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论历史上的唐朝宰相元载?
其实提到元载,可以给大家科普一个历史小知识。如果你打算穿越到唐朝,一定要多带点胡椒过去,因为唐朝的胡椒实在是太贵了,同等重量超过黄金的价格。唐代宗在抄宰相元载家的时候,居然发现了800石的胡椒,可见元载的贪腐不一般。
元载出身贫寒,得到贵人李辅国相助才飞黄腾达。元载家里穷啊,但是他有幸可以读书。在重视人才的唐朝,读书是普通人想要飞黄腾达唯一的出路。所以元载从小就疯狂读书,但是他运气不是很好,一直都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他的才能虽然高,但是连乡试都考不上,受到了老丈人家里人的瞧不起。一怒之下的元载,举家搬迁到了长安。在长安他算是赶上了好时候,这个时候唐玄宗在征召精通道家学说的人,所以举办了策试。这是元载的强项,所以在这次策试后,元载如愿成为了一名进士。
但是天下进士千千万,没有关系元载还是上不去。所以他在基层几乎干了整整十年时间,一直都没有得到提升。一直等到唐肃宗病重后,朝中大权被李辅国所把持。李辅国的老婆和元载居然是同宗关系,所以元载立刻进入到了这位权臣的视线之中。
从此元载平步青云,成为李辅国的得力干将。在唐代宗上台以后,元载一度被李辅国提拔成为朝中宰相之一,可见贵人相助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十几年的努力,居然比不上同宗关系,可见关系真的太可怕了。
元载出卖恩人李辅国,成为唐代宗心腹。要么说人的地位越高,这心态变化就越快呢!李辅国是元载的恩人,可以说没有李辅国,元载努力干一辈子,也不可能上到宰相的位置上来。
但是元载却看出了唐代宗对李辅国不满的情绪,李辅国作为托孤重臣,大权独揽,所以很多时候甚至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这一点唐代宗十分记恨,但是他也不敢招惹李辅国,毕竟他大权在握,又是自己的尚父。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载遂结北军大将同谋,以防万虑。---《旧唐书》元载看出端倪以后,立刻投奔到唐代宗麾下,表示愿意搞倒李辅国。在元载的设计之下,李辅国不仅失去了相权,而且还被他找人给杀掉了。可见那个时候的元载,为了权势,已经到了没心没肺的地步了。
在这之后,鱼朝恩也被元载以相同的手段除掉,从此元载彻底成为了唐代宗的心腹。在唐代宗的提拔之下,元载一度成为了当朝首相,权力达到了巅峰。
元载骄纵跋扈,最终被唐代宗抄家灭族。除掉了李辅国和鱼朝恩,元载的声威和权势也都达到了巅峰。尤其是唐代宗对元载是非常信任的,几乎将全国的军政大事都交给了元载。
元载的地位得到提升以后,自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了,所以他开始骄纵跋扈了起来,走上了李辅国的老路。任何人在拥有权力以后,很少会冷静下来,有多少当朝宰相,能够像诸葛亮那样对待皇帝呢?
显然元载不是那个高风亮节的人,他开始把持朝政,甚至擅自干预官员的任免。完全不把唐代宗放在眼里。而且他修建了两座非常豪华的官邸,在府中的生活也极度奢华,歌姬舞女络绎不绝,常常处于酒池肉林之中。
妻王及子扬州兵曹参军伯和、祠部员外郎仲武、校书郎季能并赐死,发其祖、父冢,斫棺弃尸,毁私庙主及大宁、安仁里二第,以赐百官署舍,破东都第助治禁苑。……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新唐书》唐代宗看到元载变成了这样,心里也十分伤心。但是念及元载帮助自己除掉了两位大权臣,所以唐代宗决定私底下找元载谈一谈,只希望元载能够善始善终。结果人家压根就不买账。
无奈之下的唐代宗,只好对元载下手了。他将元载赐死以后,对元载抄家灭族,几个儿子全都被杀掉。查抄出了不少财宝,其中有800石胡椒是最惹人眼球的,唐代宗看了都觉得十分羡慕。没想到元载如此贪腐,所以唐代宗顺带着将元载的祖辈也都挖了出来鞭尸,以儆效尤。
总结:元载在唐德宗时期,恢复名誉。元载其实算不上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他只是在晚年的时候,走上了一条歧路。而且在唐代宗的纠正之下,元载并没有在这条歧路上掉头回来,反而是越走越远。
说到底元载是触碰到了皇帝的皇权,这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不允许的事情。贪污腐败可能只是表象,这些在封建皇帝眼中不算罪大恶极。最可怕的就是权臣威胁到皇帝的权威,这是唐代宗所不能忍受的。
在元载家里,居然能够找到800石胡椒,可见元载的待遇比皇帝还要好。唐代宗一怒之下,自然是灭了元载全家。可是元载并没有谋反或者以下犯上,自然罪不至死。
所以到了唐代宗的儿子唐德宗上台以后,感念元载曾经在立储的事情上,支持过自己,又感念他曾经帮助唐代宗灭了李辅国和鱼朝恩两位权臣,所以唐德宗恢复了元载的名誉。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如何评论历史上的唐朝宰相元载?
