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和独孤伽罗那么恩爱,为什么杨坚死前却愤怒的说:“独孤误我”?

杨坚临死前,之所以说独孤误我,其实是因为他对隋炀帝杨广非常不满。杨广本来不是他们的接班人,后来在独孤皇后的坚持下,隋文帝杨坚废掉了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继承了帝位。

隋炀帝夫妻俩都是演戏的高手,博得了父母的欢心。

隋炀帝本人的确是雄才大略,早在南下灭亡陈国的时候,就已经体现了出来。但是他面临了一个更李世民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他有一个哥哥在前面碍事。

他哥哥杨勇虽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主,但是也老实本分,足以把江山传承下去。但是急切地想要做皇帝的杨广,自然是不能让老哥这么轻易就接过皇权。

一方面杨广自己表现非常出众,他不仅敢于上战场建功立业,而且显得十分孝顺,常常侍奉在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身边。

另一方面,杨广的老婆萧皇后也出力不少,自从杨广打算夺嫡以后,萧皇后就开始布置一切。每次独孤皇后来到杨广府上的时候,萧皇后就会装作十分简朴的样子,这一点完完全全征服了独孤皇后。

反观杨勇这边,除了吃喝玩乐,虽然并没有做什么太超越身份的蠢事,但是不做事其实就等于是做了最蠢的事情。对手那么努力,你却纹丝不动,不下台才怪。

最终在独孤皇后的坚持要求下,杨坚终于点头,把杨勇撤了,改立杨广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了。

杨广做了太子以后,对隋文帝的妃子动起了歪心思。

杨广虽然有雄才大略,但是一般雄才大略的人,都比较好色。杨广本身也不例外,他喜欢一般女人也就算了,但是他所喜欢的,居然是隋文帝的妃子。

独孤皇后在世的时候,隋文帝是不敢找小老婆的,但是现在独孤皇后已经去世了,再也没有人拦着隋文帝了。这个怕老婆的皇帝一口气找了好几个妃子,总算是享受到了皇帝的特权。

陈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 太子无礼!---《资治通鉴》

可是隋文帝找妃子,那也不是随随便便找的,他肯定是比较喜欢漂亮的。所以宣华夫人陈氏就进入到了隋文帝的视线之中。

陈夫人是陈宣帝的公主,地位尊贵,长相又十分俊美,自然是被丧偶以后的隋文帝看中。可是看中宣华夫人的不仅有隋文帝,还有他的儿子太子杨广。

杨广早就看上了陈夫人,所以想要强行跟陈夫人发生关系,结果遭到了陈夫人的拒绝。这个时候陈夫人将这件事告诉了隋文帝,隋文帝才会破口大骂杨广。

可惜不久之后隋文帝就去世了,所以压根就没机会废掉杨广。杨广兴奋之余,送了一盒同心结给当时惊魂未定的陈夫人,陈夫人虽然不肯,但是为了活下去,只能认命,据说杨广在当天晚上便宠幸了陈夫人。

杨广期待隋文帝去世的事情,被隋文帝给知道了。

隋文帝岁数逐渐增大,而且总是生病,在当时来说,63岁的隋文帝已经是很长寿了。所以杨广就写了封信给杨素,意思就是隋文帝随时都有可能去世,他们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才行。

哪曾想送信的人,可能脑子抽了,居然把这封信送到了隋文帝那里。隋文帝看了以后,大为震怒。他认为杨广这是诅咒他早点死,心里十分气愤。

后来又得知了宣华夫人这件事,两件事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隋文帝终于忍不住了,这才打算召见长子杨勇觐见。

这意思就很明确了,杨勇进宫是要继承皇位去的,杨广眨眼之间就会被废除。所以杨广本身也是做好了造反的准备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谁也没想到隋文帝居然死掉了。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政权交替的情况还不够明朗的时候,老皇帝突然驾崩,这等于就是把皇位白白让给了杨广。

就算是杨勇有一百张嘴,那也不可能把皇位给说回来。人家杨广是隋文帝钦定的太子,自然是有合法继承权的。

隋文帝除了对独孤皇后的怨恨外,对自己也充满了怨恨。

隋文帝万万没想到,自己和皇后亲自筛选出来的继承人,居然是这么个东西。他心里十分苦闷,自己当初为什么就瞎了眼,选择了杨广呢?

