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和康熙帝第八子廉亲王胤禩有何相似悲惨结局?

李贞,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素有贤名。武则天弄权期间,起兵造反,结果兵败自杀,他是为了李唐江山而牺牲的。

胤禩,康熙皇帝玄烨的第八子,号称八贤王。为了夺嫡笼络朝中官员,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阴谋家,结果被雍正罢黜抄家,并称其为阿其那。

01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出身不好。

人家是堂堂皇子,怎么可能出身不好呢?相比较老百姓来说,他们的出身当然是非常不错了。要是不惹事,做个闲散的太平王爷,那还是比较富余的。

可问题是,他们作为皇子,那应该都有机会成为皇帝的继承人。然而他们俩都没能够成为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

作为李唐王朝的皇子,早在李世民时期,李贞就已经被分封到了地方上,掌握实权。不久之后他的弟弟李治登基称帝,也就宣告了李贞无缘皇位。

李贞素有贤名,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人物。为什么他就没有机会跨过李治,成为李世民的接班人呢?

很可惜的是,在李唐王朝时期,嫡子继承皇位显得非常重要。李治就算是再无能,好歹他也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而李贞能力再突出,他也是普通妃子的儿子,两个人的地位悬殊,可不是一星半点。

有堂邑丞董玄寂为冲统帅兵仗,及冲击武水,玄寂曰:“琅邪王与国家交战,此乃反也。”冲闻之,斩玄寂以徇。兵众惧而散入草泽,不可禁止,惟有家僮左右不过数十而已。乃却走入博州城,为守门者所杀。则天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以讨冲,兵未至,冲已死,传首东都,枭于阙下。冲起兵凡七日而败。---《旧唐书》

所以李贞压根就不可能继承皇位。相同的是,胤禩的生母,压根就是不值一提的宫女,连个妃子都算不上。

虽然说康熙皇帝不是以嫡子作为继承人,可是也绝不会在诸位皇子都比较优秀的情况,去选择一位宫女的儿子做继承人。

毕竟皇位可以由康熙指定传承下去,可能不能坐得稳,母系这边的力量也很重要。雍正之所以稳坐钓鱼台,还不是因为养母这边的弟弟隆科多拉了他一把么。

02李贞和胤禩类似,能力都不够强。

很多人为李贞打抱不平,认为李贞好歹是带兵起义的主,至少是有能力的。当然他是有能力的,只不过能力不强而已。

在武则天开始诛杀宗室的时候,李贞跟兄弟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学习李世民的作风,带兵起义。他们手里能有几个兵呢?

尤其是在约好了起义时间以后,只有李贞自己带着人马发动了起义,其他兄弟都选择了沉默。这可把李贞给急坏了,后来他儿子琅琊王李冲兵败,李贞立刻就慌了,甚至打算把自己绑了送到武则天跟前谢罪。

好在这个时候他们又募集了几千人马,再次做了一次抗争。很可惜的是,这样的抗争绝对是多余的。因为李贞压根就不是武则天的对手。

结果兵败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李贞兵败以后,只好服毒自杀,他们全家大多数也都服毒自杀了。

翌日,召诸皇子入,谕曰:“当废允礽时,朕即谕诸皇子有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容。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允礽。今其事皆败露,即锁系,交议政处审理。”允禟语允昷,入为允禩营救,上怒,出佩刀将诛允昷;允祺跪抱劝止,上怒少解,仍谕诸皇子、议政大臣等毋宽允禩罪。---《清史稿》

胤禩的能力也能很一般,看起来他笼络了很多官员,颇得人心。其实他是迎合了这些官员们的小心思,保护了这些官员们的利益。

至于他做事的能力,非常一般,没有任何突出的成绩。康熙皇帝不选择他作为继承人,还是有道理的。光有好人缘,是做不好皇帝的。

03李贞和胤禩都被下一任皇帝平反了。

李贞作为李唐王朝的王爷,起兵维护李家的利益,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他得罪了当朝掌权的武则天。

