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家境如何?曹操的家世为什么感觉正史不记载呢?

曹操家境如何?曹操的家世为什么正史不记载?

导语:

曹操家底子非常厚实,他回到老家能够招揽几千人马,这是什么概念?当初张飞卖了自己的山庄,才给刘备招揽了300人马。

张飞在当时可是地地道道的土豪,一个桃园就能够容纳300人开Party,可他卖光了家产也只能给刘备带来这么点人马。

反观曹操,从董卓那儿一路小跑回家,立刻就拉起了至少3000人的队伍,可见曹操的家底是相当丰厚的。

01曹操祖上是曹参,爷爷是费亭侯曹腾。

古代人对过继香火是比较看重的,也就是说你过继给了谁家,那就是继承了谁家的香火,原来生你的那户人家,反倒是跟你没有那么亲密了。

曹操的父亲曹嵩,那就是过继来的。据史料记载,曹嵩原来是夏侯家的孩子,后来给费亭侯曹腾做了继子,所以就改型曹,延续了曹家的香火。

曹腾是个太监,虽然因为功劳被封为费亭侯,可是没有孩子继承这个爵位,这是比较吃亏的事情。这个时候曹嵩成为了他的继承人,也就等于是继承了曹腾的爵位。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三国志》

曹腾的祖先是曹参,曹参可是刘邦手下大将,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真不知道曹腾是怎么混到太监的地步的。不过宦官在东汉时期的权力相当大,曹嵩也因此而得到了好处,通过关系和钱财,居然做到了三公里的太尉。

所以说曹操的父亲是太尉,曹操的爷爷是侯爵,曹操的祖先是西汉开国元勋曹参。这么一个家世,放在任何时候,那都是上流社会的贵族。

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后汉书》

尽管曹操的老爸是过继给曹腾的,但这完全不影响曹操官三代的地位和身份。不过很多人比较奇怪,认为这样的曹操也是白手起家,这就有点过分了。

曹操自己都感叹,因为他爷爷的原因,他们家得到了荣华富贵。可惜很多专家们偏偏视而不见,认为曹操就是光着膀子完全靠自己起家的。

02曹操兼得夏侯家和曹家的相助。

曹操这个人有一个优秀的特点,那就是社交能力比较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曹嵩本身就已经过继给了曹家,也就是说从曹操老爸这一辈分开始,就已经跟夏侯家没什么关系了。

可曹操回到家乡以后,依旧能够召集一大帮夏侯家的子孙帮助自己成就大业,可见曹操的社交能力是很强悍的。

看看曹操号召的这些人都是谁,有夏侯惇、夏侯渊这些夏侯家族杰出的人才。除了夏侯家族的人才,他对自己本家族的人才也都人尽其用。

徵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三国志》

曹仁、曹真这些人也得到了曹操的任用,这些人可都是人中龙凤,却全都甘心听从曹操的调遣,这是为什么呢?人格魅力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有曹家和夏侯家这一大帮子青年才俊出山来帮助曹操,曹操起家的速度那就相当快了。我们看曹操的征战过程,那都是他占领冀州、徐州、荆州等地,却很少有人提及他占领自己的大本营兖州。

其实占领兖州对曹操来说的确是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他所有的嫡系人马,都来自兖州,所以他占领这块地盘,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曹操家族势力太庞大,这是他起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没有这些人相助,可能曹操也只能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谋士,跟诸葛亮不相上下的那种。

03曹操后期,曾想要摆脱家族势力束缚。

曹操起家的确是依靠了家族的力量,后期壮大门楣以后,曹操也将大权分给了这些家族的兄弟。比如说夏侯渊镇守汉中、曹仁镇守荆州这就等于是把这些地区分封给了他们。

但是曹操真的希望一直依靠家族力量发展吗?一个家族企业能够长久发展壮大吗?显然是不能的。

作为曹操集团的核心首脑,他必须要考虑一件事,那就是企业的长期发展。光靠家族里的成员,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所以曹操开始了唯才是举之路。

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有本事,我就能给你机会。我们看曹操的五子良将,没有一个是他们家族的成员,而五子良将手里每一个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三国志》

曹操正是希望用这些人才遏制家族力量的发展。当然了,家族力量也必须要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家族力量是家族地位延续的保证。

只有这两股力量相互协作,相互提防,曹操的千秋大业才能一直延续下去。所以我们会发现,曹操活着的时候,这两股力量丝毫不敢懈怠,一直努力在为曹操干活。

等到曹丕和曹叡登基以后,其实也勉强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只有到了曹叡去世以后,老曹家的贵族们基本上都不掌权了,夏侯家的人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才有军权。

