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呢?
秦始皇被很多人称之为祖龙,为什么这么称呼他呢?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第一个创造大一统王朝的人,所以被称之为祖龙。
要评价这个人的功劳和过失,其实我们都是没有资格的,毕竟这是一位相隔两千多年的伟人,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够擅自评价的。
不过对于他们平生所做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客观地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的,如果评价的不到位,希望大家轻轻地喷一下就好了。
01秦始皇一统天下,这就是他最大的功劳。很多人喜欢欧洲的山水,喜欢欧洲的经济,但是却不喜欢欧洲的分裂。欧洲这个地盘跟中国相仿的地方,居然出现了那么多国家,每个国家的地盘也就中国一个省份那么大,这实在是太讨厌了。
毫不夸张的说,有时候开车稍微快点,都有可能出国。环国家一圈的时间,可能还没有中国出一个省的时间长。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欧洲没有出现秦始皇这样的人物。
欧洲有很多伟大的政治家,他们曾经试图一统天下,可是没有哪个是成功的。而在中国,秦始皇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史记》秦始皇将纷乱的战国融为一体,告诉后世子孙,原来天下九州是可以这么合并的。其实合并起来,更加有利于民生经济的发展。
如果没有秦始皇,可能后世两千多年,都会延续着欧洲的局面,这就是他的重要之处。倒不是说他做的事情是独一无二的,只是他将统一的思想注入到了后世子孙每个人的心目中,这本身就非常不容易。
所以说,秦始皇给中国最大的贡献,那就是将统一的思想注入到了每个人心目中,后世不管有多乱,都会朝着统一的大方向上前进,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02秦始皇统一文字,这一点我觉得有两面性。很多人觉得统一文字,是对大中华的功劳,正是因为这一点,天下才能畅通无阻。这的确是比较不错的一个方面,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件事,统一了文字,难道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吗?
我们看现在的欧洲,有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等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他们特别的意义。而且很多语言都很好听,这是每个地区民族所保留下来的宝贵文物。
仓颉造字时,他只是造出了汉字,其实每个地区的民族兄弟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文字,这是不可磨灭的。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间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竞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史记》然而秦始皇,并不希望这些文字继续流传下去,这就出现了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的事情。
这些事情的出现,当然有利于任何一个集权朝代的管理,下达一份诏书和命令,再也不用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了。
可是同时这么做也彻底销毁了很多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这些东西是千金都无法换来的,可惜我们的秦始皇却把这些宝贵的文化给消灭了。
以至于现在,我们要研究某一远古文字,简直比登天还难。随着科技的发展,登天似乎已经不是美梦,甚至连月球,都有人类的足迹了。可是那些曾经发明的文字,却再也无从找寻。
03秦始皇修筑长城,在某一时期内,保证了中原人的安危。长城不是秦始皇一个人修筑的,也不是他发明的。当年但凡边境靠着北方匈奴的诸侯国都会修筑长城。
比如说强大的赵国、弱小的燕国等等,都会修筑长城。等到秦始皇把这些诸侯国都给灭了以后,他才把这些长城给连接了起来。
从此长城成为了一个整体,连绵万里,所以才被称之为万里长城。那么长城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当时来说,可不是圈起来收门票用的。
当时的中原诸侯国,但凡靠着北方匈奴的,没有哪个不曾遭受过匈奴的骚扰。比如说赵国,是非常强大的一个诸侯国。他们的军事实力在一段时间内曾经超过过秦国。可是他们依旧受到匈奴的骚扰。
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史记》为此赵国不得不修筑长城防御,并且派遣大将镇守。我们比较熟悉的赵国名将李牧,曾经就是防御匈奴的一把好手。
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倒不是说没有实力跟匈奴人决战,他之所以不跟匈奴人决战,那是因为匈奴人只懂得小规模骚扰,并没有大规模侵袭。
如果秦始皇出动大军前去袭击匈奴人,其实是划不来的。为此秦始皇只好选择防守作为主要方式,于是长城就诞生了。
有了连绵万里的长城以后,匈奴人入侵的机会就少了,但这不代表完全没机会,毕竟,人家不抢劫,似乎就活不下去了,那地方太冷了。
总结:秦始皇打造秦始皇陵,为中华文化留下了无数悬念。其实我们现在提到秦始皇,最多的还是兵马俑文化。因为秦始皇陵始终没有被打开,所以充满了各种神秘的揣测。
为什么秦始皇到现在还如此受到人们的追捧和讨论?因为人家还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流传后世。你看看汉高帝刘邦、汉武帝刘彻,他们也常常被提及,可频率远不及秦始皇,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的陵早就被人给盗光了。
从出土的兵马俑来看,秦始皇陵的规模实在是太可怕了。据记载,秦始皇陵中,储藏着几百吨的水银,这是用来封存陵墓用的。
而且内部的机关相当复杂,这可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够解决的。两千多年来,无数盗墓贼都曾经打过秦始皇陵墓的主意,可是他们全都失败了。
所以秦始皇陵中所埋藏的无数珍宝,全都完好无损地在地下待着,这可是一件无法言喻的事情。如果哪天这个陵被打开了,到底会出土那些宝贝,我们实在无法估量。这或许就是秦始皇到现在都很热的主要原因吧。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呢?
