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为什么会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观史书所记载,毫无阴损计谋。所谓六出奇计,其计亦不过平平。陈平出过什么阴损之计,竟会殃及子孙?

陈平这辈子,最应该忏悔的,不是他计谋有多阴毒,而是他违背良心,杀了汉惠帝的几个儿子。在帮助刘邦打天下的时候,陈平的确是用了不少阴谋,但是两军交战,压根不能用道德来束缚。

陈平利用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件事我觉得陈平做的很对,当时项羽身边只有范增这么一位非常出众的谋士,只要有范增在,那么刘邦这边不管出什么计谋,都瞒不过范增。

所以刘邦要想战胜项羽,就必须要想办法除掉范增。想要杀掉范增是不可能的,毕竟他身边的守卫不比项羽少,所以陈平这个时候向刘邦要了一大笔钱。

他声称只要有钱,就能把这件事给办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确是这个道理。陈平花钱买通了项羽军营中的一些人,让他们传播范增要背叛项羽的流言。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眜等。---《史记》

而且当项羽的使者来到刘邦阵营的时候,刘邦这边先是好就好肉地款待,可是当使者说自己是项羽派来的时候,刘邦立刻把好酒好菜给撤了,换上了普通的酒菜,还顺便说了一句,还以为你是范亚父派来的。

一两次这样项羽或许还不会怀疑范增,可是陈平手里的钱多啊,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压根就阻止不了。项羽终于还是怀疑范增了,范增一气之下想要离职,结果项羽居然批准了。

范增回家的路上就被活活气死了,真是想不到,就算范增看破了陈平的计谋,但他也没有办法破解,这才是反间计最可怕的地方。

陈平设计抓获韩信。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韩信本人在建立汉朝以后,也因功被封为楚王。不过成为楚王的韩信十分骄纵,不少官员都偷偷上表说韩信有造反的可能。

这件事刘邦也比较苦恼,因为他打不过韩信,出兵讨伐必然要被反扑。所以他就请教陈平,陈平这个时候就告诉刘邦,去攻打韩信等于找死,就算是天子也打不过韩信。

但是天子有巡视天下的职责,陈平建议刘邦可以假借巡视天下的机会,到达陈州,会见各路诸侯。陈州就在楚国边境,韩信必然要前往。到时候直接将韩信给抓了就省事多了。

这个主意的确害人不浅,韩信到底有没有造反的迹象,当时是没有查清楚的。所以刘邦贸然把韩信给抓了,其实是担心韩信造反。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柰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史记》

结果这件事做成以后,韩信心里当然不服气,自然就有了造反的想法。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异姓诸侯王有没有造反的想法,刘邦都是非常反感的。所以刘邦除掉韩信,其实是早就萌生出来的想法,绝对不是因为韩信想要造反。

吕后去世以后,陈平和周勃诛杀吕后全家。

吕后是大汉朝第二位实际掌权的领导人,所以吕后当权的时候,把自己家族的人都搞到朝廷里面来做官了。陈平当时十分低调,他就是担心被吕后给宰了,甚至向吕后邀宠。

等到吕后去世以后,陈平的嘴脸终于暴露出来了,他们发动政变,将后少帝赶下台,迎接汉文帝刘恒登基称帝。在这期间陈平等人诛杀了吕后全家所有人。

如果只诛杀吕家的人也就算了,他们连汉惠帝刘盈这一支的人都不放过。当时汉惠帝已经死了,吕后先后扶植起了两位少帝,前少帝已经被吕后自己给毒死了,后少帝才做了四年皇帝,被陈平给拿下了。

为了斩草除根,陈平索性声称汉惠帝是没有生育能力的,他所生的这几个孩子,其实都不是汉家子孙。这等于彻底否定了汉惠帝那几个儿子的继承权,甚至连封王的权力都没有。

这一招实在是太歹毒,这些可都是汉高帝刘邦的孙子,陈平难道真的下得去手?当然能,因为他要是不杀了这些诸侯王,那么陈平本人的子孙后代可能就要遭到这些诸侯王的打击报复。

