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为何将写给康熙的表白信烧了,还叫张廷玉去带话。康熙听了张廷玉的话会怎么想?

康熙可以拥有无数女人,但是唯独拥有不了苏麻喇姑。因为从苏麻喇姑进宫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她只能成为康熙的姐姐,而不是妃子。

这是孝庄的命令,苏麻为此坚守了一生。终于在临终前,苏麻将自己一生中最大一个心结说了出来,她是真正爱着康熙的,说完以后就把这个秘密给烧了,也算是了却了这桩心愿。

最是无情帝王家,苏麻可不想参与到后宫勾心斗角之中。

对苏麻来说,进宫是改变她命运的那一刻。但是她也从后宫的尔虞我诈中,看到了后宫女人生活的悲哀。所以苏麻绝不愿意成为后宫女人中的一份子。

所以在年少的康熙向她表白的时候,苏麻立刻拒绝了他。康熙甚至希望把皇后的位置留给苏麻来坐,可是苏麻知道,这是痴心妄想。

皇后的位置不是皇帝所能随意决定的,至少不是当时的康熙能够决定的。后来的情况的确如此,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康熙不得不选择与索尼家联姻,这皇后的位置自然就落在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的头上了。

苏麻是怎样的出身?如果康熙不是皇帝,那他们完全可以在一起,但是康熙是大清国的皇帝,是必须要承担责任的那个人。所以苏麻不可能为了自己内心的爱,而去夺走一个大家都要依靠的皇帝。

即使是皇后,那也未必能够得到幸福。在苏麻眼里,康熙是她喜欢的人,但是康熙的地位却不是她所喜欢的。所以她不可能愿意进入后宫,跟一帮莺歌燕舞的女人争宠,她做不来这些。

一旦等到苏麻年老色衰的时候,康熙一定会果断而决绝地将苏麻抛弃在冷宫之中,从此苏麻还是得常伴青灯,孤独地度过余生。

孝庄太后看着呢,她就是没办法越过那一步。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细节,孝庄太后死后不久,苏麻也跟着去世了,这难道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孝庄活着的时候,苏麻是不可能跟康熙说出任何肉麻的话的。

因为孝庄在苏麻进宫的那一刻,就告诉过她,丫头只能把玄烨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去保护,千万不能爱上玄烨。这是非常明智的劝告,可能在苏麻的一生中,她是怨恨过孝庄的这种劝告。

苏麻年少的时候,内心是急切地喜欢康熙的,可是每次都因为孝庄的这句话,而退缩了回来。可以说她的整个青春期都在这种情绪中度过的,所以她心里非常非常矛盾。

只要孝庄还活着,那苏麻就不可能跟康熙在一起。这就是宿命,当时的她不知道孝庄为什么要这么警告自己,所以造成了一生的悲剧。

其实孝庄的提醒,对苏麻是有好处的。孝庄经历了后宫的尔虞我诈,她不想再看到苏麻经历一遍。后宫的残酷,可不是一般女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孝庄和姑姑一起嫁给了皇太极,经历了丈夫的早逝,差点遭到殉葬。

后来若不是多尔衮的支持,可能孝庄和顺治皇帝还不知道会去哪儿。所以孝庄刻骨铭心地体会过后宫的残忍,她不想让苏麻去体会这些令人绝望的事情。

她为苏麻指了一条不错的路,那就是成为康熙的姐姐,既能够陪在康熙身边,也能够避免后宫分纷扰。

苏麻爱过伍次友,可是他们因为康熙不可能在一起。

苏麻也不只是爱过康熙,对康熙绝望以后,苏麻曾经看上过大才子伍次友。当年伍次友入京赶考,才华横溢,名震京城。苏麻对他也是一见倾心,既然嫁不了康熙,那嫁给伍次友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因为伍次友是平凡之人,跟他在一起,可以过上非常平反的小日子。而这些就是苏麻所希望的。可是她真的能如愿吗?当然不能。

年少的康熙,对苏麻早就有了好感,即使被拒绝过,但是她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所以伍次友如果打算抢走苏麻的话,康熙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可是康熙看出了两人有情,所以康熙希望给苏麻幸福,忍痛问伍次友有没有什么要求,一定是有求必应。伍次友看了看苏麻,又看了看不知所措的康熙,他已经明白了一切。