其实他更苦闷的是,他的儿子实在是太少了。主要原因是他的老婆实在是太少了。作为一个开国帝王,像隋文帝这种情况的,实属罕见。

他是天生的怕老婆,所以独孤皇后活着的时候,他只有这么一个老婆。那也就只能跟这个老婆生孩子了。所以隋文帝在年轻的时候,能够生育的时候,只有一个老婆,也就没有那么儿子了。

“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 ‘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 ‘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杨素闻之,以白太子,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资治通鉴》

成年的儿子当中,只有杨勇和杨广稍微出众一点,所以隋文帝只能从这两个人当中去选择。杨勇平庸无奇,杨广奸诈无比。看样子,这俩货都不是合适的继承人。

所以隋文帝就恨自己怕老婆啊,如果年轻的时候,能够多找几个老婆,多生一些孩子出来,那他的江山也不至于落得无人继承的地步。

结论:隋炀帝杨广真的如此不堪入目吗?

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关于隋炀帝的英明与昏庸,我们现在只能通过现有的历史资料来寻找答案。从《隋书》中,我们或许认识到了一个昏庸淫乱的隋炀帝,但是从他所做的那些历史事件上来看,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开科举选拔人才、亲征吐谷浑等等这些,完全不像一个昏庸淫乱的皇帝,所能做得出来的事情。

我们再看这句话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这句话我查了一下,是来自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编纂的,跟隋炀帝时期,相隔了几百年的历史。在隋朝和宋朝之间的几百年历史中,并没有正史是记载了这句话的。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司马光臆想出来的事情。他认为隋炀帝是昏君,所以有可能做得出这样的事情来。《资治通鉴》的故事性非常强,读起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这段故事的可靠性其实并不高。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隋书》。

杨坚和独孤伽罗那么恩爱,为什么杨坚死前却愤怒的说:“独孤误我”?

创世帝王打下江山,在临终时更关心的还是如何能确保自己的江山永固,国祚永延,因此对接班人就寄予最大的希望,在即将闭眼时,突然发现自己的继承人根本不堪大任,自然会追悔莫及,但已无力回天,只能带着喟叹而逝。

隋文帝杨坚,是结束了三百多年乱世让中国重新一统的皇帝,居功至伟。他在位期间,历精图治,四海靖平,天下归心,开创了开皇之治,然而他在持家和选择接班人方面,却不是一个好手。本来他做皇帝后,就立自己的长子杨勇为太子,很是合情合理的,但过后就出现了变数。太子杨勇文韬武略,精明强干,忠诚担当,在朝中口碑也不错,但他有两个缺陷,一是任性,不灵活;二是好色。杨勇做太子后,杨坚曾让他负责监造一座游园,因工期紧,杨勇催促太过,致逼死了几个人。杨坚一向爱民如子,知道后就非常气愤,觉得杨勇没有怜悯之心,不适合做太子,就想废掉他,后经满朝大臣劝解,才算作罢。历史上都知道杨坚惧内,他年轻时娶了独孤氏为妻,两人伉俪情深,为了杨坚帝业,独孤氏也出了不少力,杨坚也只爱独孤氏,独孤氏也为杨坚一连生了五男二女。由于两人长期生活,养成了独孤氏独霸夫君的局面,杨坚也再没娶妾。等杨坚当了皇帝后,独孤氏成了皇后,她把持后宫,遍布眼线,不准杨坚与其他女子有染。如果发现宫中女子有侍寝杨坚的情况,轻则刑罚后赶出宫,重则杖毙。一旦有宫女怀孕,更是马上处死。无上权威的帝王,在独孤皇后的严管下,竟来不得半点偷腥。本来坐拥天下,就可坐拥女人的扬坚,在严妻之下,也只能忍受了。独孤皇后不但对杨坚严管,还严管儿子们,最讨厌儿子们私下沾花惹草。杨勇却不甩母亲那一套,偏偏爱金屋藏娇,后来父母给他娶了太子妃,他却不爱,置太子妃不顾,偏爱民间女子,惹怒了独孤皇后。其实杨勇金屋藏娇这事,独孤皇后本不太明了,还是很会迎合独孤皇后欢心的二儿子杨广无意中泄露了大哥的机秘。杨广不像杨勇那样性情率直,他很有城府,在杨坚和独孤氏面前,很会表现,父母喜欢的,他就极力做,父母不喜欢的,他决不做,其码不明里做,很会掩饰自己,再加他文韬武略不亚杨勇,自然非常讨杨坚夫妻的欢喜。因长期不得杨勇欢心,太子妃早早过世,这彻底激怒了独孤皇后,她就劝说杨坚废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杨坚虽以前想废太子,但经大臣劝说,也想通了,不想再起废立,但经不住独孤皇后的枕边风,本惧内的杨坚,听了独孤皇后的絮说,也就下定了废立决心,于是杨勇被废,杨广得立。独孤皇后死后,杨广感到监护不严了,就慢慢露出了本相,等到杨坚病重后,杨广已掌握了朝政大权,躺在床上的杨坚听闻杨广的虚心假意,及所作所为,就非常悔恨,但已无力回天,只能喊着“独孤误我”的感叹,含恨离世。

