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为何将岳父一家全部赐死?
朱元璋儿子一大把,那女人自然就更不用说了。他坐天下的时候才40岁,正是身强体壮的时候。既然女人多了,那老丈人自然也就不会少到哪儿去。
朱元璋众多妃子当中,就有这么一位胡贵妃,他的老爸叫做胡美,是朱元璋众多老丈人当中最有本事的一个。
01胡美原是陈友谅部将,帮助朱元璋打下武昌城。陈友谅是一代枭雄,他所看重的将领,也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胡美当时就是江西行省的丞相,颇受陈友谅器重。
不过胡美的眼神比较好,他一眼就看出了朱元璋的前程比较大。所以在朱元璋打下江州的时候,胡美便带着部下们投降了朱元璋。
不过胡美投降朱元璋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不能解散他的部众。朱元璋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这也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前来投降而已。
美之降也,同佥康泰、平章祝宗不欲从,美微言于太祖。太祖命将其兵,从徐达征武昌。二人果叛,攻陷洪都。达等还兵击定之。祝宗走死,执康泰归于建康。太祖以泰为美甥,赦勿诛。美从征武昌,复与达等帅马步舟师取淮东,进伐张士诚,下湖州,围平江,别将取无锡,降莫天祐。师还,加荣禄大夫。---《明史》胡美虽然投降了但是胡美的很多手下没有立刻归降,尤其是胡美的外甥康泰,不仅拒不投降,而且还趁机打下了洪都城。
这下子老朱有些恼火了,就连胡美本人都觉得火烧屁股。在徐达平定了这场叛乱以后,朱元璋出奇地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饶了康泰,因为康泰是胡美的外甥。
胡美那叫一个老泪纵横啊,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英明的君主,甚至有点想要以身相许的意思。胡美当然没这个本事以身相许,不过他有个宝贝女儿,长相甜美,直接就嫁给了朱元璋。在攻打武昌城的时候,胡美出力最多,可能是为了报答朱元璋的知遇之恩吧。
胡美的眼光的确不错,他看中的朱元璋,后来果真成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胡美也因此升任国丈,可是这位国丈为何又被朱元璋给宰了呢?
02胡美带着女婿淫乱后宫,这是否是他必死无疑的原因?作为朱元璋的老丈人,又是立过军功的大功臣,胡美的言行自然是有些放肆。不过老朱喜欢这种性格的人,也就没有过多追究。
但是有一点老朱心里是不爽的,那就是胡美这家伙,借着国丈的身份,常常跑到后宫去看自己的女儿。
太祖即位,以美为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洪武三年命赴河南,招集扩廓故部曲。是年冬论功,封豫章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诰词以窦融归汉为比。十三年改封临川侯,董建潭漂府于长沙。太祖榜列勋臣,谓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来归者七人。七人者,韩政、曹良臣、杨璟、陆聚、梅思祖、黄彬及美,皆封侯。美与璟有方面勋,帝遇之尤厚。---《明史》名为看自己的女儿,实际上到底要干什么勾当,谁也不知道。最关键的是,他去看女儿,为什么要带着女婿一起去呢?
在朱元璋的调查之下,发现胡美和他的女婿居然有淫乱后宫的嫌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后宫到处都是美女,可这些美女都是朱元璋一个人的。
胡美现在动了朱元璋的奶酪,那就是在找死。所以朱元璋索性就把胡美和他女婿两人给抓了起来。过了几年,朱元璋这才将胡美和他的女婿一起赐死。
这件事现在想起来,的确还是有很大漏洞的。因为对胡美的审判并没有什么记录,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朱元璋一个人在自圆其说。
胡美也没有留下什么口供或者辩解之词,由此可见,这件事极有可能是一场冤案。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制造这样一场冤案呢?
03大明开国之初,党争之风非常严重。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这本身是一件喜事。可是朱元璋忽然发现,过去一起打拼的兄弟们,逐渐开始划分成了不同的派系,而且这些派系之间经常互相争斗。
尤其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党派,以及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党派。他们之间的斗争屡见不鲜,几乎成了大明王朝的一种鲜明特点。
朱元璋心里非常难受,这么搞下去,大明朝极有可能被他们给搞灭亡了。为了大明王朝的未来,朱元璋必须要想法子对付他们。
所以朱元璋开始打压党派之争,所有人都是给他打工的,哪有打工的内部还要搞什么分化呢?这样的企业哪里还能长久呢?