伍次友知道,康熙是喜欢苏麻的,在他看来,苏麻跟着康熙,总比跟着自己这个穷酸的读书人要强千万倍。所以伍次友表示什么都不需要,这就是伍次友最后的回答。

其实他是后悔了,但是又能怎样,难道真的可以跟皇帝抢女人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就是傻,所以伍次友决定退出。他认为苏麻跟康熙应该会生活的很幸福。

总结:事实上,三个人都误会了彼此。

伍次友认为苏麻跟着康熙,是可以过上好日子的,但是他没有想过,苏麻到底愿不愿意过那些日子呢?当然是不愿意的。

康熙以为苏麻一辈子都在爱着伍次友,所以宁可孤独终生,也没有选择嫁人。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苏麻一辈子真正爱着的人,其实是康熙。

苏麻认为伍次友放弃了自己,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其实她不知道的是,人不可以跟命运做抗争,他是皇帝,让伍次友如何去跟主宰一切的皇帝做斗争呢?

所以他们三个是彼此都互相有误会。尤其是康熙的那个误会,几乎是毁掉了苏麻的一生。他认为既然苏麻是喜欢伍次友的,那他也就不好打扰了。

即使他喜欢苏麻,也不应该在伍次友不在的情况下,打搅苏麻,这是最起码的尊重。结果康熙再也没有提起过要立苏麻为皇后的打算。

在苏麻弥留之际,她让张廷玉带回去那句话,其实就是想对这一生做一个了结。有多少人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可以给自己一个交代的呢?回顾自己的一生,有多少遗憾?又有多少泪水?

至少苏麻是做到了,她写下了那封跨越了一辈子时间的表白信,最终却没有寄出去,而是烧掉了。她知道寄出去已经没有意义,烧掉,反而是一种解脱。

苏麻为何将写给康熙的表白信烧了,还叫张廷玉去带话。康熙听了张廷玉的话会怎么想?

《康熙王朝》中,苏麻对才子伍次友暗许芳心,原以为是个真爷们,会带她远离尔虞我诈的皇宫,结果却抛下一句“天地无数有情事,世间满眼无奈人”,留下苏麻慨然远去,从此苏麻离开皇宫的梦也破灭!

后来苏麻对康熙说:“苏麻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苏麻了!”足以说明苏麻在青灯古佛三十余年,对于伍次友,也许只是情窦初开一个美丽的回忆。而心中最放不下的执念还是弟弟玄烨!所以圆寂前给弟弟玄烨写信,想借此书信向康熙表白,此时此刻她最记挂的还是驰骋疆场的康熙安危,也 可以说是给康熙的“定心丸”,而烧掉,是她牢记小时候和老祖宗孝庄太后的承诺!

苏麻对康熙的情感略复杂

苏麻喇姑的父母和亲人都得天花病故,属于孤儿,进宫的时候在庭院待选秀女时因喊了孝庄太后一声“婆婆”,也就是从那以后,她的命运就改变了。

小时候苏麻和玄烨自然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上有老祖宗的托付,下有小伙伴的同甘共患,休戚与共,满满都是姐姐对弟弟的爱护照顾。

青年时候情窦初开的苏麻,首先闯入她心扉的不是那位每天陪伴她的龙公子,而是初次见面才气四溢的伍先生。

伍次友才华横溢,朴质正气、丰神俊朗、秉性洒脱,而少女情怀总是诗,正遇到易于俘获少女心满腹经纶的成熟文士,苏麻瞬间暗许芳心,与伍次友相比,玄烨弟弟这个青果子实在太不够份量了,哪怕他是皇帝!

更重要的是,伍次友素性隐淡,苏麻秉性恬淡,此二人正是情投意合,天生眷侣。而玄烨,身为皇帝,注定有他不甘寂寞的风刀霜剑,无论他愿意不愿意,这是他必须挺直脊梁担当一生的。而这,不是苏麻想要的。

苏麻喇姑向往的是更加自由的生活,所以在情窦初开的时候遇到了才华横溢,性格洒脱的伍次友,瞬间被他的书生气所吸引!

