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辅政的一代名臣霍光,死后为何会被灭族?你怎么看?
俗话说得好,老婆娶得好,三代富到老。霍光之所以被灭门,还不是因为他娶了一个好老婆吗?霍光的老婆可了不起,先是毒杀皇后,随后怂恿女儿毒杀太子,最后又鼓励儿子造反。这种分分钟把家族往火坑里推的老婆,霍光却始终表示,这是我的挚爱!
01霍光的老婆霍显,毒杀了汉宣帝的原配皇后许平君。不管汉宣帝跟许平君的感情到底好不好,毒杀皇后这件事,实实在在侵犯到了汉宣帝个人的权力。汉宣帝难道没有自主处理夫妻关系的权力吗?作为一名帝王如果连这点权力都没有的话,那这皇帝当着可太没意思了。
霍显觉着,汉宣帝本人就是霍光家给扶持起来的,凭什么皇后不是霍家的女儿呢?当时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已经长大成人了,完全具备当皇后的条件了,凭什么汉宣帝要立其他女人当皇后?
愤愤不平的霍显心里特委屈,她把小心思告诉霍光,霍光也表示无可奈何。既然丈夫帮不上忙,那霍显就只能自己动手了。
皇后免身后,衍取附子并合大医大丸以饮皇后。有顷曰:“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毒?”对曰:“无有。”遂加烦懑,崩。衍出,过见显,相劳问,亦未敢重谢衍。后人有上书告诸医侍疾无状者,皆收系诏狱,劾不道。显恐急,即以状具语光,因曰:“既失计为之,无令吏急衍!”光惊鄂,默然不应。其后奏上,署衍勿论。---《汉书》为了能够把自己女儿推上皇后的大位,霍显贿赂太医淳于衍,将皇后许平君给毒死了。许平君死了以后,霍显把霍成君推到汉宣帝跟前,就问他,是不是要再立一个皇后啊?
汉宣帝当真是敢怒不敢言,霍光对此也没有表态,说明霍光极有可能知道毒死皇后的事情,甚至这件事就是霍光指使的。
所以汉宣帝只好忍气吞声,不过这个梁子算是结下来了。不管汉宣帝要不要废掉甚至杀掉许平君,那都是他的事情,轮不到霍显来插手。
02霍光死后,霍显怂恿儿子造反。霍光辅政期间,汉宣帝一直恭恭敬敬,丝毫不敢怠慢。等到霍光死后,霍家在朝中的力量依旧很大,不过这个时候的汉宣帝,也有属于自己的力量了。
这么多年的韬光养晦,使得汉宣帝的根基逐渐稳固,所以当霍光的儿子霍禹申请接替父亲的职务时,被汉宣帝一口拒绝。
这下子玻璃心的霍显再次暴跳如雷了,她心想霍光的职位,凭什么他儿子不能继承?难道大司马大将军是你汉宣帝家设的吗?事实还真是这样,朝中所有职位当然是汉家皇帝设立的。
禹为大司马,称病。禹故长史任宣候问,禹曰:“我何病?县官非我家将军不得至是,今将军坟墓未乾(干),尽外我家,反任许、史,夺我印绶,令人不省死。”---《汉书》霍光辅政期间,霍家的人已经过惯了手握大权的日子,所以此刻突然间汉宣帝要夺权,他们反而认为是汉宣帝抢了他们的东西。
这就好比你的房子租给亲戚住了十多年,突然你要卖了,亲戚反而把你告上了法庭,认为你侵占了他们的财产一样。
所以霍显就鼓舞儿子,希望霍禹能够联合起霍家的所有力量,对汉宣帝发起进攻。一旦重新夺权以后,立刻将汉宣帝给废了,反正他老子也干过废帝的事情。
没头没闹的霍禹当真去联系亲信们,想要发动一场政变。结果深谙权谋之道的汉宣帝,早就发觉了这一点,将这场政变镇压。
汉宣帝想到了当年皇后许平君被毒杀的仇恨,又联合这次的造反行为,终于下定了决心,灭了霍光全家。
03霍显怂恿女儿霍成君毒杀太子刘奭。其实在霍家灭族之前,霍显还做了一件丧尽天良的事情,那就是怂恿女儿霍成君毒杀太子刘奭。