人家是诸侯王,你说到底也不过只是一个侯爵,怎么可能斗得过诸侯王呢?而且没有推恩令之前的诸侯王,手里的权力那是相当大的。为了不祸及子孙,陈平只能出此下策。

陈平一生阴谋频出,对害死汉惠帝几个儿子抱有担心。

陈平在迎立汉文帝刘恒的时候,原本以为他是最没有靠山的一个,所以陈平可以在这个时候成为朝中权臣。结果汉文帝本人就是他自己最大的靠山,那是一个狠角色。

所以陈平只能退居二线,他最担心其实就是汉文帝对他们家族的清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汉惠帝好歹是汉文帝的哥哥,汉惠帝的那些儿子,那就都是汉文帝的侄子。

你陈平杀掉了汉文帝这么多侄子,汉家血脉遭受重大损失,难道汉文帝不应该找你算账吗?就算是汉文帝觉得陈平这么做,反而是帮了自己大忙,没有人跟汉文帝争夺皇位了,那么后世子孙呢?会不会有人重提这件事?

陈平一辈子出了很多阴谋,但是他始终绕不开这件事,毕竟他诛杀的,是刘邦的亲孙子,而不是普通人。所以陈平说自己一辈子阴谋太多,会祸及子孙。其实这不是实话,他真正担心祸及子孙的事情就是他诛杀吕后党羽的同时,连刘邦的孙子们也杀了。

结局:陈平去世以后,家族三代荣华富贵。

陈平晚年还是不错的,在汉文帝登基第二年的时候,陈平去世了。他儿子继承了爵位,等他儿子去世以后,他孙子又继承了爵位。这三代人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子共侯买代侯。二年卒,子简侯恢代侯。二十三年卒,子何代侯。二十三年,何坐略人妻,弃市,国除。---《史记》

如果一直这么下去,那陈平的担心或许就是多余的。可是到了第四代陈何的时候,事情出现了变化。陈赫霸占他人的老婆,这下子麻烦大了,直接被判处死刑。

陈家的侯爵爵位也被撤销,惩罚如此严重,古今少见。那是封建王朝,侯爵地位崇高,对于这种事情的责罚,未免太过于严重。或许这就是陈平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应验了吧。

陈平为什么会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陈平一生所贡献的奇谋,多是阴谋,少有阳谋,如果用不客气调侃的口吻来评价,这是一个很纯很纯的“坏人”。

陈平,少时家贫,喜好读书,是个美男子,早年依靠兄嫂生活,据说干过“盗嫂”的丑事,此事多半为真,可见陈平做事从来不受道德约束,只要能达到目的,手段不是问题。

陈平婚娶,路子也是野的很。有个富户张负,他的女儿嫁了五个丈夫,五个丈夫都莫名其妙地死了,从此再没人敢上门提亲。但穷困潦倒又无所事事的陈平却迎险而上,很是不信邪地娶了这“克夫”女。敢这么干,说明陈平是个现实主义者,只要有现实利益,他是可以越过常规的。

靠着丈人,资用较为宽裕后,陈平的交游多了起来,渐渐地也有了一些名气。这阶段,陈平又做了一件有名的事,乡里祭祀社神,陈平主刀分祭肉,分的特别公平,父老们皆称赞他:陈家小子办事就是公平!听到这话,陈平脱口而出:假如有一天,能让我陈平来治理天下,我也一定会像分切祭肉这样做得公平公正!

野心大到一定程度就是格局,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陈平并非鸡鸣狗盗之徒。

经刘邦谋士魏无知推荐,担任汉军都尉后,陈平作为一个中途加入汉王阵营的外来户,行事风格十分大胆,有人向他行贿,他是来者不拒。

因为名声不好,刚来就“受金”,刘邦核心圈子里的两位大将周勃、灌婴站出来反对重用陈平,这两位反对的理由是,陈平先事魏,后事楚,再投汉,居心叵测,除此之外,他还劣迹斑斑,例如“盗嫂”、“受金”,别看他仪表堂堂是个美男子,实际却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这样的人切切不可信用!