所以朱元璋开始打击这两个派系,胡美极有可能是这些派系中的牺牲品。当时淮西党派的实力雄厚,胡美不出意外是跟着李善长混的。
同样跟着李善长混的胡惟庸因为反叛最终被朱元璋诛杀,那个案子杀了不少人,当时并没有牵扯到胡美。
十七年坐法死。二十三年,李善长败,帝手诏条列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明史》但是胡惟庸案远没有那么快结束。1380年,胡惟庸被朱元璋杀掉,1384年,胡美因为淫乱后宫的罪名被捕下狱。1392年,胡美被杀。
可是1390年,李善长因为牵扯到了胡惟庸的案子,所以被杀害,不久之后朱元璋便让大家互相告发朋党,于是胡美也被纠了出来,这件事可就有些奇怪了。
据后人揣测,胡美的案子重新被掀开老底,主要是因为他们也牵扯进了胡惟庸那件案子,所以胡美早就应该被杀了。
总结:杀胡美,绝对不仅仅是因为他淫乱后宫,而是因为他跟胡惟庸的案子是有牵扯的。只有杀光有牵扯的所有人,那么胡惟庸的罪名才能彻底成立,老朱为了废除丞相这个职位,的确是煞费苦心了。
参考资料:《明史》
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为何将岳父一家全部赐死?
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大明,曾经父母双亡、沦为乞丐的他,在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打败所有对手,成为了一个帝国的开创者和缔造者。
跟随他一同打天下的,除了如常遇春、徐达等人外,还有就是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子马氏,同样是自幼失去双亲的马氏,与朱元璋相互扶持,如今也成为一国之母。
除了马皇后之外,朱元璋先后也纳了若干妃子,以充实后宫,这在当时那个时代,并不稀奇,普通的土财主还有个三妻四妾,更别说贵为帝王。因此,朱元璋的岳父,也有好多位。
而这些个岳父中,有一位却在入宫探视女儿后,被朱元璋下令赐死,按理说,探望自个儿闺女,也是人之常情,但为什么朱元璋却将其诛杀呢?
只因他实在是不知道摆正自个儿的位置,犯了朱元璋的大忌,才会被落了个这样的结局,不仅他被赐死,连带自己的女婿,也同样被杀。
朱元璋的这个岳父,名叫胡美,其长女为朱元璋的妃子胡美人。
胡美原名胡廷瑞,本是朱元璋的宿敌陈友谅的部下,但在投奔朱元璋后,为避朱元璋名讳(朱重瑞),因此改名为胡美。
胡美和陈友谅是老乡,同为湖北沔阳(今湖北仙桃)人,祖上世代为商,也算是家境殷实之扈。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原本是渔民之后的陈友谅,在红巾军首领徐寿辉攻破沔阳后,陈友谅辞掉县吏之职,转而投入红巾军,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倒元”运动中。
而在随后,陈友谅在采石矶的五通庙内杀掉徐寿辉,自立为王,成为了元朝末年一方强大的势力。
胡美正是在这个时候,投奔的陈友谅。
胡美本人颇有智谋,同时作战勇猛,很快就在陈友谅的麾下崭露头角,陈友谅对其也颇为信任,随着胡美的战功累积,陈友谅就委任他为江西行省的丞相,驻守龙兴。
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大破陈友谅,在打下江州之后,朱元璋就对驻守在龙兴的胡美起了兴趣。
按照朱元璋的意思,以及刘伯温的建议,这龙兴易守难攻,如果硬打,倒不是拿不下,但是会增加许多无谓的伤亡,与其这样,倒不如想个计策,最好是能兵不刃血的拿下龙兴。
思来想去,就想到了胡美的身上,朱元璋知道胡美原是商人之后,也较为明事理,如今朱元璋如日中天,想来胡美应该是能审时度势,早投名主。
于是,朱元璋就安排使者前往龙兴,对胡美进行招降。
到了龙兴之后,使者本以为劝降胡美会很艰难,但没想到,胡美相当痛快的就答应劝降。
朱元璋的使者回去复命不久,胡美就也派使者前来江州请降,同时,也带来了胡美愿意投降的一个条件,但这个条件,让朱元璋顿时大怒,差点出兵灭了胡美。
胡美的条件就四个字,“无散部曲”。
意思就是,要他投降可以,但是不能解散他的部下,换句话就是说,原来带的兵,不能解散,依旧跟着他。
这个条件,其实是对朱元璋的一个挑战,众所周知,降将如果仍旧掌旧兵,那么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如果关键时候在背后来一刀,那换谁也受不了。
身经百战的朱元璋自然清楚这其中利害,因此,在听到胡美的条件后,勃然大怒,若不是刘伯温赶忙暗示,恐怕朱元璋当场就要发飙。
刘伯温以大局为重来提醒朱元璋,不要因此前功尽弃,朱元璋这才幡然醒悟,也就答应了胡美的条件,但内心,可是已经给胡美记了一道。