许平君皇后被霍显给毒死了以后,为了表达对许平君的四年和感恩,汉宣帝将许平君的儿子刘奭立为太子。
后一岁,上立许后男为太子,昌成君者为平恩侯。显怒恚不食,欧(呕)血,曰:“此乃民间时子,安得立?即后有子,反为王邪!”复教皇后令毒太子。皇后数召太子赐食,保阿辄先尝之,后挟毒不得行。后杀许后事颇泄,显遂与诸婿昆弟谋反,发觉,皆诛灭。---《汉书》这件事再次重伤了玻璃心的霍显,她气喘吁吁地找到已经是皇后的霍成君。她告诉霍成君,现在刘奭被立为太子,将来你生下来的儿子却只能封王,凭什么?不行,必须要弄死这个臭孩子。
一连几次,霍显都指使女儿霍成君毒杀太子刘奭,可是霍成君哪有这个胆子,所以这件事并没有实施。
不过没有实施不代表就没有计划过,霍显计划这件事还是被汉宣帝给知道了。所以汉宣帝不久之后便废掉了霍成君皇后的称位。
自此霍家彻底被汉宣帝剪除,这真的要多多感谢霍光有这么一位出色的老婆,一个人独自承担了灭亡自己家族的重担,这是何等不容易的事情。
总结:其实不管霍光娶谁做老婆,霍家都不会有好下场。霍光本人虽然忠于大汉王朝,但是未必就忠于汉宣帝。因为汉宣帝听他话,所以霍光才会放心地留着汉宣帝。
当年昌邑王刘贺就是不听霍光的话,所以就被霍光给拿下了。由此可见,霍光的权势已经到了巅峰。
一个到了巅峰的权臣,他的家族会有好下场吗?只要不篡位,百分之一百都没有好下场。明朝的张居正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被抄家了。
霍光的地位和权力,已经不足以让他功成身退了。他背后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就算他想退,他手下的人也不会让他退。
所以霍光被灭族,跟他本身有更直接的关系。当然了,一个好老婆帮忙,才能让霍光家族灭族的速度更快一点。
参考资料:《汉书》
忠心辅政的一代名臣霍光,死后为何会被灭族?你怎么看?
汉武帝到了晚年,想把江山传给小儿子刘弗陵,让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辅政。公元前88年,汉武帝为防止弗陵之母钩弋独揽大权,将她杀了。然后,武帝派人送给霍光一幅“周公辅政图”。霍光打开一看,见图上画着周公怀抱成王,接受众臣朝贺。霍光心领神会,就将这幅画留在府中。
公元前87年,汉武帝身染重病。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就嘱咐霍光好好辅佐幼主,霍光哭泣着答应了。皇帝就封霍光为大将军、大司马。武帝死后,八岁的刘弗陵即位,由霍光处理朝中政务。
左将军上官桀对霍光不满就与燕王刘旦、盖长公主、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联合起来,想除掉霍光,掌握权力。公元前80年,霍光去广明检阅羽林军(保卫皇帝的军队),封自己的长史杨敞为捜粟都尉,并将一个校尉调入大将军府。
上官桀认为这是一个攻击霍光的好机会,就伪造了燕王的奏章,弹劾霍光。奏章由桑弘羊送交上去。
第二天上早朝,霍光怕昭帝斥责他,就躲在殿前的画室里。那时昭帝仅十四岁,年已明白事理,他坚持面见霍光,宣他上殿。霍光上了大殿,就摘掉帽子磕头,昭帝却说:“大将军不必如此。弹劾你的那封奏章,全是一派诬告之辞?”
霍光忙问:“万岁如何作出这样的判断?”昭帝说:“大将军调动校尉的事,算起来还不到十天,燕王远在外地,怎么会知道这件事?况且大将军真想造反,调动一个校尉又有什么用呢?”