因此,古代皇帝接班人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朝代兴衰,有时不能只看表象。心地率真的人,在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家人面前,从不掩饰自己的缺陷,加以时日的训导启发,还不失可教之材;而那些在自己父母亲人面前玩花样,显得白璧无瑕,善掩饰自己的人,才真是不可教诲之材,信之,则祸不远矣,隋文帝夫妇就是前车之鉴。

杨坚和独孤伽罗那么恩爱,为什么杨坚死前却愤怒的说:“独孤误我”?

我是千夜,我来回答。

杨坚临死之前高呼“独孤误我”,是因为他后悔立杨广为太子。杨坚跟独孤伽罗是真恩爱,当年独孤嫁给杨坚时只有14岁,新婚之夜她就对杨坚提了一个要求:“誓无异生之子”,意思说杨坚的儿子只能是她生的。这个要求对古代男人而言,是比较苛刻的。杨坚爱重小娇妻,一口答应了。后来他一步步从北周重臣变成隋的开国帝王,一直践行着这一诺言。

杨坚的五个儿子都是孤独伽罗所生,独孤的影响力从后宫渗透到前朝,她跟杨坚起居同息,在宫中并称“二圣”。杨坚畏于娇妻,鲜少宠幸其他女人。孤独皇后凭借一己之力,成功引领起大隋“拜大奶教”的风潮。所谓“拜大奶教”,就是唯正妻独尊,大臣有宠妾灭妻的,独孤后就有本事让杨坚疏远他。满朝文武都不敢公然找二奶,只要有上进心的,都立起来“爱正妻”的人设。

没眼色的触中孤独皇后的霉头,分分钟失宠与皇帝,这包括太子杨勇。杨勇是杨坚和伽罗的长子,继承皇位本是天经地义的。可是,他不懂得讨好老妈,疏远了独孤给他安排的嫡妻太子妃。他宠爱小妾,跟小妾恩恩爱爱生了儿子不说,还不懂怎么回事保不住正妻,太子妃莫名其妙地被毒死了。孤独皇后看在眼里,气在心里。

一心夺嫡的杨广,号准老妈的脉。他跟正妻萧妃很恩爱,萧氏本是南朝皇族之后,美貌如花。杨广用心经营跟正妻举案齐眉的良好形象,孤独皇后越来越讨厌大儿子,越来越喜欢二儿子。再加上杨勇生活奢侈,没有会装穷装朴素的弟弟那么会讨老父亲欢心,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孤独皇后力挺杨广,终于在她去世之前,最能讨她欢心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杨勇被废为庶人,杨广继位成隋炀帝。杨广继承大位,也是一片腥风血雨,有一种说法是他授意心腹干掉了正在生重病的父皇杨坚。当时杨坚在仁寿宫养病,他发现杨广跟大臣勾结把持左右,顿时发脾气,要招被废的杨勇进宫。杨广得知后,对杨坚痛下杀手。

传言杨坚发现杨广的异心,高呼“孤独误我”!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肯定后悔改立太子。他听信孤独后,立了善于伪装的杨广,放弃长子杨勇。其实孤独后对一夫一妻的坚持并没有错,她用自己的审美影响满朝文武对正妻的态度,也是因为杨坚对她的爱重。

不是孤独误杨坚,而是自古帝王家无情,罢了!

