进行过多的调动,可以速战速决。在夺取汉中后,刘备就按照《隆中对》的决策,为下一步北取关中做了准备。他派魏延为汉中太守,加强防御。他把张飞放在阆中这个机动地方,作为北伐的后援。

刘备还动员大批民夫,修建桥梁道路驿站,为后续作战做准备。可以说,如果要兵出关中北伐,刘备不必多做准备。

三是骁将尚在,可以利用。刘备北出关中,手下的五虎上将除了关羽被杀,黄忠病逝,其他张飞、马超和赵云都在。尤其是马超,当年刘备收服他就是为了下一步图取雍凉之用。

马超出身关陇,在当地的威望很重,号召力很强。如果以马超为先锋出兵关中,会事半功倍。雍凉能够很快拿下。而且马超对曹魏恨之入骨,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一定会尽力而战。

四是吊民伐罪,名正言顺。曹魏篡汉,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刘备既然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当然要先君父之仇。所以,刘备出兵伐魏天经地义。而且,刘备出兵,还可以对内团结手下文武,对外号召对汉室还有感情的民众。在出兵过程中会得到当地民众的响应。

不利的情况是,不去伐吴,会引起跟随刘备起兵的老战友和荆州集团人员的不满,对内意见难以统一。而且,可能会出现刘备伐魏,魏国出动主力在关中与刘备决战,东吴出兵三峡袭击蜀汉后方的情况。

本来东吴和曹魏的联盟是虚与委蛇,经此一战,会造成两方联盟共同对付蜀汉的情况。这样,蜀汉的战略态势就更加困难了。而且即便是夺取雍凉,由于长年战乱和曹魏多年迁出当地民众,也只是夺取一块无人的空地,对蜀汉没有多少用处。

而且最终蜀汉的主力被迫一分为二,一部分在关中对付曹魏,一部分在峡口对付东吴,那么,等于是蜀汉一国面对东吴和曹魏两国的压力。蜀汉拉长了战线,又没有得到实利,以蜀汉的国力根本无力支持下去。

二、伐吴。

伐吴的好处有,一是蜀汉上下同仇敌忾,不用动员。对于东吴败盟一事,蜀汉是人神共愤。东吴不但袭取了荆州,还袭杀了关羽。

这样一来,蜀汉政权中是荆州集团和起兵的老战友集团都对伐吴没有意见。而西川集团,则希望通过夺取荆州,安置那些入川的荆州人员。这样,整个蜀汉政权除了诸葛亮、赵云等个别几个人有异议,其他的人都没有意见。这样,意见统一,行动就会有保证。

二是,战略形势有利。蜀汉攻打东吴,可以顺流而下,如果水陆并进,东吴很难抵挡。而且刘备认为自己对荆州人士有恩德,会有荆州人士和民众的响应。

三是,战略目标简单。汉中方面有魏延防守,加上秦岭天险,万无一失。这样,刘备只要关注峡口一个方面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集中最大的兵力运用于东吴前线。

四是可以破坏曹魏和东吴的联盟。东吴和曹魏的联盟本来就是虚与委蛇,如果攻打东吴,曹魏要不就是趁火打劫,夹击东吴。要不就是袖手旁观,坐观成败。

这样一来,不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让东吴和曹魏的联盟发生裂痕,最终溃败。如果两家联盟破裂,那么还可以继续下一步的联吴攻曹的战略。

五是,攻打荆州要比攻打关中得到的实利大。荆州的繁荣程度要远胜于关中,拿下荆州,对于蜀汉在经济上、人口上都要有很大的好处。

六是,自从曹操一死,刘备已经成为天下第一的统帅。在当时,已经没有任何将领是他的对手。基于对东吴的了解,刘备认为自己有取胜的完全把握。

不利的情况是,可能出现东吴和曹魏一起对自己用兵的情况。但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比伐魏的后果好得多。因为山地作战为蜀军所长,而且汉中无恙,刘备如果抵挡不住,可以逐步撤回蜀汉。

结语:

基于上面各方面的考量,刘备最终选择了伐吴。虽然伐吴失败,但是破坏吴魏联盟的目的达到了,这也为下一步诸葛亮北伐奠定了基础。

因此,刘备如果要放弃为关羽报仇,转而伐魏的策略,要有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吴蜀同盟。但是,由于孙权杀了关羽,在当时双方是不可能再次结盟了。

到后来张飞又死,刘备就算是不出兵也不行了。他的两个最重要的助手都直接或者间接的死于东吴之手,刘备不伐吴如何对得起天下。因此,伐吴是刘备别无选择的选择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刘备如果不为关羽报仇听计于诸葛亮联吴抗曹,蜀国能战胜曹魏吗?