虽说乱世逐鹿,用人要不拘一格,但周勃、灌婴这么说,刘邦不免要猜疑,于是找推荐人魏无知、陈平本人来责问。

刘邦问推荐人的问题是,你不说陈平是个贤人吗,贤人的品行怎么会如此不堪?

魏无知回答的很干脆,楚汉争霸,贤人一钱不值,是能人就足够了。换成现在的说法,两强相争,道德不重要,重要的是实力,是手段,是你敢用狠人。

刘邦没有反驳,跟着又问了陈平一个问题,我有心用你,那你是不是一个有诚信的人呢?

陈平一点不绕弯子,回答的特直接,他对刘邦说,我只身一人来投奔,不接受贿赂就没有做事的本钱。我出的计谋,大王你觉得好就用,觉得不好就不用,别人送我的那些钱财就在那里,你拿去便是,杀了我也所谓。

好一个陈平,把受贿说的如此直白,敢这么说,他是吃准了刘邦善用人、不惜财的特点,而且很能把握刘邦的心理、秉性。

经这一遭让刘邦彻底打消猜疑后,陈平随即迎来了他屡献“奇谋”的高光时刻。

帮刘邦打天下,陈平有六出奇谋之说:一、请拨付巨资,在项羽营中行离间之计;二、用简陋饭菜接待项羽使者,逼走项羽麾下第一谋士范增;三、夜间派两千女子假扮汉军,让酷似刘邦的纪信冒充汉王投降,助刘邦从西门逃出荥阳;四、暗踩刘邦,请封韩信为齐王;五、让刘邦假装云游云梦,擒(杀)韩信;六、行贿单于阏氏,解白登之围。

跟韩信的汉中对策、张良的下邑画谋比,陈平之谋多是没法拿到桌面上观瞻的阴谋,不像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不像韩信,雄谋于战略格局之上,这两位贡献的这两条最重要的谋略,都是能登庙堂的大阳谋。

还有一种说法,陈平所谓的六出奇谋,仔细看来不过平平,并没有多少让人拍案的地方。

这是没站在人性的角度深刻地体会,陈平之谋之所以阴毒,不在于开了多大的脑洞,而在于他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精准地拿捏到对手人性、心理的弱点,并且能用最有效率、最具效果的手段踩着对手人性、心理的弱点,破掉困境,实现目的。

什么是陈平最有效率、最具效果的手段呢?

粗略地说就是不怕下三滥。

离间项羽那两计,用在别人身上就是雕虫小技,但用在项羽身上就足够致命,这难道不是一种阴毒吗?荥阳突围让两千女子去当诱饵,想想都叫人不寒而栗,这难道不是一种狠毒吗?对韩信先诓骗,后诱捕,这又是死死地拿捏到了韩信的弱点,这难道不遭后世的忠臣良将痛恨吗?白登之围就更上不了台面了,这不仅是刘邦的耻辱,也是大汉的耻辱,换是别人,可能不敢出此谋,但在陈平看来就无所谓,只要有效,耻辱无妨。

因为多出阴谋,史书上曾留有陈平的感叹,担心阴谋使多了会殃及后世子孙。

这应该是陈平的真实心声,也符合陈平一贯的性格。

陈平不像张良,王公贵族出身,视荣华富贵如浮云,懂得急流勇退,也愿意急流勇退;陈平也不像萧何,萧何在功成名就后有一点没有通透,不知止,为此,他多次遭到刘邦猜忌打压,幸有高人及时提醒,他领悟的快,最终才有惊无险地得了一个善终。

陈平因为资历,因为在功臣阵营中的排序,大汉开国后,他攀升的空间还很大,他自己也有意接去萧何、曹参的班,做大汉第三任丞相。

这样的心态,在刘邦诛杀功臣,吕后弄权这样的大朝局下,陈平想独善其身的同时又步步攀升,其实是很难的。

但陈平做的很成功,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从投奔刘邦的那一天起,他虽然屡使阴毒之计,却从未忽略保全自己。

