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文聘功夫不弱,可就是怕燕人张翼德,原因是什么?

张飞号称万人敌,文聘号称什么呢?这就是文聘为何害怕张飞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打不过啊。不过这件事要分几个方面来看待。

文聘本是刘表部将,对老刘家仍有旧情。

文聘自处是在爱刘表帐下做官,刘表没有夺取天下的志向,所以文聘的才能也就这么被埋没了。这个时候刘表去世了,上位的刘琮带着荆州十几万大军投降了曹操,文聘自然也只能跟着刘琮一起成为曹操的部下。

不过文聘这个人比较思念旧主,他一直不肯为曹操效力。曹操心里就比较奇怪,一问之下才明白,原来文聘是忠义之人。曹操心里非常感动,所以就让文聘依旧在荆州做事,甚至将江夏交给文聘来把守。

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文聘对老刘家是有情谊的。而刘备当年寄居在荆州额的时候,曾经广交荆州好友,这里面肯定有文聘这么一个。

表死,其子琮立。太祖征荆州,琮举州降,呼聘欲与俱,聘曰:“聘不能全州,当待罪而已。”太祖济汉,聘乃诣太祖,太祖问曰:“来何迟邪?”聘曰:“先日不能辅弼刘荆州以奉国家,荆州虽没,常原据守汉川,保全土境,生不负于孤弱,死无愧于地下,而计不得已,以至于此。实怀悲惭,无颜早见耳。”遂欷歔流涕。太祖为之怆然,曰:“仲业,卿真忠臣也。”厚礼待之。授聘兵,使与曹纯追讨刘备于长阪。---《三国志》

刘备自己前去的时候,时不时应该也会带上张飞。一来二去,其实张飞和文聘之间,那是老相识了。

可以说两位武将相遇,看中的就是忠义和胆略。由此可知,文聘早就深知张飞这个人不简单,不光忠义无双,而且作战勇猛,是不可多得的大将。

在文聘投降了曹操以后,对张飞自然是非常小心。一方面是因为过去两个人之间是有私交的,不忍心和张飞沙场上厮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文聘知道自己不是张飞的对手,所以也没有必要白白把脑袋送过去让张飞砍。

文聘羞于见到张飞,而不仅仅是害怕。

其实我倒是觉得文聘这个人还是非常重情义的,他之所以不愿跟张飞交战,绝不仅仅是因为害怕张飞。文聘和张飞是有私交的,两个人的感情不错。

不过这一切的大前提是,文聘、刘备和张飞都在为刘表做事,而后来情况发生了转变。刘备和张飞依旧在为刘表的儿子刘琦卖命,而文聘却已经投降了曹操。

一向都是以忠义著称的文聘,没想到自己会投降曹操。而且他发现曹操甚至还真的是一个不错的主公,所以文聘打算死心塌地地为曹操干活。

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魏略》

不过这个时候文聘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他该如何跟自己的旧友们交代。虽然是刘琮投降在先,但是文聘对此也没有做出过什么反对的事情,所以等于是默认了这件事。

过去文聘和张飞一样,都是忠义无双的人,可是现在不同了,文聘在忠义方面已经完全跟张飞没法比了。

而且文聘跟随刘表这么多年,对保护大汉江山,其实也是非常看重的。不过现在他却在为所谓的汉贼卖命,这又是为的什么呢?