这就便宜了司马懿了,所以司马懿夺权的时候,除了夏侯霸闹腾了一下,其他人的动静都不大,毕竟曹操所构建的军事体系,此刻已经土崩瓦解了。

总结:就算曹操是官三代,也是一个成功的官三代。

富不过三代,这是自古以来的一句俗语。倒不是说这句话就千真万确,主要是因为富裕的家庭很难调教出肯吃苦的孩子。

所以说曹操作为费亭侯的孙子,太尉的儿子,还能够创造如此大的功业,那是相当不容易了。

我们看同时期的官三代乃至官四代,没有哪个的表现比曹操要优秀的。比如说杨修的老爸杨彪,好歹也位列三公,家里也是四世三公,可惜一点实权都没有,完全就是个混饭吃的人,儿子被曹操杀了,一句话都不敢说。

袁绍倒是好样的,四世三公的后代,曾经占据了强大的冀州,可惜后来被曹操给击败了。袁术自封为天子,结果惨遭曹操追杀,最终兵败自刎。

由此可见,曹操确实比同时期的这些官宦子弟要强很多。当然了这里顺便提一下真正白手起家的刘备,他是皇N代,不过跟普通百姓没什么差别。

他就是大家学习的典范了,从一穷二白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建立自己的功业。这种人也相当可怕,社交能力强大到没有任何毛病。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曹操家境如何?曹操的家世为什么感觉正史不记载呢?

政治背景好,家室巨富。

政治背景好来源于曹操祖父曹腾。曹腾历事四帝,未尝有过。举贤任能与一般宦官不同。经他推荐提拔的公卿级别忠臣就以十数。益州刺史种暠因截获蜀郡太守巴结曹腾的信,弹劾曹腾阴结外臣,未果(汉桓帝以信从外来与腾无关回勃)。事罢以后,曹腾非但不以为辱,反而逢人就夸种暠“有种”,是国之栋梁。所以种暠后来官居太尉,颇有曹腾之恩。再加上曹腾与对食的吴氏夫妻关系甚好,差不多就是举案齐眉那种的了,也是当时夫妻关系和谐的典范。最后就是教子有方,曹嵩被严加管教,没干过官二代横行不法的事情。以上这些都为曹家积累了深厚的政治人脉(要不曹操小时候能和袁绍一起截新娘呢[捂脸])。

再说家室巨富。曹腾在位时其实没干过什么敛钱的事情,家中所有多来于皇帝赏赐(顺帝和桓帝即位曹腾都有大功),但那也是相当可观的财富了。加上曹氏在谯郡也是大族,家中从政经商的不在少数,以曹操祖孙三代的地位,他们几乎就是曹氏族长了,起码也是地位最重的那支(曹腾有三个哥哥)。曹嵩能捐上亿当上太尉,他家有多富就可以看出来了。

曹操家境如何?曹操的家世为什么感觉正史不记载呢?

曹操家非常非常有钱,多有钱呢?这么说吧,曹操的父亲曹嵩,买了个太尉,花了一个亿。

为了实现当太尉的小目标,轻轻松松地拿出来一个亿,献给了卖官的汉灵帝,够土豪的吧?

可笑的是,曹嵩买了太尉之后,仅仅当了五个月的太尉,就突然主动辞职了,一个亿轻轻松松地打了水漂,曹嵩这是干嘛呢?吃饱了撑的吗?还是脑袋缺根筋?

都不是!曹嵩聪明着呢!人家这是贿赂汉灵帝呢,你想想,直接用马车拉着一个亿送给汉灵帝不太好吧,名不正言不顺,别人看见了会说闲话,说他腐蚀最高领导,居心不良。

但倘若借“买官”也叫“捐官”,那就不一样了,我官也买了,位子也坐了,瘾也过了,但我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不能继续干下去了,只有请辞了!别人会说什么呢,只会说这老家伙点太背了!

而且,曹嵩请辞之后,太尉一职又空了下来,汉灵帝可以再卖一次,就算大甩卖,打个半价,也能卖个五千万吧!

汉灵帝真会做生意啊!

可是,曹嵩为何千方百计地贿赂汉灵帝啊?

还能干嘛,花钱消灾啊!

要知道,曹嵩家的钱都是不干净的,不是贪污的,就是压榨百姓的,要不就是走私的,曹嵩担心早晚有一天,自己干的那些贪赃枉法的事,会被别人抖搂出来,与其如此,不如“贡献”给汉灵帝。

这就叫政治智慧!