有两件事最能说明陈平狡猾的性格。

刘邦死前令陈平带着周勃去燕地擒杀吕后妹夫樊哙,陈平是怎么做的?擒到樊哙,不杀,慢吞吞地朝回走,拖到刘邦驾崩,进而借机向吕后表忠诚。

刘邦死后,吕后对功臣集团很忌惮,最先会到吕后之意的还是他陈平,但陈平对吕后的顺从又绝非忠诚,而是以待时机,诛吕复刘。

吕后死后,为夺取北军军权,陈平对吕禄的算计还是一贯的水准,他为说客编的那一套要命台词,挖的坑,真的很容易让人掉进去,粉身碎骨。

有一种说法,说陈平怕子孙遭殃,那是因为他在诛吕之后,残酷地杀掉了汉惠帝的所有儿子。

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迎代王刘恒进京当皇帝,是陈平、周勃等人合谋的结果,清宫是得到刘恒首肯的,并不是陈平一个人的主意,他没有理由担心遭到刘恒的清算。

事实上,刘恒进京之后,陈平的表现是很狡猾的,在未看清刘恒之前,他很谨慎,反观周勃就差了一层境界,周是急不可耐地要当第一功臣,想视刘恒为傀儡,想弄权。

因为关键时刻能办事,又懂得保全自己,陈平历经高祖、惠帝、吕后、文帝四朝而不倒,封侯善终,想来是很不容易的。

很纯很纯的“坏人”也是让人钦佩的“聪明人”。

陈平死后,荣华富贵延续了三代,儿子陈买继承了他的爵位,两年后,陈买去世,其子陈恢继承爵位。

陈恢当了二十三年的侯爵后去世,其子陈何继承。

陈平一族最终是败在第四代身上。

《史记》记载:子共侯买代侯。二年卒,子简侯恢代侯。二十三年卒,子何代侯。二十三年,何坐略人妻,弃市,国除。

也就是说,陈何夺人妻,遭弃市,削爵了。

四代归尘土,这样的家族命运可以了。

陈平为什么会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明明把对手玩死了,对手却到死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楚汉之际最难搞的几个对手,都是这样被陈平玩死的。

害人而人不知所自,则得祸。

因此,陈平去世前,感叹自己阴谋太多,会殃及子孙的福禄。

离间计:除范增,离间钟离昧等人

楚汉战争时期,刘邦被围于荥阳,甬道被项羽所绝,形势危急。

陈平献计:项羽身边厉害的人不多,主要就是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这几个人。大王给我几万金,行离间计,事情就成了。

刘邦大笔一挥,给了陈平四万金,不问用处,让陈平放手去办。

陈平先是用钱收买一些楚军,散布流言:范增、钟离昧功劳大却不能封王,心中不爽。所以他们想要暗中和汉王一起灭项羽,然后分地为王。

三人成虎,流言重复多了,项羽也疑虑起来,便使者到汉军中摸底。

陈平先是好酒好肉招待,然后故作惊讶:“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呀!”便把好酒好肉换成普通饭菜招待。

楚使回来汇报情况,项羽更加怀疑了,便稍微夺了范增的权。

不久,范增建议项羽急攻荥阳,可以取胜,项羽不听。

范增不傻,当然感觉到项羽对他的怀疑了。

有才能的人多是有脾气的。范增十分愤怒:天下事已定,大王自为之吧,我这把老骨头就就回去了!

范增年纪不小,更兼一肚子窝囊气,还没回到彭城就发病而亡了。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请赐骸骨归卒伍”,看来,范增到死都以为自己死于项羽的“鸟尽弓藏”。

可怜范增何等智谋之人,到死也不知道:害死他的人,是陈平!

此外,钟离昧等人也莫名其妙不被信任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陈平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项羽身边最重要的谋士,离间了项羽身边最重要的将领。

可惜,或许这些一流的谋士猛将,至死都不知道他们败在陈平的阴谋之下吧!