还有苏麻从小在宫廷长大,见多了宫廷里面的争权夺利,看惯了后宫的争宠,尔虞我诈。顺治时期,董鄂妃与佟贵妃争得死去活来,结果还不是双双没好下场,这使得苏麻更想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的后宫。

还有一点,康熙渐渐长大,初露雄猜之主的帝王心术,比如安排监视魏东亭(小魏子)这件事,苏麻心地冰凉,冷眼旁观,觉得这样的“皇帝”再也不是她的弟弟玄烨了。

所以对这个淡泊名利的才子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之后还给伍次友做了几双鞋子,确实是有爱慕之心,但当伍次友明白不能跟皇帝争女人,要离开皇宫时,对着苏麻抛下一句“天地无数有情事,世间满眼无奈人”,慨然远去了,此时苏麻的心应该是冷如灰烬。

然而让苏麻喇姑真正缓慢“从死而生”的,是随康熙首次南巡,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康熙,雄才大略初露端倪,苏麻也慢慢感受到身边的玄烨弟弟的雄伟气息,成熟气息渐增渐长!

如果前面说相对于伍次友的成熟稳重,龙儿不过是个青瓜;那么渐渐地,康熙复台、平定三藩、讨伐噶尔丹等,挥斥方遒舍我其谁,手握日月迎风斩浪的万丈光芒照得伍次友这一介书生,哪怕是帝师也是身影杳渺了,试问,如此伟岸的康熙,苏麻怎能无心动乎?

苏麻不再与玄烨弟弟相随相伴,而是在青灯古佛之侧与康熙长相守

如果说,伍次友对于苏麻是吸引,那么,康熙对于苏麻是心动!而苏麻喇姑是佛系女子,不喜欢后宫钩心斗角的生活,向往自由的生活,渴望的是岁月静好!

自从苏麻对伍次友暗许芳心后,康熙开始表现出对苏麻喇姑的好感,甚至孝庄太后都有意赐婚,但却被苏麻以断发修行拒不从命:

一是小时候承诺一辈子把玄烨当主子伺候,当弟弟照顾,是“主仆”,又是“姐弟”,绝不会有非分之想,哪怕有一丝心动,也不敢越过雷池半步。

二是皇帝毕竟不是三妻四妾,而是三宫六院,今日东宫明日冷宫,今日宠于一身明日沦落为奴,今日欢笑明日血泪。康熙能够给苏麻的,仅仅只是露水般的温存以及短暂的富贵,却给不了苏麻真正需要的美好。

而且苏麻不仅有大智慧,更有大定力!与其让给康熙拥有,不如把这份爱情火苗永远留在他的心里!所以苏麻喇姑宁愿与青灯古佛为伴,也不愿留在后宫与“虚荣的烟火”为伍。

后来,康熙身边又有了一个“知心爱人”容妃,日常的疲惫有人可以抚慰,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有人倾诉,容妃的存在简直成了第二个“苏麻”,不过,容妃最后的下场观之不令人心寒么?

苏麻拒绝康熙,选择默默地守在背后,反而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甚至超越其他妃子。在康熙日深孤独时,似乎只有到敲木鱼念经卷苏麻这里聊几句,或者看一眼,哪怕坐一坐,才能抚慰熨帖。在这个意义上,康熙早已把苏麻视为精神深处的知己。这一点,就连最“知心”的容妃都无可取代。

比如《康熙王朝》剧中有一个桥段,很耐人寻味,康熙趁苏麻不注意时偷偷洒掉药,那身份、那语境像极了弟弟怕姐姐管着的情景,康熙也只有在苏麻“姐姐”这里,也许才有一瞬之间,当一回顽皮可爱的小童,才恢复到小时与苏麻在一起的情景!