秦始皇是个很有远见的帝王,重视经济,农耕,政治。
公元前215年,秦军一举拿下内蒙古河套,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
三十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长城,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
秦始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农耕民族的领袖,首先,秦始皇统治的都是农民,如果要深入大漠于匈奴作战,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让农夫骑马打仗,谁来种粮!
那些骑马的游牧民族,来去如风,掠夺农耕财富轻而易举,秦始皇想到了修长城。阻挡了匈奴骑兵抢了就跑。
如此一来,国家安定,熟悉农活的士兵垦荒种地,节约了经费,减少了伤亡。
修筑长城固然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做的很精明,雄才大略!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呢?
谢西红柿先生邀!
秦始皇是天才的政治家和革新家,他的生命多姿多采,既光芒万丈又神秘莫测。具有强烈的独立人格和超世绝俗的思考能力。既有摈弃传统的坚决态度,又有发挥创造未来的崛强精神,他是中国最勤劳的几个帝王之一,不分昼夜的为他的秦帝国服务。其主要功绩是:
①中国版图的再扩张。开疆拓土,为中华民族开辟了足够的生存空间。
①在政府组织上。他创立和推广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
③统一文化和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了中国人万世一统思想观念的基础。
④开凿灵渠,修筑长城和直道、驰道。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使南北地域差异缩小,也为后世有效地抵御了北方草原民族的侵犹。
秦始皇十余年间所做的事情,超过了此后绝大多数有为帝王一生所做的总和。而他的开创性,两千年来,更是无人可及,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过失是:
①过份迷信商君法,没有及时完成从征服者到统治者的身份转换。
②过份超前,想一代人干完几代人的事,严重透支了国力和民力。
③过份对自己身体自信,没有及时让太子扶苏分权历练。(如果扶苏接班,秦决不会二世而亡,秦始皇也不会身后背那么大的恶名)。
至于其最大的罪名“焚书坑儒”,是儒家们的夸大其词,目的是让其服务对象一一帝王,独尊儒术,重用他们。圣贤无过,是因为他们超然于政治乃至世俗之外,如果让他们当政,杀人也难以避免,仁义礼智并不能包打天下。这就是武丁对秦始皇的看法。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呢?