阴谋擒韩信

韩信,并非死于陈平之手,但韩信被控制住,则是因为陈平的阴谋。

楚汉交战焦灼之时,刘邦正等待韩信前来相助,不料韩信居然趁机索要假(代理)齐王。

刘邦大怒,破口大骂使者。陈平踩脚提醒下,刘邦冷静下来:作什么假齐王?要作就作真齐王!

当时,韩信已定三齐,正如项羽的使者所言,韩信助汉则汉胜,帮楚则楚胜,可谓关键人物。

因此,项羽的使者劝他助楚,手下的谋士劝他自立,韩信正处于十字路口。

陈平踩脚提醒刘邦:现在不是算账的时候!

项羽被灭后,算账的时候到了。

刘邦表示要派兵讨伐韩信,被陈平制止:打仗这个事情,陛下还真不是韩信对手。

陈平献计:不如“伪游云梦泽”,君主巡游天下,经过楚国西部的陈州,陛下到韩信的地盘,韩信当然要来见,到时捉拿就是。

刘邦依计行事,擒拿了韩信。

虽然韩信只是被贬,暂时没有被处决,但他已经被剥夺了兵权,完全为刘邦所控制了。

韩信暂时没有死,但他已经发出“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之叹了。

“世莫能闻”之计:平陈郗、英布

此后,陈平随刘邦平定陈郗、英布之乱。

其中,陈平六出奇计,功劳颇大。

只是,奇计实在太秘,“世莫能闻也”。(《史记.陈丞相世家》)

后人只知道陈平献出奇计,每次出完奇计都得到封赏,却不知道奇计的内容,这些计谋当然是“害人而人不知所自”了。

而且,一般奇谋妙策都是要拿出来表彰吹嘘的,陈平之计根本不作宣传,想来一定是阴狠之极,不足为外人道也!

夹缝求生

刘邦去世前,令陈平、周勃去斩了樊哙。

这几乎是一道送命的任务。

樊哙是刘邦的故人,又是吕后的妹夫,功大权重,很不好处理。

樊哙奋起反抗,被樊哙弄死,是一种死法。

弄死樊哙,以后被吕后报复,又是一种死法。

不去惹樊哙,违抗刘邦旨意,又是一种死法。

陈平以阴谋对付之。

陈平的阴谋,连韩信都防守不住,何况樊哙呢?

陈平没去樊哙军中,而是在外设坛,召樊哙来。

樊哙见只有陈平,不怕,前来受诏,却不料周勃也在,被拿下。

还好陈平此时不能杀樊哙,不然樊哙又被陈平阴死了。

陈平已经与周勃商量好:樊哙是刘邦的旧人,又是吕后的妹夫,惹不起。我们不如就把樊哙擒住,带回长安吧。

果然,回长安途中,刘邦已经驾崩了。

陈平立刻跑到吕后处,吕后宽恕他,让他回去休息。

阴谋家陈平当然知道谗言的可怕!他害怕被谗言所害,表示要宿卫宫中,靠近领导,以求生存。

果然,吕后的妹妹进谗言未能奏效,樊哙终于躲过一劫。

伪从吕氏

随后的岁月中,陈平近乎没有原则的“伪从吕后”。

吕后要封吕氏族人为王,违背刘邦“非刘姓不得为王”的基本原则。

右丞相王陵坚决反对,陈平却表示“无所不可”。

罢朝后,王陵怒气冲冲地问:斩白马为誓的时候,你们不在场吗?你们为什么现在要允许诸吕为王?

陈平答:面折廷争,我不如你,但保全社稷,你不如我!

