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翠儿让李卫上书保年羹尧,为什么李卫说翠儿是妇人之见?
李卫最忠心的那个人就是雍正,既然雍正要让年羹尧死,那李卫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即使年羹尧跟李卫的关系不错,甚至还救过李卫的命,可这一切跟雍正的恩情比起来,那都要靠边站。
01年羹尧自己作死,怨不得雍正下黑手。年羹尧过去是雍正最得力的助手,尤其是在雍正上位的时候,陕甘总督年羹尧的震慑作用,为雍正顺利登基,创造了非常不错的外部条件。
而且年羹尧控制着西北十万大军的粮草,为雍正挡住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十四阿哥,当时的大将军王胤禵。所以雍正登基以后,为了表达自己对年羹尧的谢意,特地将大将军的位置,交给了年羹尧来做。
年羹尧眨眼就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手握二十万雄兵,忽视整个大西北。这两个人的关系原来就不错,可是在年羹尧当上了大将军以后,一切都变了。
年羹尧这个人非常贪心,西北的军费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花在了他个人身上。他吃饭的排场,简直比皇帝还要大。娶了好几房媳妇儿,晚上去哪儿睡觉也需要翻牌子来选择。所以他贪污了很多钱粮。
此外,蒙古的王公大臣们都要向他俯首称臣,甚至连雍正的九弟胤禟,为了给手下求情,居然也要向年羹尧下跪。
在西北转战一年,不仅没找到敌军,反倒是差点把大清国给掏空了。后来实在是拖不起了,年羹尧才会选择跟对方交战。
战胜回国以后,年羹尧更是保举了一大批立功的名单,这让雍正压根就没办法一一安排。此外年羹尧的人马,只听年羹尧的话,压根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这是雍正最忌讳的一件事。这么多事情堆积在一起,年羹尧哪里还能活?
02李卫对年羹尧的举动,始终都保持沉默。其实年羹尧飞扬跋扈的事情,李卫是一清二楚。但是李卫没有提醒过年羹尧,反倒是把这一切都暗地里汇报给雍正。
很多人觉得李卫不够意思,自己的救命恩人都要出卖,完全没有报恩的心。其实我们都理解错误了,如果李卫真的去提醒年羹尧那才是坏事。
首先有一个大前提,李卫和年羹尧不管做什么,都逃不过雍正的法眼,雍正的眼线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李卫如果私底下通知年羹尧的话,那会给雍正一个错觉,李卫跟年羹尧的关系更加亲密,反倒是跟雍正的关系有些生疏了。
这么一来,雍正会连李卫也不重用。相反来看这件事,如果李卫从来没有跟年羹尧说起过什么,而是一直向雍正汇报年羹尧的情况。那就证明了李卫是雍正的人,只能为雍正所用。
而且李卫告诉雍正的原因是,雍正跟年羹尧的关系也不错,只有雍正去想办法敲打年羹尧才是正途。李卫之所以一直向雍正汇报,首要目的就是要保住年羹尧。
如果换成其他人去汇报,可能年羹尧早死十次八次了。由此可见李卫还是非常有良心的,他借助雍正的手,来拯救自己的救命恩人。
可是雍正的命令是任何人都不能违抗的,这是雍正的心理底线。所以说一旦雍正下令要杀掉年羹尧的时候,李卫是绝对不可以说一个不字的,其他人可以,李卫不行,因为雍正最信任李卫。
03李卫知道,雍正杀年羹尧,本身也很心痛。年羹尧从入士以来,一直都跟着雍正后面混,所以说年羹尧对雍正那叫一个忠心耿耿。当然雍正也没有亏待年羹尧,把他从一个小进士,一点点拉扯到了大清朝的大将军。
由此可见两人的感情非同一般,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雍正怎么可能对年羹尧下手呢?要知道当年雍正能够登基,完全少不了年羹尧的相助。
李卫当然明白这个道理,雍正下达杀害年羹尧命令的时候,其实心跟李卫一样痛,他舍不得年羹尧的心情,也跟李卫一样。所以李卫压根就不必去求情,但凡有一种可能不用杀年羹尧,雍正压根就不可能下达这个命令。
年羹尧的所有罪状,李卫也都看在眼里,他也知道,一个人但凡犯了这么多罪,其实也就不用活下去了,压根就活不了。
雍正对年羹尧已经相当宽容了,他在西北贪污,雍正没有管。他贪污受贿,雍正也没有管。娶了那么多老婆,雍正问都不会问一句。还要雍正怎么宽容呢?
