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到底为什么想要把老皇帝解救回来?
直捣黄龙,迎回二圣。
这里的黄龙,指的其实就是黄龙府,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长春市附近,这里是金人的老巢。岳飞要一路向北,打到黄龙府,实现赵匡胤都没有实现的理想,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
二圣,指的是宋徽宗赵佶,以及宋钦宗赵桓。这两位在汴京城被金人捉了去,一同捉去的还有北宋几乎所有的皇族以及文武大臣们。岳飞希望通过自己的北伐,将这两位皇帝给接回来。
那么岳飞为什么要直捣黄龙呢?黄龙府距离中原地区,实在是太远。一方面是冰天雪地的地方,中原人不会适应这个地方的环境,另一方面人口少庄稼收成少,所以在当时来说没有什么战略意义。
所以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已经相当于是放弃了这块地盘,任其自由发挥。没想到的是,辽东这块地盘上,成长起来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在风雪之中孕育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那就是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大金帝国。
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宋史》
这个帝国的主体是女真人,也就注定了他们不会兼容并包地接纳其他民族。于是乎浩浩荡荡的南下活动就此展开。金人和北宋联合在一起,将常常欺负他们的大辽给灭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金人在灭了大辽以后,调转枪头立刻南下挑战北宋。北宋王朝的兵力不足以对抗强大的金人,结果就造成了汴京城陷落,北宋王朝遭受了奇耻大辱。
北宋的灭亡,给岳飞心中造成的伤害,那是无法估量的。他没想到自己的国家会在顷刻之间就灭了,所以当南宋建立起来以后,岳飞的目标,那就是恢复北宋的江山。
仅仅如此那还不够,岳飞不仅要恢复北宋的江山,还要灭了大金王朝,一雪前耻。金国人把北宋的国都汴京城给灭了,那么岳飞就立志要把金国的黄龙府也给灭了。
有这样的气魄和目标,岳飞这一生的所有努力,似乎都能够得到实现。当然,只要高层能够大力支持他。
迎回二圣,那可是宋高宗自己开的口。为什么会有迎回二圣的说法呢?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个说法是宋高宗赵构自己提出来的。因为二圣是他的父亲和兄长,又都是宋朝的皇帝,没有理由不为他们着想。
如果宋高宗做了皇帝,立刻就忘记了父亲和兄长在北方受苦的事情,那他哪里还能够拥有威信呢?所以这个口号是赵构自己发起的。
当时所有人都在喊着这个口号,以此来激励大家参与到抗金的事业当中去。因为只有全国上下一起抗金,那赵构这个集团才能够坐稳江山。
岳飞作为军中的一名将领,他没有理由不做这件事。所以岳飞也时常要迎回二圣,不过绝对不是岳飞一个人在喊,而是他的同僚们都在喊,这是国策之一。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宋史》
可是到了1135年这一年,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宋徽宗赵佶在北方四国城病死了,从此再也没有人去提迎回二圣的说法。
尤其是岳飞,他知道二圣对宋高宗是有很大威胁的,尤其是宋钦宗赵桓,那可是在位的实权皇帝。他要是被弄回来,事情可就难办了。
宋徽宗当时已经是太上皇,所以他死了以后,只剩下一个宋钦宗赵桓了。如果这个时候再有人说迎回二圣的话,那就是跟宋高宗赵构过不去。
所以从此岳飞再也没有提过什么迎回二圣,可见他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这个时候他改口称北伐是为了中兴宋高宗的社稷,这说法就十分巧妙了。
一方面是希望宋高宗继续支持他北伐,另一方面是告诉宋高宗,北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完成宏图大业,跟宋钦宗一点关系都没有。
岳飞得罪宋高宗,绝不是因为迎回二圣这么简单。宋高宗赵构有一个毛病,那就是不孕不育,这件事一直困扰着宋高宗。倒不是说他原来就这样,他之前也是有过一个孩子的,可是后来在逃难的时候,因为惊吓过度,所以丧失了生育能力。
据我推断,这是为了给皇家遮羞,宋高宗赵构应该是伤到了那个地方,所以再也没有了生育的可能。
既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那谁也不敢去触碰这件事了。可岳飞偏偏要触这个霉头,为什么呢?因为岳飞觉得国家必须要有继承人才能稳定下来。
宋传九世而徽、钦陷于金,高宗缵图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称为中兴,而有异同焉。夏经羿、浞,周历共和,汉间新室、更始,晋、唐、宋则岁月相续者也。萧王、琅琊皆出疏属,少康、宣王、肃宗、高宗则父子相承者也。至于克复旧物,则晋元与宋高宗视四君者有余责焉。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宋史》