听了昭帝的话,满朝文武都佩服皇帝的聪明。昭帝又说:“想不到京城之中,竟有人居心险恶,要陷害大将军,朕怎么容得了这种事情?你们一定要查清楚奏章的递送者!”上官桀吓坏了,就说:“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必再追究了。”
上官桀回府之后,与自己的党羽商议,决定让善长公主邀请霍光赴宴,用伏兵将霍光杀死,改立燕王为帝。
上官家有个谋士,对上官之子上官安说:“您一家想立燕王为帝,可您的女儿却是当今圣上的皇后。如果燕王真的当了天子,将上官皇后于何地!”上官安听不进他的话,生气地说:“猎人见了野鹿,还顾得上兔子吗?”上官桀做事不严谨,消息泄露出去,让谏议大夫杜延年知道了,杜延年又告诉了霍光。
霍光处事非常果断,他召上官氏父子入宫,将他们杀死,接着又杀掉桑弘羊。盖长公主得知消息泄露,自尽而亡。霍光又派人到燕国处置燕王,燕王自杀。为他殉难的妃子多达二十名。上官皇后年幼无知,沒有参加逆谋,霍光对他并不加罪。在这场斗争中,霍光处事得当,敢作敢为。从此以后,他的威望与日俱增。
公元前74年,昭帝染病身亡,年仅二十一岁。霍光与众臣商议,决定立昭帝之侄昌邑王刘贺为帝。
昌邑王这人道德败坏。在他去长沙的途中,放肆地调戏过路女人,甚至强抢民女。他即位之后,整日与宫中美女厮混,饮酒作乐,还擅自调动各地物资。
霍光大怒,废掉昌邑王,改立昭帝的侄孙刘询,就是汉宣帝。霍光带着昌邑王见上官太后,让他接受废黜诏书,然后将他送到别的地方居住。霍光流着眼泪对昌邑王说:“你自绝于天下,做了那么多坏事。臣若不废黜你,实在有负二位先帝之恩!从今以后,你一定要自爱!”
汉宣帝即位以后,支持霍光管理国家。他吩咐群臣,如有国家大事,先奏明大将军霍光,然后告诉皇上。
可是,霍光不能约束自己的家属。霍光在世时,他的夫人霍显为了让女儿母仪天下,将宣帝之妻许皇后毒死。霍光死后,霍显的阴谋败露,她竟想聚众造反。汉宣帝勃然大怒,将霍氏一门抄斩。
忠心辅政的一代名臣霍光,死后为何会被灭族?你怎么看?
霍光身死名灭是自己作的。
先来看霍光是如何发迹的?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霍去病把年幼的霍光带到长安,霍光因此进入汉武帝的视线。
霍光成年后,正值汉武帝晚年,汉武帝年老后猜忌心严重,霍光表现得十分谨慎,上朝时走的路线、停步的位子都是固定的。
汉武帝非常信任霍光,任命他为大将军,担任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汉昭帝。
大将军霍光权势大到废立皇帝霍光辅政后,除掉了同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等人,权势大到一手遮天。
汉昭帝8岁即位,21岁病死。这期间,最高权力一直是霍光把持。
汉昭帝死后,因为无子,侄子昌邑王刘贺继位。刘贺试图收取权力,触犯了霍光的利益,在位27天就被霍光废黜。
霍光又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继承皇位。
刘病已非常忌惮霍光,与霍光同坐一辆车时,非常不自在如“芒刺在背”。《汉书·宣帝纪》
霍家是怎么作死的霍光仍然想把持最高权力不放。他试探着给汉宣帝上书归还政事,汉宣帝拒绝了。
霍光的妻子霍显想让女儿霍成君当皇后,毒死汉宣帝的结发妻子许皇后。
三年后,霍光去世。
汉宣帝逐渐收回权力。
霍家人狗急跳墙,要造反,最终被汉宣帝灭族。
参考资料:
《汉书·霍光传》
《汉书·宣帝纪》
忠心辅政的一代名臣霍光,死后为何会被灭族?你怎么看?