所以文聘在战场上看到张飞的时候,他难道还能够像过去一样,面对面和张飞把酒言欢吗?两个人再也不可能是好友,只能是战场上的死敌。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张飞一定打心眼里瞧不起文聘。

文聘在战场上还真的不是张飞的对手。

文聘的武力值其实是很一般的,他如果真的要跟张飞一对一单挑的话,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所以他必须要避免正面跟张飞较量。

可是文聘的脑子好使啊,真正的文聘为曹操镇守江夏,多次击败过关羽的大军,也被曹操加封为寿亭侯。

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锺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於太祖庙庭。---《三国志》

而且当关羽此带兵讨伐的时候,文聘能够避其锋芒,选择烧毁关羽的粮草辎重包括战船,使得关羽只能放弃进攻。

他没有与关羽正面交锋过,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武力压根就不是关羽的对手。但是他会动脑子,可以说比关羽还要会动脑子。所以关羽也成了文聘的手下败将,由此可见,文聘不与张飞正面交锋,其实也是从这方面来考虑的。

文聘武斗不是张飞的对手,所以他只能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战胜张飞。两个人之间是没有多少正面交锋的,不过从文聘能战胜关羽来看,应该也能够对付张飞。

总结:文聘镇守江夏数十年,成为曹魏忠心不二的重臣。

自从跟了曹操俺以后,文聘就成了曹操手下的重要猛将。本着用人不疑的原则,曹操将重要的江夏交给了刚刚投降的文聘来镇守。

文聘对此也十分感激,他为了报效曹操,使出了浑身解数,从此成为了曹操非常倚重的大将。文聘镇守在江夏几十年时间,抵挡住了关羽和孙权的多次进攻,为曹魏守住了江夏重地,可谓是功不可没。

至于他为何不肯跟张飞正面交锋,其实这恰恰是文聘的聪明之处。明知道打不过,干嘛还要去拼命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略》。

大将军文聘功夫不弱,可就是怕燕人张翼德,原因是什么?

读三国真的是很有益处。不但涨知识,增见识,添智谋,对你如何为人处事混社会也颇有益处。

文聘这个人很有意思,要说他的武艺并不算很高强,领兵打仗也并不出彩,立下的战功也不多,可他混得确实不错。咱们来看看文聘的种种表现。

一、立场摇摆

文聘最初出场,大家也许有印象,就是在刘备马跃檀溪那一章。蔡瑁、张允要陷害刘备,就请刘备赴宴,把刘备和赵云分开,好对刘备下手。在宴席上企图灌醉赵云,劝酒的就是王威和文聘。曹操率兵南下,在荆州的人士中,蔡瑁和张允是坚定的投降派,王威是坚定的反曹派,而文聘则是个墙头草,他从不表达自己的立场,随风倒。

二、武艺普通

刘备为避曹操锋芒,率军民来到襄阳,想入城求助,被蔡瑁拒绝。魏延打开城门,欲迎入刘备。这时候,文聘暴露了他真正的立场――其实也是个投降派。文聘与魏延在城门边上干了一架,魏延以少打多,“从巳至未”,大约四个钟头,麾下士卒折尽,方才逃走。看来文聘的武艺和领兵对战的水平都很扯淡,魏延在劣势兵力状态下,也丝毫没把他当回事。

三、自抬身价

曹操率兵到来,其他人该跑路的跑路,该投降就投降。文聘这个时候做出一付“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来,扭捏作态,不主动迎降了。

如果真的不愿意投降,为什么先前不明确表态呢?怕得罪蔡瑁和张允。

如果真是忠于刘琮,为什么不和王威一同保着蔡夫人母子去青州呢?

做出一付忠直的姿态,文聘得到了曹操的尊重,受到提拔,封他为江夏太守,赐爵关内侯,让他领兵去追击刘备。

四、两不得罪

文聘追上了刘备,刘备最善看人,他一眼就勘破文聘的虚伪。刘备很少骂人的,这次是真发怒了,我刘备虚伪,但也是有立场的,你文聘算什么东西,首鼠两端的垃圾。刘备大骂:“背主之贼,尚有面目见人乎?”文聘羞愧而走。

如果文聘不退,他就能拦住刘备吗?当然不可能,张飞就在刘备身边呢。以文聘那两下子,连魏延都打不过,还敢和张飞动粗?张飞马上就会大喝一声“三家姓奴,哪里走?”然后一矛将他挑落马下。