这就是胡美投奔朱元璋的过程,从这个过程里,我们不难看出,胡美这个人,颇有心计,不让解散部下,也是给自己留个退路,但这种举动,在朱元璋看来,就十分不仁义了,因此,这也就给胡美最终的结局,埋下了定时炸弹。
在投奔朱元璋之后,胡美的表现还是十分不错的,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胡美确实有一定的能力。
先是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随朱元璋征武昌,围攻陈友谅次子陈理。后又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又与徐达等率骑兵、步兵及水师攻取淮东,并在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讨伐张士诚,攻下湖州。
累累战功,让卖命的胡美逐渐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而胡美的最大功劳,就是平定福建全境。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冬,朱元璋委任胡美为征南大将军,率军攻打福建,临行前,朱元璋对胡美多番交代,令他整肃军法,必须拿下福建。而胡美果然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一举拿下福建。
至此,胡美跻身于明朝的开国功勋行列,成为了朱元璋器重的大将之一,为了表彰胡美的功绩,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胡美为豫章侯,并赐免死铁券,世袭罔替。
与此同时,朱元璋又纳胡美的长女为妃,赐美人称号。
从一个降将,走到如今,胡美不仅战功累累,更是受封侯爵,基本上是位极人臣,再加上朱元璋娶了他的女儿,胡美摇身一变,成为了皇亲国戚。
不仅如此,朱元璋对胡美,优待和信任也逐渐加深,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又改封胡美为临川侯,并命他在长沙监督建造潭府,同时,朱元璋在榜列勋臣时,再次对胡美提出表扬。
掌兵两雄之间,可观望而不观望,前来归附者,以美为最忠。---朱元璋
此时的胡美,身上的光环颇多,开国功勋、皇亲国戚,又深得皇帝信任,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而在这个时候,后宫又传来好消息,自己的长女,为朱元璋生了个白胖儿子。
这个儿子,就是湘王朱柏,胡妃诞下龙子,让朱元璋十分高兴,也就更对胡美器重,一时间,胡美风光无限,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
但俗话说的好,飞得越高,就跌的越惨,胡美正是如此,在他高光之时,就开始飘飘然,却不知,在几年后,朱元璋亲手诛杀了他。
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下令,将胡妃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岳父诛杀,念其有功于大明,特改令其自尽,同时,又将胡美的小女儿女婿,一并处死。
为什么短短四年后,原本十分受宠的胡美会被朱元璋赐死呢?这期间发生了什么?这个答案,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才被揭晓。并且,在朱元璋的著作《昭示奸党录》中,也记载有胡美的罪状和真正死因,同样也是四个字:“扰乱宫禁”。
为什么说胡美“扰乱宫禁”呢?其实事情的经过很简单,就是在某一天,胡美突然心血来潮,想到宫里看看自己的女儿,顺道带着自己的另一个女婿,见识下世面,但正是这个事情,让胡美连带他的女婿,一同丧命。
“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明史》
看女儿居然看出人命?这让旁人不可思议,但实实在在的确实是因为这个事情,胡美丢了性命,只因为他的这个举动,触犯了大明律。
按照《大明律》,后宫之地,“非命妇不得入觐“,也就是说,必须是“命妇”才能在经过批准后,进入后宫,去见后宫的妃子等人。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后宫是皇上的女眷生活起居之地,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进去,岂不是让皇家尊严扫地?更何况,胡美二人还是男子。
因此,胡美以及其小女婿,违反了朱元璋的规定,才会被赐死,以示惩戒。
但换个角度来讲,胡美确实是违反了相关规定,但也只不过是进后宫看看自己的女儿,按照胡美当时的身份和地位,即使是犯了错,应该说罪不至死,为何朱元璋会下此狠手,直接对其进行诛杀呢?