直到年羹尧彻底触碰到了雍正的底线,不仅侵害了皇权,还杀了雍正派去御史,所以年羹尧必死无疑。李卫从大局观的角度去思考,也不可能去救年羹尧。
总结:跟年羹尧比,李卫当然更加偏向雍正。- 首先雍正是皇帝,李卫要想继续混下去,就必须要心向着皇帝,这是没的说的。雍正一手提拔了李卫,也可以亲手毁掉李卫,李卫当然要为自己的前程着想。
- 其次年羹尧是所有大臣要杀的,李卫如果出面担保,那就是要跟全天下的官员作对。此刻的年羹尧已经犯了众怒,李卫不能去趟这个混水。
- 再则雍正要杀年羹尧,这说明年羹尧已经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如果李卫感情用事的话,那就是对不起雍正对他的栽培。
由此可见,李卫的老婆小翠让李卫救年羹尧,李卫的反应是对的。毕竟李卫当时已经是封疆大吏,如果再感情用事的话,会让雍正认为他难当大任。
《雍正王朝》翠儿让李卫上书保年羹尧,为什么李卫说翠儿是妇人之见?
都是雍正的奴才,李卫后进,是在胤禛江南筹款赈灾救下来的,当时年羹尧外放江南做官,向胤禛请求回京。胤禛答应了,于是,一路上,狗儿李卫,坎儿高福,翠儿三人与之同伴,共回京畿胤禛雍郡王府。此后,年羹尧因为在胤禛追比欠款中表现持重,在八爷胤禩的推举下,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
四爷胤禛还带回了一位谋士邬思道,名义上是为弘时弘历请来的老师,实则是为他夺嫡的军师。这是一步大棋,有了邬思道的助力,胤禛在夺嫡之路上越走越顺。胤禛走得顺,他身边的奴才自然也走得顺。
江夏镇事件后,年羹尧出任四川巡抚。康熙五十七年,西北发生战事,在老十四胤禵的推举下,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乃是胤禛一箭双雕之计,将掌控几十万大军的胤禵牢牢“封锁”在大西北。
康熙驾崩后,胤禛继位,是为雍正皇帝。雍正没有再启用老十四胤禵,而是让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最后将反叛的罗布赞旦增赶跑了,雍正的江山算是坐稳了。但是年羹尧的骄横跋扈却遭到来自清流的强烈反对,以孙嘉诚为代表的清流党见不惯年羹尧的作威作福,以“求雨”告祭上天,拉年羹尧下马。
年羹尧的作风其实也惹恼了雍正皇帝,虽然雍正无心让年羹尧死,但是他以“年选”,阻碍新政,擅杀孙嘉诚、铺张浪费等最终引爆了自己,让雍正起了杀心。最后雍正以一尺白绫赐死年羹尧,让同是雍王府起来的奴才李卫前往执行,很是值得玩味。
此时已是李卫老婆的翠儿,感恩年羹尧曾经对自己的好,希望李卫保一保年羹尧,也是常情。不过李卫一句“妇人之见”回绝了翠儿,依着李卫的德行,他保一保年羹尧也是常情,为何李卫没有做呢?
李卫虽然大字不识一箩筐,但是为人处世低调精神,鬼机灵,在《雍正皇帝》原著中,号称“鬼难缠”,聪明伶俐,是雍正给了他一个飞黄腾达的平台,同是雍王府的奴才,年羹尧是出去最大的官,不过年羹尧可能从来就没有看起过李卫。年羹尧好歹也是一个读书人出身,而李卫完全就是一个乞丐,在读书人眼里,李卫从来就和他们不是一路人,年羹尧也是。
大家一定还记得科场舞弊案的时候,已经是江苏巡抚的李卫回京述职,碰巧科场案发生,副主考李绂在三爷胤祉的指点下赶到李卫府上,在门口直呼“赐进士出身李绂求见李大人”,言之灼灼之中表现出对李卫的瞧不上眼儿,要不是因为事情紧急李绂没有办法,换作是平常,李绂可能怎么也不会去求李卫。这就是读书人所谓的骨气和清高,害的李卫在他面前掏耳屎回报李绂的无礼,李绂居然也不知。
当然,年羹尧不是李绂,他比李绂要世故得多。按理,像年羹尧这样的人,既然能拉起天下“年选”的招牌,李卫既然是雍正的大红人,为什么“年选”之中,没有李卫的大名呢?想当初,李卫和翠儿犯了雍王府的忌,还是他年大将军作保,将他们带在自己身边的呢。为什么,为什么他李卫偏偏就在“年选”之外?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年羹尧根本就没把李卫瞧上眼,无论你雍正皇帝怎么用他,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叫花子,所以,对于李卫,年羹尧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正所谓骄兵必败,“大意失荆州”就是这么来的。邬思道和胤禛其实是早就看出来了,故而在《百官行述》事件后,以李卫翠儿犯忌为由将他自热而然的放到年羹尧身边,将年羹尧监视起来。很多人会问,年羹尧到底知不知道李卫就是胤禛放在他身边的一个卧底探子呢?