就算文聘能逃走,但必然损兵折将,刚投降就吃个大败仗,曹操也会疑心他的能力。

五、谨慎为上

赵云七进七出,大闹长坂坡,曹军中别的将领都派人阻截,比如夏侯惇派出部将钟缙、钟绅,曹洪派出部将晏明,张郃更是亲自上阵。文聘离得最近,就他不派人也不出手。

等到赵云杀出重围了,文聘“引军赶来”,小算盘打得精明。追到了当阳桥,文聘又遇到张飞了。看到张飞横眉立目,龇牙咧嘴,就害了怕,“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文聘刚当上江夏太守,还封爵关内侯,这个时候犯得着去玩命吗?张飞“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不要说主动招惹了,文聘甚至担心,千万不能表现出任何一丝威胁,以免激怒了张飞这个亡命徒。

六、紧跟领导

到了赤壁大战时,文聘已经进入了曹军中的高层,成为水军“左军青旗”的主将,和张郃、徐晃、吕通、于禁等人并列。

黄盖诈降,率火船队乘东风而来时,曹操见势头不对,派人去拦截,就是文聘去的。能随时在曹操身边呼应,说明他确实混得挺好,完全获得了领导的信任。文聘去阻拦黄盖,挨了一箭。

从此后,文聘就再没有亲自与人动过武,他全部战绩就是前面和魏延打过一架,这次被黄忠射了一箭。再以后就再没动过手。

七、趋利避害

到了汉中之战时,文聘又在战场上出过。黄忠率兵到米仓山劫曹军囤粮,就遇到了文聘的部队,被包围了。张郃和徐晃亲自上阵堵截黄忠,文聘却没有参与。他应该知道黄忠是个神箭手,怕出意外。

赵云冲阵而来,干掉了文聘的部将慕容烈,文聘也忍了,仍然没有出手。

八、把握时机

曹操死后,曹丕篡汉,率大军南征,文聘也随军出征。

曹丕的船队遭到了东吴大将徐盛的火攻,文聘出现了,将曹丕救下,乘小舟而逃,立下护驾之功。

逃跑路上遇到东吴伏兵拦截,张辽和徐晃为救驾,与敌军大战,张辽还挨了箭,但文聘却紧随曹丕而去,没有参加战斗。

以上就是文聘的经历。有时候令人不能不感叹,在这个世界上,再有能力,再努力拼搏,都不如人家会来事的混得好。

文聘武艺很普通,带兵打仗的水平也很一般,没立下多少战功,但人家通过各种手段,即不张扬,也不高调,把握机会步步上升,混得是风生水起。

社会就是这样,不服不行。

大将军文聘功夫不弱,可就是怕燕人张翼德,原因是什么?

文聘原本是刘表手下的大将,刘琮归顺曹操以后,文聘也成了曹操手下的部将。在当阳之战时,文聘曾经两次不战而退,第一次是因为被刘备骂“背主之贼”,文聘感到羞愧,所以带兵撤走。第二次则是在长板桥下被张飞吓住不敢上前。

文聘见了张飞不敢上前,一方面因为文聘的武艺在《三国演义》里只能算一般,遇到张飞根本不是对手,见了怕不奇怪。

文聘在《三国演义》里出场机会不多,他的第一战是对魏延。刘备经过襄阳时,蔡瑁和张允不让他进城,魏延不服,带兵开了城门,文聘率军来战魏延。两军混战到最后,魏延只有几百手下,兵少不敌,最后手下损失殆尽,只能突围而去。

而在汉中之战,黄忠率军劫粮之时,牙将张著率军在后,黄忠为张郃、徐晃包围时,张著也被文聘率大军拦住。结果张著不过三百人马,文聘却无法将他拿下,双方激战大半天后赵云赶来,救了黄忠以后再救走张著。

