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忠”?

身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集忠、孝于一身。千年来获得众多名人的高度赞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成为无数仁人义士的座右铭。怎么到了现在,总有人想去“推翻”,去消灭,去证明诸葛亮不是忠义的化身,而是伪君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对诸葛亮出师表的评价。为什么出师表会如此出名?如果光是他的文学价值,绝对没有如此高的地步,主要原因是,诸葛亮的一生,都写在了出师表里。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唐朝的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一生的评价。讲述的是诸葛亮为了蜀汉帝国,殚精竭虑,最终把自己活活累死的悲惨遭遇。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这是唐朝大诗人李商隐,对诸葛亮一生的哀叹。他认为诸葛亮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蜀汉帝国,奉献给了刘家王朝。结果却没有能够灭了篡位的曹家,重新一统天下,却含恨而终。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对诸葛亮的感慨,他认为诸葛亮最悲凉的就是太忠心。所以后人每次看到出师表,都会感叹诸葛亮的人生。

01诸葛亮在古人心中神圣无比,却专家眼里成了奸臣。

我在古人的笔尖上,很少看到有人诋毁诸葛亮的忠诚。反倒是在现代某些专家身上,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这些言论。

当然了,很可能是这些专家比白居易、杜甫、陆游这些人都要博学。甚至连苏轼,都要在这些专家面前甘拜下风。

没办法啊,人家研究出了两千年来,没有人研究出的东西,这还不值得让苏轼拜服吗?时代在进步,专家也在不断与时俱进。

曹操从过去那个白脸的枭雄,快要转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英雄了。以后戏曲里面,我看也别给曹操画白脸了,以免有人会有意见。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三国志》

刘备逐渐被挖出了许多黑历史,他再也不是大家心目中那个仁义的刘备了。他会抛妻弃子,会剥削老百姓的钱财。

而诸葛亮,更是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奸臣。居然有专家把诸葛亮跟曹操相提并论,这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难道说刘禅的皇后是被诸葛亮逼死的?难道说诸葛亮登台祭天,自立为王了?难道说他把自己的儿子当成皇位接班人来培养了?难道说他的丞相位置,也搞了世袭?

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可是专家们却偏偏要把诸葛亮跟曹操混为一谈,这可真的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02诸葛亮没有时间教育儿子,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诸葛亮这辈子都在干嘛呢?都在位老刘家打江山呢,诸葛亮压根就没心思去教育儿子,因为一统天下的大业,时时刻刻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我们看曹操,他每次出征,都要带上儿子。不是让儿子亲自参加战斗,而是让儿子们在战斗中得到学习。

曹操是希望自己百年以后,这支军队还能是老曹家的人来统领。所以从始至终,曹操就没打算还政给汉献帝刘协,他是彻头彻尾要把大汉江山颠覆的那个人。

当然了,现在有些专家认为,曹操一辈子没有篡汉,他的心还是跟大汉仅仅相连的。我听了这话,简直把昨天吃的全都给吐出来了。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三国志》

专家们可真敢说,不少键盘侠们也真敢相信。曹操哪怕有一分钟是忠于大汉的,那东汉王朝也不会灭亡。

反观诸葛亮,他没心思教育儿子,从而导致儿子诸葛瞻成了一个平庸之人。不要说让诸葛亮做皇帝,就算是让他做一个普通的将领,诸葛亮其实也无法胜任。

以诸葛亮的聪明,如果他真有篡位的想法,一定会像曹操一样,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继承人,这样才能防止自己去世以后遭到清算。

由此可见,诸葛亮对大汉是非常忠心的,他没有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家里任何一个亲族,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03诸葛亮呕心沥血,把自己给累死了。

你说诸葛亮身上没有缺点,那是不可能的。诸葛亮是个人,当然会有很多缺点。诸葛亮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这就是他最大的缺点。

作为一名统帅,其实应该像刘邦一样,只要管好几个将军,那就已经足够了。可是诸葛亮不行,但凡是蜀汉国内的事务,他都要插手。

他虽然是一个能力强大的多面手,不管是政务还是军务,他都能治理好。可是诸葛亮是个活生生的人,他需要休息,需要时间。然而这么多事情,压根就不让他休息,剥夺了他的时间。

所以诸葛亮成了一个劳碌命的人,结果他的结局,也是因为他管理的方面太多,所导致的。我们都清楚,54岁的诸葛亮,是被活活累死的。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

如果诸葛亮没有一颗对蜀汉的忠心,他会活活累死吗?当然不会。他应该会左拥右抱地躺在温柔乡里,喝着酒,听着小曲儿,那才是一般人所追求的。

位高权重的诸葛亮,并没有像一般人追求的那样。他选择了用事业代替这一切,他之所以如此,大家知道为什么吗?那是因为他要报恩,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

按道理说,刘禅这个皇帝并不正统,毕竟是偏安一隅的军政府所册立的皇帝,没什么权威性可言。可是诸葛亮却把刘禅活生生捧成了大汉朝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这就是诸葛亮报恩的方式。

人们把对诸葛亮的尊敬,全都用在了尊敬刘禅身上。诸葛亮若是泉下有知,肯定会高兴得落泪。

总结:诸葛亮的努力,差点换来一片法制的天下。

诸葛亮是提倡法制的,他本身也是依法治国的代表人物。宫中府中具为一体,这就是法制的一种体现。

他不想自己搞特权,更不想让手底下的大臣们也去搞特权。所以蜀汉成了三国时期,唯一一个搞法制的国家。

但凡是犯了法的,不管这个人是谁,都要按照法令来处罚。这就是诸葛亮树立高大形象最好的办法。

他没有因为自己是掌权者,所以压迫手下人,这才是一名大汉丞相,该有的气度。所以蜀汉在管理上,比真正的大汉还要好,大家都认为诸葛亮给大家带来的大汉朝的生机,这才是最可贵的。

他给了这些大臣希望,让他们相信管理如此出色的蜀汉政权,将来一定可以夺取天下。而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恩情。你们还会觉得他不忠吗?