所以武则天必然是要把李贞给消灭的,没办法,武则天手里掌握着皇帝,那李贞在那个时代就是逆贼了。

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转变,武则天公然称帝,改国号唐为周,这等于是颠覆了李唐王朝。老李家的所有利益都被剥夺,李唐王朝的臣民们这才反应了过来,所以一直都在积极地想要恢复李唐江山。

等到武则天老了以后,李家重新夺取了江山。唐睿宗李旦再次继位,其实是他儿子李隆基把他扶上皇位的,所以没多久李隆基自己就登基称帝了。

九月,后遣左豹韬卫大将军曲崇裕、夏官尚书岑长倩率兵十万讨之,以凤阁侍郎张光辅为诸军节度,乃下诏削贞父子属籍,改氏“虺”。崇裕等次豫州,贞少子规及裴守德拒战,兵溃,贞乃闭门守。守德者,骁勇士。贞始起,以女妻之,委以腹心。至是,欲杀贞自赎。会军薄城,家人白贞:“今事乃尔,王岂受戮辱者邪?”即仰药死。规自杀,守德与主俱缢。起凡二十日败。始,贞临水自鉴,不见其首,恶之,未几及祸。---《新唐书》

李隆基称帝以后,判定李贞当年反武则天是大义凛然的举动。所以为李贞父子平反,恢复了他们宗室的身份,并且恢复了他们的爵位。

八贤王胤禩,虽然能力不强,可是也没有做什么太坏的事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跟雍正皇帝争夺皇权罢了。

所以遭到雍正皇帝如此打压,其实是有失公允的。在这种情况下,胤禩被踢出了宗室,而且被改名为阿其那,甚至被抄家,家人遭到流放。这些对宗室成员来说,惩罚确实有些严重了。

为此乾隆皇帝登基以后,感念胤禩并没有什么谋逆的大罪,所以就恢复了他的宗室身份,并且将他的名字改了回来。

总结:胤禩综合实力还是比不上李贞的。

从出身角度来看,李贞的母亲是燕德妃,好歹是妃子。而胤禩的母亲在生胤禩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宫女,一直到了39岁的时候才得以封妃,可见胤禩的出身并不如李贞。

其次看两个人的能力,李贞虽然兵败自杀,可是他好歹有带兵造反的行动。为了匡扶李家的江山,他是做出过很大努力的。最后失败只能说对手太强大了。

而胤禩从头至尾,除了阴谋诡计以外,丝毫看不出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康熙最初喜欢胤禩,因为他聪明懂事,可是后来看不上胤禩,那是因为胤禩只有聪明懂事,却不做事。

由此可见,这两个人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李贞被李隆基恢复声誉前后,名声一直都很不错。而胤禩就算是被乾隆恢复了声誉,其实他的名声也早就臭了。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清史稿》

《新唐书》

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和康熙帝第八子廉亲王胤禩有何相似悲惨结局?

太宗第八子李贞是个忧国忧民心系李唐社稷天下的忠贞之士,素有贤名,可惜这群皇亲国戚们富贵有余,能力不足,多图有虚名,不堪任事,天下奇甲猛士随为武周而控制,但以李贞太宗八子之贤名就足以鼎义旗而倒武周。惜文才武略不乃太宗万分之一,自黄国公事发李姓诸王一一兵败被杀,时也命也,唯其贞节仁德令后世崇敬有佳,江山不老精神不死。康熙第八子空有贤王之名头,狡诈弄权内心阴暗,是一个摆弄权术的跳梁小丑,被雍正帝称为阿其那塞思黑丑🐷的意思在贴切不过了,被囚禁死于牢笼之中以臭🐛老鼠相伴何其享亦。

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和康熙帝第八子廉亲王胤禩有何相似悲惨结局?

两位盛世明君一代雄主之子,天湟贵胄的皇族都因皇权斗争惨死,落得悲惨凄凉结局。越王李贞唐太宗第八子素有才名可惜因反对武则天起兵谋反兵败自尽、其妻子儿女女婿也一一自杀身亡。廉亲王胤禩康熙帝第八子勇猛刚烈可惜夺权失败被雍正削爵下狱惨死狱中。两位尊贵显赫的皇族亲王都无一善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