杨坚和独孤伽罗那么恩爱,为什么杨坚死前却愤怒的说:“独孤误我”?

杨坚之所以临死前说:“独孤误我!”是因为宣华夫人在他的病榻前,告诉他,太子杨广对她无礼,让杨坚一下子看清了杨广伪装的面孔。他很后悔当初听了独孤伽罗的话,废掉了太子杨勇,现在他自己身处病榻,想改变现状有点无能为力了。

一、悲催太子杨勇

杨勇是杨坚与独孤伽罗的嫡长子,此人好读书,文学才华出色。在隋朝建立的过程中,杨勇跟随父亲立下了不少战功。隋文帝登基后,杨勇被立为太子。

杨勇虽有才华和战功,但他有两个毛病,一是生活奢华,二是好色。这与杨坚提倡简朴的作风不符,与“女权主义者”独孤伽罗格格不入。

杨勇有个宠妾叫云昭训,替他生了三个儿子,自然云昭训的地位被抬得很高。这让独孤伽罗很不爽,在她眼中,除了嫡妻,男人就不应该跟别的女人生孩子!她要求自己的老公隋文帝如此,对自己的儿子当然也不能放低要求,所以独孤氏对长子杨勇独宠云昭训很不满意。偏偏杨勇的太子妃心眼小,对云昭训的得宠很生气,结果把自己气死了!这下让独孤很恼火,她认为太子妃一定是被杨勇和云昭训害死的。

让杨勇雪上加霜的事,他自己做事也不检点,曾因为接受大臣贺拜违礼,让杨坚心里不痛快,父子间也心生嫌隙。

转眼间,杨勇把亲爹亲妈都得罪了!相反,他的弟弟杨广极善伪装和表演。老爸喜欢简朴,他就把家里弄得像老百姓家,老妈喜欢“一夫一妻制”,他就独守萧氏,还跟着老妈对太子妃的遭遇叹息。杨广的表现,让独孤越来越觉得还是老二更合心意,对老大也越来越不顺眼。于是独孤成天撺掇杨坚废立太子。关键时候,一心投靠杨广的杨素给了杨勇最后一击。杨素乘隋文帝让他考察杨勇的机会,不断耍小伎俩,用语言激怒杨勇,惹得杨勇忍不住说出一些愤懑的话。杨素回头就添油加醋地向杨坚汇报,让杨坚对杨勇越来越失望。

随着独孤、杨广、杨素的合围,杨坚决心废掉太子,但杨勇不甘心,想见到父亲的面当面沟通,却又屡屡受阻。情急之下,杨勇被逼得上树呼喊父亲,希望得到见面。却又被杨素等诬为“失心疯”。就这样,杨勇连父亲的面都没见到,就被废了太子之位,还被囚禁起来。

在这件事中,独孤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她明确的态度,无论是杨广还是杨素,都不能轻易地陷害太子,杨坚也就不会被迷惑住。

二、“太子无礼”事件

仁寿四年,隋文帝患病,杨广侍疾期间,给杨素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假如皇帝驾崩,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当然里面肯定有不少犯忌的话。杨素写好回信,捎进宫,却误送到隋文帝手中,隋文帝看后非常愤怒。

本来如果隋文帝病得很重的话,杨广提前做准备也不为过,估计要么隋文帝的病没那么严重,或者两人通信的内容太“火爆”。

隋文帝的怒火还没来得及撒出来,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让他不敢相信的事,《资治通鉴》记载:

陈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

杨广竟然乘着侍疾的机会,调戏父亲的爱妾!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隋文帝感觉上了独孤伽罗的当,准备重新召回太子杨勇,再行废立太子。

但隋文帝还没来得及实施计划,就被杨广隔绝在内宫,把他身边所有人全部赶走,不久,隋文帝就驾崩了!“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

隋文帝驾崩后,宣华夫人什么结果呢?《资治通鉴》记载:

陈夫人与后宫闻变,相顾战栗失色。晡后,太子遣使者赍小金合,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乃发,合中有同心结数枚,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蒸焉。

心情大好的杨广,给宣华夫人送去了同心结数枚,当夜就强行临行了她!