所以岳飞总是请求赵构快点立皇太子,可是赵构膝下无子,这让他怎么去做选择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从旁系中选择就好了。
也就是说岳飞让赵构选一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来作为皇位的继承人。这件事虽然有些荒唐,却好像是唯一的选择。
可赵构心里就很不爽了,万一将来我又有了孩子,这该怎么办呢?所以他总是告诉岳飞,自己还很年轻,不要考虑这件事。
岳飞的这个提议,让宋高宗非常不开心。所以就算后来岳飞放弃了自己的这个提议,却也成为了宋高宗心中永远的痛。
总结:君臣不和,大业不成。自古以来,君臣心和才有可能成就大业,因为诸葛亮和刘备心和,所以他们从一贫如洗,成长为帝国的领袖。
因为唐太宗和手下的文武群臣心和,所以他们一起创造了贞观之治。正是因为武则天和狄仁杰这一帮老臣们心和,所以武则天才有资格成为唯一的女皇帝。
所以说只有君臣之间达到了心和,才能够一起开创大业。然而宋高宗和岳飞,这两个人却心不和。
宋高宗是非常了不起的明君,这是可以肯定的。他是为数不多能够在南方撑起一片天下的皇帝,能够抵挡金人的南下,宋高宗的决策也是比较出色的。
而岳飞就更不用说了,军事能力几乎是无敌于天下。是人们心中的大英雄,也是当时所有士兵们的偶像。
可这两位优秀的人,却无法做到心和。所以宋高宗和岳飞之间,永远都无法默契合作,最终岳飞的悲剧其实也是可以想见的。
参考资料:《宋史》
岳飞到底为什么想要把老皇帝解救回来?
我认为当时大宋每个爱国人士肯定都有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理想。
北宋末年,金人背弃盟约攻宋,很快打到了宋都开封。昏庸无能的宋徽宗,竟然在危机关头将皇位传给了自己儿子宋钦宗,自己逃往南方避难。金人在开封军民顽强抵抗下选择暂时撤退,昏庸的徽钦二帝却以为金人从此不会再来了,于是放松了戒备。没想到金兵去而复返,但此时宋朝军队因为徽钦二帝大意,而被多数调离开封,徽钦二帝无奈前往金营议和却被扣留。此后金人攻入开封,掳走后妃、皇族、贵卿、朝臣三千多口,并且将原本繁华的开封洗劫一空,将他们一起押解北上。因为这件事发生在宋钦宗靖康年间,所以人们将这段历史称为靖康耻。
两位皇帝被俘,皇族朝臣都被俘虏,相信这样的耻辱在当时,只要有点血性人就一定有报仇雪耻的想法。岳飞最著名的话:“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可以说是当时所有宋人的心声。
但为什么只有岳飞一直说迎回二圣,其他人却显得并不是很热心呢?因为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明哲保身,他们都明白一山难容二虎的道理,所以大部分人仇恨只能埋在心里,只有艺高人胆大的岳飞敢于做他人不敢为之事。
可惜岳飞虽然忠心,却因违背了一山不容二虎的法则,最终也难免一死。
岳飞到底为什么想要把老皇帝解救回来?
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字必须要纠正一下的,就是这个“救”字。因为岳飞的原话是,“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不要小看这个救与迎的区别,虽然差别只在一个字上,但其表现出来的意义是绝对不一样的。
一直都有学者存在一种观点,就是宋高宗之所以要杀死岳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句话。宋高宗因为担心岳飞能够北伐成功,而真的迎回二圣,导致自己做不成皇帝,而杀掉岳飞。对于这种观点我也是持赞成态度的。单从军事上说,无论谁都无法去否定岳飞。他的确就是那个年代的军事天才,可以数次的以少胜多,组织多次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北伐战争连战连胜,练兵有方,治军严谨,爱兵如子,可以说岳飞几乎具备了军事家所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点,但有一点,岳飞缺少一种政治智慧,岳飞不懂得帝王心。宋高宗的皇帝是因为自己父兄被困于金国而得来的,甚至可以说是代为理政,宋高宗继位初期也曾经表示过自己要救回自己的父兄,这个说法其实也是便于自己能够顺利的得到大宋的最高统治地位。但问题是当宋高宗真正坐稳帝位,还回有这个想法吗?其实,从亲情上看,以及高宗毕生以来对亲情的重视上看,他很在意他的父兄。他是想救回他们的。但为什么当岳飞打着“迎回二圣”的旗号北伐时,高宗又紧张了呢。其实很简单,高宗的想法只是救回来,救回来之后让他们当太上皇,好吃好喝的供养着,这都没问题,但唯独不能去威胁自己的皇位。可岳飞的迎二圣回朝,在高宗这里就并非救这么简单了,而是让他们回来继续坐皇帝。大家不要觉得我这个是在扣字眼,其实简单的一个字在皇帝的耳朵里真的会不一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了皇位而手足相残,父子相杀的,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无论谁坐在那个位置都会变得比常人要更敏感。简单的一个字,一个表情,在皇帝那里就会有无尽的联想。