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信息就是,在胡美被赐死六年后,韩国公李善长因牵涉到“胡惟庸案”,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被满门抄斩,也就在当年,胡美的罪名,才得以公布。
这个重要的信息,就让我们豁然开朗,胡美之死,并非死于“扰乱宫禁”,而是牵涉到了李善长,往更远处说,就是牵涉到了胡惟庸。
明朝开国之后,朱元璋为维护统治,对曾经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们进行清洗,洪武年间被以各种罪名处死的开国功勋数不胜数,其中就包括胡惟庸和李善长。
李善长是因为在胡惟庸事件上的模棱两可,导致朱元璋对其十分不满,最终下狱,而胡美,与李善长的交情颇深,在李善长没被下狱前,双方多有走动,这就让多疑的朱元璋对胡美产生了戒备。
同时,前文也讲过,胡美本是陈友谅的部下,是后来才投奔朱元璋的,并且,投奔之初,提出的“无散部曲”这个条件,让朱元璋十分恼火,虽说为了大局没有找他算账,但是这件事,可是一直压在朱元璋的心里。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朝堂环境,正值朱元璋清洗功臣之时,那些个功勋贵族,每一个都是胆战心惊,生怕哪一天会有一个从天而降的罪名落在自己身上。
恰好,胡美又与李善长交好,而李善长又牵涉到了胡惟庸一案,如此种种,就不得不让朱元璋重新审视胡美这个人。
而今,胡美居然无视宫禁规定,私闯后宫,这无疑是找不自在,本身朱元璋就多疑,如今胡美又往枪口上撞,朱元璋不杀他杀谁?
于是乎,胡美就这样被朱元璋赐死,至于为什么罪名在数年后才得以公布,可能是朱元璋一时没想好给胡美定什么罪,不过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朱元璋最终是杀了胡美。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在如朱元璋这样的帝王面前,任何花样都不会起作用,胡美之死,表面上看上去是因为“扰乱宫禁”,但实际上,胡美也是死于朱元璋的清洗行动之中,再加上胡美本身的不自知,以及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知道韬光养晦,被朱元璋新账老账一并算,胡美自然是没有了活路。
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为何将岳父一家全部赐死?
老丈人入宫探望女儿竟然一家被诛?这可真是奇了怪了,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见见自己的女儿竟然也会掉脑袋。
可是呀,这天底下和一个人搭上了关系之后确实会没有道理可讲。
这个人是谁呢?皇帝!
皇帝口含天宪,皇帝说的话即是道理,错了也是道理,对了更是道理,所以呀,别闲着没事和皇帝讲什么道理。
总之,皇帝真铁了心想让你三更死,你也活不到五更。
朱元璋的老丈人入宫见了见自己的女儿之后,为什么却会突然落了个全家被诛的下场呢?