按照年羹尧的智商,我想他是明白的。为什么年羹尧要这么做呢?因为他也需要一个耳目,向胤禛传达自己的行踪。大家可以看到,在李卫监视年羹尧期间,他只传递了一条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出任陕甘总督,年羹尧进京了的事儿。年羹尧也知道江夏镇的事儿做得有点出格,连张廷玉都批评他了(当然可能并不是张廷玉要批评他,而是康熙皇帝的意思),所以老老实实在四川巡抚的位置上呆着。
当更大的希望来临的时候,年羹尧才回京了,不过这回,他可不是“乱窜”,“乱窜”是胤禛下的定义,为什么年羹尧前脚刚到北京,李卫的“糊涂蛋信”后脚就到了?可见,年羹尧的行踪其实也给李卫透露了的,不然,要是一个巡抚要到哪里去,随便扯个谎就可以瞒住李卫。以前我早就说过,年羹尧的这回回京可不是“乱窜”,是为了在胤禛面前“坐地起价”,抬高自己的位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胤禛才纳娶了邬思道的最爱年秋月为侧福晋,才算是牢牢拴住年羹尧。
李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胤禛和年羹尧相互利用。但是李卫很聪明,他把握住了根本。在坎儿高福被雍正赐死后,李卫回京和邬思道的一席谈话,说明了他的立场和原则,他说:做人和做官一个道理,就是不能忘本。好比他李卫,四爷就是他的根和本,什么时候忘了四爷,他这片树枝尖儿上的叶子,也就没了根儿,就会枯死。
这是李卫大忠的表现,和年羹尧对官位富贵的博弈不同。李卫虽然是“鬼难缠”,但是他不会利用谁来谋求富贵和职位,只有一心尽忠,方能不脱根本,而年羹尧,在江夏镇后,就已经脱离了胤禛的根本,时时处处在胤禛面前博弈更大的官职和富贵。
而这一切,小小的,不入年羹尧法眼的李卫,却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当他知道高福一死之后,能得出不忘本的感叹,也值得邬思道的一句表扬“孺子可教也。”
但是翠儿毕竟只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别人对她一点好,她便对其百般好,李卫所能看透的事,她未必就能看透,这也是她逗人喜爱的一点。李卫说她是“妇人之见”,并非是骂翠儿,而是感叹连翠儿都知道的基本道德,在年羹尧那里,怎么就成了他年羹尧博弈富贵的工具。
雍正让李卫去执行年羹尧的死刑,很多人认为是雍正给予李卫以提醒,让他别做年羹尧第二,李卫是否能做年羹尧第二,雍正心里没有谱么?所以,这不是主要原因,实在是雍正皇帝想让年羹尧看一看,就是这个叫花子李卫,同出于雍王府的奴才,此时正站在你的面前,穿着朝廷赐予的官服,你一个过气的年大将军,又该如何面对和反思呢?反思是没有机会了,还是来世再体会吧。
其实,给年羹尧送行,本就有李卫的份儿,是他告诉雍正皇帝“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是他对雍正皇帝说,要是年羹尧做了对不起皇上的事儿,他第一个就不答应,是他让雍正下定最后的决心杀年羹尧的。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雍正皇帝竟然派他去执行对年羹尧的死刑。
翠儿当然不知道李卫在雍正面前实际上恶参了一本。李卫当然也就不再是以前那个叫花子,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忠于雍正的酷吏,所以,对于翠儿的要求,他也只能说是“妇人之见”。
故,李卫对翠儿说的“妇人之见”,兼之有对人世间情感冷暖的感叹,也有他内心成熟沧桑的变化。于后来脱了官服,在刑部大狱对老头曾静大打出手相似,李卫,已经蜕变成蝶,而年羹尧的骨头都已经能打鼓了。
《雍正王朝》翠儿让李卫上书保年羹尧,为什么李卫说翠儿是妇人之见?