而苏麻和玄烨弟弟,再也不是相随相伴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她最记挂的还是远在漠北的康熙,有口难言,有爱不敢说,有情不能欲,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青灯古佛之侧,默默祝祷康熙身心康泰,默默祈盼康熙早日凯旋而归,默默祈祷大清国泰民安,也在默默伤叹玄烨弟弟渐行渐孤。

后来,负责运粮前线的大臣张廷玉来问苏麻是否有话带给康熙,毕竟这是苏麻和康熙最后的机会,苏麻想了许久,提笔给康熙写信有语:“这辈子只深深地爱过一个人,就是弟弟玄烨,是皇上啊!三十年未敢开口,是因为你是皇上。”

其实,伍次友对于苏麻,只是在青年时期情窦初开的一个美丽的回忆;但玄烨弟弟不同,从两小无猜到青年、青年到中年、中年到老年,确确实实在生命里日渐深重的印迹,后来即便在青灯古佛之侧也在与康熙长相守。

所以苏麻三十年不敢开口说的话都写出来了,却又烧了,因为苏麻清楚,有些话,说与不说,都一样,她对康熙的爱只能发于情而止于礼,不能越过半步雷池,烧掉信,保全了她和康熙这一生的“深爱不言”!

而康熙得知后,悬挂着这几十年的心病终于尘埃落定,只可惜,等到他从漠北凯旋归来时,“姐姐”苏麻喇姑已经圆寂了。

康熙一个人走入冰冷的灵堂,出神地望着苏麻喇姑的牌位,心中不舍与酸楚化作千言万语,孤立许久转坐在牌位贡品前嗑起瓜子,苏麻的一生如同瓜子壳般,坚硬、苦涩……

写在最后

苏麻是一个清新脱俗的女子,或许对康熙有一丝爱情的火苗,但当初拒不从命,宁愿选择与青灯黄卷作伴,也不愿一头扎进后妃的莺莺燕燕中,也许她的选择是大智慧的。容妃因受了老祖宗的遗命,后来的悲惨命运是“以身殉诺”。倘若当初苏麻受重于老祖宗,没有以断发修行拒不从命,那么后来孝庄太后下懿旨传遗命的事儿,就不是容妃了,必然是苏麻了。她避而避,终究避不开容妃的命运,就如康熙所说的“大清是朕的,朕也是大清的”,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大清,康熙和容妃被绑架在大清这架马车上,彼此都是毫无退路。而苏麻早已看清一切,选择青灯古佛之侧与康熙作伴,这何尝不是一种长相守!

—End—

苏麻为何将写给康熙的表白信烧了,还叫张廷玉去带话。康熙听了张廷玉的话会怎么想?

苏麻大姑姑自我催眠87年,圆寂前给康熙帝的死白,既可以说是“迟到的情书”,又可以说是给康熙吃的“定心丸”,再者也是履行了刚进宫时“誓言”,不知康熙帝能否真正感受到苏麻喇姑的心声呢?“圆寂前的告白”:皇上,丫头这辈子,只深深地爱过一个人,他就是弟弟玄烨,就是皇上,三十多年了,苏麻说不出口,因为您是主子啊!

我们来分析下苏麻大姑姑的从进宫到圆寂的辛酸苦楚,以及康熙收到张廷玉的话的感受做一下对比和透析:

苏麻喇姑自我催眠87年,不能和爱的人在一起,更不能爱上不该爱的人——“弟弟玄烨”

为什么说苏麻喇姑自我催眠87年呢?

首先《康熙王朝》中说道苏麻喇姑7岁进宫,父母和亲人得天花病故,属于孤儿,但因刚进宫时喊了孝庄太后一声“婆婆”,命运从此改变。

孝庄太后看其聪明可爱,赐名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

苏麻喇姑曾立下誓言:一辈子把玄烨(康熙帝)既当弟弟又当主子的侍奉。

这也是孝庄太后给苏麻喇姑下的懿旨,意思就是说他们只能有主仆或者“姐弟”关系,

暗示她不能有“非分之想”。

其次在苏麻喇姑遇到一见钟情郎伍次友时,无奈被帝王之道阻绝,不能在一起,伍次友为了自己和苏麻喇姑各自安好,而放弃对苏麻喇姑的爱,也是实属无奈之举。

苏麻喇姑让张廷玉告诉皇上自己给他写了一封信,又烧了,实际上是苏麻给弟弟玄烨的“情书”,也是想让康熙帝放下心里的包袱。

在康熙帝的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女人:

一个是孝庄太后,没有这个女人背后的扶持就没有康熙帝今天的丰功伟业,

另一个就是苏麻喇姑,两个人算的上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其实在苏麻钟情于伍次友时,伍次友本人已然看出玄烨喜欢苏麻,然而那时的苏麻眼中和心中只有伍次友,但是被王道阻断之后的苏麻心灰意冷,用出家来抗孝庄太后的懿旨,在天心庵苦坐三十余年楛蝉,临近圆寂之时用写信烧信让张廷玉传达苏麻晚年的情意。

其实苏麻在天心庵坐楛蝉是心中最放不下的执念还是康熙帝玄烨,不论何时何地苏麻都是随传随到,解读疑难,慢慢的苏麻发现自己到死还是没有守住自己的“誓言”,不知何时自己却爱上了弟弟玄烨这件事连他自己都不知何时开始的。

当康熙帝知道苏麻给他写信又烧信之后依然知晓苏麻心中所想:

苏麻给自己写信说明她心中时刻记挂这远在漠北的他,在乎他的安危和冷暖,在乎他的人,更在乎他的心。

之所把三十年不敢开口的信写了,又烧了,是因为她有口不敢言,有心不能欲,有腿不能奔赴来看自己,更重要的是有爱却不能爱。

此时此刻康熙帝悬挂几十年的心病终于尘埃落定了。

但是康熙帝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出征时没能好好的看苏麻一眼,等他凯旋而归时看到的却是红烛旁的灰烬和躺在棺材里冰冷而僵硬的尸体。

我是追溯历史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文/追溯历史传奇(原创)

苏麻为何将写给康熙的表白信烧了,还叫张廷玉去带话。康熙听了张廷玉的话会怎么想?

苏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苏麻喇姑,蒙古族妹子,聪慧过人,语言能力出类拔萃。

她小时候作为侍女随着孝庄皇后进宫,成为康熙的启蒙老师。

按照老师来论,苏麻的辈分大着康熙一辈儿,其实按照孝庄辈分来排,苏麻算是康熙奶奶辈儿,但是他们两个的实际年龄相差并不太大,可以说是少年皇帝的青梅竹马,这样懵懂的年纪,天天腻歪在一起,互相没有好感都难。

康熙是一位为政精明的君王,也是个著名的美男子。用现在的话说:长的帅,又有钱,心地还很善良,这样的君主自然会受到很多人的倾慕,苏麻也是其中一个。

小时候的苏麻与康熙的感情是师生的感情,慢慢发展成了姐弟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混合感情转变成为了复杂的情愫。情不知所起,一往而铭深。

中老年之际,在张廷玉的提示下,她临机写有一封表白信,这封信中她表述出自己对康熙的真实感情,但是她写的时候,也知道这封信不可能送出去,守着张廷玉就把它付之一炬。

之所以在电视剧中,她让张廷玉转告康熙他所看到的写信烧信这个过程,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卑微,她只是一个侍女,而且孝庄太后曾明令她恪守姐弟身份,不能改变。

所以,她只能把自己的心事一辈子掩埋心底,为了求得心境清净,她甚至选择了出家来结束这份念想。当然,出家不仅仅是结束了对康熙一个人的感情,也是敦促自己,干脆不再有对异性产生感情。

苏麻知道,她与康熙双方虽然都一度喜欢对方,但那注定是不可能会有结果的被诅咒的感情。

传话者张廷玉在当时是受宠重臣,他的工作是编写史书,抄写上谕,处理文书等等,他把每一项工作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皇帝对他非常信任和喜爱,包括帮皇帝传话这种比较私密的活都承包在他的身上,他值得苏麻的信任。

让一切都付诸烟消云散吧,让皇帝会知悉自己曾经的真挚,这就足够了。

康熙知道之后会怎样想,这些都已不再重要,这只是苏麻对于两个人的过往主动的最终告白,自此后,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再见,青春。

苏麻为何将写给康熙的表白信烧了,还叫张廷玉去带话。康熙听了张廷玉的话会怎么想?