这两次战斗里第一次文聘虽然兵多,但是没能把魏延困住,第二次面对张著这种无名小卒,在兵多的情况下也是无法将他杀死,可见他的武艺应该不如魏延。而魏延曾经败给庞德,应该说距离关羽、张飞等人还是要略逊一筹,文聘自然是差的更多,看到张飞怒气冲冲站在桥上,不敢上前也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张飞命手下骑兵在马尾巴上拴了树枝,在树林里来回奔跑扬起灰尘,制造有大军在内的假象,文聘看到这个情形自然惊疑不定。此时他刚刚归顺曹操不久,如果贸然进兵遭到大败,势必让曹操对他印象不好,所以决定观望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实际上后来许褚等人来了也照样没一个敢上去的,文聘的表现不算太丢人。

大将军文聘功夫不弱,可就是怕燕人张翼德,原因是什么?

文聘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骁勇善战,武艺高强,屡立战功。可以我们会发现,文聘却十分惧张飞。

且看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却说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七进七出,杀死了曹操五六十位战将,救出了刘禅。不久,文聘率领大军前来追击赵云。没想到,张飞突然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手持长矛,立于桥上。文平看到张飞这样一番模样,顿时一惊。

那么,大将军文聘功夫不弱,他谁都不怕,就是怕燕人张翼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我将根据演义的记载,分析如下。

首先,文聘素闻张飞之勇,知道自己打不过他。

张飞的勇猛,在三国那是出了名的。张飞一出场,就表现不俗。演义对他的描写是: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张飞长成这样,声音还巨大,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员猛将。之后张飞追随了刘备,共同讨伐黄巾军,张飞杀死了程远志部将邓茂,首次战役告捷。在虎牢关前,张飞更是跟吕布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吕布那是三国第一武将,张飞能跟他大战一场,可见他武艺之高。关于张飞的这些故事,文聘不会不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关羽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后,曹操对他那是赞不绝口,说:“将军真神人也!”关羽听到后,回应道:“丞相,我这点功夫不算什么,我二张翼德那才是真厉害,他有万夫不当之勇,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曹操的谋臣也夸过张飞,程昱、郭嘉二人,曾说张飞是万人之敌。这样的张飞,文聘岂能不怕?不要说张飞武艺高强,就算他武艺平平,凭他的一声巨吼,就能让文聘胆战心惊。

其次,文聘怕张飞自不必说,他其实更怕张飞后面有伏兵。

文聘当时是率领大军追到了赵云,然后才看到张飞的。之后他又看到了桥后的树林里尘土飞扬,怀疑有伏兵,这才停止追击。否则,文聘怎么会惧怕赵云、张飞二人呢?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不久曹操大军全都追过来了。其中有曹仁、李典、夏侯惇、许褚、张辽、张郃等将。这些将领,那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他们功夫甚是了得,其中张辽、张郃还懂得排兵布阵,极善于打地形战。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些人通通不敢去跟张飞决一死战。这些人是畏惧张飞的勇猛吗?当然不是,他们是害怕诸葛亮在此设下了伏兵,再次被大火所烧。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

曹操来了后,张飞当即大怒道:“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曹军听大后,无不悚惧。曹操也是恐惧万分,对部将说:“我听云长有言,张飞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现在看来,不可轻敌。”话还没说完,张飞又大吼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这下彻底被吓到了,已经有了退兵的打算。

张飞见势,继续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没想到,曹操部将夏侯杰当场被吓死了,跌落马下,壮烈牺牲!

由此可见,张飞的声音之大,足以大到能吓死人的地步。可以想象,文聘听到了张飞的喊声,定然是吓得魂飞魄散。

最后,文聘投降曹操时,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他是有意放走赵云。

文聘原本是刘表手下的大将,刘表死后,其子刘琮即位。刘琮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听从了他母亲和蔡瑁的花言巧语,就投降了曹操。曹操接管了荆州后,叫文聘出来,说道:“你怎么来得这么迟呀?”文聘回答:“我作为刘表手下,生不能保全荆州。现在荆州已失,我愿意镇守汉川,保境安民,希望不愧于少主。现在不投降你,又能如何呢?”文聘一边说,一边流泪。曹操也被感动了,怆然曰:“仲业,你真的是忠臣呀!”