当然除了这个,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帮曹操“赎罪”,因为曹操自打当了洛阳北部尉之后,太刚正不阿了,太大公无私了,一路上得罪了许多权贵。

如棒杀了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蹇硕可是汉灵帝的宠臣,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你曹操年轻气盛,秉公执法,铁面无私,这倒没错,但你怎么也得“照顾”一下,蹇硕的大后台汉灵帝吧!

小曹同志,你太年轻了!

难怪,曹嵩得知此事之后,迅速找到了汉灵帝,愿意花一个亿买个太尉当当,说是买官,其实是替曹操买命啊!

这钱花的真值!

看了这么多,你应该知道曹操家底子有多厚了吧,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他就相当于王思聪!

曹操家境如何?曹操的家世为什么感觉正史不记载呢?

曹操出生于宦官之家,家境富裕,但曹操生父曹嵩姓氏有争议,所以对曹操家世,正史很少有记载。

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地位显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所以曹嵩的身世成迷,有古代史学家认为曹操为夏侯氏。

《三国志》作者陈寿记载曹嵩身世为“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是陈寿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后史家认为陈寿此隐寓夏侯氏是曹魏的宗室。

《曹瞒传》中记载曹嵩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但是也有人认为《曹瞒传》为古代中国三国时期吴国人所著,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书中描写的曹操多为负面,因此掩盖了很多历史,内容有很大的偏见。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八·汉纪五十》:操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不能审其生出本末,或云夏侯氏子也。资治通鉴也是采用了“或”字。

现代通过考古发掘DNA鉴定,曹氏家族不是夏侯氏。在古人没有现在的鉴定技术,无法考证曹嵩身世时,做史的时候也就不可能有明确的记载了。这便是曹操身世很少有正史记载的原因吧。

曹操家境如何?曹操的家世为什么感觉正史不记载呢?

相信不少人都有相同的看法——曹操家境优越。从曹操一生的传奇来看,他俨然是精英阶层奋斗成功的典型代表。曹操的祖父曹腾,乃是朝中颇有权势的宦官阶层;而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曾官拜太尉。在这样的环境下,曹操自幼便于袁绍、张邈等人相交,是个名副其实的贵族子弟。因而年少时期的曹操,也曾鲜衣怒马,肆意妄为。

  曹操的祖父曹腾,乃是东汉中后期颇有影响力的宦官。据《后汉书曹腾传》记载:“桓帝得立,腾与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以定策功,皆封亭侯,腾为费亭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从这段记载中,不难发现一个问题,曹腾是一个宦官,他并没有生育能力。而且曹腾还有着自己的一份家业和爵位。按照以往惯例,即便他是太监出身,他也有理由找到一个养子来继承自己的封爵。

  在此情形之下,曹腾安排人从老家谯县领养了曹嵩,后者又生下曹操。那么曹操原本的祖宗又是谁呢?相信不少人都知道答案,曹操本姓夏侯。但是奇怪的是,在最权威的《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关于曹操家世的记载,皆是不明确的。《三国志武帝纪》这么记载道:“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陈寿给出的解释是,曹操其实是西汉开国名臣曹参的后人。

  显然,这是站不住跟脚的。因此陈寿在后面只能补充道:“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也就是说,陈寿并未找到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曹操的祖宗到底是何姓氏。不过可以有这么几点原因,可以证明曹操本姓确实为夏侯。

  首先,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之时,曾提到过:“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当然,裴松之也并不是没有经过考证的。一方面,曹操最信赖的武将,便是夏侯惇。据《三国志夏侯惇传》记载:“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曹操生性多疑,甚至有睡梦中杀人的传闻。但是唯一一个能随意执剑出入曹操寝宫的,却只有夏侯惇一人。

  纵观夏侯惇一生,他虽然经常打败仗,但从地位和官职上来看,夏侯惇是名副其实的曹魏第一武将,官拜前将军。《三国志夏侯惇传》注引《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在曹操起兵之后,同和曹氏在沛国的夏侯惇、夏侯渊便举家族之力,前来投奔,这份关系也是一般人都比不了的。

  因而陈寿在为曹氏宗亲做传之时,也将夏侯氏放入其中,并称为“诸夏侯曹”。可见陈寿在内心,也是默认曹操出生于夏侯氏的,只是出于对史料的严谨态度,这才没有写下来。那么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原委不成?