《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年羹尧落难,李卫之妻翠儿念及以前的感情,劝说李卫上书保年羹尧不死。一向怕老婆的李卫却义正言辞的对翠儿说她那是妇人之见。
我们听过“妇人之见”,也听过“妇人之仁”,两者意思差不多,就是提出的意见因为带有颇多的感情色彩而不着边际或者是难以执行。我们都知道女人是感性的,有时候他们的感性能够超越理性的存在。翠儿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是情理之内。
作者通过对翠儿言语的刻画以及李卫态度的反应,让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对比。狗儿李卫,坎儿高福,翠儿。三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人物,都在雍四爷江南筹款购粮时改变了命运。他们被收为胤禛内府之人,为胤禛办差!彼时的年羹尧就任四川军门,但他原本是四爷府上的包衣奴才,因为得到了赏识,在胤禛的力荐之下,出任四川提督。
年羹尧与李卫、高福、翠儿都是苦命出生,自然有很多的共通点。在《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年羹尧回京述职,来到胤禛府上,对李卫和高福各给了一枚戒指,并说道谁有能耐谁就把戒指带到翠儿的手上。
那时候的他们是多么的快乐,那时候的他们情同兄弟!那时候他们都要叫年羹尧一声大哥,年羹尧也要叫他们狗儿、坎儿、翠儿。但这一切,终究还是变了!
有句俗语这样说:穷人可同受罪却不能同福富贵,富人可同富贵却不能同受罪!
年羹尧与狗儿、坎儿,就从富贵之日起分道扬镳、渐行渐远。
在李卫没有出山之前,一直充当着内府奴才的角色,为胤禛跑跑腿,或者是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而年羹尧在剿灭江夏镇后,十三爷胤祥为其背了黑锅,被康熙圈禁。年羹尧则在力保下被提升为陕甘总督。
这时候的年羹尧已经变了,它就如同楚汉争霸时的韩信,倒向哪边哪边胜利。这也就有了年羹尧回京述职首先不去四爷府上而去八爷府上的一幕,还让胤禛狠狠地冷落了他一把,让他在跪了一晚上。
狗儿与年羹尧的不同就在于此,狗儿不论何种情况下,只要是雍四爷发话,让他偿命他都肯;年羹尧可就难说了!
李卫的为官之道虽然简单却很老练,李卫本人虽然卑微但却不笨!李卫的为官之道很简单:坚持拥护胤禛不动摇!
他明白,胤禛是他权力、名誉、财富的来源,只有跟着胤禛,自己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在高福被胤禛赐死之后,李卫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将君臣关系划得清清楚楚,自己的定位永远是胤禛的仆人,不能有其他关系,更不能骄横跋扈。
李卫在原著中绰号“鬼难缠”,李诶此人虽然大字不识一筐,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但他本人却精的像鬼一样。
他并非官僚士族出生却深谙做官之理,他不曾跟随名师却能洞悉人性。他将胤禛的性格摸得透透的,以至于胤禛可以替他隐瞒李卫出没烟花酒巷的事实。清朝严禁官僚出没烟花场所,但胤禛可以为了李卫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就是李卫的为官之道,生存之道。在胤禛最困难的时候不离不弃,在胤禛最苦闷的时候排忧解难,在胤禛最艰难的时候一往无前!
但狗儿也深深地明白一件事:皇上是皇上,自己是自己,自己永远是皇上的仆人,而不是皇上的朋友!
这一点,年羹尧却不懂!
年羹尧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将皇上对他的青睐当成了依赖,将皇上对他的君臣之情当作了朋友之义!年羹尧是一手被胤禛提拔起来的,他总是在想,自己出生就是包衣奴才,主子胤禛对自己的情感肯定要更加深厚些,尤其是在出任陕甘总督牵制十四爷胤禵、出任大将军王平定罗卜藏丹津之后,他的这种亲信优越感完全爆棚。
胤禛前期对年羹尧的重用,让鬼神夺走了他的魂魄,让他将自己的位置与胤禛保持一致,成为自己心中胤禛的“朋友”,以至于年羹尧蹬鼻子上脸,胤禛一再忍让,年羹尧却理解为这是朋友之间的客气、主子对功臣奖励,即便有一万个不是,自己毕竟是主子的包衣奴才,胤禛还会念旧情的。
然后就有了御前失仪、抵制新政、杀孙嘉诚。胤禛忍无可忍,终于对其下手,将他赐死。
李卫不仅仅是胤禛的忠实仆人,而且是扫清逆党的主力!大家肯定记得,让年羹尧丢掉抚远大将军职务的最后一刀子是谁捅的,不错,就是狗儿李卫!