可见文聘投靠曹操,实属不得已之举。他故意放走赵云,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只不过需要一个理由,张飞的出现,正好帮助了文聘。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此事呢?

大将军文聘功夫不弱,可就是怕燕人张翼德,原因是什么?

文聘,字仲业,原荆州刘表的大将,在刘表死后,他跟随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文聘这人很有意思,在曹操大军到来之时,既没有反抗,也没有跟着蔡瑁、张允向曹操奴颜婢膝,而是在一旁闷闷不乐。

文聘武功高强,而在长坂坡追杀赵云于桥上,遇到燕人张飞,“便勒住马,不敢近前”,难道他那么害怕张飞吗?他不是怕燕人张飞,而是可能有意放赵云一马,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首先,文聘投降曹操,可能就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曹操大军压境,刘表去世,小儿子刘琮继承荆州,在蔡瑁、张允的劝说下,一枪没放,拱手将诺大的荆州送给了曹操,当见面礼。蔡瑁、张允等投降派,将曹操像祖宗一样,迎接到襄阳,奴颜婢膝,讨好曹操,被曹操大加赞赏,加官进爵,“加瑁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张允为助顺侯、水军副都督”。而大将文聘却耻于见曹操。

曹操特意让人寻找文聘,问他为何来迟。文聘对答:“我身为荆州臣子,却不能保境安民,心中有愧于先主刘表,没有脸面来见明公。”他说着,还涕泪横流。曹操对文聘、关羽这类天下少有的忠义之人,最是欣赏,当场任命他为江夏太守。

其次,文聘追杀赵云可能是做做样子,可能是护送赵云离开长坂坡。

文聘在归顺曹操后,奉命追杀刘备。他在长坂坡,穿插追杀赵云。在曹营之中,赵云先后斩杀五十余将领,一时无人能挡。文聘不得不出战赵云。文聘新归附曹操,从心理上不是滋味,认为曹操夺取自己主公刘表的荆州,还是一个汉贼。他从内心,佩服魏延、想要跟随刘备,匡扶汉室江山。可是由于自己的家眷都在荆州,现在要违心地顺从曹操,追杀明君刘备。

因此,他消极作战,对赵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在乱军之中,追杀赵云,倒像是一路护送赵云,一直到长坂桥边。赵云过了长坂桥,由张飞接应,寻找刘备去了。文聘被张飞拦在桥的另一边。

他看到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里拿着丈八蛇矛,一人一骑,桥东树林之中,尘土飞扬,好像有大量伏兵。他怕了,“人的名,树的影”,张飞当年虎牢关独战吕布的威名太厉害了。因此,文聘勒住了战马,止步不前,等待曹营其他将领到来。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总结:文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他虽然比不上关羽、张飞、赵云等超一流大将,也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他估计和魏延水平差不多。文聘归顺曹操,是迫不得已,因为他的新主公刘琮已经降了曹操,他别无选择。他在长坂坡追杀赵云,也是迫不得已,因此他出工不出力,表面上紧紧追杀赵云,还是第一个追到桥边的大将,实则可能一路护送赵云,一直将其送到长坂桥边。他在长坂桥边,看到张飞,止步不前,不是怕张飞,而是从内心上就没想真的将赵云、张飞等人擒获。因此,文聘以长坂桥有疑兵为由,名正言顺地等待曹营众兵将。一会儿,曹营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大将们都来了,看到文聘停在了桥边,他们也不敢贸然出击了,等待曹操亲自到来。这无形中为赵云拖延了时间,使其顺利将小阿斗护送到刘备身边。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大将军文聘功夫不弱,可就是怕燕人张翼德,原因是什么?