这份迟来的告白,也许对康熙来讲很遗憾,但好在,这一生他知晓了,不像长河中很多帝王,至死都未曾了却毕生心愿;而反观苏麻一样未曾遗憾,最少在圆寂时说出了自己这一生从不敢说出的话,虽然很晚,但好在,这一生她知道,而他更知道。

苏麻在受宠也避免不了命运的无奈

苏麻这一生不是不嫁人,也不是不想嫁,是人这一生中,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自己左右不了的事情。

早年的进宫就注定,从孝庄言教苏麻只能把康熙当弟弟与主子,不可另有想法,就让这位从小知辛苦的女子不敢逾越,一旦逾越很大可能连姐姐以及伺候康熙都做不到,那才是最折磨的。

历史里,苏麻是很受孝庄太后的疼爱,在即便在疼爱,涉及到皇室血脉,都会隐秘私心,而起初的孝庄对苏麻的想法仅限是让苏麻照顾康熙,当姐姐,不做妃子,为何?

源于做姐姐只能疼弟弟,做妃子,后宫定会涉及到争宠,即便苏麻就是个和善不争之人,但久居深宫的孝庄太后嫣然不知其厉害吗。

其实这份告白信,在我看来苏麻真不该烧,但也必须烧,不烧在于这是她一生用伺候在旁才换来朝夕看康熙的代价,烧在于,即便亲笔留手康熙真迹,只给康熙无限当初的不冲动悔恨以及相思之苦。

而让张廷玉传达又不一样,一乃表示张廷玉不仅告诉康熙此臣可信赖,二更可缓解康熙后续相思之痛,最少不会在知道得不到之际,却还翩翩联想无法自拔。

张廷玉传与不传话 她知 他也知

苏麻这一生为康熙从未做错过任何一件事情,即便临死之时告白于康熙都为那句“皇上是天下人的皇上”而深明大义。

她将死后的一切都为康熙考虑好了,而不是临死还纠葛不清,“不相拥只为永远的相守”,苏麻曾经也说过:“如果不能拥有,就让我永不失去”。也许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吧。

她这人一生每次提及,都有一种莫名心痛,历史里并没有张廷玉传话于康熙,但我臆想,即便未曾带话,康熙应该都知她心。

但如果最终张廷玉带了这份话,那么康熙也是欣然的,也许在他这一生丰功伟绩,唯一未曾征服的就是苏麻,但老年的他肯定心知苏麻,就如同青春回不去,但回味和感悟会相伴这一生,他知道,她不说,这就是两人的这一生的感情。

文/探索历史奇闻

苏麻为何将写给康熙的表白信烧了,还叫张廷玉去带话。康熙听了张廷玉的话会怎么想?

苏麻喇姑死于康熙四十四年,终年九十多岁,至于多多少不太清楚,这年康熙五十二十,也就是说苏麻比康熙大了四十多岁,假如康熙十二三岁懂得男女之事,这时的苏麻应该五十多岁,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喜欢上五十多岁的老奶奶,康熙的口味够重的,苏麻的欲望也够高的。

如果拍一部戏叫《戏说康熙》,演绎一段康熙与苏麻的爱情故事也就罢了,可是《康熙王朝》是历史正剧,随便演义,有失三观。

苏麻是孝庄的侍女,孝庄嫁给皇太极时,她陪侍来到沈阳,当时孝庄才十三岁,苏麻喇姑和孝庄年龄差不多,太小也当不了侍女,侍候不了孝庄。因此苏麻应该是康熙奶奶辈的。

苏麻和康熙的情感的确不一般,只不过是亲情不是爱情。

顺治只顾自己享受董鄂妃的爱情,没功夫管孩子,康熙是由孝庄带大的。苏麻作为孝庄的侍女,照顾康熙的事情大多落在苏麻的头上。

苏麻成了康熙的第一任老师,教他学习,教他做人。康熙得了天花,到紫禁城外避痘,苏麻给他送饭,天花传染性极强,她是冒着被传染风险的。康熙的成长,苏麻倾注了大量心血,康熙当然心存感激。康熙是个重情之人,对苏麻的感激之情化作尊重也是正常现象。

自康熙以下,皇家亲王贝勒们都尊称她苏麻喇姑。清朝地位低的嫔妃都没有资格抚养皇子,侍女更没有资格,但是康熙让苏麻抚养皇子胤祹。她死后,康熙按嫔妃规格,将她葬于清东陵风水墙外,和孝庄做伴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