历史大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剧中有个小人物的形象很令人讨厌,此君为了谋求高位而汲汲营营、不择手段,利用身边所有人,并且干出很多令人发指的坏事,实在是卑鄙、无耻至极。此人,便是大理评事元载。其实,元载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在唐朝的影响力极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此人。
元载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人,虽然出身寒微,但由于性格聪慧、博闻强识,由是被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看中,并迎娶他的女儿王韫秀为妻。然而元载虽然书读得好,但在科场蹭蹬多年也没有混出名堂,时间一久便遭到王家的轻视。元载因为受不了王家人的白眼,便携妻出走,到长安去求取功名。
要说元载也足够幸运,到达长安没多久,便赶上唐玄宗举行策试,征求精通道家学说的人才,而元载正因精通此学说,得以高中进士,并被授为邠州新平县尉,时在天宝元年(742年)。不过,元载虽然才干超人、为官勤奋,但因为没有达官显贵为他引荐,导致他得不到朝廷的赏识,汲汲营营十余年时间,才得到一个从六品上的小官(大理司直)。
直到唐肃宗李亨(即剧中的太子)即位后,元载才迎来命运的大转机。原来,执掌军国重事的大太监李辅国,因为妻子跟元载是同宗的关系,所以便对他屡加提携,再加上元载本人生性敏悟、善于奏对,所以深得唐肃宗的赏识。上元三年(762年),元载在李辅国的帮助下谋得相位,并兼任判度支、盐铁转运使,尽掌天下财赋大权。
同年,唐肃宗驾崩,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李豫登基后,李辅国因为定策拥立之功,一跃而成为首相(中书令),封博陆王,并被尊称为“尚父”。李辅国专制朝政后,又在新皇面前荐举元载,后者因此晋升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亦是宰相职务)。由不名一文的穷秀才,到登上相位,元载仅用了20年时间。
不过,元载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为了仕途升迁完全可以出卖任何人,包括大恩人李辅国。原来,元载在察知唐代宗对李辅国专权跋扈不满后,便适时地“转换门庭”,并帮助皇帝设计解除他的权柄,随即又指使刺客将其杀死。数年后,元载又故技重施,帮助唐代宗除掉另一位专横大宦官鱼朝恩,由是深得皇帝的器重。
凭借着铲除两代权宦的功劳和皇帝的宠信,元载变得愈发骄纵专横,不仅公然侵夺皇帝的人事任免权,而且还在朝廷内外培植党羽,并大肆贬斥、迫害与己不合者。与此同时,元载还大肆贪财纳贿,凡想做官或升迁者,都需要向他行贿,由此积累起惊人的财富。除此之外,元载在府中蓄养了大量的倡优名伎,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行为甚是荒唐无耻。
对于元载的跋扈骄横、骄奢淫逸,唐代宗深以为忧,并多次对他进行劝诫,希望他有所收敛,但均被后者无视。唐代宗忍无可忍,只能下定决心将其铲除。大历十二年(777年)三月,唐代宗派舅父吴凑(时任左金吾大将军)率军收捕元载,在历数他的各项罪状后,下诏将其赐死,随即又大肆逮捕、流放他的党羽。元载担任宰相长达15年时间,死时已有65岁。
元载被杀后,三个儿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全部被赐死,妻子王韫秀以及先前已出家为尼的女儿被充入掖庭为奴。然而,生性刚烈的王韫秀不愿苟且偷生,便对奉命前来收捕她的官员怒吼道:“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谁能书得长信昭阳之事?死亦幸矣,坚不从命!”(见《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七》)。官员闻言大怒,竟然命属下用笞杖将她活活打死。
与此同时,唐代宗还下令查抄元家,结果仅胡椒一项便多达八百石(胡椒产自西域南亚,在当时的价格极贵),至于其他金宝朱玉,价值更是难以计数。元载的贪婪令唐代宗震惊,为了表示惩戒,遂下诏将元载祖父、父亲挖坟抛尸,并拆毁他在大宁里、安仁里以及洛阳的府第,焚毁其私庙神主。元载汲汲营营一生,最终却落得如此凄惨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元载被灭门7年后,唐德宗(唐代宗之子)因为感念他当年曾帮助自己谋得储位,便追复他的官职,并以礼改葬,时在兴元元年(784年)。同时,唐德宗还赐元载谥号为荒,后改为成纵(“荒”、“纵”均属恶谥)。等到唐文宗即位后(826年),才将元载谥号改为“忠”(属于美谥),以表彰他当年诛除两代权宦之功。至此,元载在被杀近50年后,才被重新恢复名誉。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如何评论历史上的唐朝宰相元载?
