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判官员死刑, 行刑前问犯人: “你祖宗是谁?” 听完又说:“ 免五次死罪”,这人是谁,你怎么看?

题目里所说的这个人,其实就是范从文,而他的祖先,就是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为什么朱元璋听了范从文是范仲淹的子孙后代后,就给他免死五次呢?

范从文本身也没犯什么大罪,朱元璋不想杀害忠良。

范从文的案子可以说是一个冤案,因为当时他是大明朝的御史,御史的任务就是弹劾不法官员,从而让他们绳之以法,相当于现在的纪律部门。

做这份差事,要做到铁面无私,其实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范从文也养成了直言不讳的性格,从而对朱元璋出言不逊。

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主要就是范从文这个人比较耿直,说话又没有个度,这让朱元璋当时非常火大,所以扬言要宰了他。

范从文被关入死牢,这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他的那些朋友们也有为范从文求情的,但是效果不太明显,老朱一直不肯松口。

其实气消了的朱元璋,自己也认识到了错误,哪有臣子直言不讳就要被杀头的呢?这样以后谁还敢为皇帝提出宝贵建议呢?所以老朱也不想杀范从文。

但是老朱必须要想个办法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总不能前脚要杀了他,后脚就放了他吧?所以在行刑前,老朱查了一下范从文的祖籍,结果发现,原来范从文的祖先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

作为范仲淹的忠实粉丝,朱元璋自然是要给范仲淹后人面子的。所以朱元璋就亲口问范从文,你的祖先是哪位,结果他说是范仲淹。于是老朱就放了范从文,并且宣布他有五次免死的机会。

这么一来,老朱不仅合理合法地放了范从文,而且还未自己找了个台阶下来,顺便还安抚了自己的臣子,简直一举多得。

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明朝初年的贪腐十分严重。

朱元璋打下天下的时候,其实天下早就被元朝折腾的不成人样,繁华的大都市扬州城只剩下几户人家,可见元末的这一系列战争,对老百姓的伤害有多大。

所以朱元璋上台以后,开始发展国家经济,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采取了轻徭薄役的施政方针。他的策略是不错的,可是他手底下的那些官员,却一个个都在盯着百姓们口袋里的钱。

这帮官员,不仅压榨老百姓们的钱包,而且还贪污国库里的了税收。朱元璋查了以后,非常恼火,决定开始反腐。

为此他杀了一大批贪官,可是随着案子越来越多,贪官也越来越多,这么杀下去,大明朝压根就没人来治理了。

朱元璋知道,在暴利面前,就算是冒着杀头的罪名,这帮人也是敢于冒险的。所以说杀了他们是不管用的,必须要换一个思路才行。

于是朱元璋找到范从文,和他上演了这一出戏码。范从文在戏码中是吃了不少苦的,而且还真的被打入了死牢,可是他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

后来朱元璋搬出了范仲淹,以此赦免了范从文,而且还奖励他5次免死的机会。其实就是为了告诉那些贪官和正打算贪污的官员,清廉的官员,不仅自己晚上睡得好,而且还能福泽子孙。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名臣,更是十分清廉的大臣,所以朱元璋拿出了范仲淹作为典型,就是想要起到积极作用。

毕竟这帮混账,光靠杀已经没办法阻止他们贪污了,只能依靠道德教育了。这件事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算是朱元璋执政的一种手段吧。

总结:该事件的真实性不可考证,应该是假的。

朱元璋的开国元勋中,有37为是获得过免死铁券的,这些人都是有详细记载的。所以说能够获得免死铁券,其实在明朝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范从文这个人首先不怎么出名,其次也不是明朝开国功臣,再次并没有他获得免死铁券的记录。所以这件事应该是假的。

而且朱元璋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赏赐一个人5次免死的机会,这可比开国功臣的铁券有用多了!想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这件事为什么会流传下来呢?其实是清朝后世之人杜撰出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凸显出朱元璋做事没有分寸,包括滥杀无辜。

朱元璋滥杀无辜的记录实在是太多太多,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当然会一口咬定,朱元璋就是个屠夫。现在谁也没有这方面的史料可以为朱元璋翻盘,包括这个故事的背景,那都是朱元璋杀了太多人。

在朱元璋滥杀无辜的同时,他还是一个完全没有分寸的皇帝。他手里免死的机会,随随便便就给了人,而且还大方地给了5次机会。这种事情哪里是一位明君做得出来的呢?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所有史料,都是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清朝官员删减后,所保留下来的,其中对清朝不利的所有书籍,全部被焚毁了。所以据说损毁的书籍比编纂成册的书籍要多得多。

想要了解真相,或许只有等到《永乐大典》出土以后才行,但是《永乐大典》到底在哪儿?谁也不清楚。

朱元璋判官员死刑, 行刑前问犯人: “你祖宗是谁?” 听完又说:“ 免五次死罪”,这人是谁,你怎么看?

主人公:范从文 他的祖上范仲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