权臣不得好死,无外乎一个原因,被皇家猜忌。其他的都是表象。
其一,让皇帝猜疑,早晚得死
霍光家族有些忘乎所以,让小皇帝非常害怕。最厉害的时候,霍光一家权力遍及朝野。霍光的儿子霍禹及侄子霍云都是中郎将,霍云的弟弟做奉车都尉、侍中,两个女婿也做了东宫西宫的将军。如此权大欺主,霍氏一门如果不对皇帝有所谦恭,怎不让皇帝心里有想法。是霍家的天下,还是刘家的天下?长此以往,是不是要篡逆。
其二,让皇帝憎恨,不能不死
女儿做了皇后。不过这个皇后,来的很不地道,是霍光的妻子用毒药把原皇后药死的。汉宣帝和许皇后本就是患难之交,青梅竹马,彼此相亲相爱,霍光一家这样做,自然让汉宣帝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一有机会肯定要磨刀霍霍,表面上对霍氏宗族一如既往,甚至更加恭顺,可一旦抓到把柄,肯定要彻底把霍家掀翻在地,再踏上一千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汉宣帝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奉行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信念,因此一切事都看似风平浪静。
其三,让大臣畏惧,恨你早死
霍光一家不谦虚。霍光的儿子及亲戚,喜欢大兴土木,盖豪宅。霍云经常不上朝,让自己奴才去请假,奴才们也狗仗人势,有次居然和御史大夫的家奴争执,霍光家奴居然毁坏了御史大夫的大门,而且不依不饶。后来御史大夫亲自出门磕头赔礼道歉,表面上霍家很风光,可此举却让满朝文武更加痛恨霍家的蛮横无理。
其四,小觑了皇帝,活该你死
霍光自己,不了解汉宣帝。他以为汉宣帝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谁知此人少有大志,如果霍光早一点交出权力,还政与汉宣帝,多让汉宣帝处理政务,用心压制一下自己家族的罪恶,不让私欲膨胀的如此厉害,可能结局也不会这么惨。
第五,权力熏其心,不知死至
权利从来都不是好东西,那是双刃剑,有时可以让人很风光,有时也能让人跌入低谷。司马光说过:“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做臣子的从来都需要审慎自己,既然辅佐国家施以自己的才智,也要保全自己的家族不至于被戕害,如此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才是正确的选择。
第六,就是买毛病,也必须死
多有的权臣哪个得到好了,都是一个来处,同一个下场。历史上这样事情说都说不完。不信你去翻翻历史书,哪个朝代不是这样。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需要你的时候一副嘴脸,长孙无忌曾经多么风光,还不是被亲外甥一个表面文弱的李治皇帝干掉。很多人说是武媚娘的坏,如果她老公不恨他娘舅,能杀的了长孙无忌这个大权臣吗?有错得死,没错寻你错,也必须得死翘翘。
忠心辅政的一代名臣霍光,死后为何会被灭族?你怎么看?
霍光死后,没过几年霍家便被灭族,这还真不是霍光本人的问题。而是因为,霍光死后,霍家人实在是太能作了!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权臣,霍光从少年时代开始,便凭借霍去病弟弟这个身份,来到了汉武帝的身边。不过,到了汉武帝身边之后,没过几年,霍去病就去世了。所以霍光后来的权势,基本上都是靠着他自己奋斗而来的。
整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霍光一直待在汉武帝身边,从来没有犯过任何工作上的错误。这样的霍光,自然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所以,在汉武帝临终之前,因为接下来即位的刘弗陵只有八岁,所以汉武帝安排了霍光等四位辅政大臣,辅佐刘弗陵。
而刘弗陵即位之后,霍光依然兢兢业业,辅佐刘弗陵坐稳皇位。在此期间,其他三位辅臣,一人因病去世,两人打算发动政变,废掉小皇帝。但最终,霍光却帮助小皇帝,解决了这些问题,坐稳了皇位。
随着其他三位辅政大臣先后去世,霍光就成了唯一的辅政大臣。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小皇帝刘弗陵也已经长大,开始独自掌权。但是不久之后,刘弗陵却忽然英年早逝。
为了汉朝的大局考虑,接下来,霍光便联合其他大臣,拥立了昌邑王刘贺为皇帝。但这个刘贺实在不是什么好皇帝,在位不到一个月,便做了一千多件坏事。所以最后没办法,霍光只能联合大臣们将其废掉,改为拥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做了新的皇帝,史称汉宣帝。
以上所说的这些,就是霍光一生的主要奋斗史。尤其是经过昌邑王的废立之后,霍光的权势和威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所以刘病已即位之后,同样对霍光十分尊重。此时的霍光,就算被称为西汉的‘另一位皇帝’,也丝毫不为过。
最关键的是,即便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顶点,霍光依然对汉朝忠心耿耿,没有任何造反的念头。对此,身为皇帝的刘病已,也是心知肚明,对霍光也没有心存芥蒂。
到了这个时候,霍光得以善终,并且青史留名,其实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但问题是,接下来的几年了,霍家的那些家人,却彻底把这事给搞砸了。