宰相是我国古代一种地位很高的群体,他们往往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拥有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行政权。不过,因为相权会威胁到皇权 的原因,历史上的许多帝王都采取了抑制相权的措施。到了唐朝,皇帝采用“群相制”,也就是任命多位宰相来分化相权,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此外,皇帝们还常常更换宰相,来避免某个宰相在朝中权力根深蒂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举例来说,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共任用过三十四位宰相,其中在职时间最短的甚至只有三个月。由此可见,唐朝当宰相实在不是个轻松的差事,唐代宗时期的宰相元载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那么,如何评论历史上的唐朝宰相元载呢?
开元元年(713),元载出生于凤翔府岐山县,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一代。虽然家境贫寒,但元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长大一些后,元载屡次参加乡试而不中,直到天宝元年(742),唐玄宗下诏寻求通晓道家学说的特殊人才,而元载从小喜爱道学,正符合玄宗的需要。
元载凭借对道学的研究成功的考中了进士,并不断取得升迁,在唐玄宗时期从最初的区区县尉做到了官居从六品的大理司直。安史之乱爆发后,元载前往江南避难,被江东采访使李希言举荐为自己的副使,不久,元载又被迁为洪州刺史。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取代唐玄宗成为了统治者,他任命元载为度支郎中,官居从五品。因为“智性敏悟,善奏对”,元载得到了肃宗的喜爱,此后更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宝应元年(762),肃宗感染重病,权宦李辅国当政,而元载则因为和李辅国的妻子元氏出自同宗,得以攀上了这根高枝。
李辅国把持大权后,便想要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宰相,但当时的宰相萧华坚决反对,这触怒了他。于是,李辅国便多次打压萧华,并“曲线救国”,扶持元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代替了萧华的相位。不久,唐肃宗去世,李辅国更是趁势将萧华逐出了京城。
肃宗之后,李辅国拥立代宗继位,其权势更加不可动摇。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李辅国选择培养元载,他特意常常在代宗面前称赞元载,而元载自己也“能伺上意”,于是他“颇承恩遇”,被代宗封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又被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许昌县子,地位相当尊崇。
李辅国伏诛后,元载接过他天下元帅行军司马的职务,又通过买通宫人来提前探听圣意,从而更受宠信。后来,他布局除掉了权宦鱼朝恩,将大权揽入自己怀中。元载登上高位后,便“恣为不法,侈僣无度”,尽管代宗给予劝诫,但元载充耳不闻。
于是,唐代宗于大历十二年(777)派兵捉拿元载,并将其亲属一并抓捕,将他们全数赐死。在笔者看来,元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谄谀之臣,靠溜须拍马坐上高位,且擅权专恣、奢侈无度。不过,他在理政方面算是有所作为,铲除权宦也算是于社会有功,总体来说可算奸臣。
如何评论历史上的唐朝宰相元载?