杨坚和独孤伽罗那么恩爱,为什么杨坚死前却愤怒的说:“独孤误我”?

杨坚所说的“独孤误我”和两人的感情并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

不可否认,杨坚与独孤迦罗的感情确实是很好的,无论是在杨坚创业还是在建立隋朝成为皇帝之后,独孤迦罗都可以堪称上是杨坚的贤内助,两人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最终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模范夫妻。

不过,在杨坚临终的时候,却说出了“独孤误我”的话,实际上杨坚所指的事情和隋炀帝杨广有关。

众所周知,隋炀帝杨广是后来居上,取代了自己的哥哥杨勇成为了隋朝的太子,那么,杨勇被废杨广被立,这其中就有和独孤皇后有些干系了。

独孤皇后虽然能干,但是对自己的儿女也比较严。杨勇和杨广同为独孤皇后的亲生子,但是在个人品性上还是有所偏向的。因为独孤皇后认为太子杨勇在私生活上不如自己的意,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独孤迦罗便认为杨勇不适合当隋朝的皇帝,而杨广同自己许配给他的萧氏很恩爱,所以便认为杨广很像他的父亲,于是便有了废杨勇立杨广的想法。

我们知道,独孤皇后在杨坚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的,经过独孤皇后的一番劝诫,在加上杨坚确实很不认同杨勇生活的的奢华享受,于是在同自己的心腹大臣商量了一番,就决定废除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后来,独孤皇后先杨坚一步离世,而杨坚也病入膏肓。而杨广隐忍了多年,终于在这个时刻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他非常爱慕杨坚的宠妃宣华夫人,于是便趁此之际轻薄于她,然后宣华夫人便来到杨坚的房间哭诉着杨广如何对他,这个时候杨坚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这个儿子,于是便仰天长叹,“独孤误我”,怎么立了这个逆子为太子了呢。

于是杨坚当机立断的想要废杨广,可惜杨广早得到了风声,做好了准备工作,于是不久后,杨坚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去世了。

杨坚和独孤伽罗那么恩爱,为什么杨坚死前却愤怒的说:“独孤误我”?

公元604年7月,在寝宫昏沉睡着的隋文帝突然被异响惊醒,只见宣华夫人鬓乱钗斜、面红心跳,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跪伏在病床旁,隋文帝一问,宣华夫人夺泪而出:“太子无礼”。隋文帝大怒:“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

隋文帝杨坚所称的“独孤”,就是他的皇后独孤伽罗。

太子杨广对宣华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让她痛斥“无礼”,而杨广的放肆为何又让杨坚迁怒于独孤皇后?

杨广戏后母

独孤皇后薨逝后,隋文帝再也无心政治,开始将身心都投入声色之中。那时,他身边有两个年轻可人的姑娘,一位是来自南方的宣华夫人,肌骨莹润,温柔似水;另一位是来自北方的容华夫人,妩媚鲜妍,善解人意。

彼时的杨坚,已过花甲,终日和两位夫人欢愉,很快就卧床了。

虽然两位夫人日日在床前侍奉汤药,但隋文帝却没有好起来,反而病情一天重似一天,最后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眼看隋文帝时日不多,为了提前做好防备措施,杨广给心腹杨素写去一封信,信中无非讨论登基时的程序、继位后铲除异己等事。

谁知,传信的人竟然将杨素的回信误送到了宫中,最终落在隋文帝手中。

看完回信的杨坚气得浑身发抖,好不易在两位夫人的安抚下才昏沉沉睡去。

杨广得知信误送进宫后,觉得大事不妙,赶紧跑来探听情况,谁知在芙蓉轩撞上了宣华夫人。

攀谈不到两句,色胆包天的杨广,就开始语出轻佻,最后竟然要将宣华夫人拉到偏殿,宣华夫人慌乱中假意喊道:“太子尊重,那边有人来了”。趁着杨广松手,赶紧逃回了隋文帝寝宫。

昏昏沉沉睡去的隋文帝,就这么被惊醒了。

那么,杨广犯了错,隋文帝为何要迁怒独孤皇后呢?