陈平由此得到吕后的信任,甚至在吕后的妹妹说他坏话时,吕后当着陈平的面训斥:“尔妇人口不可用”。

陈平虽服从吕氏,但心中仍然效忠汉室。

吕后去世后,陈平与周勃联手,从吕产吕禄手中夺取兵权,铲除诸吕。

结果论

陈平之计,“害人而人不知所自”,过于阴狠,为道家所忌。

陈平的玄孙陈何因为抢占别人的妻子,被处死,封国被废。

以结果论,陈平确实不幸言中。

不过,汉初功臣中,陈平的结局其实已经不错。

不要说那些被鸟尽弓藏的韩信英布,就是樊哙、夏侯婴等人,其子孙福禄也不及陈平。

因此,单纯以结果论,“陈平之言应验”稍有附会之嫌。

不过,古代对“阴”的慎重是值得研究的。

不光阴谋是阴事,打仗也是阴事,因此,古代忌阴谋过重,也忌“三代为将”。

陈平年少时好学黄老之术,因此有此感叹。

不过,单纯以史论史,陈平的阴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离间项羽君臣,加速战争进程,“伪游云梦”擒拿韩信,避免一场惨烈的平叛战争,这些客观上都是有利于社会安定的。

而妥善对待樊哙,伪从吕氏,以柔克钢,使汉相对稳定地渡过政治动荡,走向文景之治,也是有功于历史的。

陈平为什么会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陈平临死之前确实是有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那么,陈平都做过哪些事情呢?

为何他说自己做的事情都太卑鄙,是阴谋怕会祸及到他的子孙呢。

我们选择最为主要的几个事件来说一下吧,看过之后你就知道他为何这样说了。他的为人处事真的不敢让人苟同!

私通嫂子

陈平早年父母双亡,他和哥哥两个人相依为命,他的哥哥种地,收入主要是用来供陈平读书。陈平虽出身不好,但是,特别喜欢读书,而且是从来不下地。

他的嫂子对他也有意见,逢人就说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呢?

这样的话后来传到了陈平哥哥的耳朵里,陈平的哥哥就让媳妇走了,说白了就是把媳妇扫地出门了。

当然了更多的说法是说,陈平和嫂子有一腿,被哥哥发现了,哥哥就选择了给媳妇离婚。对于这样的事情,陈平从来都没有解释过,到了他追随刘邦的时候,也有人拿这件事说事找他麻烦,但是,他依然是不解释。

总之当事人都说他人品不好和嫂子私通。

唯娶富家女

陈平人长得很帅,个子也高应该有1.8米,是标准的帅哥。但是,家里穷看上他的人不多。不过,这个都不重要。

因为陈平早就放出话来了,这一生非富家女不娶。当然了不出意外他是娶不上媳妇的。即便是穷的女人,也看不上他。

但是,事情他就是有意外的。

当地有一个姓张的富户,他的孙女出嫁了五次,五个丈夫全死了,很多人就说他的孙女克夫,没有人敢娶她。

陈平知道了这个事情,然后他说愿意娶这个富家女,当年陈平就是靠着娶了富家女开始走向发达,结交上层社会人物的。

背叛项羽

秦末大乱的时候陈平也去参军了,他到了项羽这里被项羽重用了。

大家都知道的鸿门宴,陈平就出席了,当时陈平就是项羽的高级参谋。可以说在项羽看来,除了范增之外,谋士他最信任的就是陈平了。

陈平参与项羽这边的重大军事决定,而且项羽的战略布局他也是一清二楚的。在鸿门宴上陈平肯定知道刘邦这个人是不简单的, 项羽是斗不过他的。

到了楚汉争霸的时候,陈平果断放弃项羽投奔了刘邦。

刘邦让他监督军队,给他的职务和在项羽这边的一样,之所以这样重用他,就是因为他了解很多项羽这里的军事机密。

我们都知道陈平用了离间计,离间了范增和项羽的关系,离间了钟离昧和项羽的关系。之所以选择这两个人,就是因为陈平对他们的关系很了解。而且项羽肯定会相信的,结果陈平成功了。

他的离间计成功之后,范增被项羽逼走,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钟离昧作为项羽的大将,也受项羽的猜疑,项羽在和刘邦打仗,就开始出现被动应战的局势了。

牺牲2000少女的命救刘邦

刘邦被围在彭城,项羽把彭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可以说这一次刘邦基本上算是必死无疑了,不过,面对这个情况,陈平还是想了一个办法为刘邦出了一个阴招。

这个阴招就是,放2000少女出东门,让这些少女吸引项羽的军队。

项羽的军队见到少女,当然了是不肯放过了,很多人听说有大批量的女人出现在东门,项羽的楚军,就都向东门涌来。

他们都狼呀,是色狼!