这个老丈人是胡美,原本是朱元璋的死对头陈友谅手底下的官,也挺得陈友谅的重用,已经坐到了江西行省丞相的位置,可是朱元璋这边一让人去招降胡美,胡美也没犹豫太久便同意了。
所以,朱元璋挺怀疑胡美这个人的人品,一直不怎么敢用他,过了好几年,朱元璋看胡美这个人确实没有异心,“忠实无过”,也没犯过错,这才开始让胡美独立领兵作战。
胡美这个人也确实有几分能耐,立了不少功,所以朱元璋也愈发的信任和重用他,后来朱元璋又将胡美的女儿收入后宫之后,胡美突然成了朱元璋的老丈人,又这么得朱元璋的信任,所以也就更得意了。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册封了三十四位开国功臣,六位公爵和二十八位侯爵,胡美的功劳自然不可能是公爵,但侯爵却妥妥地有他的一席之地。
所以说,当时的朱元璋很厚爱胡美。
只可惜,虽然是朱元璋的老丈人,可是他最后却仍然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这事朱元璋是有点不厚道,却也怪胡美自己愚蠢,愣是往朱元璋的枪口上撞。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一直想方设法地巩固朱家的江山,想让朱家江山千秋万代地传下去,所以对于跟着自己打江山的开国功臣,他也一直想收回他们手上的权力,可是这帮人享受到了权力所带来的好处,除了汤和这样聪明识趣的人,也没几个人愿意放手。
所以,朱元璋只能等着他们犯错,然后挑他们的刺。
1380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为由,株连了不少人,也砍了不少人的头,胡惟庸虽然死了,可是“胡惟庸案”却没有结束,此后陆陆续续仍有无数人受到此案的牵连。
对此,胡美难道没有一点察觉吗?
胡美作为一个曾经在陈友谅手下做到了丞相,转投了朱元璋之后又能封侯的人,绝对是一个聪明人,岂会闻不到这么明显又诡谲的政治氛围?
他当然闻到了,可是他并不在意,没办法呀,自己是皇帝的老丈人,又给皇帝立了这么多功劳,皇帝肯定是相信自己的,肯定不会怀疑的。
所以,胡美仍然我行我素,从前怎么做,风声紧了,他还是这么做,他做什么呢?入宫去探望自己的女儿,可是他见女儿就见女儿罢,他竟然还带着自己的另一个女婿也一起入宫,这是想干嘛?
朱元璋不高兴了,你自己入宫,即便是想告诉咱你为咱立过功,咱也不好说什么,可你带别的女婿入宫是几个意思?想让咱的贵妃和他干什么龌龊事?
1383年,朱元璋直接让人捉拿胡美、胡美的女婿下狱,随后对外宣布,这翁婿二人犯了法了,处死!
可是,犯了什么法什么罪?朱元璋没说,因为他一时也没想好给胡美定个什么罪。
1390年,此时离胡美被处死已经过去了7年之久,曾经权倾朝野的李善长也因牵连进入“胡惟庸案”被处死了,朱元璋这才想起来还没给胡美定罪,所以趁机给胡美定了罪。
朱元璋给胡美定的是什么罪呢?
《明史》云:“二十三年,李善长败,帝手诏条列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
李善长被处死后,朱元璋下诏让人列举奸党名册,胡美也被写进了这份奸党名册之中,罪名是胡美仗着自己的女儿是皇帝的贵妃,竟然趁机偕同女婿入宫淫乱后宫,这还了得?所以,胡美被赐自尽,他的女婿被处死。
事情到这儿,胡美的罪是定下来了。
可是,这个罪能不能坐实呢?恐怕只有朱元璋自己一个人知道了,反正朱元璋的目的的确达到了。
但凡胡美能够清醒一点,乖乖在家待着,或者干脆学学汤和,也不至于会落得这个一个下场,可他偏偏要往朱元璋的枪口上撞。
胡美的女婿更蠢,他也不想想皇帝的后宫,岂能想进就进?
所以,胡美和他女婿的死也算是咎由自取,是他们自己走上了断头台。
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为何将岳父一家全部赐死?