李卫曾对胤禛说“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这一句话成为了年羹尧的催命符!
或许有人会说,你李卫可以不帮年羹尧,为什么还要推波助澜的害他呢?
这就是李卫,如果他不这样做那就怪了。李卫本身就是胤禛新政的急先锋、雍正江山的奠基石。他怎么能容忍有人凌驾于皇权至上,更何况他明显察觉到胤禛对年羹尧骄横跋扈的不满,此语一出,虽然年年羹尧死定了,胤禛却能够睡得更加安稳,胤禛睡得安稳,自己才有好日子过。
就是这种简单的做官逻辑,却成为了最有效的升官利器。李卫在雍正即位之后,以乞丐背景、文盲身份出任督抚,群臣不满,但是雍正开心。就连一向一丝不苟的雍正都自圆其说,为李卫打圆场,说什么“不会做官可以慢慢学”,这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
没办法,站对了队伍,荣华富贵那不是迟早的事情?纵使能力有限,那不也是皇上点点头的事情嘛?
涂舟说所以,翠儿让李卫上书保年羹尧,那是痴人说梦。翠儿没有错,只是太天真,他还将年羹尧当作那个大哥哥,将李卫当作那个狗儿。殊不知一切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这就是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李卫也并没有将年羹尧忘得一干二净,他心中还是有一丝丝感情的。他让翠儿做了一桌酒菜,亲自为年羹尧送行。年羹尧直到自己已经是穷途末路,最后叫了李卫一声狗儿,痛苦赴死!
“狗儿,帮我把这个还给他!”年羹尧从手上取下胤禛给他的念珠,狠狠地摔在桌子上,痛哭流涕。
念珠落下的一刻,他割断了与胤禛的最后一丝联系;在哭声当中,他肯定在反思,在挣扎,他将他的全部给了胤禛,换来的却是赐死。自己英勇一生,到头来却不如一个小乞丐,痛哉!
【申明:本文一切分析立足于《雍正王朝》,而非正史!】
《雍正王朝》翠儿让李卫上书保年羹尧,为什么李卫说翠儿是妇人之见?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最后被赐死时,是昔日好友李卫亲自过去宣布的圣旨,在去之前,翠儿建议李卫上书保年羹尧,为什么李卫没有同意,还说她是妇人之见呢?
一、
年羹尧的最后时光:
曾经风光一时的年羹尧此时已经落魄成杭州城门的一名守门员,就像他自己曾经说的那样,男子汉大丈夫,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所以,官职已经降的不能再降了,他仍然不肯放下自己的自尊,还穿着黄马褂招摇过市。
这无疑给众臣们一个最后踩死他的理由,面对铺天盖地的弹劾奏折,雍正帝也不止一次的询问张廷玉:
“年羹尧就真的该死吗?”
而张廷玉只是抬了抬眼,并没有正面回答雍正帝,没有说话,就代表着默许。
与正史中记载的不同,正史中的雍正帝可没有这么犹犹豫豫,瞻前顾后,他赐死年羹尧时可谓干净利索。而剧中的雍正帝作为正面形象,赐死年羹尧就变成了无奈之举。
当张廷玉说年羹尧光贪污一项就有六百多万两,所有罪行加起来有九十二项,功过相抵仍然死有余辜,结果“死有余辜”四个字刚出来,雍正帝就打翻了茶杯。
最终,理智战胜了感情,雍正帝为了自己的圣明不受玷污,决定赐死年羹尧。
那么派谁去传达赐死年羹尧的旨意呢?
这个人就是李卫!
二、
为什么是李卫?
作为雍亲王府邸的奴才,李卫是目前硕果仅存的一个,前面有坎儿的被杀,邬思道的归隐,高毋庸等人的不知所踪,还有就是马上李卫就要去赐死的一个。
这些人中,无疑,李卫是最忠心的一个,曾经在李卫回京述职的时候,还不是皇帝的老四胤禛就对他进行过考验,还好,他顺利的过关,并且当着邬思道的面发誓要一辈子忠于四爷!