趁着楚军去东门之际,刘邦带上几个重要的臣子化妆从西门逃走了。等于是2000个少女被楚军奸杀,陈平用他们的命,换了刘邦一个人的逃命。

这样的损招就是当时陈平出的。

讨好吕后,背叛刘邦

在刘邦活着的时候,陈平是事事为刘邦着想,随时鞍前马后的伺候刘邦。但是,到了刘邦死了就不一样了。

本来刘邦生前给大臣说,非刘姓不王,若是非刘姓称王者天下共讨之。

可是,到了吕后掌权,吕后想要封自己的侄子当王,吕后的侄子姓吕不姓刘,异姓是不能封王的。

大臣都是这样说的。

但是,为了讨好吕后陈平说,刘邦当皇帝可以封姓刘的为王,现在吕后当政,吕后也可以封姓吕的当王,这个他是举双手赞同的。

当时的陈平是宰相,他这样说了,吕后很高兴,就把自己的侄子们都给封王了,其它的大臣也不敢有意见。

之后,吕后把刘邦的八个儿子差点都给杀了,作为宰相的陈平一句话都没有说,就当作没有看到。

背叛吕后

事实上陈平也并不效忠于吕后,在吕后死后,他就带头把吕家给灭族了。

他之所以要灭吕家,就是因为他分析了,吕家的后人,没有刘邦的后人厉害,尤其是刘邦的孙子,都是不怕死的人。

吕后死后,刘邦的孙子刘襄是第一个起来要杀诸吕的人。陈平怕刘襄杀到都城来,会把他们这些臣子给杀了。

毕竟当年吕后杀刘姓子孙的时候,他们这些大臣都没有阻止吕后,甚至还和吕后一起欺负刘姓皇族。

可以说他们是帮凶,刘邦的子孙恨死了他们。

为了将功抵过,陈平就带头把姓吕的给杀了,这样刘邦的孙子就无话可说了。

当然了陈平做到缺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正是因为他做了这些事情,所以,他才说他的阴谋会殃及子孙的。

陈平为什么会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陈平是刘邦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陈平多次挽救刘邦的性命甚至挽救了刘汉王朝。但是他临终的时候认为自己平生使用了太多的阴谋而会殃及子孙,他这么说的确也有他的依据——

首先,陈平刚刚出道的时候名声就不太好,尤其是他先是追随魏王咎又追随项羽,最后又投靠了刘邦,本身就是被很多人瞧不起的“三姓家奴”,再加上他“盗嫂受金”的名声,他最初在刘邦手下很不受待见。

而陈平对这些外边的评价都有自己的解释,他便逐渐受到刘邦的信任。刘邦甚至直接给了陈平黄金四万两,任凭他处置。陈平正是用这些钱离间了楚国,让范增离开项羽,让楚国大将钟离眜不被信任。

后来,陈平又让刘邦以巡游云梦泽为由俘虏韩信,通过贿赂匈奴阏氏给刘邦解了白登之围,在刘邦临终受命斩杀樊哙,他却故意拖延时间并俘虏樊哙交给吕后处理。另外,张良在平定陈豨、黥布的叛乱中“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他的这些计谋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与“帝王师”张良比起来却用差着一个“光明正大”。

但是,虽然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但大部分人都是更愿意当一只小白猫吧!