参考资料:

《全唐诗》

《三国志》

为什么会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忠”?

为什么会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忠”?我是王小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现实中,网络发达言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像今日头条这个平台,只要你实名认证,只要你遵守国家法律,遵守今日头条平台规则,你可以发表你言论和想法。言论自由了,想法可以充满激情去表了,所以有一阵子,对历史上名人横加指责,用本来很正常的事成了指责的证据,也包括诸葛亮的忠诚。今天我就来分析一下他们质疑诸葛亮的“忠”!

1、打着研究历史之名行骗取名声抬高自己之实

本来诸葛亮的忠诚无可挑剔,三国志蜀书对诸葛亮评价: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陈寿在三国志中为诸葛亮立传排在孙权前面,这个事情说明诸葛亮的为人和陈寿对诸葛亮的尊重。诸葛亮的敌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追封诸葛亮武兴王。历代对诸葛亮的评价都很高,说明诸葛亮在人心中地位是什么样的。

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为了博人眼球,语不惊人死不休,质疑诸葛亮,质疑岳飞,质疑花木兰等等,他们用质疑这些历史名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他们通过质疑名人骗取学术某补贴,迎合一些媒体的需要说不负责任的话,炒做自己踏着名人肩膀登上奖台。

2、外国敌对势力的代言人

外国敌对势力惧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害怕中国人民继承光荣的历史传统,害怕中国人的”忠、义、仁、智、德、“传承,害怕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因此某些基金打着研究讨论的旗号,寻找他们的代理人,对中国历史质疑、不承认、歪曲、摸黑等等手段。歪曲不承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质疑摸黑中国人心中的英雄,为秦桧,汪精卫等汉奸翻案,漂白历史罪人。

诸葛亮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诠释忠诚,用智慧的力量使蜀国化险为夷,他早已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是智慧的化身。无论什么人,用什么方式,借用所谓的口实。去质疑,摸黑歪曲诸葛亮,诸葛亮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心目中的大英雄。

为什么会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忠”?

为什么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忠诚?首先我必须说,这绝对不是主流的声音,而且这个质疑你应该是跟现代社会有关,要知道在古代是很少有人去质疑这个问题的?以下是我的理由。

一 现代社会人们对大多数事物都保持着质疑的态度,现在比较容易去质疑一些大家公认的事情。既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诸葛亮忠诚,那么我偏偏认为他不忠诚,有篡位的心思,只是没有实行就死了。这可能是一些人的内心想法。

二 诸葛亮在没有三国统一之前就死了,这就给人们留下来疑问?如果三国统一,那么诸葛亮是不是有可能取刘禅而代之?要知道以诸葛亮的实力,是绝对有能力做成这件事,但是因为蜀汉没有成功,所以有人就怀疑他统一三国之后就会篡汉自立?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就像是在古代,即使没有犯罪,只要你的实力威胁到了皇权,那么用没有罪并不重要。

三 诸葛亮在刘禅继位后,并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利,依然执掌国政,而在三国时期,实在有太多太多的人,篡汉自立。就比如说袁术,曹丕,司马炎等等,这些人都自立为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人有这种猜测也很正常。

综上,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质疑诸葛亮忠心的原因。当然,我本人认为诸葛亮还是忠心耿耿的人。而且现实是不管忠不忠心,只要你最终没有做出不忠心的事,就算你忠心。想法并不是实际。你们认为呢?

为什么会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忠”?

我是史明,我来回答。

首先诸葛亮不可能不忠。

诸葛亮一向被认为是蜀之栋梁,又以忠心耿耿而闻名天下。有杜甫诗为证: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为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出山时天下成定局,曹操统一北方,孙权霸占一方。只有刘备等小势力苟延残喘,而诸葛亮并没有选择最容易辅佐的曹操,非要选择刘备,如果只是证明自己的能力最起码汉室未稳之前,诸葛亮不会违背初心的。

白帝城托孤

诸葛亮怎可能不忠呢?如果诸葛亮不忠,刘备又怎么可能将少主交给诸葛亮,又让诸葛亮掌握大权,刘备与诸葛亮相处一辈子,对诸葛亮性格已然一清二楚,如果不信任便不会用,所以又怎么会有后来的白帝城托孤。

为什么会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忠”?

诸葛亮是千百万年难得的一个忠孝两全的忠臣!从出茅芦到临终,从来没有叛逆的心:一:当众人都轻看自己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立功证实自己的才华横溢!第二:当主公在东吴不想回朝之时,他却择选了用巧计让主公回朝!第三当主人临终时,主公知少主无才!让诸葛亮取而代之!诸葛亮发誓终身为臣永不叛君!这是许多人难能作到的!东方不败战神高老虎题词

为什么会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忠”?

武侯穷兵不假,可蜀汉以一州之地抗拒中原,进可掳掠百姓土地,动静之处,曹魏胆寒。而且并没有黩武,一定要用人海来堆出战绩,所以蜀汉可以在诸葛死后累有数十年才亡。

武侯死后,蜀汉丞相知道是谁么?是蒋琬、董允、费?,都是人家出师表里面提到的贤良。至于战阵之将,是因为你们这些废物根本不看史书,只知道廖化姜维夏侯霸而已。至于错用马谡,武侯也自贬谢罪。至于非要用一州人才比拟曹魏,你们也是够了。

说武侯是因为三国演义才出名的,拜托,你们去看看明之前的史书好么,看看武庙十哲好么,看看李靖、太宗怎么评价的武侯,看看杜甫这些湿人怎么评价的武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