雍正帝派李卫去,主要源于三点考虑:
一是李卫绝对忠诚,赐死年羹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保不齐他会说些什么。如果派其他人去,很有可能会留下一些雍正帝的口实,比如他还是雍亲王的时候派年羹尧做过的一些秘密事。这些事情是要烂到肚子里的,对于雍正帝这么谨慎的人,怎么可能会给年羹尧传播出去的机会呢?别忘了邬思道临走时跟老十三胤祥说过的话,那时候的雍正帝就把府上做秘密事情的人消灭光了,李卫和年羹尧是有数的留下的几个人。
第二点就是年羹尧对李卫是有恩的,当年在扬州赈灾的时候,也是年羹尧出手救了李卫和高福。后来年羹尧回京的时候送了李卫和高福每人一枚戒指,并怂恿李卫勇敢的追求翠儿,可以说年羹尧还是李卫的媒人呢。再有就是李卫跟翠儿鬼混被抓,也是年羹尧求情并带去四川,还手把手教他为官之道。
年羹尧毕竟跟雍正帝还有感情,派李卫过去,至少不会在临死前折磨年羹尧,如果派老八胤禩的人去就保不齐会怎么对年羹尧用刑了。
第三点则是对外人和内人表明一下态度,自己的人去赐死自己的人,也就告诉大家,这事是朕的私事,旁人无权干涉。同时也对自己的人一个警告,不管对朕有多大的恩,违背了主子的意愿,一样是死。等于是对李卫再次进行警告,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忠心!
三、
翠儿为什么建议李卫保年羹尧?
翠儿是一个妇道人家,心还是比较软的,而且跟年羹尧是有感情的,比如当年年羹尧回京跟他们开玩笑,翠儿就说他:
“这么不正经,还是个大官呢?”
在他们的眼中,年羹尧一直是一个官,毕竟他们认识他的时候年就是官了,而翠儿在老四胤禛府上也不过是一个丫鬟,即使后来做了官太太,那种骨子里的地位认知也是没有改变的,比如四福晋赐她一把长命锁,她说:
“这个礼物奴才可不敢受,折了孩子的草料。”
在她眼中,年羹尧和四爷、十三爷都是曾经救过他们命的恩人,恩人有难,她应该报答。
而且翠儿并不懂官场上的这些门道,比如当年雍正帝微服私访到她家时,她还告李卫的状,说他到外面养女人,这是官场大忌,况且他们面对的还是皇帝。幸好雍正帝对他俩感情确实深,没有追究李卫的过错,只是给了翠儿一道圣旨,下次李卫再敢这样,就打他板子。
由此可见,翠儿虽然是官太太,可是官场上的事她根本就不明白,她或许也知道年羹尧犯了大罪,只是没有想到曾经在一起的好朋友,为什么会被赐死?
在她提出要李卫上书保年羹尧的时候,翠儿的双手一直抚摸那枚年羹尧赐予的戒指。
四、
李卫为什么说翠儿是妇人之见?
年羹尧有此下场,李卫想到了吗?
他应该早就预料到了会有这个下场,从他被派往年羹尧身边监视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自己这辈子只能是忠于四爷了,四爷荣他就荣,四爷辱他就辱,四爷没了,他基本也到头了。
而且雍正帝是什么样的人,相信李卫那次回京在坎儿的旧屋子里就已经想通了。他的骨子里全是奴性,不仅他,连不可一世的年羹尧其实骨子里也是奴性。
当年年羹尧可是四川巡抚,至少是从二品官,这可是朝廷命官,可是老四胤禛就敢让他跪在院子里一整天,最后这个巡抚亲自给老四胤禛洗脚,这才让他消了火。
这也是李卫处处小心谨慎的原因,回京不敢坐轿子,见了雍正帝不先行礼喊皇上,离老远就喊“主子”。这也表明一个态度,不管老四胤禛是王爷还是皇帝,甚至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他永远是李卫的主子。
既然自己是奴才,那么自然要遵守奴才的本分,而年羹尧显然没有遵守,因此,主子要收拾他了,另外的奴才能求情吗?