今夏热播古装悬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以下简称《长安》)中,对很多涉及剧情的唐朝历史人物,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处理手法:或依托历史原型,虚构人物,如将唐玄宗时的奸相李林甫,虚构为右相林九郎;将天宝三载致仕的“诗狂”贺知章,虚构为维护长安治安的“靖安司主理”何执正;唐朝“边塞诗”代表人物,被誉为“诗雄”的岑参,摇身一变,成为剧中的“话痨”程参……。或称人物原名,如唐玄宗太子,后来的唐肃宗李亨,剧中用的是他的第三个名字“李玙”。不过,剧中还是使用了一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本色出演”,例如,我们下面要说的元载,就是其中一位。《长安》中关于元载的剧情,很多是作家、编剧的文学虚构;历史上的元载,都有哪些堪称传奇的人生事迹呢?从人生赢家,到家破人亡,元载又可以留给后人哪些教训?
一、出身贫寒,幸娶贤妻,人穷志不短元载(713年—777年),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岐山县)人。他出身寒微,家境贫困。穷到什么程度呢?元载去参加乡试时,既没法象家境豪富的士子们那样,乘车乘马,随从前呼后拥;也没法象家境一般的士子那样,至少骑头毛驴。他只能自己背着书籍、干粮、行李,徒步跋涉。家境之贫穷,由此可见一斑。
宁采臣,上路穷书生的经典形象
除家境贫穷外,元载的运气,似乎也不是太好!他虽自幼嗜学好读,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落魄的元载,估计应该特别迷茫和郁闷!他的未来,在哪里?
贫穷落魄的元载人生第一次巨大转折,在于他因缘际会,认识了一代名将,后来成为兼任朔方、河东、陇右、河西四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的女儿王韫秀,并俘获了这位“白富美”的芳心,使她如飞蛾扑火一般,罔顾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人奉为婚配金科玉律的“门当户对”观念,罔顾家人的激烈反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元载。
王韫秀
王韫秀为何不顾一切地要下嫁元载?难道她有未卜先知的神通,卜算出元载将来会位极人臣?这显然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具体缘由,虽由于史书缺乏详细记载,难以确考。不过,从王韫秀上述不管不顾、不计后果的所作所为,可以判断,她绝不会是一位性格温顺、循规蹈矩,而是性格特立独行,甚至可能有点偏激、倔坳的女子。这和《长安》对她的“人设”,倒有些须吻合之处。
娶到“白富美”,这或许是元载人生中博取的第一次巨大成功!不过,对元载来说,他与王韫秀成婚,并没有获得多少岳父家在经济上或仕途上的关照,反而是赚了王家人不少的白眼和嘲讽!
虽然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但人穷志不短的元载,决心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运气,去赤手空拳地博取一份成功的事业。临行前,他给妻子写了一首诗《别妻王韫秀》,向妻子表明自己的遭遇和志向:
年来谁不厌龙钟,虽在侯门似不容。
看取海山寒翠树,苦遭霜霰到秦封。
王韫秀读罢后,同为性情中人的她,挥毫写下《同夫游秦》诗,决意与丈夫同甘苦、共进退:
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
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
二、应试中举,逐渐跻身中枢豪言壮语说了,通情达理的贤妻,也毅然抛弃娘家的富贵,伴随着丈夫一起来到京师长安。俗话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只要有同甘苦、共荣辱的心境,就能苦中作乐,否极泰来。对累试不第、别无长技的元载来说,除通过科举考试,博取功名利禄外,他似乎没有别的人生选择。
也许是上天怜悯元载的人穷志豪,也许是王韫秀家族声望,或自身幸运,也许是身处绝境的元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命运之神,终于再次眷顾了元载,给他带来了人生的第二次巨大成功。
天宝元年(742年),为体现李唐皇室对始祖老子的尊崇和缅思,唐玄宗举行策试,征求精通道家学说的人才。自小酷嗜道家学说,熟读道家经典的元载,终于英雄有用武之地。考试的结果毫无悬念,元载终于金榜题名,高中进士。随后,他被任命为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县尉。
李氏皇族追认老子李耳为祖先
这一“芝麻粒”般大的官职,或许很多人不屑一顾。但对出身寒微、无爹可拼、累遭挫折的元载来说,这或许已是命运之神的极大“眷顾”了。既然没有“终南捷径”可走,那就埋头潜心,扎扎实实从基层干起吧。
心态平和的元载,勤恳地履行着平淡似水的本职工作。随着能力的体现,资历的积累,元载也一步步被选调黔中监选使判官、大理评事、东都留守司判官、大理司直等职。如果没有特殊际遇,混到九卿、六部尚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或许就是元载这辈子所能博取的最高官阶了。
三、“安史之乱”,元载如何变危为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悍然起兵叛乱。“渔阳鞞鼓动地来”,承平数百年之久的中原大地,顿时沦陷于尸山血海之中。直至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2月17日),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才被唐廷勉强平定。
安禄山剧照
“安史之乱”,给唐朝的历史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自此,曾盛极一时、八荒辐辏、万国来朝的煌煌大唐,在藩镇割据、廷臣党争、宦官擅权、外族入侵、农民起义的暴风骤雨中,飘摇动荡。“安史之乱”虽给国家、民众带来巨大灾难,而对某些人,如元载来说,却是走向巅峰人生的巨大机遇!