接下来我们在说说岳飞,岳飞为什么执拗的要“迎回二圣”呢?真的是想让宋徽宗当皇帝吗。我觉得不是的,首先从君臣关系来说,岳飞第一次当兵的时候的确是宋徽宗,但宋徽宗根本都不知道他是谁,真正重用他的皇帝是高宗。他和高宗是有君臣之义的,也跟高宗更亲密。第二从个人能力上说,宋徽宗继位初期的确也有过异彩,但和高宗相比,起码和这个时候的赵构比是不如赵构的,岳飞也不希望一个更差的人来当皇帝吧。抛开岳飞,我们站在二圣的角度上来考虑一下,他们即便回来了,也真的有脸面当皇帝吗,面对满朝文武他们能发号施令吗?那么岳飞又为什么一定要“迎”回来呢?其实很简单,第一,岳飞是忠臣,他的视角里主辱臣死,宋徽宗、宋钦宗二人再如何不堪也是大宋曾经的皇帝,在金国受辱,这是大宋的屈辱,自己和大宋都不能忍受这样的屈辱。第二,起到号召作用,毕竟大宋还有他们两个人的支持者,用这个口号也可以得到一部分支持者。第三,为君分忧,岳飞想救回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原因除了为了自己与国家的尊严外,恐怕也有替高宗皇帝而救的原因吧,因为岳飞本身就是孝子,他的角度里,宋高宗一定会因为父兄在番邦受苦而痛苦吧。
岳飞到底为什么想要把老皇帝解救回来?
趣谈答案:因为南北宋人的气节。
什么是气节?这个问题很特殊,特殊就特殊在什么是气节,当我们翻遍了整个历史恐怕都不知道气节这两个字究竟是怎样定义的,但是如果我们读过二十四史就会明白:哦,这就是气节,那也是气节。
我们可以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从明朝开始就可以了。
崇祯皇帝最终上吊南山,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他是有气节的人。而在崇祯末年的时候,有一只扁担军率领着二三百位老百姓拿着木棍去和清军单挑,最终全部死掉,也是有气节的人。
清朝统治时期,有一些老百姓在砍头还是砍发之间选择了砍头,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是有气节的人。
简单讲,他们为了做正义的事情可以牺牲一切,他们为了做正义的事情可以放下自己的性命,放下自己的所有利益,这些人都是有气节的人。
岳飞的想法岳飞的想法自始至终都非常的简单,那就是收复失地,把之前的两位老皇帝迎回来。
大家都知道现,南方的第一轮皇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牌皇帝,因为在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父亲,这两个人通通都被拉到了金国。
而岳飞最想做的就是把之前属于北宋的土地以及属于北宋的人口,通通的争取过来,成为南宋的土地和南宋的人口。
简单讲的话就是:之前你侵占了我的土地,我就要把土地夺回来。之前,你掳掠了我们的两位皇帝,我现在就要把两位皇帝给救回来。
宋高宗的小心思宋高宗是谁呢?简单讲,他就是南宋的第1轮皇帝。
宋高宗在执政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如果不短时间之内提高百姓的凝聚力,南宋可能会随即灭亡。
于是宋高宗直接下令,也就是这句话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由岳飞说出的,而是由宋高宗说出来的。哪句话呢?直捣黄龙迎回二圣。
但是宋高宗和岳飞是有区别的,因为宋高宗只是说说而已,而岳飞却真的去做了。
天大的麻烦岳飞给自己带来了天大的麻烦,而带来这个麻烦之后,岳飞竟然一点都不自觉。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就是真正意义上迎回了二圣,那么请问宋高宗算什么东西?
原来的正牌皇帝来了,那么你还能不能当皇帝?
所以当岳飞提出这个观点,并且为之努力为之行动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已经触犯了宋高宗的利益。当然正是因为触犯了利益,这也为后续岳飞死得不明不白埋下了伏笔。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岳飞到底为什么想要把老皇帝解救回来?
这是忠心报国啊!二圣也曾是一国之主啊?岳飞不像秦桧和赵构,秦桧离间赵构‘’二圣回朝万岁你往那里罢‘’所以赵构和秦桧是一罗里的货,才有绍兴议和,割地赔款,南北分治。
岳飞到底为什么想要把老皇帝解救回来?
笔者认为,解救老皇帝相当于替国雪耻,十分符合岳飞的三观,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抗击外寇、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是最高的荣耀,而且解救二帝也是军人的职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