而且,年羹尧的死跟李卫也脱离不了干系,别忘了当初建议雍正帝撤掉年羹尧大将军职位的人,就是李卫。
如果他听从翠儿的建议,再上书保年羹尧,那不是前后不一,立场左右摇摆了吗?一旦立场出现了问题,那么雍正帝自然就怀疑他了。
李卫也明白,年羹尧是犯了九十二条大罪,自己上书求情就是找死,即使雍正帝不怪罪他,那些朝廷的官员们一人一口唾沫也淹死他了,他这么多年为官谨慎,这种低级错误还是不能犯的。
最后无奈的翠儿,只能喊住李卫,让他带几盘亲自烧的菜带给他吃,也算是送年羹尧上路了。
而李卫去赐死年羹尧,果然年羹尧没有多说什么,看到李卫鞠着躬双手递圣旨,就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了。还没看上谕就把象征主仆情义的佛珠托李卫转交雍正帝,大哭一场后从容赴死,李卫望着这串佛珠,愣了很久……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翠儿让李卫上书保年羹尧,为什么李卫说翠儿是妇人之见?
翠儿不懂自己的丈夫李卫官再大,他也不过是奴才。雍正是不可能讲个人感情而放过年羹尧的。
《雍正王朝》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再现了清朝当时的情况,人已经严重奴化了。对于雍正来说,李卫哪怕是一方督抚,封疆大吏,那照样也是他的奴才。比如年羹尧当时还是陕甘总督,雍正发脾气了,年羹尧乖乖在院子里面跪一天,最后只能亲自给雍正端洗脚水,并给雍正洗脚。要知道年羹尧可是当时大清的进士出身呀。
既然是奴才,就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位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李卫便知道如何去做一个好奴才,处处替奴才主子想,一心为主子分忧,加上自身才能以及运气,才能最终有个好结局。和他一同被雍正收留的坎儿,一件事情做错了,雍正便杀了他。
对于这一点,我们现代人是很难体会到的,毕竟人人平等已经基本深入人心。记得雍正分给八旗子弟田地让他们耕种,以便能够自给自足。有个人是这么说的,种地难道是我们爷们该干的活吗?
年羹尧为什么会得罪那么多人,原因就是他只是个奴才。才能再高,能力再强,又有什么用,说到底,年羹尧也不过是个奴才。现在一个奴才居然做上了大将军,骑在他们的头上耀武扬威的,这不是乱了王法吗?年羹尧,他也配?所以整个朝廷的权贵对他恨之入骨。如果他和穆香阿这些皇帝身边的侍卫一样出身高贵,那么又有谁会不服气呢?
所以奴才就要知道奴才的本分,越过了这个本分,得罪了主子,是没有好结果的。年羹尧最后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雍正需要他这个奴才的时候,他在西北无论干什么,别人也奈何不了他。可是只要雍正不需要他了,觉得他碍事了,那么他便好运到头了。
年羹尧和李卫、翠儿都是雍正的奴才,很早的时候就认识,他们之间自然有情谊。当初的的时候,他们还有一段独特的渊源,是年羹尧成就了他们二人的姻缘。那个时候年羹尧鼓励李卫和坎儿追求翠儿。后来,李卫得手了,他和翠儿私下里在王府里偷情,二人的好事被福晋抓住了,因而被绑在树下。年羹尧看着二人情投意合,于是便答应替他们求情。最后雍正放过他们二人,让他们二人成亲。
对于此事,李卫和翠儿必定是感激年羹尧的。毕竟是年羹尧以局外人的身份促使了他们走在了一起,关键的时候还帮助了他们。
翠儿是女人,不太懂的年羹尧和雍正之间的恩恩怨怨,更不懂得朝廷大事。在她的眼中,当年他们落难的时候,是雍正和年羹尧帮助了他们,后来他们一起在雍正底下效力,年羹尧还撮合了他们。对于这样的人,翠儿自然想让年羹尧活下来。只可惜,年羹尧走到现在基本已经必死无疑了。所以李卫才会说翠儿是妇人之仁。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雍正王朝》翠儿让李卫上书保年羹尧,为什么李卫说翠儿是妇人之见?