首先,汉宣帝登基之后,对霍家已经是尊重至极。所有能给霍家的爵位和荣耀,汉宣帝都没有任何吝啬,该给的已经全都给了。
但即便如此,霍家依然还想要的更多。尤其是霍光的妻子,在汉宣帝登基之后,一眼就看中了皇后这个位置。当然,不是她去做皇后,而是她的女儿去做皇后。
从霍家的角度来看,这事其实倒也无可厚非。毕竟,眼下霍家的荣耀和地位,其实都只在于霍光一人。一旦霍光去世,霍家的衰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就算汉宣帝念及往日的情分,对霍家依然有各种赏赐。但霍家想要拥有如此大的权力,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唯一的希望,就是让霍家的女儿,当上皇后,给汉宣帝生一个儿子,然后这个儿子再被立为太子。如此一来,霍家就等于是在皇帝宝座上入了股,以后自然不用担心家族衰落了。
但问题是,对于霍家的这些想法,刘病已不同意。
刘病已不同意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早在登基之前,刘病已早就已经娶了一个妻子许氏。而且,刘病已早年经历坎坷,两人历经磨难,好不容易才熬到了今天,绝对称得上是患难夫妻。
在刘病已登基之初,大臣们曾经想让他改立霍家女儿为皇后,结果刘病已却下令,让大臣们废了好大的力气,去找一柄他以前用过的宝剑。以刘病已当年的微末身份,这样一柄宝剑,大臣们上哪里去找呢?所以刘病已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他和这位许氏,到底有多深的感情。
所以,在这之后,大臣们只得尊重刘病已的决定,上书请求立许氏为皇后。后来,这事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叫做‘故剑情深’。
就凭刘病已和许皇后这么深的感情,想要让刘病已放弃皇后,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把刘病已废了,刘病已都未必能同意。
然而,即便这样,霍家人依然没有死心。尤其是霍光的妻子,反倒是布置了一个更恶毒的计划。
当时恰好许皇后怀孕,即将临产。这位霍夫人便利用霍家的权势,买通了宫里的一个女性医官。然后,在许皇后顺利生下一个女儿之后,故意给许皇后吃了一些不合适的药。
最终,这位可怜的许皇后,熬过了生孩子这道槛,却没能躲过宫中女医的毒手,不幸去世。许皇后去世后,刘病已曾经下令彻查,但最后在霍家人的出面阻拦下,刘病已也没法全力追究,只能自己吃下这颗苦果。
事后,在霍家的安排下,霍家的女儿顺利入宫,然后被立为了皇后。之前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是,这件事发生过以后,刘病已和霍家之间,就注定不可能再善了!因为对于刘病已来说,霍家对他已经是有了杀妻之仇!此时的刘病已,已经有了想要除掉霍家的心思,但碍于霍光的存在,只能继续隐忍罢了。
直到三年之后,霍光去世了。
霍光去世后,刘病已终于松了一口气。长久以来,霍光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样!既是压在他头上的巨大压力,同时也是他维系皇位的最大臂助。如今,霍光去世,刘病已也已经坐稳了皇位。到了这个时候,霍家的存在,似乎也就成了没有必要的事情了。
于是,从霍光去世那天开始,刘病已开始进行各种谋划,不断削弱霍家。首先,刘病已给霍光办了一场最高规格的葬礼,直接以皇帝的礼仪,将霍光下葬。然后刘病已又给予霍家各种恩赏,以此来表示自己不会对霍家动手。
刘病已之所以这样做,自然不是打算放过霍家,而是因为霍光刚去世的时候,霍家的权势依然极大,大到足以直接发动政变,再次废了他的皇帝之位。当时皇宫的禁卫军,全部由霍光的两个女婿控制。京城周围的几支精锐军队,则完全由霍光的外甥女婿和孙女婿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霍家想要发动政变,几乎瞬间就可以控制整个京城,继而废了刘病已。
此后短短半年时间内,刘病已先是解除了这几个霍家人的职务,将他们先后调到了边境做官,同时任命自己的亲信,接管皇宫以及京城地区的军队。如此一来,刘病已的个人安全,就有了保证。
另外,刘病已还把霍光的两个儿子,明升暗降。不但剥夺了他们手里的兵权,而且还通过朝政改革,逐渐拿走他们的行政权,让百官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进一步限制了霍家人的权力。
对此,霍家人自然不可能一点都不察觉。但刘病已的手段,却极为老辣,始终没有给霍家人反击的机会。于是,接下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霍家几乎被彻底挤出了朝堂,逐渐成了一个空架子。
到了这个时候,霍家对刘病已的威胁,其实已经大幅下降了。不过,刘病已还是没有主动下手,对付霍家。毕竟,霍家是真正的有功之臣,如果没有霍家,刘病已本人是绝对不可能当上皇帝的。想要铲除霍家,就必须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有一个合适的理由。
在霍光去世一年之后,这个让双方正式撕破脸的理由,终于来了。
公元前67年,刘病已下旨,要立自己的长子刘奭为太子。刘奭的生母,便是当年那位遭了霍家毒手的许皇后。对此,霍家人自然表示反对。当初霍家人坚持把霍成君嫁入皇宫,就是看上了皇后和太子这两个位置。
如果刘奭顺利成了太子,将来再顺利做了皇帝,到那个时候,他怎么可能不追究霍家的责任?霍家还有好结果吗?