  分析史料不难发现,原来造成曹操家世疑云的罪魁祸首,正是曹操本人。首先,曹操放出了一个烟雾弹。按照古人传统惯例,同姓一般是不会轻易联姻的。但是曹操却将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下嫁给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而曹操的亲侄女,也被其嫁给了夏侯渊之子夏侯衡。三代以内的结亲,在当时人看来,是违背人伦的事情。但是曹操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与夏侯氏故意分割开来。因而陈寿在撰写《三国志》之时,才不敢做出准确论断。

  其次,曹操虽然不喜欢世家大族的那一套手段,但他却又不得不依靠家世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曹操曾为自己的出身,寻了一个高档的身份。在其主持的《曹氏家传》中,曹操说他自己的祖先,乃是周文王之子振铎,因受封于曹地,故而为曹姓。此外,《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曰:“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

  这样一来,虽然有一部分人都不相信曹操的这一套说辞,乃是在曹操暗中授意之下,许多不明就里的百姓,竟然真的相信了曹氏乃帝王后裔。而曹操真实的身份,也就这样慢慢隐藏在了迷雾之中。

曹操家境如何?曹操的家世为什么感觉正史不记载呢?

说到这个问题,相信不少人都有相同的看法——曹操家境优越。

从曹操一生的传奇来看,他俨然是精英阶层奋斗成功的典型代表。曹操的祖父曹腾,乃是朝中颇有权势的宦官阶层;而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曾官拜太尉。在这样的环境下,曹操自幼便于袁绍、张邈等人相交,是个名副其实的贵族子弟。

因而年少时期的曹操,也曾鲜衣怒马,肆意妄为。

曹操的祖父曹腾,乃是东汉中后期颇有影响力的宦官。

据《后汉书曹腾传》记载:“桓帝得立,腾与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以定策功,皆封亭侯,腾为费亭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从这段记载中,不难发现一个问题,曹腾是一个宦官,他并没有生育能力。而且曹腾还有着自己的一份家业和爵位。按照以往惯例,即便他是太监出身,他也有理由找到一个养子来继承自己的封爵。

 在此情形之下,曹腾安排人从老家谯县领养了曹嵩,后者又生下曹操。那么曹操原本的祖宗又是谁呢?相信不少人都知道答案,曹操本姓夏侯。但是奇怪的是,在最权威的《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关于曹操家世的记载,皆是不明确的。

《三国志武帝纪》这么记载道:“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陈寿给出的解释是,曹操其实是西汉开国名臣曹参的后人。

首先,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之时,曾提到过:“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当然,裴松之也并不是没有经过考证的。一方面,曹操最信赖的武将,便是夏侯惇。

据《三国志夏侯惇传》记载:“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曹操生性多疑,甚至有睡梦中杀人的传闻。但是唯一一个能随意执剑出入曹操寝宫的,却只有夏侯惇一人。

纵观夏侯惇一生,他虽然经常打败仗,但从地位和官职上来看,夏侯惇是名副其实的曹魏第一武将,官拜前将军。《三国志夏侯惇传》注引《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

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在曹操起兵之后,同和曹氏在沛国的夏侯惇、夏侯渊便举家族之力,前来投奔,这份关系也是一般人都比不了的。

因而陈寿在为曹氏宗亲做传之时,也将夏侯氏放入其中,并称为“诸夏侯曹”。可见陈寿在内心,也是默认曹操出生于夏侯氏的,只是出于对史料的严谨态度,这才没有写下来。那么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原委不成?

分析史料不难发现,原来造成曹操家世疑云的罪魁祸首,正是曹操本人。首先,曹操放出了一个烟雾弹。按照古人传统惯例,同姓一般是不会轻易联姻的。但是曹操却将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下嫁给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而曹操的亲侄女,也被其嫁给了夏侯渊之子夏侯衡。三代以内的结亲,在当时人看来,是违背人伦的事情。但是曹操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与夏侯氏故意分割开来。因而陈寿在撰写《三国志》之时,才不敢做出准确论断。

 其次,曹操虽然不喜欢世家大族的那一套手段,但他却又不得不依靠家世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曹操曾为自己的出身,寻了一个高档的身份。

在其主持的《曹氏家传》中,曹操说他自己的祖先,乃是周文王之子振铎,因受封于曹地,故而为曹姓。此外,《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曰:“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

这样一来,虽然有一部分人都不相信曹操的这一套说辞,乃是在曹操暗中授意之下,许多不明就里的百姓,竟然真的相信了曹氏乃帝王后裔。而曹操真实的身份,也就这样慢慢隐藏在了迷雾之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