翠儿让李卫上疏保年羹尧,完全是因为当年年羹尧对于她和李卫的恩情。
李卫、高福和翠儿是发小,都是流落在扬州街头的小叫花子,正是无意间结识了前往江南筹款赈灾的雍正,这才迎来了命运的改变,他们三人全都成为了雍正府邸的奴才,尽管仍旧是卑微的下人,但是至少是衣食无忧了,这样看来,也是一种的幸运。
但是雍正的府上是出了名的“篱笆牢靠”,规矩多、管理严,既生情愫的李卫和翠儿一番风花雪月被抓,让他们面临着非常严厉的处罚,被驱赶出府甚至发配给披甲之人为奴成为了必然。就在这个时候,即将上任四川巡抚的年羹尧出面向雍正求情,带走了李卫和翠儿,可以说是从危难之中解救了他们两人,这个时候的翠儿必然是对年羹尧是感恩戴德。
事情再往前追溯,当年在扬州的时候,翠儿卖身葬母,李卫想为其赎身,并与人贩子大打出手,也是年羹尧出手救下了处于劣势的李卫,也救下了翠儿;年羹尧从江夏镇回京,将两枚戒指给了李卫和高福,这让翠儿感受到了年羹尧对于她的重视。可以说年羹尧对于李卫和翠儿还是真的很不错的,由此也可以想到,当年羹尧将他们带到四川的时候,也是予以了非常好的照顾,而李卫更是被年羹尧不断的培养,做了知县、做了粮道、做了布政使,可以说李卫在仕途上的发展除了雍正的宠爱与支持,也与年羹尧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正是因为年羹尧对于李卫和翠儿的恩情和一直以来的照顾扶持,让单纯且不懂朝政的翠儿只念及到的是年羹尧的好,本着知恩图报的心情,让李卫能够想办法减轻年羹尧的处罚,至少先要保住年羹尧的性命。
但是翠儿所不知道的是,其实一开始,这些都是设计好的,雍正知道,李卫知道,唯独她自己和年羹尧不知道。年羹尧江夏镇擅自屠镇,而后又私吞了江夏镇的全部财产,引得了雍正的巨大不满,因而对于年羹尧也开始出现了担忧之情,为了能更好的控制、监督年羹尧,雍正听从了邬思道的建议,准备安排一个人看住年羹尧以随时掌握年羹尧的动向,而他们准备派遣执行任务的人便是李卫。
也正是因为如此,包括雍正、邬思道、雍正福晋、高毋庸还有李卫,都是这场大戏的演员,这个时候的翠儿成为了工具和借口,也成为了受害者,在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李卫可以名正言顺的跟随年羹尧去四川,充当年羹尧身边的卧底工作。
从翠儿这个时候的表现来看,此时的翠儿依旧不知道自己仅仅是被利用的工具,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只能是用自己亲自炒几个小菜的方式来感恩、报答年羹尧的恩情了。
李卫说翠儿的“妇人之见”,因为他非常清楚,年羹尧是非死不可,他在斥责翠儿的同时,也是在惋惜年羹尧,更是在给自己一个警醒。上疏去保年羹尧,李卫知道这是断然不可的。
跟了雍正快二十年的李卫非常清楚雍正与年羹尧之间的情谊,如果不是年羹尧过于的居功自傲,过于的结党营私、目无君主,雍正不会容不下他的。想想后来,雍正可以为了李卫和田文镜开罪满朝文武和天下读书之人,就说明雍正不是没有这个魄力,只是年羹尧做的太过分了,已经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了。
而李卫如果这个时候上疏保年羹尧,不仅不能救下年羹尧,还将会使自己陷入朝臣的对立面,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这样反而是害了自己,更是害了雍正,所以对于年羹尧,李卫断然是不能上疏去保的。
翠儿念及年羹尧的恩情,只想到了他是自己的恩人,却不想想他已经成为了朝廷和雍正的罪人了。
翠儿是非常单纯的,尽管他知道年羹尧有着千般的不是,可是她不会想到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已经对于雍正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动摇了雍正帝位。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年羹尧对于他们再有恩情,但是包括年羹尧、李卫、翠儿,这些人,都使雍正的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雍正,想到的是自己的主子,所以在雍正和年羹尧之间做抉择的话,必须是要优先维护雍正的利益。
而这一点恰恰是翠儿没有看到的,也是无法看到的。
雍正赐死年羹尧,下旨要李卫宣旨并且监督年羹尧自尽,这也是在提醒李卫。
李卫非常清楚雍正这样的用意,让自己去宣旨,就是给年羹尧最后的尊严,至少雍正还是念着年羹尧的旧情的。李卫与年羹尧都是雍正曾经的奴才,雍正本身以“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的态度对待他们,而年羹尧却让雍正失望了。
而李卫现在也已经是统御一方的封疆大吏,尽管雍正对于李卫是极度的信任,但是为了避免李卫也成为第二个年羹尧,雍正不得不用这样的方式给李卫提提醒,让他明白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和主仆关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