有一种人不撞南墙不回头,有一种人不知道天高地厚,还有一种人没有自知之明,其实这三种人是一类人,活的太自我,不分场合,给人一种特立独行的感觉,习惯于不把自己当外人。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一路走来,收了不少义子,纳了许多姑娘,自然也得到了一堆岳父。而在他的众岳父中,恰好就有一位符合上述个性的人,这个人名叫胡美
这个世界上,向来都是一物降一物,如果把胡美比作是一根刺儿,那么朱元璋恰好是那个酷爱拔刺儿的人。谁敢露锋芒,第一个灭谁。狼遇到羊,是羊的悲哀,狐狸遇到猎人,悲催的是狐狸,朱元璋碰到胡美,是胡美的不幸。羊知道狼的凶残,狐狸知道猎人的厉害,而胡美看不透朱元璋。所以,死到临头,叫苦不迭。
那么,朱元璋收拾胡美的理由是什么呢?单是因为他入宫看望了女儿了吗?当然不是,故事还得从头说起。胡美,人如其名,胡作非为,感觉挺美。胡美做事很高调,做人亦如此,招摇过市,显山露水。这样,不免让我们想起了那个坑了干爹的某美,事后想想,两个美还真有同病相怜之处。只不过,胡美误了卿卿性命,某美生活照样滋润。
胡美原名胡延瑞,汉王陈友谅的擎天一柱,曾任江西行省丞相。朱元璋灭掉陈友谅后,胡延瑞望风而降,为此朱元璋赞叹其为:“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者”的智者,识时务的俊杰。胡延瑞表示死心塌地追随朱元璋,特意改名为胡美,以避朱国瑞(朱元璋,字国瑞)的讳。
归顺朱元璋后,胡美犹如三百年后的吴三桂,勇猛无敌、所向披靡。所不同的是,吴三桂为满清横扫西南,胡美则纵横东南,同徐达一道灭掉了张士诚,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因此,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将胡美列为开国元勋,封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同年,朱元璋赐胡美豫章侯爵位,食禄一千五百石,而且还当众表彰胡美如归汉的窦融,特赐丹书铁券一块,可免死二次。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既然老朱这么慷慨,胡美也不吝啬,于是将如花似玉的女儿胡顺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见到胡顺心花怒放,心说:如果大臣们都这么懂事儿,只怕身体吃不消啊!胡顺是一个难得的尤物,一夜过后,竟让故意压制欲望的朱元璋爱不释手。不久,朱元璋便晋升胡顺为嫔妃,夜夜召幸,巫山云雨。
女儿受宠,胡美脸上有光,回首自己多半辈子的成就,很有飘飘欲仙的必要。记得朱元璋曾把自己比作是助刘秀一统天下的窦融,而窦氏家族最终又成为了东汉最显赫的名门世家,而我胡家徒有其表,无有其实。到头来,不过是被朱元璋扣了一顶高帽子。想到此,胡美的心又凉了半截,谁让自己碰到了一个把外戚防成贼的皇帝呢!
人一旦怀有不满的情绪,多数不会憋在心里,必然会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胡美为了给心里找平衡,竟然想到了私自出入朱元璋后宫的方法,既新鲜又刺激。当然,理由是看望女儿。可是他不明白,自古皇帝的后宫是禁区,到处是雷,只要越入,就会被炸的粉身碎骨。而朱元璋规定,只有命妇、而且是在规定的时间段,才能入后宫探视,男人是绝对禁止入内的。
开始,胡美是一个人进进出出,犹如在探雷,当发现“安全”后,干脆把女婿和儿子也叫上,来了一个“风流三侠”的组合,大有替朱元璋分担劳累的意思。正当“三贱客”得意忘形之际,危险悄然而至,原来他们的一举一动早被锦衣卫画成图像,送到了朱元璋的手中。
朱元璋看到这三个“裸奔”的小丑之后,迅速出击,全部抓入大牢。最终,胡美的儿子与女婿被大刑伺候至死,胡美自尽而亡。当年正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距胡惟庸案仅过去四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何况朱元璋是一个热衷刨根究底的皇帝,所以朝廷百官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更没有人敢去探听胡美的死因。
洪武二十三,老黄牛李善长案发被诛,朱元璋下诏列举奸党启示,将胡美归为胡惟庸余党,并公布了胡美的罪行——携众扰乱宫禁。
其实,朱元璋想收拾胡美,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如果给他按一个谋反罪名,御赐的“免死铁券”也就作废。不过,朱元璋并没有那样做,而是把“家丑”扬了出来。敢在皇帝的后院点火,同样罪孽深重、十恶不赦。群臣知道真相后,交头接耳,拍手称快,都觉得胡美罪有应得,太活该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为何将岳父一家全部赐死?