至德元年(756年),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继位。当时,文武官员被安史叛军冲击的七零八散,几乎无人可用。唐肃宗差点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因此,以往的官员、名士,凡是来投奔者,基本都量才使用。避乱江南的元载,也被时任江东采访使的李希言“发掘”出来,上表推荐他为江东采访副使,又被唐肃宗任命为祠部员外郎。不久,元载又被任命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
757年十月,唐军收复长安、洛阳。唐肃宗返回长安后,不吝破格拔擢危难之际扈从左右的臣子,以为酬赏。元载被任命为度支郎中。他生性敏悟,善于奏对,深受唐肃宗器重,很快被授予领江淮转运使之职,加御史中丞。上元二年(761年),元载被调回朝廷,任户部侍郎、度支使、诸道转运使。
四、攀附权阉上位,揣摩帝意,铲除权阉颇有趣味的是,在元载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的途程中,有两个在唐朝中期曾一度权势炙手可热、生杀予夺的权阉,却先后成为他的踏脚石。这两个权阉,一是李辅国,一是鱼朝恩。
李辅国剧照
李辅国(704年―762年),本名李静忠,是太子李亨的心腹。因劝说李亨在灵武即位称帝,而被李亨赐名“护国”,后改为“辅国”,唐肃宗返回长安后,加李辅国开府仪同三司,封郕国公。李辅国权倾朝野到什么程度呢?史书记载,当时宰相、大臣想觐见皇帝,都须取得李辅国的同意;皇帝的诏书,必需李辅国署名,才能颁布施行;对李辅国的决策,群臣不能有异议。
唐代宗剧照
由于李辅国在唐肃宗临终前,洞察、挫败了张皇后、越王李系等废黜太子李豫,拥立李系的阴谋,使李豫得以在肃宗死后,顺利即位,即唐代宗。代宗“感激”李辅国的拥戴之功,尊称他为“尚父”,授司空、中书令(宰相)之职,封博陆郡王。
李辅国成为唐朝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后,气焰更为嚣张。他竟公然对唐代宗说:“大家(皇帝)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这分明是要把唐代宗弄成傀儡了。唐代宗表面上隐忍无为,暗地里却谋划铲除李辅国。
李辅国虽权倾朝野,但他也深知党羽拥戴的重要性。李辅国因“妻子”与元载同宗,便刻意拉拢这位“政坛新星”。元载也深谙“朝廷有人好做官”的道理,也刻意结交李辅国。二人“臭味相投”,一见如故。在李辅国“照应”下,元载“官运亨通”,历任同中平章事,判度支、盐铁转运使等职。
当然,久在宦海沉浮的元载,深知将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的巨大风险。他不愿将身家性命和前途,紧紧地捆绑在李辅国身上。一方面,他借助李辅国的权势,努力攀登;另一方面,他也努力揣摩圣意,甚至不断将李辅国的隐私,泄露给唐代宗。一时间,元载竟在唐代宗、李辅国二人之间,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他的职务,也一再升迁,历任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等职,可谓通畅顺达,风光无两。
唐代宗剧照
随着唐代宗与李辅国矛盾的逐渐公开,“墙头草两边倒”的元载,也必须明确“站队”了。经过深思熟虑,他象赌徒一样,将宝押在皇帝身上,并参与了唐代宗策划的罢免、刺杀李辅国的密谋。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暗中指使刺客,假扮盗贼,刺杀李辅国。元载也因参与密谋,被唐代宗视为心膂,备受倚重。
除了参与谋划诛杀李辅国外,元载还协助唐代宗,毫不费力地铲除了当时另一个掌控禁军、专权跋扈的权阉鱼朝恩(?—770年)。
鱼朝恩剧照