然而,即便是霍家极力反对,刘病已却依然没有任何退缩,顶住了霍家的强大压力,强行把刘奭立为了太子。经过这件事之后,刘病已和霍家,就算是彻底撕破了脸,双方的斗争开始逐渐明朗化。
为了解决刘奭带来的威胁,霍家开始逐渐发力。首先,皇后里的那位霍成君皇后,开始找一切机会,想要毒杀太子刘奭。然而在太子周围亲信的保护下,霍成君却始终未能得手。
既然没法干掉刘奭,那霍家仅剩的一条路,自然也就只能是谋反了。
在霍光长子霍禹的谋划下,很多霍家的党羽,开始迅速行动起来,打算阴谋发动政变,直接废掉刘病已,拥立霍禹做皇帝。对此,刘病已其实早有安排。从始至终,这其实都是刘病已一手推动的,自然不可能没有防备。
就在霍家人刚刚准备发动政变之前,刘病已便抢先下手,下令捉拿霍家人。在刘病已的缜密安排下,霍家人很快被尽数捉拿归案,谋反的证据也坐实无疑。
等到霍家的罪证被查实之后,刘病已终于下令,将霍家全族诛杀,一个都没有放过。就连那位已经成为皇后的霍成君,刘病已也没有放过,直接废黜了她的皇后之位,将其终生幽闭。
至此,昔日显赫一时的霍家,终于被全族杀尽。不过,在霍家被清理干净之后,刘病已却并没有追究霍光的责任,反倒是依旧允许霍光,安静地躺在棺材里面,享受一切荣耀。甚至于后世的汉朝皇帝,每年祭祀的时候,还要捎带祭祀一下霍光。
或许,在刘病已心中,对霍光的感情,真的是无比的复杂。一方面,霍光是他的引路人,如果没有霍光,他根本当不上皇帝。另一方面,霍光也曾带给他巨大的压力,甚至夺取了他的挚爱妻子。
这种感情,恐怕真的难以形容。
纵观霍家的衰败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霍家的衰败,真的不是霍光的责任,更不是刘病已的责任。作为一个权势滔天的大家族,在达到鼎盛之后,非但没有任何收敛,反倒想要更多,这就注定了霍家不会善终。
说到底,贪婪是最大的原罪。
如果霍家在霍光去世后,能够及时收手,或许还能保全家族的兴盛和富贵。但可惜的是,经过霍家子孙那么一闹,最后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全家被灭族了。
忠心辅政的一代名臣霍光,死后为何会被灭族?你怎么看?