这就得说到易太子事件了。

隋文帝有五个儿子,老大杨勇、老二杨广、老三杨俊、老四杨秀、老五杨谅。这些儿子全是独孤皇后所出,当年杨坚娶独孤伽罗时,发誓“无异生之子”,如此看来他是做到了。

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年),杨坚篡周自立为帝,改年号开皇,作为长子的杨勇,自然而然也被封为太子。而且,开皇前期,凡军国政务以及尚书省奏死罪以下的大事,杨坚都令杨勇参与决断。而杨勇呢,经过历练后也能力增长,有时看到某些国策有不妥之处,都会及时地提出建议,杨坚也往往支持。

对于杨勇的表现,杨坚一度是得意的,他曾和群臣道:

“前朝的皇帝,大多沉溺嬖幸,所以常有废立之事,朕五个儿子都同一母出,皆是亲兄弟,怎么会像前朝那样,因内宠而使孽子纷争,最终国破家亡”

在这段无比骄傲的话里,杨坚对杨勇的才能绝对是肯定的,他也绝对想不到,最后竟然打脸了。

开皇二十年十月,当了二十年的皇太子杨勇,以及他的孩子们一并被废为庶人,次月,次子杨广被立为太子。

而在皇太子杨勇被废的整个过程中,独孤皇后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杨勇被废,她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点,史书上都记得非常清楚。

譬如《隋书·后妃传》中载:“废太子立晋王广,皆后之谋也。

而隋文帝在废太子时面对群臣也搬出了独孤皇后:“此儿不堪承嗣久矣,皇后恒劝我废之。”

众所周知,杨坚之所以得势,全因仰仗独孤家族的强大势力,所以独孤皇后在隋朝的政治上,是具有相当大的发言权的,在许多重大决策上,她都能轻而易举左右隋文帝。《隋书》中就说过:“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在宫中称为二圣。”

所以,皇太子杨勇被废,绝对和独孤皇后离不开干系的。

那么,都是自己的儿子,独孤皇后为何非要将太子之位换给次子杨广呢?

说起来还是因为一个“妒”字。

独孤皇后是庶出,大约小时候就遭遇不少不公平待遇,所以很反感男人三妻四妾。当年结婚时,杨坚发誓不会和别人生子,这让独孤皇后很满意。

可是,或许按杨坚理解,不和别人生子,不代表他不能有别的女人。

所以在他四十岁那年,他将尉迟迥的孙女接进宫偷偷养了起来。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独孤皇后听闻此事后,醋海翻滚,某日等到杨坚上朝时,派人将尉迟氏活活打死在寝宫之中。杨坚后来得知,也只是策马狂奔几十里发泄怒气而已。

需要说的是,她不仅反对自己丈夫找别的女人,其他男人想要纳妾和再娶,她也要干涉。

譬如高颎,当年是她的父亲独孤信的部下,后来又为杨坚立下汗马功劳,也曾经帮助过独孤皇后。可后来打听到高颎丧偶后竟然让小妾怀孕了,独孤皇后便将高颎视为仇敌,终日在杨坚耳边说高颎的不是,高颎也渐渐失宠。

连朝臣的家事都要插手,那自家儿子的后院肯定逃不开她的管制了。

恰巧,杨勇虽武艺高强,但胸无城府、生性直率,丝毫不懂得掩饰自己。

杨勇有几个内宠,最受宠的是出身卑微的云氏,可是原配元氏却没能得到他半点青睐。这样宠妾疏妻让独孤皇后听说了非常气愤。开始在杨坚耳边吹风,指责杨勇的不是。

元氏因不得宠抑郁早逝。在独孤皇后看来,这是杨勇和云氏的阴谋。当杨勇来拜见时,她不留情面当场训斥了他。

而在元妃去世后不久,云氏又生下了儿子,让独孤皇后大为愤怒、极度反感。

她由此质疑杨勇的品性和能力,她常派人到东宫侦查,挑剔杨勇的过失。

母子之情至此基本消耗殆尽,如果在平常人家倒罢了,可这是皇家,性质便完全不一样了,可惜杨勇没能看到这一点,他天真地以为这是家事。这就为有野心的二弟杨广提供了契机。

虽然身为次子,但杨广对皇太子之位,一直很是渴望。他生得一表人才,又懂得察言观色,投父母所好,所以轻易得到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喜爱。