按照《明史》的记载,朱元璋的岳父之中,因为入宫探望女儿而被赐死的,只有胡美一人。
胡美,原名胡廷瑞。因为朱元璋,字国瑞,胡美为了避讳,就改了名字。最初,他是陈友谅的部下,任江西行省丞相之职。朱元璋攻打江西时,派人招降胡美。经过谈判之后,胡美率众投降,朱元璋命胡美仍任原职。
胡美投降之后,先是跟随徐达,进攻张士诚,连下湖州等三城,并招降了张士诚部将莫天祐。之后,又被任命为征南将军,率师攻取福建,大败元军,连下八城,平定了福建全境。胡美在开国将领中,也算功勋卓著的一个了。
因此,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之时,胡美受封豫章侯,位居开国三十四功臣之列。同年,朱元璋还将胡美的长女纳入后宫,封为顺妃。第二年,胡顺妃生皇十二子湘王朱柏。自此,胡美有了另外一个身份,朱元璋的“老丈人”,换个说法就是“外戚”。
“外戚”在其他朝代,绝对是权势、富贵双丰收的身份,但在明朝,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朱元璋马上就要亲自示范打压外戚,以防外戚乱政,或篡位。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胡惟庸及其党羽多被处死。但是,并没有牵连到胡美。胡美被改封临川侯,并被列入了勋臣榜。朱元璋说胡美是“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来归者七人”中的一人,因此“帝遇之尤厚”。
朱元璋宠爱胡顺妃,又厚待胡美,不免让胡美开始飘飘然。
根据《明史》的记载,洪武十七年,胡美突然“坐法死”,胡美的儿子、女婿也被朱元璋处死了。但是,朱元璋在当时却没有丝毫的解释,包括胡美等人的罪名也不公布。大臣们一个个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却又不敢多问。
等到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卷入胡惟庸案被赐死,朱元璋才下诏,列举胡惟庸、李善长奸党罪状,并将胡美归入了“奸党”之列。朱元璋列举胡美的罪状是:“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
“入乱宫禁”,不要误会,绝对不是秽乱后宫,胡美应该也没那个胆量。
朱元璋为了维护朱氏的大明皇权,用尽了浑身解数,特别是重点防范六类人,权臣、宦寺、后宫、外戚、方镇和诸侯。他先是废了丞相制,六部直接向天子负责,分散大臣的权力,防止权臣出现;又在宫门口立铁碑禁止宦官干政;还让人编修《女诫》,防止后妃干政,甚至是恢复了后妃的殉葬制度,不留前朝后妃;同时,还不惜制造明初四大案,来除掉外戚及方镇重臣。朱元璋只是犯了一个糊涂,封皇子为诸侯王,还让诸侯王有兵权。
了解了朱元璋的行为准则之后,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朱元璋非要杀死胡美,及其子婿了。
所谓的“入乱宫禁”,其实是不遵律令,未经请旨私自入宫“探望女儿”。朱元璋开始并不知道胡美带着儿子和女婿入宫探望过胡顺妃,等到“事觉”,朱元璋会怎么想呢?
胡惟庸虽然在洪武十三年就被处死了,但胡惟庸案并未结束,不然也不会在洪武十八年,牵连出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又牵连出了李善长。朱元璋在胡惟庸死后,还在派锦衣卫四处查访,寻找所有可能参与胡惟庸谋反,或者有谋反可能的大臣。
结果,胡美突然带着儿子、女婿一起入宫探望了自己的女儿。这让原本就多疑,神经紧绷的朱元璋,不能不怀疑这是外戚勾结后宫,要谋害自己呀。特别是胡顺妃还有一个已经十三岁的儿子朱柏。胡美联合胡顺妃害死朱元璋,趁机拥立朱柏,不是没可能。之后,胡美再学王莽、杨坚的故事,也不是没有可能。朱元璋可是爱读书的,他对王莽、杨坚的事情,是很熟悉的。甚至是,朱元璋读书读到对孟子都很有意见,要把孟子的神位扔出孔庙,还删减了诸如“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八十多条孟子名言。
朱元璋自己是贫民造反夺得皇位,他内心恐惧呀,而且他杀大臣也是不分文武,一律杀,甚至包括宦官和后宫。而当年的赵匡胤是以武夺位,黄袍加身,赵匡胤就提倡“扬文抑武”。其实,这都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先要提防类似自己的人,这种恐惧是很难克服的。
因此,朱元璋恐惧了,愤怒了,直接借“入乱宫禁”之名处死了胡美的儿子和女婿,又赐胡美自尽。至于胡美及其子婿有没有真正要谋害朱元璋,没有相关记录。但是,胡美带着儿子和女婿,不经请旨,一起入宫看望女儿,的确有点不正常呀。父亲想念女儿了,带着妻子一起去倒是正常,你带着儿子跟女婿去,不要说是朱元璋了,不论是谁坐在朱元璋那个位置都会产生怀疑。
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为何将岳父一家全部赐死?