陈平为什么会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陈平出身贫寒,但有抱负,小时候想尽各种办法读书。哥哥也支持他,让他有机会外出游学,开阔视野,由于天赋出众,自己又肯努力,最后成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1.利用谣言,离间钟离昧

楚汉争战中,刘邦被包围在荥阳城了,陈平对刘邦说:项羽喜欢听信谣言,只要您肯花钱,就能够离间项羽身边的范增、钟离昧等人,如此就可以削弱他的力量了;刘邦拿了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陈平花了黄金在楚军内安插了间谍,让他们散布谣言,说楚将钟离昧等人将要联汉灭楚,最后传到项羽耳朵里,项羽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再不听信他的计谋,只信范增的话。

2.阴差阳错,逼走范增

项羽疏远了钟离昧等人,但荥阳城的攻势却没放松,陈平不失时机向刘邦进言:大王派人去向他诈降,他答应后会遣使者来谈判,到时我们见机来离间他与范增的关系;刘帮下令依计行事,项羽使者到刘邦营里,刘邦用丰盛的菜肴来接待,又假装吃惊地说:“我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啊!”说完吩咐换上粗茶淡饭;使者回营后,将其所受招待禀报给项羽,项羽又中计了,终于使楚军中最重要的谋士范增离开了自己。

3.瞒天过海,荥阳突围

韩信的救兵未到,荥阳城还是岌岌可危,陈平、张良两人商议后对刘邦说:“请大王速写投降信给项王,约项王在东门见面,项王会将大军部署在东门,我们再想法将西、北、南门将士引过来,您就可以从西门突围了”,刘邦表示同意,第二天拂晓,汉军打开东门,陈平谴2千名妇女鱼贯而出,楚军发现这群人是妇女,向两旁让出一条通道;而西、南、北门楚军听说东门外挤满了美女,也纷纷涌向东门;这时有人大喊:“汉王来了!”等“汉王”缓慢从容地下车走进楚营,项羽才发现是假汉王;而真汉王刘邦趁东门混乱之际,冲出西门,逃之夭夭了。

4.真封王稳住韩信

楚汉争战,刘邦中箭受伤,被迫困守广武;而占领了齐国的韩信趁刘帮危难之际,向汉王表明想当代理齐王(假齐王);刘邦怒不可遏说,老子被困,日夜盼你来解救,你却想让我封你为齐王!陈平立即用脚踢了下刘邦并附其耳旁说,情势对我们不利,你就依计立他为王,否则后患无穷!刘邦犹如醍醐灌顶,遣张良随使者到齐地封韩信为“真齐王”。项羽此时也派使者游说韩信归楚,韩信是决定楚汉胜负的关键;陈平应机一踢,暗示刘邦封韩信为王稳住了韩信!

5.假借名义,云梦擒韩信

大汉建立后,有人说韩信谋反,高祖愤怒而无计可施,只好问陈平,陈平说:南方有云梦泽,您可以借出游云梦泽的机会,在楚地西界的陈州会合诸侯,韩信一定来面谒您,这样有一个力士就可以擒住韩信了,韩信果然中计、如期前来,被押上了囚车。

5:智献美女图,白登解围

汉七年冬天,高祖御驾亲征匈奴,却被匈奴单于冒顿率兵40万围困在白登(今大同市东),幸好陈平随同前往,到了第7天,陈平有主意了,他认为冒顿宠爱他的皇后阏氏;于是他便派密使,乘着浓雾偷偷出城拜见阏氏,阏氏见汉使,郑重其事,单独召见,汉使先奉上黄金珠宝,再取出一幅图画说:汉帝想跟单于罢兵言和,想把中原第一美人献给单于,因美人不在营中,只能先把画像呈上。阏氏忖度:汉帝不能突围,就要献上美女,自己将会受冷落,于是她将画像退回汉使,并允诺帮忙解围;待单于回营,阏氏说:汉军近日即将有几十万精兵前来救援,单于问真假?阏氏说:汉帝被困,汉人自是誓死救驾,待援兵一到,里应外合,我们就不能够在一起安然过好日子了。说完梨花带雨,泣不成声。单于半信半疑,又怕惹得阏氏不高兴,翌日即下令撤退围兵了。

纵观六计,亦不过平平。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说明:

1.陈平平时注意修行,注重阴德,临终如此说出来,让子孙提高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能背后害人。

2.他对“天理循环、因果关系”有通透的认知,临死前要后人遵循“忠厚传家远,诗书记世长”的古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