历史没有如果,因为如果有如果,蜀汉将所向无敌!但是,如此延续“汉统”,对于华夏未必是好事。

★点击右上角【关注】,遇见更多文章和精彩。

★温馨提示:完整阅读本文约需3分钟,欢迎您留言评论!期待您的分享、点赞和鼓励!

读书品史明事理,借古鉴今知兴替。让丝语和您一起走进历史,走近民族、国家以及世界的过去,去品读、去了解、去揭秘那一场场或惊心动魄或平庸肮脏的“曾经”……

本文看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关羽“大意”失荆州,害死了刘封,也把刘备推向了一条不归之路……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丝语相信刘备不会走上那条为关羽报仇的死亡之路,而是会听计于诸葛亮,按照隆中对策——联吴抗曹,有计划、有步骤地翦除曹魏,实施复汉兴国战略。

关羽“大意”失荆州,既有可能成为蜀汉的机会,也可能是蜀汉走向衰败的关键点。

“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可以说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其倨傲,瞧不起陆逊的必然结果。但是,荆州已失,死者(关羽)已矣,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蜀汉何去何从,留下两种选择:一是痛定思痛,刘备真正懂得孙刘联盟的重要性,明白“联盟失则蜀汉亡,联盟在则蜀汉存,联盟固则蜀汉兴”的道理,并借此消除关孙积怨、稳固孙刘联盟,然后静下心来,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一步步有计划、有步骤地伺机而动,有序推进则复汉兴国战略得施,翦除曹魏有望,“匡扶”汉室可期矣。

二是因失荆州、失关羽而丧失理智,忘却自身初衷,脱离联吴抗曹“决策”及轨道,举“国”之力疯狂报仇,让曹魏坐收渔翁之利,其结果必然是“国损民空”,加速蜀汉的灭亡,亲者痛,恨者快!

遗憾的是刘备选择了后者,听不进诸葛亮等的劝,正式和“孙吴”翻脸,进行疯狂报仇。

其实,从刘备听不进诸葛亮等的劝,正式和“孙吴”翻脸,举“国”之力对孙吴用兵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他走的是一条不归路,最后进行疯狂报仇的刘备“仇未报,身先死,众星陨落”,留下一个人才匮乏、民损“国”空、谁都无法回天的蜀汉,不得不说这是刘备的悲哀,也是蜀汉的悲哀。

最后,还是得说:历史没有如果,也不存在如果!但是,它为后人留下了更多思考空间,这也是我们读历史,品历史,铭记历史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您说是么?欢迎加入交流、讨论!期待您的关注与指教!

刘备如果不为关羽报仇听计于诸葛亮联吴抗曹,蜀国能战胜曹魏吗?

许多人感叹自己的人生如何的不容易!如果能时光倒流将会怎样?

如果......真的有如果,造化安排了三国人物刘备的一生重新来过,结局又会如何?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刘备自称皇室宗亲,落魄到织席贩履为生,心中最大的目标就是匡扶汉室,刘备是一个成功的理想实践者,自深知实力单薄,即无实权,又无家族势力鼎力支持,只能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招揽有志青年共图大业,

初平二年(191年),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因为屡次建立功勋而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刘备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即使不是身为士绅的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会有所拣择。刘备当平原相时深得人心,郡民刘平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杀。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去,此事可展现出刘备在礼贤下士上的亲民政策,在当代是非常有实效的。

刘备的成功,不但归功于对自身的形象准确定位,也是完美的抓住了人生当中出现的转折点,

第一:组建自己的优秀团队,桃园三结义及三顾茅庐,刘备拉拢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三个人,武将:关羽,张飞,文臣:欧龙诸葛亮,

第二:连吴抗魏,赤壁之战重创曹操势力,此战的胜利,消除了曹魏一家独大的局面,促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第三:汉中之战的胜利从而确立有利的蜀国根据地,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擅自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兄弟关羽报仇为由,发动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刘备不听诸葛亮建议,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章武三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

世人在评判刘备失败的原因中,普遍归结到其不顾诸葛亮反对,执意为关羽报仇上,史书明确记载:孙权派遣使者向刘备求和,坦言愿意交出凶手,交出降将糜芳,富士仁,送还刘备的爱妻孙尚香,最主要是愿意归还荆州,永结盟好,被刘备严词拒绝并发动夷陵之战,以失败告终,

那么如果来了,刘备不为关羽报仇发动夷陵之战,与东吴修好,是否能战胜曹魏,

按照当时的实力来看,天下九州,三分之二在曹魏手里,他统一北方,兵强马壮,有着强大的战争机器。

关羽未死前吴,蜀联盟已久,因其联盟之势导致曹魏无法击破,但也只能自保,不被吞并,但并无击垮曹魏的实力,故可见即使刘备当时与孙吴从修于好,也无法战胜曹魏

刘备死后,军事才能高过刘备的诸葛亮六次伐魏失败,也证明了两国实力的差距。

刘备如果不为关羽报仇听计于诸葛亮联吴抗曹,蜀国能战胜曹魏吗?