霍光是汉朝名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官拜大将军、大司马,为人谨慎,出宫入殿20余年,没有出过一点差错,深受汉武帝依赖,可谓位高权重,权倾朝野。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临终前托孤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由四人共同辅佐8岁的刘弗陵继位,史称汉昭帝。
四位大臣同朝为官多年,霍光与金日磾、上官桀又是儿女亲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四人尽心辅佐新君,沿着汉武帝的治国经略,重视边防、与民休息、国泰民安。
汉昭帝登基后一年后,金日磾去世,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想让自己六岁的女儿,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氏做汉昭帝的皇后,被霍光拒绝。汉昭帝继位时年幼,由姐姐盖长公主扶养,上官家族想结好盖长公主,便为她的情夫请封列侯,结果再次被霍光拒绝,从此双方结怨,成为政敌。
一直觊觎皇位的燕王刘旦(汉昭帝之兄),重金联络上官桀、桑弘羊、盖长公主,筹谋除掉霍光,废掉汉昭帝,拥立自己为新君。
霍光在昭帝的支持下,将叛党灭族,燕王与盖长公主自杀谢罪!此后,霍光成为汉朝的实际统治者。公元前74年,21岁的刘弗陵因病去世,没留下子嗣,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新帝,但刘贺为人荒淫无形,在位仅27天就被霍光废黜。
国不可一日无君,霍光注意到了在掖庭长大的刘病己,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他爷爷是戾太子刘据,因“巫蛊案”死于亲爹汉武帝之手,刘病己受巫蛊案的牵连,才满月没多久就被投入大牢,几年后汉武帝将其释放,安置在掖庭,从法统上承认了刘病己的皇家身份。
公元前73年7月25日,刘病已(刘询)为大汉新君,是为汉宣帝。从囚犯到天子,汉宣帝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封建王朝中间阶段冒出来的平民皇帝。
新皇下诏,大赦天下,对那些有定策拥立之功的大臣进行褒奖,而对霍光更是夸张,简直是威加海内、富可敌国,霍家个个身居要职,哪怕是他家原来的奴仆,也能位列九卿。有刘贺前车之鉴,刘询对霍光表现得感激涕零,口口声声称霍光为自己的“再世恩人”,嘱咐众臣事事先报霍光,再奏于他,当霍光假意上奏要还政于君时,宣帝回绝,明确表示非常信任霍光,他如此识趣让霍光很满意,对刘病己越来越放心。
汉宣帝即位后把自己在民间的妻子许氏册立为皇后,霍光的妻子很生气,派御医把许皇后毒死,此事在宣帝的心里埋下了巨大的仇恨,后来霍家灭族,和此事不无关系。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宣帝只能装糊涂,立了霍成君继任皇后,并且表现得异常恩爱,这无疑助长了霍显的嚣张气焰。
可汉宣帝也并非一点不作为,登基不到两年时,他就着手为汉武帝立庙,即表达对曾祖父的孝心,又标榜自己是正统嫡孙,在朝堂立威,让群臣不敢轻视他这位草根皇帝,以此来吸引霍光家族以外的大臣向自己靠拢,在霍光放松警惕的情况下,刘询暗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参与朝中大事。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宣帝特批陪葬汉武帝茂陵,恩易璧珠玑、玉衣、梓木棺、东园温明、黄肠题凑各一具,守陵人三百户,墓葬规格为最高诸候级别。另外汉宣帝还给霍光上了一个无比荣耀的谥号“宣成”,此等恩宠,就为给霍家吃上一颗定心丸,误以为天下还在他们家族的掌控中。
宣帝亲政后随即开始布局,逐渐把权力收到自己手上,现只需要等待铲除霍光集团的机会和理由。时机终于来了,显夫人擅自大大扩大霍光陵地,大建豪宅。又和府中奴婢总管冯子都通奸,伙同随从昼夜出入太皇太后长信宫,霍显为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而毒杀许皇后的事情败露。
霍光儿子霍禹,霍去病孙子霍云、霍山,虽封将军,却不遵守朝庭法度,大修豪宅,在皇家林苑打猎,上朝称病请假。宣帝以此先将霍山,霍禹明升暗降,剥夺其兵权,解除霍家他人职务,这一系列的动作完成了集权。
霍禹等不甘心束手被擒,准备起兵谋反,被准备充分的宣帝发觉,不久,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腰斩,显夫人和霍光女婿被处死,霍后被废12年后自杀。树大根深的霍家烟飞灰灭!
那么霍光为首的霍氏集团在霍光死后短短2年就土崩瓦解,主要是因为:1、宣帝是千古明君级的皇帝,名气虽然不比高祖、武帝,但可堪称西汉最成功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出生不久被关到狱中的皇帝,不到一岁时就失去父母,幼年在狱中长大,少年时在市井游历,从小历经磨难、懂得隐忍,蓄势而发,这样一位皇帝是不会甘心一辈子做儿皇帝,霍氏集团的覆灭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2、霍光大权在握时,霍家嚣张跋扈,肆意妄为,无法无天,所以无论中央还是地方上的其他势力都对其家族无比忌恨,都为把其家族除之后快,霍光一死,自然是墙倒众人推。
3、霍光揽政的时期是汉室最鼎盛的时期,经过前几位君主的励精图治,当时正是扫清六合、席卷八荒、天下归心、臣民视刘氏为唯一正统的时期。霍光死后,汉宣帝对国家掌控力不断增强,这也为除掉霍氏家族打下了基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