文聘为什么害怕张飞?[原创]

史书中的文聘对曹操忠心耿耿,曹操也十分信任,器重他,让他长期担任郡守,攻打关羽,抵御东吴,文治武功,算是曹魏方面的功臣名将了。我们不去讨论,这里说的是演义版的文聘。

第一、文聘在刘表阵营里能够列第几?

刘表麾下的武将,不算那些地方势力的部属,只算中央军,荆州的正规军,按级别尊卑、影响力重要性,排第一是黄祖,排第二是蔡瑁,排三的是大公子刘琦,第四是张允,排第五的才是文聘。这里面自然掺杂了门庭身份、贡献大小、履历经历之类的。论纯武艺,文聘也应该在黄祖、蔡瑁之后,否则在荆州这么多年,多次的对外战争,文聘这么有能力,不可能打不出头。

第二、文聘武艺低于魏延

当时的情形,魏延在招呼刘备的军马入城: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认得我大将文聘么!”魏延大怒,挺枪跃马,便来交战。两下军兵在城边混杀,喊声大震。

这里说明了:第一点,文聘白马银枪,后来箭射柳枝,勇夺绿袍。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应比李典乐进、丁奉徐盛强。 第二点,文聘是荆州的名将,兵力、气势上占着优势,他是全力而为。当时的魏延气势上比不了他,而且魏延心挂几头,无心恋战的。

魏延与文聘交战,打了几个小时,最后刘备放弃进城撤了,因手下兵卒皆已折尽,魏延乃拨马而逃。这一仗,在最绝劣势下,能打成这样,只能说明,文聘也还可以,但魏延的武艺肯定要高于文聘。

第三、对于张飞的畏惧

1、 张飞平素的高光表现: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等战绩,让张飞早已经威名四播。刘关张来到荆州之后,被刘表视为救星,曾讨伐叛逆张武、陈孙,这是文聘亲眼所见的,张武三个回合被赵云刺死,其中陈孙是张飞干掉,一个回合都不到,张武陈孙是荆州地域的“地霸”,应该都与文聘打过交道,势力如何,文聘心里不可能没数。后来,对付北犯的曹兵,张飞又是一招干掉曹将吕翔。文聘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发生在荆州的战斗,张飞的水平跟自己比,孰高孰低,文聘心底有杆称的。

2、 第一次遇到张飞:文聘找台阶下

当时,文聘投降曹操后,领兵去袭击刘备。结果,张飞引军至,杀开一条血路,救玄德望东而走。文聘当先拦住,玄德骂曰:“背主之贼,尚有何面目见人!”文聘羞惭满面,引兵自投东北去了。

这一仗看似因为文聘不好意思,放过了刘备和张飞。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文聘,别人骂你一句,哪种情况,你会放过敌人吗?

第一情况,确实不好意思,文聘如果真的对刘表忠诚,第一,他可以去投奔江夏的大公子刘琦,他没有;第二,他可以和王威一样,保护刘琮,共同赴死,他也没有。所以,文聘不可能真正地有多自责,最终在战场上放过敌人。

第二种情况,对方能力太强,自己搞不定。当时的情况,如果文聘不放过刘备,就只能选择与张飞单挑了。所以,我认为文聘“引兵自投东北去了”的主要原因,不是羞愧,而是为了避免与张飞的单挑。

3、 第二次遇到张飞:文聘真不敢上

文中: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这一次遇到张飞,文聘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和藉口了,是真不敢上。所谓的“伏兵”与“单挑”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

4、 文聘如果单挑张飞:凶多吉少

文聘如果去单挑张飞,大概率地会被挑于马下,估计会在十回合之内。第一个原因,此时的张飞武功极高,处于巅峰期。第二个原因,文聘的实力使然,演义后面的文中,文聘也参加了一些战斗,没有能超过对决魏延的表现,他比不了纪灵,黄祖;第三个原因,在遇到张飞时,无论是心态气势上,还是道义上,文聘也是虚的,这会加速他的死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