联吴抗曹,蜀国一样战不胜魏国。

联吴只是签订了个和平条约,只是吴蜀之间的停战协议,在真实意义上并没有真正合作。

军马并没统一调度,各归其国,地盘也是各自管辖,也未实现通商通婚。

可见只是一种停战,和平共处,一致抗曹的局面。

但这种纸糊的和平是经不起考验的。一是利益驱使,心将再燃烽火。

1,蜀吴之间的焦点是荆州。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刘备从曹操手里夺得荆州南部四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孙权打下南郡,以及之前占领的江夏郡南部。此时曹操占据荆州北部的南阳郡,襄阳郡,以及后来划分的南乡郡,还有江夏郡北部。刘备入川之前,从东吴手里借来南郡,入川后,孙权攻打蜀汉占领的荆州地区,刘备与孙权讲和,江夏、桂阳、长沙三郡归孙权,武陵、零陵、南郡归刘备。

后荆州归关羽统制,并有自主权。

而刘备借得南郡后一味拖延不还,而周瑜认为南郡为北方曹魏的门户,乐得关羽守在那,抵挡曹魏,也未下力要过。

但终究南郡是人家孙权的,周瑜一死,孙权来要荆州,刘备装穷拖延,一味赖帐不还。

2,关羽一死,荆州归吴。

这就引来孙刘联盟破裂。这纸糊的和平彻底撕破。

刘备为报弟仇兴兵讨吴,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实际上是刘备据有四川,民富国强,已是势力大盛,已有入主中原之能力。

蜀主伐吴时已61岁了,岁数不小了。想趁能跑的动时,干番事业,夺得天下。再不疯狂就老了。

正好借吴杀了关羽之时,兴兵伐吴,师出有名。

3,若是听诸葛亮之计不伐吴,能灭了曹吗?

不能灭曹。

那曹操占据北方,势力最强,手下战将千员,兼有一班智囊,乃三国中大佬也。

任何一国都不是曹的对手。更兼孙刘联盟只是表面上的合作,实际上为了利益都会不择手段。

若随便一国与曹单挑,都不是个。这就是吴蜀为何要联盟的原因。

总结:

吴蜀间的一直明争暗斗,从未真心合作过,只是力量弱小,互相抱团,抵抗大国,一旦曹魏势弱,吴蜀必将反目成仇。

他们眼里只有共同的利益,没有共同的敌人。

得天下是共同利益 ,为了天下,他们眼中敌人可能是任何人,任何威胁他们利益之行为,都会兵戎相见,拨刀出手。

所以这种微妙关系,才导致了孙刘联盟共抗曹魏,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

刘备如果不为关羽报仇听计于诸葛亮联吴抗曹,蜀国能战胜曹魏吗?

刘备要是不给关羽报仇,而是听诸葛亮的联吴抗曹蜀汉有很大的希望战胜曹魏。

不发起夷陵之战

如果刘备听取了诸葛亮的建议,不挑起蜀汉和东吴的这场大战,蜀汉实力不会衰落到谷底。这一战蜀汉损失了的不仅仅是兵力,刘备病逝还有上将张飞和不可多得的谋士马良,这都影响着蜀汉的走向。刘备不死可以威慑群臣,功高功高震主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国内一个声音和两个声音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

先实力坑孙权一波

为什么说先坑孙权呢!刘备筹备夷陵之战前,孙权曾派使者向刘备求和,条件是归还原蜀汉占领的荆州几郡。刘备要是借机勒索一下孙权充实一下实力,还是可以的。最基本的东吴归还荆州几郡,赔偿蜀汉损失再给归还的几郡里补充写士兵。那么蜀汉实力又回到巅峰,虽然还不及曹魏,但是实力的差距缩小了。

谁来守卫荆州

荆州回归后,谁来守卫荆州?张飞和马良二人我觉得可以稳稳的守住荆州。张飞为人鲁莽,但是敬重文人,所以这二人配合绝对可行。书中记载马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二人镇守荆州不仅可以配合诸葛亮出川北伐、还能夺得荆州全部地盘。等到二代武将都成熟起来,那么蜀汉也不会像历史一样。

蜀汉能不能赢曹魏

答案肯定是不能赢,因为曹魏的强大不是蜀汉可以比拟的,但是大家别忘记了东吴。东吴虽然在三国时期偏安一隅,但是和蜀汉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蜀汉邀请东吴征讨曹魏,曹魏失败是必然的。曹魏再强大也不能抵挡蜀汉和东吴两家的进攻。

总结:刘备若是听取了诸葛亮的建议不会让蜀国加快灭亡。即使不能灭掉曹魏,也可以镇守西川等待时机。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