五、忘记初心,擅权贪腐,终至家破人亡诛杀鱼朝恩后,元载自恃除恶之功,日渐跋扈。他一方面勾结宦官,探听圣意,迎合、谄媚皇帝;一方面专擅朝政,贪财纳贿,培植亲信,排除异己。
随着丈夫的日益显达,王韫秀的心态也随之日益膨胀。当元载被任命为宰相后,牢记当年家人鄙视、羞辱自己和丈夫的王韫秀,扬眉吐气之余,也情不自禁地写下《夫入相寄姨妹》诗,将一记“报复”的耳光,狠狠地扇在那群趋炎附势的娘家人脸上:
相国已随麟阁贵,家风第一右丞诗。
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苏秦富贵时。
元载和王韫秀
得意忘形的元载肆无忌惮的专擅、贪腐,引起唐代宗的不满。不过,念及元载当年勋绩,唐代宗最初还有所顾怜,想让他善始善终。唐代宗多次单独召见元载,援引往昔权臣覆辙之鉴,隐隐劝诫他收敛,保全名节和家门。元载似丧心狂一般,置若罔闻,不思改过。
忍无可忍的唐代宗终在大历十二年(777年)三月二十八日,下诏逮捕元载及其家人、党羽,抄没家产。经过快速审讯后,同日,元载被赐自尽。
抄没的元载贪腐的富可敌国的巨额家产,元载供认的专擅朝政等罪状,无一不让唐代宗瞠目结舌!怒不可遏的唐代宗感觉,赐元载自尽,实在是太便宜了这个奸相。于是,他下诏,不仅严厉惩处元载的妻、子、党羽:妻、子及部分罪大恶极的党羽处死,其余贬官流放;而且祸及先人:元载的祖父、父亲的坟墓被挖开,劈棺曝尸;家庙中供奉的历代祖先神主,一并焚毁。
依律法,王韫秀因王忠嗣勋绩,可免死,但要被充入宫中,罚为奴婢。生性争强好胜的王韫秀不愿苟活受辱,大声对行刑官说:“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死亦幸矣,坚不从命!。” 就这样,王韫秀死于乱杖之下。
文史君说元载出身寒微,无爹可拼;虽饱读诗书,却屡试不第。在人生命运的“战场”上,屡战屡败的元载并未气馁、沉沦,而是不断的抓取一切机遇。他先是因缘际会,博取名将之女王韫秀的芳心,娶她为妻。因不堪忍受妻家人的歧视和羞辱,与妻携手负气离家,奔赴长安求取功名。中举后,他从基层做起,扎实勤奋,官职不断升迁;他敏锐地观察形势,抓住机遇,变“安史之乱”之危为机,进入中枢。他借助权阉李辅国,不断升迁;当他觉察出唐代宗对李辅国、鱼朝恩等权阉的不满后,又果断地协助代宗,将李、鱼二权阉一一铲除。并因此获得代宗的信任、重用,升任宰相,位极人臣。
如果元载能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能一如既往地尽职尽责,那么,元载极有可能以“中兴名臣”的殊荣,彪炳青史。可惜的是,飞黄腾达后的元载,被权势和金钱蒙蔽了初心。他不再象以往那样,勤勉奋进,而是耽于权争、享乐,肆无忌惮地专擅、贪腐。终遭致严厉惩处,身死家破。元载的成败荣辱人生,值得后人深思、警鉴。
参考文献1. (后晋)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2.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4. 吴毅:《侧论元载》,《人文杂志》2002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如何评论历史上的唐朝宰相元载?
上位时是一个深谙官场游戏规则的政客,上位后是一个自我膨胀不知收敛的妄人。
元载出身寒微,虽然娶了名将王忠嗣的女儿王韫秀为妻当倒插门女婿,但在岳父家一直不受待见。靠着自己精通道学的真才实学走上仕途,却因为一没有显赫家世,二没有贵人帮持,始终不能平步青云,兢兢业业爱岗敬业十几年,竟然还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小官。
要出头,就必须要抱上一条大腿,这是混官场的第一条法则。元载的真正发迹,就是攀上了李辅国这颗高枝。
那李辅国是一个权势熏天的大太监,以一位残疾人而担任大唐帝国的宰相,甚至还掌握宫中禁军。元载与他八竿子打不着,如何建立联系呢?