朱元璋的后宫佳丽很多,因此老朱的岳父也很多。胡贵妃就是老朱其中的一位宠妃,据说长得很漂亮:“要盘有盘,要条有条,增一两太肥,减一分太瘦。”老朱视其为心肝宝贝。(如图)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胡贵妃的父亲去宫中探望女儿,却被女婿朱元璋砍了,老丈人因何得罪了朱元璋?
这事还得从老朱称帝前两年说起:胡贵妃的老爸叫胡廷瑞,原是元末群雄之汉王陈友谅的得力干将,官至江西行省丞相,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可谓一方封疆大吏。
老朱在攻打江州时,派特使招降胡,胡廷瑞是个明白人,眼看陈友谅大厦将倾,他也想找个退路,于是提出:“我投降可以,但要保留我的军队番号。”
胡廷瑞深知,有兵权才能有话语权,才能投降后被重用,否则成了光杆司令,谁拿你当回事呢?老朱起初不同意,当着老胡的特使要发脾气,此时军师刘伯温用脚踢了老朱一下,冲他挤了挤眼。老朱马上领会了老刘的意思:“分明告诉自己先答应稳住胡,以后再慢慢消弱他的势力”。
老朱答应了胡廷瑞的要求,胡投降了老朱,官职照旧。
在随后的战斗中,胡用自己的威信招降了许多老部下,不费一枪一弹为老朱贡献了数座城池,老朱很高兴,不久加封其为荣禄大夫。
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史称明太祖。之后大封功勋,胡廷瑞因功封中书平章(相当于宰相)。
老胡也会来事,既然老朱称帝了,他的名字要避讳,因为老朱字国瑞,他叫胡廷瑞不合适,“瑞”字犯忌。于是改名为胡美,美好的美。同时把自己漂亮女儿送给老朱充入了后宫,这就是胡贵妃。
老胡虽然和老朱年纪相当,却成了老朱的岳父老泰山。
刚开始翁婿关系很铁,老朱常说老丈人是汉之窦融。说他弃暗投明堪比窦融归汉一事。
然而二人融洽的关系没有超过16年。
洪武17年(1384年),朱元璋突然把老丈人和老胡的女婿(老朱的连襟)及全家处死,当时也没有公布罪状,谁也不知道他老丈人一家犯了什么法?
时隔8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1392年),朱元璋突然宣布,说老丈人胡美仗着女儿受宠,带着女婿借进宫看女儿之机,和女婿一起淫乱后宫。
也就是说,后宫佳丽很多,老丈人和女婿经常进宫和宫女、妃子们胡搞。这属于道德败坏范畴,这罪名最容易打倒一个权臣。
胡美真的“大头没管住小头”吗?我看不见得!胡美位高权重,大明朝美女又不少,他完全犯不着染指女婿的女人。
从胡美被杀这个时间点来看,正是朱元璋清算新锐宰相胡惟庸势力时期。
胡惟庸是老朱一把提起来的丞相,目的就是打压江浙和淮西两派,当这两派势微后,老朱以谋反罪大肆屠杀胡惟庸势力。
老朱扩大打击面,“瓜蔓抄”诛连上万人,胡美被牵连其中,老朱迅速以“疑罪从有”杀了胡美。
然而经过多年的调查,好像老丈人没有罪,老朱不肯认错,于是宣布老丈人淫乱后宫。
这罪行恐怕只有老朱一个人才能知道,没人敢质疑,如果有人质疑,那就说明你也曾去过后宫,同样有罪,谁敢惹这样的麻烦呢?
我们可以反推一下结论,民间老百姓尚知家丑不可外扬,老朱并不傻,他为什么要以淫乱后宫之名定老丈人的罪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惜一切也要把胡惟庸案件定为铁案,无罪强按一个罪名,反正在那段时间杀的人不许翻案。
文/秉烛读春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