如何正确客观的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即嬴政,是我国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君主,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滴秦王朝的开国者,是我国帝制时代的开创者,是我国古代功大于过、具有开创性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即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历史功绩:
作为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实现统一,顺应了时代潮流,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开创了帝制时代……
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帝制时代的基本政治模式,影响深远……
开创皇帝制,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直接垂直管理……历代效仿,影响深远……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北击匈奴,南统越族,开灵渠,修驰道……以吏为教,以法为师……修订秦律,编订户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秦始皇即嬴政的历史过失:
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长城,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过度推崇法家,严刑酷法……
导致暴政,这是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
实行焚书坑儒,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因此,秦始皇即嬴政,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帝王,其功过分明,功大于过,被誉为千古一帝……
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全面客观地评价
坚持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分清主次,实事求是……
评价的标准是生产力的标准,实践的标准……
看其历史活动和作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则肯定之,不利则否定之……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呢?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要把他放在大历史框架中去思考,从华夏民族繁衍与华夏文明传承的角度去思辨。
如果仅仅按着流俗的历史观,去分析他一个政策的好坏,一道政令的褒贬,一个朝代的兴衰,这就是典型的丫鬟思维,永远看不懂他的雄才大略,得出的结论当然是戚戚怨怨的丫鬟之见。
我们来简单梳理秦始皇几大历史功绩:
1、拓展了华夏民族生存空间。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拓宽了华夏子孙的生存空间,为华夏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广袤土地,就没有足够的资源繁衍后代;没有广阔空间,在军事上就没有战略纵深,没有战略纵深就没有战略迂回空间。这些基本因素,都是中国在历史上长时间成为世界灯塔的基础。
2、促进华夏文明持续发展。
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马路车轨、统一文字语言、统一国家礼仪等,这些历代史学家与官方媒体都肯定的业绩,大家都比较熟知,就不用多解释了。我只说一句话,这些动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统一文字语言,促进文化的融合与传承,从而保证了华夏文明得于薪火相传。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
3、根植华夏子孙大一统思想。秦始皇在先祖的基础上,奋发图强,把区域性小国,经略成区域性强国,最后灭掉六国,统一华夏,成为世界性大国。最关键的是,他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废除了容易滋生军阀割据的分封制,推行了更符合治理模式的郡县制。让大一统思想,从此根植于华夏子孙灵魂,绵远流长二千年,才有今日中国之局面。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欧洲完全不同,中国虽然广袤,但各种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对于农耕型社会,土地是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小国林立必定导致战争不止,生灵涂炭,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大一统局面更有利中国发展。
秦始皇执政期间,还开挖了灵渠,把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连通,进而盘活了整个国家的水上交通线。这种事情,不仅功在秦朝,还功在千秋,直到今天还在运转,滋养一代又一代人。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
4、开依法治国与民主集中制先河1975年,湖北云梦县境内出土大量秦简,包括著名的《秦朝十八律》在内,一举打破秦国只搞专制不搞法制的历史讹传。
因为这部秦律,涉及到秦国民生、吏治、徭役、手工业、军户等方面,非常详细与系统,很多事情都是有法可依的。最典型的法律条款,对秦朝公务员公车私用、民间放高利贷、男女婚外情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秦律很细致,细致到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有法可依。这样有个好处,也有坏处,势必会造成大量的“犯罪分子”。这也是秦律过于严厉的副作用,后来被儒家史官们持续放大,成为秦始皇推行暴政的铁证。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
总的来说,秦始皇功绩远远大于过失。很多人用丫鬟思维去解读秦始皇,所以他看到尽是哀怨与家暴。对秦始皇的千秋大业,历史大功绩,却视而不见。我们要知道,很多伟大的举措与政策,需要时间与空间去验证。
时隔二千多年后,伟大领袖为说了一句公道话: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
这个评价,很客观!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呢?
正确客观评价秦始皇,实际也是一个如何正确客观对待历史的问题。历史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不是由谁一面之言就说了算的。必须站在整个社会历史前进发展的角度去实事求是的评价。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必须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不能凭个人喜好。当然不同的阶级就有不同的立场,但是,还有个主流和非主流,多数人和少数人的区别。
对于历史上的秦始皇,从客观上来看,他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统一了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他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创了的郡县制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国家治理体制,其影响可谓深远。他的书同文, 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一直影响着后世。他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为了应对外敌,他连通了战国时代秦、赵、燕修筑的万里长城,今天它同黄河(长城、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些都是客观事实,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历史上有几人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创造出影响悠久历史的功业?否定他的功绩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至于说他是“暴君”,这一点很值得商榷。其实,凡是政治家,特别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没有铁的手腕是不可能成为政治家的。秦始皇要统一其他六个诸侯国,没有军事暴力是不可能实现大一统的。
不说别的,我们都知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汪精卫为了清剿共产党人,竟然提出“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走一个”的口号,难道还不残暴?
再说有人说斯大林是“暴君”,试想,斯大林要把一个在封建时代沉沦了上千年来的封建帝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国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要统一思想,不以强有力的手腕清除异己力量,怎么能够完成苏维埃共和国的统一大业?
因此,评价一个政治家不能单从某些角度来看,要从历史的大局出发,全面客观的做出正确的评价。
最后,还是引用毛主席的诗作结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坑儒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