原来,李辅国身残志坚,发迹之后,娶了一位姓元的姑娘为妻。元载与李太太都姓元,算起来还是远方亲戚。于是,元载以此为由,腆着脸巴结李公公,终于感动了对方。
在李辅国的举荐下,元载如愿登上权力巅峰,成为大唐帝国的宰相。
官场第二条法则也很重要,那就是要善于观察形势,不能站错队。
元载很快觉察到:最高领导人唐代宗对李辅国心怀不满,因为李辅国权势太大,唐代宗早有铲除李辅国的打算。这让元载面临一个抉择:是帮助自己的恩人李辅国,还是帮助唐代宗?
政客面前只有利益,元载迅速盘算了一番形势,立即加入了唐代宗的团队:唐代宗已经笼络另一宦官程元振夺走李辅国的兵权,挺李辅国,只会白白把自己搭上。不久,李辅国被唐代宗罢官,元载于是和唐代宗密谋,派刺客将李辅国杀死。
于是元载又成了唐代宗的宠儿,后来,元载又帮助唐代宗诛杀专权的大宦官鱼朝恩。终于独揽朝政。
元载成为权相后就放飞自我了,终于死于自己的膨胀。元载大肆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聚敛财物。元载的贪与历史上的贪官不同的一点是,他是公开地贪,甚至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比如,长安城共有109坊,元载为自己修的大房子就占了两个坊,加上城外的豪华小别野,个人名下房产不下于千间,堪称房哥。
当然,还有那著名的八百担胡椒。元载的贪,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
唐代宗对他的所有行为都很清楚(人家也没想偷偷地干),但考虑到他是老同志了,想让他能善终,就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有所克制。谁知元载没几天就故态复萌。
唐代宗终于不爽了,发起了打老虎行动,元载被拿下斩首。
也许元载在位极人臣之后,就已经决定要放飞自我了,所以什么做人要低调之类的官场大忌,也就顾不上了。
如何评论历史上的唐朝宰相元载?
诚邀!这里是行话历史,欢迎关注点赞!
元载这个人,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吧。
简单的来说,几乎所有的贪官污吏,最开始都是有一颗清清白白,为人民,为百姓的心的,只不过多年之后,这种想法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贪一个字了。而元载就是表现得最明显的一个人。
1,人物前期
元载小时候家里非常的贫困,用一贫如洗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其实这种小时候物质的极度匮乏,就很容易导致以后得强烈占有欲)但是元载这个孩子还是比较上进的,热爱读书,也确实比较有才。
有才归有才,但是仕途之路最开始并不是很顺利,一方面家穷,考试什么连一匹马都没有。另一方面也确实差点天意,考了好多次都没有中。后来也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他凭借自己在道学上的成就终于中了进士。
最开始在位期间因为官职也比较小,所以也就是正常的升迁,慢慢也就做到了判官,司职。
2,人物中期
这段时间的元载,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大官,而且在唐肃宗前印象很好,深得信任。在这段时期,元载是和我们所知的大奸臣李辅国同朝为官的,不过这个时期的元载总体来说依然是一个正面人物的形象,也办了不少的实事。而在这段时间的功绩中,以两件最为重要。
其一铲除宦官。宦官干政是唐朝,尤其是唐代宗时期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当时的李辅国和鱼朝恩可以说是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元载在密谋刺杀李辅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而后面诛杀鱼朝恩,也是元载策划整个过程,收买其亲信,最后掌握证据后让鱼朝恩伏法了。
其二也确实提拔了一些人才,比如刘晏等,发挥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作用,留下了一些治国能臣。
3,人物后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能够拥有所有的权力,而没有人能够制衡,那么多半是会发生独揽朝政的现象的。
可能是觉得自己的成就过于耀眼,养成了心高气傲的毛病,认为所有的人都比不上自己。把持用人大权,而且还经常发生先斩后奏的情况,自然就不讨皇上喜欢。
对于敢于和自己作对的人,元载的做法就是——杀,杀到别人不敢说话。李少良就这么死了。元载也更加得意忘形,形成了自己的集团。生活奢靡。
结局
这样的人结局往往都不会太好,元载也是如此,被赐死狱中,一点都不冤枉。妻子儿子也都被赐死,家产抄没。
还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搜出了800石的胡椒面。
可以说是让人啼笑皆非了(一方面他很喜欢吃,另一方面这玩意当时真的很贵)
悲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