他知道独孤皇后讨厌男人找小老婆,提倡节俭。所以当杨坚和独孤伽罗到他府邸时,他就将宫里貌美姬妾都藏起来,只留下又老又丑的宫女差遣。他和原配萧妃携手同行,两人穿着陈旧衣裳,屋里的陈设很是简陋,架子上的乐器都落满了灰尘……

眼见待时机成熟,杨广来到京中便和独孤皇后哭泣:

“儿臣愚钝,自以为兄弟之情最重,却不知犯了切莫错,让太子忌恨于我,想要加害于我,儿臣常担忧,不知灾祸何时会降临。”

独孤皇后早就反感杨勇,今日听这等言论,越发憎恶,恨恨道:

“他抛弃正室,宠溺云氏,简直猪狗不如,元氏本来无病却莫名其妙暴毙,如今他还准备对你下狠手,我活着他尚且要欺负你们,死后不知对你们兄弟怎样呢,东宫没有正嫡,想到以后你们要跪拜在贱人云氏的儿子面前,我就心痛。”

探实母后有废太子心思,杨广便开始了他的夺嫡计划。

他收买大臣杨素,杨素在探明独孤皇后有废太子意向后,设法收集太子的“罪证”,他甚至亲自到东宫激怒太子,然后和隋文帝报告“勇怨望,恐有他变,愿防察”。

生性单纯的杨勇,即便知道被人算计了也毫无破解之法,只能坐以待毙。

当时的重臣高颎,一直很得杨坚信任,当杨坚就废太子之事征询他的意见时,他长跪劝谏道:“长幼有序,其可废乎?”杨坚觉得这是因为高颎和杨勇是亲家的缘故而偏袒杨勇,默不作声。

可独孤皇后知道后,便借一些小事大做文章,最终让杨坚疏远了高颎。高颎最终被罢黜,杨勇也彻底失去了保护。

在独孤皇后、杨广、杨素的努力下,杨勇终于被废,他的儿女们也全部被废为庶人,那些被认定是杨勇一党的官员和侍臣,要么杀身要么没财。

一个月后,次子晋王杨广被立为皇太子。

可以说,在易太子这件事上,独孤皇后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然而,若是将全部责任推给独孤皇后也不太公平,因为此事也有杨坚疑心过重的缘故。

开皇初期,杨坚在统一战争时,大胆起用几个儿子。譬如灭陈时他将重任交给了杨广、杨俊等人,各路大军“皆受晋王节度”。而当统一完成,眼看太子和各王子的势力越来越大,杨坚也开始不安起来,他一有机会就抑制他们。譬如为他命杨广和杨俊多番交换防地,为的是避免他们长期驻守一地将势力做大。

对于太子,他更是时常戒备,他借机减少东宫宿卫力量,高颎提出反对意见时,他回以“太子毓德东宫,左右何须强武”。

此外,后来的秦王杨俊被免,蜀王杨秀被废为庶人,表面上看是杨广陷害所致,本质上却是因为杨坚的猜忌心理,在这些王子失势时,一大批官员也被株连,这都是杨坚为了抑制诸王势力而采取的斩草除根手段。

正如监察御史房彦谦所言:“皇上性情猜忌严厉,行事苛刻残忍……”

若非杨坚本身猜忌多疑,不念父慈子孝,即便独孤皇后耳边风吹得再响,又怎么能影响到他呢?所以,将废太子一事全推到独孤皇后身上,是相当不负责任的。

无论如何,如杨坚临死前所言,杨广确实不值得托付大事,继位之后,杨广毫无顾忌展露他贪图享受的本性,广纳美人,修建宫殿,四处游玩;他虚荣心极强,和西域商人摆阔气,开凿运河,几下江都乘坐的龙舟富丽堂皇;他忘乎所以,不顾实际大兴徭役,征伐高丽,最终迎来民怨沸腾,以致丢了江山性命。只是这一切,独孤伽罗和杨坚都看不到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